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语文教案5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9个。积累词语9个、句子2句。背诵全文。
2、能正确、熟练地朗读全文,知道一群孩子们来到窗下,为一位在战场上失去双脚的红军爷爷种月季花和牵牛花的.故事。学习他们爱长辈的好品质。
3、能熟练地用部首查字法在字典里查找“军、论”。
4、说说自己尊敬长辈的一件事。
教学重、难点:
掌握本课生字9个。
同时从小养成尊重长辈、关心他人的好行为。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故事引入:
1、今天老师讲一个故事:《朱德的故事》
2、揭示课题:40、窗下
3、齐读课题
二:听录音、感知:
1、跟着读一读
2、轻声读一读。
三:学生字:
1、圈出文中的生字。
2、查字典比赛:
字
什么部首
在字典第几页
军
论
3、学生字:
a.读准字音,小火车读。
b.小组交流:
“攀”书空、数一数笔画。
“簇”书空、用“一簇簇”练习说词语。
“株”可以说一株株什么?
四:读词语:
小小组读;开火车读;叫号读。
五:读句子:
抽生读;男、女生读;齐读。
六:读课文:
1、思考:我们到红军爷爷窗下拿了什么?划出有关句子。
2、读好第一节,读出语气:
3、红军爷爷为我们干什么?说一说。
4、今天我们来干吗?
5、读好第三节。分组读;男、女声比赛读。
七:背课文:
1、分组背。
2、会背的站起来背。
3、齐背。
八:拓展延伸:
说说你尊敬长辈、关心长辈的一件小事。
九:推荐读课外读物:
关于红军长征的故事。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的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张衡从小爱好天文,喜欢研究,长大以后成为著名的天文学家。启发学生观察、研究自然现象的兴趣。
2.学会本课的10个生字和用这些字组成的新词。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学会本课10个生字。
教学难点
启发学生观察研究自然现象的兴趣。
教学时间 3课时
教学准备
字词卡片投影片
教学过程
第一节
一、直出课题,提示“数”的读音
二、初读课文,大致了解课文内容
1.自由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标出生字和自然段。
2.指三人读课文,分别读1~3段、4~5段和第6段。说说这课主要讲了谁的什么事。(这课讲了张衡数星星的事。)
三、抓住重点词语,结合插图理解课文
1.直插第六小段,知道这段主要内容。
问学生哪段直接告诉我们这个数星星的孩子是谁,然后指名读第六段,再说说读了这段你都知道什么了,最后老师领读第六段。
2.学习一、二、三段。
(1)学习第一小段,体会夜空的美丽。
①出投影,内容是课文第一幅插图,即夜空的美景。指名用书里的话说出夜空的美丽。用投影出示这句话,指名读。比较句子:“天空中有无数颗星星”和“满天的星星像无数珍珠撒在碧玉盘里。”范读再指名读。
②看书里的第二幅图,用书里的句子说说谁在干什么。
③指名有语气读第一段。
(2)学习二、三小段,知道张衡和奶奶对数星星有什么不同看法。
①指名读二、三小段,找出奶奶和张衡说的话。
②指名读奶奶的话,说说为什么奶奶叫张衡“傻孩子”,“又”说明什么。(“傻孩子”说明奶奶对张衡很疼爱,“又”说明张衡不止一次这样做。)
③指名读张衡的话,说说他说了几句话。再指三人每人读一句并说出句意。(第一句:能看得见就能数得清。第二句:星星不是乱动。第三句:两颗星之间总隔那么远。)帮助学生理解:张衡不仅数星星,也注意到了星星的运行规律。
④指名分角色读奶奶和张衡的话,说说奶奶和张衡对数星星有什么不同的看法。(奶奶认为那么多星星乱动,根本数不清,张衡认为星星之间的距离是不变的,所以可以数得清。)
3.学习四、五小段,知道爷爷的观点,以及张衡听了爷爷的话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
(1)默读第四小段,看看爷爷说了几次话。
(2)指名读爷爷的第一次话,说说爷爷同意谁的`观点,他告诉了张衡什么知识。
(3)指名读爷爷的第二次话。出北极星和北斗星的投影。根据爷爷的话找出北斗星和北极星。投影句子:那七颗星连起来像一把勺子,叫北斗星。和“那七颗星叫北斗星”比较,使学生知道这句话把北斗星比成了一把勺子。再让学生说说它们的运行规律。
(4)说说听了爷爷的话,张衡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用书里的话回答。再说说张衡观察的结果是什么,“果然”说明什么。用投影演示北斗星、北极星运转的情况。
四、总结全文
指名分角色读全文,说说为什么张衡长大以后成了著名的天文学家。
语文教案 篇3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前方的几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让学生知道双手和大脑是人的两个宝,从小养成用手用脑的好习惯
二、教学重点难点:
识字、写字、朗读、背诵。
三、教学具准备及辅助活动:
生字卡片。
四、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我们在学拼音dtnl时,认识了哪咤,哪咤的本领可真大,他有几样法宝呢?
