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教案集合【8篇】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科学教案8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科学教案 篇1
环境创设建议
1、提供能用语言表达科学观察及科学现象的环境,如:有探究空间的动植物和自然现象等,为幼儿语言表达提供相应的素材。
2、根据各教育活动的需要,提供相关的材料、图书及操作的机会等,鼓励幼儿用语言描述自己活动的过程,及事物的变化。
3、根据幼儿已有经验,创设以科学真奇妙为主题的互动墙饰及自然角,引领幼儿关注并用语言表达生活中常见的有趣的现象。
区域活动建议
1、鼓励幼儿关注并用语言表达生活中出现的有趣的现象,提高幼儿语言表达能力。
2、鼓励幼儿讲述带有科学色彩的图书、图片及文学作品等,
3、组织幼儿展开对科学实验的猜想、记录、及谈话分享等活动,使幼儿通过自己的语言表达对科学现象的认识和感受。
4、鼓励幼儿围绕科学话题进行师幼之间、同伴之间的交流,帮助幼儿尝试记录要点。
家园共育
1、建议家长注意发现孩子对事物变化的兴趣,鼓励孩子用语言表达并协助孩子按其自己的想法进行探究。
2、引导孩子阅读涵盖科学内容的图书、连环画等文学作品,和孩子交流相关经验及感悟。
3、启发引导幼儿发现生活中常见的有趣、新奇的事物,鼓励孩子能大胆的设疑并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所见、所想、所感。提高孩子的表达能力和语言的流畅性。
4、鼓励孩子用绘画等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或想法,引导幼儿尝试寻求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如:查找图书、资料等方法,既丰富孩子解决问题的策略又提高阅读能力,调动对阅读书籍、认读汉字符号的兴趣和欲望。
日常生活教育
1、在自然角种养殖孩子们熟悉、喜欢、感兴趣的动、植物。每天利用早入园的时间或环节过渡等时间,引导幼儿观察记录它们的生长、变化等情况,定期做好植物生长报告。
2、定期或不定期的请孩子将自己新的发现讲给老师和同伴听,激起幼儿对身边事物的关注,培养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增强其在集体面前大胆表达的自信心。
3、利用户外活动、阳光充足的时间开展“看手影编儿歌”的活动。活动初始阶段,教师可创设情境或以平行游戏的形式吸引孩子发现继而关注这一现象,从模仿老师、模仿同伴过渡到自己创造各种各样的手影游戏,并大胆尝试根据手影创编儿歌、谜语等。
活动1、乌鸦喝水(故事)
活动目标
1、能倾听故事,知道遇到困难要动脑筋想办法。
2、理解故事的内容,体会故事中有趣的科学现象,能大胆的说出自己的见解。
3、丰富词汇:渐渐、升高
活动准备
1、教师根据故事内容制作多媒体动画或图片。
2、教师备好配乐磁带和录音机。
3、活动前有相关溶解、沉积等知识经验。
活动过程
1、教师绘声绘色的讲故事第一、二段后,设置疑问:
(1)你打算用什么办法来帮助乌鸦喝到水?
(2)你为什么用这个办法?
2、教师续讲故事最后一段。
(1)说说乌鸦用的是什么办法?(引导幼儿理解渐渐、升高的词义)
(2)你觉得它的办法怎样?
重点:能倾听并理解故事的内容。
难点:能大胆的表达自己的见解,语言完整,思路清晰。
3、教师边播放动画或演示图片完整讲述故事。
(1)提问:故事的名称?
(2)提问:乌鸦是怎样喝到水的?
(3)你知道为什么会成功吗?它要是向水里放糖、沙等其他的东西会出现什么情况?
