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语文教案10篇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语文教案10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语文教案 篇1
一、导入新课
优秀电影的成功因素很多,但有一个好的剧本是其重要因素之一,而有较高审美眼光和欣赏品位的导演是关键,语文教案-《一个都不能少(节选)》2。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欣赏电影片断及电影文学剧本,不妨也试着当一回“导演”。
二、解题
介绍剧情梗概。
三、研习课文
1.播放电影光盘《一个都不能少(节选)》片断。
(解说:充分利用现有影视资源,激活课堂,给学生以关的享受。在特定的艺术氛围中,培养学生文学艺术的鉴赏能力:)
2.赏析:请同学谈谈留下印象最深的镜头及感受。
(解说:将音像信息转换为描述性语言,再与文学剧本进行比照,进一步理解电影文学剧本的写作特点。)
3.鉴赏品味。
(1)请学生试当“导演”说戏(可选某一场景)。
(解说:参与“导演”的过程,也是对剧本特点进一步理解的过程,同时也是剖析人物形象的生动立体的表现方式之一,初中三年级语文教案《语文教案-《一个都不能少(节选)》2》。)
(2)配乐模拟表演“摄制节目”场景。
(解说:由“导演”说戏到表演,遵循由理论到实践的学习方法,也是参与鉴赏的一种高级形式。)
(3)请“导演”点评。
(解说:这一环节体现集中指导施教对象鉴赏之特色,可直接反馈教学效果的信息。)
4.课堂训练
表达:根据文本内容,按下列句式,请每位学生说一句话。
“《一个都不能少》有诸多让人感动的理由,理由之一是……”
(解说:这是一个开放性的'鉴赏层次,将学生的感性认知提升到理性的思考进行评价判断,有助于学生对课文主旨的深入理解,亦可以使学生体会到“希望工程”的社会意义及人文关怀,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
5.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较灵活地欣赏了电影文学剧本,了解了电影文学剧本侧重于视觉表现、一切都化为画面和动作的特点。通过赏析,不仅陶冶了 情操,也提高了审美情趣,同时也引发了我们对社会的深刻思考。
四、布置作业
以“一个都不能少”为话题,写一则有创新意味的小短文。
语文教案-《一个都不能少(节选)》2
语文教案 篇2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2)一边读一边展开想象,能和同学们交流读后的体会。
(3)仿照诗歌内容,补写几句诗文。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朗读理解课文内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热爱秋天、热爱生活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秋的声音是什么?
三、教学难点:
仿照诗歌内容,补写几句诗文。
四、课前准备
选择一段优美的关于秋的音乐磁带。
五、教学课时:
一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享受音乐,发挥想象
1、描述引入:秋天,不仅有丰富的色彩,还有美妙的声音,不信,你听(放音乐磁带)。
2、直观感受:同学们闭上眼睛,仔细聆听,想象画面。
3、交流感受:说说你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
4、导入课题:有一位作家也听到了秋的声音,他听到的.和你们的是不是相同,想知道吗?(揭题读题)
二、欣赏朗读,感受诗情
1、读通诗文:自读课文,喜欢读的可以多读几遍,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生字可以多读几遍。
2、感知内容:你在诗中听到了哪些声音?你最喜欢哪种声音,喜欢的话多读几遍。
3、朗读展示,想象表演。
a、鼓励学生用欣赏性的语气读给大家听,其他同学可欣赏性地听,听后可仿读,可评点。
b、开展想象性的表演活动。出示字卡或小黑板:
大树抖抖手臂,“刷刷”,是黄叶道别的声音,黄叶说:“_______”
蟋蟀振动翅膀,“qǘqǘ”,是和阳台告别的歌韵,蟋蟀在唱着:“_______”
一排排大雁追上白云,撒下一阵暖暖的叮咛:“_______”
(朗读和想象表演可以结合在一起进行,学生喜欢哪段就读哪段,可以有感情地读,也可以以用想象地表演来促读。)
4、配乐朗读。
a、老师播放音乐,学生配音试读。b、指名朗读,大堂展示。
三、想象创作,续写小诗
1、各自仿写:同学们,秋的声音还有好多好多,把你听到的声音也写下来,行吗?可以仿照自己最喜欢的某一段话写。
2、大堂展示:把自己写的一段小诗通过实物投影展示出来,并有感情地朗读给同学听,要把自己的心情也展现出来。
3、汇编成诗:几个同学自由组合,把自己的小诗合并汇编成一首新诗,画上插图,制成作品,准备展览。
四、课外活动
举行小小诗展,感受成功的喜悦。
板书设计:
大树
蟋蟀
12、听听,秋的声音
大雁
……
语文教案 篇3
教材分析
《林中小溪》是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以“寓情于景”的优美课文,也是一篇文质兼美的写景散文。作者是苏联作家普里什文。文章是写俄罗斯高加索地区春天森林中的景色的,它以小溪流淌过不同地势呈现出的种种情貌,以及从中显现出的勇往直前、冲决一切的精神,表达了作者的人生信念。溪流成为自我人生道路的写照。
学情分析
1.本班学生由于合校学生成绩参差不齐,情绪不稳定,大部分能主动学习,但部分学生还是目标不明确。
2.学生基础较差,两极分化较为严重。
3.学生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内容:林中小溪(一)
教学目标(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知识与技能:
1.学习通过朗读了解课文大意。
2.领略课文中描写的大自然的优美景色。
过程与方法:自主学习,合作讨论,教师点拨。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坚定乐观生活信念。
教学资源
1、了解本文的出处及作者情况。
2、多媒体课件。
教学整体设计
教学重点:
1.领略大自然的美和小溪所显示的`魅力。
2.学习文中白描手法的运用。
教学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培养文学感悟能力
整体设计:
1、 知识点:写景散文的常识。景语中蕴含的情语。
2、 考点:妙句赏析。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会些本课的4个生字,正确读写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内容。
3、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少年战胜困难,战胜自我的信念。
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自渎、抓住重点句子品读,在读中感悟,畅谈体会。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少年战胜困难和自我时所表现出的坚定信念。
重点难点:
1、读懂课文,明确课文的主旨。
2、品读重点语句,感受少年的坚定信念,受到启迪和教育。
教学准备:搜集摘抄励志的格言警句或故事。
课时安排:2课时
主教案个性教案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你有爬山的'经历吗?说说你的经历和感受。
2、我们要学的将会给我们启迪。
3、揭示课题:只要翻过那座山。
二、范读课文
1、教师范读,学生听读。
2、简要说说课文内容。
三、自主学习
1、学生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顺句子,理解词语。思考,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你能理清的脉络吗?
