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案

时间:2023-12-09 11:07:30 教案 我要投稿

小学语文教案10篇(精)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学语文教案10篇,欢迎大家分享。

小学语文教案10篇(精)

小学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理解并积累词语。

  2.了解地球的有关知识。

  能力目标:

  1.学会正确、快速地找到中心句。

  2.体会全文简练的结构和精炼的语言。

  情感目标:

  1.理解地球的可爱之处,培养对地球的热爱之情。

  2.了解地球面临的严峻形势,初步形成善待地球家园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理解地球的可爱之处,培养对地球的热爱之情。

  2.体会全文简练的结构和精炼的语言。

  难点:

  作比较的目的是为了突出地球的可爱,带主观色彩,能理解作者的善意目的'。

  教学过程:

  一、预习

  1.自读文章,圈画段落标记,梳理疑难。

  2.积累词语,摘摘抄抄。

  二、检测预习情况,并导入课文

  1.请同学到黑板前来默写。

  校对,理解并积累。

  (注词语:爱之弥深 满目凄凉 窟窿 窒息 炽热 笼罩 掺和 焚化 埋怨 邂逅 寒暄 妥善 不容抹杀 渺小 同心协力)

  2.请同学粗浅地谈谈对地球的了解。

  在浩瀚无边的宇宙中,有一个美丽的星球,它是我们人类的家园,是我们大家共同的母亲。地球是太阳系八大行星之一,按离太阳由近及远的次序为第三颗。它有一个天然卫星——月球,二者组成一个天体系统——地月系统。

  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同时围绕太阳公转。地球自转与公转运动的结合产生了地球上的昼夜交替和四季变化。地球自转的速度是不均匀的。

  3.结合文章作者身份,激发对地球的喜爱之情,导入到本篇文章的学习。

  这是我们对地球的认识,但飞出地球的宇航员他们是怎样看地球的呢?让我们听听有幸飞上太空的宇航员的介绍。

  (在天际遨游时遥望地球,映入眼帘的是一个晶莹透亮的球体,上面蓝色和白色的纹痕相互交错,周围裹着一层薄薄的水蓝色“纱衣”。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这个生命的摇篮,是那样的美丽壮观,和蔼可亲。)

  三、齐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

  1.读课文,思考:为什么说地球是可爱的?它的可爱体现在哪里?

  2.交流明确:

  从气温、四季的变更,昼夜的更替,重力的适中,气候的变化等方面阐明地球是适宜人类居住的乐土。

  提示方法:圈划出文章段落的中心句:

  (1)“我登上月球……爱之弥深。”(2)“至于地球,多我们……有美妙的大气层。”(3)“地球的一大特点是它有人人称道的斜轴。”(4)“我们也很幸运,地球旋转的速度刚好合适。”(5)有天气现象。(6)“千秋万世……另一个优点”“共同维护这个美丽的星球”

  思考:如何正确、快速找到中心句?

  讨论概括:(1)中心句的位置往往在段首或段尾(有时也在第二句)。(2)中心句是全段最能表达中心的句子,即全段内容都围绕这一句展开。(3)中心句往往是陈述、肯定式的句子(如果原文不是,在概括时要改成这样的句子)。

  四、再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感情

  1.找出课文中相关语句,感受作者对地球的热爱之情。

  2.理解“虽然这个乐土不是全无风波,优点却不容抹煞”“风波”指什么?

  (风波指地球重力强,会摔断腿,气候坏等;优点正是地球的可爱之处)

  理解课文最后“这个微小、美丽而脆弱的星球”?

  (“微小”针对的是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宇宙中有无数的星体,而地球只是其中一个非常不起眼、普通的星球;“美丽”是根据地球的外部环境而言,包括很多方面,比如气候美、自然美等;“脆弱”是指如果我们不好好保护好我们的家园,地球的优势很容易丧失。)

  3.对地球、火星和金星作简单介绍,理解作比较的目的是为了突出地球的可爱,带主观色彩,能理解作者的善意。

  4.齐读第一节和最后一节。

  五、课堂讨论

  地球就像一位无私的母亲,把她所拥有的一切都给了我们,可是人类的野心和贪欲已经使地球母亲不堪重负。很多人不经意间残害了我们的地球,破坏了原有的生态环境:此刻,你想说些什么呢?

  六、课后作业

  1.涂鸦之作:尝试写写赞美地球的诗歌,字数不作要求。

  2.广闻博记:写一则关于保护地球的公益广告。

小学语文教案 篇2

  第一课时

  一、导入揭题

  1.师板书“阳光”,你知道阳光能带给我们什么呢?

  2.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关于阳光的课文《棉鞋里的阳光》。(学生齐读)

  3.学习“棉”字

  4.读了课题,你有什么想问的呢?

  (师生共同质疑)

  二、感知,学习课文字词

  1.自由读课文,标一标自然段。

  2.再读课文,用“○”圈出文中的生字。

  3.生字教学。

  (1)课件出示本文的生字词(带有拼音)自由读、齐读。

  (2)鼓励孩子用自己喜欢的识字方法识字。

  (3)摘掉小帽(擦去拼音)同桌互读,指名读,开火车读。

  (4)小组合作。

  读读生字卡片,想想怎么记。例“午”—“牛”区别。

  4.再读课文,选自己最喜欢的自然段读一读。

  5.读了课文,你懂了什么?

  三、再读课文,理解内容

  1.指名读第1—4段,课文写的是“什么时候,什么地方,谁在干什么?”

  2.小峰是怎么说的?妈妈是怎么回答的'?(指导朗读)

  3.小峰知道了棉花被阳光晒了会变暖和后,他又是怎么做的呢?

  4.理解“舒服地”,用“舒服”说话。

  5.奶奶起来发现了什么?他是怎么说的?

  出示:“咦,棉鞋怎么这么暖和?”

  6.“咦”说明奶奶怎么样?奶奶奇怪什么?朗读时,要读出奇怪的语气。

  7.总结,教育学生从小要关心老人。

  四、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你还有什么不懂的?

  五、指导书写

  重点指导左或结构的字:妈、奶、放、收

  六、布置作业

  回家替爷爷奶奶做些力所能及的事。

  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生字

  1.上节课我们交了很多生字宝宝朋友,不知道小朋友们还能叫出他们的名字吗?

