语文教案10篇[推荐]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10篇,欢迎大家分享。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悟出的道理。
3.学习一些读书和习作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读懂课文内容,结合自己的课外阅读和习作实际体会“长生果”的寓意,并学习作者的读写方法。
教学工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回顾导入
1.这一单元的主题是“我爱读书”,在前几篇课文中,我们一直在和书进行着有趣地对话。《窃读记》生动、细致地刻画了窃读的心理和乐趣,表达对读书的热爱与渴望;《小苗与大树的对话》通过小女孩和北大著名学者对阅读的交流,使我们得到读书的有益见解;《走遍天下书为侣》则在假定和选择中,告诉我们要与书为伴,以书为侣,其乐无穷;提出善于读书,要常读常新,百读不厌,必有所获;今天,我们再来学一篇关于读书的文章,看看它又告诉了我们什么。(板书课题)
二、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1、(我的“长生果”是什么?为什么把书叫做我的“长生果”?)
2.作者写了少年时代读书和写作的哪几件事?从中悟出了什么道理?
看香烟人小画片;看连环画;
重点回忆了两次作文的构思与写作的经历。得出了一些道理:
作文,首先构思要别出心裁,落笔也要有点与众不同的“鲜味”才好。
作文,要写真情实感;作文练习,开始离不开借鉴和模仿,但是真正打动人心的东西,应该是自己呕心沥血的创造。(道出了我们的心声,尝试背诵)
三、细读课文,深入理解
师:本文是一篇略读课文,但它是第一单元的最后一篇课文。它的写作特点可以说是对整个单元的回顾和总结。
它的写作特色1、大量的四字词语、好词佳句的运用,。文辞优美,善用比喻,用词准确。(板书)
1、出示本课的四字词语
2、按课文内容填空
3、师:好的词语组合成一个个优美的语句,老师从课文中选取了两处,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
例一:课文第2自然段:象蜂蝶飞过花丛,象泉水流经山谷,我每忆及少年时代,就禁不住涌起愉悦之情。这里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从视觉和听觉两个方面形象地表达了作者读书的那种愉悦之情。
例2:象一轮玉盘嵌在蓝色的天幕中。这个比喻用的妙,“嵌”字用的好!一个嵌字,将月亮与天空融为一体,给人一种宁静恬美的感觉 。
(指导方法:划一划,写一写,读一读。)
3、那么你们觉得课文中还有哪些词句优美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把你认为优美的语句圈画出来,并在旁边写一写自己的感受和体会。(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
4、生默读课文,师巡视。
5、生汇报交流
生:我喜欢第9自然段。朗诵:(我把秋天比作一个穿着金色衣裙的仙女,她那轻飘的衣袖拂去了太阳的焦热,将明亮和清爽撒给大地;她用宽大的衣衫挡着风寒,却捧起沉甸甸的果实奉献人间。你们都爱秋天,爱她的天高气爽,爱她的云淡日丽,爱她的香飘四野。秋天,使农民的笑容格外灿烂。)这段采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将秋天写的非常美。
师:仅仅如此吗?
生:作者还非常善于遣词用句。如:这一系列动词用的十分生动:拂 撒 挡 捧 等等 。作者还善于运用排比短句,使人读起来朗朗上口。如:“爱她的天高气爽,爱她的云淡日丽,爱她的香飘四野”这些细致入微的描写个我们展示了一个十分美丽的秋天。
师:你真会读书。还有没有 别的同学谈谈自己的阅读感悟?
生:我喜欢第5自然段。朗读 (后来,我看到几本真正的连环画。一位爱好美术的小学教师,他有几套连环画,我看得如醉如痴:《七色花》引得我浮想联翩,《血泪仇》又叫我泪落如珠。后来,哥哥的朋友们送了我几册小书:《刘得兰小传》《卓娅和舒拉的故事》《古丽雅的道路》……只要手中一有书,我就忘了吃忘了睡。)
师:请你谈谈理由。
生:这段作者用了很多四个字的词语,使得句子非常生动。如:如醉如痴 浮想联翩 泪落如珠…..此外,本段采用了列举法,使得句子变得翔实而生动。
师:说的真好。请同学们齐读这段。
生:我还喜欢第7自然段。朗读:(莎士比亚说:“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像我这样对阅读如饥似渴的少年,它的功用更是不言而喻。醉心阅读使我得到了报偿。从小学三年级开始,我的作文便常常居全班之冠。阅读也大大扩展了我的想象力。在家对着一面花纹驳杂的石墙,我会呆上半天,构种种神话传说;跃上遇到一个残疾人,我会黯然神伤,编织他的悲惨身世。)我喜欢这段是因为我觉得作者善于引用名言使自己的文章生辉。还善于举例子让文章增色不少。
师:真好。你真会读书。课文中还有很多精彩的段落,只要你留心细细揣摩,一定会品出更醇香的滋味。
师:醉心阅读使作者悟出了什么?(作文,首先构思要别出心裁,落笔也要有点与众不同的“鲜味”才好;2、作文,要写真情实感;作文练习,开始离不开借鉴和模仿,但是真正打动人心的东西,应该是自己呕心沥血的创造。)
师:本文除了在遣词用句上 颇具特色外,在布局谋篇上也是我们学习的典范。譬如本文多次使用过渡段和具有过渡意义的词语,使得文章行文流畅,浑然一体。同学们找找,看看哪里是过渡段?板书(写作特色2:善于使用过渡词,过渡段)
生:第7自然段。朗读(莎士比亚说:“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像我这样对阅读如饥似渴的少年,它的功用更是不言而喻。醉心阅读使我得到了报偿。从小学三年级开始,我的作文便常常居全班之冠。阅读也大大扩展了我的想象力。在家对着一面花纹驳杂的石墙,我会呆上半天,构种种神话传说;跃上遇到一个残疾人,我会黯然神伤,编织他的悲惨身世。)
生:还有第4,第12自然段。
师:第4自然段(开始我看得津津有味,天长日久,就感到不过瘾了。)严格意义上来说,只是一个总结段,而不是一个过渡段。此外作者还用了一些明显具有提示的词:如最早 后来 渐渐地 这些词语它和过渡段一样也起着转承的作用。
师:那么从这些提示词上看,你可以看出文章是按什么顺序组织材料的?
生:按时间先后顺序组织材料
师:说的很好。那么哪些事情写的详细,哪些事情写的简单?