人的本领也很大。
(板书“人”,rén,认读汉字。人:两笔写成,一撇一捺 )
2、人有什么本领?
3、听大家这么一说,老师也觉得人的本领可真大呀!人怎么会有这么大的本领呢?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有两个宝。
rényǒu liǎnggè bǎo
板书课题: 人 有 两 个 宝
练读课题,突出“两个”(学习生字“个:人字头上加一竖 )
二、初步感知
1、读了课题后,你们一定很想知道,人有哪两个宝?
2、看图,启发学生说话。
⑴书中68页图:图上画了什么?
引导学生说出天真活泼的小朋友都有两个宝:双手和大脑
⑵按从左到右,从上到下的顺序观察69页图:
图上的小朋友们分别在干什么?
练习用一句话把每一幅小图图意说出来。
三、自读课文
1、学生自由读儿歌两遍,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这首儿歌共几句话?
四、再读课文
1、指名分句读课文,相机正音,指导停顿。
2、分句朗读,重点读准下列字音:
“双手”(都是翘舌音)
“思考”(“思”平舌音)
“创造”(前翘舌,后平舌)
五、游戏:快乐红苹果
如果学生把“苹果”上的生字读正确,苹果就会变笑脸,小老师带领大家齐读。
如果学生把“苹果”上的生字读错了,苹果就会变哭脸,重新再读。
六、诵读第一句
1、指名读第一句。
2、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
3、指导朗读第一句。
⑴范读。(重读“两个、双手、大脑”)
⑵领读。
4、双手和大脑分别有什么本领呢?下节课再学习。
〔本课语言浅显,教学时,以读为主,以读中感悟,而朗读是理解语言的有效手段,也有助于增强语感。〕
七、指导写字:人、个、手、大、工
1、记忆字形(投影演示)
2、指导笔顺,重点是:手
手:从上到下,先横后竖
3、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占格位置,并将观察到的说给大家听,书空一遍。
4、教师范写
5、学生临写,教师巡回指导
6、评价作业。
(1)学生观察生字。
手:起笔是撇,稍平
大:一横中间站个人
(2)自评(写完一个跟书中的范字比)。
(3)互评(同桌、全班评相结合)。
《人有两个宝》第二课时
一、导入
1、我们在学拼音dtnl时,认识了哪吒,哪吒的本领可真大,他有几样法宝呢?
a人的本领也很大。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有(生答:两个宝。)
b人有哪两个宝呢?(生答)
c请同学们读读书上的第一句话。(请学生试读文中的句子,师出示挂图帮助理解)
2、指导朗读,注意词儿连读(可边读边做双手摸头的 动作) 提醒学生“人有两个宝”的“个”字要轻声。
二、细读课文
1、学习第二句
①提问:双手和大脑分别有什么本领呢?谁愿意读给大家听?(请学生试读文中的句子)
②理解“做工”
a、(出示词语卡片“做工”学生认读。)
请大家看看老师手中的'卡片,齐读。
(出示书上69页图,请学生看图后说一说:)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书本上第69页插图,图上的小朋友们用自己能干的小手在干什么?
