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案6篇(优秀)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语文教案6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语文教案 篇1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写了一个14岁的德国女孩乌塔独自一人游欧洲的事情,反映了国外少年儿童独立生活的能力和自立意识,同时也反映了他们对生活的热爱。
教学目标
1、会认本课的生字“漱、萨、腊、逻、辑”。
2、读懂课文,能对文章记叙事情阐述自己的看法和见解。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中受到启发。
教学重点:
读懂课文,能对文章记叙事情阐述自己的看法和见解。
教学难点:
从叙述、描写中了解人物的特点、感悟深层意思并谈出自己见解。
教具准备:小黑板、地图。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感知课文。
1、你们独自一个人出过门吗?最远的到过哪?看样去的?
2、有个了不起的小姑娘,她才14岁就一个人周游欧洲。她的名字叫--乌塔(板书课题)
二、检查自学情况
1、检查生字
2、检查词语的理解。
3、检查课文读通情况。
⑴分组通读课文,教师发现错误,及时引导学生纠正。
⑵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4、出示地图,介绍欧洲,让学生对乌塔油然而生敬意。
三、深入学习课文,集会文章思想。
(一)根据这件事,学生自由质疑,教师归纳,引导学生围绕问题,再次自读课文。
1、乌塔如何掌握游历欧洲的'路线。
2、乌塔不怕一个人路上碰到危险吗?
3、乌塔都到过哪些地方?
4、你觉得乌塔是个怎样的孩子,你是从哪些地方体会到的?说说你的理由和见解。
(二)学生带问题,小组合作学习。
(三)反馈学习情况,教师点拨,加深理解。
四、联系生活实际、讨论。
1、提出讨论的论题:一个未成年的孩子该不该一个人远行。
2、初步了解学生的看法后,根据该和不该将学生分为两部分,在班级反馈。
3、教师根据情况行当评价。
五、总结全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1.打工挣钱
乌塔周游欧洲
2.阅读书籍,了解各国
3.懂得自保、自救
小学语文教案 篇2
在上学期,我在六(1)班上了一堂语文课,课的内容是寓言故事《掩耳盗铃》,这一节课的教学目标一是让学生知道寓言就是通过一个虚构的浅显的故事,告诉人们一个道理,二是明白自作聪明的人是愚蠢的。
我的整个课堂是这样设计的:以回顾我们曾学过的寓言故事来导入,小组四人合作从字面来理解“掩耳盗铃”的意思,然后提出感兴趣的问题(如他偷到了铃吗?他为什么要掩着耳朵去偷铃呢?)要弄懂这些问题,我们去读课文。(第一遍朗朗地读,找生字;第二遍默默地读,看看明白了什么,是从课文的那些地方明白的。)读完课文让大家讨论:这个人可笑在哪里?这个寓言告诉我们什么道理?最后分小组来表演这个故事。
课上完后,我感觉不成功。最后的故事表演没有时间,很遗憾,原因是下午一节课只有半个小时的时间,学生没有完全明白寓言故事告诉人们的道理,主要原因在我。通过我的这堂课和听了其他老师的课,我对语文课堂有这样一些教训、体会和感悟。
一、语文课上应该书声朗朗。
课后,我在《新课标解读》中读到这样一段话:“语文教学讲风盛行,忽视学生自读体验,忽视培养语感;分析之分盛行,忽视整体感知和把握。这些已是众所周知的流弊,是违背学习和运用语文规律的表现,应引起足够的重视。”是的,我们往往把孩子当成了大人,甚至当成了中文系的学生,把一首小小的,明白如话的诗歌或一个小故事首先拆成句,然后拆成字,在那里分析,甚至追问,老师累得气喘吁吁,学生搞的糊里糊涂,而一堂课下来,听不到孩子的读书声。其实孩子是喜欢读书的,北师大版的语文课本上的课文都是一些生活气息很浓的、朗朗上口的、极富音韵节奏的文章,是很适合孩子们去朗读的。孩子们没有去读,是没有给他们时间,是没有去引导他们,是我们不相信他们能自读自悟,他们是可以悟的。书声朗朗是校园里一道美丽的风景,还我校园书声朗朗是语文老师应该马上去做的事情。
二、语文课上应该七嘴八舌。
