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教案

时间:2023-12-10 09:34:29 教案 我要投稿

科学教案集锦(8篇)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科学教案8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科学教案集锦(8篇)

科学教案 篇1

  本次活动借助有趣又神秘的大纸箱,以“小猫”和“猫妈妈”开心地玩“躲猫猫”的游戏贯穿始终。 “猫妈妈”和“小猫”间的互动问答让孩子有了主动开口的机会,丰富了孩子的语言。

  “小猫躲猫猫”是托班新教材中的一个内容,在新教材原有素材的基础上,我们依据托班孩子容易被多变、好玩的情景吸引的特点,增添了简单但能引发孩子参与互动的多媒体场景,充分调动孩子多种感官参与,将他们一下子引入到活动情景中,为其顺利进入游戏活动作好铺垫。

  对托班新教材中孩子们躲藏的大纸箱,我们重新设计并将其装饰成红、黄、蓝三种颜色和大小不同的房子,这样增加了“躲猫猫”游戏的趣味性,使孩子们更加投入游戏。孩子们在颜色、大小不同的房子中躲藏,自然地进行应答,初步积累了分辨颜色和大小的.经验。

  活动目标:

  1.在教师的引导下,初步尝试区分颜色和大小。

  2.喜欢参与活动,并能在游戏中自然应答。

  活动准备:

  红、黄、蓝三种颜色的房子各一幢(大小不同)、猫妈妈胸饰、多媒体课件等。

  活动过程:

  (一)环节一:看看、说说,激发兴趣

  多媒体课件导入游戏情景:晴朗的天气,大大的绿色草地,还有可以和孩子打招呼的太阳、蝴蝶、小鸟等。

  ●重点提问:宝宝们,你们看这里有什么?(观察要点:孩子是否愿意与多媒体课件进行语言、动作上的互动。)

  ●小结:这里真漂亮,有太阳公公、美丽的蝴蝶,还有小鸟!

  (二)环节二:玩玩、躲躲,体验快乐

  教师和幼儿分别扮演“猫妈妈”和“小猫”,开始玩“躲猫猫”游戏,在游戏中注意区分房子的不同颜色和大小。

  1.参与游戏,发现房子有颜色和大小的区别。

  ●重点提问:告诉猫妈妈,你们躲在哪里?(观察要点:孩子能否在教师的引导下发现房子有颜色、大小的不同。)

  ●小结:宝宝们看得真仔细,三幢房子的颜色、大小都不一样。

  2.自然应答,能够区分不同颜色的房子。

  ●重点提问:你们躲在什么颜色的房子里?(观察要点:孩子能否自然应答,并清楚地说出自己躲藏的房子是什么颜色的。)

  ●小结:小猫们都能说清楚自己躲在什么颜色的房子里,这样猫妈妈很快就能找到小猫啦!

  3.按照指令,找到相应的房子躲起来。

  ●重点提问:请小猫们听仔细了,要按照猫妈妈说的要求去躲。(观察要点:孩子能否听清教师的指令,找到颜色或大小符合要求的房子躲起来。)

  ●小结:小耳朵听仔细,一定就能找到小猫要躲的房子啦!

  活动建议:

  第一,本活动可反复进行,但活动开展时首先要以满足托班孩子的情感需要为主,在开心、开口的同时引导其初步尝试区分颜色和大小的不同。

  第二,本活动可和托班新教材中的“小乌龟和妈妈”以及“宝宝自己走”等活动内容链接起来,如小动物们一个跟着一个走,和动物妈妈一起到草地上做游戏等。在区域活动中可创设“摸箱““找礼物”等相关的活动内容。

  第三,还可以邀请父母一起在室外进行“躲猫猫”游戏,如鼓励父母和孩子一起参与躲藏游戏,可以孩子躲、父母找,也可以父母躲、孩子找,并各自说说躲在哪里等,在互相寻找、应答的过程中积累经验、增进情感。

科学教案 篇2

  【教材简析】

  本课是一年级下册《我们周围的物体》单元的第6课。在上节课《观察一瓶水》的基础上,学生将通过把水与其他物质混合,来进一步研究水的特征。本课的学习主要分为三个活动:1.聚焦问题;2.探索活动;3.研讨交流。通过观察食盐、红糖和小石子放入水中后的变化,学生将进一步了解水的特征——有些物质能溶解在水中,有些则不能。考虑到“溶解”一词一年级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本课并不为他们建立溶解概念,不给出具体的解释,而只在词汇表中给出“溶解”这一科学词汇,学生只需要通过实验现象来初步认识“溶解”即可。

  【学生分析】

  经过前几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有了运用感官进行观察再描述的基础,对水和固态物体的许多特征有了初步的认识。并根据生活经验知道,把食盐或糖放入水中会慢慢“化”掉,但是把小石子放入水中则不会“化”。本节课学生将运用一种不同于前面几课的实验方法——混合,把一些物质放入水中,观察混合后发生的变化。混合实验将丰富学生对前面研究的物体属性的认识,学生将从实验中观察并认识到,有一些物质较难溶解在水中,有一些物质较易溶解在水中。一年级下学期的学生,他们在行为能力上有所提高,但课堂中仍不能较长时间集中注意力;学习中自我意识较强,团体合作意识、自我控制力较弱;观察能力、表达能力,倾听习惯等都需要培养。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有些物质能溶解在水中,而有些物质很难溶解。

  科学探究目标

  1.通过对比的方法,观察物质放入水中的变化情况。

  2.能用放大镜观察较小的.物体。

  3.能用搅拌的方法让水中的物体充分混合。

  科学态度目标

  1.认识到可以用对比的方法观察现象。

  2.认可从多角度进行观察是一种严谨的科学态度。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感受生活中的溶解现象,知道可以利用这种变化为生活服务。

  【教学重难点】

  重点:有些物体能溶解在水中,而有些物体很难溶解。

  难点:通过对比的方法,观察物体放入水中的变化情况。

  【器材准备】

  为学生准备:3个装水的透明杯子、3个小玻璃盒、放大镜、搅拌棒、小勺、食盐、红糖(块状)、小石子、学生活动手册等

  教师准备:学生实验材料一套、班级记录单。

  【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聚焦问题

  1.问题导入。

  (1)上节课我们大家一起认识了水,谁还记得水都有哪些特征?

