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案

时间:2023-12-18 10:00:16 教案 我要投稿

小学语文教案7篇(精品)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学语文教案7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小学语文教案7篇(精品)

小学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通过朗读,了解课文大意,理解天时、地利、人和之间的关系。

  了解课文层层递进的写法。

  教学重点:

  积累字词,正确理解作者观点。

  一、导入课文

  我们刚学了《论语》八则,了解到孔子是我国儒家思想的创始人,被称为“圣人”。后来孟子继承并发展了儒家思想,被称为“亚圣”,孟子是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主张“仁政”。我们今天要学的《天时不如地利》也体现了这种精神。

  二、散读、齐读课文

  要求:

  1.读准字音

  2.注意断句、标点符号停顿要读出来

  3.说说文章主要阐述了什么观点

  五、作业

  1. 背诵

  2.分类积累词句

  3.拓展:结合学习生活实际,理解名言警句

  三、借助注释了解大意

  1、学生借助注释疏通文意,并且圈划出自己不能解决的字词或句子的翻译。

  2、质疑解疑与归纳补充

  班级讨论学生不能解决的问题。

  3、积累几个实词和虚词

  之:三里之成,七里之郭:的

  环而攻之:指城郭

  而:环而攻之而不胜:前,表承接;后,表转接。

  夫:发语词,表示下面要发表议论

  然而不胜者,……:这样却

  亲戚畔之:内外亲属

  去:委而去之 放弃

  域:限制,名词作动词。

  畔:通”叛”。

  4、掌握几个句子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有利的'时令比不上有利的地理环境,有利的地理环境比不上人心齐。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拥有仁义道德的人就能得到广大群众的支持,缺少仁义道德的人就会很少人帮助。

  四、理解课文结构及孟子思想

  1、本文论点是“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还是“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明确: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第一段:提出论点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第二三段:分析论点

  从第二、三段看,涉及的主要内容是有关战争方面的。第二段从攻城方的角度写,虽然攻打的是个小城,也选择了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但是没有选择有利于进攻的良好的地理形势,所以“不胜”而返,从而强有力地证明了“天时不如地利”的观点。第三段从守城方的角度写,守城者据守着“高城”“深池”,拥有坚利的兵革、丰盛的米粟,却弃城而逃,显然是因为“地利不如人和”

  第四段:总结论点,得出“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的结论。

  第四段的主要内容,涉及到“封疆”、“固国”、“兵革”、“畔之”、“攻”、“战必胜”,这些都是描写战争的词语,可见本文的主要篇幅都是写有关战争方面的内容,但作者的态度不是鼓吹战争制胜,而是反对不义战争,反对以“兵革之利”威震天下,甚至他认为即使有“封疆之界”、“山溪之险”、“兵革之利”,也不一定能取得战争的最后胜利。那战争靠什么制胜呢?作者就此自然而然地提出自己的主张:得道多助,多助之至,天下顺之。由此引申出的结论就是:不战而屈人之兵;即使要打,也一定是打胜仗。从这段看,作者只是以战争为例,落脚点是要谈治国之道,具体来说就是“人和之道”,“仁政之道”。由此明确:“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可以作为本文的中心论点,“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是本文的主旨。

  2、关于孟子

  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之一。著有《孟子》一书,属语录体散文集。有“亚圣”之称,与孔子并称为“孔孟”。

  四、朗读训练

  五、作业

  1. 背诵

  2.分类积累词句

  3.拓展:结合学习生活实际,理解名言警句

小学语文教案 篇2

  一、引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中国游客在景色迷人的曼谷正兴致勃勃地观赏美景时,所乘坐的汽车却陷进泥坑无法拉出来。大家心里非常着急和无可奈何!正在这时候(幻灯)阿铃带着小象来到了我们的面前。

  二、新授:

  (1) 现在请大家先朗读课文4到8节,然后再思考接下来发生了什么事情。(幻灯)

  这头小象是怎么帮助中国游客的呢?

