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教案

时间:2023-12-13 11:02:39 教案 我要投稿

大班教案(必备7篇)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大班教案7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大班教案(必备7篇)

大班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让幼儿在快乐的游戏中感受迷宫的乐趣。

  2、发展幼儿钻、爬等基本技能,锻炼幼儿身体的协调性。

  3、引导幼儿在迷宫中体验立体空间关系,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

  4、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与同伴共游戏的快乐,乐意与同伴一起游戏。

  5、乐于参与体育游戏,体验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

  20个挖有不同洞口的废旧纸箱,手绢叠的小老鼠30个,老鼠窝一个,蛋糕模型一个。

  活动过程:

  一、幼儿自由玩箱子,引出活动

  1.活动场地上散放着许多箱子,引导幼儿自由玩箱子。

  师:“孩子们,看!我们这有许多箱子,每个箱子上都有洞,咱们一起玩一玩吧?”

  2.教师引导幼儿合作玩箱子。

  师:“孩子们,你们除了可以一个人玩以外,还可以找小伙伴把你们的箱子拼在一起玩。”

  教师小结:这些箱子可以用来钻,也可以用来爬。箱子越多,拼在一起就爬得越远,钻的洞越多。

  二、迷宫乐——游戏:小猫找老鼠窝

  幼儿第一次玩迷宫,初步激发幼儿探索迷宫的欲望,体验迷宫中蕴含的立体空间关系。

  师:“孩子们,我们一起动手把所有的`箱子拼起来,就变成一个大迷宫,会更好玩的。”

  师:“老师听说在迷宫的出口处有一个特别大的老鼠窝。迷宫内有的通道能过去,有的通道过不去。如果你发王现通道堵住了,赶紧再回头寻找其他通道,到达老鼠窝。现在,我们都来做小猫,静俏俏地从入口进去,寻找出口处的老鼠窝,抓老鼠,好吗?”

  三、迷宫乐——游戏:小猫找老鼠

  幼儿第二次玩迷宫,再次引导幼儿探索迷宫的奥秘,体验迷宫的乐趣。

  师:“哎呀,老鼠窝里的老鼠怎么这么少?哦,原来是小老鼠们听到了猫的脚步声,它们都逃到迷宫里了,怎么办?”

  幼:“我们回去找。”

  师:“好,抓到老鼠后送出来,放到这个老鼠窝里。比一比看谁抓的老鼠多。”

  四、迷宫乐——游戏:小猫抓老鼠

  教师通过对箱子摆放位置的调整,拉长了迷宫的距离,使洞口变得更多,为孩子的钻、爬提供更广阔的空间。

  游戏规则:教师把幼儿分成猫和老鼠两组。游戏开始后老鼠从迷宫内的老鼠洞里钻出来寻找食物。猫躲在迷宫的外围,发现老鼠钻出洞后,就立刻进入迷宫,抓住老鼠,送到迷宫外的老鼠窝里,直至把老鼠抓完。被抓到的老鼠不能再返回老鼠洞。如老鼠一直停留在老鼠洞里不出洞,则出示蛋糕引诱老鼠出洞。

  教师将游戏角色互换,再次玩小猫捉老鼠的游戏。

  此游戏使孩子们对迷宫的兴趣达到了高潮。游戏中孩子们的钻、爬、躲闪能力得到了发展,思维得到锻炼,情绪愉快。

  五、与迷宫留影,结束游戏

  师:“孩子们,今天迷宫给我们带来了快乐。我们到迷宫中找一个箱子,摆个造型合影留个纪念吧!

  活动反思:

  幼儿是游戏的主人。本次游戏活动利用孩子对组合迷宫的喜爱,将游戏的快乐性与发展性相结合,使孩子们在游戏中利用迷宫锻炼了钻、爬等技能,孩子的反应能力与思维的敏捷性得到了提高,真正实现了在玩中学。在快乐中发展。

大班教案 篇2

  设计意图

  让幼儿了解各种情感,学会表达自己的情感。通过大班幼儿的《猪小弟》的表演,让孩子体会到小动物们不喜欢小猪的原因是小猪不讲卫生,不洗澡,后来小猪知错能改,把自己洗干净,小动物们又接受了它,从而体会讲卫生的重要。音乐的高潮和幼儿情绪的高潮有机整合,让幼儿在表现音乐形象的同时,在心理上获得极大的宣泄和满足。

  活动目标

  1、学习用快且跳跃和慢且连贯的两种不同的方式歌唱,以表现歌曲的形象、内容、情感。进一步感受和表现歌曲的前奏、间奏和尾奏。

  2、在老师的启发帮助下,学习为歌曲创编第4段歌词,并努力创造出与他人不同的表示亲热的动作。

  3、学习体验在歌唱活动中进行创造、合作表演、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请大班小朋友学会分角色有表情地进行歌表演。

  活动过程

  1、猜谜语。

  教师请幼儿猜谜:“肥头大耳一身膘,每天吃饱睡大觉,走路摇着小尾巴,嘴里唱着哼哼调。”猜一动物名称。

  2、欣赏歌表演。

  (1)教师请大班小朋友分角色(小猪、小羊、兔子、猪妈妈)有表情地进行歌表演1"3段,并组织本班幼儿欣赏,知道歌曲中的人物、事件。

  (2)请幼儿再次欣赏歌表演,并要求幼儿一起随节奏念中间对白处脏死啦,走开!念时应表现出厌恶的'情感。

  3、学唱新歌。

  (1)教师带领幼儿学唱新歌1"3段,并提醒幼儿在间奏和尾奏部分的等待。

  (2)启发幼儿用不同的表情和方式演唱,教师提问:

