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案

时间:2023-11-22 12:49:41 教案 我要投稿

小学语文教案[大全7篇]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学语文教案7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语文教案[大全7篇]

小学语文教案 篇1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3个生字,

  会认4个新字。

  2.了解诗意,体会诗中描绘的情景。

  3.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难点学会生字、背诵课文是重点。难点是体会诗中描绘的情景。

  课前准备生字卡片、挂图(或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读背自己知道的描写春天景象的古诗。

  教学时数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春天,万物复苏,景色优美,许多诗人都曾留下过赞美的诗篇。谁愿意背几首给大家听听?

  今天我们学的这首《村居》就是诗人高鼎描写春天农村景致的佳作。

  二、创设情景,整体感知

  出示挂图(绿草、飞鸟、河堤、杨柳、农房、炊烟、儿童、纸鸢等)或多媒体课件。

  描绘情境:春天到了,天空碧蓝碧蓝的,小草儿从地底下钻出来了,小鸟儿在空中飞翔,在林中歌唱。河堤上,杨柳长出了嫩叶,柔软的枝条在春风中轻轻摇摆。傍晚,农家的炊烟袅袅上升。这浓浓的春色,令人陶醉。农家的小孩子们放学后早早地回来了,他们正趁着这和煦的'春风忙着放风筝呢!这就是《村居》中描写的情景,同学们想去感受一下吗?

  三、自学古诗,读准字音

  1.请同学们自己轻声读读这首诗。要求读准字音,对照拼音把生字多读几遍,并记下来。

  2.检查3个生字和4个要求会认的新字的读音。提示:

  平舌音的字:散、醉

  翘舌音的字:趁、纸

  后鼻音的字:莺

  3.同学之间相互听读古诗,纠正读音。

  4.指名读古诗,全班听评是否读得正确。

  5.全班齐读古诗。

  四、进入情境,指导朗读

  1.请同学读古诗,提出你想问的问题。

  2.引导看图,体会诗境、质疑,指导朗读。

  “草长莺飞”——小草吐绿,莺儿飞翔,形容春天的景象。

  “二月天”——指春天。

  “拂”——轻轻地擦过。

  “春烟”——春天里农家的炊烟。

  “醉”——沉迷,陶醉。

  指名说说从这两行诗中好像看到了什么情景?

  指导朗读:(“——”表示轻读)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草长莺飞,杨柳拂堤,春烟袅袅,春天的农村真美呀!小孩子们可不愿错过这大好春光,他们正忙着干什么呢?(他们放学后早早回家,忙着在春风中放风筝呢)

  “纸鸢”——风筝。

  “东风”——春风。

  “趁”——利用(时间、机会等)。

  指导朗读:(“#183;”表示重读)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五、想象画面,朗读背诵

  1.分组练习朗读。让我们设身处地,边读边想象诗中描绘的情景,自己反复朗读,再在小组内轮读,相互评议。

  2.自由背诵这首诗。

  3.指名背、齐背。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回忆诗中描写了春天农村什么样的情景,并说一说。

  2.朗读课文。

  二、指导认字形,并写字

  1.指名读生字(开火车读。抽卡片读等多种形式)。

  烟趁纸

  2.师生共同讨论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生字。

  烟:左右结构,左边是“火”,右边是“因为”的“因”。

  趁:与“珍”比较,用换偏旁的方法识记。

  纸:左右结构,左边是“纟”,右边是“氏”,下面不能多写一点。

  3.鼓励学生用生字组词语,尽量多组几个。

  4.指导写字。

  烟、纸,左窄右宽。趁,“走”字最后一笔捺画要写得平、长一些,“”的下面三撇要写正。

  三、完成课后练习第2题

  (教师巡视,及时肯定或纠正学生的书写)

  四、背诵课文

  五、完成课后练习第3题(说完后可

  以试着写下来)