  (2)小组讨论:找出描写小象拉车的句子。(幻灯——齐读)

  交流:找出小象拉车的动词(幻灯——点出掀,撬,拉)

  掀:使遮盖覆盖的东西向上离开。(示范:掀开铅笔盒)

  撬:把棍棒或刀等的一头插入缝中或孔中,用力压另一头。(示范:撬起铅笔盒)

  师述:小象会用鼻子“东一掀,西一撬”说明它什么?(说明它会观察地形,会动脑子,选择合适的用力方法。小象拉车方法巧,速度快。

  (3) 面对这么聪明的小象,难怪作者会不由地发出赞叹。(幻灯)

  (4) “奇迹”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这是奇迹?(练2:联系上下文理解句意)

  过渡:对!因为面对庞大而沉重又陷进泥坑的汽车好几个人都没有办法,而小象却轻松又快速地把车拉出来,这一绝技真是一种奇迹。那它还有其它绝技吗!(还会洗车)

  (5)分组朗读第6节,并找出描写小象洗车的句子。(幻灯)找出小象洗车时的动词?

  同桌有感情地把这句话读一读,看哪组读得最好。

  (6)师:看着洗得干干净净的汽车,中国游客再一次地被小象的绝技所惊呆了,难怪作者又一次地发出赞叹(幻灯)范读

  小结:小象的绝技真令人佩服,可是同学们有没有想过,小象天生就会这些本领吗?

  过渡:是呀,如果没有阿铃我们就看不到这么聪明和乖巧的小象。阿玲是怎样的一个人呢?(幻灯)我们来找一找描写阿铃外貌的句子。(幻灯——齐读),你能用哪个字来形容阿铃的外貌。

  (7) 美丽的阿铃究竟是如何指挥小象拉车的呢?

  男生读第5节,然后请各组找一找书中的有关句子。(幻灯)

  师述:阿玲一见中国游客的车陷进泥坑,是不是立刻就让小象“上去拉车”?(对,她没有)。

  (8) 同桌用表示先后顺序的词把阿铃指挥小象的句子说一说。

  指导朗读:齐读,体会阿铃做事认真观察,考虑周到。

  (9)找出阿铃指挥小象所用的词语。(幻灯——拍拍,贴贴,指了指)

  那这些叠词体现了阿铃对小象怎样的态度?(亲切,温柔)。

  过渡:面对阿铃小象听懂了他这些亲切却无声的语言。轻松地把汽车拉了出来。

  (10)说话训练

  1,阿铃的'动作变成对小象说的话,把她的指挥过程说出来。(幻灯)

  小组讨论,交流

  (11)那阿铃又是怎样指挥小象洗车的呢?

  个别读第7节,各自找出有关句子。(幻灯)女生读,用了哪些动词?(幻灯)

  (12)说话训练

  2:阿铃轻轻摸着小象的长鼻子,又指了指车身上的污泥,好象对它说什么?

  过渡:聪明乖巧的小象非常清楚主人的意图,把车洗得干干净净。那同学们有没有发现,整件事情中,面对中国客人自始至终阿铃没有说一句话,只是一而再地对我们微笑。阿玲的“三次笑”是什么含义呢?同学们能不能从她的微笑中读懂她是在说些什么?

  (13)再次朗读4到8节,联系上下文,展开自己合理的想象完成下面的训练。(幻灯)

  1.在()时,阿铃“她冲我们微微一笑”,仿佛在说“”。

  2.在()时,阿铃“她笑眯眯地摇了摇头”,仿佛在说“”。

  3.在()时,“阿铃摆摆手,笑眯眯地用红润的脸蛋紧贴着小象的大耳朵,仿佛在说:“”。

  (14)分组演一演,阿铃指挥小象拉车和洗车的片段。

  三、总结:

  通过对全文的学习聪明乖巧的小象,你认为阿铃是个怎样的人?(幻灯:人美心更美)

  其实,阿铃仅仅是泰国人民中的一个代表,我们从阿铃身上感受到了泰国人民对中国人民的友好情谊。这就是作者所要表达的主题。

小学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会认8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喜欢秋天,体会对秋天的景象和勤劳的人们的喜爱、赞美之情。愿意用自身喜欢的方式来表示秋天。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

  教学难点:朗读感悟

  教学准备:字卡、词卡、挂图、小黑板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昨天我们学的识字(一)是讲述了秋天的知识,今天让我们继续认识秋天吧。

  二、揭题

  1、板书课题,齐读,思:读后想知道什么?