  1)猪小弟去找朋友玩的时候,他的心里怎样?(高兴)应该怎么唱(稍快且稍跳跃)

  2)猪小弟哭着回家时,他的心里又是怎样?(伤心)应该怎么唱(慢且较连贯)

  4、创编第4段歌词及尾奏部分的亲密动作。

  (1)师:“大家都喜欢干净的孩子,现在小猪洗干净了,他的朋友会怎样对待他呢?”请幼儿一起讨论

  (2)教师帮助幼儿创编第4段歌词并填入歌曲中。

  (3)教师鼓励幼儿在尾奏部分创造出与他人不同的亲密动作(如拥抱、触摸等),并请幼儿中做得比较好的面单独表演。

  5、分角色进行歌表演

  (1)教师请幼儿再次欣赏大班小朋友分角色歌表演(1"4段),引导幼儿观摩时,注意观察大班小朋友的表情。

  (2)教师请幼儿自由结伴,自己分配角色模仿大班小朋友进行歌表演,并在尾奏部分尽量想出与他人不同的亲密动作,并有感情的表演出来。

大班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感受、体验一分钟的长短,知道一分钟可以做很多事。

  2、能清楚连贯地表达自己对一分钟有多长的感受和想法。

  3、懂得参与各项活动都要抓紧时间、珍惜时间,为入小学做准备。

  活动准备:

  1、幼儿已认识过时钟。

  2、时钟一面,幼儿操作材料(花生、纸和笔、跳绳、皮球等),画好标记的记录纸。

  3、小红花贴纸。

  活动过程:

  一、感受一分钟有多长

  1、师:不久我们就要从幼儿园毕业,成为一名小学生了,大家都觉得要抓紧在幼儿园的每一分钟,那么,你觉得一分钟有多长呢?

  2、幼儿自由发表自己的看法。

  3、师幼一起摆出一个造型定格,观看时钟走一分钟,引导幼儿说出自己的发现。

  4、请幼儿说说自己觉得一分钟长还是短,自己一分钟可以做些什么。

  5、师幼共同观看图片,并讨论一分钟人们都能做些什么事情。

  二、体验一分钟能干什么

  1、教师介绍操作内容,让幼儿知道每组的`材料都是不同的。

  2、教师交代操作要求,教师发出口令,大家一起动手操作,看看大家一分钟里能做些什么。

  3、幼儿操作,并记录自己的操作结果。

  4、幼儿分组把记录纸展示到黑板上交流汇总,教师引导幼儿观察记录的结果并讨论:同样花了一分钟做相同的事情,为什么每个人的结果不一样?

  5、教师引导幼儿得出结论:在相同的时间里做同样的事情,因为每个人动作有快有慢,所以结果也会不同,动作快的小朋友花的时间短,动作慢的小朋友花的时间长。

  三、珍惜每一分钟时间

  1、组织幼儿进行整理被褥实践活动,评一评谁最会珍惜每一分钟,颁发珍惜时间奖。

  2、教师总结:我们马上要上一年级了,希望大家能够抓紧每一分钟,做一个珍惜时间的好孩子。

  活动反思:

  为了调动幼儿对活动的兴趣,我在知识和材料方面做了充分的准备,利用网络下载了课件时钟,用课件时钟帮助幼儿体验一分钟,使幼儿很直观地看到了一分钟的运转,帮助幼儿认识一分钟,感知一分钟有60秒的关系,这样孩子对于一分钟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给老师在教学中也提供了方便。幼儿通过动手操作,体验同样一分钟为什么结果会不一样,从而体验出一分钟的长短,幼儿能明白在同一时间里做的事情的快和慢会影响结果,熟练程度不一样所有结果也会不一样。时间对每个人都是很公平的,做同样的事情,动作慢了,就会花很长时间,动作抓紧了,同样一分钟就会做很多事情。学会珍惜生活中的每一分钟。

大班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学唱歌曲《喇叭花》,并尝试用不同的形式进行歌唱。

  2.感受北京童谣的韵味,激发幼儿进一步演唱的愿望。

  活动准备:

  认识四季的花、多媒体课件、《喇叭花》伴奏音乐。

  活动过程:

  一、一年四季的花真多。

  欣赏媒体、说说喜欢的花。

  师:“看看这些花儿你们都认识吗?”

  师:“你们都看到些什么花儿呀?它们是什么季节开发放的?”

  二、喇叭花开嘀嘀嗒。

  1.完整感受,摘句练唱。

  师:“今天我来解释一种夏天的花,听听是什么花?”

  “为什么小朋友都喜欢叫它喇叭花呢?”(摘句练唱)

  2.听辨对比,感受京味。

  师:“这是一首北京的童谣,什么地方听上去有京味儿?”

  师:“请你来听一听哪一遍是北京话,哪一遍是普通话?”(听辨方言)

  教师小结:原来京味儿就是要用儿化音,舌头要卷起来说话和唱歌。

  师:“谁能和我一起来试一试?”