4、再次欣赏故事,鼓励
幼儿跟着讲述。
活动建议:
1、区域活动语言区中,放置故事图片及录音机,鼓励幼儿讲述故事。
2、在科学中投放相关的材料,让幼儿在操作中感受其中的奇妙。
活动2、曹冲称象(故事)
活动目标:
1、能倾听故事,能积极动脑筋想办法解决问题。
2、理解故事的内容,体会故事中有趣的现象,能大胆的.说出自己的见解。
3、理解词意:庞大
活动准备
1、组织幼儿到动物园参观大象,使孩子知道大象是很庞大、很重的动物。
2、具备一些有关物体沉浮的已有经验。
3、大象照片,教师根据故事内容制作多媒体动画或图片。
活动过程
1、出示大象照片,引导幼儿说说大象什么样?引导幼儿理解词汇“庞大”的含义。
2、设置问题:想一想用什么方法给大象称体重?鼓励幼儿大胆的假设、表达自己的想法。
3、教师借助孩子给出的答案展开讨论:
(1)他的这种办法行不行?
(2)没有这么大的称,又该怎么办呢?
4、教师播放动画或图片,引导幼儿仔细观看,边看边引导幼儿遵循故事的进展用自己的话讲述动画或图片的内容。
5、教师完整讲述故事,幼儿安静倾听。
(1)提问:故事的名称?
(2)故事中的主人公是谁?
(3)事情发生在什么时候(年代)?
(4)曹冲用了什么办法知道了大象的体重的?
重难点:能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用完整的语言表达。
6、回放称重的部分,请幼儿重点观看,说说:
(1)他用的什么方法?采用的几个步骤完成的?
(2)他用的这个办法和我们以前玩过的什么游戏差不多?
(3)你还有没有其他的办法?
活动建议
利用活动区游戏及自由活动时间鼓励引导幼儿大胆、完整地讲述故事。
科学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幼儿感知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现象;2.大胆探索、尝试便物体沉或浮的不同方法,发展探索精神;3.初步学习两人合作进行实验,培养合作能力。
活动准备人手一份活动材料,包括石子、牙膏皮、橡皮泥、空药丸盒、泡沫板、塑料吸管、记录表(见附图)、铅笔;盛水的水盆若干个,积木块若干,塑料插片若干。
活动过程
一、导入:出示材料,激发幼儿操作的欲望。
二、活动过程
(一)教师提出尝试问题:如果把这些材料放进水中,会发现什么现象?
1.幼儿尝试。
2.幼儿介绍尝试结果。
教师总结:
石子、牙膏皮、橡皮泥这些物体沉到了水底,我们把这样的现象叫一一沉;空药丸盒、泡沫板、塑料吸管这些物体浮在了水面上,我们把这样的'现象叫一一浮。
(二)教师提出尝试性问题:"怎样让沉在水底的物体浮在水面上?"1.幼儿尝试。
要求:幼儿两人友好协商,一人尝试,一人记录。
2.尝试结论:改变橡皮泥的形状(捏成带边的薄片状),可以使橡皮泥浮在水面上;石子、牙膏皮放在泡沫板上可浮在水面上……
(三)教师提出尝试问题:怎样让浮在水面上的物体沉到水底?
1.幼儿尝试。
要求:幼儿两人互换尝试。鼓励幼儿大胆运用不同的材料和方法进行尝试。
2.尝试结论:塑料吸管插在橡皮泥上可使塑料吸管沉到水底;橡皮泥装在空药丸盒里可使空药丸盒沉到水底;石子放在泡沫板上可使泡沫板沉到水底……
(四)教师提出尝试问题:
小班的小弟弟和小妹妹在收玩具时,不小心把塑料插片和积木块混在了一起,你能用什么办法帮他们把积木很快分出来?
幼儿尝试回答:把混在一起的积木块和塑料插片倒入水中,沉下去的是积木块,浮在水面上的是塑料插片。
教师实验演示,验证答案。
活动延伸:
老师把这些材料放在科学区,活动结束后,小朋友可以来继续进行尝试。
科学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绿豆种子发芽需要水和适宜的温度。
过程与方法:学习整理收集到的数据,依据数据得出科学的结论。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对比实验、严格控制实验、重复实验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通过实验知道绿豆种子发芽需要水和适宜的温度。
【教学难点】学习整理收集到的数据,依据数据得出科学的结论。
【教学过程】
一、交流实验中的发现:
1、我们种下的绿豆种子都发芽了吗?其他小组的绿豆种子呢?
二、整理分析实验信息:
1、教师分发实验信息统计表,由组长负责收集相同实验小组的实验信息。
2、分析实验信息:
(1)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数据有什么不同?