我们大可不必要只是在口语交际课上才让学生和学生交流,学生和老师交流,只要 是语文课堂,只要是语文学习活动,就可以让学生对文本品头论足,说长道短,与老师据理力争,与自己的同学相互讨论,甚至提出疑问。可我有时不能做到真正放手,总是喜欢牵着学生的鼻子走,而不是让自己蹲下身子踏着学生的思维线来灵活机智地调控课堂,生怕学生会提出一个怪怪的问题,打乱了原来的教案上的设计思路,我们语文老师应该让课堂更加开放,要更加灵活,尤其是小学的语文课,应该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学生想说、能说、乐说。
三、语文课上应该想入菲菲。
听了张雪老师上的《家》这一课,给我印象很深,也很出彩的地方是老师给了学生想象的空间。“为什么说树林是小鸟的家?”学生回答的非常精彩:“因为小鸟飞累了要到树林里休息。”“ 因为鸟妈妈要进去给小鸟喂吃的.。”“因为大树可以为小鸟遮风挡雨。”老师又问:“树林还可以说是谁的家?”学生又展开了想象:是猴子的家,是蛇的家,是松鼠的家,是豹子的家,是蚂蚁的家,还是我们人类的家,还有学生马上说,我们要保护树木。看看,孩子们的想象力多丰富呀!她在上《大家都说普通话》这一课时,问:“小鸟们唧唧喳喳都在说些什么呀?”一下又打开了孩子们的话匣子。是的,教材是死的,可孩子们的想象是鲜活的,为什么我们的课上的乏味,听者也昏昏,就是我们不给学生想象的空间。我要时刻警醒我自己:不要让学生的想象力丧失在我的手里。
小学语文教案 篇3
反思(一)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我的发现”,“日积月累”两块内容。在教学时,我根据一年级孩子的特点,让他们在轻松快乐中发现探索,在自主实践中积累运用。
在“我的发现”,我尽量让学生自已去探索发现,在总结规律时,我再适当地给予孩子们一定的帮助,主要让学生自已能把这种“合一合”的识字方法自学而会。
在“日积月累”中,我主要是让学生能够区分形近字和同音字。让学生我一找每组字的异同点,让他们选填出正确答案,并让学生自己尽量给这些形近,同音字口头组词比赛,比一比哪组最正确、最多,这样学生学习起来也非常积极主动,有兴趣,也有较好的学习效果。
当然,这课的教学还有些不足之处:有些忽视了成绩较差的学生。因为这字词他们无法区分,所以我在让他们自已组成词。但他们并无兴趣,只是低头做自己的事。我本想请会读的学生带读这些词语,这样差生也会有兴趣点,但是由于时间不够,也就没有让学生跟读了。在以后教学中,我想我也应该多多为差生设计一些好的学习环节。
反思(二)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让学生在学习游泳的过程中学会游泳的基本理念。因此,对于《语文园地》的`学习内容,更应该注重加强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本设计重点运用了先学后教的教育理念,让学生先自己尝试,在尝试中不断地摸索,不断地自我建构。经历曲折是为了丰富经验,使学生能够在反复尝试中收获探究的乐趣,收获成功的快乐。
另外,语文学习能力的培养不同于其他学科,这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目,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是相同的。心理学指出,能力的形成需要的是规律性的知识和循序地训练,小学生要想真正获取语文学习的方法,提高语文学习的能力那首先就要经历一个“举三反一”的过程,即通过反复地训练,归纳掌握其中的规律。这些规律要通过学生自己反复地练习而获得,且熟记于心,以形成自己的素养。然而,再经历一个“举一反三”的过程,总结规律,然后自己去发现或在老师引导下去拓展,最终形成学生的综合能力,把语文的学习过程系统地展现出来。
小学语文教案 篇4
一、教材分析:
《我为你骄傲》这篇课文讲述的是“我”一不小心,砸破了老奶奶家的玻璃,尽管当时没敢承认,但内疚的心理和责任感伴随了“我”三个星期。当“我”用自己攒了三个星期的送报纸的钱赔给老奶奶并附上道歉信时,在慈爱又善于教育后辈的老奶奶眼中,那不是7美元的钱,是孩子纯真的情、悔过的心,是值得为孩子骄傲的美好品德——诚信。因此用巧妙的方式退还7美元的钱。并附上“我为你骄傲”的便条。孩子的`诚信让老奶奶感动,老奶奶那博大的胸怀也值得我们称赞。