生:看“香烟人” ,看连环画写的简略,到图书馆看书写的详细。
师:详略得当也是我们要掌握的写作技巧之一。(板书:写作特色3:时间先后顺序组材,详略得当)除本课的写作特色之外,我们在第一、三两课还相应的学了人物的心理描写,动作描写,设问,反问等修辞手法,这些我们都应该巧妙的用到我们今后的作文中。
四、布置作业
1.抄写文中优美的词句,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把自己在读书中的收获写成一个小片段。
语文教案 篇2
一、讲书。(约10分钟)
首先,用启发式的语言深入浅出地向学生介绍时代背景:“杜甫作为一个热爱祖国而又饱经忧患的诗人,听到‘安史之乱’接近X息的消息,不禁惊喜欲狂,冲口唱出了他生平第一首快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接着,给学生简述诗中出现的六个地名:剑外、蓟北、巴峡、巫峡、襄阳、洛阳。之后我说:“诗人在区区的56字小诗中,连用六个地名,丝毫不觉堆砌,这是杜甫的高明之处。”最后,与学生讲“妻子”,明确古代的“妻子”是指“老婆孩子”,与现的“妻子’的含义完全不同。“古诗往往一字即一义,不要把诗中的单音词当作复合双音词,这是我们读古诗要特别注意的地方。”
〔崔学古说:“与少年讲书,最忌诵述讲章。”(《檀儿丛书录要·少学》)
二、读书。(约10分钟)
要求学生正身端坐,音正腔圆地将这首诗读五遍,在读的过程中,仔细体味“忽传”、“初闻”、‘都看”、“漫卷”、“即从”、“便下”的涵义,使其千载如见诗人于仓促间欲哭之状。
〔陆九渊说:“读书切戒在慌忙,涵泳工夫兴味长。”(《陆象山语录)〕
三、抄书。(约10分钟)
在熟读深思的基础上,让学生动手工工整整地抄写此诗,边抄边思,潜心琢磨,进一步体会这首诗明快的`语言、激越的旋律。同时,加深印象,帮助记忆。
陈光地说:“见书目过口过,总不如手过。”(《溶村集》〕
四、背书。(约10分钟)
学生当堂“声高而缓”背诵杜诗,背会为止。这样训练,一方面能加强学生语感体验,另一方面有脱落讹误之处,能了然于耳。
[唐彪说:“凡学生背书,必使其声高而缓。”《父师善诱法》]
〔这节课我是老老实实上的,我的主导是务实强本,返建归真。何评“实”何谓“本”何谓“璞”何谓“真”‘有真意,去粉饰”,一切从实际出发,一切按教学规律办事之谓也。语文应该姓语,语文课一定要重视语文的教学和训练。语文课如果离开“讲、读、抄、背”,搞一些哗众取宠的形式主义东西,那只能是占道旁门。我们讲改革,什么是改革我认为,一是继承,二是借鉴,三是创新。传统语文教学中有些经验是符合语文学习规律的,我们的任务是将其吸取过来并加以革故鼎新,这是前进而不是倒退。我想,语文素质教育的意义大概就在于此吧。]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课文,感受“雨后”的快乐,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2.激发学生的想象力,用自己的话说说“雨后”的快乐。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1.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快乐”的情感。
2.培养学生想象力,进行口语训练。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创设情景。
1.同学们,现在谈起夏天,好象还有点遥远,但是通过刚才的聊天,我好象感受到了夏天的云,夏天的雨,夏天的花儿、鸟儿,夏天的孩子们……
看……(播放课件)
2.你看到了什么?追问:他在想什么?
[点评:真实的.情境,一下子将学生带到了夏天雨后。优美的课件及自由的想象,使学生一开始就兴奋起来。]
过渡:花儿、鸟儿、大人、小孩都盼望着雨赶快停下,为什么呢?我们一起读一读冰心奶奶的《雨后》一文,就会有答案了。
二、检查识字、读书情况(课件)。
1.嫩绿——句子
2.赤脚神仙——句子
3.兴奋和骄傲——句子
4.撅着——句子
三、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一)导读:“嫩绿的树梢闪着金光,广场上成了一片海洋。”下面,我们一起到雨后的广场去看一看吧!
1.打开书,默读课文,读后说说你感受到了什么?
2.在课文的哪些内容里,你感受到了这种雨后快乐?把你感受到的快乐读给小组同学听。
3.指名读。
(二)指导朗读。
1.小哥哥部分。
(1)指导第二节。
你听出什么了?
追问:你玩过踩水游戏吗?你当时是什么心情?带着你的感受读读这句话。
(出示句子)小哥哥使劲地踩着水,把水花溅起多高。
(2)指导第三节。
(出示句子)文中的“……”是什么意思?什么事情那么糟糕?
你就是小哥哥,你怎么说这句话?
学生评议:他的表情对不对?为什么?
出示全节,自己体会读这一部分。——指名读
(3)在雨后,小哥哥踩水、摔跤,玩得可真快乐!想不想分享小哥哥的快乐?同桌合作,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
2.小妹妹部分。
(1)小妹妹是否也感受到了哥哥的那种快乐?对于这种雨后的快乐她是怎样想的?
(2)出示句子:“心里却希望自己也摔这么痛快的一跤。
(3)你就是小妹妹,读出你的想法。引导学生评议。
3.广场上。
(1)指名读“广场”部分。
(2)词语补充练习:快乐得好象————一样。
(3)出示句子。脑海中加上你的想象读出这种快乐。指名读。
4.雨后的广场是孩子们欢乐的海洋,我们一起用读书来分享这份快乐吧!
四、想象创作
1.过渡:雨停了,真好!孩子们尽情享受雨后踩水、摔跤的快乐。那么,我们刚才看到的小鸟、花儿和大人们又是怎样享受雨后的快乐呢?(课件)
2.学生自由选择说。
3.除了我们看到的,谁还在享受雨后的快乐呢?
(1)小组交流。
(2)指名说。
五、作业
感受了《雨后》这篇充满快乐的诗歌后,课下,你还想做些什么?