  设计意图:通过回忆上节课所学内容,为后续学习物质放入水中是否会发生变化做好了铺垫。

  (2)生活中我们离不开水,谁能说一说水有什么用处?

  (3)水还有一个本领,可以加很多东西进去,比如妈妈做汤时会放一些作料在水中,使汤更加鲜美。类似的情况你们还见过哪些?在哪里见过?(在这里,学生可能会根据一些生活经验,提到“溶解”这个词)

  (4)所有的东西放入水中,都能被溶解吗?

  (课件展示一些生动的溶解现象)

  (设计意图:从生活实际引入,使学生感受到身边处处都有科学存在。)

  2.聚焦问题。

  如果我们把食盐、红糖和小石子放入水中,水会发生变化吗?会发生什么变化?食盐、红糖或小石子会发生变化吗

  设计意图:教师对学生已有生活经验进行探查,同时,也可以根据他们的回答引出本节课的探究主题,即“它们去哪里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明确学习目标

  二、学习新课,探究发现

  1.描述并记录现象。

  (1)师:老师为每一组都准备了这三样物品,请你们认真仔细地观察它们分别是什么样子的?教师指导放大镜的使用方法。(课件出示三种被观察的物质)

  (2)小组成员分头观察,交流汇报。

  设计意图:让学生先观察物体原始特征,为稍后对放入水中前后的对比观察做好准备。在观察的过程中继续培养学生认真、仔细地科学态度。同时,在交流过程中,继续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表达习惯和倾听习惯

  (3)师:要想看到它们放入水中是什么样子的,你们打算怎么做?

  (4)学生分组研讨,拿出实验方案,教师加以指导。

  指导要点:①使学生明确要用小勺来取物质,放入等量的水中,然后静静地观察这些物质进入水中的情况,并与物质之前的状况进行对比;②提醒学生不能晃动水杯;③在物质进入水中一段时间后,用搅拌棒充分搅拌,让物质与水充分混合;④搅拌停止后,再次观察、对比物质的变化情况、混合液的情况以及杯底的情况。

  同时,教师还要提示学生将观察结果及时记录在活动手册中。可以用文字表达,也可以通过图画来表示。要特别强调没有变化与有变化同样重要,所有观察结果都要记录下来。

  设计意图: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运用他们已有的生活经验分组商量实验方法。但学生毕竟年龄小,需要在教师指导下完善实验方案,明确实验步骤,为下一步准确地进行操作打下基础。同时在交流过程中,教师需继续指导、培养学生良好的表达习惯和倾听习惯。

  (5)学生小组实验观察并做好记录。

  (6)教师巡视和指导。

  设计意图:使学生会用搅拌的方法让水中的物质充分混合。通过对比的方法,观察物质放入水中的变化情况。教师要关注学生是否按照操作流程在一步步地进行实验,合作是否愉快,在每一个环节是否做到仔细观察,是否在学生活动手册上及时记录等

  2.研讨交流,达成共识。

  (1)把盐、红糖、小石子放入水中后,你观察到了什么现象?

  引导学生分别描述3种物质放入水中的变化情况,询问学生哪些发生了变化、哪些没有发生变化,并对比3种物质变化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教师加以说明,食盐和红糖在水中溶解了,小石子在水中没有溶解。(播放课件)

  (2)盐、红糖放入水中后,真的“消失”了吗?

  引导学生在说出自己判断结果的同时,说出支持自己观点的理由(结合生活中的经验和实验现象来说明)。盐放入水中后,盐水是咸的,说明盐还在水中,只是看不见,红糖放入水中后,水是有颜色的、甜的,说明糖还在水中,只是看不见(课堂上不允许学生品尝,学生归纳的“咸”和“甜”是基于生活经验)。

  设计意图:教师引导学生将盐、红糖在水中的共同现象与小石子在水中的现象进行对比,明确“盐和红糖都在水中溶解了,而小石子在水中没有溶解”,从而引导学生初步认识溶解现象。同时,鼓励学生对现象进行解释,指向更深层次的思考,激发他们研究的欲望,发展他们的为自己观点寻找证据的能力。在学生交流环节,继续强调落实说和听的习惯养成。不同的学生可能持有不同的观点,教师要鼓励他们说出观点和理由,不必急于纠正他们的想法。可以鼓励他们继续学习、研究,寻找能够被人信服的证据。

  三、课堂小结、扩展延伸

  1.通过我们的研究你有哪些收获?谁愿意来谈一谈?

  2.课堂伊始,大家说俩人很多能在水中溶解的物质,现在再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东西会溶解在水里?哪些不会溶解?有兴趣的同学可以用学到的方法试一试,下一堂课跟大家分享。

  (播放课件)

  设计意图:教学首尾呼应,扩展延伸,巩固所学。感受生活中的溶解现象,知道可以利用这种变化为生活服务。

科学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能用图画描述出北斗七星的形态特征;能应用已有经验对星座变化规律进行预测;在长期的观察活动中培养记录、分析资料并对科学现象进行科学解释的能力。

  2、能参与探究四季星空的中长期科学探究活动;体验与他人合作的乐趣;善于听取他人的意见;做到尊重科学、尊重证据。

  3、了解春季星空的代表星座北斗星、猎户座的具体位置及变化规律;了解不同季节、不同时刻星座变化是有规律的。

  拓展性目标:

  使学生能持之以恒地进行观察星座。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观星记录表、搜集有关星空的文字及图片资料。

  教师准备:

  有关四季星空的音像资料、图片。

  活动时间:

  1课时

  活动过程:

  谈话引出问题:四季星空中闪烁的`星星有没有变化?