  2.出示生字卡片认读生字,并给生字找朋友。

  3.开火车认读生字,看哪列火车开得快、开得稳。

  4.先给词语找朋友,再连线。

  晒 盖 收 脱 睡 合

  棉衣 午觉 眼睛 棉鞋 棉被 棉花

  二、再读课文、理解内容

  1.指名读第1—4段,课文写了什么?

  2.指名读第5—8段,课文又写了什么?

  三、提问讨论,理解课文

  (可按座位,也可分大组围坐)

  1.分大组围坐抢答教师的提问(组员没答完整,同组人可补充)

  如:

  (1)小峰做了一件什么事?他是向谁学的?

  (2)奶奶感到怎样吗?为什么?

  2.分组讨论,提出一两个认为重要的问题。

  3.大组互问,同组人合作解答。

  方法,每组派代表站在前面,向下一组提问,下一组的组员共同解答。

  四、看图读文,解说图意

  图一,男生看,女生读

  图二,女生看,男生读

  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五、联系实际,夸夸家里人

  1.你家里有哪些人?他(她)做的哪些事值得你夸奖?

  2.你关心过家人吗?说出来让大家学习学习。

  板书设计

  棉鞋里的阳光

  xiàojìnɡ

  孝 敬 老人

小学语文教案 篇3

  一、分享宁静 引“一抹”

  师:上节课,我们学了第一节,是不是让你感到一种宁静的美丽和美丽的宁静呢?那就让我们一起来分享这种宁静和美丽,读第一节。

  (边读边击课件出示:渔人坐在船尾悠然地吸着烟的画面和五句浓缩的短语——(1)渔船浮在湖面上(2)湖面平得像面镜子(3)岸边垂柳和稻田(4)渔人悠然地吸着烟(5)鸬鹚列队等命。然后,学生站起来自由读、尽情背;接着,在教师引导下调整语速、把握语音、捕捉语感,着力将各自体会到的“宁静”在朗读、背诵中流露出来。)

  师:这些列队的士兵——灰黑色的鸬鹚在等待什么命令呢?

  生:捉鱼的命令。

  生:赶它下水捕鱼的命令。

  师:课文中怎么说?

  生:渔人忽然站起来,拿竹篙向船舷上一抹,这些水鸟都扑扑地钻进水里去了。

  师:用一个词说是——

  生:“一抹”。

  师:(让学生将“一抹”写到黑板上)那么“一抹”是什么意思?可用哪些词来代替?

  生:“一抹”是“轻轻一擦”的意思。

  生:也可以是“轻轻一划。”

  师:那可用哪个词来代替呢?

  生:可用“一擦”代替。

  生:除了“一擦”,还有一挥、一拨、一扫、一划、一推等等。

  师:是呀!还有很多。(让学生一一写在黑板上)

  读中悟境,读中悟情,读中悟意,读中奠定感情基调;在分享宁静之际自然地、不露痕迹地引“一抹”,解“一抹”,为推进教程打下基础。

  二、体味内涵 研“一抹”

  师:课文为什么要用“一抹”?你看“一挥”多有力!“一划”多刚劲!这就是我们研究的第一个问题,先自行研究,再同桌或小组合作帮助。

  师:好!有研究成果了,我们来交流。

  生:“一抹”很轻,显得宁静,与第一节的意境相吻合。

  生:用“一挥”或“一擦”等词,动作粗鲁,没有“一抹”来得温柔,说不定还会伤到鸬鹚。

  生:用“一抹”,可以看出渔人对鸬鹚的关爱,小心伤着它;还可以看出渔人与鸬鹚配合默契,只要 “一抹”,它们就扑扑地钻进水里捉鱼去了。

  生:是呀!只“轻轻一抹” 鸬鹚就那么听话,为渔人效劳,可见这是些训练有素的鸬鹚。

  师:啊!的研究发现。板书:训练有素

  师:同学们想一想,渔人为什么早不站晚不站,偏偏这个时候站起来?

  生:因为他发现了鱼,很兴奋。

  生:噢!我明白了,如果用“一挥”或其它词,太用力了,会发出响声,鱼儿会吓跑的。

  师:还有许多成果,这个问题研究到这里。我们来读一读,读出“一抹”所包含的情和意。

  研“一抹”,通过读文、比较、揣摩,感悟用词的准确,在多元解读中丰富“一抹”的内涵。领悟“一抹”所包含的情和意。

  师:同学们,为什么用“一抹”?我们学得很好,但老师相信,好戏往往在后头,这轻轻“一抹”抹出了什么呢?小组研究,看哪个组的研究成果多。

  师:许多同学跃跃欲试,我们来交流,交流时可这样说:我从课文哪儿读懂抹出了什么。

  生:抹出了波纹和浪花。因为鸬鹚钻进水里,湖面上荡起了一圈圈粼粼的波纹,无数浪花在夕阳的柔光中跳跃。

  师:我觉得你很有审美观,你能将那么美的意境读出来吗?

  生:抹出了许许多多的鱼。因为课文中写着:一只只鸬鹚钻出水面,拍着翅膀跳上渔船,喉囊鼓鼓的。这鼓鼓的喉囊里装的肯定是鱼。

  生:我有补充,课文中还说,鸬鹚不断地跳上渔船,渔人都要忙不过来了。可见抹出的鱼还真不少。

  生:还抹出了渔人的忙碌,湖面上活跃的气氛。

  师:是呀!这一抹使平静的湖面一下子变得热闹起来。现在请合上课本,让我们一起走出课本想一想,还能抹出什么?

