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教案精品(6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科学教案6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科学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磁铁有各种各样的形状。
2、磁铁具有一些特殊的性质,被广泛地应用在许多方面。
过程与方法
1、描述和交流自己知道的有关磁铁的知识。
2、观察磁铁形状,根据形状给磁铁取名。
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了解磁铁的用途,体会科学技术给人们带来的好处。
2、乐于表达和交流。
3、激发探究兴趣。
【教学重点】交流、整理关于磁铁的知识。
【教学难点】知道磁铁具有一些特殊的性质,被广泛应用于许多方面。
【教学准备】各种各样的磁铁、塑料小车、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宝刀传说。(课件图片出示)古代的侠客不光武功高强,而且常常有好的兵器。随着冶炼技术的发展,从青铜兵器到铁制兵器,越来越结实,但是也有了一类特殊的兵器。就一把普通式样的刀,看上去没什么特别的,却说是“宝刀”。原来,其他的兵器不敢轻易靠上它,一靠上它兵器就会被它吸住,力气小的人往往会让兵器脱手。撒暗器的也不管用,那些铁制的暗器还没伤到人,只要用宝刀在面前挥舞几圈,暗器就被它全部吸住了。难怪被侠客们称为“宝刀”!你知道其中的秘密吗?
2、听完了宝刀的传说,我想小朋友们的心里一定出现了一个大大的问号吧?呵呵!不着急,再看看老师的遥控小车吧!
3、演示遥控小车:把一块磁铁用纸包上放在塑料小车上,把一根条形磁铁包装成指挥棒状,手拿“指挥棒”靠近小车,吸引或排斥着小车前进和倒退。小车怎么会听我的指挥?
4、怪事还真多,你能猜猜其中的奥秘吗?学生猜测、交流、讨论。
二、我们对磁铁的了解:
1、在我们周围,很多物体上也都使用了磁铁。我们知道磁铁的哪些事情,是怎么知道的'?
2、请以小组为单位,在记录纸(我们知道的磁铁)上画出或者写出对磁铁的了解吧!再想想怎样把小组知道的有关磁铁的事情介绍给全班小朋友。一会儿我们开个小小交流会,比一比哪个小组知道的多,介绍的好。
3、小小交流会:我们知道的磁铁。
(1)、全班交流,教师根据学生汇报以“磁铁”为中心用网状图形式记录在黑板上。
(2)、评比得出最佳表现组。
三、利用网状图,整理磁铁知识:
1、形状
(1)、磁铁有各种各样的形状。(课件图片出示)
(2)、这么多不同形状的磁铁,怎么进行交流介绍呢?为了方便,人们就根据形状给磁铁取名了。你能给这些磁铁取个名字吗?(凡取的名有道理的都给予肯定,但注意最后统一到通用称呼上来:蹄形、条形、环形磁铁等。)
(3)、为什么磁铁要做成这么多的形状?
2、用途
(1)、哪些地方用到了磁铁?
(2)、磁铁在这些地方有什么作用?
(学生交流,教师根据学生回答课件图片出示,或补充介绍或帮助学生打开思路。)
3、性质
(1)、我们知道磁铁有一些特殊的性质,是怎么知道的呢?
(2)、我们能把这些性质记录下来吗?学生在记录纸(我们所了解的磁铁性质)上写下自己所知道的磁铁的性质。
(3)、交流汇报。
四、总结延伸:
1、回顾宝刀传说和遥控小车,利用磁铁还可以做什么有趣的小游戏呢?自己课后去设计设计哦!
2、对于磁铁,我们还想知道些什么呢?
科学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用解剖等方法观察比较油菜与豌豆的花、果实和种子的异同,经历不断改进观察方法的过程。
2、在对各种果实和种子的观察研究、统计活动中能产生亲近自然的情感体验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在课后有继续探究的兴趣。
3、能用多种感官对多种果实进行观察、比较,知道果实里都有种子,不同的果实果皮的软硬、厚薄等不同,不同的果实种子的数量也不同。
4、能自己设计“豌豆荚里的种子数”图表,并通过数学统计的方法知道豌豆种子数量的分布规律。
教学重点:观察比较油菜与豌豆的花、果实和种子的异同。
教学难点:了解豌豆荚里的种子数。
教学准备:
1、小组或个人观察的油菜和豌豆的花、果实及种子若干,苹果、板栗、圆椒、花生等果实若干。
2、小组和个人使用的“( )个豌豆荚里的种子数”统计表。
3、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出示油菜花和豌豆花,认识它们吗?能说说它们有什么相同或不同之处?
二、探究过程
1、比较油菜与豌豆的花、果实、种子。
提出按从外到内的顺序进行观察比较:先比较花的外部,再用解剖的方法观察豌豆花的内部构造,与课文中的油菜花构造图进行比较,描述它们的异同。
按照顺序比较两种植物的果实,再轻轻打开荚壳比较内部的种子,寻找构造上的相似之处。
能全面描述比较后的发现。得出结论:不同的花结出不同的果实;油菜与豌豆的果实虽然在外部形态上有很多不同,但它们都有荚,荚里的种子有顺序地排列。
2、观察比较更多的果实与种子。
其他的果实和种子是不是也和它们一样呢?
