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时间:2023-12-21 08:43:54 教案 我要投稿

实用的语文教案4篇(精选)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常常需要准备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语文教案4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实用的语文教案4篇(精选)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把握故事情节,体味这个英雄故事的传奇色彩。

  2.赏析文中“老头子”这个人物形象,把握其性格特点。

  3.揣摩文中景物描写的句子,分析其作用。

  二、过程与方法

  在阅读赏析中,品味语句的优美,把握作用;着眼于文本,在熟读的基础上分析课文内容,把握人物形象。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荣辱观。

  四、教学重点:把握故事情节,感知老英雄的性格。

  五、教学难点:揣摩文中的景物描写的作用。

  六、教学准备:学生预习课文内容,查找资料。一些影片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创设问题,2分钟

  电影《小兵张嘎》相信大家都很熟悉了,你们知道电影中的小男孩是谁吗?(小兵张嘎)有哪位同学知道,这个故事发生在什么地方? (河北白洋淀) 在这部影片中我们看到了大片的芦苇、美丽的荷花还有一望无际的水域,以及白洋淀独有的水上生活、斗争情景。这部电影中小英雄嘎子机智勇敢,智斗鬼子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白洋淀优美奇特的水上风光也令我们心生向往。 今天,我们来学一篇课文,讲述的也是抗战时期打鬼子的故事,同样发生在河北白洋淀上,只不过,其中的主要人物,不是一位小英雄,而是一位老英雄。让我们一起走近课文《芦花荡》。

  二、作者简介 学生补充,板书巩固。3分钟

  孙犁,1913年4月6日,河北人。现代小说家、散文家,“荷花淀”派代表作家。主要作品《荷花淀》《芦花荡》《白洋淀记事》等。

  三、阅读课文,熟悉课文内容,了解故事梗概:

  1、边阅读边标出段序,并注意以下字词和词语解释 阅读感悟,自主研讨。15分钟

  提防 疟子 寒噤 吆喝 蹿 仄 飒飒 泅水

  2、解释词语:

  转弯抹角: 悠闲:

  张皇失措: 月明风清:

  3、复述故事,理清文章思路:快速默读课文,理清记叙要素。(学生口述,教师引导。5分钟)

  时间: 地点: 人物:

  事件:

  复述故事情节:注意交代清楚六要素,突出故事的主要内容。

  示例:抗日战争时期,我军队伍驻扎在苇塘里,里外交通全靠一个将近六十岁的老头子,他非常自信。一次,他护送两个女孩进苇塘,被鬼子发现,其中一个女孩受了伤,他发誓要为女孩报仇。他引诱鬼子进入他的埋伏圈,用锋利的钩子把鬼子钩住,用竹篙痛打鬼子。(大意正确即可)

  四、再读课文,把握文章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梳理行文思路。

  反复阅读感悟,理清思路。13分钟

  第一部分:(1-8)交代故事发生的环境和主要人物。(为情节展开作铺垫)

  第二部分:(9-54) 在一次护送两个女孩进芦花荡的`看病途中,由于老头子过分的自信, 导致大女孩受伤,老头子感到丢人,决定当着小女孩的面教训敌人,挽回面 子。 (开端、发展)

  一层:写老头子载了两个女孩回苇塘找队伍。

  二层: 由于老头子的过分的自信和自尊,导致大女孩受伤。 。

  三层:老头子为没能完成护送任务而内疚,发誓要为女孩报仇。

  第三部分:(55-末尾) 写老头子用计谋通达了几十个日本鬼子,为大女孩报了仇,找回了自己的自尊。 (高潮、结局)

  五、课堂小结:

  学生梳理本节课的收获。学生口述,2分钟)

  六、布置作业:

  A组(学优生):完成练习册,将故事内容复述整理在笔记上。

  B组(中等生):将故事内容复述整理在笔记上,字词小楷。

  C组(后三分之一学生):字词小楷,识记文学常识。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积累谚语。

  2、积累意思相对的成语。

  3、练习将句子写得具体、增强表达能力。

  4、练习正确、美观地书写生字,注意姿势端正。

  5、练习转述故事并写故事。

  教学重点与难点

  转述故事、写故事

  教学准备

  1、收集谚语、意思相对的成语。

  2、阅读类似的故事。

  教学时数

  4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词语超市。

  1、读一读这几组词语,你发现了什么?

  2、交流讨论

  ①明确:它们是反义词,意思相对的成语。

  ②理解词语,相互解疑,教师点拨。

  ③选词说话。

  3、交流积累类似的成语。

  如:胆大包天——胆小如鼠事半功倍——事倍功半

  一心一意——心猿意马滔滔不绝——吞吞吐吐

  ①读一读,记一记这些词语。

  ②积累类似的.词语。

  二、读谚语。

  1、自读谚语。思考:你有什么体会?

  2、学生汇报。

  你对哪个谚语印象最深?它的意思是什么?