2、小组讨论交流。
3、班内汇报交流。
(1)指名认读生字,读准字音,辨清字形。
(2)理解词义,用词语说一说。
(3)关于的内容。
生动记叙了少年在翻山的过程中战胜困难和自我的艰难历程。
分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4自然段):写少年牢记祖母的话,已经爬过两三座山头,但仍然不见大海的踪影。
第二部分(第5~13自然段):写少年再次聚集力量,继续攀登,还是不见大海,他很气馁,甚至决定放弃。
第三部分(第14~18自然段):写海鸥送给少年的羽毛,给了少年希望和动力。
第四部分(第19~22自然段):少年在一次沿着山道缓缓爬去,而畔回荡起大海的涛声。
4、指名度课文。
四、质疑问难
1、学生自读,发现问题,提出疑问。
2、小组交流提问。
3、班内整理提问提纲。
五、课堂小结
通过自主学习,大家一定有很大的收获,请总结吧。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检查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2、口述课文主要内容
3、回顾上节课的提问提纲。
二、合作探究
1、学生安提问提纲自读课文,在书中圈点批注。
2、小组内交流,推荐代表。
3、班内由小组推荐代表汇报交流。
(1)少年经历的困难。
①山道上笼罩着蒸人的湿气。
②前方仍是像波浪一样上下起伏,不见终点的长长山道。
③这条山道的前方,仍旧与先前一样,是望不到边的起伏的山峦。
以上是环境方面的困难。
④还是算了吧!
⑤少年猛地一屁股坐在路旁……这一切又有谁能告诉我呢?
⑥慢慢地,一阵疲劳袭上全身。
以上是自我的困难:少年的情绪有了波动,有怀疑,有气馁;有身体上的疲劳。
(2)少年战胜困难。
①“只要翻过那座山,就能看见大海。”在中出现了三次;
a、第一次作为祖母的话出现,是少年翻山的原因。
B、第二次是少年的动力。
c、第三次让少年获得了希望,坚定了信心。
②“只要翻过那座山,就能看见大海”是的线索,贯穿全文,也是的主旨所在。
(3)少年一定能翻过那座山,看到大海。
结尾,表明少年已坚定了信念,不断战胜困难,超越自我,最终达到理想的彼岸。
4、请同学们读自己感悟最深的部分。
三、升华感情,深化主题
1、你还有此类励志故事吗?说说你的感受吧。
2、学生交流,联系自身来畅谈。
四、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相信同学们又有新的收获吧,请总结一下作为经验积累哟。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正确朗读课文。
2概括马的特性。
3了解对比的作用并学会运用。
教学重点
概括马的特性。
了解对比的作用并学会运用。
教法设计
引导学生自学,合作交流,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点评补充。
学法设计
按照教师引导自学,合作交流,达到学习目标。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出示教学目标并激励学生达标。
三第一次先学后教。
1出示自学指导
请同学们组内轮读课文,互评纠错,先读完的三个小组代表板书纠正的词语,看哪个小组又快又准确!
2学生自学,教师巡回检查,随机参与小组活动。
3小组代表板书纠错词语,师生检查更正。
4学生齐读板书词语
四第二次先学后教。
1出示自学指导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完成课后习题一,5分钟后指名同学回答。
2学生自习,教师巡回检查,个别辅导。
3小组交流
4指名同学回答,教师点评补充。
五第三次先学后教
1出示自学指导
文章在描述马的外在特征时,用了许多其他的动物作对比。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试用同样的.方法描述一个自己养过或见过的小动物,要求重点刻画其外貌,100字以上。5分钟后小组交流评议,推选代表班上交流,看哪个小组写的生动,说的精彩!
