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时间:2023-11-21 12:20:48 教案 我要投稿

语文教案8篇【精】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8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语文教案8篇【精】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 学习查字典,掌握部首查字法。

  2、 读一读,比一比,让学生懂得声调不同,写出来的词也不同。

  3、 背一背古诗《池上》。

  4、 朗读《感谢》,要求学生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

  5、 让学生懂得“中国之最”。

  6、 讲一讲自己的暑假生活,体会暑假生活的乐趣。

  教学重点:

  1、 教学生查字典的方法,让学生练习查字典。

  2、 在读背中扩大积累。

  3、 在口语交际中,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难点:

  1、 学习查字典,掌握部首查字法。

  2、 在读、记、背中扩大积累。

  教具准备:

  字典 小黑板 挂图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第1、2题。

  教学目标:

  1、 学习查字典,掌握部首查字法。

  2、 读一读,比一比,让学生懂得声调不同,写出来的词也不同。

  重点难点:

  掌握部首查字典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二、 学习查字典

  1、 让学生自学第一部分查字典的内容。

  2、 学生汇报。

  3、 认识字典的各组成部分。

  4、 什么时候用部首查字法?

  5、 怎样在字典中查到生字呢?以绶字为例,边教学边练习查字典。

  6、 让学生查“笼、绕、羞、隆”

  7、 总结部首查字法。

  三、 读一读,比一比

  小黑板出示

  1、 注目、祖母

  2、 古迹、估计

  3、 名胜、名声

  你发现了什么?(声调不同,写出来的词也不同。)

  四、 作业:用部首查字法查第5课生字。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背一背、读一读,我的采集本。

  教学目标:

  1、学习《池上》,背下来。

  2、朗读《感谢》,要求学生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在朗读中激发学生对老师的感激与爱戴。

  3、让学生懂得几个“中国之最”,养成做读书笔记的习惯。

  重点难点:

  背诵古诗和自主积累。

  教学过程:

  一、 谈话导入

  二、 学习《池上》

  1、 自由朗读

  2、 指名读

  3、 学生提出不理解的.问题,小组内讨论。

  4、 教师点拨不理解的地方。

  5、 指导朗读,读出诗的节奏和韵律。

  6、 指导背诵。

  7、 小结。

  三、 读一读

  1、 出示题目:感谢

  2、 请大家朗读这首诗歌。

  3、 自由朗读,把字音读准了,把句子读通顺、流利。

  4、 分角色朗读。

  5、 文中谁感谢谁?(板书)

  6、 小鸟为什么要感谢蓝天?……

  7、 此刻,你想对老师说些什么呢?

  8、 在我们身边要感谢的人很多很多,你想感谢谁呢?能不能学着短文编一编呢?

  9、 指导有感情的朗读。

  四、 我的收集本

  让学生读一读课本上的几个“中国之最”,并把他们收集到收集本上。

  五、 作业

  1、 背《池上》。

  2、 朗读《感谢》,并仿写几句。

  第三、四课时

  教学内容:

  能说会道。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讲一讲自己的暑假生活,体会暑假生活的乐趣,和大家一起分享快乐。

  2、 训练学生的听话说话能力,并把自己说的写下来,注意语句连贯、通顺。

  重点难点:

  能够说一段意思连贯完整的话。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两个月的暑假生活就过去了,你在暑假里过得快乐吗?你有什么有趣的事儿告诉大家?你想知道同学们的趣事吗?今天我们的口语交际的题目就是“说说我的暑假生活”。

  二、 说一说

  1、看图,指名说说他们的话。

  2、分组说说自己的暑假生活。

  3、指多名学生说一说。

  三、写一写

  1、大家说了那么多,能不能写下来呢?

