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案

时间:2023-11-15 10:54:35 教案 我要投稿

小学语文教案必备6篇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语文教案6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小学语文教案必备6篇

小学语文教案 篇1

  一、初识景色的美丽

  师:如果有可能,我真想去北京看望一位97岁的老人。对,就是(用肢体语言引导学生看课件)季羡林先生,我特别敬佩的一位学者、一位慈祥的老人。早在1935年,季先生就远赴德国,在著名的哥廷根大学留学,一住就是十年。1980年,当先生再次踏上这片土地,已是满头银发。人家问他对德国、对哥廷根的印象,季老意味深长地说——(出示)

  生:(齐读)“变化是有的,但是美丽并没有改变。”

  师:到底是怎样的美丽让先生经历四五十年的风风雨雨,仍然念念不忘?先生后来写了一篇感人至深的文章《重返哥廷根》,今天我们来学习它的节选内容——

  生:(齐读课题)“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师:请大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顺课文。

  生:(自由读课文)

  师:请同学来分段读课文。吕金杭。

  生1:(朗读第一自然段)

  师:希文接着读。

  生2:(朗读第二自然段)

  师:对不起,“jǐ liánɡ”(正音:“脊梁”)(以讲台上的花做引导)这就是花的——

  生:(齐读)脊梁

  生2:(重新朗读第二自然段)

  师:潇寒接着读。

  生3:(朗读第三自然段)

  师:杭杰接着读。

  生4:(朗读第四自然段)

  师: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先生在文章的最后这样感叹——(出示)

  生:(齐读)“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我仿佛又回到了四五十年前,我做了一个花的梦,做了一个思乡的梦。”

  二、感悟景色的奇丽

  师:在先生眼中,哥廷根的景色是——

  生:“奇丽”的。

  师:(板书:奇丽的景色)“奇”是奇特,“丽”是美丽。先生在德国留学时看到了怎样奇特美丽的景色,让他一叹再叹?快速默读课文2、3两段,找到描写景色奇丽的句子多读几次。

  生:(自由读,画相关语句)

  师:文婕,你读的是哪些句子?

  生:(朗读)“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山阴道上,应接不暇。每一家都是这样,在屋子里的时候,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走在街上的时候,自己又看别人的花。”

  师:(课件出示该语段)我们再入情入境地来读读这些句子,读着读着,又感受到了什么?请边读边做好记号、批注。

  生:(自由读,做记号和批注。)

  师:你感受到了什么?

  生:我觉得花很美。它们“花团锦簇,姹紫嫣红”。

  师:请你把这种美丽读出来吧。

  生:(朗读)“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

  师:多美的花呀,谁再来读?

  生:(朗读)“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

  师:(出示各种鲜花的图片)看,这样鲜花汇集成团,各种花儿艳丽夺目的美好景象,就可以称之为──

  生:(齐读)“花团锦簇,姹紫嫣红。”

  师:谁再来读读这个句子?

  生:(朗读)“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

  师:女生来读。

  生:(女生齐读)“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

  师:谁还有同样的`感受?

  生:我从“山阴道上”这里看出很美。山阴道就是山上的小路,两边有花,有树,很舒服。

  生:山阴道两旁应该都是很高很大的树,浓密的树荫就像巨大的伞,把小路包围住了。

  师:是啊,课文中是指街道两旁——

  生:高高的楼房上,临街的窗户外边都种满了美丽的鲜花,让人感到美丽舒服。

  师:谁来读这句话?

  生:(朗读)“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山阴道上,应接不暇。”

  师:(出示课件)在会稽城(今浙江绍兴城)西南偏门郊外,与东跨湖桥相接,是通向诸暨枫桥的一条官道。远山近水、小桥凉亭、田园农舍、草木行人,相映成画。画中游而身亦入画,晴日风雨,无不相宜,颇具中国山水画之神韵。

  东晋王献之有妙句:“云生满谷,月照长空,潭涧注泻,翠羽欲流,浮云出岫,绝壁天悬。千岩竞秀,万壑争流。草木蒙笼其上,若云兴霞蔚。山阴道上行,山川自相映发,使人应接不暇。”

  师:从中你读懂了什么?