六、总结
快乐是无处不在的。不仅在雨后。在雪后,在风中,在与小朋友的交往中,在爸爸妈妈老师的关爱中,我们都可以感受到快乐。那么,从现在起用心感受生活中的点滴快乐,做一个快乐的“我”。
语文教案 篇4
【教材分析】
《最大的书》这篇课文以人物的对话为主要的叙述方式,涉及了自然科学的知识,讲述了在地质勘探队员的眼里,岩石就是一本耐人寻味的“书”。那上面有雨点留下的脚印,有波浪的足迹,有丰富的矿藏,还有树叶、贝壳、小鱼等组成的图画……历史的变迁,大陆的沉浮,地壳的变动全都写在这本最大的“书”里。同时,课文还塑造了一个爱思考、爱探索,会刨根问底的孩子——川川。
【学情分析】
对于二年级的学生而言,在本节课的学习中,他们能够在自由读文的基础上,自学本课的生字词,并结合重点的词句对课文内容进行简单的分析,从而了解到课文中的“书”的真正含义与加双引号的原因。因此,在教学中,可以在各种形式的读的基础上,让学生自主学习。当他们越读越感到有趣的时候,再揭示大自然的无穷魅力,进而激发他们对自然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与探索的欲望。
【设计理念】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在备课前多次朗读文本,梳理课文的脉络,渐渐把课文内容在知识目标层面要解决的问题集中在这样两块:1、让学生懂得最大的“书”是什么?它是怎样的?2、最大的书能告诉我们什么知识,有什么用?而这两块内容是通过川川这个爱思考,喜欢刨根问底的孩子和地质勘探队员之间的对话来表达的。因此,考虑在第一教时的设计时,重点解决第一个问题,同时初步体会人物间对话的形式,渗透对川川这个人物爱问、爱思考的品质的体会。
基于二下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新课标中低年级学生的教学目标,我把解决主要问题和字、词、句、段等语文知识目标,学词、品句、读段、感悟、口语交际等方法和技能相结合,确定了这节课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10个生字,学会由生字组成的10个词语,图文结合,理解“地质勘探队员、雨痕、波痕、矿物”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人物对话。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3.初步了解关于岩石一些知识,提高学生热爱科学,学习科学的兴趣。
4.发现“质、厚、底”三个生字的结构规律,提高归类写字的能力。
【教学重点】
1.认识本课的10个生字,学会由生字组成的10个词语,图文结合,理解“地质勘探队员、雨痕、波痕、矿物”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人物对话。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教学难点】
1.通过有感情地朗读人物对话,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2.初步了解关于岩石一些知识,提高热爱科学,学习科学的兴趣。
【教学方法】
自读自悟,分角色表演。
【课前准备】
1.搜集有关岩石的资料。
2.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质疑课题 激发兴趣
1.开门见山,直接入题:(课前板书课题)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9课——《最大的“书”》。
2.齐读课题,读出最大:
(我听出来了,这不是普通的书,这是最大的书。)谁能再读一读?最大的书,书越来越大了。齐读课题。
3.质疑题目,带着问题学习:
同学们,看到这个题目,你有什么疑问吗?
(1)引号,借用;(2)最大的书指什么?(3)这本最大的书上有什么?(4)读了这本书有什么用呢?
过渡:同学们真是一个个“小问号”,多爱思考呀!老师真喜欢你们。我相信通过进一步的学习、思考,你的小问号一定会找到答案的。
(设计意图:“学贵有疑”,主动问一个问题比被动学会两个问题要好得多。以质疑的方式,让学生带着问题来学习,旨在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愿望,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望。)
二、初读课文、检查生词
1.同学们,文中的 “川川”和你们一样,也是一个“小问号”?想不想知道他的问题?
2.【出示自学提示】(1)请同学们认真读课文,要读正确,读通顺。(2)看川川提出了哪些问题呢?用横线画出来。
3.同学们在读书的时候可能会遇到困难,看生词掌握了没有。
【出示词语】
(1)自己读
(2)指名读(同位互相读,如有错帮他读正确,然后自己再读一读。)
A.第一行在读音上有个共同的特点,哪位同学发现了?奖励你做小老师,领着大家读一遍。
B.第二行有一个多音字你们发现了吗?
C.理解“地质勘探队员”:地球是一个巨大的宝库,里面埋藏着很多宝藏,地质勘探队员就是拿着工具去寻找这些宝藏的人。
D.齐读最后一行。
4.谁来说说川川的第一个问题是……
5.【出示6个问题】齐读问题
(设计意图:以自由读的方式,激起学生对课文的了解以及本课生字的学习。梳理对川川几个问题的把握,理清文章的脉络。)
三、细读课文、理解感悟
(一)1—4自然段
1.我们先来看川川和叔叔的前两次对话?(【出示】前两次问题)
2.老师扮演川川,你们能像叔叔一样回答我的问题吗?
(1)“岩石就是书呀!”叔叔的回答多肯定呀!
你能再肯定地回答我吗?
“哪里有书啊?”(岩石就是书呀!)(我听出了他肯定的语气。)
谁再来读这句话?(越来越肯定了)
你来,你来,一齐来!
(2)你们那么肯定:岩石就是书!说说你们的理由是什么?(“你看,这岩石一层一层的,不就像一册厚厚的书吗?”)
一层一层的,多厚呀,你能再读出岩石的厚吗?(一层一层声音要拉长一些。)读厚了,再来,请你来。一起来
我们的书是一页一页的,岩石是(一层一层的),岩石不就像一册厚厚的书吗?
(3)读好了一层一层,我们再来读第四自然段,A自己读,B谁来读,C谁再来读,
(4)这么多同学想读呀,那我们就分角色朗读,我们怎样读出川川与叔叔对话的语气、对话的情境呢?川川是个小问号,谁来当川川,请一位女生当川川。地质勘探员叔叔多有耐心呀,找一位男生当叔叔。
(5)标点符号也会说话,刚才这两位同学把问号、感叹号读得多好呀。下面请女生当川川,男生当叔叔,我们再来读课文。
3.地质勘探员叔叔在回答川川的问题时,先明确回答,然后再说出依据。多让人信服呀。
(1)我们平时在回答别人问题时,也要做到回答问题要明确,还要说出回答的`依据。
(2)说话训练:
“读书有用吗?”
读书当然有用了,因为( )所以( )。
过渡:你看,这岩石一层一层的,难怪叔叔说“岩石就是书呀!”这岩石书上有字和画吗?
(二)5—8自然段
1.谁能介绍一下岩石书上的字和画,找出书上的句子,介绍给大家。
(1)生读有关字和画的语句。
(2)还有补充的吗?