  2、学生练习写话,教师巡视指导。

  3、同桌互相读一读,改一改。

  4、师讲评学生的习作。

  四、作业

  修改作文并抄写

语文教案 篇2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字、词、句 教学设计

  一、 描一描,写一写 1、 指导学生辨析:己已的区别,学生自由说说记忆的办法。 2、 指导学生描红,抄写。

  二、 组字小魔术 1、 举例:娃----女+ 2、 学生回答练习 3、 比赛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口语表达,实践训练

  教学设计:

  一、 口语表达训练

  1、 同学们,秋天来了,你们最想告诉爸爸**的是什么呢?你会怎么说呢? 2、 四人小组交流。(可以采用角色表演的形式进行) 3、 抽表现较好的同学在班内表演。其他同学评一评。为什么要这样评价? 4、 教师指导学生妥贴、流畅、用普通话表达。

  二、 实践训练:布置教室

  1、 学生展示准备好的关于秋天景物的图画。(尽量要求是学生自己画的) 2、 学生评议图画,挑选最好的。 3、 讨论:怎样用这些图画布置教室更漂亮? 4、 班内推选代表布置教室。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朗读、背诵训练

  教学设计:

  一、 朗读课文两篇短文

  1、 个人自由有感情朗读 2、 同桌间相互听读 3、 小组内边讨论边练读。(运用课堂学过的方法通过重读重点词句,掌握句子缓急来进行练习) 4、 小组推选代表在班内进行朗读表演。(开成朗诵会的`形式) 5、 师生共同评议朗读情况,总结朗读技巧。

  二、 指导学生进行背诵

  1、 教给学生背诵课文的方法:分段进行背诵;抓住关键词句联系进行背诵。 2、 学生背诵比赛、练习。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观察后说话、写话

  教学设计:

  一、谈话引入

  星期天,爸爸妈妈带同学们去观察了秋天了吗?我们周围你认为秋天最美丽的地方是什么呢?

  二、学生自主表达

  1、 那里的秋天什么最美? 2、 那里的秋天美在哪里? 3、 你能用上第一单元学过的词句来形容你看到的景物吗?

  三、 事例赏析,教给学生观察方法

  1、 例文解析 2、 观察景物的方法:要抓住景物的形状、颜色、味道等方面观察。

  四、小练笔

  1、 用几句话写写你观察到的景物,尽量写出景物的颜色、形状、味道等。 2、 对先完成的同学进行修改,全班讲评。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综合运用各种识字方法,自主探究识字。

  2、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掌握课文内容,理解“人们为什么感激这个小姑娘”。

  3、理解并积累成语“筋疲力尽”“隐隐约约”,练习口头或书面造句。

  教学重点:

  感受小姑娘临危不惧、遇难不慌、能冷静、冷静、急中生智求生的乐观精神、不屈勇气。

  教学难点:

  懂得遇到困难要有积极乐观的态度,要勇敢的面对。

  教学准备:

  幻灯片,生字卡片

  一、设置悬念,导入新课

  1、出示图片

  师:《歌声》这篇课文讲述的是一个真实的故事。这个故事发生在1920年的一个夜晚,一艘行驶在

  海上的`轮船倒霉与礁石相碰,海水迅速涌进船内,船沉了。许许多多的人在巨浪翻滚的海面上苦苦

  挣扎,随时都有失去生命的危险。在这些人中有一位不到10岁的小姑娘,她正大张着嘴,猜一猜,她在做什么?”

  2、师:听到这,你有什么想问的吗?(同学质疑)在歌声后面加上“?”

  3、过渡:是啊!在这种情况下怎么还敢唱歌?为什么要唱?这“歌声”又起到了什么作用呢?

  让我们带着这些疑惑,去读一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好读的地方反复多读几遍,假如有不会的词语可以问老师也可以请教同学。

  二、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

  2、检查生词

  隐隐约约、断断续续、清脆、激昂

  倒霉、挣扎、筋疲力尽、绝望、聚拢、妇女

  触礁、雾气笼罩、继续、突然、追寻、一根

语文教案 篇4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自学生字、新词,初读课文,知大意。

  教学过程 :

  一、启发谈话。

  同学们,苹果从树上落下来是许多人都见过的现象。二百多年前有一个人看到后,提出了这样的问题:“为什么苹果既不往旁边飞,也不往天上飞,偏偏要往地下落呢?究竟是什么东西在吸引它呢?”经过他反复推测、不断研究,终于发现了宇宙间的规律“万有引力定律”,成为世界著名的科学家。你们知道他是谁吗?

  板书:牛顿

  那么,我们今天学的这篇课文是写牛顿的什么事呀?

  (小时候。)

  板书:《》

  看到这个题目你有哪些疑问?