本文是一个小故事,是以“我”的情感变化为线索来描写的。先是扔石头“很开心”;再是砸碎玻璃“很害怕”然后是见到老奶奶“很不自在”;最后是用自己积攒的钱赔偿给老奶奶感到“一阵轻松”。教语文,也是教做人。教学时应该紧紧的抓住这个线索,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理解,读中体验,读中发现,教育学生要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学习老奶奶宽宏博大的胸怀。同时还要以文为载体,在读中训练语感,在读中品析、积累、运用词句。力求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二、学习目标:
1、会认9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领会故事中的道理和感情。
3、知道老奶奶为什么写“我为你骄傲”,学会承担责任,学会宽容。
三、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田字格卡片、字卡。
四、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五、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示课题
1、小朋友,你了解同学的优点吗?谁来谈一谈。
如:字写的好看;唱歌好听;表演能力强——(请3名学生汇报)
导:原来我们班小朋友有那么多的优点,老师真为你们感到骄傲。
板:我为你骄傲 (“骄傲”两个字写在田字格中,引导学生观察笔顺)
2、书写“骄傲”。(范写)
生在田字格中写一遍“骄傲”,师巡视。
个别反馈指导,自评,生在田字格中再写一遍“骄傲”
3、你们字写得真好,老师也为你们骄傲。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课题中“我”是谁?“你”又是谁?“我”为什么会为“你”骄傲?
(二)初读课文
1、请大家带着自己的问题,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大声读课文,遇到有生字的地方把生字连成词多读几遍。做到正确,流利。(示课件)
2、选难读的段读给同桌听。读好的夸夸他,读不好的帮帮他。(示课件)
(三)识记生字
1、(出示生词带拼音)谁愿意当小老师带大家读一读这些词?你愿意读哪个就读哪个。
2、(出示生字不带拼音)如果大屏幕上只剩下生字,你还认识吗?你是怎么记住它们的?拿出自己的生字卡片,先在小组内说一说,一会儿再介绍给大家。
3、生汇报识字方法,重点是难记的字(璃、攒、歉”)汇报识字方法最巧妙,最方便。(师鼓励生用多种方法识字
4、开心一读(个别读——齐读)(示课件)
(1)博文攒了很多玻璃球,放在箱子里。
(2)熙振故意滑一跤,把手里的鸡蛋给打碎了。
(3)一敏叫熙振快向妈妈道歉,不然,就得挨一顿打。
5、小组合作过生字桥。(示课件)
(四)学习课文(1---2段)
1、开心一读之后,我们来看看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告诉我们什么事(示课件)
(1)个别口答
(2)你从哪些词句感受到我们的高兴,用自己喜欢的符号做出来。
(3)个别口答
导:让我们把这一份快乐分享。(读)
导:正所谓乐极生悲,只听——(示课件)原来是:导读
导:如果是你会怎么做?(2名口答)
导:“我”怎么做?(读)
那是因为我-----害怕(读)
小学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正确读记“编造、破绽、强调、教训、驳倒、论证、、糊弄、受益、出人意料、目瞪口呆、饶有趣味”等词语。
2. 读懂课文描写的故事,理解怀特森先生独特的教学方法,体会到一个人具有独立思考、独立判断和怀疑能力的重要性。
3. 进一步学习通过具体事例说明道理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作者为什么认为怀特森先生是的老师。认识到不迷信书本、不迷信的科学态度,是现代人必备的素质,是追求真理所需的可贵品质。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 在你们的眼中,什么样的老师才称得上的老师?