2.师生接读:雨点留下的脚印,叫(雨痕);波浪的足迹,叫(波痕);还有这些闪光的、透明的,是(矿物)。
3.那岩石上的字你认识了吗?如果你认识就大声喊出他们的名字。【出示雨痕、波痕、矿物的图片】(生说雨痕、波痕、矿物)
4.同学们,如果我是叔叔,有人问起我,我对岩石上的画太了解了,我一定会兴奋地告诉他。
谁能用兴奋的语气向川川介绍岩石上的画。
“多兴奋的叔叔呀”。
5.我们一起去读一读5——8自然段,再一次去感受岩石中字的神奇,画的美丽。
好,男同学当叔叔吧,女同学当川川。
过渡:这岩石上“有字有画”,难怪叔叔会说,岩石就是书啊!
(三)9、10自然段
1.这字和画能说明什么呢?
2.请同学们自由读读课文的第10自然段。
3.我们脚下的这座高山曾经是陆地,曾经是大海,这种亿万年的地壳变化过程,可以用一个成语来概括,那就是“沧海桑田”(出示相关图片及介绍)
(四)11、12、13自然段
1.小组分角色读。
2.老师采访“川川”
“川川,你为什么那么高兴?那你长大后会想做什么呢?”
师总结:正是因为地球有了这种沧海桑田的变化,才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很多很多有用的东西,地质勘探员叔叔通过读这本大自然的书,为我们找到生活需要的好多好多的东西。
(五)拓展延伸
(1)除了岩石书,大自然中还有哪些特殊的书呢?(空气、海水、土地),(2)你长大了想读什么书呢?
总结:大自然这本最大的书,多么需要我们下功夫去阅读呀!
(设计意图:这里是一个读段的训练,通过朗读式的问答,让学生能充分地朗读课文,熟悉课文。接着利用课文的文字信息来激发学生的想像能力和学习兴趣,这也是我们语文学习的重要目的之一。最后根据学生对文本的解读和理解,再进行朗读的指导,这样课文朗读就水到渠成了。)
四、发现规律、指导写字
1.川川是个善于发现问题的孩子,我想你们也一定善于发现。
2.出示字:请看这三个字,在结构上你们有什么发现?(半包围结构)他们还一个相同的笔画。(竖撇)
3.我们先看“底”。要把这个字写规范、写端正,应注意什么?
4.教师范写,重点指导。
5.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指导。
6.展示,评价。
(设计意图:写字指导对二下年级的学生来说也是不可或缺的。重点指导书写“底”字,放手让学生自己仿写。教师要重视写字姿势和评价反馈。)
五、布置作业
1.课下继续读好本课的对话。
2.认真书写生字。
(设计意图:让学生巩固对本课生字的学习以及对话的情境朗读,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分角色朗读课文。
2.你认为川川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二、学习生字
1.出示词语
地质队员 勘探岩石波痕煤炭认真奇怪 闪光 透明宝藏 足迹 创根问底
(学生自读、指名读、领读)
2.出示生字
质、勘、岩、册、厚、印、痕、刨、煤、宝
“现在只剩下生字了,看大家还都认识吗?”(同桌互读、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3.出示生字,组词
“现在我们来试着给这些生字组词”(指名开火车组词)
4.识记这些生字
同学们互相交流识字方法,然后举手回答。
换偏旁识字:痕——很,狠,恨
加一加:岩=山+石煤=火+某 勘=甚+力
重点指导:印、勘、质
三、指导写字
1.出示12个生字,学生齐读。
2.学生谈发现。
3.单个展示生字,学生指出需要注意的地方,教师补充,指导写字。需要重点指导的字板书。
册:要注意左右要对称,一横要稍微上斜。(可以看课本封皮上的第二册的册)
岩:石字的一横在横中线上,上下结构,石字要拖住山字。
宝:注意不要落下最后一点,玉的一竖在竖中线上。
趴、埋、陆、铁:都是左右结构,要注意左窄右宽。
埋和理要分开,有土才能埋。
刨:虽然是左右结构,但因为利刀旁在右边,所以是左宽右窄。
印:右边是单耳。
4.学生练习写字,教师巡视指导。
5.作业展示,指导评价。
三、拓展作业
1.读“我知道”中的小知识,有不明白的地方可以请教老师和同学。
2.完成课后“我会填”。
四、作业设计
1.写生字词,朗读课文。
2.推荐几本书来阅读:《地球秘密探奇》和《十万个为什么》。
语文教案 篇5
教材分析:
这两个故事都是写古代聪颖少年的故事。《咏雪》讲的是晋朝著名文学世家谢氏家族里的一个故事。在一次家庭聚会中,谢道蕴表现出了咏絮之才。《陈太丘与友期》讲的是汉末名士陈纪七岁时,对父亲的朋友侃侃而谈的故事。
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阅读浅易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过程与方法目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了解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学习古人的智慧、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教学重、难点:
诵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
学情分析:
两篇故事虽是文言文,但语言文字比较浅显,又是围绕着家庭生活和亲情,学生学习起来相对容易一些。
课前准备:
学生:准备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上课交流。熟读课文,复述课文。查阅有关作者及作品的资料。
教师:查阅有关作者及作品的资料。教学方式:诵读、复述、疏通、讨论,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课前两分钟训练(讲故事)请一名同学讲述“司马光砸缸”或其他故事。
同学们,其实像司马光这样聪明的中国古代少年还有很多,如四岁画画的王冕、七岁做诗的曹植、十二岁做宰相的甘罗等。今天我再向大家介绍两位这样的古代少年,他们是谁呢?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他们,和他们交个朋友。
2、学生简介作者及作品,教师补充。
[参考资料]
《世说新语》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古代小说所记大多是传闻、轶事,以短篇为主,在写法上一般都是直叙其事。《世说新语》全书原8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36门,《咏雪》选自“言语”一门,《陈太丘与友期》选自“方正”一门。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教读
(由于学生文言文知识不够,诵读可能有一定困难,所以,教师要一句一句教读。教师教读时,要求学生边听边注意正音和句读,把握感情基调,体会语感。)
2、学生自由练习朗读。要求把握人物对话的语气、表情,注意节奏。
学生分角色朗读,教师要加以指导,如句读、语调等。重点突出“读”的环节,力争当堂成诵。
3、在学生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要求复述,为疏通课文打好基础。学生四人小组复述,也可以全班交流复述。
三、再读课文,疏通文意:
1、教师要求学生对照注释,默读课文,疏通文意,采用圈点勾画的方法把不理解的词句记录下来,如重点词语:“俄而”、“欣然”、“拟”、“未若”、“乃至”、“期行”等。
2、把不理解的词句让学生提出来,全班一起讨论解决。
3、教师精讲点拨。(教师要提示学生运用以前学过的加字法、换字法疏通文意。)
四、质疑问难,合作探究:
教师导学
①以小组的形式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由学生质疑、讨论、解疑,教师巡回指导。
②要求学生写下讨论笔记。把研讨中有代表性的和有难度的问题,以小组为单位,推选代表提出。全班讨论,得出结论。
③教师加以点拨。(可不必考虑学生提出问题的顺序,教师灵活把握,如重点问题尚未提出,可由教师提出。)
《咏雪》问题组:(可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而定)
a.“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氛围?
b.联系上下文,“儿女”的含义与今天有什么不同?
c.文章结尾交待了谢道韫的身份,有什么用意?