  (牛顿为什么要做风车?他是怎么做风车的`?风车做成功了没有?在这中间有什么事情发生?……)

  刚才同学们提的问题都很好,有的问题通过读课文就能解决,有的问题解决不了,另外,还产生了一些新问题,咱们一并放到第二课时解决。

  二、教师范读课文。

  三、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读课文,纠正读音。

  提示学生注意“摔 shuāi”“受 shu”“任 rèn”“攒 zǎn”等读音。

  (1)本课多音字较多,教师可采用给多音字选择正确读音的方法,作巩固练习。

  (2)提示学生同一个字用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所选的读音也不相同。

  2.指导学生识记字形。

  “顿”左右结构,左边第四笔是“竖提”不要写成“竖弯钩”;右边最后一笔是“点”不要写成“捺”。

  “庭”半包围结构,右下边是“廷”,不要写成“延”。

  “零”上下结构,下边是个“令”字,不要写成“今”字。

  “麦”上下结构,不要把上边的竖,下边的撇连起来写。

  “愤”左右结构,右边中间是个“艹”,右边最后一笔是“、”。

  “遇”半包围结构,右边第七笔是“|”,不要写成“竖钩”。

  “惯”左右结构,右上角第四笔是“|”,不要写成两个“、”。

  为了区别形近、同音字,可采用组词的方法进行巩固练习。

  顿 庭 推 愤

  吨 挺 堆 喷

  通 羞 奖 遇

  桶 差 桨 偶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⑴ 了解我国第一首长篇叙事诗的艺术成就。

  ⑵ 理解铺陈、排比、起兴的手法及其表达效果。

  2、能力目标⑴ 培养学生运用人物对话分析人物性格的能力。

  ⑵ 培养学生结合语境欣赏诗歌语言表达效果的能力。

  3、德育目标:

  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封建家长制及封建礼教摧残男女青年幸福生活的罪恶,培养学生珍爱生活,敢于和一切腐朽势力作斗争的情操。

  【教学重点】

  1、理清叙事诗的矛盾冲突和曲折情节。

  2、了解叙事诗中通过人物对话揭示人物形象的艺术性。

  【教学难点】

  1、体味人物性格及诗句的民歌气息和抒情意味。

  2、背诵课文。

  【教学方法】

  1、运用诵读法,让学生通过反复诵读,初步体味人物的思想感情及性格特点。

  2、运用讨论法,让学生将自己对课文的感情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1、了解“汉乐府”的有关知识。

  2、梳理诗歌的故事情节。

  3、朗诵课文,学习课文的“开端”及“发展”部分。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观看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最后几组镜头,并配以小提琴曲《梁祝》。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画面上演绎的故事吗?

  明确:《梁山伯与祝英台》。这是一个封建社会中男女青年的悲剧爱情故事。像这样的故事,在封建时代不足为奇,我们现在就要看到另一个爱情悲剧故事《孔雀东南飞》。

  板书:孔雀东南飞

  二、解题显示

  1、《孔雀东南飞》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最早的一首长篇叙事诗,也是我国古代最优秀的民间叙事诗。是汉乐府叙事诗发展的高峰,也是我国文学史上现实主义诗歌发展中的重要标志。它原名《焦仲卿妻》,最早见于徐陵所编的《玉台新咏》,是以真人真事为基础创作的。全诗357句,1785个字,沈归愚称为“古今第一首长诗”,与《木兰辞》并称“乐府双璧”。

  2、汉乐府:“乐府”是汉武帝时设立的一个官署。它的职责是采集民间歌谣或文人的诗来配乐,以备朝廷祭祀或宴会时演奏之用。它搜集整理的诗歌,后世就叫“乐府诗”,或简称“乐府”。它是继《诗经》《楚辞》而起的一种新诗体。

  三、整体把握课文

  1、听录音,朗读课文。

  2、学习诗前的小序,概括其内容。

  明确:小序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故事的结局、作诗的缘由。

  3、要求学生朗读课文,明确诗歌的写作顺序、线索、概括诗歌的内容。

  明确:本诗以时间为序,以刘兰芝、焦仲卿的爱情和封建家长制的迫害为矛盾冲突的线索,也可以说按刘兰芝和焦仲卿的别离、抗婚、殉情的悲剧发展线索来叙述,揭露了封建礼教破坏青年男女幸福生活的罪恶,歌颂了刘兰芝、焦仲卿的忠贞爱情和反抗精神。