  生:还抹出了钱,鱼儿卖掉就有钱了。

  师:对!讲得多好,这就是勤劳致富。

  生:还抹出了渔人的喜悦和丰收。

  生:抹出了吃的、穿的、用的,如苹果、哈蜜瓜、西装、皮鞋……

  生:还有,彩电、冰箱、洗衣机等

  生:总之,抹出了渔人一家的欢乐和幸福。

  师:打开课本,让我们带着这种喜悦的心情来享受一下,把你最拿手的句子读出来,一起欣赏。

  (个别读——点拨、激励——表演读——齐读)

  尊重学生对文本的独特体验,注重字里行间的人文内涵的熏陶和感染,借助文本挖掘内涵,超越文本展示灵性、闪现人性;在交流、碰撞、点拔、引导中体验情趣,张扬个性,积累语言,发展思维,培育创新能力。

  三、感受平静 收“一抹”

  师:岸上炊烟四起,袅袅地升上天空,渔人不再赶鸬鹚下水了,湖面又恢复了平静,这里为什么要用“恢复”?

  生:因为湖面原来是平静的,现在回复到了原来的样子,所以用“恢复”。

  师:这时的'“静”与第一次的“静”是不是一样?是一种怎样的静?将自已体会到的说一说:

  投影:这是一种 的静, 的静, 的静。

  生:这是一种欢乐的静。

  生:这是一种丰收的静、幸福的静。

  生:这是一种温馨的静、美好的静、令人陶醉的静。

  师:这样的静想享受吗?试一试,引读课文。

  师:这节课,我们凭借“一抹”,感受“一抹”的内涵,领略渔人的喜悦,让我们再一次尽情地享受其中的欢乐(配乐,自由诵读课文)。

  在比较、独白中深入领悟湖面恢复平静后的不平静,这是一种美好的静,温馨的静,令人向往的静,课虽尽而意无穷。

  赏析:

  一、显悟性 用心诵读

  《鸬鹚》语言优美,富有情趣,适宜于学生朗读和背诵。教师在教学中,自始自终注重学生对文本的诵读感悟,引导学生在读中悟境、读中悟意、读中悟情、读中悟法,使文中景活现、事活化、人活脱,从而培养学生的悟性,展现灵性,张扬个性。例:上课伊始,学生分享宁静,用轻轻的、美美的语调诵读第一节,借助画面、伴随音乐,读中显境、诵中悟意,为推进教程铺垫情感;为什么用“一抹”?多元解读后,让学生读第二节,读出“一抹”所包含的情和意;“一抹”抹出了什么?在抹出人间欢乐和幸福之际,引导学生带着这种喜悦,在读中尽情回味、享受;结课处的引读,学生充分感受到湖面恢复平静后在人们心中留下的那份欢乐的静、温馨的静、令人陶醉的静。

  二、展灵性 多元解读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明确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人们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多元的。鉴于这一理念,本教例在设计上着力体现在文本诵读感悟中,充分挖掘、展现学生的智慧潜能;在文本解读中,充分显现、展示学生的灵性。针对为什么用“一抹”?“一抹”抹出了什么?这两个研读专题,学生凭借语言文字,自读感悟,研读引悟,摆脱了多余的提问设计、繁琐的情节分析、僵化的章法讲解。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面,用丰富的情感、丰富的想象多元解读,这是学生情性的催动,灵性的涌动,生命的冲动,课堂充满了人文情怀。

  三、闪人性 独特体验

  语文教学应重视熏陶感染,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尊重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独特体验。本教例,学生在教师的点拔、引导下诵读感悟,多元解读,对文本有着独特体验。“一抹”抹出了什么?学生在字里行间体验之,在超文本上想象之。从抹出粼粼的波纹、跳跃的浪花,到鲜美可口的鱼儿;从抹出钱,到抹出吃的、穿的、用的;进而抹出渔人一家的欢乐和幸福……这些体验,不仅仅是对“一抹”抹出什么?的诠释,更是学生情的迸发,性的涌动,是语文课堂悟性、灵性、人性的流淌。

小学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溜、货、奏、衡、诵、杖、过、肉、束、耽、误、哲”1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光溜溜、货物、节奏、平衡、诵读、超过、肌肉、拘束、耽误、哲理”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了解挑山工登山的路程比游人多一倍,反而先登上山顶的道理。

  【教学重点】

  联系课文对挑山工挑着重物向上攀登情形的描述,理解挑山工讲的意味深长的话的意思。

  【教学难点】

  1、对挑山工的话的理解。

  2、怎样让学生揣摩句子含有的意思。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词语;

  2、初读课文;

  3、学习课文第一、二自然段。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我们游览名山,常常看到一些肩挑重物、在陡峭的山道上一步步向上登攀的人,他们就是“挑山工”。(板书课题)

  2、播放《挑山工》情景剧,大致了解泰山上挑山工的情况。

  二、预习课文

  1、读读课文,了解挑山工和游人各是怎样登山的,想想“我”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2、把你认为含义深刻的句子画下来,多读读、想想。

  3、学习生字新词

  三、交流预习

  1、想想“挑山工和游人各是怎样登山的”。请学生把课文中有关的句子读一读或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你读懂了什么?

  2、把你认为含义深刻的句子读给大家听听,同学间简单交流各自的`理解。

  3、交流学习词语的收获。

  ⑴ 说出“货、奏、超”三个字的部首。

  ⑵ 注意“衡、拘、耽”三个字的读音。

  ⑶ 读生字组词。

  ⑷ 说说书写中要注意的问题。

  ⑸ 组词:

  溜( ) 货( ) 奏( ) 衡( ) 诵( )

  留( ) 贸( ) 泰( ) 横( ) 颂( )

  杖( ) 肌( ) 耽( ) 误( ) 哲( )

  仗( ) 机( ) 枕( ) 娱( ) 折( )

  5、读课文。

  四、学习第一自然段

  1、指名朗读本段。大家思考:这个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

  2、讨论。

  ⑴ 这个自然段主要讲什么?(讲挑山工登山的特点,板书“登山”二字)

  ⑵ 挑山工是怎样登山?(先讲挑山工的姿势再讲排山工登山的路线是折尺形的。板书“姿势”“路线”“折尺形”)从文中找出讲挑山工姿势的话读一读。教师拿出折尺给学生演示,什么叫折尺形。比较折尺与直线的线段,从而让学生明白,一是所走的路线,二是折尺形比直线要长。

  ⑶ 挑山工为什么要走折尺形路线? (一是东西木碰在台阶上,二是还能节省些力气。)

  ⑷ 挑山工走折尺路线带来什么困难?(路程比游人大约多一倍)

  3、学生轻声阅读本段,边读边想排山工当时登山的情形。作者为什么要这样详细地描写挑山工的登山特点呢?带着这个问题继续读课文。

  五、学习第二自然段

  1、指名读本段,大家思考:

  ⑴ 作者对什么感到奇怪?