多媒体投影下大雪的'画面(让学生观察画面,再讨论分析。)
d.撒盐空中、柳絮因风起两个比喻,哪一个更好?同时说说还可以用哪些事物来比喻雪。积累几句咏雪的名句。
学生从不同角度回答,教师给予鼓励。对于咏雪的名句,让学生拓展思维。
[教师导学]
以上的学习,同学们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习得很好。运用以上的学习方式学习下一篇,希望同学们的收获更大。
《陈太丘与友期》问题组:
a.文中“君”、“家君”、“‘尊君”的称谓有什么不同?
b.“期日中,过中不至”说明陈太丘的朋友是个怎样的人?元方义正辞严地指出了父亲的朋友的哪两点错误?
c.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说说你的看法。
d.多媒体放一段录像,让学生指出其待人接物的一些错误,如无条件,可让学生讨论:家里来了客人,家长不在家,你是怎样接待的?谈谈你的具体做法。
五、课堂总结:
六、布置作业:
①完成课后练习
②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再查阅《世说新语》,讲给其他同学听。
语文教案 篇6
一、教学目标
(一)了解写作背景,理解作者笔下的白鹅的鲜明特点,体会
作者对白鹅的喜爱之情,
(二)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准确描摹的方法。
(三)品味欣赏本文生动而风趣的语言,感受作者的生活情趣。
二、课时安排:2课时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可让学生回忆曾经读过的以“鹅”为题材的诗文来导入新课。如骆宾王的《鹅》:“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讨论:这首诗突出了鹅的什么特点?
这首诗写鹅,抓住了鹅的外形特征和动作,语言简洁,色彩鲜明,画面感强。但毕竟是儿童之作,而且全诗总共才18字,不可能包含更丰富的内容。
丰子恺先生的散文《白鹅》,内涵要丰富得多,语言也很有特色,生动幽默,而且富有童趣,值得一读。(也可让学生描述自己曾经见过的鹅,或展示相关图片、音像资料,由此引入课文)
二、作者及写作背景简介
《白鹅》写于1946年夏天。抗战期间,丰子恺内迁重庆,住在郊外一座荒村里。当时正值战时,生活条件艰苦,而人们内心更是焦虑苦闷。丰子恺在读书、作画之余,在院子里种豆、种菜、养鸽。养鹅,这成了作者排遣苦闷的一种寄托。
三、范读课文
四、讨论课文1一4段内容
1.作者笔下的鹅有什么鲜明特点?
傲慢(高傲、最傲人、架子十足)。
注意对这些词语的意义加以比较:
傲慢:轻视别人,对人没有礼貌。
高傲:自以为了不起,看不起人;极其骄傲。
傲人:骄傲自大,瞧不起人。
架子十足:非常自高自大的`样子。
【提示:这几个词词义相近,用以形容白鹅,既突出强调了白鹅的鲜明个性,又避免了单调,富有变化,初中一年级语文教案《语文版《白鹅》教案3》。(要引导学生联系具体的语境来分析,如:“好一个高傲的动物”中的“高傲”就是作者在看到这只雪白的大鸟伸长脖颈左顾右盼的姿态时情不自禁发出的赞叹。)2.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白鹅的傲慢?结合文中的描写作具体来分析。——头、叫声、步态、吃相。
头高,伸长了头颈,左顾右盼。似有一种傲视群雄的气概。
叫声,音调严肃郑重,有似厉声呵斥。
步态,步调从容,大模大样,显得气宇轩昂。
吃饭,食料并不奢侈,但吃法三眼一板,丝毫不苟。
3.为了突出白鹅傲慢的特点,作者怎样称呼鹅?(“鹅老爷”)
“老爷”一词原是旧时代对有身份、有地位的人的一种尊称。作者用以称呼白鹅,可见白鹅在他家中拥有特殊“地位”。享受特殊待遇。于是,白鹅也就有理由表现得“架子十足”。
4.“傲慢”一词常被用以形容人轻视别人,对人没有礼貌,作者为什么用这个词来形容白鹅?作者对白鹅怀着一种怎样的感情?
用形容人的词语来描绘鹅,把鹅写得富有灵性。长长的脖子和“轧轧”的叫声是鹅的生理特点,而从容不迫的步态和三眼一板的吃相反映了鹅的生活习性,是动物的本能,这些都与性格无关。但作者却将其说成是“傲慢”性格的表现,显然把鹅当成了自己生活中的一个朋友,读来非常富有亲切感。
其次,“傲慢”本为贬义词,但作者在描绘鹅的种种傲慢姿态和表现时,字里行间透露出的却是一种欣赏的态度,反映了作者内心对于这只鹅的喜爱之情。
(五)学生自由朗读课文1~4段。要求绘声绘色,通过朗读来领略作者幽默风趣的语言风格
(六)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
2.抄写并解释下列词语:
冥顽叫嚣引吭局促奢侈窥伺
盛撰岑寂左顾右盼三眼一板蹑手蹑脚
3.完成“思考与练习三”。
第二课时
一、研究课文1~4段的写法
1.学生自由朗读1~4段。
2.为突出鹅的特点,作者将鹅和其他动物比较着写,结合文中内容作具体分析。
第四段中作者抓住动物头部的形状来概括各种动物的性格,从而证明鹅的头高正是其性格“高超”的表示。
第2段中作者将鹅与鸭、与狗比较着写。鹅与鸭的叫声大体相似,但鹅的厉声喝斥有别于鸭的小心翼翼,显得庄重而大气;接着,作者又将叫声同样严厉的鹅与狗比较,不难看出狗的势利和鹅的一视同仁。
第3段通过步态写鹅的傲慢,仍将鹅与鸭比较,一个步调急促,有局促不安之相;一个步调从容,大模大样,颇像京剧里的净角出场。最能反映鹅的傲慢性格的,是当人走近时鹅的态度。鸡和鸭惧怕人,当人走近时一定让步逃走。鹅却傲然地站着。
通过与其他动物的比较,可以看出白鹅鲜明的个性。
3.作者之所以能对白鹅作如此生动传神的描写,是因为他对白鹅观察得非常仔细。描写鹅吃饭的第4段文字,最具代表性,试作分析。
作者细致地描写了鹅的食料。进食的程序以及吃饭时的动作神态,特别是花了不少笔墨描写鹅与偷食的狗之间的争斗,令人忍俊不禁。
4.第4段中作者用哪些词语来形容鹅吃饭时所表现出的傲慢?