  3.多样歌唱,体验快乐。

  师:“喇叭花的藤是怎么长得呀?”(引导幼儿看媒体和听旋律)

  教师小结:原来喇叭花的藤蔓是跟着音乐的变化爬高爬低的。

  “让喇叭花的藤随着你们的.歌声长一长吧。”

  师:“你有什么好办法能让这首歌唱的更有趣?”

  那我们一起来试试你的办法吧!(尝试不同歌唱形式)

  三、早起锻炼身体好。

  律动《锻炼身体》。

  师:“喇叭花的小喇叭一吹,小朋友都起床了,早早地来到草地上锻炼身体,我们也去锻炼锻炼吧!”

大班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初步学习和理解诗歌内容,感知“伞”的含义,并在此基础上学会仿编诗歌。

  2、激发同情心,培养助人为乐的情感。

  活动流程:

  1、导入主题。观察图片后启发提问——

  a.森林里的天气怎样?

  b.下雨了,爸爸妈妈来接你们的时候会带上什么?

  c.可小动物们没带伞该怎么办?

  幼儿:我们给他们送伞。小动物可以躲到大树下面;请小动物找树叶做伞。教师插问:谁能用树叶做伞?为什么?

  幼儿:蚂蚁,因为它很小,树叶可以做它的伞。

  教师:老师把小朋友说的故事编成了一首诗歌。

  2、感受理解

  (1)欣赏诗歌,教师提问:

  a.谁撑开了美丽的伞?

  b.它们用什么做自己的伞?

  教师插问:美丽的花朵是谁的伞?是什么颜色的花朵?

  幼儿:红红的花朵是蝴蝶的伞。(教师提示幼儿完整复述诗句)

  教师插问:还有谁撑起了怎样的伞?

  (2)理解重点。教师再次朗诵诗歌,喜欢的幼儿可跟念。

  教师提问:为什么蝴蝶用花来做伞?

  幼儿:花大。蝴蝶要找漂亮的东西做伞。蝴蝶和花是好朋友。蝴蝶能为花传花粉。花朵的样子弯弯的,像伞……

  教师提问:落叶能做蚂蚁的伞吗?为什么?

  幼儿:蚂蚁很小,很轻,落叶比蚂蚁大,叶子落在地上正好做蚂蚁的伞……

  教师提问:绿绿的荷叶是谁的伞?它能做青蛙的伞吗?

  教师提问:漂亮的小兔找什么做伞?为什么?

  教师小结:小动物都找到了美丽的伞。

  (3)师生共同练习朗诵诗歌.

  3.仿编诗歌

  (1)(出示“小熊”)谁来了?小熊也没带伞,它会淋湿的。请你们

  帮小熊找把伞。(幼儿:大树是小熊的伞。)

  教师插问:怎样的大树是小熊的伞?

  (幼儿:高高的大树是小熊的伞。)

  教师插问:还有什么可做小熊的伞?

  (幼儿:深深的'山洞是小熊的伞……)

  教师:下雨了,还有很多小动物也没带伞,快为它们想想办法吧!

  (2)提供各种动物图片及纸张、画笔等,请幼儿为小动物贴或画伞,然后进行仿编。

  (3)设问:你愿意为谁找把伞?想为它找一把怎样的伞呢?

  (4)请幼儿说说自己编的诗句,对幼儿的合理想像、大胆仿编给予鼓励。

  (课后小记:为了使幼儿的思路更为开阔,教师提供各种材料让幼儿操作,同时提示幼儿用诗歌中的语言尝试表述。引导幼儿想像时,教师可进行适当的演示,或是适当加以语言提示或追问,如:“你认为还有什么像?”等,从而使仿编的效果更好。)

大班教案 篇6

  活动设计背景

  《纲要》中指出大班幼儿:“喜欢接触、观察身边的自然环境,乐于提问,对自然现象产生兴趣与好奇,注意自然环境的明显变化;能发现生活中的新鲜事物,并对他们感兴趣,乐于告诉成人和同伴;喜欢用普通话与人交流,愿意在集体面前讲话,能将自己想说、想做的事情用语言表达出来;尝试用不同颜色、材料、工具,运用折、撕、贴等简单方法自由的表现,体验艺术活动中的乐趣。”为此,我结合了中国传统节日的特点及幼儿的兴趣所在设计了此活动。同时在活动中使幼儿体验感受欢乐的节日气氛。

  活动目标

  一、活动目标

  1、感受歌曲《过节了》中欢乐的节气氛。

  2、难跟随乐曲的节奏,尝试用小锣鼓为歌曲伴奏。

  教学重点、难点

  使幼儿能够体验感受到欢乐的节日气氛。

  活动准备:

  一、说一说:过节了

  1、教师:这个月里有什么节日?我们都会做些什么来庆祝节日呢?