  ⑵ “腾云驾雾”指什么?

  2、交流:

  ⑴ 虽然挑山工登山的路程比游人多一倍,但是他们花的时间并不比游人多。

  ⑵ 指传说中利用法术乘着云雾飞行。本课来形容看到挑山工突然赶到前面引起的联想。

  ⑶ 为了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指导学生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前两个自然段,比一比,谁朗读得好。

  六、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继续学习课文。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了解挑山工登山的路程比游人多一倍,反而先登上山顶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学习第三自然段

  1、自由读第三自然段,思考:

  ⑴ 在登山途中,“我”和同一位挑山工几次相遇?分别在什么地方?在什么情况下相遇?

  ⑵ “攀谈”是什么意思?作者为什么要“走过去跟他攀谈”?

  2、先自己想一想,然后小组谈一谈。

  3、全班交流:

  ⑴ “我”和同一位挑山工三次相遇。第一次是在山下;第二次是在回马岭那条陡直的山道前;第三次是在半山的五松亭。这三次相遇,每一次都是开始时“我们”很快就超过了他,但结果总又是他走到了前面。(学生交流这个问题时,板书“经历”“山下”“回马岭”“五松亭”。)

  ⑵ 攀谈就是闲谈,随便聊聊。因为作者感到奇怪,很想解开心中的迷。

  4、有感情地朗读本自然段。(本自然段大部分用告诉别人事情的语气读,挑山工的话用解释的语气读。)

  二、学习第四自然段

  指名读本段。想一想,本段主要讲了什么?(作者提出了心中的不解之迷)

  三、学习第五自然段

  1、指名读本段。

  2、讨论:

  ⑴ 挑山工是怎样为作者解开心中不解之谜的?用课文中的话说说,如果能用自己的话说更好。

  ⑵ 挑山工和游人有什么不一样?

  ⑶ 为什么“挑山工”和“游人”有这么多不一样呢?

  3、交流:

  ⑴ 略

  ⑵ 游人东看西看,玩玩闹闹,总得停下来,高兴怎样就怎样;挑山工一步踩不实不行,更不能耽误工夫,得一个劲往前走。

  ⑶ 游人是来游览的,哪里好玩就停在哪里,目标散乱;挑山工有任务,目标专一。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学习第六自然段

  1、齐读本自然段。

  2、讨论:

  ⑴ “包蕴”“哲理”分别是什么意思。

  ⑵ 山民的几句朴素的话,包蕴着什么意味深长的哲理?

  3、交流:

  ⑴ “包蕴”是包含的意思。“哲理”是有着普遍意义的、有深刻意义的话。

  ⑵ 只要认定目标,步步踩实,一个劲儿往前走,走长了,就能跑到前面;如果像游人那样东看西看,走走停停,看起来走得很快,结果反而比挑山工慢。

  这个道理不仅适合于登山,而且具有普遍意义,做其他事情也是这样,谁能联系生活实际举例说明。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特别注意长句、破句的读法)

  五、学习第七自然段

  1、齐读本自然段。

  2、讨论:

  ⑴ 句中破折号的作用?破折号后面的话是什么?

  ⑵ 这幅画一直挂在“我”的书桌前,因为“我”需要“它”。这里的“它”从字面上讲指什么?实际指什么?

  3、交流:

  ⑴ 句中破折号是解释说明,破折号后面的话是“我”画的一幅画的画面。(看图)。

  ⑵ 它字面上讲指的是这幅画,实际上是指画中主人公那种认定目标、坚韧不拔、不断攀登的可贵精神。

  ⑶ 这个句子是因果关系的句子。前半句讲结果,后半句讲原因,意在强调后者,即“我”需要挑山工这种精神,它将永远激励着“我”。(学生回答问题时,板书“作者需要精神”)

  六、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板书设计】

  【教案点评】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联系课文对挑山工挑着重物向上攀登情形的描述,理解挑山工讲的意味深长的话的意思。难点一是对挑山工的话的理解,二是引导学生揣摩句子含有的意思。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有意安排了这样的环节:

  1、结合上下文边读边想,理解句子的意思;

  2、采用分小组讨论,互相启发,然后在全班交流;

  3、范读并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利用视频资料──情景剧的播放,让学生在情境中理解课文。师生互动的活动设计较好地解决了教学重难点。

小学语文教案 篇5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变色龙的外形特点及其生活习性等,爱护小动物。

  4.学习课文的写作顺序,学会观察动物的特点。

  二.教学重点:

  了解变色龙的外形特点及其生活习性。

  三.教学难点:

  学习课文的写作顺序。

  四.教学准备:

  1.变色龙的图片。

  2.变色龙的资料。

  五.教学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课文的写作顺序。

  教学重点: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学习课文的写作顺序。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谈话:同学们,大自然是绿色的课本,是五彩的百科全书。它有许多的奥秘等着我们去揭开。自然界中,有许多动物都有特异功能,你知道吗?

  指名说。

  2.尺蠖可以模拟竹枝的形态;枯叶蝶几乎可以乱真。而变色龙可以根据周围的环境改变自身的颜色。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这位新朋友。(出示变色龙的图片)

  二.初读感知

  1.让我们打开书,自己读读课文,进一步了解变色龙。

  2.出示生字词。①自由读。②指名读,齐读。

  3.再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4.通过读课文,你对变色龙这位朋友了解了多少?指名说。

  5.出示:(1)我们发现变色龙。(2)我们端详变色龙。(3)我们放回变色龙。请你按照课文的表达顺序,给课文分段。

  三.细读第一部分

  小组学习:

  1.分角色朗读课文第一部分。

  2.读完第一部分,你了解了什么?