三眼一板丝毫不苟(一点都不马虎)从容不迫
踏着方步昂首大叫架子十足
二、讨论课文第5段的内容
语文教案 篇7
教学要求
1.会读、会写本课的生字。积累新词。
2.指导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仿照诗歌的第二小节或第三小节试着写话。
重点难点
1.会读、会写本课生字。
2.指导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
课时 两课时。
8.彩色的梦
我有一大把彩色的梦,[句:开门见山,点明题目。]
有的长,有的圆,有的硬。
他们躺在铅笔盒(hé)里聊(liáo)天①,
一打开,就在白纸上跳蹦。
段:写彩色铅笔躺在铅笔盒里休息,打开铅笔盒就在白纸上工作。
脚尖滑过的地方,
大块的草坪(pínɡ)②,绿了;
大朵的野花,红了;
大片的天空,蓝了,
蓝——得——透——明!
段:写我们走过的地方大自然变得五彩缤纷。
在葱郁(yù)③的森林④里,
雪松们拉(lā)着手,
请小鸟留下歌声⑤。
小屋的烟囱(cōnɡ)上,
结一个苹果般(bān)的太阳,
又大——又红!
段:写我们在森林里留下的杰作。
我的彩色的铅笔,
是大森林的精(jīnɡ)灵。
我的彩色梦境⑥,
有水果香,有季节风,
还有紫葡萄的叮(dīnɡ)咛(nínɡ)⑦,
在溪水里流动……
段:写我们彩色的梦境包含哪些内容。
1.会读“盒、聊”等10个生字、会写“彩、蓝”等10个生字。
2.指导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
一激趣导入,走进课文
师:同学们,你们手中都有彩色铅笔,如果要你画己的梦想,你准备画些什么呢?
学生思考。
汇报交流。
生:我要画一所大房子,给没房子的人住。
生:我要画出一双未来的'鞋子,它可以带着我走遍天涯海角,而且速度跟汽车一样快。
……
同学们说得很好,今天,我们和大家一起,学习一首诗歌。(板书:彩色的梦)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配乐诵读。
朗读指导:朗读本诗,你可以先想象一下,一个小姑娘正在那里用彩色铅笔画着自己向往的东西,她的心里是多么高兴,充满了对未来美好事物的憧憬。朗读时,请用活泼欢快的语气,充满对未来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2.学生边听边画己不懂的地方。
3.检查自学情况。
(1)小老师领读生字。
(2)小组开火车读。
(3)认读生字词语。
cǎisèdīnɡnínɡpínɡɡuǒsēnlínlántiānmènɡxiǎnɡjīnɡlínɡcǎopínɡ
彩色叮咛苹果森林蓝天梦想精灵草坪
(4)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水彩颜色把词语在文中涂出。在句子中检查认字。
①他们躺在铅笔盒里聊天。
②在葱郁的森林里。
③小屋的烟囱上,结一个苹果般的太阳。
④还有紫葡萄的叮咛。
(5)指名分节读诗歌,正音。
三写字指导
1.观察我会写的字,说发现。
2.范写以下几个字:
彩:第一笔撇不要写得太陡或者太长。
蓝:第六笔和第七笔是撇、横,最后一横稍长点,能够托起整个字。
灵:下面的“火”字一撇一捺写舒展些,上半部分不要写得太窄,给人尖尖的感觉。
3.学生练习,教师巡视指导。(播放古筝曲)
4.展示交流。
《彩色的梦》是一首诗歌,写得比较含蓄,读起来并不是很容易懂。教学时,教师可以着重分析诗歌的语言,让学生懂得作者要写的是什么。例如,“有一大把彩色的梦”,彩色的梦怎么会是一大把呢?读了全诗大家知道了,原来,这是我们手中的笔,可以用笔去勾画美丽的梦想。这样,学生对这句诗理解起来就容易多了。
1.巩固所学生字、词语。
2.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抒发自己的梦想。
多媒体课件。
一导入新课
彩色的梦到底是指什么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看看课文是怎么写的。
二学习新课,理解课文
1.学习第一小节。
师:请同学们读课文,说一说“一大把彩色的梦”指的是什么?
生回答。
汇报:“一大把彩色的梦”指的是一大把彩色铅笔,这些笔可以书写自己的梦想。
师:“他们躺在铅笔盒里聊天”,他们会聊些什么呢?
生:他们聊我们今天学习了多少字。
生:他们聊我们今天上了什么课。
生:他们聊我们要全面发展,各科成绩都要优秀。
生:他们在聊今天的生活是多么美好!
……
师:“在白纸上跳蹦”是什么意思?
生:在书上写字,画画。
生:这笔写得很高兴,所以在纸上跳蹦。
……
师:请大家将第一小节一起读一遍,在脑海中想象彩色铅笔在纸上跳蹦的情景。
学生朗读。
2.学习第二三节。
师:不同的笔脚尖滑过的地方,会有什么变化?
生:草坪绿了。
生:野花红了。
生:天空蓝了。
师:蓝得怎么样?
生:蓝得透明。
师:为什么要说“蓝得透明”呢?
生:天空特别蓝,没有任何污染,所以蓝得透明。
师:在森林里,又会发什么什么?
生:雪松们拉着手。
师:怎么会手拉着手?
生:雪松很多,枝条伸得很长,树和树之间的枝条挨在了一起。
师:大家懂的真多,真不错。除了雪松,还有什么?
生:小屋的烟囱上,结了一个苹果般的太阳。
师:烟囱上怎么会结太阳呢?
生:太阳照在屋顶,正好对着烟囱的位置。
师:大家懂的真多啊。在这一节中,诗人描绘了不同的景色,这些景色多姿多彩,照应了课文题目“彩色的梦”。
3.学习第四节。
师:诗人的彩色铅笔是什么?请在第四节中找一找。
生:大森林的精灵。
师:有谁说说“精灵”是什么意思?
生:神灵。
师:“我的彩色梦境”里还有什么?