  2、教师出示玩具锣鼓,让幼儿说说它们的名称,说说在生活中有没有见过锣和鼓。

  二、欣赏歌曲《过节了》

  1、老师播放录音磁带歌曲《过节了》,幼儿欣赏。

  2、老师:咚咚和锵锵分别是什么乐器发出来的声音。

  3、请幼儿尝试模仿歌曲里的声音。

  三、游戏:小小音乐会

  1、老师将幼儿分成两个小组,一组使用锣,另一组使用鼓,请幼儿跟随乐曲中的歌词和节奏敲锣打鼓。

  2、两组幼儿相互交换,游戏继续进行。

  教学反思

  大班幼儿是幼儿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有他特有的`年龄特点:有意性行为开始发展;学习控制自己的情绪;在活动中学会交往;动作发展更加完善,体力明显增强。这些表明这一时期的幼儿更需要教师对他们进行引导。

  对活动过程的反思:

  (1)对幼儿发展的反思,幼儿在活动中大部分能主动参与进来,个别甚至能主动协助老师完成活动;有些幼儿在活动能自主创造一些动作,使得整个活动能很好的开展下去;幼儿的身体灵活性和协调性得到了锻炼;一些平时不合群的幼儿也能参与进活动中,孤僻的行为有所改观。

  (2)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反思,由于他们入园我就是班主任,所以对班上幼儿的情况比较了解,对他们的经验水平、学习特点和个性特征都有一个比较全盘的掌握。也因此能把握教育内容的核心价值及其发展线索,能以自己最小的支持,促进幼儿最大限度的发展。

  (3)对师幼互动的反思,在活动中个别幼儿对老师的指令理解不清时,我亲自到其身边进行解释和示范,对个别不能达到要求的幼儿降低对其的要求。大部分幼儿都能配合老师的指令进行活动,因此活动也得以顺利开展。

  (4)对活动效果的评析。整个活动幼儿的参与度较高,但是对一些发展较快的幼儿来说,活动相对交简单,因此出现了个别幼儿的热情持久度不高的现象,在今后的活动设计中应充分考虑到这一方面,以使得所有的幼儿都能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活动中来。

  (5)如果让我重新上这节课,我会更加细致的考虑活动的各个环节,在基本活动的过程中适时的提高一些活动的要求,让发展较快的幼儿能全程投入到活动中来,比如:让他们来发号指令,指挥幼儿的活动节奏等。

大班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能根据画面内容列出相应的算式,感知加减法算式表达的数量关系,并能大胆讲述。

  2、乐意探索数学活动,懂得关爱他人。

  3、发展目测力、判断力。

  4、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学习重难点:

  进一步理解加法和减法的实际意义。

  练习用3个数字来编算术题。

  活动准备:

  三幅背景图、折、剪好的房子、小花和树若干、固体胶、幼儿分三组,

  第一组:色纸折的房子(蓝、黄两色)若干

  第二组:色纸折的'房子(粉红、黄两色)若干

  第三组:色纸折的房子(蓝、咖啡两色)若干

  活动过程:

  1、情景导入——重建家园:

  汶川大地震把四川人民的房子都震塌了,他们没有房子可以住只能住帐篷了,我们来帮助他们重建新家,请你们做工程师帮他们设计制造漂亮又牢固的房子。

  每组幼儿将用色纸折好的房子放到对应小组的背景图上。

  房子造好了,再种些绿化,把小区打扮得漂亮些。

  请你们将篮子里的花和树种到小区里去

  2、情境感知——看图编8的加减法

  小区造好了,我们去参观一下每个小区都有几幢房子、几棵树和几朵花

  1)幼儿第一次探索操作——看图讲述

  我们先到1号小区去参观,1号小区有几幢房子?(6幢蓝色的房子,2幢黄色的房子,一共有8幢房子)

  花有多少?(5朵红花,3朵紫花)树呢?(4棵大树4棵小树)。

  2)幼儿第二次探索操作——边讲述边列出算式

  现在请你们每个小区的朋友们根据刚才讲的事情分别用算式题把它记录下来。

  提问:可以用一道什么方法的算式记录下来?为什么用加法算式?请一位小朋友上来边讲边记这道加法算式。(6+2=8或2+6=8)

  这两道题用到了几个数字?(三个)除了加法题,还可以用这3个数字列出其它题目吗?得出:8-2=6、8-6=2。

  3、体验理解——互换规律

  请幼儿观察这些算式题,他们有个小秘密?看谁先能找出秘密来。

  小结:2+6=8、6+1=8数字相同,位置不同。所以看到2+6=8,马上就想到6+2=8,我们把它称做为朋友题。同样看到8—2=6,马上就想到8—6=2,我们也把他们称为朋友题。

  小朋友真能干,帮灾区的人们建造了这么漂亮的小区,使他们能够有房子住,真是太好了,谢谢你们。

  活动延伸:

  我们再去多设计一些房子,可以让更多的人住进去。

  活动反思:

  整个活动体现了以孩子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和谐师幼关系,绝大多数幼儿能够主动参与学习,达到了预定的教学目标。但在活动中也出现了一些不足的地方:幼儿围坐成半圆形,教师在前面展示图片的时候,有一部分孩子被教师遮挡了,教师没有及时发现这个问题,如果教师改变提问策略站在左边提问后马上又站到右边提问照顾到幼儿全体那样活动效果就更好一些。

【大班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其他教案:梦_大班其他教案07-05

大班教案03-27

(经典)大班教案09-16

大班教案【经典】09-17

[精选]大班教案09-07

(精选)大班教案08-27

大班教案(经典)08-28

大班教案(精选)08-28

大班的教案04-12

【经典】大班教案10-11

大班教案(必备7篇)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大班教案7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大班教案(必备7篇)