  相机出示:豆藤上真的似蛇非蛇的怪物。指导朗读。

  四.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2.指读。3.观察字形,指名说写字时的注意点。4.描红临写。

  五.布置作业

  1.朗读课文。2.搜集变色龙的资料。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变色龙的外形特点及其生活习性等。

  2.学习课文的写作顺序,学会观察动物的特点。

  教学重点:

  了解变色龙的外形特点及其生活习性等。

  教学难点:

  学会观察动物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交流资料。

  交流收集的变色龙的`资料。

  二.细读课文

  1.默读课文,说一说哪一部分给你们留下的印象深,为什么?

  2.第二部分我们细细端详着变色龙。什么叫端详?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端详变色龙的?

  相机板书:外形特点

  捕捉食物会变色

  3.小组学习:读读9-15自然段,把你最感兴趣的一方面读好。

  ①出示第9自然段,指名读,说说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来向大家介绍变色龙的外形的。

  ②出示11-12自然段,自读,说说你的感受。

  ③出示14自然段,变色龙真的会变色吗?齐读14自然段。

  用名副其实造句。

  4.学习了课文第二部分,对我们观察小动物有什么启发?

  总结描写动物的方法:仔细观察,抓住其特点来写,注意按一定顺序来写。

  5.老师送给大家一句格言:观察,观察,再观察。巴浦洛夫

  6.齐读课文第三部分:放回变色龙,你想到了什么?

  三.布置作业

  1.搜集你喜欢的小动物的资料。

  2.小练笔:仔细观察你喜欢的小动物,以第一人称我的角度来写。

  板书设计:

  发现

  外形特点

  端详

  变色龙

  捕捉食物

  放回

  会变色

小学语文教案 篇6

  【教材分析】

  本课是一首现代诗,是略读课文。作者抓住秋天里大自然的一些声响,用诗的语言,赞美了秋天。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是,从秋天所特有的声音中,体味秋天独特的风情。诗歌语言精练优美,富有韵味。

  【设计理念】

  因为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教学时,没必要太注重文章的内容, 把每句、每段都搞清楚, 应放手让学生自己运用精读课文获得的方法,把课文读懂。本课的设计着重是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边读边想象,想象秋天景象的美好,体会诗中浓浓的秋情。把听、说、读、写有机地结合起来,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力求在各项实践活动中,学生的语文能力得到提高。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2.一边读一边展开想象,从秋天的声音中体会秋天的美好。

  3.仿照诗歌的形式,续写诗文。

  【教学重、难点】

  1.从秋天的音响中,想象秋天景象的美好;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体会诗中浓浓的秋情。

  2.仿照诗歌的形式,续写诗文。

  【课前准备】

  学生方面:观察秋天来了四周的变化和留意你听到的是什么声音。

  老师方面:教学课件、钢琴曲《秋日私语》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走进秋天的音乐厅──创设情景导入

  1.导入语:这是一曲秋之歌,让我们一起用心聆听,听听,秋的声音!(播放课文的动画课件)

  2.师:孩子们,你们都听到了什么声音呢?(指名说)声音动听吗?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走进秋天,听听,秋的声音吧!

  3.指名读课题。(要求要读得美一些,提示中间的标点符号要停顿一下。)

  二、聆听秋天的声音──自学课文,整体感知课文

  1.复习略读课文的学习方法:

  ①师:细心的同学已经发现在课题12的旁边有一个星号,说明这是一篇“略读课文”。那我们应该怎样学习略读课文呢?

  ②生随机回答:自学、借助阅读提示……

  ③师:那我们赶快来读一读阅读提示,看看提示中对我们的自学提了几个要求,并用直线划出来。

  ④指名说,课件出示要求。

  我会自学了: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把字音读准;

  (2)理解课文中词语的意思;(查新华字典、查图解字典、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找近义词等。)

  (3)找找课文描写了秋天里的哪些声音。

  (4)再读课文,边读边想象课文描写的画面。

  2.初读课文:

  ①师:那我们赶快根据阅读提示的第一个要求,亲自去听听秋的声音吧!请打开语文书,翻到第12课,有感情读一读课文。

  ②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③师:刚才,我们已经与秋天的声音有了一次亲密的接触了。现在,谁愿意用你的朗读再一次带领大家去听听,秋的声音呢?(指名分小节朗读)

  3.师:从同学们的朗读声中,你听到了秋天的什么声音呢?(生说,师随机板书。)

  板书: 黄叶

  蟋蟀

  大雁

  秋风

  三、品味秋天的声音──感悟诗歌语言的精练优美

  1.选读课文。

  师:在这些声音中,你最喜欢哪种呢?找到你喜欢的那一节,再去读一读吧(生再读。)

  2.朗读交流。

  (1)第一小节

  ①生读。

  ②师:能告诉大家,在你读的时候,脑海中想到了什么画面吗?

  ③想象说话:大树抖抖手臂,“刷刷”,是黄叶道别的话音,黄叶说:“

  ----。”(课件出示)

  (2)第二小节

  ①生读。

  ②师:可爱的小蟋蟀在说什么呢?

  (课件)蟋蟀振动翅膀,“口瞿口瞿”,是和阳台告别的歌韵,蟋蟀说:“

  --------。”

  ③师:我们和同桌一起来当当可爱的小蟋蟀吧!(同桌读)

  (3)第三小节

  ①生读。

  ②体会“叮咛”。

  师:在这美丽的秋天里,大雁也飞往南方过冬去了。大雁会对它的朋友叮咛些什么呢?(课件)

  师:星期一早上,当你背起书包上学时,妈妈会怎么叮咛呢?(联系生活实际说一说。)

  (板书“叮咛”)请大家再来看看“叮咛”这两个字,想想你有什么好办法来记一记它们?

  师:是啊!用嘴巴一遍又一遍地说就是叮咛,妈妈的叮咛饱含着对你的关心和爱护,那大雁又会对它的好朋友留下些什么话呢?

  (课件出示)大雁对()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师:留在这里的朋友听到大雁的话,心里会感到多么温暖呀!这时候秋风也来了,秋风掠过田野,(课件出示田野图片)最开心的是谁啊?(农民伯伯)它又会对农民伯伯说些什么呢?(秋风会对农民伯伯说:“丰收了,丰收了,快到田里收稻谷吧!”)