  活动一:

  1、学生交流各自的观察记录,谈谈自己观察中遇到的问题与困难。

  2、引导学生将北斗七星的样子画下来。

  要求:在画图的时候要注意用方向标进行标示。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或者自由组合成合作学习小组进行整理。

  3、观察结果进行初步整理。

  4、对观察记录进行分析:从东到春,星座在“一天之内”和“从东到春”是怎样变化的?

  5、学生交流、表达。形式可以多样。

  活动二:

  1、提出问题:无限的宇宙蕴藏着无数的奥妙,让我们继续将观察活动进行下去。在继续观察中,你有什么问题吗?

  2、引导学生汇报实际情况。

  3、问题:你有兴趣研究一下别的星星吗?让我们选定新目标进行探索好吗?

  请同学们预测:从春天到夏天,北斗七星会发生什么变化?春季其他星座会发生什么变化?将预测的结果画出来。

  展示学生画的预测图案。

  自由活动:

  1、让学生进行寻找北极星的活动。不管学生用什么方法,只要找到就可以。

  2、评价:让学生对自己的一系列探索活动进行评价。

  拓展活动:

  用激励性语言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使学生能持之以恒地进行观察。

科学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列举生物的形态适应环境的具体实例。

  2、过程与方法:能用简单的工具对物体进行定量观察,采集数据,并做简单记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知道科学是不断发展的。

  教学重点:

  能用简单的工具对物体进行定量观察,采集数据,并做简单记录。

  教学难点:

  知道科学是不断发展的

  教学方法:

  观察法、实验法

  教学准备:

  图片

  教学过程:

  活动一:找出图中的动物。

  1、找动物,意识到动物与环境的关系。

  2、交流我们的`发现。

  3、资料卡。

  (1)保护色:生物的体色与周围环境越相似,就越容易隐蔽自己,有些动物,如变色龙,能改变身体的颜色,适应不同的环境。

  特点:不易被发现。

  作用:利于躲避敌害或捕食。

  例子:北极熊 雷鸟 变色龙 比目鱼

  (2)警戒色:毒箭蛙用鲜艳的颜色来警告掠食者——不要吃它。

  特点:色彩鲜艳,容易被发现。

  作用:对敌害起预先示警的作用。

  例子:黄蜂 有毒毛的蛾类 银环蛇 瓢虫

  (3)拟态:枯叶蝶借助与枯叶相似的外表保护自己免遭其他捕食者的侵袭,这是一种昆虫对另一种昆虫或植物形态的模仿。

  特点:酷似他物,不易识别。

  作用:利于避敌,捕食。

  例子:竹节虫 枯叶蝶 螳螂 蜂兰

  活动二:动物适应环境的例子还有哪些呢?

  1、了解其他动物适应环境的事例。

  青蛙冬眠 乌贼释放墨汁 壁虎断尾

  2、整理研究结果。

  给处在丛林、沙漠等不同环境中的士兵设计服装。

  板书设计:

  1、保护色:

  特点:不易被发现。

  作用:利于躲避敌害或捕食。

  例子:北极熊 雷鸟 变色龙 比目鱼

  2、警戒色

  特点:色彩鲜艳,容易被发现。

  作用:对敌害起预先示警的作用。

  例子:黄蜂 有毒毛的蛾类 银环蛇 瓢虫

  3、拟态

  特点:酷似他物,不易识别。

  作用:利于避敌,捕食。

  例子:竹节虫 枯叶蝶 螳螂 蜂兰

  教学后记:学生能用简单的工具对物体进行定量观察,采集数据,并做简单记录。

科学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观察了解球的外形特征。

  学习抛、接球,锻炼大肌肉群。

  活动准备

  准备不同大小、材质的球若干,塑料大筐若干。各种球的标志若干。

  活动过程

  一、自由赏球

  1.提供不同大小、材质、形状的球,引导幼儿欣赏美丽的球。

  2.鼓励幼儿动手摸摸、掂掂、捏捏各种各样的球。

  3.气启发幼儿互相交流各种各样球的名称、形状,想一想可以怎么玩这些球。

  二、合作玩球

  1.启发幼儿自由玩自己喜欢的球。

  2.引导幼儿与好朋友一起玩球。

  3.鼓励幼儿尝试用不同的方法玩球。

  三、分类收球

  1.出示贴有各类球标志的大筐,引导幼儿观察筐上的标志。

  2.交代按类收球的规则,引导幼儿将球收入筐中。

  3.要求幼儿今后都按这种方式整理球。

  四、交流分享

  1.引导幼儿互相交流自己的'玩球经验。如:玩了什么球?和谁一起玩球?怎么玩球的?