  四、重、难点解决过程

  1、要求学生快速阅读课文,按“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梳理情节。板书明确:

  开端(从“十三能织素”到“及时相遣归”):兰芝被遣归。

  发展(从“府吏得闻之”到“二情同依依”):夫妻誓别。

  进一步发展(从“入门上家堂”到“郁郁登郡门”):兰芝抗婚。

  高潮(从“阿母谓阿女”到“自挂东南枝”):双双殉情。

  尾声(从“两家求合葬”到“戒之慎勿忘”):告诫后人。2、提问:诗歌开头的`两句“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起什么作用?

  明确:作用有二:首先借鸟起兴,这是我国古代民歌传统手法。其次以孔雀失偶,徘徊反顾为全篇定下深沉悲哀的基调,形成一种笼罩全篇的悲剧气氛,起着提纲挈领,暗示全篇的作用。

  3、研读“开端”部分:

  ⑴ 集体朗诵第一部分

  ⑵ 提问:诗歌以刘兰芝自请遣归的陈辞作为开篇,开门见山地揭示出她同焦母之间的矛盾。兰芝自述她十三岁至十七岁待字闺中的生活经历,意在表明什么?这是一种什么手法?

  明确:运用铺陈排比,自述生活经历,表明:一方面兰芝有着良好的家庭教养及文化修养,是个多才多艺的女子。另一方面证明“女行无偏斜”,焦母对她的责难毫无道理。

  ⑶ 要求学生体味“非为织作迟……及时相遣归”这几句话中表现出来的人物性格。

  明确:从兰芝的陈述中,我们可以看出她那决不忍辱苟且的刚强性格,我们还可从“君家妇难为”和“徒留无所施”等直白中,也可看出她对造成事端的原委和事态的发展有着清醒的认识,准确的判断,这是一个头脑清醒又具有强烈反抗精神的我国古代女性形象。

  4、研读“发展”部分:

  ⑴ 要求学生快速阅读课文,概说这部分写了哪几个方面的内容?

  明确:仲卿对兰芝自请遣归的态度;兰芝遣归时打扮及她和婆婆、小姑的告别;兰芝和仲卿话别,相约来日三个方面的内容。

  ⑵ 体味仲卿对她母亲及兰芝的对话,谈谈其作用。明确:作用有三:

  第一,通过仲卿之口证实兰芝是无辜被遣,并表现了兰芝和仲卿夫妻恩爱。

  第二,初次展示了焦仲卿懦弱的性格。他虽然很爱兰芝,对爱情忠贞不二,但在他母亲的逼迫下,不敢反抗,只好休了兰芝,对未来还抱有一丝幻想。

  第三,塑造了一个专断蛮狠,顽固而有心计的封建家长形象。焦母对儿子的请求,不为所动,反而勃然大怒:“小子无所畏,何敢助妇语A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A”显得专断而又顽固。但也颇有心计,训斥之后又抚慰仲卿:“东家有贤女,自名秦罗敷。可怜体无比,阿母为汝求A”企图以此打动仲卿,动摇他对爱情的专一态度。

  ⑶ 要求学生集体朗诵“鸡鸣外欲曙……涕落百余行”这一部分,讨论:这一部分写兰芝严妆,和婆婆告别,和小姑告别,有何作用?

  明确:兰芝严妆:运用一连串的夸张性的铺陈排比,旨在写她的美,更表现了她的从容镇定,兰芝用自己美,向丈夫表达了自己对他的爱,向婆婆表示了她的无辜和坚强。和婆婆告别:表现了她从容镇定,不卑不亢,“本自无教训,兼愧贵家子,”这番话表面上是自谦自责,实际上是柔中寓刚,与那个“怒不止”的婆婆在修养和性格上形成鲜明的对照。与小姑告别:“泪落连珠子。”因为她看着小姑长大,现在一旦离别,不觉悲从中来,这泪水中既有同小姑朝夕相伴的深情,也有对自己无端被遣归的悲愤。而一旦登车去,那无法抑制也无须再掩饰的悲伤使她终于失声痛哭起来。至此,兰芝那倔强而又善良的性格以及她对小姑、对仲卿依依难舍的深情得到了细腻而又充分地表现。