  六、扩展练习

  春天的农村还有哪些景象?请同学们利用星期天到农村去走一走、看一看、画一画、写一写,办一份手抄小报。

  板书参考

  村居

  草长莺飞/二月天,

  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

  忙趁东风/放纸鸢。

  探究活动

  举行一个诗歌朗诵比赛。先在小组里比,再在全班里比。

小学语文教案 篇2

  一、对象:三年级学生

  二、时间: 10月13日至11月7日

  三、活动背景:

  三年级,是钢笔字写字教学的起步阶段,学生初次接触、使用钢笔都觉得很新奇,但接踵而来的是:三天两头就有学生报告钢笔坏了、少了,作业本上的三花脸也比比皆是。究其根源,问题就出在钢笔的使用方法不当上。

  针对这一问题,根据三年级学生的特点,我们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留心观察,认真分析,把多种课程内容结合在一起,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活动目的:

  1、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和实践能力。

  2、通过本次活动学会正确保管和使用钢笔,延长其使用寿命。

  3、能掌握正确的写字姿势,利用钢笔写出整洁、美观的作业。

  4、设计出更加实用、美观的钢笔。

  五、成果形式:

  1、学生的习作、作业、图画、摄影等。

  2、学生能掌握正确的握笔运笔的方法和写字姿势(图片、摄影、文字)。

  3、学生的经历、体验、体会等。

  4、倡议书。

  5、举行“我爱钢笔”主题活动,综合展示活动成果。

  六、活动过程:

  (一)、教师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确立活动主题,分析现状,提出问题。有的人钢笔没用多长时间就坏了、少了,有的同学作业本上有很多墨点,很不美观,为什么会这样?该怎么办呢?

  (二)、学生组建活动小组,选出小组长。活动内容分选项目与自选项目,各小组根据成员特点,制定小组活动。教师做好指导、协调工作、审视的可行性。

  自选:

  A组:调查同学们在使用钢笔与保管钢笔上存在那些问题,想一想该如何改进,写出收获、体会。

  B组:收集资料并讨论;如何正确使用和保管钢笔?请讲解并演示。

  C 组:按从外到里以及如何使用的顺序,观察自己的钢笔,写一习作。

  D组:针对现有不足,设计出更加美观、实用的钢笔,争取申请专利,并可与生产厂家取得联系。

  必选:

  1、每人书写一份整洁、美观的作业参加展览。

  2、交流拟定倡议书。

  (三)、活动成果展示

小学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的:

  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学会向娃丽学习。

  教具准备:小黑板一块。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进程:

  1、课前部署

  一、要求门生熟读课文,行使自己的法子解决文中的生字、词。

  二、把故事讲给家人听。

  2、用三步教学法学习课文。

  a、初读课文,独立学习

  运动步骤:

  一、门生用较快的速率读课文。

  二、门生独立思考并复述课文。

  三、门生相互讲课文故事。

  四、由门生举荐1人完成课文复述,其他人补充。老师收拾。

  b、再读课文,合作学习

  运动步骤:

  一、门生小声、快速读课文。

  二、浏览思索,商讨如下题目。

  (一)1封邮递员投错的信,哥哥哥什提亚和mm娃丽各是怎么样对待的?他们的态度有甚么差别?

  (二)mm娃丽为何可以或许拿到跟哥哥如出一辙的钥匙呢?可见爸爸对mm的态度有何变化?

  (三)对于哥什提亚和娃丽,你以为谁更值得学习?

  三、师生对话,商讨上述题目,结论:哥什提亚——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娃丽——急别人之所急。

  c、三读课文,立异学习

  运动要求:门生可以或许是非分明,晓得该怎样向娃丽学习。

  运动步骤:

  一、门生有情感地读“娃丽送信”的段落,领会她送信的.艰苦。

  二、与门生商讨两个话题:

  (一)用自己的话赞颂娃丽。

  (二)你身旁有像娃丽如许的人吗?他们都做了哪些好事?今日之后,你将怎么样向娃丽学习呢?