  ④师:我们也来学学大雁、秋风和我们的朋友说一说吧!(齐读)

  (4)学习第4.5.6小节

  ①师:在大家的`朗读中,我们一起走进了秋,走进了这辽阔的音乐厅。这音乐厅就是“神奇的大自然”。在大自然中,秋天的声音无处不在。我们再好好去听听,你还能听到哪些秋的声音呢?

  ②指名说。(课件:关于各种声音的图片)

  ③师:是啊,秋的声音,还有好多好多了(板书:……)秋的声音,在……(师引读第5.6小节)(课件)

  3.朗读全文。

  师:听听,我们听到了秋的声音,我们心中是多么高兴呀!让我们再拿起书,一起快乐地齐读课文,用朗读来表达我们心中的喜悦吧!(播放钢琴曲,配乐朗读全文。)

  四、赞美秋天的声音──仿写诗文

  1.师:秋天的声音多么美妙啊!我们都来当当小诗人!照着课文第一、二小节的样子来写一节小诗,赞美秋天的声音。(出示课件)可以想想如果你是小花,你会发出什么声音,你会说些什么?如果你是汗水,你会发出什么声音,你又会说些什么?或者还可以想象你是其它的景物呢。

  2.学生仿写诗文。(在手抄报留空的位置上写。)(师鼓励学生可以多写几节小诗。)

  3.交流。

  五、作业超市

  1.给自己写的诗配上画。

  2.想好手抄报的解说词。(准备在“分享秋天”的活动课上,与大家分享一下你在秋天里的快乐、发现与收获。)

  板书设计:

  12* 听听,秋的声音

  黄叶

  蟋蟀

  大雁

  秋风

  后记:

  【第三单元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出一份关于“秋天”的手抄报。

  秋天,孩子们对她再熟悉不过了,每个小孩对于秋天的感受也都不一样。我借助第三单元关于秋天的这组课文,在班里进行了一次 “走进秋天──寻找秋天──分享秋天”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有意识地走进秋天,有意识地去观察秋天,也为第三单元的习作铺好垫子。我鼓励学生把自己喜欢的秋景画下来,把学完课文后想说的话写下来,把在秋天里的新发现记录下来,把从课外书中找到的关于秋天的好词、好句、诗歌摘抄下来。来到第12课的学习,可以说,活动已进入了尾声。学生仿写诗文并为它配上图画后,这份关于“秋天”的手抄报就大功告成了。

小学语文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能说出曹冲称象的具体方法和步陬。教育学生学习曹冲,平时要多观察,遇事要开动脑筋想办法。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能用自己的话讲这个故事。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第四段。

  【教学过程】

  一、利用生活现象,巧妙引出课题

  同学们,你们见过别人称东西吗? 人们用秤称一些东西,想知道那件东西的什么?(对,那东西有多重。)可是,你见过别人称大象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古时候称大象的故事。

  二、初读课文,了解故事梗概

  1、请同学们听一遍课文录音,边听边想,为什么要称大象?都有谁在想办法称大象?

  2、讨论为什么要称大象。(略)

  3、讨论都有谁在想办法称象?(官员们和曹冲)

  官员们和曹冲的办法谁的更好,下面我们来比较一下。

  三、详读第三段,为学习下一段打好基础

  1、官员们想出了什么办法来称大象?是在哪一段找到的?请一位同学来读一读第三段。

  2、先分组讨论,再指名回答:

  官员们想出了两种办法,第一种是造一个特大的秤,第二种是把大象宰了,割成一块一块的来称。

  这两种办法行的通吗?在同学们讨论的基础上用“多媒体备课系统”中的动画设计来演示,生动地展示这两种方法的弊端。

  曹操对这两种办法满意吗?从哪可看出来?

  比较: 曹操听了摇头。

  曹操听了直摇头。

  指名读这两句话。提问:这两句话表示的意思一样吗?

  直:一个劲儿地,连续不断。句中加上“直”以后,表示的程度就不一样了,语气和语意更重了。表示曹操非常不满意。

  3、分角色读第三段,再次体会。

  四、精读第四段,突破全文的重难点

  1、可见这办法不行,那曹冲的办法又是什么呢?在哪一段找到的?请一位同学来读一读。

  2、曹冲的办法是用几句话说清楚的? 我请四名同学来分别来读这四句。其他同学一边听,一边想,在这个办法中有什么地方不明白的地方,可以大胆地提出来。

  3、同学们刚才提出了好多不懂的问题,下面,我们就按照这四句话的顺序,一个一个来分析。

  在第一句中,有同学们提出“把大象赶上岸后,为什么要‘沿着水面’画一条线呢?”什么是“沿着水面”呀?“沿着”就是靠着水面、挨着水面、贴着水面,既不高也不低,画一条线,这就叫“沿着水面”画一条线。

  那为什么要画这条线呢?很明显是为第二步船上装石头做准备的。这条线就像秤上的刻度、秤星,表示大象就有这么重。

  在看第二句,为什么往船上装石头要装到船下沉到画线的.地方为止呢?“止”是什么意思?止是指“停”的意思。为什么船沉到线就停了,不能再装石头了呢?再装会怎么样?同学们四人一组讨论讨论。

  出示字片比较:

  船上装石头,船身超过那条线。这时,石头重量和大象相比,怎么样了?(说明石头比大象重了)

  船上装石头,船身没有下沉到那条线,这时,石头重量和大象相比,又怎么样?(说明石头比大象轻了)

  因此,只有当船上装石头,船身下沉到正好到那条线,这时石头的重量才会与大象相等。

  第三句,称石头的重量。

  第四句,把石头的重量加起来,就是大象的重量。

  4、曹冲就是这样一步一步很有条理地说出了称象的过程,同学们再把这段读一遍,试着总结一下每一句的重点内容:

  赶象上船 沿水画线

  赶象下船 装石到线

  称出石重

  加出石重 就是象重

  五、学习第五段

  六、总结全文

  1、曹冲才7岁,为什么能想出这种办法?