苹果的果实不能掰开,怎么观察呢?确定观察的方法:咬、解剖。
进行分组或个人的观察比较活动。
描述所观察到的果实与种子的特点:
(1)果实的共同点是什么?
(2)种子外面包着的东西是一样的吗?有什么不同?
(3)种子的数量相同吗?
种子外面的壳的软硬厚薄与种子的'数量有关系吗?为什么?
3、豌豆荚里的种子数。
不同植物的果实种子数量不同,那么相同植物的果实种子数量相同吗?
猜想:豌豆荚里有几粒豌豆?
能用什么方法来验证呢?
确定用统计豌豆荚内种子数量的方法。提供统计记录表,讨论该如何填写。
个人、小组统计记录。
说说个人的统计图表与小组的统计图表有什么变化?
全班设计合作完成“全班()个豌豆荚里的种子数”统计图表(可以让学生蘸红色印泥表示种子数,会非常有趣)。
根据统计图表,说说应该怎样来描述豌豆荚里的种子数量?
人的身高、树叶的长度也会有这样的规律吗?
为什么豌豆荚里的种子数会有这样的分布规律,与自然界有关系吗?
三、小结
板书设计:
2.4 豌豆荚里的豌豆
1、比较油菜与豌豆的花、果实、种子。
2、观察比较更多的果实与种子。
3、豌豆荚里的种子数。
教学后记:
科学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学习用不同的工具玩沙,感知沙子的特征。
2、尝试用沙子进行简单的造型,体验玩沙的乐趣。
活动准备:
1、整洁无杂物的沙地或沙池。
2、玩沙工具:小铲子、小桶、筛子、模子、水、树枝、漏斗、木棍等。
活动流程:
一 、 幼儿自由玩沙,边玩边讨论沙子的特点。
1、沙子看上去是什么样的?
2、用手摸沙子是什么感觉?
3、赤脚蹲在沙子上感觉怎么样?
二 、 自由选择喜欢的工具玩沙,并自由探索,用沙子简单造型。
1、筛沙子,摸一摸筛过的.沙子和没筛过的沙子有什么不一样?
2、沙子里放点水,挖“隧道”“战壕”垒“燕子窝”建“城堡”等。
3、用木棍,树枝,手指等在沙子上画画,按手印,比一比谁画的好。
4、用模子扣一扣,看一看沙子会变成什么样?
三、互相欣赏评价,体验创造的乐趣。
鼓励孩子用简短的语句评价同伴的作品,并能用高兴、开心、有趣等词汇表达玩沙的愉快心情。 我的创新:
小结及反思 这节课通过让幼儿在自由玩中感知和老师的引导使孩子们了解了沙子的特性。并用沙子摆出了很多造型,想象力比较丰富。对活动很感兴趣,积极性也比较高。但小班孩子分享意识比较差,再用玩沙工具时出现了争抢现象,这还需要在以后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加强这方面的培养。
科学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 知道气球变鼓是因为充入了空气,从气流吹在脸上的感觉,感知空气的存在。
2. 体验与气球一起做游戏带来的快乐。
活动准备:
气球若干,打气筒若干,小动物图片。
活动过程:
一、 气球喜欢吃什么?
故事:气球兰兰的肚子饿了,看它的肚子饿的扁扁的,想吃东西,小动物们都来帮助它,小狗拿出自己最喜欢的骨头给兰兰吃,兰兰说:“谢谢你,我不吃这个。” 小猫拿出自己最喜爱吃的'鱼给兰兰吃,兰兰看了摇头说:“谢谢你小猫,我不吃这个。”小兔子也来了,它拿出胡萝卜请兰兰吃,兰兰还是摇摇头说:“谢谢你,我不吃这个。”这下可难住了小动物们,请你们帮小动物们想一想,气球兰兰到底吃什么呢?它吃什么才能让自己的肚子鼓起来?(空气)
哪里有空气呢,气是怎么来的?请小朋友找一找。(嘴巴、打气筒)
我们一起来试一试,帮它们吃吃空气,让它们的肚子鼓起来。
二、 刚才小朋友们发现了,空气它有个怪脾气,喜欢从气球的肚子
里偷偷的跑出来,怎样才能让气球吃的饱饱的,不让空气跑掉呢?请你们自己找找办法。
老师示范讲解如何抓住气球的嘴。
·感受气球轻轻吹和快速吹在脸上的不同感觉。
请小朋友把气球吹起来,把它的嘴巴露出一点缝隙,放在脸的旁边,有什么感觉?
在把气球的嘴巴放大一点,放在脸的旁边感觉一下。
与幼儿一起讨论后老师总结。
·玩气球,把气球吹起来,摸摸它的肚子,跟气球碰碰,捏捏,说说有什么感觉?
·气球吹起来以后,如果突然放飞会怎么样?请一个幼儿示范,其他幼儿模仿气球四处乱窜的样子,提问:为什么气球突然放飞后会到处乱窜?是谁给了气球力量?