2学生讨论思考问题一,小组代表发言,教师补充,并出示知识卡片巩固。
3学生完成课堂练笔
4小组交流后班级交流
六结束新课
七板书
马
布封
人工驯养的马驯良同情对比
天然野生的马自由赞美突出事物特征
语文教案 篇6
学习目标
①认识6个生字。
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培养关爱他人、无私奉献的优秀品质。
③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语言进行生动细致的描写,从而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写作方法。
课前准备
①按课文前的“连接语”中的要求预习课文,自学生字词。
②师生共同搜集有关器官捐献的资料及相关事例。
③小调查:问问你身边的人们,他们对器官捐献的事情了解多少?他们愿意捐献自己的器官吗,为什么?
A案
●阅读资料,交流感受
①教师导入:《触摸春天》中盲女孩安静是那样热爱生活、热爱生命,她多么盼望也有一双明亮的眼睛呀!请同学们快速阅读下面的资料:
(投影出示)
资料一:据卫生部统计,我国目前约有400万因角膜病致盲的患者,其中70%可以通过角膜移植手术复明,但由于供体角膜匮乏,我国每年仅实施3000例角膜移植手术,数百万的患者还在黑暗中苦苦地等待。
资料二:目前美国有超过84000多名患者登记等待器官移植,而且每13分钟就会有一个新的登记等待患者。20xx年仅有30%的等待者获得了器官移植,而剩余的70%的等待者必须继续等待他们迫切需要的移植器官。不幸的是,每天有16个人会因为无法等到器官移植而丧失生命。
②看了这两段资料,心中有什么话要说?
引导学生谈一谈对器官移植的看法:假如自己的'父母要求在死后捐献器官或遗体,你会同意吗?你是否愿意在死后捐献自己的器官或遗体?
●熟读精思,探究文本
①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一篇感人至深的文章──永生的眼睛,相信同学们学习之后一定会对器官移植产生新的看法。
②检查预习情况:轮读课文,认读生字词。
③仔细阅读,边读边把令你感受很深的句子画出来,想一想从这些句子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④在小组长的组织下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比一比哪个小组最会学习。
⑤小组选派代表进行汇报,教师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进行研读:
研读重点:文章为什么以“永生的眼睛”为题?
研读重点:父亲教育“我”的两段话。
a.投影出示:一个人所能给予他人的最珍贵的东西,莫过于自己身体的一部分。很久以前,你妈妈和我就认为,如果我们死后的身体能有助于他人恢复健康,我们的死就是有意义的。
引导学生结合课前查阅的有关器官捐献的资料,从以下几方面谈谈自己的感悟:你可以给予他人哪些东西?为什么说给予别人自己身体的一部分是最珍贵的?
b.投影出示:如果一个盲童能在我们的帮助下重见光明,并像温迪一样画出栩栩如生的马儿,那多么美妙!当你们得知是我的眼睛角膜起了作用,你们会为我自豪!
引导学生讨论:第二处语言与第一处语言有什么关系?
c.把父亲的这两段耐人寻味的话连起来读一读,谈谈自己的感悟。
研读重点:含有“骄傲”一词的句子。
a.引导学生说一说谁为谁感到骄傲,为什么感到骄傲,从中体会到什么?
b.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些语句。
⑥课文到这里戛然而止,但故事本身并没有结束。下面请同学们轻声读一读故事原文的结尾,读后交流自己的感受。(出示投影)
没有想到,仅仅是两周之后,我再一次为器官捐献组织签署了同意书。我的可爱的女儿,才华横溢的小温迪,在一次中丧生了……当我签字时,她的话儿萦绕在我耳际:
“你想过什么也看不见会有多么痛苦吗!”
失去温迪二周后,我收到一封来自俄勒冈勇敢者角膜中心的信。信上写道:“角膜移植非常成功。现在,两位昔日盲人已重见天日。他们成为您女儿──一位极其热爱生命的女孩的活的纪念,并有幸分享她的美丽……”
我的金发的温迪手中的画笔依旧不辍地挥动着,她的碧眼仍然闪烁着骄傲的光芒。
●大胆评议,深化感受
①评价人物:文中的一家人你最喜欢谁,为什么?
引导学生各抒己见,畅所欲言,之后请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从而进一步通过朗读品出言中之美,悟出言中之理,感受言中之情。
②评价作品:你认为这篇文章哪些地方写得好,为什么?是否还有不足,应如何修改?
鼓励学生从作者的遣词造句、布局谋篇等多角度进行大胆评议,发表不同看法。
●交流体会,延伸课外
学完课文,你对器官捐献有什么新的体会?你打算做些什么?
鼓励学生课后通过办板报、广播、写倡议书等方式向家长及社会宣传器官捐献的意义。
(内蒙古包头市吴秀玲)
B案
●激趣谈话,导入新课
①盲姑娘只能用于触摸春天、用心感受生命的美好。如果她有一双明亮的眼睛,那有多好啊。现代医学技术的发展,让许多和盲姑娘有着类似遭遇的人们有了恢复健康的可能。
(师生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器官捐献的资料)
②板书课题,激发读书兴趣。
生命是美好的,谁不热爱宝贵的生命呢?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课文,看看琳达一家人为了让盲人重见光明是怎样做的吧。
●自学反馈,质疑问难
①指名按自然段朗读课文,引导学生进行正音。
②说说琳达一家为了让盲人重见光明是怎样做的?