  2.教师小结幼儿的玩球方法,提升幼儿的经验。

  活动延伸

  提供橄榄球、保龄球、康乐球等不同球的玩法录像让幼儿欣赏,拓展幼儿的知识。

  在体育区投放各种皮球,供幼儿游戏。

  投放皮球在美工区中,供幼儿滚印画。

科学教案 篇6

  一、学情分析

  四(1)和四(4)两个班级共有学生102人,他们喜欢科学,爱动脑、爱动手,整体学习比较认真,对实验感兴趣,经过一年的科学学习, 已具备一定的观察能力,探究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他们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们乐于动手操作具体形象的物体,而我们的科学课程内容贴近小学生的生活,强调用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方式学习科学,学生必将对科学学科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但是他们设法自主去获取知识和自主探究能力不强,科学探究能力和意识不强。家长和学校偏重于语、数、英教学,使学生没有多少时间和机会接触大自然,更没有得到大人和老师及时、周到的指导,使学生没能很好地在观察、实验、调查等实践活动中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培养思想情感。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有四个单元“溶解”、“声音”、“天气”、“我们的身体”。与原教材相比缩减了一个单元,减少了“磁铁”、“有生命的物体”两个单元,增加了“我们的身体”单元。覆盖了生命科学、物质科学和地球与宇宙科学三大领域,具体为:生命科学(生命体的结构与功能)《我们的身体》;物质科学(物体与材料的特性)《溶解》;物质科学(光、热、电、磁)《声音》;地球与空间(地球和天空的.变化)《天气》。调整后的新教材,内容体系更加科学、合理。

  每个单元都有七个教学内容,一般每个教学内容为一个课时。根据教学建议,对典型的过程和方法展开充分的探究,不以1课时为限制。应该加强单元后的总结性教学,帮助学生梳理概念、澄清观点。本册教材将继续引领学生经历一系列有意义、有价值的科学探究活动,使他们获得更多的学习体验,加深对科学的理解,增进科学探究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

  1、能够自己想出办法增进对研究对象的了解。

  2、提高观察的准确性和精确性。要求使用测量的方法,并选择适当的词汇、数据和图表来描述物体和有关现象。

  3、关注收集和了解事实,而且要学会对事实进行简单的加工、整理、抽象和概括。

  4、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注重证据、大胆质疑,逐渐养成良好的科学品质和思维方式。

  四、教学重点:

  重视对学生典型科学探究活动的设计,以探究为核心,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通过动手动脑、亲自实践,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使学生形成较强的科学探究能力。特别是实验中控制变量、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作出自己的解释,学习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五、教学措施

  1、加强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让学生关注收集和了解事实,而且要学会对事实进行简单的加工、整理、抽象和概括。

  2、运用新课程理念,做到“用教材”,而非“教教材”。认真钻研教材、重视对学生典型科学探究活动的设计,认真做好课前准备工作。运用多种评价手段,以激励学生的探究兴趣。

  3. 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对一个问题的结果作多种假设和预测。教育学生在着手解决问题前先思考行动计划,给学生提问和假设机会,并指导学生自己动手寻找证据进行验证。

  4、充分运用教具、挂图、音像教材进行直观教学,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尤其要组织好每一个观察认识活动,让学生去亲身经历、体验每一个活动。

  5、各班建立科学学习合作小组,让学生在相互交流、合作、帮助、研讨中学习。

科学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学习按所出物品列算式,进一步理解加号、等号的含义。

  2、体验共同游戏的愉悦。

  重点难点:

  学习按所出物品列算式,进一步理解加号、等号的含义。体验共同游戏的愉悦。

  活动准备:

  1、教具:实物卡、看图列算式卡

  2、学具:看图列算式卡、数字卡、实物卡、记录卡、看图分类计数等

  教师活动:

  一、复习6以内数的组成

  1、碰球游戏师:我们来玩一玩碰碰球的游戏,我和你合起来是5,嘿嘿,我的'2球碰几球?

  幼:嘿嘿,我的2球碰3球。

  师:我和你合起来是6,嘿嘿,我的4球碰几球?

  幼:嘿嘿,我的4球碰2球。

  2、出示实物卡,复习6的组成,引出6的加法师:看,这张图片上有几只小猫啊?

  幼:6只师:上一次啊我们帮这些小猫分过类了,现在我们来动动脑筋,怎么样用算式表示(请3-4位幼儿)

  二、引出新游戏出示看图列算式卡,请幼儿操作

  三、分组操作

  1、看图列算式(实物卡、数字卡)

  2、6的组成卡

  3、看图分类计数或用算式记录

  4、看实物用算式记录

  5、算式接龙

  四、总结评价

  集体验证部分幼儿的操作卡。

科学教案 篇8

  【活动目的】

  1、 通过幼儿的操作尝试活动,感知沙的特性:沙是松散的、一粒粒的、细小的、不溶于水的。

  2、 初步了解沙的用途及教育玩沙的安全。

  3、 通过玩沙活动激发幼儿的愉快情绪,培养初步的探索尝试精神。

  【活动准备】

  幼儿人手一套玩沙工具(铲、胶碟 、 、耙等)、水、手巾。

  【活动过程】

  一、把幼儿带到沙池边,以玩沙导入学习活动,引出活动主题并进行安全教育。

  师:小朋友,你们看这是什么呀?(沙),对啦,你们喜欢玩沙吗?今天,我准备了很多玩沙工具,待会请你们用手玩一玩,用脚踩一踩,跳一跳,讲一讲你发现了沙有哪些秘密?告诉老师或者同伴们!不过你们玩的时候,请注意:不能把沙往上抛,要保护自己和同伴的眼睛和鼻子,不要用脏手揉眼睛。知道了吗?