(2)从实验数据中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吗?
(3)实验结论和我们实验前的猜测一致吗?
三、交流实验信息:
1、认真听取其他不同实验小组介绍他们的实验方法和获取的信息。
2、和其他的小组交流,了解他们在实验中有什么发现,听听他们怎样用数据来解释实验结果的。
3、汇集全班同学的实验,分析绿豆种子发芽需要的条件。对大家有异议的'内容进行辨析。
4、小结:绿豆种子发芽的必需条件是温度、水分和空气。
四、种植绿豆芽:
1、引导:已经发芽的绿豆芽怎么处理?
2、确定任务:把绿豆芽种植在花盆中,放到适合的地方,让绿豆芽生长一段时间。
3、预测哪些条件会影响绿豆芽的生长。
4、建议对绿豆芽的生长做观察日记或者记录。
参考资料:种子发芽的基本条件是:
一是温度。种子萌发的最低温度为6-7℃,12-14℃能正常发芽,最适温度为20-25℃,最高为35℃。
二是水分。一般需吸收相当于种子自身风干重的120-140%的水分才能萌发。
三是充足的氧气。
3、观察绿豆芽的生长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植物的生长需要合适的环境条件。当环境条件改变的时候,植物具有一定的适应环境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设计绿豆芽生长需要阳光的实验,用对比实验的方法观察,记录影响植物生长的条件。
情感、态度、价值观:意思到生物的形态结构、生活习性同它们的生活环境是相适应的。
【教学重点】设计对比实验。
【教学难点】在设计对比实验中严格控制变量,并注意收集实验数据用事实说话。
【教学过程】
一、交流实验中的发现:
1、说说自己种下的绿豆芽生长的怎样了。
2、为什么大家的绿豆芽生长的不一样呢,怎样才能让绿豆芽生长的更好呢?
3、讨论影响绿豆芽生长的因素,教师随机板书。
二、实验一:绿豆芽生长需要阳光吗?
1、讨论:绿豆种子发芽可以不需要阳光,那么绿豆芽的生长需要阳光吗?
2、该怎样来设计对比实验呢?
重点指导:
(1)我们只能改变哪些条件?不改变哪些条件?
(2)两组的绿豆芽需要一样多吗?
(3)改变了条件是不是对绿豆芽生长产生了影响,我们怎样才能知道?
3、学生完成实验方案,交流。
4、提供实验记录表,引导学生做好观察记录。(采用图画和文字记录下绿豆芽的高度、茎叶的颜色,茎的粗细等)
三、实验二:绿豆芽生长对水的需求
1、拿出事前做的绿豆芽对水需求的实验,让学生进行观察。教师介绍实验:在一个盘子里铺上几层吸水纸,把5粒刚发芽的'绿豆并排放在吸水终上,保持吸水纸一端湿润。
2、讨论:这5粒绿豆种子的生存的环境有什么不同?不同的环境对绿豆种子会产生怎样的影响?为什么我们这样推测?仔细观察还有什么发现?
3、概括:植物的生长需要一定的环境,当环境改变后它们会努力的适应环境的变化。
四、观察更多的植物适应环境的图片(书8面):
1、比较香蕉、松树、仙人掌的叶的不同。
2、香蕉、松树、仙人掌分别生长在什么地方?
3、这三种植物的叶同它们的生活环境有什么关系?
4、说说平时还看见有关植物适应环境的例子。
4、蚯蚓的选择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动物生活需要一定的环境条件。
过程与方法:掌握对比实验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自然事物是相互联系的。
【教学重点】设计对比实验。
【教学难点】在设计对比实验中严格控制变量,并注意收集实验数据用事实说话。
【教学准备】每组一份:长方形扁纸盒两个,黑布、塑料薄膜、玻璃片、蚯蚓15条、干土、湿土。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见过蚯蚓吗?一般在什么地方见到它们?你们觉得蚯蚓喜欢怎样的环境?
2、学生自由发表。
二、实验一:蚯蚓喜欢黑暗还是光亮的环境?
1、我们先来研究蚯蚓喜欢黑暗还是光亮的环境,该怎样设计实验呢?