大班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让幼儿在快乐的游戏中感受迷宫的乐趣。

  2、发展幼儿钻、爬等基本技能,锻炼幼儿身体的协调性。

  3、引导幼儿在迷宫中体验立体空间关系,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

  4、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与同伴共游戏的快乐,乐意与同伴一起游戏。

  5、乐于参与体育游戏,体验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

  20个挖有不同洞口的废旧纸箱,手绢叠的小老鼠30个,老鼠窝一个,蛋糕模型一个。

  活动过程:

  一、幼儿自由玩箱子,引出活动

  1.活动场地上散放着许多箱子,引导幼儿自由玩箱子。

  师:“孩子们,看!我们这有许多箱子,每个箱子上都有洞,咱们一起玩一玩吧?”

  2.教师引导幼儿合作玩箱子。

  师:“孩子们,你们除了可以一个人玩以外,还可以找小伙伴把你们的箱子拼在一起玩。”

  教师小结:这些箱子可以用来钻,也可以用来爬。箱子越多,拼在一起就爬得越远,钻的洞越多。

  二、迷宫乐——游戏:小猫找老鼠窝

  幼儿第一次玩迷宫,初步激发幼儿探索迷宫的欲望,体验迷宫中蕴含的立体空间关系。

  师:“孩子们,我们一起动手把所有的`箱子拼起来,就变成一个大迷宫,会更好玩的。”

  师:“老师听说在迷宫的出口处有一个特别大的老鼠窝。迷宫内有的通道能过去,有的通道过不去。如果你发王现通道堵住了,赶紧再回头寻找其他通道,到达老鼠窝。现在,我们都来做小猫,静俏俏地从入口进去,寻找出口处的老鼠窝,抓老鼠,好吗?”

  三、迷宫乐——游戏:小猫找老鼠

  幼儿第二次玩迷宫,再次引导幼儿探索迷宫的奥秘,体验迷宫的乐趣。

  师:“哎呀,老鼠窝里的老鼠怎么这么少?哦,原来是小老鼠们听到了猫的脚步声,它们都逃到迷宫里了,怎么办?”

  幼:“我们回去找。”

  师:“好,抓到老鼠后送出来,放到这个老鼠窝里。比一比看谁抓的老鼠多。”

  四、迷宫乐——游戏:小猫抓老鼠

  教师通过对箱子摆放位置的调整,拉长了迷宫的距离,使洞口变得更多,为孩子的钻、爬提供更广阔的空间。

  游戏规则:教师把幼儿分成猫和老鼠两组。游戏开始后老鼠从迷宫内的老鼠洞里钻出来寻找食物。猫躲在迷宫的外围,发现老鼠钻出洞后,就立刻进入迷宫,抓住老鼠,送到迷宫外的老鼠窝里,直至把老鼠抓完。被抓到的老鼠不能再返回老鼠洞。如老鼠一直停留在老鼠洞里不出洞,则出示蛋糕引诱老鼠出洞。

  教师将游戏角色互换,再次玩小猫捉老鼠的游戏。

  此游戏使孩子们对迷宫的兴趣达到了高潮。游戏中孩子们的钻、爬、躲闪能力得到了发展,思维得到锻炼,情绪愉快。

  五、与迷宫留影,结束游戏

  师:“孩子们,今天迷宫给我们带来了快乐。我们到迷宫中找一个箱子,摆个造型合影留个纪念吧!

  活动反思:

  幼儿是游戏的主人。本次游戏活动利用孩子对组合迷宫的喜爱,将游戏的快乐性与发展性相结合,使孩子们在游戏中利用迷宫锻炼了钻、爬等技能,孩子的反应能力与思维的敏捷性得到了提高,真正实现了在玩中学。在快乐中发展。

大班教案 篇2

  设计意图

  让幼儿了解各种情感,学会表达自己的情感。通过大班幼儿的《猪小弟》的表演,让孩子体会到小动物们不喜欢小猪的原因是小猪不讲卫生,不洗澡,后来小猪知错能改,把自己洗干净,小动物们又接受了它,从而体会讲卫生的重要。音乐的高潮和幼儿情绪的高潮有机整合,让幼儿在表现音乐形象的同时,在心理上获得极大的宣泄和满足。

  活动目标

  1、学习用快且跳跃和慢且连贯的两种不同的方式歌唱,以表现歌曲的形象、内容、情感。进一步感受和表现歌曲的前奏、间奏和尾奏。

  2、在老师的启发帮助下,学习为歌曲创编第4段歌词,并努力创造出与他人不同的表示亲热的动作。

  3、学习体验在歌唱活动中进行创造、合作表演、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请大班小朋友学会分角色有表情地进行歌表演。

  活动过程

  1、猜谜语。

  教师请幼儿猜谜:“肥头大耳一身膘,每天吃饱睡大觉,走路摇着小尾巴,嘴里唱着哼哼调。”猜一动物名称。

  2、欣赏歌表演。

  (1)教师请大班小朋友分角色(小猪、小羊、兔子、猪妈妈)有表情地进行歌表演1"3段,并组织本班幼儿欣赏,知道歌曲中的人物、事件。

  (2)请幼儿再次欣赏歌表演,并要求幼儿一起随节奏念中间对白处脏死啦,走开!念时应表现出厌恶的'情感。

  3、学唱新歌。

  (1)教师带领幼儿学唱新歌1"3段,并提醒幼儿在间奏和尾奏部分的等待。

  (2)启发幼儿用不同的表情和方式演唱,教师提问:

  1)猪小弟去找朋友玩的时候,他的心里怎样?(高兴)应该怎么唱(稍快且稍跳跃)

  2)猪小弟哭着回家时,他的心里又是怎样?(伤心)应该怎么唱(慢且较连贯)

  4、创编第4段歌词及尾奏部分的亲密动作。

  (1)师:“大家都喜欢干净的孩子,现在小猪洗干净了,他的朋友会怎样对待他呢?”请幼儿一起讨论

  (2)教师帮助幼儿创编第4段歌词并填入歌曲中。

  (3)教师鼓励幼儿在尾奏部分创造出与他人不同的亲密动作(如拥抱、触摸等),并请幼儿中做得比较好的面单独表演。

  5、分角色进行歌表演

  (1)教师请幼儿再次欣赏大班小朋友分角色歌表演(1"4段),引导幼儿观摩时,注意观察大班小朋友的表情。

  (2)教师请幼儿自由结伴,自己分配角色模仿大班小朋友进行歌表演,并在尾奏部分尽量想出与他人不同的亲密动作,并有感情的表演出来。

大班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感受、体验一分钟的长短,知道一分钟可以做很多事。

  2、能清楚连贯地表达自己对一分钟有多长的感受和想法。

  3、懂得参与各项活动都要抓紧时间、珍惜时间,为入小学做准备。

  活动准备:

  1、幼儿已认识过时钟。

  2、时钟一面,幼儿操作材料(花生、纸和笔、跳绳、皮球等),画好标记的记录纸。

  3、小红花贴纸。

  活动过程:

  一、感受一分钟有多长

  1、师:不久我们就要从幼儿园毕业,成为一名小学生了,大家都觉得要抓紧在幼儿园的每一分钟,那么,你觉得一分钟有多长呢?

  2、幼儿自由发表自己的看法。

  3、师幼一起摆出一个造型定格,观看时钟走一分钟,引导幼儿说出自己的发现。

  4、请幼儿说说自己觉得一分钟长还是短,自己一分钟可以做些什么。

  5、师幼共同观看图片,并讨论一分钟人们都能做些什么事情。

  二、体验一分钟能干什么

  1、教师介绍操作内容,让幼儿知道每组的`材料都是不同的。

  2、教师交代操作要求,教师发出口令,大家一起动手操作,看看大家一分钟里能做些什么。

  3、幼儿操作,并记录自己的操作结果。

  4、幼儿分组把记录纸展示到黑板上交流汇总,教师引导幼儿观察记录的结果并讨论:同样花了一分钟做相同的事情,为什么每个人的结果不一样?

  5、教师引导幼儿得出结论:在相同的时间里做同样的事情,因为每个人动作有快有慢,所以结果也会不同,动作快的小朋友花的时间短,动作慢的小朋友花的时间长。

  三、珍惜每一分钟时间

  1、组织幼儿进行整理被褥实践活动,评一评谁最会珍惜每一分钟,颁发珍惜时间奖。

  2、教师总结:我们马上要上一年级了,希望大家能够抓紧每一分钟,做一个珍惜时间的好孩子。

  活动反思:

  为了调动幼儿对活动的兴趣,我在知识和材料方面做了充分的准备,利用网络下载了课件时钟,用课件时钟帮助幼儿体验一分钟,使幼儿很直观地看到了一分钟的运转,帮助幼儿认识一分钟,感知一分钟有60秒的关系,这样孩子对于一分钟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给老师在教学中也提供了方便。幼儿通过动手操作,体验同样一分钟为什么结果会不一样,从而体验出一分钟的长短,幼儿能明白在同一时间里做的事情的快和慢会影响结果,熟练程度不一样所有结果也会不一样。时间对每个人都是很公平的,做同样的事情,动作慢了,就会花很长时间,动作抓紧了,同样一分钟就会做很多事情。学会珍惜生活中的每一分钟。

大班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学唱歌曲《喇叭花》,并尝试用不同的形式进行歌唱。

  2.感受北京童谣的韵味,激发幼儿进一步演唱的愿望。

  活动准备:

  认识四季的花、多媒体课件、《喇叭花》伴奏音乐。

  活动过程:

  一、一年四季的花真多。

  欣赏媒体、说说喜欢的花。

  师:“看看这些花儿你们都认识吗?”

  师:“你们都看到些什么花儿呀?它们是什么季节开发放的?”

  二、喇叭花开嘀嘀嗒。

  1.完整感受,摘句练唱。

  师:“今天我来解释一种夏天的花,听听是什么花?”

  “为什么小朋友都喜欢叫它喇叭花呢?”(摘句练唱)

  2.听辨对比,感受京味。

  师:“这是一首北京的童谣,什么地方听上去有京味儿?”

  师:“请你来听一听哪一遍是北京话,哪一遍是普通话?”(听辨方言)

  教师小结:原来京味儿就是要用儿化音,舌头要卷起来说话和唱歌。

  师:“谁能和我一起来试一试?”