③质疑问难,师生共同帮助解决。
●品读课文,感受语言美
①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画出令自己深受感动的语句和段落,并在旁边做简单的批注。
②讨论交流:课文中的哪些语句深深地感动了你?请你为大家声情并茂地读一读,并说说为什么会感动你。
③课文的最后一段连续用到了“骄傲”这个词语,让我们把带有“骄傲”一词的句子找出来读一读,并讨论讨论: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赏读课文,感受人性美
①课文中的故事感人至深,请你带着自己的感受朗读全文。
②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分角色朗读课文。要求读好人物的对话。
③交流感想:读过课文之后,你又产生了哪些新的感受,与同学们谈一谈。可以对文中的某
个人物发表看法,也可以对事情本身阐发议论。
●课外拓展,实践活动
①向你身边的人讲述这个故事,并结合课前搜集的资料向他们宣传器官捐献的意义。
②写一封倡议书,号召你的小伙伴参与到器官捐献的事业中来。
语文教案 篇7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抒情意味很浓的散文,名为写秋雨,实际在写秋天,课文的内容丰富多彩,作者抓住秋天的特点,从秋天的到来写起,写了秋天缤纷的色彩。秋天的丰收景象,还有深秋中各种动物、植物准备过冬的情景。
课文把秋雨作为一条线索,将秋天众多的景物巧妙地串起来,从整体上带出一个美丽、丰收、欢乐的秋天。使学生通过课文生动的描写,体会秋天的美好,感受课文的语言美,是编选这篇课文的主要意图;这也是本篇课文的教学重点。课文使用了多种修辞手法,或把秋雨人格化,或把秋雨比喻成生活中常见的东西和事物,或很含蓄地抒发感情,这些被艺术化了的语言,会给学生造成理解上的困难,是教学上的一个难点。
教学目标
(1) 认识“钥、匙”等12个学习课文生字新词。会写“扇、枚”等10个字。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朗读,读出对秋雨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4)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现对秋雨的喜爱。
教学重点
通过朗读激发学生对秋雨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教学难点:
通过朗读,读出对秋雨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法
课时划分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具准备
1.生字卡片。
2.录音带。
教学过程
一.激发情感,谈话导入1.播放秋天下雨时的情景的。
2.激发情感,大家喜欢这秋天的雨吗?就让我们来读一读这篇课文,一定会有全新的感受。
3.板书课题:11.秋天的雨。齐读课题。
二、初步感知课文
1. 听课文录音,初步感受优美的文字。
2. 出示课文卡片,认读词语,纠正字音
(1) 翘舌音:扇(shàn)爽(shuǎng) 柿(shì)
(2) 后鼻韵母:粮(liáng) 杨(áng)
3. 让学生说说是如何记这些生字的?
4. 把你最喜欢的段落读给同学听,互相正音。
三、质疑
1.提出不理解的词语互相补充说明。
2.读词。
四、练习写生字
1.学习写生字、交流写法。
2.练习写生字。
3.抄写词语表中的字。
五、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背诵喜欢的段落。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用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秋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读懂课文内容,感受秋天的美好,激发学生对秋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3、指导学生如何将句子写具体。
教学重点:
课文第二自然段,通过学生的读,体会秋天的美好,感受课文的语言美,了解如何将句子写生动、具体。1
8教学过程
一、复习、谈话
1、春天的雨润物无声,夏日的雨给人带来一阵清凉,而秋天的雨则像一把钥匙,悄悄地打开了秋天的门.。今天让我们一起继续走进《秋天的'雨》(板书课题)%
2、上节课我们认识了很多新朋友,还记得他们的名字吗?一起来看:(出示词语)
(1)指名读
(2)指导写“爽”字,读准多音字扇,和三个轻声。
3、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课文是从哪四个方面来写秋天的雨的?(指名说)根据学生的回答(电脑出示小诗))看!这几句话连起来像一首美丽的小诗,谁来把这首小诗读给大家听。.指一生读≈
这首诗就藏在我们的课文中,请同学打开书本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秋天的雨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二、整体感知- _
1、生读。
2、反馈秋天的雨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3、指名学生说。
在我们的课文中,小作者也写了自己对秋雨的印象,请同学自读全文,把印象最深的部分多读几遍。
4、指名读自己印象最深的部分,并说说为什么?
三、重点感知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1、生默读第二自然段,找出本段中描写颜色的词语,用横线画下来,
2、指名说。
3、第二节中这些漂亮的词语分别给了谁呢?请同学们大声读读第二小节,注意要把什么颜色给了谁读清楚,遇到自己喜欢的句子可以多读几遍。
4、学习第二句
刚才老师听见许多同学喜欢读这两个句子:
出示句子1:黄黄的叶子像一把小扇子,扇哪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热。
A(1)指名读,说说你为什么喜欢?结合图画,反复读这句话。
(2)刚才我们通过想象银杏树的叶子,把句子读活了,谁能结合想象读下面的句子,自己练一下。
(3)生练读。(4)指名读。(5)为什么把“飘哇飘哇”读这么慢?学习这种读书方法,想象画面,齐读这句话。(6)谁还想读自己喜欢的句子?(7)读关于田野、果树、菊花仙子的句子。
6、这么多漂亮的颜色,课文用一个成语进行了概括。它是?请找出这个词语的句子读一读。第二自然段的内容都是围绕这句话来写的,我们把能概括整段文字的句子叫作中心句。
7、刚才我们随着蒙蒙秋雨,看到了银杏树、枫树、田野、果园、菊花都变得分外美丽。现在请一个同学跟配乐朗读,同学欣赏。
8、秋雨给秋天带来的颜色可不止这几种,我们学着课文的样子也来说一说吧,瞧 ,
( )苹果像( ),( ),( )
( )像( ),( )。 同学们真能干,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就学会了怎样把句子写具体的方法。
同学们,在你们的帮助下,秋天变得更美丽了。秋天的雨不愧是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除了好看的颜色,秋天的雨还有好闻的气味和好听的声音呢!选择你喜欢的一节,读一读,并想想这段是围绕哪句话写的?