2. 学生畅所欲言。
3. 揭示课题。
4. 学生读题后,就题质疑。
【设计意图:“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开课导题,尊重学生,激活学生的生活体验,释放学生表达的愿望,为学生就题质疑做好铺垫,让学生的思维发展从问题开始。】
二、 携问会文,走进的老师??怀特森先生
1. 学生带着问题放声自读课文,走进文中的这位好老师,并圈出文中的关键词语。
2. 读后汇报交流。
(1) 小组交流圈画的词语。
(2) 指名学生把圈画的词语写在黑板上。
3. 读读写写,熟悉词语。
4. 考查初读课文、感知课文的程度。
(1) 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 你觉得怀特森先生是个什么样的老师?
(3) 你赞同他的观点吗?说说你的看法。
【设计意图:携问入文,引领学生切入主题,让学生以“研究者”、“探索者”的角色感悟课文内容,初步走近怀特森先生这个人物。】
三、 精读会文,走近的老师??怀特森先生
1. 多媒体出示:
当我读到( ),我觉得怀特森先生是位(
)的老师。
导语:为什么说怀特森先生是的老师?请同学们对照屏幕上的问题,再次细细品读课文,真真切切走近这位好老师??怀特森先生。
2. 学生尽情读文,并做批注。
3. 个性表达,燃情导读。
(让学生畅意表达,教师根据学生汇报的内容,灵活展开教学,努力使课堂充满灵动。)
4. 提炼文本,升华理解。
(1) 课件出示:
怀特森先生用这么一种出人意料的举动,独具匠心的教学方法,让他的学生都不会忘记( )。
(2) 小组交流汇报。
【设计意图:以读为本,以读促悟,引导学生进行多元化解读,走近课文,走近主人公,让学生换位体验,对比感悟,读评析渗,让情感态度和价值感渗透到潜心会文中去,让学生的情感体验在读书中、辩议间自然产生涓涓流淌。】
四、 延续话题,赞美的老师??怀特森先生
1. 这位怀特森先生是怎样的老师?为什么?
2. 真情表白。
(1) 你喜欢这样的老师吗?你想对怀特森先生说些什么?
(2) 二十年后,你或许是一位赫赫有名的……想起怀特森先生当年的教诲,你又想对他说些什么?
3. 课件播放:伽利略挑战《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的故事。
(1) 你知道这位年轻人是谁吗?看了故事,你想对他说些什么?
(2) 生谈感受说启示,师相机介绍伽利略,以增进学生对他的了解与崇敬。
4. 你有过挑战,挑战教材,不迷信书本,敢于创新的事例吗?
【设计意图:情到真处本自流,把握学生的关注点、兴奋点,及时进行提示、指导,让学生语赞怀特森先生,尊重学生独特的'阅读体验,发展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努力实现个性化阅读。】
五、 真情感言,情洒的老师
1. 学了这篇课文,相信同学们一定感受颇深,请为此写几句学习感言。
2. 学生展示真情感言。
【设计意图:让读与写有机结合,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在发展语言的同时,也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实现语文课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和谐统一。】
六、 激情延伸,感怀自己的老师
回忆教过自己的老师,哪位最令你难忘?是他的循循善诱,精湛的教学艺术,还是他父母般的爱心?……课后请你自拟题目,也写写自己最崇敬的老师。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接受人文教育的同时,激发对生活情感的认识,提笔感恩辛勤培育自己的老师,很好地实现了一次历练文笔的情感表达,这正是我们语文教学的一大追求。】
七、 板书设计:
我的老师
零分?