  3、读读背背这些谚语。

  4、积累相关的谚语。

  如:三人一条心,黄土变成金。

  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

  三、仿例写读。

  1、学生自由读例句。体会对比例句中前后两句在表达效果上的差别。

  2、教师指导完成第一句,引导学生将句子写具体。

  3、学生单独完成其余的。

  4、教师点评,指导纠正错误。

  第二课时

  一、阅读欣赏。

  《智烧敌舰》

  1、自由读短文。

  要求:读准发音,读通句子。

  2、同桌互换、挖地雷。

  3、指名分节朗读短文。

  4、带着问题,默读全文。

  ①阿基米德用什么方法烧毁了敌舰?

  ②这里有什么科学道理?

  5、全班交流。

  6、补充“词语库”。

  二、练习写字

  1、出示要写的字。

  2、学生观察交流:如何写好这些字。

  3、教师重点指导写“催”字。

  注意笔顺。

  4、指名上台示范。

  5、评议。

  第三、四课时

  一、听故事。

  要求:认真听《一叶障目》这个故事或其他故事,边听边思考。

  1、这个故事主人公是谁?

  2、这个故事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3、故事的发生、发展、结果如何?

  二、讲故事。

  要求:转述时要把主要内容讲清楚,力求生动,并说说听了这个故事后的感想。

  1、指导。

  说一说哪些那些情节应该细致、生动地描绘?

  2、组内讲故事。

  3、指名转述故事,评议。

  三、写故事。

  1、习作练习,教师个别指导。

  2、学生修改自己的或他人的习作,互评优点。

语文教案 篇3

  ●课 文 说 明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起初称为《诗》,被汉儒奉为经典。编成于春秋中期(前6世纪),收录从周初(前11世纪)到春秋中期的作品,共305篇,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句式以四言为主,杂有二、三、五、六、七、八言。写法有赋、比、兴的区别:“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朱熹《诗经集传》)“风、雅、颂、赋、比、兴”被称为《诗经》的“六义”。

  关 雎

  《关雎》在《诗经》中位于卷首,《毛诗序》认为这首诗是赞美“后妃之德”的,以为女子只有忠贞贤淑、含蓄克制,才能够配得上王侯。因此,把这首诗放在《诗经》之首,以明教化。现在一般认为是一首优秀的爱情诗。“关雎”是以诗歌首句中的两个字作为题目,其他篇章也是如此。

  诗的第一章(第一节),先用起兴开篇,“关关雎鸠,在河之洲”。那在水中的陆地上“关关”鸣叫的水鸟,情谊深挚,互相唱和的样子,与君子、淑女和乐恭敬地相处非常相似,写水鸟是为了引起读者的相关联想,酝酿气氛。接着就进入了正题,提出文静美丽的姑娘才是小伙子的理想配偶。

  第二章(第二节),写小伙子追求心上人而未得的忧思。还是以“兴”写起,长短不齐的荇菜,就应当想尽办法在船的`左右两边采择,“窈窕淑女”,就应当醒着梦着都念念不忘、执着追求。追求不到,小伙子非常忧虑,日夜思念她,辗转反侧,难以入眠。把一个深受相思之苦折磨而不能自己的人,写得非常传神。

  第三章(第三节和第四节),写小伙子因苦恼而成梦,在幻想中得到了心上人,亲近她,爱慕她,为她弹琴鼓瑟,敲钟打鼓,取悦于她,欢喜之情溢于言表。

  这首诗在艺术手法上主要表现为“兴”和“重章叠句”。在情感特质上主要体现为以礼节情。小伙子虽然非常爱慕“淑女”,但是他没有让这种爱泛滥;虽然追求不到心上人而异常痛苦,但是他又能够自我排解这种痛苦,使情感始终没有超越伦理的制约。正如孔子所说:“《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体现出健康明朗的风格。

  蒹 葭

  《蒹葭》是《诗经》中表现“朦胧美”的名篇。可能是写一个男子倾心于一个女性,表现可望而不可即的心情。这首诗和《关雎》都可以看作爱情诗,但是无论从风格上还是从表现手法上都有着很大的差别。

  《关雎》一诗着重于“叙事”,我们从诗中可以清晰地看到小伙子从爱上“窈窕淑女”后追求她,追求不到又在幻想中得到她这样一条线索。《蒹葭》中却没有明确的故事,第一章就写到主人公隔水远望,伊人正姗姗而来,且行且望,望穿秋水,苦苦追寻,伊人仿佛就在不远处的水中陆地上,若即若离。第二章、第三章是第一章的反复咏叹,突出追寻之路的艰险与漫长,渲染主人公感情的绵长持久,表现出主人公不能够走近“伊人”又永远点亮希望的情感状态。与《关雎》相比,《蒹葭》的情感韵味更浓郁。