  (1)秋天是怎样一幅图画?(秋天的图画里有些什么景物?)

  (2)它的'色彩是怎样的?

  2、翻书,自读课文。

  3、考虑:课文共有几句话?(4句)

  4、指名分句朗读,读后评议。

  (注意轻声音节:灯笼高粱)

  5、小组合作读,好的协助差的,读正确,读流利。

  三、认读生字

  1、找出课文中要求认读的生字,自读。

  2、出示生字卡片,认读。

  重点字音:梨笼颊浪勤劳

  四、朗读感悟

  1、教师范读,同学注意体会教师在朗读中表达的喜爱与赞美的情感。

  2、同学自由读,一边读一边想象秋天的图画。

  3、小组内读,说说自身的感受。

  4、小组内选出自身喜欢的句子来读,并说说为甚么喜欢。

  5、竞赛读,看谁读得美。

  6、寻找自身喜欢的学习小伙伴,读喜欢的句子。

  7、看着画面用自身的话说说秋天,再试着背诵。

  五、扩展活动

  根据本课内容,创编一个秋天的童话。“秋天来啦,秋天来啦”,山姑娘兴高采烈地呼喊着、欢笑着,她招呼大家来开一个庆丰收的晚会。梨弟弟、苹果妹妹、稻谷阿姨和高粱伯伯一起赶来安排会场……

  六、作业

  1、小黑板出示“我会读”中的句子,读熟至背。

  2、练习背诵。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认读课文中要求认的生字

  2、背诵课文

  二、新授

  (一)认记生字字音

  出示要求写的生字,认读。

  重点字音:浪灯作字苹丽劳

  (二)识记字形

  采用自身最喜欢的识字方法:

  提示:编字谜

  加偏旁

  换偏旁

  做动作

  (三)组词语理解字义

  (四)范写指导

  重点写好含有三点水和草字头的字。

  三、作业

  1、我会画:画秋天的果园

  2、我会做:

  (1)用落叶做书签

  (2)用自身的画做贺卡

  (3)用句子、短诗赞美秋天

  (为语文园地一中的展示台做准备)

小学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通过交流,初步学习做读书笔记的方法,有效实现语言文字积累。

  2.通过朗读思考,感知词、句的特点,并在准确进行说话练习的过程中不断提升感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3.感受撇画、捺画的书写特点,提升对汉字的审美及书写能力。

  4.背诵《采莲曲》,边读边想象诗歌画面,体会诗歌情感,形成诗歌文化的有效积累。

  教学重点:提升感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教学难点:真正掌握并能运用学到的做读书笔记的方法。

  教学准备:读书笔记本;多媒体课件;歌曲《弯弯的月亮》《采莲曲》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通过交流,初步学习做读书笔记的方法,有效实现语言文字积累。

  2.通过朗读思考,感知词、句的特点,并在准确进行说话练习的过程中不断提升感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交流激趣,引入学习

  1.教师出示自己的读书笔记本,学生猜猜里面可能都记录了什么,教师适时告诉他们这是自己读中学时代用心做的读书笔记本,同时展示给学生看,并引导学生说说自己的看法(也可以跟自己做过的读书笔记进行比较)。

  2.引入:到底该怎样做读书笔记?做读书笔记又有什么意义呢?接下来还是让我们走进“语文园地”,听一听同学们的看法。

  设计意图此环节教学主要采取了交流引入法,借助熟悉的话题引入教学内容,自然激发了学生探究更多关于读书笔记知识的兴趣。

  二、教学“交流平台”

  1.引导学生自主朗读“交流平台”中出示的四句话,看看四句话中分别都说了什么内容。

  2.学生交流,教师适时引导他们明确四句话写出了四种做读书笔记的方法。

  3.再读四句话,看看自己对哪种方法最感兴趣,为什么?