2、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引导他们进行对比实验,并注意控制条件。
3、出示实验器材,讨论实验步骤:
(1)把长方形盒子一端剪去一部分,盖上玻璃片,再在另一端用黑布包住。
(2)在盒底放入塑料薄膜,以保护蚯蚓,方便它爬行。
(3)把5条蚯蚓放在盒子的中间,盖好盖子。
(4)5分钟以后打开盒盖,做好观察和记录。
(5)再做2次。
4、分发记录单和相关实验材料,学生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5、收回材料,组织交流,概括:蚯蚓喜欢黑暗的环境。
三、实验二:蚯蚓喜欢干燥还是湿润的环境?
1、过渡:那么,蚯蚓喜欢干燥还是湿润的环境呢,让我们也来设计一个对比实验。
2、学生设计实验,自由发表。
3、教师随机出示材料,在交流中概括出比较合理的实验步骤:
(1)在另外的盒子两端分别铺上同样土质的.泥土,不同的是一边干燥,一边湿润。
(2)把10条蚯蚓放在盒子的中间,盖好盖子。
(3)5分钟以后打开盒盖观察,记录。
(4)再做2次。
4、分发记录单和相关实验材料,学生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5、收回材料,组织交流,概括:蚯蚓喜欢湿润的环境。
四、动物对环境的需要和适应:
1、让学生归纳:蚯蚓适合怎样的生活环境?
2、过渡:跟蚯蚓一样,各种动物都喜欢生活在一定的环境里。
3、学生看书11面的图片,说说这些动物是怎样适应环境的?
4、拓展:当环境不适应动物生存的时候,它们会重新选择合适的环境生活,否则它们将难以生存。谁能说说相关的例子吗。
科学教案 篇4
活动过程:
1.声音导入法。
利用各种声音引起幼儿兴趣,请幼儿猜猜看是什么声音?为什么认为是这种声音?
2. 图片对照法。
放各种声音请幼儿辨认,请幼儿先闭上双眼,仔细聆听声音,鼓励幼儿用肢体语言表现出来。若幼儿无法分辨声音来源,教师给予简单的提示,最后展示图片让幼儿对照,加深印象。
3.语言描述法。
请幼儿描述各种声音的.特色或听起来的感觉
活动延伸:
带幼儿到户外感受各种各样的声音。
带回家的活动:
家长可与幼儿进行声音辨别的游戏。继续寻找、收集各种声音。
活动目标:
1.在幼儿原有基础上帮助幼儿分辨各种声音。
2. 体验寻找、猜测的乐趣。
活动准备:
各种声音录音带(日常生活中声音、说话声、水声等)、声音来源图片。
科学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认识三角形,知道它有三条边,三个角。
2、能用三角形组合,变化出新形象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及创造能力‘
重点难点
1、认识三角形,知道它有三条边,三个角。
2、 能用三角形组合,变化出新形象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及创造能力
教学内容及学情分析:
让幼儿认识三角形,知道它有三条边,三个角,能用三角形组合,变化出新形象,这次活动我注重了幼儿的操作,让他们通过自己动手拼图,不但培养了幼儿的动手能力及创造能力也提高了幼儿对图形的认知能力。
活动准备:
1、正方形、三角形、圆形卡片、头饰若干,红领巾、三角形彩旗等
2、 用三角形拼成的热带鱼画面一幅、拟人的三角形图片、展台、
活动过程:
一、认识三角形。
1、教师利用展台出示拟人的`三角形娃娃,边出示边以拟人的口吻说:“我是三角形娃娃,我有三条边,三个角,大家都叫我带角的朋友,很多地方都离不开我。
2、教师出示一个三角形的厚纸片,让幼儿数一数,它有几条边?几个角?幼儿回答正确后,告诉他们:这是三角形纸片。并教幼儿学说几遍“三角形”
3、再出示红领巾、三角形彩旗,让幼儿数一数他们的边数、角数,并说出它们都是三角形的。
二、复习巩固
1、教师出示拼好的图,让幼儿进行观察,进一步熟悉三角形。
(1)、出示热带鱼图片,请幼儿观察它们是由哪些图形拼成的?