  在艺术手法上,《蒹葭》比《关雎》“兴”的特点更加突出。“蒹葭”“水”和“伊人”的形象交相辉映,浑然一体,用作起兴的事物与所要描绘的对象形成一个完整的艺术世界。开头写秋天水边芦苇丛生的景象,这正是“托象以明义”,具有“起情”的作用。因为芦苇丛生,又在天光水色的映照之下,必然会呈现出一种迷茫的境界,这就从一个侧面显示了诗的主人公心中的那个“朦胧的爱”的境界。写主人公的形象,则着力写他的远望。一开始,他若有所思地站在水边,向对岸望去,看到他所爱慕的那个姑娘正向水边走来,心里很高兴;可不久,芦苇挡住了他的视线,看不到她了。他以为那姑娘正向上游走去,也就沿着河岸向上走;走了长长的一段艰难而又曲折的路,却依旧是什么也没有看见。他不灰心,又折回来去追寻她,最后终于看到她正站在河中的一个小洲上;这时他内心便充满了喜悦。十分明显,主人公跟那姑娘并无交往,甚至还不知道她的名字,但只要能够远远地望见她,便感到心满意足。这种爱是“朦胧”的,它的动人之处也正在于“朦胧”。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武夷山“如诗如画”的美。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进行礼貌,环保教育。

  运用猜半边的识字方法重点学习几个字。

  教学重难点:

  1.体会武夷山“如诗如画”的美。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德育渗透点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那今天老师就跟你们一同去美丽的武夷山游览吧!

  二、教学生字:

  1.提问:武夷山在哪?

  2.出示课件1:福幅

  (1)提问:发现了什么?

  (2)猜字:辐蝠富

  (3)分组用字典验证、

  (4)总结过渡:你们真了不起,不但认识了课文中的生字,还认识了几个课外的生字,那现在就让我们就从北京出发到福建去看看吧!来到了福建省境内,你们想不想快点看到武夷山呀!

  三、默读课文。

  要求:不指读不出声、

  边读边思考:武夷山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四、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的确,武夷山是个有山有水的好地方,那里峰峰有溪水环绕,水道随山峰弯曲回转、你们愿意爬山还是有水呀?

  2.要求:爬山的读2段,游水的读3段、用你喜欢的.方式读,可以自己读,也可以邀请其他同学共同游览、(如果你想与别人一同游览你怎样邀请对方呀?)

  3.自由读文。

  五、学习课文、

  (一)学习描写“山”的第二段:

  1.爬山的齐读第2段、其他同学思考:武夷山的山有什么特点?

  2.汇报,体会“奇”:

  (1)指名读句子。闭眼想山峰什么样?平时见过吗?

  (2)还有多少山写了吗?改标点。

  (3)看课件2:看看这些山像什么?用“有的像……有的像……”说一句话。

  (4)带着你的感受再读这句。(指名评读,师评)

  3.体会“险”:

  从哪看出险?谁能通过朗读让我们听出大王峰的险峻?(指名评议)

  自读,读出大王峰的险、

  4、带着你的感受给同桌读、

  5、老师引读、

  (二)学习描写“水”的第三段:

  游水的同学齐读第2段、其他同学思考:武夷山的水有什么特点?

  体会曲:指名读、看九曲溪的平面图、

  体会清:

  指名读、(出示句子)

  出示课件:水清的图、(想象透过溪水还能看见什么?)

  指导读、(声音轻)(提问:为什么这样读?)

  体会静:

  指名读句子,其他人闭眼想、

  你就坐在竹筏上通过这面镜子还能看到什么?

  这一切都映入水中真是一幅水上的风景画呀!再读、

  谁通过朗读让我们看到这又清又静的溪水、

  (三)第4段

  这样的美景看够了吗?(看录像,老师范读第4段)

  说说你的感受?

  带着你的感受齐读、

  问:为什么人们会有一种如诗入画的感觉?

  六、总结:

  就要告别武夷山了,你想对它说些什么?

  同学们,像武夷山这样的美景还有许多,神奇的大自然他那宽广无私的胸怀赋予我们如此如诗如画的美景,然而由于人为的破坏和污染,北戴河的海已无往日的蔚蓝,云南的许多景点也失去了往昔的容颜,大自然的脸上多了几许人为的雀斑,听到这个消息你有什么感触?心动不如行动,用心去亲近自然,欣赏自然,感受自然赞美自然,用我们的实际行动去热爱自然,赞美自然,保护自然吧。

  学生积极性很高。

  学生查字典,体会形声字的特点。

  学生默读课文、

  尊重学生的选择,自主学习。

  学生通过想象理解课文内容。

  语言文字训练。练习说话。

  学习朗读。

  朗读与评读结合。

  互读。

  直观感受理解“曲”。

  直观感受理解“水清”。

  通过想象体会清。

  通过理解读出清。

  体会大自然的美。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热爱自然的情感。

  礼貌教育,尊重别人,与人交往能力的培养。

  通过给教材改标点,树立自信心。

  展示了自己,欣赏了别人。

  关注他人的教育。

  渗透环保教育。

  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大好山河。

  环保教育。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03-09

语文《语文园地四》教案02-20

语文园地语文教案04-04

语文《画风》教案05-06

语文《石榴》教案04-21

语文阅读教案03-03

语文绿教案03-04

语文下册的教案06-03

语文《氓》教案02-23

语文乐园教案0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