(引导学生有序地看图,并把话说完整)
老师这里也想给同学们提个小建议:请小朋友们按顺序观察,可以从上到下,也可以从左到右。
b、同桌交流:你的双手还会做哪些事呢?(学生练说“我的双手会……”句式)(引导学生说完整话)
c、师:双手会做工,“做工”就是做事、工作。双手能做这么多的事,真是人的一个宝啊!
③理解“思考”
a、我们在用双手做事时,我们的另一个宝贝——大脑在干什么呢?(生回答)出示“思考”,认读。
b、小组讨论:观察图上的插图:
图上的小朋友做这些事时,大脑里会思考些什么?
做航模的小朋友在想什么?
拉手风琴的小朋友在想什么?
(可以说说图上的小朋友,也可说说自己)
c、师:人们用双手做事时,大脑同时也在想这件事,在动脑筋想问题想办法,也就是“思考”,这样才能把事情做好,所以双手和大脑是人的两个宝。
④指导朗读第二句。
2、学习第三句
①怎样用好这两个宝呢?谁愿意读给大家听?(请学生试读文中的句子)
②理解“创造”
a、出示词语卡片“创造”学生认读后,
b、师小结:创造就是想出新方法、做出新东西。比如以前没有电灯,发明家爱迪生做了上万次试验,把它创造出来了。世界上出现的新东西、新事情都是人们用手又用脑创造出来的。用手做,用脑想,手脑一起用就能有许许多多创造。
③怎样才能有创造?出示“用手又用脑”,认读。
a、你能说说你做事时是怎样用手又用脑的吗?有没有什么创造呢?比如说我给你一个橡皮泥,你能创造出什么?(鱼、画画、写字)
(引导学生说完整话)
b、随机进行扩展想像及说话训练。
(例:你想画什么样的鱼?你想写怎样的字?)
④师:同学们在平时用手又用脑,有了很多的创造,以后做事更要边做边思考,用手又用脑(强调“又”)。
⑤指导朗读第三句。重读:又、创造
3、听老师范读课文。
①你有这么好的宝贝,你觉得自豪吗?
②你能通过朗读来夸夸自己的小手和大脑吗?
四、试背课文
1、看图齐读课文后试背,展示自己最好的读书、朗诵水平。
2、师用问题引背(人有几个宝?双手会什么?大脑会什么?怎样用?)
3、学生试背,可自己创编动作,让我们每个人来用手又用脑,看谁最先背出来。
4、小结背诵情况,请学生说一说你是用什么方法记住这首儿歌的?