  三、老师小结,收场学习运动

小学语文教案 篇4

  教材分析

  这是一首诗歌。诗人以活泼清晰的语言,歌咏了水乡的秀丽风光和幸福美好的生活,抒发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依循水乡的“水多船多歌多”的顺序结构全诗。每一节的开头都采用问答的形式,回环复沓,琅琅上口。

  教学目标

  【基本知识与技能】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上面的只识不写,认识新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情感与价值】

  感受水乡秀丽的风光和美好的生活,激发他们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过程与方法】

  在朗读训练中,引导学生领会诗歌内容,感受诗歌意境。

  用相关图片、录像介绍学生不理解的事物。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在朗读训练中,引导学生领会诗歌内容,感受诗歌意境。

  教学难点

  体验水乡的美,感受水乡人们生活的幸福。领悟“新生活”。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两课时。

  学情调查

  1、学生对水乡风景人情缺乏感性认识,缺少生活体验。

  2、学生对文中所描绘的“渠”、“驳”、“箩”等词不理解。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地认读生字新词,并在此基础上做到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让学生初步感受水乡秀丽的风光和水乡人民的美好生活,激发他们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并在初步理解诗歌的基础上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正确、端正地书写部分生字。

  教学重点

  能正确、流利、能稍有感情地读课文。

  教学难点

  体验水乡的美,初步感受水乡人们幸福的生活。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分小组预习。

  教学过程

  (课前前播放水乡录像)

  一、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同学们,看了刚才的录像,你们想说些什么呢?你们觉得这是哪儿的风景?

  2、提示课题:是呀,水乡的景色真美!有人就写了一首诗歌来歌唱水乡。今天我们就学习《水乡歌》。

  学生读题:水乡歌

  3、放课文录音,学生边欣赏动画边听录音。请小朋友们听清字音。

  二、初读,整体感知

  1、提出读书要求,自由读诗歌。借助拼音自读课文。画出生字,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指名分段试读课文。

  正音。渠塘波像装咱新

  装(zhuāng翘舌音)咱(zán平舌音)

  新(xīn前鼻音)箩(luó边音)

  3、说说课文里告诉我们水乡什么多。

  板书:水多船多歌多

  4、交流学情,你还有什么不懂吗?学生提问。

  ⑴理解“渠”“驳”(出示图片帮助理解。)

  渠:人工开凿的水道,俗称大水沟。

  (2)驳:指一种运载货物或乘客的,但没有装发动机的船,靠拖轮在前面拉着行驶。

  三、再读课文,体会诗情

  1、学习第一小节

  (1)指名读课文。读生字“荡”、“清”。

  (2)思考:读了这一段知道了什么?(学生会说“水多”……)

  指名看图说出:河流、池塘在什么地方。

  (板书:水多)

  (3)哪几个词写出了水多?(用笔画出来)

  交流,抓住重点词理解:千条、万条、一个连一个、处处

  再读课文。

  “荡清波”的“荡”:用小手比划比划。再扩词。

  看看图,再读课文,体会一下“水多”。指导读好最后一行。

  (4)想象:水乡的水里有些什么呀?板书:物产丰富

  2、学习第二小节

  哪位小朋友来读读描写船多的这一小节?

  (1)指名读。

  (2)学习生字:“船”、“帆”、“飘”、“湖”。学习风字旁,用“飘”组词(飘:飘荡飘扬轻飘飘飘洋过海)。

  (3)请小朋友们参照第一小节的方法,画出描写船多的词语。

  (4)交流,抓住重点词体会“船多”:千只、万只、片片、飘满。

  (5)指导朗读,结合图片理解“白帆片片像云朵”,指导理解“湖”“河”的不同,说说我们附近有什么湖(东独墅湖、北金鸡湖、西太湖),西面有条京杭大运河。

  (6)再读后想象:这么多船扬帆起航了,人们去干什么了呢?结合回答板书:辛勤劳动

  3学习第三小节。

  看图片,师述:同学们,水乡的人们捕鱼回来了,看,他们在干什么?(学生看图描述)

  渔民们丰收了,他们敲着锣,打着鼓,跳着舞,唱着欢乐的丰收歌,歌唱自己的幸福生活!所以,水乡什么多?(生:歌多)

  (1)读最后一小节。

  (2)读了这小节,你又知道了什么呢?