生:有水果香,有季节风,还有紫葡萄的叮咛。
师:有哪位同学能用“有……有……还有……”说一句话?
生:我的笔盒里有红铅笔,有黑铅笔,还有蓝铅笔。
生:我的书包里有语文书,有数学书,还有英语书。
……
师:大家看看“叮咛”这个词,它们都是什么旁?
生:口字旁。
师:口字旁与什么有关,你能猜猜这个词的意思吗?
生:与说话有关。
师:那这个词是什么意思?
生:再三嘱咐。
师:同学们真聪明,老师提出的问题难不倒大家。下面,请同学们有感情地将最后一节朗读一遍。
生朗读。
师:诗人写了自己的梦。你有什么梦想呢,能不能与一下。
生:我的梦想是当个诗人,为人们写出优美的诗句。
生:我的梦想是当科学家,发明大家需要的东西。
……
师:你能不能仿照诗的第二小节或第三小节的样子,将你的梦想写下来。
学生写。
汇报交流。
:
我的梦想飞下来,地面的草儿绿了,树上的花儿开了小溪的流水更净了,能够照出我们的影子。
三
同学们,老师高兴地知道,大家都有一个美丽的梦想,希永远记住自己的梦想,努力学习,将来把梦想变为现实。
将诗意的语言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让学生对照生活经验或体验来理解。例如,“雪松们拉着手”,这是用了拟人的手法,如果把拟人的手法这个概念拿出来,老师就要拿出时间来讲解“拟人”,在教学中,不带出这个概念,而是让学生联系自己看到的雪松树枝挨着树枝的情景,再想象“手拉手”的雪松,这样,既节约时间,又加深学生的理解。
8.彩色的梦
彩笔长、圆、硬
脚尖滑过,草绿、花红、天蓝
雪松、小鸟、太阳
精灵,有……有……还有……
2.给字加偏旁,再组词。
例:舟+殳=般(一般)
采+(彡)=(彩)(彩色)吉+(纟)=(结)(结果)
立+(扌)=(拉)(拉车)青+(米)=(精)()
平+(艹)=(苹)(苹果)监+(艹)=(蓝)(蓝天)
3.填一填。
(彩色)的梦(绿色)的草坪(大朵)的野花
(蓝蓝)的天空(葱郁)的森林(红红)的太阳
4.仿照句子写一句话。
我的彩色梦境,有水果香,有季节风。
下课了,操场上有打球的,有跑步的。
5.请将“彩、般、苹”三个字在字典中的先后顺序排出来,写在下面。
般彩苹
1.作者简介
高洪波,笔名向川。儿童文学作家。著有儿童诗集《大象法官》《鹅鹅鹅》《吃石头的鳄鱼》《我喜欢你,狐狸》《种葡萄的狐狸》等。诗歌《我想》获全国第一届儿童文学优秀作品奖,散文集《悄悄话》获全国第三届儿童文学优秀作品奖。
2.教学精彩片段
大家也来做个彩色的梦吧!
小草、小花、白云、宝宝睡着了,他们进入甜蜜的梦乡,做着美丽的梦。同学们也休息一会儿,闭上眼睛,一起进入甜蜜的梦乡好吗?
播音乐“摇篮曲”,学生思考。
曲完,学生伸懒腰醒来,汇报自己的梦。
小草:我梦见绿绿的小草。
小花:我梦见红红的小花。
白云:我梦见蓝蓝天上飘着白云。
宝宝:我也做了个美丽的梦,梦见五颜六色的彩虹。
师:大家把自己做的梦仿照第二节或第三节的形式写出来,好吗?
学生写。
老师指导。
汇报交流。
师。
语文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体会冒号的用法;
2?理解与积累成语;
3?读懂故事,体会寓意;
4?通过参与环保宣传活动,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
5?以校园活动为话题,将活动的过程写清楚;
6?自主阅读短文《美丽的蝴蝶谷》,掌握正确的读书方法。
教学准备
1.用小黑板写几句含有冒号的句子。
2.准备宣传所需的标语或其他材料。
教学时间
4~5课时。
教学过程
一、体会冒号的用法
1?学生自己读句子,看看对冒号有什么新认识。
2?教师让学生自由地说说冒号的用法。
3?学生再读几个句子,想想这几个句子中冒号表示的是什么作用。
4?总结:冒号不但可以用来表示人说话,还可以用来提示下文和用来对前面的内容进行解释说明。
5?教师出示自己准备的`句子,让学生判断是表达的什么意思。
二、语海拾贝
1?自读成语,认准字音,在读的时候想想是什么意思。
2?说说自己理解的成语。
3?说说自己不懂的成语,请求老师或别的同学解释。教师注意引导和补充。
4?熟读,记忆。注意字的正确书写。
5?分组多读几遍。
三、读懂故事的寓意
1?学生读故事,要求读准字音。
2?请学生复述故事。
3?说说读了故事后的感受。
4?引导学生理解“半途而废”的意思。结合生活实际讲讲身边这样的事情。
四、指导综合活动(口语交际)
1?地球知识知多少。让学生尽情地说说自己对地球的了解。从而体会地球对人类的重要性。
2?说说人类对地球环境保护得不好的行为。
3?我们应该怎样保护地球。
4?如果我们要进行一次宣传,宣传保护地球,你准备做哪些准备。可以准备宣传标语、口号,可以准备宣传的传单、小旗子,甚至可以编排一些小节目。考虑好宣传活动的时间、人员安排。
5?进行宣传。
6?总结活动后的感受、经验。
五、习作练习指导
1?引导语:校园是我们长智慧的地方,也是我们快乐的天堂。老师、同学在一起,开展过很多有趣的活动。你还记得吗?讲给大家听听吧。
2?学生讲述校园活动。教师在学生讲的时候,帮助润色。
3?让我们拿起笔来,记下这些有趣的活动。然后再比一比,看谁写得精彩。
4?教师选择一两篇学生习作,在全班念,一边念,一边评改。
5?学生自己对自己的习作进行修改。改完后,根据自己写的内容,加上一个题目。
六、阅读《美丽的蝴蝶谷》
1?自己读短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读顺,了解大意。
2?感受蝴蝶谷的美丽:蝴蝶多,蝴蝶色彩的丰富,蝴蝶飞行时动作的优美等。
3?领悟《美丽的蝴蝶谷》语言的优美。排比句、比喻句的运用,使美丽的蝴蝶谷更加美丽。
4?熟读短文,朗诵短文,达到能够背诵。
语文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尽自己所能当父母的小助手,为父母分担的意识以及能力。
2、能将自己为父母做的一两件事情清楚地记叙下来,写清自己的感受。
3、继续培养修改自己习作的`能力。
教学重点:能将自己为父母做的一两件事清楚地记叙下来,写清自己的感受。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
从小到现在,我们的爸爸妈妈给过我们许多无微不至的关怀,为我们付出了很多的心血,我们应该怎样关心他们呢?