5、师表扬学生用手又用脑,不仅解决了我们第一节课提出的小问号,还背出了课文,希望小朋友们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用好自己的两个宝。
五、指导写字:用、有、才
1、记忆字形 (用是月加一竖),分别他们找个朋友。
2、指导笔顺,用:第一笔是:“丿”(先竖后撇)
3、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占格位置,并将观察到的说给大家听,书空一遍。
4、教师范写
5、学生临写,教师巡回指导
6、评价作业。
(1)自评(写完一个跟书中的范字比)。
(2)互评(同桌、全班评相结合)。动手动脑,做中活学
六、动手动脑,做中活学
1.小朋友们!动手又动脑.才能有创造!下面我们进行一个新的比赛:同学们课前准备好的一张白纸进行小创造,比比谁能干(提示:折一折或画一画均可……)
2.选部分同学的“小创造’展示,均给予充分表扬;强调手、脑并用。
七、课外延伸,情趣盎然
1.边背课文边表演给自己的爸爸妈妈看。
2.动手又动脑:创造一件小物品。
八、板书设计:
人有两个宝
做工思考
用手又用脑
创造
《人有两个宝》教学反思
《新课标》明确提出“提倡启发式、讨论式教学”,并倡导“探究的学习方式”,强调特别注重学生“探究的研究的过程”。在《人有两个宝》这一课的教学中,我始终以一个组织、引导者的身份,引导学生在读中质疑,在读中释疑,让学生主动发现,积极探究。开始时,学生围绕课题进行质疑,将学生的疑问集中归纳为“人到底有哪两个宝呢?”、“它们有什么本领?”、“我们怎样用这两个宝?”三个问题,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让他们在自读课文时十分认真。接下来我再将问题逐个提出,引导学生小组讨论,互相间的合作、探究与交流代替了教师的讲解,学生在寻求问题的解答中,渐次将课堂教学推向深入。
然而一年级学生易于接受、理解具体、形象、直观的东西,针对这一特点,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时,不再是索然无味的解释,而是将课文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加强了语文与生活的沟通。如让学生说说“我的双手会……”、“你能说说你做事时是怎样用手又用脑的吗?”、“给你一个橡皮泥,你能创造出什么??”这几个问题都以学生的主体经验为基本点,强调学生主体的感受与体验,帮学生具体化、个性化地来理解感悟课文,既促进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内化,又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这节课也有很多地方不太理想,引起了我的思考:
1、朗读不够多,缺少一个让孩子将课文语言内化为自己语言的机会,没有为学生提供运用语言的平台。如请孩子结合生活实际中自己的感受说说手的作用就是一个挺好的训练点,但设计时想得不错,可有教学实践中由于种种原因,学生的说话训练没能到位。
2、由于时间紧张,因此一些教学环节被遗漏。如:教师范读课文;生字范写;以及及时的小结。
3、在课堂实际生成的瞬间,教师只能凭自己的一种直感去感受来自孩子们的对文本的解读和回应,然后对教学预设作出相应的随机调整。这种课堂策略必然受教师敏感度和经验度的影响,我在这方面明显是欠缺的。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四、五、六自然段。
2.学会本课15个生字,其中田字格上面的8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文章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4.体会作者对兄弟苏辙的思念之情,教育学生关心亲人,关心他人,并领略皓月当空的美景,进行美的教育。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四至六自然段。
2.联系课文内容,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意思。
教学难点:
反复吟诵,启发想象,领会词的意境。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第 一 课 时
一、揭题导入:
1.师: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的中秋佳节。谁能说说中秋节民间有些什么风俗习惯?(学生畅所欲言)
2.总结:是啊,“每逢佳节倍思亲”。距今900多年前的北宋年间,有一位著名的文学家叫苏轼(苏东坡),他有一个弟弟叫苏辙。小时候,兄弟俩一起读书,一起玩耍,整天形影不离,真是手足情深。长大以后,他们就各奔东西,极少见面。这不,一晃又有七年没有见面了。这天正是中秋佳节。夜晚,皓月当空,万里无云,人们都在欢欢喜喜地品尝着瓜果,观赏着明月,只有苏轼却在为思念弟弟苏辙而心绪不宁。一曲《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就在这样的情境中创作完成了。
出示《水调歌头》词,教师吟诵。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讲述《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创作经过的课文《但愿人长久》。
板书课题,齐读。
二、 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生字。
2.出示课后生字,读准字音。
①区分下列字音:
前鼻音:各奔东西 偏偏 隐现 阴晴圆缺 吟诵 婵娟
后鼻音:躺 朝廷
翘舌音:玩耍 苏轼 苏辙 婵娟
②读谁下列多音字:
各奔东西 屈指算来 似乎
3.再读课文,用“读书要做记号”中学到的方法,在课本上做记号。
检查:
① 朗读下列词语:
品尝 玩耍 埋怨 观赏 但愿 宽慰
阴晴圆缺 悲欢离合 皓月当空 心绪不宁
手足情深 形影不离 各奔东西
②哪些词语读懂了,是怎样读懂的?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同学可帮助解决,并说说自己是怎样弄懂的)?