(2)、请幼儿找出一个三角形,看一看、摸一摸,进一步感受三角形
特点。
2、
游戏
“图形娃娃”找家。
(1)、教师讲述
游戏
的玩法:“游戏开始,幼儿戴头饰边听音乐边做动作。音乐一停,幼儿迅速跑进与头饰相同的图形内,每个图形内的幼儿互相检查是否走错,然后请幼儿说一说自己是什么图形娃娃。然后交换头饰,游戏重新开始。
(2)、让幼儿做游戏。
3、让幼儿利用三角形自由拼图:启发幼儿拼出多种物
三、展评幼儿的作品,教师和幼儿一起欣赏、分享作品。
科学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认识水的蒸发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通过实验了解加快蒸发的条件。
2、指导学生观察、分析、描述水在蒸发时所发生的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以及想像推理能力。
教学准备:
酒精灯、火柴、小烧杯、水、一块湿抹布,毛巾等
一个大烧杯,有水,一小袋盐,小药匙一把,一根玻璃棒。两个中烧杯,事先贴上标号(1号和2号),半杯水,每组一块手绢,培养皿,吹风机,小电池,热水袋,电熨斗,小电风扇
教学过程:
一、初步了解蒸发现象
1.今天,我们要学习一个新的单元,水单元(用湿抹布在黑板上写一个水字),请你猜测一下,这个“水”会有什么变化?
2.学会汇报,(变干了,变成水蒸气,蒸发掉了等等)
3.这是怎么回事呢?(或你知道为什么吗?)
4.你看到水蒸气了吗?由此,你觉得水蒸气它是什么样的?(无色、无味、透明的气体)
5.小结:像这样由水变成水蒸气的现象,我们就叫做蒸发。(板书)
6.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这样的蒸发现象吗?
7.学生举例。
二、知道加快蒸发的三个条件。
1.从刚才的回答中,老师发现大家在平时生活中都是一个有心者,这一点 老师非常喜欢。不知道大家的生活经验怎么样。比如说, 老师这儿有一块湿毛巾,你能想到几种方法让上面的水蒸发掉呢?
2.学生思考后回答。
3.不错,其实还有一种方法,那就是我们什么也不做,就让他这样放在这,过了一段时间后,它会不会干?对,但这样做时间就比较长了。
4.那怎样做能让这块毛巾快点干呢?看哪组想到的方法比较好。
5.小组讨论。
汇报时注意说出所需的器材和实验过程
6.汇报(按方法汇总)
7. 老师事先准备了几样实物,但还有几组的'同学只能对不起你们了,加入到其它组去吧,好吗?
8.分组实验
9.刚才的实验大家都做得很认真,谁能说说你们观察到的现象?
10. 现在,谁能用一句话概括一下:怎样就可以加快蒸发呢?
三、巩固,小结
1.今天,我们主要研究了水的蒸发,关于这水和水蒸气,你们还有什么问题想问吗?
2. 老师倒准备了几个问题,看你们能不能回答。
(1)你知道盐是从哪来的吗?(出示盐)
现在, 老师把它放入烧杯中,搅拌一下(边说边演示),现在,我又想把放进去的盐取回来了,你有办法吗?
(2)有1号和2号这样两杯水,我想让1号中的水以最快的方法蒸发掉,你有什么办法?你能让2号中的水尽量不减少吗?
科学教案 篇7
设计意图:
我们正在进行“动物的花花衣”主题活动,发现孩子们在认识动物朋友时因为有一些动物的花纹比较相似,在辨认时常常会混淆,孩子一时难以说清楚,于是设计了这样一个科学课。
我在活动中,选择了形象生动的动物形象,并创设了易于孩子融入的环境,能使孩子在强烈的背景渲染下,融入情景之中,在看看、说说、找找、过程中,达成目标。
活动目标:
1、认识常见动物皮毛花纹的不同。
2、能激发幼儿亲近动物喜欢动物的.情感。
活动准备:
材料准备:ppt动物的图片、幼儿用书
重点:了解常见动物的皮毛花纹。
难点:区分各种动物皮毛花纹的不同。
活动过程:
一、出示动物图片,创设情境引发幼儿兴趣。
师:动物王国要选美大赛了,小动物们都想来参加,那你们来当评委选一选谁的花衣服最漂亮?