四、学习三、四自然段
1、学生读第三自然段,其他学生思考:这段是围绕那句话写的?
2、生回答。.
师:秋天的雨藏着哪些气味?(生答)这么香甜的气味,难怪小朋友的脚会被勾住。
3、齐读。
4、学习第四自然段。过渡:除了好闻的气味,还有好听的声音呢!它们好象在告诉人们——冬天来了(生答)
小喜鹊,你在干什么——
小松鼠?——
大肚皮的小青蛙—
松柏爷爷——
连杨树、柳树也赶紧躲进树妈脚下。他们都在准备——(过冬了)小朋友们,说说看,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秋天
过渡:秋天的雨,像一位神奇的魔术师,她为我们打开了秋天的大门,使我们看到了美丽的秋色,闻到了那香甜诱人的气味,还听到了充满关爱的声音。也难怪课文第一自然段说秋天的雨是一把钥匙,带着清凉和温柔,轻轻地、轻轻地,趁你没留意,把秋天的大门打开了。(板书:钥匙)
5、让我们把这丰收的喜悦,满天的欢乐用朗读传递给在场的每一个人吧。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五、总结
这节课我们随着秋雨的脚步走进了美丽、神奇、又充满活力的秋天,秋天的雨——(出示每段开头一句组成的诗)同学们真会读书。在阅读中我们感受到了秋天的美丽、快乐,体验到了秋天丰收的喜悦。秋天的景物还有很多很多,比如:秋天的山、秋天的水、秋天的树等很多自然景色都很美,选择你喜欢的景物,仿照课文的方法写一段话。
板书设计:
秋天的雨
颜色 气味 声音_
钥匙 丰收 欢乐
秋天的雨教学反思
《秋天的雨》这篇课文的内容丰富多彩,作者把秋雨作为一条线索,将秋天众多的景物巧妙地串起来,从整体上带出一个美丽、丰收、欢乐的秋天。我们的教学要使学生通过课文生动的描写,体会秋 通过本课的教学,我颇有一些体会:
在第一课时,我检查了学生的自学情况,做到了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在第二课时又在感受秋天美好的基础上再读课文,让学生把自己最喜欢的一段自由练读,在指导朗读时,则以点带面,采用多种方式帮助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对不同的自然段采用不同的方法。第二自然段采用分句理解朗读的方法,第三自然段则用“吃水果”的方式调动学生兴趣,第三自然段则运用引读的方法,一篇课文因采用不同的方法,读得美,读得兴趣盎然,读得充满兴趣。
在本课的教学目标中,还有理解“五彩缤纷”这个词语的意思,我首先引导学生从课文中理解,教会学生运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课文,引导学生还可以用哪些方法来理解它。最后引导学生用自己画的树叶在黑板上进一步形象生动地理解了这一词语。从工具书的运用到分解词素,方法多样,不同层次的学生总能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符合多样性的教学课堂。
另外,在整个教学中,我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有自己的独特感受,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使学生时时感到,我会说,我会学。在教学环节的设计上处处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你想怎样去读”“你喜欢哪一段“,自主的火花时时闪现,但自主的同时也不忘探究,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更好地感受秋天的美丽。
语文教案 篇8
教材简析
这篇略读课文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讲了一个通俗易懂、情趣盎然的童话故事。课文先写老木匠做了一个小木偶,并在小木偶的脸上添上了一个“笑嘻嘻”的表情,以为只要会笑小木偶就会永远快乐;接着写小木偶在着急、生气、委屈甚至是痛苦、伤心时也总是一副笑嘻嘻的表情,因而在生活中遇到了一系列挫折;最后写小木偶在女巫的点化下,拥有了所有的表情,此时他发出了内心的感叹:“要是只会笑,那可是远远不够的。”读完故事,我们不禁会发出和小木偶相同的感叹:在生活中,笑是很重要的,是非常美好的,谁要是不会笑,就无法体验生活的快乐。但生活是复杂的,除了一些高兴的事之外,还有一些伤心的事,不同的事情会引起我们不同的情感态度,要用我们的真情、用不同的方式去体验生活,面对生活。
童话以“笑”为线索展开故事情节:老木匠在小木偶的脸上添了一个笑嘻嘻的表情;小木偶因为笑嘻嘻而受冤枉,遭误解,被怀疑;直到女巫出现,赋予了他所有的表情,才让他真正获得了快乐。童话构思巧妙,让我们在同情小木偶遭遇的同时,反省自己的生活,感悟快乐的真谛。
学情分析
本文是一篇略读课文,它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讲了一个通俗易懂、情趣盎然的童话故事,学生很容易理解课文的内容。本课教学主要引导学生根据《去年的树》的阅读方法自主阅读。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能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所以我让孩子在多种方式接触文本、熟悉文本的基础上,以几个重点问题指引孩子们理解课文。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在反复的朗读中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小木偶的内心活动。
4.能较合理地续编故事。
教学重点
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了解故事所蕴含的道理;续编。
教学难点
读、悟课文的角色对话,体会小木偶的内心活动。
教法学法
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三者之间对话的过程。”所以我采用了自读感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教学方式,以促进师生、生生、生本三种对话方式的生成。这节课重点研读的是文中主要人物的对话。采用自由读、小组练读和角色读的方式,真正做到以读激情,使学生在对话中感悟小木偶所遭受的不公平待遇,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进而揭示本文主旨。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导入新课
1.看看谁能表演出这些词语表示的表情。看词语模拟表演:得意洋洋、眉开眼笑、垂头丧气、火冒三丈、大吃一惊、目瞪口呆、愁眉苦脸……
2.你怎么看待这些表情?你最喜欢哪种表情?