  (3)你又是从哪儿看出水乡的歌多的?抓重点词“千首”、“万首”、“装满”理解幸福生活。

  板书:幸福生活

  (4)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再说说这是怎样的歌?

  四、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同学们,碧波荡漾的水乡有千条渠,万条河,河面上飘满了洁白如云的帆船,水乡真美呀!生活在这里的人多么幸福啊!让我们再来幸福地读一读水乡歌!

  五、指导写字

  先请同学说说怎样把这些字写美,再练习书写。船装飘

  六、作业

  1、走走看看,想想我们的新生活是怎么样的?

  2、苏州也是水乡,苏州什么多?准备下节课进行“小诗人大赛”。(可先和爸爸妈妈比比或请他们稍微指点一下。)

小学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词语。

  3、理解课文,领悟在逆境中只有具备坚强的意志和聪明智慧的人才可能拥有精彩人生。

  教学重点:

  结合家庭不幸、艰难谋生的情节,理解感悟主人翁的吃苦耐劳、坚忍不拔、热爱学习、要强好胜、不甘命运驱使、富有理想的性格。

  教学难点:

  抓住生活“再艰苦再劳累,……跟父亲读书”等细节体会主人公热爱学习、要强好胜的性格。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谈话引入:

  1、齐读课题

  学生交流对大树和小草的认识。

  课文所写的夏洛蒂.勃朗特成材的故事为什么要以“小草和大树”为题呢?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交流理解。

  二、自读课文:

  1、读课文,划出生字词,读准字音。

  2、再读课文,不理解的字词,借助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意思,提出不理解的问题。

  三、检查自学情况

  1、检查词语:指名读生字,找出生字所在的词以及新词。说说对词语的理解。齐读词语。

  嗷嗷待哺 要强好胜 节衣缩食 脱颖而出

  寥寥无几 惴惴不安 孜孜不倦 大名鼎鼎

  2、读后交流不理解的问题:

  四、理清课文层次,分段。

  1、默读课文。

  2、给课文分段,说说段意。

  一(1节):概述了《简.爱》的作者夏洛蒂.勃朗特是以为在逆境中成材的典范。

  二(2-4):讲述了生活在极度贫困家庭的'夏洛蒂.勃朗特坚持学习、写作,不断遭受着打击与失败。

  三(5-7):讲述了夏洛蒂.勃朗特姐妹经过慎重思考,从写诗改为写小说,争分夺秒、孜孜不倦终获成功。

  五、归纳课文主要内容

  六、指导写字

  第2课时

  一、复习

  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学习第一段

  1、默读,文中把夏洛蒂.勃朗特比作什么?

  2、认识仙人掌花吗?生活在怎样的环境里?(感受到主人翁不屈的精神和在恶劣环境中茁壮成长的顽强生命力。)

  三、学习第二段

  读第二自然段

  1、朗读课文,说说主人公遭遇到了怎样的家庭不幸?

  2、面对这些不幸,主人翁是怎样艰难谋生的?用笔把表现主人翁艰难谋生的词语画下来,多读几遍,交流感受,体会其中所表现出来的人物性格。

  1)抓“洗衣,烧饭、缝缝补补、拾柴、捡破烂”等一连串生活细节体会主人翁为生活而奔波而忙碌的形象,感受主人翁吃苦耐劳、坚忍不拔的性格。

  2)抓“再艰苦再劳累,都不肯放弃学习,上不起学,在家里跟父亲读书”等细节体会主人翁热爱学习、要强毫升的性格。

  3)抓“始终没有停止过写作尝试,希望用笔敲开幸运之门”等细节,体会主人翁不甘命运驱使,富有理想的性格。

  读第三、四自然段,交流:

  1、在写作的道路上,夏洛蒂遇到的挫折:

  1)遭遇诗人嘲讽训诫。

  2)自费出版诗集,只卖出两本。

  2、体会夏洛蒂向诗人请教前后不同的心情。

  抓住“惴惴不安”等词语,开展对话交流,想象主人翁害怕而又充满期盼的心情。

  3、夏洛蒂热切盼望的结果怎样?