三、 游戏“流星气球大战”
请小朋友找个空地,我们把气球吹起来,老师喊“一、二、三”,小朋友一起把气球放飞,如果你找不到自己的气球了,你可以到老师这儿来拿气球。
科学教案 篇5
用实物引起幼儿观察的兴趣:活动前在家长的帮助下,孩子带来了柿子、苹果、弥猴桃、西瓜、橘子、哈密瓜、山楂、火龙果、橙子、冬枣、等等。活动一开始这么多的水果拓展了幼儿的视野,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力。在这么多的水果中有2种形态:圆圆的、弯弯的。每一个幼儿都对自己的水果感兴趣,争先恐后的介绍自己水果的形状,“老师,我的苹果是圆的”“老师,我的也是圆的”在孩子的回答中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在活动中要求孩子用“圆圆的xx”“弯弯的xx”回答,这样孩子就会说“老师,我这是圆圆的苹果”“老师,这个是弯弯的香蕉”。在了解的水果的形状之后,让孩子说一说还有什么是圆圆的(弯弯的)?孩子就会说“月亮是弯弯的”“太阳是圆圆的”……幼儿语言完整规范,并激发了孩子说话的欲望,调动幼儿思维的`活跃性。
用图片帮助幼儿回忆:在问到幼儿:“你还知道哪些水果”的问题时,小班幼儿由于经验少,好多孩子说“我还知道苹果(香蕉)(橘子)”虽然一再引导说“说别的小朋友没说过的,看看谁知道的多”,但是孩子们举手回答的依旧是眼前的一些常见的水果,只有极个别孩子会说“我还知道草莓、我还知道荔枝”,幼儿吃过的水果虽多但是回忆起来有些难度,眼前的水果实实在在摆在面前而且确实是经常见到、吃到的水果,难怪孩子只会回答这些答案。于是,我在网上找了许多的水果图片,并和幼儿一起看一看、说一说,你认识哪一些,这样既丰富了幼儿的经验又能调动所有的孩子的思维,引导他们去想“我吃过这种水果,它叫xx”。
让幼儿大胆用语言描述:小朋友喜欢吃的水果是多种多样的,在活动过程中有“最喜欢的水果”这一环节“你喜欢吃哪种水果?”“为什么?”回答是多样的,”“我喜欢吃香蕉,因为他吃起来甜甜的”“我喜欢吃苹果,因为妈妈说苹果营养好”“我喜欢吃葡萄,因为葡萄酸酸的、甜甜的”“我喜欢吃西瓜,因为西瓜有好多的水”……孩子喜欢的原因是多样的,我的应答也是不同的“弯弯的香蕉,甜甜的”“红红的苹果最好吃”“大大的西瓜有许多的水份”老师给的回应有多样性,用肯定的话表扬了孩子的努力,通过描述性回应将幼儿零散的语言进行链接。知道回答问题得到老师不一样的回应,让孩子的心理得到满足更加喜欢动脑思考,引起幼儿共鸣,激发其他幼儿思维的活跃。
不足:由于幼儿的年龄特点,好多小朋友在一开始看到有这么多的水果,都伸手去摸,还有几个手也没洗就悄悄的自己吃了起来。如果在开始的时候就告诉小朋友活动结束我们会一起品尝水果,这样幼儿可能会注意力集中点。
科学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乐于在水中玩球。
2、观看小球从水底向上浮的现象,对这一现象产生好奇。
3、学说“小球躲起来了”、“小球浮上来了”。
4、体验与同伴一起玩水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在水箱中接满水;乒乓球若干;石头一粒。
2、玩水前将幼儿的长袖外套脱掉或卷起衣袖。
活动过程:
1、师出示一粒石头和一个乒乓球,引起幼儿的兴趣。
师:小朋友,今天王老师手里有宝贝呢!你们猜猜看我手里拿着的是什么?(幼儿自由猜测)
2、观看沉浮。
师:这两个宝贝都喜欢在水里玩,你们来看看石头在水里怎么玩的?(很明显一看就知道石头沉下去了)师:那你们说乒乓球在水里会不会沉下去?(幼儿自由猜测后教师示范)
3、敢看游戏“小球躲猫猫”。
(1)师:小朋友听,什么声音啊?(配班老师发出小猫的'声音)哇,乒乓球可害怕小猫了,这可怎么办啊?它浮在水上肯定会被小猫看见的。(幼儿自由发言)(2)师示范游戏:双手抓住乒乓球,用力将球摁入水中,边摁边说:“小球躲起来了。”见没听到小猫的声音后,师放开双手,边放边说:“小球浮上来啦!”
(3)师示范游戏第二遍,鼓励幼儿一起说:“小球躲起来了。” “小球浮上来啦!”
4、分组游戏。(师讲明游戏规则:听到猫声就躲起来,没听到了就浮上来。)
【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精选】科学教案07-26
科学教案07-20
[精选]科学教案07-30
(经典)科学教案10-22
科学教案【精选】10-13
科学教案(经典)09-25
(精选)科学教案09-18
【经典】科学教案09-11
科学教案[经典]08-27
科学教案【经典】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