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案

时间:2023-11-29 09:32:04 教案 我要投稿

小学语文教案大全[9篇]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学语文教案9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语文教案大全[9篇]

小学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2-6小节,完成有关的作业。

  2、体会文中一些用词较精彩的语句。

  3、理解“新的跨越”的含义。

  教学重难点:

  体会“新的跨越”的含义,体会文中一些用词较精彩的语句。

  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本文的生字词并知道了这则消息的主要内容。请一位学生说说本则消息的主要内容。

  2、读一则消息的方法是什么?(先读标题,再读开头,最后想这则消息的作用。)

  二、学习2-3小节。

  1、那么作者是怎样把这则消息向大家叙述的呢?请学生轻声读2-6小节,想想火箭把卫星送上天,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你从哪些词中可以体会出来?

  2、反馈之后,板书:清晨、6时30分、7时正、20分钟后

  3、让学生读读2-3小节,想想这两节介绍了火箭的什么?(外形)

  4、你觉得文中哪些词句描写火箭的外形写得非常好?为什么?请学生讨论。

  5、反馈:

  1)一座摩天大楼似的发射塔塔架的活动部分,沿着四条铁轨,缓缓向西移动。

  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突出了什么?

  2)矗立在发射架的环抱中。矗立是什么意思?写出了什么?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你读之后有什么感觉。

  3)箭体的底部,四个两米多粗的助推器像神话中的巨人,随时准备一跃冲天。

  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把什么比作了什么,助推器与神话中的巨人有什么地方相似?了解助推器的作用:推动火箭起飞上天。从而体会这个比喻句的两个事物的相似点。再让学生找一找这句话中的哪些词语还体现了火箭的威武、雄伟。(四个两米多粗、一跃冲天),并请学生谈谈体会。

  6、请学生感情朗读,读出火箭威武雄伟的样子。

  三、学习4-6小节

  1、自读课文4-6小节,填写火箭发射过程的表格。

  时间卫星发射过程

  6时30分准备起飞

  7时正点火、起飞

  7时44分冲出、直刺、飞向

  11分钟后星箭分离

  20分钟后进入预定轨道

  2、体会描写比较精彩的语句。

  1)山谷里亮起一道闪电,滚来一阵雷鸣。

  与“山谷里亮起一道光芒,传来一阵巨响”比较。

  你认为哪句好,好在哪里?(文中写出了火箭上天时,发出的光芒很亮,点火时声音很响)这里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要求学生说出把什么比作了什么?

  有感情地朗读。读后说说这句话给你的感觉怎样?威力巨大

  2)44秒钟后,火箭冲出翻腾的烟雾,直刺霞光满天的.苍穹,飞向东南天际。

  这句话中哪些词用得特别好,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写出了什么?(火箭发射的速度极快)

  这句话中的“冲出、直刺、飞向”能换吗?为什么?

  感情朗读这句话,给你的感觉是什么?(准确无误,威力巨大)

  3)20分钟后,传来澳星准确进入预定轨道的喜讯。其的“准确”能换成“正确”吗?

  准确比正确更为精确。突出火箭发射很准确无误,安全可靠,我国的航天技术比较发达。

  有感情地读一读。

  3、齐读4-6小节,共同归纳出火箭的特点。(威力巨大,准确无误)

  四、作业

  1、完成作业本第四、五题。

  2、从近日的报纸上抄录一则国内外的重大消息。

小学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⒈明白随意即席采访的意义及学习随意即席采访的方法。

  ⒉明确随意即席采访的方法及技巧。

  ⒊提高分辨是非的能力和礼仪水平。

  教学设计:

  一、激趣入题,明确要求:

  ⒈出题激趣:当你需要调查人们对世界足球赛的态度时,该怎么办?

  ⒉入题:就要走上街道去询问,那就要去随意采访。板题。

  ⒊提出要求:根据不同人物采用不同语气,运用不同问题进行采访。

  二、讨论明法,学会采访。

  ⒈出题讨论:⑴即席采访应怎样选择对象?⑵在采访前、中、后应采用什么不同的语气?⑶应该怎样问题?