4.三读课文,读通句子。
检查:(1)指导读好下列长句,注意停顿:
只有苏轼却在为思念弟弟而心绪不宁。
无情的月亮啊,你为什么偏偏在别人分离的时候变得这么圆、这么亮呢?……
(2)指名分自然段逐段朗读课文,帮助学生正音。
三、默读课文
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并用课文中的一句话来解释课题。
介绍苏轼的词《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创作经过。
“但愿美好的感情常留人们心间”
四、指导书写生字。
躺:左旁最后两笔不能写错。
缺:指导笔顺(教师范写,学生书空)。
五、作业。
1.习字册。
2.比一比,再组词。
耍( ) 赏( ) 陪( ) 偏( )
要( ) 尝( ) 倍( ) 遍( )
第 二 课 时
一、复习:
1.读词语。
2.读好下列长句:
只有苏轼却在为思念弟弟而心绪不宁。
无情的月亮啊,你为什么偏偏在别人分离的时候变得这么圆、这么亮呢?……
二、导学课文。
第一自然段。
1.指名朗读。
2.读了这一段,你对苏轼有何了解?
3.齐读。
第二自然段。
1.指名朗读。
2.出示“一年一度”,说说词义。扩词:一年一度的( )
3.出示“皓月当空”,说说“皓”的意思,并理解“皓月当空”。
板书:皓月当空(自读,说说自己最喜欢哪句话,为什么?)
4.映示第二、三句,结合指导朗读。
第二句:读好中秋之夜“皓月当空,万里无云”的美景。
第三句:读出人们“品尝着瓜果,观赏着明月”的团聚喜悦之情及苏轼的“心绪不宁”。
板书:思念
过渡:苏轼为什么会如此“心绪不宁”呢?
第三自然段。
1.默读,体会兄弟情深。
2.议一议:读了这段,你体会到什么?
3.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苏轼和弟弟苏辙“手足情深”呢?
画出有关句子。
出示“形影不离”,补充几个近义词:朝夕相处 如影随形
板书:形影不离
出示:“各奔东西”,说说词义。
动作演示,请学生用课文中的一个词描述教师的动作(掰着手指头计算数目--“屈指算来”)。
4.对比朗读领悟:
如今屈指算来,分别已经有七个年头了。
如今屈指算来,分别又有七个年头了。
5.指导朗读第三自然段,读出苏轼思念弟弟的急切心情:
指名朗读,引读,齐读。
第四自然段。
1.自由朗读。
2.讨论:中秋佳节,人们都在欢欢喜喜地观赏明月,苏
轼为什么会埋怨明月呢?
板书:埋怨
映示并朗读:“无情的明月啊,你为什么偏偏在别人分离的时候变得这么圆、这么亮呢?此时此刻,苏轼的心情怎样?
3.小结:苏轼因思念弟弟苏辙而难以入眠,因久别的亲
人不能团聚而满怀惆怅,于是竟埋怨起中秋圆月。请同学们通过朗读,把苏轼的这种思念、惆怅之情表达出来。
4.反复朗读,尝试背诵:学生自由练习背诵,同桌互背,
师范背,指名背诵,小组比赛背诵,齐背。
小结:月亮渐渐西沉,银色的月光洒到床前,苏轼因思念心切,竟埋怨起月亮来。
板书:月亮西沉 床前银光
5.延伸:出示《水调歌头》词,并指出:这段内容是词中“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的意境。
三、作业。
1.抄写词语。
2.背诵第四自然段。
3.熟读课文,试背第五、六自然段。
第 三 课 时
一、复习:背诵第四自然段。
二、导读课文第五至六自然段。
第五自然段。
1.引读:他转念又想:世上本来就是……就像天上的月儿……哪里会……但愿……虽然……也能……。
2.再读,思考:人世间的事情同天上的月亮有什么相似
的地方呢?