3.播放《笑比哭好》这首歌。
4.小结:是啊!我们每个人都有丰富的表情,喜、怒、哀、乐,样样都会。但我们都喜欢“笑”,笑使我们抛开一切烦恼,笑使我们信心百倍,笑使我们增进友谊—笑多重要呀!可是,如果大家只会“笑”这一种表情,那又会是怎样一种情况呢?这节课,让我们读一读《小木偶的故事》,也许你会有新的发现、新的认识。
5.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自主学习
(以自学为主)
1.交流课前预习情况。
2.找出课文中关于人物表情、心情的词语和句子, 有感情地读一读,用心体会人物的心情。
3.小组交流:先把你找出的句子读给组内的人听,再谈一谈自己的体会,组内其它人补充。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思考:小木偶身上发生了什么事?读了课文以后,你了解了什么?有什么感受?小组讨论。
2.全班交流。相机板书:只会笑、被抢、熊警察不相信、头疼、小兔子、老婆婆说他撒谎。
3.划分层次
第一段(开头—一个笑嘻嘻的表情):老木匠在小木偶的脸上添了一个笑嘻嘻的表情。
第二段(现在好了—没有脑袋的木头):小木偶因为笑嘻嘻而受冤枉,遭误解,被怀疑。
第三段(蓝鼻子小女巫—最后):女巫出赋予小木偶所有的表情,让他真正获得了快乐。
四、研读重点,想象心理
1.从哪里看出“只会笑是远远不够的`”?
重点句子:“那是我的,我的,我的!”小木偶尖叫。
引导学生从三个“我的”“尖叫”中,联系上下文体会小木偶内心的愤怒。指导感情朗读。
2.重点句子:小木偶委屈极了!可是有什么办法呢?老木匠只给了他一种表情,那就是笑!
读这句话时,你好象看到了什么?(小木偶的委屈、无奈、愤怒,还有可能身上已经伤痕累累)再次有感情地读这句话。
“脑袋疼。”小木偶抬起头,笑嘻嘻地回答。
“嘻。装得一点都不像!……”
“脑袋很疼。”小木偶还是一副笑嘻嘻的表情。
“真不像话,连小木头人都学着撒谎!”
3.分角色朗读11~30节对话。从对话中,你体会到什么?(小木偶内心的痛苦、伤心。)
小结:因只会笑,小木偶受尽委屈,漂亮的红背包被抢走,熊警察却不信;小木偶头疼得厉害,小兔子和老婆婆却说是撒谎。唉!好可怜的小木偶呀!
4.如果你是小木偶,这时候你的心情是怎样的?
小木偶的痛苦、伤心被小女巫用鼻子闻出了。请听听他们的对话。
分角色读。(同桌对读、师生合作演)
表演过程中,教师故意问“小木偶”:啊,可怜的小木偶,你现在最大的愿望是什么?
5. 口头完成练习:小木偶拥有人类所有的表情,那会是怎样呢?请在括号里给小木偶填上体现他真实的表情或心情的词语。
“那是我的,我的,我的!”小木偶( )地尖叫。
“脑袋疼。”小木偶抬起头,( )地回答。
“脑袋很疼。”小木偶是一副( )的表情。
“是,而且越来越疼了。”小木偶( )地说。四、角色体验,合作表演
6.合作表演,集体交流。
(1)自主选择角色,合作表演。
(2)评议。
五、放飞想象,延伸拓展
1.假如你遇见当初做小木偶的那个老木匠,你会对他说些什么?假如小木偶来到你身边你还想对他说点什么?