  3.多样歌唱,体验快乐。

  师:“喇叭花的藤是怎么长得呀?”(引导幼儿看媒体和听旋律)

  教师小结:原来喇叭花的藤蔓是跟着音乐的变化爬高爬低的。

  “让喇叭花的藤随着你们的.歌声长一长吧。”

  师:“你有什么好办法能让这首歌唱的更有趣?”

  那我们一起来试试你的办法吧!(尝试不同歌唱形式)

  三、早起锻炼身体好。

  律动《锻炼身体》。

  师:“喇叭花的小喇叭一吹,小朋友都起床了,早早地来到草地上锻炼身体,我们也去锻炼锻炼吧!”

大班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初步学习和理解诗歌内容,感知“伞”的含义,并在此基础上学会仿编诗歌。

  2、激发同情心,培养助人为乐的情感。

  活动流程:

  1、导入主题。观察图片后启发提问——

  a.森林里的天气怎样?

  b.下雨了,爸爸妈妈来接你们的时候会带上什么?

  c.可小动物们没带伞该怎么办?

  幼儿:我们给他们送伞。小动物可以躲到大树下面;请小动物找树叶做伞。教师插问:谁能用树叶做伞?为什么?

  幼儿:蚂蚁,因为它很小,树叶可以做它的伞。

  教师:老师把小朋友说的故事编成了一首诗歌。

  2、感受理解

  (1)欣赏诗歌,教师提问:

  a.谁撑开了美丽的伞?

  b.它们用什么做自己的伞?

  教师插问:美丽的花朵是谁的伞?是什么颜色的花朵?

  幼儿:红红的花朵是蝴蝶的伞。(教师提示幼儿完整复述诗句)

  教师插问:还有谁撑起了怎样的伞?

  (2)理解重点。教师再次朗诵诗歌,喜欢的幼儿可跟念。

  教师提问:为什么蝴蝶用花来做伞?

  幼儿:花大。蝴蝶要找漂亮的东西做伞。蝴蝶和花是好朋友。蝴蝶能为花传花粉。花朵的样子弯弯的,像伞……

  教师提问:落叶能做蚂蚁的伞吗?为什么?

  幼儿:蚂蚁很小,很轻,落叶比蚂蚁大,叶子落在地上正好做蚂蚁的伞……

  教师提问:绿绿的荷叶是谁的伞?它能做青蛙的伞吗?

  教师提问:漂亮的小兔找什么做伞?为什么?

  教师小结:小动物都找到了美丽的伞。

  (3)师生共同练习朗诵诗歌.

  3.仿编诗歌

  (1)(出示“小熊”)谁来了?小熊也没带伞,它会淋湿的。请你们

  帮小熊找把伞。(幼儿:大树是小熊的伞。)

  教师插问:怎样的大树是小熊的伞?

  (幼儿:高高的大树是小熊的伞。)

  教师插问:还有什么可做小熊的伞?

  (幼儿:深深的'山洞是小熊的伞……)

  教师:下雨了,还有很多小动物也没带伞,快为它们想想办法吧!

  (2)提供各种动物图片及纸张、画笔等,请幼儿为小动物贴或画伞,然后进行仿编。

  (3)设问:你愿意为谁找把伞?想为它找一把怎样的伞呢?

  (4)请幼儿说说自己编的诗句,对幼儿的合理想像、大胆仿编给予鼓励。

  (课后小记:为了使幼儿的思路更为开阔,教师提供各种材料让幼儿操作,同时提示幼儿用诗歌中的语言尝试表述。引导幼儿想像时,教师可进行适当的演示,或是适当加以语言提示或追问,如:“你认为还有什么像?”等,从而使仿编的效果更好。)

大班教案 篇6

  活动设计背景

  《纲要》中指出大班幼儿:“喜欢接触、观察身边的自然环境,乐于提问,对自然现象产生兴趣与好奇,注意自然环境的明显变化;能发现生活中的新鲜事物,并对他们感兴趣,乐于告诉成人和同伴;喜欢用普通话与人交流,愿意在集体面前讲话,能将自己想说、想做的事情用语言表达出来;尝试用不同颜色、材料、工具,运用折、撕、贴等简单方法自由的表现,体验艺术活动中的乐趣。”为此,我结合了中国传统节日的特点及幼儿的兴趣所在设计了此活动。同时在活动中使幼儿体验感受欢乐的节日气氛。

  活动目标

  一、活动目标

  1、感受歌曲《过节了》中欢乐的节气氛。

  2、难跟随乐曲的节奏,尝试用小锣鼓为歌曲伴奏。

  教学重点、难点

  使幼儿能够体验感受到欢乐的节日气氛。

  活动准备:

  一、说一说:过节了

  1、教师:这个月里有什么节日?我们都会做些什么来庆祝节日呢?