  生:我喜欢第一种方法,感觉既简单义不耽误时间。

  师:这也是我们平常最常用到的一种方法。

  生:我对其他三种方法比较感兴趣,因为写感受的过程中我会认真思考句子的含义。

  师:是的,所以每次老师特别喜欢让你们边读课文边将自己的简单理解写在旁边,这是理解句子的'好办法。另外多背诵一些好词佳句,还可以用到我们平时的说话、中呢。

  生:我对第二段话比较感兴趣,因为这样以后在文的时候我们能够很快找到可以用上的词语或者句子。

  师:是的,这种方法虽然有点费事,但对我们的大。

  生:我觉得最后一种方法也不错,注明句子的出处后载们就能够一下子记起阅读过的内容啦。

  师:同学们,这些做读书笔记的方法虽然形式不太一样,但是无论哪一种方法对我们的阅读和习作都有很大的好处,不但能够提升我

  们的阅读、能力,还能让我们不断形成语言文字的积累,这就是做读书笔记的好处。

  4.拓展学习:引导学生拿己的读书笔记,通过与平台中给出的方法进行比较,看看自己还有哪些地方做得不够好。教师适时再次引导他们学以致用,提高自己的读书笔记的质量。

  设计意图此环节教学主要采取了自主学习法,让学生通过研读四句话,从中感受到常见的做读书笔记的方法,并在与自己的读书笔记进行比较的过程中进一步激发优化读书笔记的意识。

  三、教学“词句段运用”

  1.课件出示“读一读,照样子写句子”中的三句例句,引导学生边读边看看三句话都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1)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适时用着重号聚焦句子中的“得”。

  (2)学生再次认真朗读句子,想一想加点字“得”前后两部分在意思上都有怎样的关联?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导他们明确“得”后面半部分是对前面动作词状态、程度等的补充说明,因而使句子表达得更加完整具体。

  (3)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体会,同时试着补充完成第四句话“妈妈累得 ”,教师适时引导学生体会“累”的样子、程度等,同时对他们的写话予以梳理(如“妈妈累得说不出话来”“妈妈累得一点儿力气都没有了”等)。

  (4)拓展延伸:完成第五句写话练习“ 得 ”,指名朗读自己写的句子,教师再次引导学生准确把握“得”前后两部分之间的关系,注意前半部分一定要有动作词。

  2.引导学生自主朗读“读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的词语,说说你有什么发现”中给出的两句话,注意加点词语在句子中都有什么特点。

  (1)指名学生回答(一句话中,几个分句子前后词语是一样的……),教师适时引导他们明确:这种含有几个分句的句子,前后两句话首、尾词语相同,这样形式的句子所采用的修辞手法叫“顶真”。

  (2)教师补充出示几则例句:A.竹叶烧了,还有竹枝;竹枝断了,还有竹鞭;竹鞭砍了,还有深埋在地下的竹根。B.橹摇船、船载橹,橹动而船行;线穿针、针引线,线缝而针缀。引导学生进一步感受顶真修辞的有趣特点。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文中的两个句子,边读边体会句子的特点。

  (4)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试着照样子补充第二句后面的省略号,教师注意提醒他们下一句必须以“弯弯的小桥”开头,适时补充出示“弯弯的小桥那弯弯的小船”。同时引导他们明确这是一句歌词,歌曲《弯弯的月亮》。

  (5)课件播放歌曲,引导学生聆听歌曲,想象句子所描绘的美好意境。

  设计意图此环节教学主要采取了读写结合法,让学生通过朗读句子,初步感知句子中加点字词的有趣特点,同时在写话练写的过程中进一步实现了认知内容,提升了感悟语言文字的能力。

  四、课堂

  1.引导学生简单交流自己本节课的学习收获,教师适时再次引导他们回顾关于读书笔记以及词句段运用两个方面的认知。

  2.教师:这节课的学习,大家确实有不少收获,老师希在今后的语文学习过程中,一定要真正把学到的方法运用到自己的读书笔记中,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不断提高读书笔记的质量,并让它真正为我们学习语文服务。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感受撇画、捺画的书写特点,提升对汉字的审美及书写能力。

  2.背诵《采莲曲》,读中想象诗歌画面,体会诗歌情感,形成诗歌文化的有效积累。

  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引入学习

  1.教师谈话:孩子们.汉字是一门文字艺术,看上去就是简简单单的方块字,但要想把它们写好却并不容易。还记得我们前面学过的横画、竖画的书写规则吗?