  二、通过各尝试活动,初步感知沙的主要特征。

  A、幼儿自由玩沙。幼儿通过团沙、踩沙、筛沙、把水放到手上的沙里,然后再把沙放进水里等操作活动,感知沙的特征。

  B、师生一起归纳沙的特点:

  沙是松散的、一粒粒的、细小的`、不溶于水的等。

  三、帮助幼儿初步了解沙给人们带来的好处。

  师:你们知道了沙有这么多秘密,那么沙有什么用呢?(沙可以用来建房子、铺路、彩沙可以用来作画、装饰等等。)

  四、幼儿用沙进行建筑活动,感受沙带来的乐趣。

  师:好,我们来当建筑师,把你想建的东西建出来吧!(幼儿自由构建)

  (结束)

《科学教案集锦(8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资深写手 • 1对1服务

文章代写服务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文章代写服务

资深写手 · 帮您写文章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ai帮你写文章
一键生成 高质量 不重复
微信扫码,即可体验

科学教案集锦(8篇)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科学教案8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科学教案集锦(8篇)

科学教案 篇1

  本次活动借助有趣又神秘的大纸箱,以“小猫”和“猫妈妈”开心地玩“躲猫猫”的游戏贯穿始终。 “猫妈妈”和“小猫”间的互动问答让孩子有了主动开口的机会,丰富了孩子的语言。

  “小猫躲猫猫”是托班新教材中的一个内容,在新教材原有素材的基础上,我们依据托班孩子容易被多变、好玩的情景吸引的特点,增添了简单但能引发孩子参与互动的多媒体场景,充分调动孩子多种感官参与,将他们一下子引入到活动情景中,为其顺利进入游戏活动作好铺垫。

  对托班新教材中孩子们躲藏的大纸箱,我们重新设计并将其装饰成红、黄、蓝三种颜色和大小不同的房子,这样增加了“躲猫猫”游戏的趣味性,使孩子们更加投入游戏。孩子们在颜色、大小不同的房子中躲藏,自然地进行应答,初步积累了分辨颜色和大小的.经验。

  活动目标:

  1.在教师的引导下,初步尝试区分颜色和大小。

  2.喜欢参与活动,并能在游戏中自然应答。

  活动准备:

  红、黄、蓝三种颜色的房子各一幢(大小不同)、猫妈妈胸饰、多媒体课件等。

  活动过程:

  (一)环节一:看看、说说,激发兴趣

  多媒体课件导入游戏情景:晴朗的天气,大大的绿色草地,还有可以和孩子打招呼的太阳、蝴蝶、小鸟等。

  ●重点提问:宝宝们,你们看这里有什么?(观察要点:孩子是否愿意与多媒体课件进行语言、动作上的互动。)

  ●小结:这里真漂亮,有太阳公公、美丽的蝴蝶,还有小鸟!

  (二)环节二:玩玩、躲躲,体验快乐

  教师和幼儿分别扮演“猫妈妈”和“小猫”,开始玩“躲猫猫”游戏,在游戏中注意区分房子的不同颜色和大小。

  1.参与游戏,发现房子有颜色和大小的区别。

  ●重点提问:告诉猫妈妈,你们躲在哪里?(观察要点:孩子能否在教师的引导下发现房子有颜色、大小的不同。)

  ●小结:宝宝们看得真仔细,三幢房子的颜色、大小都不一样。

  2.自然应答,能够区分不同颜色的房子。

  ●重点提问:你们躲在什么颜色的房子里?(观察要点:孩子能否自然应答,并清楚地说出自己躲藏的房子是什么颜色的。)

  ●小结:小猫们都能说清楚自己躲在什么颜色的房子里,这样猫妈妈很快就能找到小猫啦!

  3.按照指令,找到相应的房子躲起来。

  ●重点提问:请小猫们听仔细了,要按照猫妈妈说的要求去躲。(观察要点:孩子能否听清教师的指令,找到颜色或大小符合要求的房子躲起来。)

  ●小结:小耳朵听仔细,一定就能找到小猫要躲的房子啦!

  活动建议:

  第一,本活动可反复进行,但活动开展时首先要以满足托班孩子的情感需要为主,在开心、开口的同时引导其初步尝试区分颜色和大小的不同。

  第二,本活动可和托班新教材中的“小乌龟和妈妈”以及“宝宝自己走”等活动内容链接起来,如小动物们一个跟着一个走,和动物妈妈一起到草地上做游戏等。在区域活动中可创设“摸箱““找礼物”等相关的活动内容。

  第三,还可以邀请父母一起在室外进行“躲猫猫”游戏,如鼓励父母和孩子一起参与躲藏游戏,可以孩子躲、父母找,也可以父母躲、孩子找,并各自说说躲在哪里等,在互相寻找、应答的过程中积累经验、增进情感。

科学教案 篇2

  【教材简析】

  本课是一年级下册《我们周围的物体》单元的第6课。在上节课《观察一瓶水》的基础上,学生将通过把水与其他物质混合,来进一步研究水的特征。本课的学习主要分为三个活动:1.聚焦问题;2.探索活动;3.研讨交流。通过观察食盐、红糖和小石子放入水中后的变化,学生将进一步了解水的特征——有些物质能溶解在水中,有些则不能。考虑到“溶解”一词一年级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本课并不为他们建立溶解概念,不给出具体的解释,而只在词汇表中给出“溶解”这一科学词汇,学生只需要通过实验现象来初步认识“溶解”即可。

  【学生分析】

  经过前几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有了运用感官进行观察再描述的基础,对水和固态物体的许多特征有了初步的认识。并根据生活经验知道,把食盐或糖放入水中会慢慢“化”掉,但是把小石子放入水中则不会“化”。本节课学生将运用一种不同于前面几课的实验方法——混合,把一些物质放入水中,观察混合后发生的变化。混合实验将丰富学生对前面研究的物体属性的认识,学生将从实验中观察并认识到,有一些物质较难溶解在水中,有一些物质较易溶解在水中。一年级下学期的学生,他们在行为能力上有所提高,但课堂中仍不能较长时间集中注意力;学习中自我意识较强,团体合作意识、自我控制力较弱;观察能力、表达能力,倾听习惯等都需要培养。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有些物质能溶解在水中,而有些物质很难溶解。

  科学探究目标

  1.通过对比的方法,观察物质放入水中的变化情况。

  2.能用放大镜观察较小的.物体。

  3.能用搅拌的方法让水中的物体充分混合。

  科学态度目标

  1.认识到可以用对比的方法观察现象。

  2.认可从多角度进行观察是一种严谨的科学态度。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感受生活中的溶解现象,知道可以利用这种变化为生活服务。

  【教学重难点】

  重点:有些物体能溶解在水中,而有些物体很难溶解。

  难点:通过对比的方法,观察物体放入水中的变化情况。

  【器材准备】

  为学生准备:3个装水的透明杯子、3个小玻璃盒、放大镜、搅拌棒、小勺、食盐、红糖(块状)、小石子、学生活动手册等

  教师准备:学生实验材料一套、班级记录单。

  【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聚焦问题

  1.问题导入。

  (1)上节课我们大家一起认识了水,谁还记得水都有哪些特征?