  ⑷ 提问:“夫妻誓别”这一情节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明确:有两个作用:首先,它再次强调了这对新婚夫妇感情上的互相理解,互相眷念,他们的分别,非是己愿,而是逼迫,这就为后面写他俩的殉情奠下了基石。其次,在分别之时,兰芝既表白了对爱情的忠贞,也表露了对前途的忧虑,担心自己那个性情暴烈的兄长“恐不如我意”,这为下文的兄长逼嫁,以死践盟等情节埋下了伏笔。因此从情节发展来看,这是个必不可少的过渡段落。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的“开端”和“发展”部分,人物的性情及悲剧剧情初现端倪,结局我们将在下一节课揭晓

  六、布置作业

  1、背诵“鸡鸣外欲曙……二情同依依”一部分。

  2、阅读课文后所附“汉乐府”的有关资料,对“汉乐府”有个大致的了解。

  3、朗诵课文,对课文的人物对话多加揣摩。

语文教案 篇6

  学习目标:

  1、认识海、鸥、滩、军、舰、帆、秧、稻、塘9个生字,会写沙、海两个字。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一、二两小节,初步感知数量词的用法。

  学习重点:

  1、认识海、鸥等9个生字。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初步感知数量词的用法。

  学习难点:初步感知数量词的用法,尝试用数量词表达熟悉的事物。

  学前准备:生字卡片、图片等。

  学习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小朋友,你们喜欢旅游吗?你去过哪些地方?今天,老师和大家要去几个很美很美的地方,想去吗?(想)让我们一起出发吧!

  二、学习、感悟课文第一节。

  1、出示海滩的图片。

  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板帖:海鸥沙滩

  军舰帆船

  2、小朋友真会观察,这些词语你会读吗?自己试一试。

  (1)自己读。

  (2)谁会读?指名读。

  (3)齐读。

  3、真了不起,可里面的生字你会认吗?

  (1)指名读。

  (2)开火车读。

  (3)小朋友,在这么短的时间里,你记住了哪个生字?是怎么记的?

  (4)让我们再来一起读一读生字。

  4、瞧,这美丽的海滩正向我们招手呢!小朋友,这时你最大的愿望是什么呀?

  5、课文的第一小节就写了这个美丽的'地方,请小朋友自己打开书来读一读。

  (1)自己读。

  (2)谁愿意来读?

  (3)听到小朋友读得那样认真,老师也想来试试。(范读)

  (4)请同桌一起读。

  (5)起读。

  (6)看着图试着背一背。

  三、课间操《火车开了》。

  四、学习课文第二小节。

  1、火车一路开过来,你看到了田野里有什么?

  2、田野里的景色真美呀!课文的那一小节写的呢?请小朋友赶紧打开书,找一找,读一读。

  (1)自由读。

  (2)老师也想把它读得好听一点,可是呀,怎么读也读不好,谁能教教我?

  (3)指名读。

  (4)范读。

  (5)男、女声比赛读。

  3、小朋友,这一小节里躲藏着三个生字宝宝,你能把它圈出来,读一读吗?

  (1)学生自己圈生字。

  (2)教师贴出生字卡片。

  (3)指名读。

  (4)组词,请小老师领读。

  (5)你用什么方法记住哪个字的?

  五、出示课文一、二小节,复习,巩固。

  1、小朋友,刚才我们学习了课文的一、二小节,请你们自己美美的读一读。

  2、读后,你发现了什么?

  3、请女同学读前两个字,男同学读后两个字,美美的体会一下。

  4、呀,我真不小心,把课文的顺序打乱了,你们能帮我排列一下吗?(四人小组合作排列课文)

  5、复习生字。(鸥、舰、秧、塘)

  六、指导书写:海、沙。

  七、机动。

语文教案 篇7

  教学目的

  一、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意识。

  二、了解童话的特点。

  三、努力激活课题教与学的气氛,力求生动活泼。

  教学设想

  一、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中感悟,激发想象,培养在实现理想而坚持不懈的精神。

  二、通过分角色表演更深入理解作品的内容以及把握作品形象不同性格特点。

  三、通过课题讨论,加深对主题的认识。

  四、联系实际,深入理解犟的不同含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告诉你们一个好消息,我刚收到一张请柬,说邀请我们全班同学到苏州狮子林王国参加有史以来最盛大的婚礼。大家想不想去?不过还得告诉大家这婚礼日期紧,两周后就要举行,而狮子洞路程遥远,那我们怎样才能准时到达呢?(学生讨论办法)