  2.学生交流(横平竖直),教师适时提醒他们这里的“横平”并非是我们认为的“水平”,而是在微微上斜的同时保持一种平势。同时引入学习:接下来我们继续掌握关于撇、捺两种笔画在汉字中的书写要领。

  设计意图此环节教学主要采取了回顾旧知法,让学生通过交流已有书写认知进行书写要领内化巩固,同时激发了学生了解更多书写要领的积极性。

  二、教学“书写提示”

  1.课件出示“书写提示”中的“英、及、柔”等8个生字,引导学生分别找出撇、捺在每个字中的位置,并想想它们的书写有什么特点。

  2.学生观察、比较、交流,教师适时引导他们明确只有将撇、捺两笔写得舒展,字整体才能够舒展和优美。

  3.指名四位同学板演生字(每位同学按照顺序分别板演2个生字),其他同学认真观察他们的书写并予以,教师重点提醒他们看看撇、捺两个笔画的书写是否做到了“舒展”。

  4.教师根据学生的适时予以修正、范写,重点提醒他们注意“及”的笔顺是撇、横折折撇、捺.其中最后一笔捺画要舒展,与撇画保持对称之势}“柔”上面半部分的撇画不要写得过长,下面“木”的撇、捺要写得舒展、对称;“雾”下面“务”上半部分中的撇、捺要舒展,下面“力”的撇画则要稍微收敛;“奏”上半部分的横画要紧凑,撇、捺要舒展。

  5.学生自主临写8个汉字,教师巡视了解书写情况,重点看看他们有没有注意撇、撩两个笔画的书写舒展到位。同时挑选书写较好的同学的作业进行展示交流。

  设计意图此环节教学主要采取了自主观察发现与教师归纳讲解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更妤地掌握了撒、撩笔画的书写要领,进一步提升了汉字书写能力。

  三、教学“日积月累”

  1.课件播放歌曲《采莲曲》,引导学生欣赏歌曲并说说自己的感受,教师适时谈话引入:这首好听的《采莲曲》就是根据唐代著名的大诗人王昌龄的诗歌《采莲曲》创编而来的。同学们,接下来让我们来读读这首经典的诗歌作品。

  2.课件出示诗歌《采莲曲》及其画面,引导学生自主朗读诗歌,注意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诗句,想一想该如何读好诗歌的朗读停顿。

  3.指名朗读诗歌,教师适时进行范读指导,重点提醒学生注意“芙”是第二声,同时.注意指导学生读好朗读停顿(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乱人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学生齐读诗歌。

  4.引导学生再读诗歌,注意借助图画看看诗歌描写的是哪个季节,自己都从诗歌中看到了怎样的画面?又似乎听到了什么声音?

  5.学生朗读思考,与同学、老师交流:

  生:这首诗歌描写的应该是夏天的景色。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呢?

  生:我是从图画上画的荷叶、荷花看出来的(教师适时引导学生理解“芙蓉”指的是“荷花”)。

  师:同学们,除了从画面中看到了碧绿的荷叶和粉红的荷花外,你们还看到了什么?

  生:我还想到了有人划着船在荷花、荷叶中游玩、观赏。

  师:这画面中并没有人呀?你又是怎么知道的?

  生:我是从最后一句“闻歌始觉有人来”中想到的,说明有人在荷花,荷叶间唱歌。

  师:你的想象非常准确。那你们猜一猜,这会是什么人呢?他(她)又躲在哪儿呢?