  抓“原样退回”等词语理解诗人所说话的意思。

  4、面对这样傲慢的训诫,夏洛蒂又是如何表现的呢?

  抓重点词开展想象,体会倔强、不屈服的性格。

  5、沉重的打击,夏洛蒂屈服了吗?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四、学习第三段

  1、夏洛蒂有没有通过写小说实现自己的理想,敲开幸运之门呢?

  2、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感受主人翁经过不懈努力最终取得成功的喜悦。

  五、回顾全文

  1、交流对课题的理解。

  (通过题目鲜明对比抓住读者、发人深思的艺术,进一步体会主人翁与命运和世俗的偏见,抗争的勇气和坚持不懈追求理想的性格。)

  2、回顾全文,整体把握“小草”成长为“大树”的艰辛历程,交流夏洛蒂成功的人生启示。

小学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的:

  通过看图和学文,是学生懂得孔雀因为骄傲,结果跌进湖里,落得个很不光彩的下场,以此教育学生不骄不躁,学会尊重别人。

  重难点:1、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

  2、图文对照,懂得骄傲的危害,并知道应当怎样做。

  教学过程:

  一、认读卡片上词语,重点词语让学生口头解释,教师补充。

  二、教学导入:(略)

  板书课题(略)

  三、讲授新课:

  1、讲读第一自然段:

  指读,思考:故事中的孔雀是怎样的一只孔雀?

  因为孔雀长得很美丽,所以很骄傲,你从哪看出这只孔雀很骄傲的?

  板书:只要------就------羽毛(指生造句)

  师: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它是这样和人家比美的?

  板书:展开、炫耀

  :这一自然段主要讲了孔雀美丽,也骄傲。

  2、第二自然段:

  看图,说出图意,指读,思考:

  1)、孔雀到了什么地方?

  2)、孔雀的神态又是什么样的.?

  3)、这时又看见了谁?

  4)、花喜鹊是怎样对待孔雀的?

  5)、结果怎样?

  (略)

  3、第三自然段:思考:骄傲的孔雀忽然发现了什么?板书:一模一样、十分漂亮

  它是怎样做的?

  :通过这个自然段可以看出湖中的鸟和孔雀一模一样。

  4、第四自然段:看图,说出图意,指生读课文第四自然段。

  思考:1、孔雀看到湖里的鸟,它是怎样做的?结果怎样?它为什么掉到湖里了?

  教师:骄傲使它冲昏了头脑,比不过湖中的鸟,使它再次逼近人家以炫耀自己,反而落入水中,

  自食苦果。

  5、第五自然段:方法同上。

  思考:孔雀掉到湖里结果怎样?当它爬上岸来,怎么又高兴了?

  6、第六自然段:思考:

  花喜鹊为什么笑?孔雀为什么不高兴,叫花喜鹊为丑喜鹊?

  四、课堂:

  骄傲的孔雀认为自己漂亮,目中无人,到处与人家比美,炫耀自己的美丽,骄傲的连自己都不认识。通过学习我们要从中吸取教训,知道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的道理。

  五、作业:

小学语文教案 篇7

  一、学习目标:

  1、有主动识字的愿望,自主认识9个生字,能准确认读。能按笔顺规则正确、美观地书写“每、直”

  等生字,能自我审视间架结构,感知汉字的形体美。

  2、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根据自己的体验正确、流利、入情入境地朗读课文,在读文中交流自己的感受,感受语言的美感。

  二、学习重点、难点:

  1、认识本课中的9个生字,会写“每、直”等生字。

  2、练习朗读,在读文中交流自己的感受。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猜谜激趣,导入课题

  1、小朋友,你们喜欢猜谜语吗?今天,老师带来一个谜语,看哪位聪明的小朋友能猜出来?(友情提醒:查找本课,请在搜索课文题目)(多媒体课件出示:麻屋子,红帐子,里面住个白胖子。)

  2、看来这个谜语难不倒咱们班的小朋友,它的谜底就是花生,(多媒体课件出示:花生图)我们也把它叫做花生果。(板书:花生果)能说说你对花生果的了解吗?