  因为他很聪明,善于动脑筋,善于注意观察事物,注重生活的积累。但最重要的是他能从错误意见中吸取合理的因素。第一位大臣出的主意很不切实际,因为没有人能提起如此重的大秤,但是这不切实际中却包含着一个“切实际”的因素,就是需要有一个能承受的住大象重量的“秤”才能解决问题;第二位大臣的主意更是荒诞无几,谁能把活生生的一头大象拉去宰了?但是它也有不荒谬的地方,就是怎么能把一个完整的大象分开呢,怎么能把它“化整为零”?曹冲正是吸取了这两位大臣错误意见中的合理因素,先设法找到了一个既能承受大象重量,又不用人手去提的大秤──“船”(船相当于秤盘,水相当于“大力士”,船舷上的线相当于秤星、刻度);然后他又想到利用石块代替大象,这样就可以实现“化整为零”,从而准确地计算出大象的重量。

小学语文教案 篇8

  教材分析:

  《推荐一本好书》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八册的一篇口语训练课。这篇口语交际训练主要是希望同学们在阅读过的书中,把你认为好的书介绍给同学。训练学生能用普通话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看法,并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培养学生的分辨力及课外阅读的习惯。

  学生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在课堂上的思维还是很活跃,有一定的理解能力,自读自悟方面的学习能力不弱,能否就利用学生的“好奇、兴趣”牵引,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想学,会用普通话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看法,并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训练特点,进行有效的学习。

  教学目标:

  ①展开讨论:什么样的书是好书?

  ②从最近读过的书里,挑选你认为好的书,介绍给同学。

  ③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有不同看法可以提出来。

  ④评一评,看谁说得好。

  教学重、难点:

  训练学生能用普通话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看法,并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

  课时设计: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情境导入,激发兴趣。开始上课时,我设计了孩子们爱看的画片导入:“同学们,你们喜欢读书吗?谁能说一说你为什么喜欢读书,把你最近读过的.一本好书介绍给同学们,好吗?从学生的爱好入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明确训练要求。

  四年级的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组内交流的形式,为每一名学生提供了展示和表现的机会。

  三.展开讨论:什么样的书是好书?

  重点指导介绍书本时讲清楚是内容好、还是语言优美或是两者都好,也可谈谈你对这本书的看法。

  四.推荐一本好书、全班交流

  激发学生的表演兴趣。新课标提出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在学生自主学习,自我感知、感受、感悟交流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他们的表演才干。为学生创设了情景,通过讲、表演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从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入手,以学定教,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同时课堂中体现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多方位的课堂结构。

  五.总结

  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在课件的使用上,配以相应的名人名言及插图,使学生更深刻地体会到读好书能使他们的形象思维及语言积累得以发展。使学生切实感受到读一切好书等于与许多高尚的人交朋友的重要性。

  六.作业:

  1. 看一本好书

  2. 写一篇读后感

小学语文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会本课七个生字,理解生词,重点理解互相唱和、身手不凡在文中的意思。

  2.学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指导第二、三自然段的朗读。

  3.引导学生借助旁批,习得一些阅读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以读为主,创设情景,帮助理解内容。

  情感态度价值观:

  引导学生体验快乐,学习鱼贩乐观的生活态度,同时也学会制造快乐。

  教学重点:

  联系生活体验鱼贩创造的快乐

  教学难点:

  理解鱼贩为什么能快乐生活的源泉:把苦日子过甜。

  教学准备:

  收集查阅有关派克市场的图片文字资料。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赠送名言,质疑激趣

  1.赠言:今天夏老师来到咱们班上课,带来一段名言作为礼物赠送给孩子们,请看内容:

  并不是生活亏待了自己,而是自己的期望太高,以至忽略了生活本身。与其每天抱怨沉重的工作,不如愉快地对待工作,把苦日子过甜。------普通鱼贩

  2.质疑:读一读,有什么问题吗?引导孩子进行批注。

  预计问题:生活亏待自己是什么意思?生活本身是指什么?把苦日子过甜是什么意思?普通鱼贩说的话也能叫做名言?

  3.揭题:孩子们真会思考,你们的问题的答案都在一篇课文里,题目叫《鱼市场的快乐》。

  二.学习课文,领悟道理

  (一)整体感知课文

  自由朗读课文,找到这段话。把自己不懂的地方标出来。

  (二)释疑悟道

  1.饭要一口一口地吃,问题要一个一个地来解决。联系上文我们先解第一个问题:以前,大家整天都在抱怨什么?请你谈谈

  请你将每天换一个词,来谈谈。

  换成早上一进市场,鱼腥味扑鼻而来,就开始抱怨:

  换成客人少的时候;客人不愿买的时候;天热时,鱼又坏得快;

  师引述:总之,都是别人的不是,都是老天的不公。这样我们理解了生活亏待自己意思。

  2.你认为他们的抱怨有道理吗?没有道理,期望太高。

  3.这样抱怨下来,生活改变了吗?想要的依然没有,得到了糟糕的心情。

  4.这时,他们可以有两种选择,你知道吗?讲解与其不如选择后者。

  5.把苦日子过甜的理解用组词法:苦:痛苦、苦恼、苦闷、辛苦,然后谈自己的理解。

  6.练读:改变了心态,当鱼腥味再次扑来时,他们觉得只有鱼味,没有腥味,这是因为

  当顾客不愿掏钱买鱼时,他们会认为是自己品种太少,满足不了别人的.要求,于是

  当夏天,鱼容易坏掉时,他们想

  7.鱼贩们在生活这个大课堂里懂得了:生活的本身是酸甜苦辣咸五味俱全。我们不能改变生活的本身,但我们可以改变心情,快乐是一天,不快乐也是一天,为什么不快快乐乐地过好每一天呢?引读于是,他们不再抱怨

  8.从把卖鱼变成一种有趣的游戏,笑声一串接一串,创意一个接一个你知道他们是怎样地在工作吗?