  生:我觉得是女孩子,她被荷叶、荷花给挡住了。

  师:对!其实这首诗写的是采莲少女,但诗中并没正面描写她,而是用荷叶与罗裙一样绿、荷花与脸庞一样红、不见人影却闻歌声等

  手法,巧妙地将采莲少女的美丽与大自然融为一体。

  6.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注意边读边想象诗歌的画面美,同时想象诗歌中的声音美。

  7.学生尝试背诵诗歌,指名背诵展示,学生齐背古诗。

  设计意图此环节教学主要采取了边读边想象法,让学生通过朗读并想象诗歌的画面、声音,进而自然融人到了诗歌的美好意境中,并体会到了诗歌所表现出来的情趣。

  四、课堂

  美好而又短暂的一节课学习很快就结束了,孩子们,回家以后,老师希望你们能够再次进行汉字书写巩固,同时还能把今天学到的这首《采莲曲》背诵给家长听一听。

小学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2、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章的主要内容及作者要表达的感情。

  3、体会故事中人性的善良,感受朋友之间的真挚情谊。

  教学重点深入理解,感受人性的善良、坚强。

  教学难点 感受人性的善良、坚强。

  教学准备 音乐磁带行书字帖

  教学过程 自主设计

  第一课时

  一、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读课题,激情导入:

  1、读过课题,你有什么问题吗?

  2、带着问题来读课文,要做到正确、通顺。

  二、读课文,划出生字,扫除生字障碍。再读课文要求把句子读通顺。

  同学们,在一个特殊的病房里,发生了一个催人泪下的故事。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病房里的故事》

  三、品读课文

  1、轻声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你从课文中知道了什么呢?

  2、结合课文内容有感情地练习朗读。

  四、提出问题

  读课文,你遇到了哪些不理解的问题?

  如:为什么说这是间特殊的病房?特殊在哪里?

  五、合作解决

  1、在文中找出依据,结合自己的体会进行交流。

  2、在感悟课文内容的过程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己的体会。

  六、深入体会

  1、你如果是吉姆:当你身处特殊病房的时候你是什么感受?

  你清楚地知道窗外是什么,为什么会为病中的'大卫描述那么美好的景象?你是怎么想的?当你看到窗外的景象时,你想对你的好朋友说些什么?

  2、如果你是大卫:当你身处特殊病房的时候是一种什么感受,在病房里你会想什么?

  七、作业

  写一,可以是从得到的体会,也可以是同学之间发生的感人的小事。

  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字

  二、练习朗读课文

  1、小组合作,随机指导

  2、小组练习朗读,分角色朗读课文。

  3、以小组为单位汇报

  三、指导课后习题

  1、指导学生结合课后的讨论交流写片段

  2、汇报交流,并评议。

小学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本课的生字和由这些生字组成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感受海市蜃楼景观的神奇,领略课文的语言美,激发学燃爱大自然的感情和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感受海市蜃楼景观的神奇,领略课文的语言美,激发学燃爱大自然的感情和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发阅读兴趣。

  播入有关影片,然后然后,提出疑问:“海市蜃楼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作者觉得这是一个怎样的景象?”

  二、初读课文,解决生字词。

  初读时要求学生在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的基础上不懂的`词句,学会理解词语的方法。如:可以自己的查字典、词典,可以根据课前查料进行交流,还可以展示搜集的图片。

  三、精读课文。

  1.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课文主要写了什么时间,什么地点的海市蜃楼?(重点词句提问的方法自读课文)

  如,抓住“常能看到神秘的蜃景”、“它却神秘地消失了”、“它忽又神秘地消失了”这些句子中反复出现的词语“神秘”思考:课文是怎样表现海市蜃楼的神秘的?你还能从哪些语句中感海市蜃楼的神秘?

  2.抓住重点句子。

  这不是做白日梦,也不是幻觉,而是敦煌的奇景——海市蜃楼!