  ⒉小组讨论,大组交流。

  ⒊方法:⑴选择对象要注意全面性、正确性。⑵根据不同的对象,采用不同的称呼,不同的语气。⑶问题要小,不断变换问题角度。

  三、示例采访,巩固方法。

  ⒈出题:调查人们对青阳建设的看法。

  ⒉小组讨论,学习采访。

  ⑴⑴选择对象。为了调查某个问题,首先要选好对象。一要注意对象的全面性,对象选择中要有老、中、青、少或工农商学兵;二要注意对象的正确性,要选择愿意接待你采访的人,这就需要我们仔细观察。

  ⑵选择语气。根据不同对象,采用不同称呼,不同采访时间,选择不同的语气,开头运用征求意见的语气。如:“叔叔,我能问你个问题吗?”中间可运用协商的语气,讨论的语气。如:“你这个意见很好,还能具体说说吗?”“你认为进吧有好处吗?那你专门去吗?有同学迷上了吗?”“你看进吧,应注意什么问题吗?”而且,采访时根据情况,要掌握好火候,达到目的,对别人总要表示感谢。如“谢谢你的合作!”“打扰你了,谢谢!”

  ⑶提好问题。提问题要小,让人感到容易回答,抓住采访人感兴趣的.进行提问。逐步增加问题容量,在采访中,要不断提问的方法。更换提问的方式,如上面的提问。⒊

  注意点:态度要好,采访者要有准备,不怕碰钉子,不怕别人笑,始终保持微笑待人,宽容大度的心态,这样才能完成采访任务。

  四、大组交流,评选最佳。根据不同采访内容,选择不同对象在小组进行现场模拟即席采访。并相互评议,推派代表参加全班展示,并评出最佳记者。

  五、布置作业:(1)调查人们对教师节的看法。

  (2)调查人们对青阳建设的意见。

小学语文教案 篇3

  一、复习导入

  1、字词:学生自愿展示自己学会的词语。

  2、读文:把爸爸妈妈认为读得好的地方读给伙伴听。

  二、回顾朗读

  1、自由读四至七自然段,思考:我们找到的春天是什么样的?

  2、引导学生进行问答式的句式训练:

  例:问:小草从地下探出头来,那是春天的眉毛吧?

  答:小草从地下探出头来,那是春天的眉毛。

  小草从地下探出头来,多像春天的眉毛啊!

  其他三句也可以模仿训练。

  3、采用多种方式感悟读文:引读、竞赛读、表演读等。

  4、春天还会在哪里呢?齐读最后一自然段。教师和学生可以拓展自己搜集的图片和想到的一些诗句。

  三、熟能成诵

  播放课文的配乐朗读录音,学生边听边想象课文描绘的情境,然后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练习背诵(借助板书背诵、看图背诵、想象情境背诵。)

  四、拓展延伸

  “我眼中的春天”擂台赛: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任选其一。

  读春天:选择课文中自己喜欢的部分读出春天的`美。

  说春天:结合生活实践描绘自己看到的春天。

  写春天:写出自己在春天里的发现。

  画春天:把看到的、想到的春天画出来。

  演春天:唱唱春天的歌、跳跳春天的舞。

  五、写字指导

  1、学写“野、躲、解”三个字。引导学生发现这三个字左右一样宽。重点强调“身”字做偏旁时的变化。

  2、学生仿写,体会字体的美观、规范。

小学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

  1、认识本课的生字、新词。

  2、能够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朗读来感悟司马光遇到紧急情况,以及他沉着、勇敢、果断救人的品质。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了解人物

  1、导言: 今天这堂课,我们要一起去认识一位新朋友。他生活在900多年前的北宋时期。他就是司马光。

  2、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22,说的就 是 他 的 故事 。

  3.你看,司是一个~~~~~~~(平舌音),我们一起读好它。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同”字少一竖)

  4、(出示图片)你瞧,这就是长大后的司马光。你知道他姓什么吗?老师告诉你啊,司马光可不姓司,他姓司马,这是复姓。光是他的名字。

  5、老师还告诉你:司马光曾经做过宰相。他花了19年的时间主持编修了有名的历史著作《资治通鉴》。

  二、初读课文

  过渡:那课文又写了什么呢?同学们打开语文书,读读课文吧。

  学生自读

  1、读生字词

  (1)出示“一”。同学们,这个字,你会读吗?