  设计意图:通过回忆上节课所学内容,为后续学习物质放入水中是否会发生变化做好了铺垫。

  (2)生活中我们离不开水,谁能说一说水有什么用处?

  (3)水还有一个本领,可以加很多东西进去,比如妈妈做汤时会放一些作料在水中,使汤更加鲜美。类似的情况你们还见过哪些?在哪里见过?(在这里,学生可能会根据一些生活经验,提到“溶解”这个词)

  (4)所有的东西放入水中,都能被溶解吗?

  (课件展示一些生动的溶解现象)

  (设计意图:从生活实际引入,使学生感受到身边处处都有科学存在。)

  2.聚焦问题。

  如果我们把食盐、红糖和小石子放入水中,水会发生变化吗?会发生什么变化?食盐、红糖或小石子会发生变化吗

  设计意图:教师对学生已有生活经验进行探查,同时,也可以根据他们的回答引出本节课的探究主题,即“它们去哪里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明确学习目标

  二、学习新课,探究发现

  1.描述并记录现象。

  (1)师:老师为每一组都准备了这三样物品,请你们认真仔细地观察它们分别是什么样子的?教师指导放大镜的使用方法。(课件出示三种被观察的物质)

  (2)小组成员分头观察,交流汇报。

  设计意图:让学生先观察物体原始特征,为稍后对放入水中前后的对比观察做好准备。在观察的过程中继续培养学生认真、仔细地科学态度。同时,在交流过程中,继续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表达习惯和倾听习惯

  (3)师:要想看到它们放入水中是什么样子的,你们打算怎么做?

  (4)学生分组研讨,拿出实验方案,教师加以指导。

  指导要点:①使学生明确要用小勺来取物质,放入等量的水中,然后静静地观察这些物质进入水中的情况,并与物质之前的状况进行对比;②提醒学生不能晃动水杯;③在物质进入水中一段时间后,用搅拌棒充分搅拌,让物质与水充分混合;④搅拌停止后,再次观察、对比物质的变化情况、混合液的情况以及杯底的情况。

  同时,教师还要提示学生将观察结果及时记录在活动手册中。可以用文字表达,也可以通过图画来表示。要特别强调没有变化与有变化同样重要,所有观察结果都要记录下来。

  设计意图: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运用他们已有的生活经验分组商量实验方法。但学生毕竟年龄小,需要在教师指导下完善实验方案,明确实验步骤,为下一步准确地进行操作打下基础。同时在交流过程中,教师需继续指导、培养学生良好的表达习惯和倾听习惯。

  (5)学生小组实验观察并做好记录。

  (6)教师巡视和指导。

  设计意图:使学生会用搅拌的方法让水中的物质充分混合。通过对比的方法,观察物质放入水中的变化情况。教师要关注学生是否按照操作流程在一步步地进行实验,合作是否愉快,在每一个环节是否做到仔细观察,是否在学生活动手册上及时记录等

  2.研讨交流,达成共识。

  (1)把盐、红糖、小石子放入水中后,你观察到了什么现象?

  引导学生分别描述3种物质放入水中的变化情况,询问学生哪些发生了变化、哪些没有发生变化,并对比3种物质变化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教师加以说明,食盐和红糖在水中溶解了,小石子在水中没有溶解。(播放课件)

  (2)盐、红糖放入水中后,真的“消失”了吗?

  引导学生在说出自己判断结果的同时,说出支持自己观点的理由(结合生活中的经验和实验现象来说明)。盐放入水中后,盐水是咸的,说明盐还在水中,只是看不见,红糖放入水中后,水是有颜色的、甜的,说明糖还在水中,只是看不见(课堂上不允许学生品尝,学生归纳的“咸”和“甜”是基于生活经验)。

  设计意图:教师引导学生将盐、红糖在水中的共同现象与小石子在水中的现象进行对比,明确“盐和红糖都在水中溶解了,而小石子在水中没有溶解”,从而引导学生初步认识溶解现象。同时,鼓励学生对现象进行解释,指向更深层次的思考,激发他们研究的欲望,发展他们的为自己观点寻找证据的能力。在学生交流环节,继续强调落实说和听的习惯养成。不同的学生可能持有不同的观点,教师要鼓励他们说出观点和理由,不必急于纠正他们的想法。可以鼓励他们继续学习、研究,寻找能够被人信服的证据。

  三、课堂小结、扩展延伸

  1.通过我们的研究你有哪些收获?谁愿意来谈一谈?

  2.课堂伊始,大家说俩人很多能在水中溶解的物质,现在再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东西会溶解在水里?哪些不会溶解?有兴趣的同学可以用学到的方法试一试,下一堂课跟大家分享。

  (播放课件)

  设计意图:教学首尾呼应,扩展延伸,巩固所学。感受生活中的溶解现象,知道可以利用这种变化为生活服务。

科学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能用图画描述出北斗七星的形态特征;能应用已有经验对星座变化规律进行预测;在长期的观察活动中培养记录、分析资料并对科学现象进行科学解释的能力。

  2、能参与探究四季星空的中长期科学探究活动;体验与他人合作的乐趣;善于听取他人的意见;做到尊重科学、尊重证据。

  3、了解春季星空的代表星座北斗星、猎户座的具体位置及变化规律;了解不同季节、不同时刻星座变化是有规律的。

  拓展性目标:

  使学生能持之以恒地进行观察星座。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观星记录表、搜集有关星空的文字及图片资料。

  教师准备:

  有关四季星空的音像资料、图片。

  活动时间:

  1课时

  活动过程:

  谈话引出问题:四季星空中闪烁的`星星有没有变化?