  师:哇!同学们的办法真多。看来有现代化交通工具,难不倒我们,我们定会及时赶到的,还有我们另外一位新朋友乌龟先生也被邀请了。(边说边简笔画)它若去,会不会遇到困难?不妨来听听德国当代儿童文学作家米切尔恩德给我们讲述这只犟龟的故事。(板书:犟)

  二、配乐朗读

  1、邀请一名学生充当米切尔恩德的代言人讲述这个童话故事。

  2、其他同学认真听,想一想,乌龟这一路上有没有遇到困难?若有,具体表现在哪里?(用笔画出)

  3、师评:朗读得真棒,很投入,不仅把我们带入童话世界,而且还给我们展示了一个个灵活现的可爱的动物形象。

  三、导读课文

  师:乌龟去参加婚礼,到底有没有遇到困难?若有,究竟是怎样的困难?

  生:小组讨论并回答(可概括可引用书中的词语)

  师:面对沿途的这些困难,乌龟又怎样去克服呢?

  生:(思考后回答)

  [板书:我的决定是不可改变的]

  师评:乌龟以它那简单的信念克服种种困难,终于来到狮子洞(边说边简笔画),实现了他的理想,参加了从未有过、最魅力、最盛大的庆典,这只令人钦佩的乌龟,大家想不想认识?

  四、分角色表演

  师:今天有幸邀请到这只乌龟的扮演者以及他的伙伴,让我们用掌声欢迎他们上台表演。

  表演的目的:

  1、预习时叫学生自由组合,排练表演并自行准备动物头饰;

  2、提示将课文改编成课本剧,主要对动物的.对话给以加工创造,并配以相应的动作、神态;

  3、角色分配共9个同学,1个当旁白,8个扮演作品中的动物。

  五、评选讨论

  师:谢谢同学们有创意的表演(掌声欢送)。那么,下面的时间给现场的观众,请同学们大胆地选出自己最喜欢的动物或不喜欢的动物,并说说理由。

  生:(讨论并自由回答)

  六、延伸性讨论

  师:从同学们的评选中不难看出,大家还是比较喜欢乌龟,可见乌龟是我们学习的榜样,那么,我们在学习、生活上可以从乌龟身上学到什么呢?

  生:(自由发言)

  师评:从同学们精彩的发言中传达出一个共同的心声,那就是做任何事情要想获得成功,不仅要认准一个目标,坚持到底,还要有勇气去战胜各种艰难险阻,这也就是童话所要告诉我们的道理。

  七、标题讨论

  师:同学们在前头评选中说喜欢乌龟是一位它犟,有执著的精神,不喜欢乌龟也是因为它犟,不听人劝,一意孤行,那么如何评价乌龟这种犟性好坏呢?结合实际生活情况,谈谈你的看法。

  生:(自由讨论并发表意见)

  师评:生活中犟有好的地方,也有不好的地方,因此我们要采取辩证的观点来看待问题,然而本课的乌龟犟得好、犟得妙,它正因为犟才最终实现了自己的理想。

  八、布置作业

  将刚才讨论的内容加以整理、补充,写成200字左右的文章,用正楷字抄写在作文本上。

语文教案 篇8

  知识目标

  练习用部首查字法查字;会辨析形近字;巩固要求会认的字;能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把排列错乱的几句话整理成一段通顺的话;会朗读并背诵古诗《明日歌》;练习写笔画多、结构复杂的字。

  教学准备

  字典、卡片、田字格小黑板。

  第一课时

  (完成第一~四题)