  三.体验快乐

  (一)体验快乐

  1.再读课文,用笔勾画写鱼贩与众不同的工作方式的句子。

  2.全班交流。

  3.指导体会句子的意思

  A他们面带笑容,像合作极好的

  你读了这名话后体会到什么?(有趣,好玩、很愉快)把这种感觉送句子中去读。

  B大家互相唱和

  你体会,他们在怎样唱怎样和?师生情景再现方式生唱师和,师唱生和,练读句子。体会到这种做游戏一样的工作使人心情愉快。

  C大伙练久了,人人身手不凡

  抛鱼接鱼的动作熟练,优美,可以表演具有观赏性。

  每个想出了许多吸引顾客的招数:

  角色扮演小姑娘来到商场,嗲声嗲气地招徕;

  D鱼贩常常邀请顾客参加接鱼游戏

  E鱼贩已经习惯了给

  小结:鱼贩们不仅是售货员,还是演员、调解员的,心理咨询员。

  (二)小结:鱼贩们的新奇招数一个接一个,带来笑声一阵又阵,引来客人一批又一批,赚得钞票一张又一张所以说:鱼贩们创造出了鱼市场的奇迹。这奇迹是工作就像是玩游戏一样快乐,这奇迹是买鱼是一种快乐的享受,这奇迹是把市场变成风景点,成了游客观景的好地方。这奇迹还是(批注在书上)

  人们为什么喜欢到这市场里去?参观市场,享受快乐;参加游戏,体验快乐;交流谈话,获得快乐,在买鱼的同时将快乐打包带回家去。

  四、学写名言、制造快乐

  一个普通的鱼贩说的出话,得到大家的认可,就成为名言。那我们也能说出这样的说出这样的名言来的,教师先来一句:唱着歌生活。

  你行吗?可以在落款处加上:未来的XX家XXX。

小学语文教案 篇10

  1、教材分析

  本课是形声字归类识字。教材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一幅“转盘图”,“转盘图”下面是这组形声字和他们组成的词语。第二部分是一首儿歌和插图。儿歌编入了新学的大部分字词,为学生理解字词提供了语境,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识字效果。插图再现了儿歌的内容,给人以美的享受,又有利于帮助学生理解儿歌。第三部分是本课安排的生字、新的偏旁部首及供学生描红的红色田字格。

  2、学习目标3、

  1、学习本课,2、初步了解形声字的构字特点,3、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4、树立学好汉字的信心。

  5、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儿歌。

  6、学会本课生字,7、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4、教学重点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感情朗读

  5、教学难点

  认识生字,掌握形声字的构字规律。

  6、教学准备7、

  自制转盘、田字格、小卡片

  8、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学习本课,2、初步了解形声字的构字特点,3、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4、树立学好汉字的信心。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1、(出示字盘)小朋友,你们看这是什么?

  2、认识字盘上的几个偏旁

  (1)你们认识哪几个偏旁?说说意思。

  (2)学习竖心旁,(3)想想这个偏旁与什么有关。

  3、转动字盘

  (1)出示:青

  (认读)

  它找了许多好朋友,组成了许多新字,你想认识他们吗?瞧:他们来了。

  (2)转动字盘,出示组成的生字,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的《识字8》。

  (3)出示课题,齐读

  2、学习生字词

  1、学习“清、晴、睛、情、蜻”

  (1)转动字盘,(2)出示

  (3)自由读准字音,(4)说说在读时要提醒大家注意什么。

  (5)理解字义

  仔细看这些字,你发现了什么?(左边的偏旁不同,右边相同。)

  我们可以借助偏旁来理解字的意思,大家讨论讨论。

  (6)揭示形声字的特点:这6个字都由左右两部分组成,(7)它们的读音和右边的“青”有关,(8)它们的意思都和左边的偏旁有关。因此“青”是声旁,(9)左偏旁是形旁,/(10)这6个字都是形声字。

  (11)说出这6个字的声旁、形旁。

  (12)认读生字,(13)巩固字音。

  2、学习“洁、坐、事、眼”

  (1)理解字义;小组试用其中的一个字,(2)先组几个词,(3)再用其中的'一个词说一句话。

  (4)扩词、说话,(5)相机出示词语。小组认读,(6)字音难读的多读几遍。

  (7)四人小组展示读,(8)提醒大家注意容易读不(9)好的生字词。(“眼睛”的“睛”、“事情”的“情”都读轻声)

  读词

  (10)反复(11)认读,(12)加深巩固

  三、分析字形,指导书写

  1、学写“洁、坐、事、眼”,2、认读

  3、指4、导:

  洁、眼:左右结构,左窄右宽。“眼”与“很”比较字形

  坐:指导笔顺,上面的“人”要写紧凑,“竖”压在竖中线。

  事:指导笔顺,上下写紧凑,“竖钩”写在竖中线,第一笔“横”写得长一些。

  5、教师范写。

  四、作业

  学生完成《习字册》,教师巡视指导。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儿歌。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学过程:

  1、复2、习字词,3、认读

  4、指5、导看图,6、学习儿歌

  1、下面我们来做一个看图填字的游戏。

  (出示课文插图)你在图上看到了什么?

  学生看图回答,说话完整。

  2、老师这里有一首儿歌,就写了内容,请同学们自己轻声读读。

  (1)出示黑板:天气(),池水()小()蜓,大眼()飞来飞去捉蚊虫。

  指读、齐读

  (2)老师发给四人小组各一套字卡:清、晴、睛、请、情、蜻,组员讨论完成:括号里可填什么字,为什么要填这个字?

  同(4)学们齐读句子

  (5)指(6)导背诵,(7)加动作可以进行表扬

  (8)词语延伸

  出示黑板:

  青、清、晴、睛、请、情、蜻

  ( )坐 ( )蜓 ( )天 ( )香

  ( )菜 心( ) 眼( ) 邀( )

  事( ) 年( ) 山( )水秀 目不转( )

  想想横线上应该填上哪几个字,并说说理由。

  齐读

  7、分析字形,8、指9、导朗读

  学写“清、晴、睛、情”

  (1)指(2)导:它们都是左右结构的字,(3)书写时注意左窄右宽

  (4)教学“竖心旁”:指(5)导笔顺,(6)左右两点不(7)要写在一条线上,(8)左边低右边高。

  学写“捉”

  教师示范,学生描红。

  10、作业

  完成《习字册》

【小学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麻雀》教案07-24

小学语文坐井观天教案05-06

小学语文教案03-22

小学语文《鲸》教案12-27

小学语文掌声教案01-18

小学语文识字教案10-09

小学语文教案11-16

小学语文教案11-16

小学语文教案【经典】08-26

(精选)小学语文教案0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