  2、教师出示玩具锣鼓,让幼儿说说它们的名称,说说在生活中有没有见过锣和鼓。

  二、欣赏歌曲《过节了》

  1、老师播放录音磁带歌曲《过节了》,幼儿欣赏。

  2、老师:咚咚和锵锵分别是什么乐器发出来的声音。

  3、请幼儿尝试模仿歌曲里的声音。

  三、游戏:小小音乐会

  1、老师将幼儿分成两个小组,一组使用锣,另一组使用鼓,请幼儿跟随乐曲中的歌词和节奏敲锣打鼓。

  2、两组幼儿相互交换,游戏继续进行。

  教学反思

  大班幼儿是幼儿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有他特有的`年龄特点:有意性行为开始发展;学习控制自己的情绪;在活动中学会交往;动作发展更加完善,体力明显增强。这些表明这一时期的幼儿更需要教师对他们进行引导。

  对活动过程的反思:

  (1)对幼儿发展的反思,幼儿在活动中大部分能主动参与进来,个别甚至能主动协助老师完成活动;有些幼儿在活动能自主创造一些动作,使得整个活动能很好的开展下去;幼儿的身体灵活性和协调性得到了锻炼;一些平时不合群的幼儿也能参与进活动中,孤僻的行为有所改观。

  (2)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反思,由于他们入园我就是班主任,所以对班上幼儿的情况比较了解,对他们的经验水平、学习特点和个性特征都有一个比较全盘的掌握。也因此能把握教育内容的核心价值及其发展线索,能以自己最小的支持,促进幼儿最大限度的发展。

  (3)对师幼互动的反思,在活动中个别幼儿对老师的指令理解不清时,我亲自到其身边进行解释和示范,对个别不能达到要求的幼儿降低对其的要求。大部分幼儿都能配合老师的指令进行活动,因此活动也得以顺利开展。

  (4)对活动效果的评析。整个活动幼儿的参与度较高,但是对一些发展较快的幼儿来说,活动相对交简单,因此出现了个别幼儿的热情持久度不高的现象,在今后的活动设计中应充分考虑到这一方面,以使得所有的幼儿都能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活动中来。

  (5)如果让我重新上这节课,我会更加细致的考虑活动的各个环节,在基本活动的过程中适时的提高一些活动的要求,让发展较快的幼儿能全程投入到活动中来,比如:让他们来发号指令,指挥幼儿的活动节奏等。

大班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能根据画面内容列出相应的算式,感知加减法算式表达的数量关系,并能大胆讲述。

  2、乐意探索数学活动,懂得关爱他人。

  3、发展目测力、判断力。

  4、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学习重难点:

  进一步理解加法和减法的实际意义。

  练习用3个数字来编算术题。

  活动准备:

  三幅背景图、折、剪好的房子、小花和树若干、固体胶、幼儿分三组,

  第一组:色纸折的房子(蓝、黄两色)若干

  第二组:色纸折的'房子(粉红、黄两色)若干

  第三组:色纸折的房子(蓝、咖啡两色)若干

  活动过程:

  1、情景导入——重建家园:

  汶川大地震把四川人民的房子都震塌了,他们没有房子可以住只能住帐篷了,我们来帮助他们重建新家,请你们做工程师帮他们设计制造漂亮又牢固的房子。

  每组幼儿将用色纸折好的房子放到对应小组的背景图上。

  房子造好了,再种些绿化,把小区打扮得漂亮些。

  请你们将篮子里的花和树种到小区里去

  2、情境感知——看图编8的加减法

  小区造好了,我们去参观一下每个小区都有几幢房子、几棵树和几朵花

  1)幼儿第一次探索操作——看图讲述

  我们先到1号小区去参观,1号小区有几幢房子?(6幢蓝色的房子,2幢黄色的房子,一共有8幢房子)

  花有多少?(5朵红花,3朵紫花)树呢?(4棵大树4棵小树)。

  2)幼儿第二次探索操作——边讲述边列出算式

  现在请你们每个小区的朋友们根据刚才讲的事情分别用算式题把它记录下来。

  提问:可以用一道什么方法的算式记录下来?为什么用加法算式?请一位小朋友上来边讲边记这道加法算式。(6+2=8或2+6=8)

  这两道题用到了几个数字?(三个)除了加法题,还可以用这3个数字列出其它题目吗?得出:8-2=6、8-6=2。

  3、体验理解——互换规律

  请幼儿观察这些算式题,他们有个小秘密?看谁先能找出秘密来。

  小结:2+6=8、6+1=8数字相同,位置不同。所以看到2+6=8,马上就想到6+2=8,我们把它称做为朋友题。同样看到8—2=6,马上就想到8—6=2,我们也把他们称为朋友题。

  小朋友真能干,帮灾区的人们建造了这么漂亮的小区,使他们能够有房子住,真是太好了,谢谢你们。

  活动延伸:

  我们再去多设计一些房子,可以让更多的人住进去。

  活动反思:

  整个活动体现了以孩子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和谐师幼关系,绝大多数幼儿能够主动参与学习,达到了预定的教学目标。但在活动中也出现了一些不足的地方:幼儿围坐成半圆形,教师在前面展示图片的时候,有一部分孩子被教师遮挡了,教师没有及时发现这个问题,如果教师改变提问策略站在左边提问后马上又站到右边提问照顾到幼儿全体那样活动效果就更好一些。

【大班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其他教案:梦_大班其他教案07-05

大班教案03-27

(经典)大班教案09-16

大班教案【经典】09-17

[精选]大班教案09-07

(精选)大班教案08-27

大班教案(经典)08-28

大班教案(精选)08-28

大班的教案04-12

【经典】大班教案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