  活动一:

  1、学生交流各自的观察记录,谈谈自己观察中遇到的问题与困难。

  2、引导学生将北斗七星的样子画下来。

  要求:在画图的时候要注意用方向标进行标示。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或者自由组合成合作学习小组进行整理。

  3、观察结果进行初步整理。

  4、对观察记录进行分析:从东到春,星座在“一天之内”和“从东到春”是怎样变化的?

  5、学生交流、表达。形式可以多样。

  活动二:

  1、提出问题:无限的宇宙蕴藏着无数的奥妙,让我们继续将观察活动进行下去。在继续观察中,你有什么问题吗?

  2、引导学生汇报实际情况。

  3、问题:你有兴趣研究一下别的星星吗?让我们选定新目标进行探索好吗?

  请同学们预测:从春天到夏天,北斗七星会发生什么变化?春季其他星座会发生什么变化?将预测的结果画出来。

  展示学生画的预测图案。

  自由活动:

  1、让学生进行寻找北极星的活动。不管学生用什么方法,只要找到就可以。

  2、评价:让学生对自己的一系列探索活动进行评价。

  拓展活动:

  用激励性语言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使学生能持之以恒地进行观察。

科学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列举生物的形态适应环境的具体实例。

  2、过程与方法:能用简单的工具对物体进行定量观察,采集数据,并做简单记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知道科学是不断发展的。

  教学重点:

  能用简单的工具对物体进行定量观察,采集数据,并做简单记录。

  教学难点:

  知道科学是不断发展的

  教学方法:

  观察法、实验法

  教学准备:

  图片

  教学过程:

  活动一:找出图中的动物。

  1、找动物,意识到动物与环境的关系。

  2、交流我们的`发现。

  3、资料卡。

  (1)保护色:生物的体色与周围环境越相似,就越容易隐蔽自己,有些动物,如变色龙,能改变身体的颜色,适应不同的环境。

  特点:不易被发现。

  作用:利于躲避敌害或捕食。

  例子:北极熊 雷鸟 变色龙 比目鱼

  (2)警戒色:毒箭蛙用鲜艳的颜色来警告掠食者——不要吃它。

  特点:色彩鲜艳,容易被发现。

  作用:对敌害起预先示警的作用。

  例子:黄蜂 有毒毛的蛾类 银环蛇 瓢虫

  (3)拟态:枯叶蝶借助与枯叶相似的外表保护自己免遭其他捕食者的侵袭,这是一种昆虫对另一种昆虫或植物形态的模仿。

  特点:酷似他物,不易识别。

  作用:利于避敌,捕食。

  例子:竹节虫 枯叶蝶 螳螂 蜂兰

  活动二:动物适应环境的例子还有哪些呢?

  1、了解其他动物适应环境的事例。

  青蛙冬眠 乌贼释放墨汁 壁虎断尾

  2、整理研究结果。

  给处在丛林、沙漠等不同环境中的士兵设计服装。

  板书设计:

  1、保护色:

  特点:不易被发现。

  作用:利于躲避敌害或捕食。

  例子:北极熊 雷鸟 变色龙 比目鱼

  2、警戒色

  特点:色彩鲜艳,容易被发现。

  作用:对敌害起预先示警的作用。

  例子:黄蜂 有毒毛的蛾类 银环蛇 瓢虫

  3、拟态

  特点:酷似他物,不易识别。

  作用:利于避敌,捕食。

  例子:竹节虫 枯叶蝶 螳螂 蜂兰

  教学后记:学生能用简单的工具对物体进行定量观察,采集数据,并做简单记录。

科学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观察了解球的外形特征。

  学习抛、接球,锻炼大肌肉群。

  活动准备

  准备不同大小、材质的球若干,塑料大筐若干。各种球的标志若干。

  活动过程

  一、自由赏球

  1.提供不同大小、材质、形状的球,引导幼儿欣赏美丽的球。

  2.鼓励幼儿动手摸摸、掂掂、捏捏各种各样的球。

  3.气启发幼儿互相交流各种各样球的名称、形状,想一想可以怎么玩这些球。

  二、合作玩球

  1.启发幼儿自由玩自己喜欢的球。

  2.引导幼儿与好朋友一起玩球。

  3.鼓励幼儿尝试用不同的方法玩球。

  三、分类收球

  1.出示贴有各类球标志的大筐,引导幼儿观察筐上的标志。

  2.交代按类收球的规则,引导幼儿将球收入筐中。

  3.要求幼儿今后都按这种方式整理球。

  四、交流分享

  1.引导幼儿互相交流自己的'玩球经验。如:玩了什么球?和谁一起玩球?怎么玩球的?