由小木偶的遭遇我们得到一个结论:笑很重要,但只会笑是远远不够的。(板书)让我们再来看课文的最后一段话。
2.小结:童话以“笑”为线索展开故事情节:老木匠在小木偶的脸上添了一个笑嘻嘻的表情;小木偶因为笑嘻嘻而受冤枉,遭误解,被怀疑;直到女巫出现,赋予了他所有的表情,才让他真正获得了快乐。童话构思巧妙,让我们在同情小木偶遭遇的同时,反省自己的生活,感悟快乐的真谛。
在生活中,笑是很重要的,是非常美好的,谁要是不会笑,就无法体验生活的快乐。但生活是复杂的,除了一些高兴的事之外,还有一些伤心的事,不同的事情会引起我们不同的情感态度,要用我们的真情、用不同的方式去体验生活,面对生活。(酸甜苦辣、喜怒哀乐都需要我们用真情、用不同的方式去经理、去面对,这样才是完整的生活。)
六、作业布置
拥有了人类所有表情的小木偶后来又会遇到什么事情呢?请大家继续写故事。既要大胆想象,又要把握故事的主线,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
板书设计
12*小木偶的故事
/被抢 熊警察不信
只会笑 笑很重要,但只会笑远远不够
头疼 小兔子、老婆婆说他撒谎
语文教案 篇9
一、教材分析:
本组教材围绕“爱祖国、爱家乡”这一专题进行安排,主要由《日月潭》《葡萄沟》《难忘的泼水节》《北京亮起来了》和语文园地三组成。风景如画的日月潭、瓜果飘香的吐鲁番、繁华热闹的北京城和风情淳朴的泼水节都从不同侧面展示了祖国山河的辽阔、壮美。教学中教师要注意与生活链接,通过在地图上查找四篇课文介绍的地方,创设游览情境,引导学生反复读文,自主感悟,领略不同的民族风情。同时还要挖掘教材中潜在的资源优势,引导学生走出教室,通过观察、访问、调查等探究活动,了解家乡,赞美家乡,增强参与社会实践的综合能力。
《日月潭》结构清晰,景美情浓,课前教师布置学生继续查找相关图片,课中利用多媒体课件资源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美文美读,丰富内心体验,提高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逐步提升人文素养。
《葡萄沟》是一篇充满浓郁风土人情的游记式文章,文章图文并茂,语言生动优美。教学中教师要根据低年级学生实际,挖掘情感因素,采用演示、画图、演读、导游等方式引导学生入情入境,自主赏析,在各种语文活动中提升审美情趣,受到情感熏陶。
《难忘的泼水节》一文紧扣“难忘”二字展开,突出“景难忘”“人难忘”“情难忘”。表达了周总理和人民群众心连心的深厚情谊。有感情地朗读是本课教学重点,教学中要让学生多层次、多种形式反复地读课文,从而感受到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时的热烈场面和人们的兴奋心情。
二、教学目标:
1、认识56个生字;认识并会写48个生字。
2、通过看地图让学生感受祖国之辽阔,了解我们国家的各个地方和少数民族的分布情况。
3、让学生了解本单元的四篇课文《日月潭》、《葡萄沟》、《难忘的泼水节》、《北京亮起来了》的地理位置。
4、激发学生认识家乡的渴望和赞美家乡的情感。
教学准备:图片(中国地图新疆地图民族分布地图)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学会生字,积累词语。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积累语言
难点: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强烈情感,感悟总理和人民之间的深厚情谊,感受北京发生的巨大变化,从而赞美首都。
四、教学时间:
教学本组教材用14课时
单元自备
口语交际:我的家乡
小学二年级语文三单元口语交际夸家乡教案
课前准备
1、回家向父母、爷爷、奶奶及邻居了解他们小时候的`吃、穿、住、行,想一想和今天相比有什么不同。
2、想一想家乡有哪些风景、物产和名胜古迹。
教学目的
1、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倡导合作交流,提高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
2、练习写话培养学生书面表达能力。
3、通过活动,渗透爱祖国爱家乡的教育。
重难点
指导学生口头表达,培养听说习惯。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出示中国版图,认识家乡位置,理解“家乡”概念。
我的家乡位于辽阔的华北平原东部,有一眼望不到边的平坦的田野,中国第二条大河——黄河就从这儿流入大海。
春天,平坦的大地披上了绿装,果园里飘出阵阵花香,池塘的小荷露出尖尖角,小鱼在刚刚解冻的水里快活得游着。
秋天、深绿色的棉田里泛起稠密的白花,果园里挂起火红的灯笼,生产路上农民伯伯运送着金黄的玉米棒,满载着他们丰收的喜悦笑得合不拢嘴……
同学们,你爱不爱自己的家乡?想一想家乡的风景、特产和名胜古迹说说自己的家乡。
二、自己想一想怎样按顺序夸夸自己的家乡美、或者家乡的新变化。
三、分组说说自己的家乡,每组选一个最好的在全班说说。
四、全班交流互评。
五、把自己的家乡写一写。
语文教案 篇10
教学目标
1.识记
A.关于《彷徨》
B.烟霭等词语
2.理解.分析
A.理解小说创作的社会背景
B.根据人物描写和情节把握人物形象
C.分析小说的环境描写及对主题的作用
D.倒叙手法(复习)
教学设想
1.此文长达万余字,要在课堂上让学生通读全文是不现实的,因此强调预习,以免课堂上出现空对空的情形。
2.由于小说所反映的社会背景,对于今天的学生来说,较为陌生,所以在课堂开始时有必要让学生联系历史知识弄清。
3.文章较长,知识点多,要学的东西也多,容易杂乱,拟从三个方面实施教学
A.小说的环境描写
B.人物性格形象
C.小说的主题,人物形象的意义
4.此文是现代文学作品,不少词语与现代汉语意义不甚相同,正好可用来训练利用上下文推断词义的能力
5.三课时
教学过程
布置预习
1.查找相关资料,了解1924年前后中国社会的状况
2.读2-3遍课文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列表回顾中学课本中所涉及的鲁迅的作品.文集.体裁
2.关于彷徨及的创作背景
A.鲁迅此时的思想状况:由呐喊而彷徨
B.1924年前后的历史
辛亥革命1911 五四运动 1919
二.整体感知,梳理情节
1.这篇小说所写的人物有几个,请大致给他们分类
2.小说采用什么记叙顺序
3.以什么为线索
4.这篇小说的叙述的时间跨度有多大,具体地写了哪几个地点,作者是如何安排的,请找出相关语句
5.给你感受最深之处是?说一点理由
6.列出情节提纲
明确:
1祥林嫂
鲁四老爷.四婶.祥林嫂的婆婆.