  3、你们喜欢吃花生果吗?(多媒体课件出示:松鼠图)瞧,他也喜欢吃,他是谁呀?(板书:小松鼠)

  4、小松鼠可没有你们知道得多,他不知道花生果长在哪里。这节课,我们就帮着小松鼠一起去找花生果,好吗?(板书:找)

  5、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过渡:小松鼠上哪儿去找花生果?结果怎样呢?快读读课文吧!

  2、读完了课文,再来看看小松鼠,你想到了什么?

  3、认读生字:看,小松鼠想吃花生了,可是,花生里躲着生字谜,你如果能读准生字,小松鼠就能吃到花生了,谁他?(多媒体课件出示:生字)

  4、这些小花生果里的生字又藏到词语里了,你还认识吗?(指名读,齐读)

  重点指导“绿油油”:细心的小朋友会发现,这个词的读音有些特殊,当它单独一个字的时候,它读第二声,而在这个词语里,它读第一声,这是普通话中一种特殊的音变现象,谁来读一读?

  延伸:像“绿油油”这样的'词还有很多,他们组成了一个大家庭,你能说一说在他们家庭中还有哪些成员吗?启发引导说说ABB形式的词

  5、小花生果里的生字最喜欢和聪明的小学生做朋友,它现在都跳进你们的课文里了。谁来读第一自然段?(分自然段选五位小朋友朗读课文,相机纠错)

  (三)细读课文,体验文本

  1、现在,我们来到树林旁边,看到了什么呢?自己读一读第一自然段。

  读后交流:读完之后,你看到了什么?

  生1:我看到树林旁边有许多花生。(指好“许多”)

  生2:我看到绿油油的叶子,黄灿灿的小花。(指好“绿油油、黄灿灿”)

  2、多么好看的花生呀!想看一看吗?谁想读读第一自然段,读出花生的美?指名读,齐读。

  3、可是,小松鼠却不知道这是什么,引读:小松鼠问蚯蚓——(多媒体:这是什么呀?)你能读出问的语气吗?指名读一读。蚯蚓说——(多媒体:这是花生。)从你的朗读里,老师能感觉到这是一只热心的小蚯蚓。

  4、师生配合,分角色朗读他们之间的对话。

  5、听了蚯蚓的话,小松鼠可高兴了,这时,他是怎么想的呢?指名读,齐读。

  6、后面的日子,小松鼠会干些什么呢?自己读一读第三自然段。

  讨论:读完之后,你有什么感觉?

  引导互动:你从哪儿看出来小松鼠很着急?指导朗读“从那以后,小松鼠每天都到花生地里去,看花生结果了没有。”这一句。谁能把他着急的心情读出来?

  可是,找的结果又怎样呢?引读句子“可是,直到金色的小花都落光了,也没看见一个花生果。”

  此时的小松鼠心情怎样?指导朗读这句,读出失望。

  10、等了这么久都没有看见一个花生果,在失望的同时,小松鼠还感到非常奇怪!花生果到底去哪儿了呢?下节课,我们接着帮小松鼠找花生果。

  (五)反馈调控,指导书写

  1、复习生字:还记得这些字么?齐读。

  2、在这几个生字中,你想让老师指导写哪个字?

  3、按笔顺描红。(配乐)

【小学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教案【精选】09-23

小学语文教案(精选)07-24

[经典]小学语文教案09-09

(精选)小学语文教案09-12

【精选】小学语文教案10-07

小学语文教案【经典】08-26

【经典】小学语文教案10-02

小学语文教案(经典)08-29

小学语文教案[经典]07-28

小学语文教案(精选)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