怀特森先生 的老师
不迷信书本,不迷信
【设计意图:板书简洁明了,让学生一看就知道为什么怀特森先生是的老师。】
小学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学习作者观察荷花的方法和是怎样把看到的、想到的写清楚的。
2.理解白荷花开放的种种姿态,并能把句与句的联系起来想象一池荷花这“一大幅活的画”。
3.体会“我”忽然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时眼前出现的景象。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从图入手,导入新课
出示挂图。
教师讲述:在蔚蓝的天空下面,池水清清。近看,一片片碧绿的荷叶,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挨挨挤挤的一片翠绿。雪白的荷花,争先恐后在这碧绿的大圆盘之间冒了出来,有的花瓣儿全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有的才展开两三瓣,有的含苞欲放……蜻蜓不时地飞来飞去,偶尔,一条小鱼在水面顽皮地吹起泡泡。微风吹过,送来阵阵清香。远看,有青山、楼阁、小桥、游船。这是多么优美的一幅充满生机的画面啊!
(过渡)下面,我们一起欣赏这幅画。
指导学生按一定的顺序(从近到远,或从上到下)观察图画,分清主要景物和次要景物,把主要景物说具体。
(过渡)这样一幅优美的池塘荷花图,作者是怎样用文字来描写的呢?让我们共同来学习课文。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1.指名分节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生字词自学情况。
3.根据课文内容填空,出示投影片。
荷花也叫___________,荷花开过以后的花托叫_________________,里面有莲的果实叫________________。荷叶像_________。刚开的白荷花_________________。全开的白荷花___________________。将要开的花骨朵儿____________________。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图文结合,抓住重点词语,深入理解课文一、二小节
1.学习第一小节。
(1)学生朗读。
(2)设问:作者为什么往荷花池边跑去?
(板书:闻到清香)“清香”一词是什么意思?闻到清香作者会想些什么?“赶紧”一词说明他的心情怎样?
这一段共有两句话,合起来说了什么意思?
(3)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4)(过渡)作者来到池边一定会看到什么?
(板书:看到荷花)
2.学习第二小节。
(l)指名朗读第二小节。
(2)设问:“已经开了不少”是什么意思?
“挨挨挤挤”这个词中的“挨”和“挤”是一组近义词。查字典,看看这两个字的意思一样吗?(比一比,看谁查字典又快又准确)
教师讲述:“挨”和“挤”所表示的词义程度不同,看图,请同学上前面指一指,哪处荷叶是“挨”着,哪些荷叶是“挤”着。(在学生指明的同时,教师讲述:看,它们多像一个个绿娃娃。这儿亲密地“挨”在一起;那儿又顽皮地“挤”在一块儿。)
设问:再回忆一下,你还在什么时候或什么地方看到过“挨挨挤挤”的情景?
教师讲述:“挨挨挤挤”说明人或东西很多,那么,这儿说荷叶“挨挨挤挤”,告诉我们荷叶长得怎么样?(荷叶长得生机勃勃,非常茂盛。)
教师讲述:刚才我们一起学习了句中“挨挨挤挤”这个词语,我们通过比较,想象体会到了它的作用。接下来,请大家自学后半句,看看还有哪些词语也写得很好,并说说好在哪里。(学生自学后交流。)
(此处要引导学生抓住“一个个”、“像……大圆盘”、“碧绿”等词语进行分析比较,使学生真正感受到荷叶的色彩美和形状美,以及它旺盛的生命力,为下文分析“一大幅活的画”作铺垫,同时培养学生对词语的初步赏析能力。
有感情地朗读这一句,先自由读,再指名读。
设问:第三句哪个词用得最好?为什么?
(引导学生抓住“冒”字,进行想像,可采用换字法,用“长”、“露”等词进行比较,引导学生认识“冒”字最能反映荷花顽强的生命力。)
这一小节的后三句话,合起来说了一个什么意思?
指名读这三句话,图文对照,理解这三句话。
(引导学生抓住“展开”、“露出”、“饱胀得……要破裂似的”进行分析。)
这三句话是用什么词语连结起来的?
(有的……有的……有的……)
“有的……有的……有的……”是什么意思?谁能用上“有的……有的……有的,……”说一句话?
教师讲述:“有的……有的……有的……”在句子里都含有“多”的意思。那么,课文中的“有的……有的……有的……”说明了什么?
(3)引读第二小节。
(4)这一小节说了一个什么意思?