  (2)你再看,这些词你能读准吗?(谁来读前两个?)

  后两个你来读。你瞧,在不同的情况下,一的读音会发生一些变化,

  我们一起读准它们。(齐读)

  (3)除了一,课文中还有些生字宝宝。现在请你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词儿连读。遇到难读的字,多读几遍。(指名读)

  3、去拼音,开火车检查

  4、初读课文

  (1)这些生字宝宝你都会读了,把它放回到课文里,你还能读好它吗?现在,请同学们打开书本,双手捧书,要求:把课文读通顺、流利。

  5、 学生 分小节朗读课文

  (1) 通过预习,我们知道文章一共有~~~~~~?(手势)

  (2)你喜欢哪个自然段?就请你来读。你呢?其他小朋友一起来听听,想一想,这篇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我们一起来帮着他们读读课题吧。(课文22,司马光)

  (3)课文说了一个什么故事呀?

  三、细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一) 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过渡:同学们听得很仔细,谁愿意来读读第一自然段?

  1、其他同学仔细听,想想,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有哪些人,在什么地方,在干什么?

  2、出图,你瞧,孩子们玩得多开心啊。

  (出示句子)你能通过朗读把他们的高兴表达出来吗?

  3、出示第三句话。再读读,花园里还有什么?

  (1))(出示“水缸”词)这个缸是一个(后鼻音),我们读准它。

  (2)水缸是做什么用的?

  是的,古时候的人不像我们现在都用自来水,他们用水需要挑水,这种水缸就是用来装水的。

  (出示图片)你看,这口水缸和我们小朋友比比个子,还非常(大),(出示“一口大水缸”)谁能读好水缸的大?看,水缸不但大,里面还装满了水。

  (3)谁能通过朗读把这口水缸的大和满表达出来呢?(1个)

  4、概括第一段的内容

  (1)谁愿意来读读第一节?

  (2)课文第一段有三句话,告诉了我们事情发展的起因,我们一起来读读。

  (二) 学习课文第 二 自然段。

  1、 正当孩子们玩得高兴时,发生了什么事情呢? 快,自己读读第二自然段吧。

  2、发生了什么事?

  (1)孩子一不小心掉进了 水缸里 。

  (2)刚才我们知道了,这是一口又大又装满了水的缸,掉进缸里的小朋友会怎么样?

  (出示第一句)你能读好这句话吗?

  3、那其他孩子怎么样?

  (出示第二句话)我们一起读读。

  (1)什么叫“慌”呀?你瞧这个“慌”字。(出示)是一个(竖心旁)的字。说明(和心理活动)有关。想想看,你在场,心情怎么样?

  (为什么会这么担心啊?因为情况紧急。)

  (2)情况危急呀,孩子们怎么做的?我们一起读读这句话。(出示有的~~有的~~还有的~~)

  同学们,再读读这句话,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出示图片)是的,你看这个小朋友他(摸着脑袋,不知道该什么办),他慌了;这个小朋友他(吓得都哭了),他慌了;那这个小朋友(他喊着去找大人),他也慌了;他、他、他,他们都慌了。

  (3)孩子们都慌了,谁能用朗读,把你的感受传递给我们?

  你为什么读得这么急?你在担心什么?