  思考:敦煌海市蜃楼的奇景在哪里?(鼓励学生自己提问、思考,并且乐于和同学交流阅读体会)

  四、口头表达能力。

  充分想像课文所描述的画面,并生动、形象地描述画面,如“沙漠驼铃”、“绿洲清泉”等。

  板书设计:

  18、海市蜃楼

  神秘 蜃景

  神秘 若隐若现 浮想联翩

  神秘 消失 奇迹出现

小学语文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沉香不畏千难万险,英勇救母的一片赤诚之心。

  2、 学习默读课文,练习讲述这个故事。

  教学重难点:

  通过对重点词句的朗读理解,体会沉香对母亲的挚爱之情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1-2)。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为了救自己的妈妈,沉香终于练就了一身高强的武艺,现在让我们再一次用热烈的掌声请出救母心切的沉香,好吗?(贴“沉香”图片),那么沉香究竟怎样去救母亲,又是否救出了母亲了呢?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沉香救母》这个故事(板书:救母)

  (二)、初读指导

  1、默读课文,看看沉香是怎样解救母亲的?(指生答)

  板书默读,教给方法:默读是一种很常见的读书方法默读时嘴不出声,用眼睛看,用脑子想。

  2、交流:你觉得默读有哪些优点?

  3、 师:沉香告诉我,要读书首先要解决生字,现在自由轻声读课文,并把预习时标出的生字多读几遍。

  4、 同座互读课后生字,不会读的请教同座(互相帮一帮教一教)

  5、 师:都会读了吗?现在沉香可要来检查了,你们有信心读给他听吗?出示字、词认读(带音节的词指生当小老师领读)(出示字卡开火车读抢读)

  6、 师:把字、词放在课文中再读相信你们会把课文读得更流利更通顺,并且标然段序号

  7、 分段指名读(指名你认为自己哪段最有把握读好就读哪段)

  师:课文读得不错现在就让我们一起随同沉香去救母好吗?

  (三)、精读课文:

  (一) 1-2自然段

  1、 自读,划出表现沉香有孝心的词和句子找出后读一读,再小组讨论交流,谈谈自己的体会。

  2、 交流汇报。(各小组推荐代表发言)

  相机指导:

  (1)“他救母心切,便拜别了师傅向着遥远的`华山奔去。”

  A、“救母心切”奔去可以看出沉香着急的心情

  B、把“拜别”换成“告别”行吗?为什么?

  指导朗读:

  把沉香着急的心情读出来

  (2)看图,比较句子:

  a、一路上沉香不知翻过了多少座高山,也不知跨过了多少道深涧

  b、一路上沉香不知翻过了几座高山,也不知跨过了几道深涧

  师:你更喜欢哪一句,为什么?相机指导朗读

  (3)比较句子

  a、脚下磨出了一个个血泡,身上划下了一道道血痕,他一点也不在乎

  b、脚下磨出了一个血泡,身上划下了一道血痕,他一点也不在乎

  他一点也不在乎什么?为什么不在乎?指导朗读

  想象说话:

  (3)沉香一路上还会碰到哪些困难?

  拓展思维:

  师:是啊|,为了救妈妈,沉香吃再多的苦也不在乎,你现在最想对沉香说什么?

  3、指导朗读:这样有孝心的沉香实在让人感动,你佩服他吗?能读好这一段吗?(自读、指读、齐读、比赛读)

  :沉香的孝心不但感动了我们,连仙人也被他深深感动了,仙人送他一把神斧,他终于打败了凶恶的二郎神,他即将跟他的妈妈见面了,那将是一幅怎样的情景呢?

  (二) 3-4段

  1、自读3、4段体会沉香当时的心情怎样?(激动、高兴、幸福)。

  2、大声、自由读这一段,体验沉香的这种心情。

  3、选择你喜欢读的句子读听,说说你读这句话时的心情怎么样?

  4、看图想象:沉香终于要和妈妈团聚了,他和妈妈分别会说什么?

  (1)、同桌互相表演

  (2)、指名汇报表演

  (3)、师生合作表演

  5、指导朗读:我们都为这对母子的团聚感到高兴,带着这种心情读第四自然段。(指名读、齐读)

  (三) 全文、布置作业

  以小组为单位,练习讲故事,可分段讲,也可以分角色演,下节课交流。

【小学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日记06-17

小学语文周记01-21

小学语文研修总结10-01

小学语文教学心得10-10

小学语文主题学习总结11-08

小学语文组工作计划01-07

小学语文春季工作计划01-20

小学语文研修工作计划08-17

小学语文教研活动总结09-30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心得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