(5)有感情地朗读第二小节。背诵第二小节。
(6)课堂练习。
抄写:莲蓬 饱胀 破裂 挨挨挤挤 姿势 舞蹈 翩翩起舞
用“有的……有的……有的……”写几句话。
第二课时
一、指名分节读课文
二、检查复习
1.第一、二小节各说了什么意思?
2.作者具体向我们介绍了荷花的哪几种姿态?
三、学习第三小节
1.指名读。
2.设疑:“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对照挂图,想像一下,都有哪些姿势?先同桌说说,再全班交流。
第三小节连用了几个“一朵”?有什么作用?
(连用四个“一朵”,突出“朵数”之多,每朵的姿势各不相同,美不胜收。)
3.指导朗读前两句。
4.指名读最后一句。
5.看图:图上的'景物与课文的描述有什么不同?(通过比较使学生明白图上只画了荷塘的一角,不是全部。)
6.比较句子。
(l)如果把这一池荷花看作一幅图……
(2)如果把眼前的这一池荷花看作一幅画……
(3)如果把眼前的这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画……
(4)如果把眼前的这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
(这样比较,可以看出第四句为最好。因为
①“眼前的”指出了作者看到的,与文末“我是在看荷花呢”相呼应;
②“大”指明了这一池的整体,与前文的描写相呼应;
③“活”字最富表现力,表现出一池荷花旺盛的生命力,与前文“挨挨挤挤”、“碧绿”、“冒出来”、“饱胀得……要破裂似的”相呼应。
7.“画家”这里指谁?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怎样才能把这种感情读出来?
8.指导朗读第三小节。
9.指名读二~五小节,比较这两小节,哪小节写得具体?是怎样写具体的?
10.用上课文第二小节描写荷花各种姿态的优美句子或换用自己的话,扩写第三小节中的有关内容。
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有的_________________,有的_______________,还有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放录像,同时范读三~四小节,思考:看着这美丽的画面,听着优美的文字,这时候,你想到了什么?
(过渡)看着这么多又香又美的荷花,作者会产生什么样的感情?这种感情又是怎样表达的?
四、学习第四小节
1.指名读。
2.设问:“仿佛”是什么意思?“我”是不是一朵荷花?那为什么“我”忽然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
“翩翩起舞”中的“翩”是形声字,羽字表形,字义一般和鸟有关,“翩翩”也就是像鸟儿飞一样轻盈,“起舞”就是“跳起舞来”,边说边作手势。谁能到前面表演一下?
指名学生戴荷花头饰表演,指名朗读第四小节。
作者觉得自己忽然变成了一朵荷花,这时候,他的心情是怎样的?我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抓住“翩翩起舞”、“快乐”、“好梦”等词语)
“好梦”后面的省略号表示什么?你能把省略的内容补充上吗?(启发学生展开想像)
3.小结:这一小节主要写什么?
五、学习第五小节
齐读最后一小节,提问:最后一小节不写可以吗?为什么?
六、总结全文
1.齐读全文。
2.作者为什么能把荷花写得如此之美?
3.指导学生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细致描绘的写作方法。
七、质疑
八、朗读、背诵课文
教案点评:
从词句教学入手,抓住重点词语。图文结合,引导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在引导学生体会荷花的形状及颜色的外在美的同时,着重引导学生感受荷花的内在美,在“活”字上下功夫,即感受到这池荷花蓬勃的生机。再辅之以感情朗读,启发学生展开充分的想象,丰富画面的内容。通过媒播放画面,教师范读,使学生身临其境,与作者产生共鸣,从而深入理解文字。引导学生根据课文中的语句和自己的想象,说一说看到了一幅怎样的图画。再通过课件演示,让学生亲身感受到荷花的美丽。
【小学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识字教案10-09
小学语文教案03-22
小学语文教案11-16
小学语文坐井观天教案05-06
小学语文《麻雀》教案07-24
小学语文掌声教案01-18
小学语文《鲸》教案12-27
小学语文教案【经典】08-26
小学语文教案(精选)08-01
小学语文教案(经典)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