  (4)是的,我们都很着急,很担心,人命关天呀。一起读读这一节。

  (三) 学习课文第 三 自然段。

  过渡:缸里的孩子危在旦夕,司马光是怎么做的呢?自己读读文章的第三段。

  别的小朋友都慌了,司马光却(没有慌),(出示第一个断句)。他没有像其他孩子一样,去哭,去喊,去找大人。他很镇静。这就叫“从容不迫”。一点儿也不慌乱,这也叫“方寸不乱”。方寸就是一点儿的意思。我们读好这两个词。(齐读、男生读、女生读)

  板贴两个词,并说:此时的'司马光是从容不迫的,是方寸不乱的。司马光他没有慌。

  2、那他是怎么做的呢?

  (他搬起一块大石头,使劲砸那口缸。)

  (1) 这句话中你读懂了什么?

  石头很重,司马光很费力气。

  (2)指名读第一句。

  4、结果怎么样呢?

  面对危险,司马光不害怕,想出了好办法。这就叫“临危不惧”。

  谁来读读?你读,你读,全班读。

  5、孩子得救了,读到这儿,你有没有其他的办法救落水的孩子呀?你是怎么思考的?

  6、也许,当时的司马光也和我们一样,他的脑子里有许多的办法,可他果断地选择一个办法,这就是“搬起一块大石头,使劲砸那口缸”。他想出了这个砸缸救人的好主意,并且立刻去做,这就叫“多谋善断”。出示词卡。你读,你读,全班读。

  7、孩子得救了,如果你就在司马光的旁边,你会怎么夸夸他?

  (好,好在哪里?聪明,聪明在那里?)

  让我们通过朗读再来夸夸司马光吧!一起读读第三段。

  8、你瞧,想出这样一个好办法的司马光,当时也就只有7岁,和你们一样大。在你的心目中,这是一个怎样的司马光呢?(四个成语)

  四、总结全文。

  1、最后让我们捧起书本,用朗读来把这个故事呈现出来。男生读第一节,女生读第二节,第三节我们一起读。

  2、出示课文填空

  学完了课文,这个填空一定难不倒你。(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3、练习说话

小学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诗歌内容,

  过程与方法: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掌握诗歌的节奏,读出诗歌的韵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朗读,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从小事做起,坚持不懈,勇于奉献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1、重点: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掌握诗歌的节奏,读出诗歌的韵律。

  2、难点:通过朗读领悟诗歌的内容,学习小河忘我、快乐、奉献的精神,并转化为行动。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上次课我们初步了解小了河的歌,这节课我们将继续聆听《小河的歌》,继续感悟小河的心声。

  听,小河哗哗地向前流淌,流过城市山村,正在把动人的故事诉说,小河的歌里都诉说了哪些故事呢?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诗歌,找找吧。

  二、读中感悟

  1、生自由读诗歌,弄清诗歌的结构。

  指名回答问题。小河的歌里唱了它是怎样的一条小河?

  师板书(明亮、快乐、绿色、奔跑)

  生研读自己喜欢的小节。这四节诗歌,你最喜欢哪一节呢?下面找一节你最喜欢的诗歌认真地品读,认真地体会。

  2、研读第1节

  读这一节你知道了什么?用书上的句子回答。它“唱着星星,唱着月亮,身边好多小鸟,好多花朵?说明小河很欢快。应读出欢快的语气,齐读此句。

  它除了唱着星星、月亮还可能唱着什么?身边除了有小鸟花朵以外,还可能有什么和它做伴?

  下面的一句话,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呢?指名同学读。(读出路途坎坷、不知疲惫、不怕严寒酷暑等的感受)是呀,小河常年累月,一路欢歌,奔腾不息,这种坚持不懈的精神令人佩服!