二、板书课题
做爸爸、妈妈的小榜手。
三、教师引导
教师读《在帮妈妈洗头》,请学生说说感受,想一想,我们都可以帮爸爸、妈妈做哪些力所能及的事呢?
四、教师动员
我们班现在就开展一个“做爸爸妈妈的小帮手”活动,希望我们班每个同学都能参与到这项活动当中,在家里为爸爸、妈妈做些力所能及的事。
五、小组讨论
请学生在组内讨论一下:自己想做哪个岗位?
看看大家怎样做爸爸、妈妈的小帮手的?
六、作业设计选定自己的劳动岗位,做家长的好帮手。
第二课时
一、叙述岗位
简单说说你们都为爸爸、妈妈做了什么?
二、交流体验
1、组内交流。
具体说一说你关心、帮助爸爸、妈妈的事,注意说爸爸、妈妈有什么反应,你在这个过程有什么感受?
2、代表汇报。
三、作业设计能不能用你手中的笔画出来?
语文教案 篇10
教学目标
1学会10个生字,了解词义。两根绿线内的4个字只识不写。认识“犭”旁。
2诵读课文。想像国庆大典的盛况,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
认识14个生字,按笔顺在田字格中正确书写10个生字,并按字的结构把字写端正、匀称。
教具:教学挂图、投影片、录像带、多媒体课件。
课时划分: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词串。
2、能指导看图,整体感知词语的意思。
3、仔细观察图画,能凭借图画联系生活积累认识天安门广场的事物和欢庆场景。
4、学会书写“桥、检、陆”这三个生字。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导入:
同学们,一年中我们要过好多节日,请你说一说下面的日期各是什么节日。
1月1日 3月8日 5月1日
6月1日 7月1日 8月1日
10月1日
今天,我们一起来读一篇新课文,一同欢度一个节日。请小朋友一边照拼音读课文,一边看课文插图,猜猜看:课文写的是一个什么节日?
2根据学生自由交流的答案,师生共同选定:国庆节。
二、再读课文,读准字音,初识场景
1学生借助拼音,仔细读课文。注意看清音节,读准字音。
2指名分行读课文,师生共同正音。
3启发学生对照画面认识天安门“城楼”“红灯”“金水桥”“中国龙”“腾飞”推断出课文写的是首都北京国庆大典的场景。
三、细读课文,看图学词,理解词义
1指导学习第一行。
(1)多媒体显示天安门城楼的画面,学生看图后自由说说看到了什么?知道了什么?
(2)出示:“城楼”“红灯”“金水桥”,学生朗读。
2指导学习第二行。
(1)多媒体播放礼炮声和国歌及天安门升旗仪式片断。新中国成立50周年国庆大典正在这里隆重举行。出示:“大典”,学生齐读词语。
(2)播放录像:阅兵式片断,学生展示课前搜集的有关海陆空三军的图片。出示:“检阅”“海陆空”。
3指导学习第三行。
(1)播放“狂欢夜”录像。
(2)启发学生自由交谈“狂欢夜”的情景。
(3)朗读:“礼炮”“焰火”“狂欢夜”。
4指导学习第四行。
(1)启发学生自由交谈:同学们,刚才我们一起看了国庆五十大典的盛况,你们有什么感受?(学生自由发言)
(2)教师小结。
(3)出示词语,齐读:“神州”“腾飞”“中国龙”。
四、复习阅读,巩固识字,指导书写
1配以相应的乐曲和画面,引导学生诵读全文,读出情趣。
2指导写字。
(1)学生找出相同偏旁的字:桥、检;炮、焰。说说左右结构比例。
(2)教师范写“焰”,重点提示“焰”字去掉“火”后剩余部分的笔顺。(或用多媒体显示)
(3)教学“犭”旁。提示“礻”是示字旁。
(4)学生在《习字册》上描红、仿影、临写,教师巡视指导写字姿势。(教室里播放适合的乐曲)
【教学总结】
《识字2》这篇课文主要描写了建国五十周年大典的欢庆场面,生动形象。但是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有一定的距离,学生无法理解课文中的词语,所以在讲授的时候就需要借助直观的图片来帮助学生加深体会和理解。并且在教学的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要通过学生自己体会来使学生的自主性得到了发挥,整堂课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首先,我在课上尊重了孩子阅读的独特感受和体验。“有一千个观众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他们可以也一定会有自己的独特感受。他们的朗读就可以表达自己不同的理解、体会和感受。让孩子“我口表我意”,在实践中自己发现建构,在互助中研究,在合作中探索,在竞争中求进步,阶梯式地铺展整个教学过程,充分地肯定孩子在阅读中的主体性以及独立性。这篇词串是通过对国庆阅兵大典的描写让孩子感受祖国的繁荣与强大的,从而增强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感情。这篇课文生字多,而且前后鼻音也很多,所以生字的读音是教学的一个重点。
其次,我抓住对重点词语的理解进而理解韵文。特别是“大典、检阅”这类词语,学生很难明白。我在教学时,通过检查学生的生字读音来强调音准。对于“大典、检阅”这个词语,我通过让学生看图,说图,让学生了解国庆大阅兵,中央领导人在天安门城楼检阅中国人民的海陆空三军,来感受他们的威武雄壮。学生通过观看后说:解放军非常神气,很威风。他们的队伍非常整齐。在此基础上,我让学生朗读第二行词语“大典检阅海陆空”,读出解放军的英雄气概。对于生字的教学,我主要是穿插于韵文中,比较随机。
总之,这篇韵文像开快车一样匆匆忙忙地过了,学得有点浮躁,所以有很多不到位之处,如:教学“城”这个生字,我只强调了读音是后鼻音,没有讲它的结构和意思,蜻蜓点水。词语的理解基本是老师在讲述,留给学生的机会很少,遏制了学生的主动发展。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03-09
语文《语文园地四》教案02-20
语文园地语文教案04-04
语文教案12-09
语文教案12-09
语文教案12-09
语文教案12-10
语文教案12-10
语文教案12-10
语文教案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