板书: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指导朗读:“……哪里会十全十美呢!”读准反问语气。
板书:此事古难全
3.指导朗读最后一句:读出苏轼祝愿离人彼此生活愉快,
在皓月之下共赏美景的美好希望。
板书: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4.齐读。
小结:苏轼转念想到这些,因此心进而似乎宽慰了许多。
板书:转念 宽慰
第六自然段。
1.齐读。
2.出示: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从上文找出解释这几句词的意思的话,对照着读一读。
说说下列词语的意思:此事 婵娟
齐读词,并背诵。
三、指导背诵第五、六自然段。
互背,引背,小组比赛背,指名背。
四、练习。
1.写出意思相反的词。
悲( ) 离( ) 阴( ) 圆( )
美( ) 亮( ) 远( ) 留( )
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苏轼埋怨月亮是因为它在( )时候变得这么( ),这么( );但他想到世上本来就是( ),就像天上的月亮( )一样,他祝愿( )常留人们心间,这样虽然( ),也能共同拥有( )。
3.课外阅读:《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水 调 歌 头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板书设计:
2、但愿人长久
心绪不宁----埋怨-----宽慰: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语文教案 篇5
【内容简介】
《弗朗兹的故事》是该系列之一的“弗朗兹的故事”分册,该书是作者对一个男童从6岁到8岁这一人生阶段进行追踪观察以后陆续写出的,本书节选了其中的10个故事。一头金黄色的头发卷儿,天蓝色的眼睛,樱桃似的小嘴。还有那玫瑰红的双颊。没错,这就是弗朗兹,千万别说他长得像小姑娘,他正为这事烦着呢。不过,弗朗兹大多数时候是快乐的,他也给别人带来快乐。比如:他用礼品果盒的丝带、衬裙的花边、一大块丝网窗帘和一束上好的羚羊毛等等给妈妈做了一顶最最时尚的帽子,妈妈当然很喜欢,不过她戴着它出去散步时,路人的表情都怪怪的;弗朗兹用他独特的方式让他不喜欢的“乞克察克”老师变得和蔼可亲……
【作者简介】
克里斯蒂娜涅斯特林格,维也纳人,德语国家中最著名、最重要的女作家之一。1984年获国际安徒生文学大奖。获林格伦文学奖。她的作品多元且童趣十足,带有无礼式的幽默,却又充满高度敏锐的严肃以及无声的温暖。《弗朗兹的故事》是作者对一个男童从6岁到8岁这一人生阶段进行追踪观察以后陆续写出的,本书节选了其中的10个故事。
【教学目标】
1、组建书友队,讨论弗朗兹的故事。通过书友队名称、宣言,增强书友队凝聚力。
2、引领学生交流《弗朗兹的故事》读后认识,让学生感动自己的心灵,享受读书乐趣,激发读书热情。
【教学准备】
1、五个书友队分组团坐。
2、学生阅读《弗朗兹的故事》。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同学们,前几天,我请大家自愿结合,十个同学一组,组建了五个书友队,目的是希望每个书友队加强交流,共同分享读书的乐趣。今天,是我们的第一次班级读书会,也是我们每个书友队第一次较量的时刻。相信大家在课前充分的准备下能够在今天的班级读书会上把你们书友队的精彩展现给大家。(提前布置学生设计队名、齐诵宣言。教师随机板书队名)
2、让我们用掌声为我们书友队的建立表示祝贺。书友队建成了,希望每个书友队团结友爱,在我们美好的童年时代,博览群书,共同享受读书的乐趣。
3、好书如挚友。《弗朗兹的故事》给我们带来了很多变化,许多同学感受到了读书的快乐,很多同学写作的兴趣也越来越浓厚,更可贵的是在同学们的笔记中,我感受到了你们内心的感动,你们生命的成长。我期盼着在接下来的交流中我们会有更大的收获。
4、接下来我们将从这七个方面去交流,原则是每一个版块只允许每个队的一名成员来汇报,人人参与,如果你不满意,可以补充。最后根据每个书友队的成绩评选最佳书友队,可以获得老师给大家带来的一本新书,先睹为快。
二、交流主题
1、作品简介及内容提问(由各书友队派代表汇报)。
(1)本书的作者是克里斯蒂娜涅斯特林格,维也纳人,德语国家中最著名、最重要的女作家之一。1984年获国际安徒生文学大奖,获林格伦文学奖。她的作品多元且童趣十足,带有无礼式的幽默,却又充满高度敏锐的严肃以及无声的温暖。
(2)内容简介:《弗朗兹的故事》是该系列之一的“弗朗兹的故事”分册,该书是作者对一个男童从6岁到8岁这一人生阶段进行追踪观察以后陆续写出的,本书节选了其中的10个故事。
(3)六岁的弗朗兹长相是怎样的?他为什么不喜欢自己的长相呢?