柳妈
我
不需很精确,旨在训练学生理清人物关系的能力
2.倒叙
3.我的见闻感
4.四十上下--二十六七--十四年左右
鲁镇 卫家山 贺家墺
浓缩在旧历的年底的鲁镇 由此辐射
短篇小说的'时空安排
5.见板书
三.通过人物描写分析人物命运与性格
小说通过塑造祥林嫂这个形象来表现主题,那么她有怎样的命运,表现了她怎样的性格
1.简述她的主要生活经历
2.小说主要采用什么描写方法描写主人公的,文中有几处突出的肖象描写,写出她什么性格特点,请找出并分析
画眼睛---要极俭省的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还是画她的眼睛----〈我怎样做起小说来的》
跳读三次描写,比较其异同,体会用肖像变化表现人物命运的变化和性格特征
第一次
脸色表黄----生活艰辛
红润----青春的活力
顺着眼---善良.安分.温顺
第二次
两颊消失了血色
顺着眼,眼角上逞带些泪痕
眼光没有先前的那样精神
没有神采的眼睛
---人生遭受惨重打击,内心痛苦而又难以表达
第三次
眼珠间或一轮---长期的严重的打击与折磨,陷入极度悲哀,内心痛苦无法表露,精神完全麻木
总结:三次肖像描写表现了祥林嫂悲惨的命运
3.是什么使她的命运如此悲惨直至死去?而她对自己的命运又采取了怎样的态度与行为?从其态度和行为可看出其怎样的性格特征。
四.练习
从文中再找出一此表现祥林嫂的悲惨命运的细节
六.布置作业
熟读文中关于景象的描写,体会环境描写的作用。
七、板书设计
情节 内容 顺序
序幕 景象与鲁四老爷
结局 祥林嫂突然死去 倒叙
开端 初到鲁镇
发展 被卖改嫁
高潮 再到鲁镇
尾声 景象和我的感受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1、理解小说的环境描写
2.分析小说的主题
教学过程
一、讨论上节课的课后练习一
参考角度:A、没有名字 B、小十岁的丈夫 C、工钱
旨在引导学生把握文的一些容易忽视的信息
二.小说刻画了一个怎样的环境,作者是如何描绘的
点拔:
1)关于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
2)关于环境描写的类型及要求
1.文中几处写景象,三处景象的描绘目的何在?
研读开头一节
A旧历的年底最像年底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不但地上而且天空中也有近新年的气息?
B.将到新年是一种怎样的气氛?
C.四叔与我见面的情景表现什么?大骂新党,S在书房里表现什么,为什么不是留在书房里
2.研读第一次景象的描写
A、此段描写最突出的是什么,找关键词
都没多大改变,单是老了些,一律忙,如此---如此---也如此
女人,男人
3.作者描写鲁四老爷的书房有什么特征,层如其人,表现了什么?
明确总结
1.沉闷压抑的气氛
2.封建的风俗习惯迷信根深蒂固(尽管封建制度已S终正Q)
3.保守虚伪反动
三.研读冬季日短一节
1.这段景物描写的作用是?
2.为什么说祥林嫂是玩物?
3.如何理解则无聊生者不生------
明确:渲染社会环境的黑暗与可恶,营造悲凉气氛,表示我对祥林嫂的同情与愤激
四.研读小说的结尾
这一结尾的作用,与文章其它部分的关系
点拔
A、在结构上
B、对于中心的表达上
明确:
A首尾呼应,使小说结构更臻完善
B与祥林嫂的死的惨象和天地圣象的预备给鲁镇人们以无限幸福的气氛形成对比,深化了对旧社会杀人本质的揭露
五.总结性讨论
1.小说为什么题 为,而不是祥林嫂?
A情节发展与之有关,提供了背景
B封建势力通过杀害祥林嫂,她死于中,强烈的对比,增强悲剧性
2.柳妈是一个怎样的人,她是不是凶手之一
A.奚落祥林嫂的伤痕
B.同情她却给她增加了痛苦
3.我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A:我与鲁四老爷
B:我的说不清
也许有---自以为慰藉,不忍心增其烦恼
也未必---意识到增添苦恼,只好吞吐,支吾其辞
说不清---怕负责任的含混之辞
我说不清,始终不否定灵魂的有,表现我对帮助祥林嫂摆脱封建迷信毫无力量,甚至没有勇气正视祥林嫂提出的问题,我 的软弱性
具有进步的思想扔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和形象,有反封建的思想但却软弱无能,没有改良的办法.
六.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六
2.自选角度,写一则读书笔记
七、作业
反聩及校正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03-09
语文园地语文教案04-04
语文《语文园地四》教案02-20
语文乐园教案04-04
语文下册的教案06-03
语文《石榴》教案04-21
语文天地教案01-05
语文《氓》教案02-23
语文阅读教案03-03
语文《画风》教案0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