  一、练习第—题

  查字典,填空。

  1.以“烘”为例,说说怎样用部首查字法在字典中查找到这个字。

  第一步:看看“烘”的部首是什么。(火部) 在“部首目录”中找到“火”部,看清右边的页码。

  第二步:根据页码在检字表中找到“火”部。

  第三步:数一数“烘”字除去部首有几画 (六画)。然后在“火”部中的六画里查找到“烘”字,看看“烘”字在正文中的页码。按照这个页码可以在正文中查到“烘”字了。

  2.用部首查字法独立查:“渠、族、逆”,按要求填写好各项内容。

  二、练习第二题

  读一读,比一比,组成词语。

  1.读每组字。先指名读,再齐读。

  提醒学生注意:这八组字中“争、睁;勾、沟;蓝、篮;辨、辩;密、蜜”每组的两个字,字音完全相同。而“夸、挎;其、期”每组的两个字是音同调不同。“钱、线”两个字的字音不同,这些字每组字字形都相近。

  2.分析每组字形的不同。

  上面4组,都是下边的字比上边的字多个偏旁。下面4组每两个字都有—部分不同。

  3.先由学生自己组词填写,再讨论交流。

  三、练习第三题

  读一读。

  1.出示小黑板。

  猎狗 篱笆 找碴儿 一堵墙

  船舷 宰割 暖烘烘 大声嚷

  2.默读,指名读。要求读得正确。

  四、练习第四题

  把下面的句子楚理成一段通顺的话,标上序号,再读一读。

  1.读题目,明确这项练习的要求。

  2.读读句子,想一想:

  (1) 这几句话大概说的是一件什么事?

  (2) 应该按照什么顺序,才能清楚地表达这—段的意思?

  3.试着排顺序。用铅笔在句子前面的括号里标上序号,边标边试着读一读,看看念得通不通,能不能把这段话的意思表达清楚。

  4.指名读一读。(序号的顺序是:4、3、1、2。这段话应当是:一次,我在广场上放风筝。开始,我怎么也放不起来。爸爸说:“风筝要迎着风放,边放边小跑,手不断地往上提线。”我照着爸爸的话去做,果然,风筝慢慢地飞起来,越飞越高。)

  第二课时

  一、练习第五题

  读一读,背一背。

  1.借助拼音小声练习读古诗《明日歌》。

  2.指名读。

  3.简单讲解《明日歌》的意思。

  明天以后又有明天,明天真是太多了。—辈子什么事都等到明天去做,那就什么事都做不成了。“等明天”这句话不知害了多少人,春天过去,秋天到来,永远都有明天,可是你已经老了。早晨看河水向东流,傍晚看太阳西边落。等明天的人啊!你就是能活一百岁,明天又有几个呢? 你如果还不明白,就请听一听我的'《明日歌》吧!

  4.自己练习朗读,试着背下来。

  5.—齐背诵,指名背诵。

  6.说说你怎么爱惜时间。

  二、练习写笔画多的字,注意把字写紧凑。

  1.出示卡片,读—读:靠、辩、剩、篮、催、擦,让学生看清这六个字笔画多,结构复杂。

  2.指导写“擦”。

  (1) 分析字形和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擦”,左右结构,是由“ 扌”和“察”两部分组成的,左窄右宽。“扌”约占三分之一,“察”约占二分之二。“扌”第一笔横(一)的起笔点和右边第一笔点(、)差不多一样高。右边第三笔是“ ”,中间部分的“ ”要写宽一点,包住下面的。这个字笔画多,要注意把字写紧凑。

  (2) 教师示范,在田字格小黑板上书写“擦”。学生跟着教师描写两个,临写四个。

  3.“靠、辩、剩、篮、催、擦”六个字,指导方法、练习步骤与指导“擦”字基本相同。

  引导学生独立分析字形,分析每一部分在田字格中所占的位置。教师需要提示学生:

  “催”,由“亻”和“崔”两部分组成,左右结构。左窄右宽,两部分差不多一样高。右上的“山”字小点,右下“隹”的单立人的竖,要写长些。下面的横要写紧凑。

  “剩”,左右结构,由“乘”和“刂”两部分组成,左宽右窄。“刂”略长于“乘”。

  “篮”,上下结构,由“ ”和“临”两部分组成,上小下大。最后一笔横(一)要写得长一些。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03-09

语文《语文园地四》教案02-20

语文园地语文教案04-04

语文《画风》教案05-06

语文乐园教案04-04

语文阅读教案03-03

语文《石榴》教案04-21

语文优秀教案02-16

语文绿教案03-04

语文下册的教案0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