(4)弗朗兹怎样令严肃的“乞克察克”老师变得和蔼可亲的?
(5)作品中有哪些主要“人物”?(弗朗兹、佳碧、爸爸、妈妈、“乞克察克”老师、约瑟夫、莉莉、艾伯哈德)
小结:在作品简介这一环节每个书友队都介绍的很精彩。那么书中每个人物都给我们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呢?你最喜欢哪个人?
2、人物点评。
可以采用下面的`话作为开场白:()是一个()的人。我想对()说:()
小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就是读书的乐趣所在,我们可以把书中的每个人物形象进行自由的联想,仿佛感受到一个个活生生的人物从书里面走出来,与作者对话,与书中的人物对话,合上这本书,有熟悉的面孔、有清晰的画面展现在我们眼前,有了这样的感受就证明我们读懂了……
3、图片解读:展示作品中的插图,让书友队成员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幅图的内容。
图一:作品54页中的插图。(注:课堂中的“乞克察克”老师完全变了样,变得很客气,窃笑几下。)
图二:作品82页中的插图。(注:被禁止说话的弗朗兹,用录音机录下要说清楚的事情,在课堂上交给了“乞克察克”老师,成为班上第一个让“乞克察克”老师大笑的人。)
图三:作品95页中的插图。(注:弗朗兹自以为惟妙惟肖地模仿了奶奶的声音,企图蒙骗妈妈,却被妈妈识破了。)
小结:画面留给我们的是心灵的触动,是难忘的回忆,但是这部作品中,种植在我们心灵深处的还应该有很多很多,你们在阅读的过程中还摘录了哪些?让我们来同分享一下。
4、朗读再现。
在读书过程中摘抄了哪些精彩的内容?请把打动自己的内容有感情地朗读出来。
是啊,同学们读书的收获肯定不止这些,让我们一起来交流我们的心得体会吧!
5、心得体会。
(由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读书心得)
6、阅读感悟。
弗朗兹大多数时候是快乐的,他也给别人带来快乐。让我们把心中的千言万语凝结成一句话,说说我们最深的——阅读感悟。
7、好书推荐。
《弗朗兹的故事》班级读书会马上就要结束了,我相信这本书对我们的影响是深远的。
莎士比亚曾经说过:“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是呀,生活中不能没有书作为良师益友。最近,你又读了什么好书?你打算推荐给自己的书友队,还是推荐给全班同学呢?
三、小结
在今天的班级读书会上,被评为最佳书友队的是:()
让我们用掌声表示祝贺,()队获得老师赠送的《皮鲁鲁总动员银红系列》,希望在下次的班级读书会上再和大家共同分享我们读书的快乐。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03-09
语文《语文园地四》教案02-20
语文园地语文教案04-04
语文教案12-11
语文教案12-11
语文教案12-11
语文教案12-11
语文教案12-11
语文教案12-11
语文教案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