  2.教师小结幼儿的玩球方法,提升幼儿的经验。

  活动延伸

  提供橄榄球、保龄球、康乐球等不同球的玩法录像让幼儿欣赏,拓展幼儿的知识。

  在体育区投放各种皮球,供幼儿游戏。

  投放皮球在美工区中,供幼儿滚印画。

科学教案 篇6

  一、学情分析

  四(1)和四(4)两个班级共有学生102人,他们喜欢科学,爱动脑、爱动手,整体学习比较认真,对实验感兴趣,经过一年的科学学习, 已具备一定的观察能力,探究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他们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们乐于动手操作具体形象的物体,而我们的科学课程内容贴近小学生的生活,强调用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方式学习科学,学生必将对科学学科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但是他们设法自主去获取知识和自主探究能力不强,科学探究能力和意识不强。家长和学校偏重于语、数、英教学,使学生没有多少时间和机会接触大自然,更没有得到大人和老师及时、周到的指导,使学生没能很好地在观察、实验、调查等实践活动中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培养思想情感。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有四个单元“溶解”、“声音”、“天气”、“我们的身体”。与原教材相比缩减了一个单元,减少了“磁铁”、“有生命的物体”两个单元,增加了“我们的身体”单元。覆盖了生命科学、物质科学和地球与宇宙科学三大领域,具体为:生命科学(生命体的结构与功能)《我们的身体》;物质科学(物体与材料的特性)《溶解》;物质科学(光、热、电、磁)《声音》;地球与空间(地球和天空的.变化)《天气》。调整后的新教材,内容体系更加科学、合理。

  每个单元都有七个教学内容,一般每个教学内容为一个课时。根据教学建议,对典型的过程和方法展开充分的探究,不以1课时为限制。应该加强单元后的总结性教学,帮助学生梳理概念、澄清观点。本册教材将继续引领学生经历一系列有意义、有价值的科学探究活动,使他们获得更多的学习体验,加深对科学的理解,增进科学探究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

  1、能够自己想出办法增进对研究对象的了解。

  2、提高观察的准确性和精确性。要求使用测量的方法,并选择适当的词汇、数据和图表来描述物体和有关现象。

  3、关注收集和了解事实,而且要学会对事实进行简单的加工、整理、抽象和概括。

  4、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注重证据、大胆质疑,逐渐养成良好的科学品质和思维方式。

  四、教学重点:

  重视对学生典型科学探究活动的设计,以探究为核心,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通过动手动脑、亲自实践,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使学生形成较强的科学探究能力。特别是实验中控制变量、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作出自己的解释,学习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五、教学措施

  1、加强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让学生关注收集和了解事实,而且要学会对事实进行简单的加工、整理、抽象和概括。

  2、运用新课程理念,做到“用教材”,而非“教教材”。认真钻研教材、重视对学生典型科学探究活动的设计,认真做好课前准备工作。运用多种评价手段,以激励学生的探究兴趣。

  3. 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对一个问题的结果作多种假设和预测。教育学生在着手解决问题前先思考行动计划,给学生提问和假设机会,并指导学生自己动手寻找证据进行验证。

  4、充分运用教具、挂图、音像教材进行直观教学,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尤其要组织好每一个观察认识活动,让学生去亲身经历、体验每一个活动。

  5、各班建立科学学习合作小组,让学生在相互交流、合作、帮助、研讨中学习。

科学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学习按所出物品列算式,进一步理解加号、等号的含义。

  2、体验共同游戏的愉悦。

  重点难点:

  学习按所出物品列算式,进一步理解加号、等号的含义。体验共同游戏的愉悦。

  活动准备:

  1、教具:实物卡、看图列算式卡

  2、学具:看图列算式卡、数字卡、实物卡、记录卡、看图分类计数等

  教师活动:

  一、复习6以内数的组成

  1、碰球游戏师:我们来玩一玩碰碰球的游戏,我和你合起来是5,嘿嘿,我的'2球碰几球?

  幼:嘿嘿,我的2球碰3球。

  师:我和你合起来是6,嘿嘿,我的4球碰几球?

  幼:嘿嘿,我的4球碰2球。

  2、出示实物卡,复习6的组成,引出6的加法师:看,这张图片上有几只小猫啊?

  幼:6只师:上一次啊我们帮这些小猫分过类了,现在我们来动动脑筋,怎么样用算式表示(请3-4位幼儿)

  二、引出新游戏出示看图列算式卡,请幼儿操作

  三、分组操作

  1、看图列算式(实物卡、数字卡)

  2、6的组成卡

  3、看图分类计数或用算式记录

  4、看实物用算式记录

  5、算式接龙

  四、总结评价

  集体验证部分幼儿的操作卡。

科学教案 篇8

  【活动目的】

  1、 通过幼儿的操作尝试活动,感知沙的特性:沙是松散的、一粒粒的、细小的、不溶于水的。

  2、 初步了解沙的用途及教育玩沙的安全。

  3、 通过玩沙活动激发幼儿的愉快情绪,培养初步的探索尝试精神。

  【活动准备】

  幼儿人手一套玩沙工具(铲、胶碟 、 、耙等)、水、手巾。

  【活动过程】

  一、把幼儿带到沙池边,以玩沙导入学习活动,引出活动主题并进行安全教育。

  师:小朋友,你们看这是什么呀?(沙),对啦,你们喜欢玩沙吗?今天,我准备了很多玩沙工具,待会请你们用手玩一玩,用脚踩一踩,跳一跳,讲一讲你发现了沙有哪些秘密?告诉老师或者同伴们!不过你们玩的时候,请注意:不能把沙往上抛,要保护自己和同伴的眼睛和鼻子,不要用脏手揉眼睛。知道了吗?

  二、通过各尝试活动,初步感知沙的主要特征。

  A、幼儿自由玩沙。幼儿通过团沙、踩沙、筛沙、把水放到手上的沙里,然后再把沙放进水里等操作活动,感知沙的特征。

  B、师生一起归纳沙的特点:

  沙是松散的、一粒粒的、细小的`、不溶于水的等。

  三、帮助幼儿初步了解沙给人们带来的好处。

  师:你们知道了沙有这么多秘密,那么沙有什么用呢?(沙可以用来建房子、铺路、彩沙可以用来作画、装饰等等。)

  四、幼儿用沙进行建筑活动,感受沙带来的乐趣。

  师:好,我们来当建筑师,把你想建的东西建出来吧!(幼儿自由构建)

  (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