  师板书:一路欢歌 奔腾不息

  这节诗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请画出相应的句子,这句话能概括这节的'主要意思,是总起句。这是一种值得借鉴的写作方法。

  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相互评价。男、女生接读。

  老师在聆听时仿佛看到了小河在山谷中不停奔跑,身边还有小鸟、小花等很多小伙伴。同学们,只要你们眼中有物;心中有情,就一定能把诗歌读好。

  3、再谈谈你们喜欢的小节

  现在让我们看一组画面,听一听小河诉说着怎样的故事:

  画外音:我是一条小河,独自经过险峻的大山,荒芜的沙漠,时常感到寂寞难忍。有时还要忍受着炎热的天气,骄阳的炙烤,常常感到干渴。

  但是,令我惊喜的是我会使黄土充满生机,小草因我的到来绿了,花儿因我的到来开了,因而我又感到无比的快乐。

  看完画面,你想对小河说点什么?

  师:一条小河,宁愿自己忍受着寂寞,忍耐着干渴,却给黄土沙石送上清水,给他们带来绿色的生机,这是一种无私奉献的精神。(板书:忍受寂寞 无私奉献)

  师:现在让我们带着对小河无比的崇敬读读这节诗歌吧。先听老师范读,再齐读。

  小河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令我们感动。它之所以常年累月 ,奔腾不息,是因它有崇高的追求和庄严的重任,请小组内自学3、4小节。

  先画出总起句,再小组内交流自己还知道了什么。

  生汇报,其余同学补充。知道小河有追求,有责任感,给人们带来快乐。

  分组朗读比赛。

  有人说它是江河湖海的儿子;也有人说它是水里鱼儿的家。它经过的土地绿树成荫,;它经过的田野,瓜果飘香。它好像永不知疲倦,无论严寒酷暑,永远向前流淌。因此诗歌的最后一小节说它是一条奔跑的小河。

  指名朗读

  4、配乐朗读。

  是啊!正是由于它奔跑,最后才投入大海母亲的怀抱;也正是由于它奔跑,才有这大地的生机;真不愧是一条弃而不舍的小河;一条播种希望的小河。

  让我们在音乐声中齐读诗歌。学生可伴上自己喜欢的动作。

  三、拓展延伸

  小河还会诉说哪些动人的故事呢?

  选择一节仿照自编一首诗歌。

小学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学会7个生字

  2、感情朗读课文

  3、培养爱护大自然的美德,表达创造美好生活环境的美好愿望

  20xx年5月6日第十二周星期二第一节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学会本课生字,认识新偏旁“穴”和角字头,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想象课文中的'“这儿真好”的内容,培养学生想象能力。

  4、使学生知道创造美好的生态环境、建设可爱的绿色家园的重要。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师板书课题。

  2、指导学生齐读课题。

  3、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师在题目上打上小问号。

  二、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自读效果。

  (1)出示生字词。(正音,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2)将生字词带入课文中读一读,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3)课文中的长句子能读得正确、流利吗?(出示长句)

  3、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师生共用评议。

  4、再次练读课文。

  三、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1、师范读课文。

  2、解答刚开始上课时提的问题:为什么这儿真好?

  3、你们了解小熊住在一个什么地方吗?

  4、文章讲了小熊什么事?

  四、教学生字

  1、巩固生字字音。

  2、教学新偏旁。

  3、自学生字笔顺表,记忆生字笔顺。

  4、反馈,检查。

  5、你有什么好办法来记住这些生字呢?

  6、指导写字。

  7、生描红、仿写、师巡视指导。

  五、小结

  六、教学后记:“极”较难掌握。

小学语文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2个生字和由这些字组成的词语。认识5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能联系生活实际或结合上下文理解词句;培养学生默读课文、质疑、合作解疑的能力。

  4、教育学生懂得保护大自然,增强环保意识。

  5、让感受大自然的美丽。

  重点·难点

  1、学习生字词,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

  2、教育学生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联系生活,引入课题

  同学们,当你在公园、车站等公共场所,吃完带皮、带核的食物后,你是怎么做的?今天我们一块儿来学习

  第21课——《清澈的湖水》,看看课文中的小姑娘是怎么做的。

  板书课题《清澈的湖水》。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轻声读课文。

  要求:

  ①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出自然段。

  ②勾画生字、新词,多读几遍。

  2、检查自学效果。

  (1)指名按自然段朗读课文,注意纠正字音。

  (2)检查生字认读情况,采取指读、齐读的方式。注意读准翘舌音“澈”,“卷”在本

  课读juǎn,不要读成“juàn”波:读音是“bō”不要读成“bē”或“pō”。。

  (三)默读课文

  要求:把读不懂的地方提出来,和学习小组的同学讨论,如果本组解决不了,提出来在班上讨论、交流,教师相机点拨指导。

  课文叙述了小洁跟随爸爸妈妈出去游玩,被湖里美丽的景色所吸引,不忍心将面包纸扔进清澈的湖水里。当她正陶醉在这美丽的景色之中时,一个小男孩把香蕉皮扔进水里,小洁对这种破坏环境的行为非常不满。最后当船*岸时,小洁把面包纸扔进垃圾箱里。选编本文,意在加强与学生生活的联系,教育学生要像小洁一样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增强环保意识。

  (四)理解课文,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1、抓住景物特点,读中体会景物的美。

  (1)自读课文,用“____”画出文中描写景物优美的句子,以小组为单位先读一读自己勾画的句子,结合重点词句,再联系生活实际说一说景色怎么美。

  (2)全班交流。

  下面这些句子非常形象、生动,突出了景物的特点:

  ①看,那边的山石像一只正要起跳的青蛙,这边的山石像一只展翅欲飞的雄鹰,半山腰的五角、石兔,好像正在赛跑呢。

  (静止不动的山石仿佛成了一只只活泼可爱的小动物,非常有意思。)

  ②她觉得自己像在天上飞,又像在水里游。

  (自由自在,与大自然融为一体,多美呀!)

  ③一条银白色的小鱼跃出水面,又在浪花中消失,好像在给游人表演呢!

  (鱼儿和游人嬉戏、玩耍,给游人带来了欢乐。)

  (3)指导朗读,可采取指读、范读等方式,读出景色的美。

  2、抓住文中表现小洁神态变化的词句,体会她的心理变化。

  (1)用“﹏﹏”画出表现小洁神态变化的句子,说一说她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

  (2)交流:先读句子,然后谈体会。

  (3)小结:小洁先是沉浸在美丽的景色之中,当洁净的湖水被破坏后,她感到“不满”,最后看到垃圾箱,她“眼睛一亮”,这一神态变化反映了小洁爱护环境、保护环境的心理。

  (4)指导朗读,要读出这种心理变化。

  (五)朗读全文,深化教育

  指名有感情地朗读全文,说说小洁跨上岸,四处张望什么;假如你是小洁,会对乱扔香蕉皮的小孩说些什么?

  第二课时

  (一)指读全文,谈感受

  学了课文之后,你是怎么想的?把你的'想法说给小组同学听。

  (二)进行识字、写字教学,读写词语

  注意指导写好下列生字:

  澈:要注意中间部分是“育”,不要写成“盲”。

  波:可与“泼”比较音和字形。

  丢:第一笔是横撇,下面是“去”字。

  幻:注意左边是“幺”,不要写成“纟”,右边不要写成‘力”。

  觉:上边是“”,不要写成“”。

  演:右边中间不要丢短横,下边是“由、八”。

  赏:上边是“]”,不能写成“”。

  赛:中间部分笔顺是:。

  丢:第一笔是横撇,下面是“去”字。

  (三)完成课后第3课

  可以两人一组,进行对话表演,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四)扩展练习

  1、你家周围的环境怎样?如何劝说你的家人和邻居自觉保护环境?