师:你们看看都有哪些小动物来参加了?
二、出示奶牛、斑马、老虎、长颈鹿、图片,引导幼儿说说动物的花纹、颜色,并说出动物花纹、颜色有哪些不同。
师:这个小动物是谁?
师:这个小动物的花衣服是什么颜色?
师:这个小动物的花纹是什么形状的?
师:小动物的花衣服是斑点还是条纹?
师:那你们来说说它们的花衣服是不是一样的呢,那你认为哪个动物可以成为今天的冠军呢?
三、出示幼儿用书,引导幼儿观察,让幼儿猜测动物并熟悉动物的花纹。
师:看一看,书里面都藏了哪些小动物,你可以通过小动物的花纹说出它到底是谁么?
四、教师总结引导幼儿说出小动物的名字。
师:看看你们猜对了么,找出藏在书里的小动物了么!
活动反思:
幼儿在开始看动物图片的时候,能够说出动物皮毛的颜色,但是不能准确的说出动物花衣服的花纹形状,所有我进行引导幼儿说出,是长条状或是圆形斑点,之后的动物图片中也有之前出示过的相同的花纹形状,幼儿就能基本说出来了,幼儿用书分发给每个幼儿,让他们自己寻找探寻藏在里面的小动物是谁,因为之前的图片没有出现豹子,所有在豹子的时候部分幼儿会认为那是长颈鹿,所有在最后总结的时候我又向幼儿介绍了豹子的花纹特点。
科学教案 篇8
活动目的:
1、通过探索让幼儿知道空气的特征和重要性。
2、通过讨论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提醒幼儿绿化树木能净化空气。
3、培养幼儿积极去探索、发现和观察的能力。
活动准备:
塑料袋,冲气玩具,空玻璃瓶,两只蜡烛,火柴等。
活动过程:
1、幼儿探索发现空气的存在:
(1)请幼儿想办法把桌上的塑料袋、冲气玩具都鼓起来。(不能装东西)
(2)提问:它们是怎样鼓起来的?里面装的是什么?
(3)请幼儿看看、摸摸、闻闻、尝尝空气,有什么感觉?
小结:空气是看不见,摸不着,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的气体。
实验:将空瓶子瓶口朝下,垂直按到水底,然后慢慢将瓶子倾倒,看有什么现象发生?为什么会发生这种现象?
2、认识空气
(1)让幼儿闭上嘴巴,捏住鼻子,说出有什么感觉?为什么?
小结:人和动物都离不开空气,否则会因缺氧而死。
实验:空气助燃把两只点燃的蜡烛粘在平板玻璃上,将大小不同的两个玻璃瓶同时到扣在两只蜡烛上,看有什么现象发生?为什么?
小结:空气能帮助燃烧,大瓶里的空气多,蜡烛燃烧时间长,小瓶里的空气少,蜡烛燃烧时间短。
实验:验操作,探索活动。
1、身体里的空气以小组的形式,请幼儿把吸管插入水槽中,用力吹气,感知身体里空气的存在。并将自己看到的现象记录在记录表上。
2、土里的空气。
以小组的形式,幼儿分别把少量土慢慢的放入水槽中,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并将自己看到的现象记录在记录表上。
(四)幼儿集体讨论。
1、让幼儿自由交流讨论自己的实验过程和实验结果。
2、请各组轮流讲述自己的实验过程和实验结果。
(五)教师小结:
我们的'周围到处都是空气,如果没有空气,我们就会死掉,小动物和小花、小草,还有土也需要空气,可是有的工厂排放出来黑黑的气体,污染了我们的空气,就会影响我们身体的健康,所以我们要一起来保护环境,这样我们的身体才会很健康。那我们应该怎样保护环境呢?
你还知道空气有那些用处?
了解空气污染的危害。
结合幼儿的接受能力,老师简单讲解空气污染给人类和动植物带来的危害,教育幼儿要将卫生,保护环境,让空气保持清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