  2、列举一些有关环境污染的数字、事例,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随堂练习

  1、填上合适的词。

  白色的()长长的()美丽的()

  ()的山峦()的湖水()的雄鹰

  2、想一想,把小洁与乱扔香蕉皮的小男孩的对话写下来。

  小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男孩: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男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学语文教案 篇8

  教学目的:

  1、通过对课文学习的指导,使学生了解荷花、荷叶的样子和颜色,从中培养学生欣赏美、感受美的能力。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培养学生的美好情操。

  2、学习生字新词,能联系上下文理解“挨挨挤挤”、“饱胀”、“翩翩起舞”等词语的意思。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

  教学重、难点:

  课文描写荷花的样子的第2、3自然段是重点;课文描写我幻想自己变成荷花的第4自然段是难点。

  第二课时

  一、导入

  1、读题。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叶圣陶爷爷写的`——

  2、激情再读。喜欢这荷花吗?带着喜爱之情再美美地读一读。

  3、引读第1自然段。清早,我到公园去玩,一进门——就闻到一阵清香。我赶紧——往荷花池边跑去。让我们也跟随着叶圣陶爷爷去荷花池边看一看吧。

  二、品读

  1、打开书,用心读一读第二自然段,想一想,你看到了什么?

  2、指名交流。【板书:叶 花】

  3、我们先来看看荷叶吧。【出示句子】

  (1)自己读一读这句话,你觉得荷叶怎么样?从哪些词儿感受到的?

  (2)交流:

  A、大

  ① 指名说。(你是从哪儿读出来的?)挨挨挤挤。

  ② 你来读好这个词。评:哦,这真是一片挨着一片啊。

  ③ 再指名,评:哦,这是一片挤着一片哪。

  看到了,一片连着一片呢。

  啊,还一片叠着一片呢!

  ④ 可真多啊!一起读——

  ⑤ 指名读句子。

  ⑥ 这荷叶你不让我,我不让你,个个都充满了旺盛的生命力。一起来读好这句话。

  B、绿

  ①你还觉得荷叶怎么样?

  ②指名说。(碧绿)是啊,绿得鲜艳,绿得发亮,多美呀!

  ③来,把你感受到的读出来。

  C、(大、圆)

  ①你还觉得荷叶怎么样?

  ②指名说。(又大又圆)用你的朗读把这又大又圆的荷叶展现在我们眼前。

  (3)这就像杨万里诗中所说的,真是——接天莲叶无穷碧。

  (4)碧绿的荷叶一张紧挨着一张,铺满了整个池塘。怎能不说它充满着生命的活力呢?男子汉们,让我们一起读一读吧!(男生齐读)

  此时正值清晨,那荷叶上还滚动着晶莹透亮露珠,好一派充满生机的景象。怎能不说它美呢?女生一起读读吧!(女生齐读)

  4、赏荷花

  A、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

  (1)引读:白荷花——。【出示句子】

  (2)冒出来是什么意思啊?

  (3)那么,这句话可以改成:“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长出来”吗?自己对比着两句话多读几遍,细细体会一下。

  (4)指名说。想想,怎样地长才能叫冒?

  (使劲地长、不停地长、迫不及待地长)(随机指导朗读,评:看,这一朵白荷花冒出来啦。∕这一朵也冒出来啦。∕又一朵冒出来了。)

小学语文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1.综合音乐、图画等多种手段,在朗读、欣赏、吟诵、表演、想象等一系列的活动中,充分感受月光下美的意境,感受散文、诗歌、童话等不同视野下月亮的风格,创生出自己对月亮文化的独特感受。

  2.让学生自主选择性地阅读,在丰富的月亮文化的熏陶、传承、感染和建构中审美、启智、激趣。

  3. 启发学生展开幻想的翅膀,用童心来感受和反映世界。

  教学重点:

  充分感受散文、诗歌、童话视野下的月亮,让学生建构起自己的月亮文化。

  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通过网络搜索、文本阅读等多种学习途径,阅读有关月亮的童谣、诗文、神话、故事等,欣赏有关月亮的音乐、图画等不同的艺术表现。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 同学们,自古以来,月亮和艺术有着不解之缘,文学当然也不例外。从人类有文学的那天起,月亮就成了文人墨客心目中的女神。她在遥远的星空中向我们讲述着永远也讲不完的故事,给了文人墨客们无限的灵感。这一课,让我们和著名作家赵丽宏一起走上江轮的甲板,去欣赏江中的月亮,激发我们的情思与灵感。

  2. 齐读课题。

  二、走入散文世界,沐浴月色清辉

  1. 课前同学们已经读了课文,说说,你最喜欢读课文的哪些部分?

  2. 我们先和喜欢散文的同学一起,在夜深人静的时候,走上江轮的甲板,

  去欣赏江中的月色。

  3. 我们欣赏过日出喷薄的壮阔,也赞叹过晚霞满天的绚丽,月光的美是一种怎样的美呢?自己轻轻地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4.月光的美是一种怎样的`美?

  5.欣赏着这安详的、晶莹的、朦胧的月色,我们仿佛在聆听一首优雅的月光曲。 请一个同学把这一段连起来, 把这种意境读出来。

  三、步入古诗殿堂,品味优雅意境

  1.月夜的江景实在太美了,把小外甥都叫醒了。他一定是在梦境中看到了月亮。凝望着天上的月亮,每个人都会出神,都会陶醉,都会在心中涌动起浓浓的诗情。我们的祖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古往今来,月亮一直被反复吟诵着。

  2.师生齐背苏轼的《水调歌头.中秋》

  3.写月亮的诗多如繁星,小外甥也知道许许多多 。他和舅舅一起,你一句我一句吟诵起来。下面同桌一个做舅舅,一个做外甥,一起把下面的内容读一读。读前想一想,月下吟诗应该在怎样的气氛里?他们吟诵的每句诗应该读出怎样的情趣?

  4.请两位同学扮演舅舅与小外甥吟诗。全班同学评点。

  5.男女同学一起扮演舅舅、小外甥对诗。

  6. 此情此景中, 一定有许许多多吟诵月亮的诗句,在我们的耳畔回响起来,让我们也参与到他们的咏诗中去,也来你一句我一句 。

  7.月下吟诗,这是一种多么美好的感觉啊。这些绝妙的诗句引着我们走进了古典,走进了美的意境。

  8.一起清唱 《水调歌头中秋》

  四、迈进童话乐园,唤起纯真童心

  1. 每个诗人的眼睛里,都有一个自己的月亮,每个孩子的眼睛里,也有一个自己的月亮。还记得你们在那个静静的夜晚,看着天上的月亮,,展开了幻想的翅膀,提出了好多好多好奇的问题,你悄悄地跟月亮说了些什么呀?

  2. 小外甥跟你们一样,在他的眼睛里,月亮就充满了童年的纯真与幻想。自己读读小外甥充满童话般的语言。

  (1) 请一个同学扮演小外甥。

  (2) 在评读中体验小外甥纯真的童心,神奇的话语。

  3. 小外甥用童话的眼睛去看月亮,用童话的语言去说月亮,用童话的心灵去感受月亮。一起朗读小外甥充满童趣的话。

  4.多么纯真的童心,多么神奇的话语呀!( 引读)小外甥回到船舱里了,甲板上又只留下了我一个人——我久久凝视着月亮消失的地方,轻轻地展开了幻想的翅膀……

  五、张开幻想双翼,走进月神文化

  1.小外甥的话深深打动了舅舅,也深深打动了我们每一个人,让我们也插上幻想的双翼,飞向月亮。(伴随着迈克杰克逊的《童年时代》美妙歌声)你们可以用散文的语言、诗的语言或者童话的语言,去抒发自己对月亮的情感。

  2.学生书写自己眼中的月亮 。

  3.交流。

  4.有一位著名的学者说,中国文化起源于月神文化。月神文化,映射出我们民族的圣洁、祥和与仁慈。让我们走向月亮女神,走近月亮文化,沐浴着她的清辉,让她圣洁的月光永远滋润我们的心田。

【小学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坐井观天教案05-06

小学语文教案03-22

小学语文识字教案10-09

小学语文《麻雀》教案07-24

小学语文教案(精选)07-24

小学语文教案(精选)08-01

小学语文教案(经典)08-03

小学语文教案[经典]07-28

小学语文教案11-16

小学语文优秀教案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