  生1:山阴道原来是一条路的名字。

  生2:我知道了山阴道上移步换景,目不暇接,怪不得王献之说:山阴道上行,山川自相映发,使人应接不暇。

  生3:先生把哥廷根的大街比作山阴道,说明那儿实在太美了。

  师:(出示句子)男生一起来读。

  生:(男生齐读)“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山阴道上,应接不暇。”

  师:读了这句话还有其它的感受吗?

  生:我觉得这儿的花很丰富。

  师:丰富。丰富除了表现在色彩鲜艳多彩,美丽多姿外,还表现在哪儿?

  生:我觉得这儿的花很多。我是从“花的海洋”这个词看出来的。

  师:还有谁也感到花多呢?

  生:我从“应接不暇”这个词语感受到花很多。

  师:谁能够把花的美、花的多、花的丰富读出来?

  生:(朗读)“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山阴道上,应接不暇。”

  师:我们来pk一下吧,一二大组先来,三四大组接招。看哪一组读出花儿更多更美。

  生:(两大组赛读)

  师:大家都读得很好,把老师带到了奇丽的哥廷根。给你们一个奖励吧!(出示哥廷根街道图片)我带你们去哥廷根的大街小巷走一走。

  师:(引背)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

  生:(齐背)“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

  师:(引背)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

  生:(齐背)“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山阴道上,应接不暇。”

  师:(引背)是啊,每一家都是这样,在屋子里的时候──

  生:(齐背)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师:(引背)走在街上的时候──

  生:(齐背)自己又看别人的花。

  三、体会风情的奇特

  师:好一派奇丽的景色啊!可是,为什么会有如此奇丽的景色呢?我们再用心来读课文,并做好批注。

  生:(自由读课文,做批注)

  师:我们来交流交流。你们读出了什么?

  生:我从“家家户户”读出了德国人爱花,每个人家里都养花。

  师:正是因为人人都这样,所以——

  生:(齐读)“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山阴道上,应接不暇。”

  师:你还从哪儿读出来了?

  生:文章中说,“花栽窗外,花朝外开”,人人为他人着想,将花最美的一面给别人看。

  师:每一朵花上都绽放着一颗真切的爱心。在家中看,只能看到花朵的背影,满窗的绿色,很难看到鲜花的烂漫,就像我们窗台上的花。(师指向窗台的花)正因为人人都这样,所以——

  生:(齐读)“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山阴道上,应接不暇。每一家都是这样,在屋子里的时候,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走在街上的时候,自己又看别人的花。”

  师:难怪,先生要发出这样的感慨——(出示)

  生:(齐读)“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我觉得这一种境界是颇耐人寻味的。”

  师:这样爱花的真切,爱花的境界,多次令先生感到吃惊。于是——(出示句子)

  生:(朗读)“我曾问过我的女房东:你这样养花是给别人看的吧!她莞尔一笑,说:‘正是这样!’”

  师:“莞尔一笑”是怎样的笑?

  生:微笑,淡淡的笑。

  师:这么令先生吃惊的奇丽景象,女房东却只是“莞尔一笑”,这笑里包含着什么呢?

  生:女房东觉得这没有什么,本来就是这样的。

  师:是啊,对于他们来说,太平常了,本来就是这样的,那是哥廷根人长期以来的习惯和风俗啊。(引读)正是这样,每一家都是这样——

  生:(齐读)“每一家都是这样,在屋子里的时候,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走在街上的时候,自己又看别人的花。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我觉得这一种境界是颇耐人寻味的。”

  师:原来先生说的美丽并没有变,也包括这样美好的习俗啊。这样的人才组成了这样一个奇特的民族啊。(板书:奇特的民族)

  生:(齐读)“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我仿佛又回到了四五十年前,我做了一个花的梦,做了一个思乡的梦。”

  四、了解异国的文化

  师:可是,你们知道吗?先生留学德国时期,德国正处于怎样的情况?

  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时候。

  师:是的,正是德国社会激烈动荡的十年,正经历着第二次世界大战。德国战败,投降,整个国家都笼罩在一片末日的氛围里!物资奇缺,吃饭和取暖都无法保障,老百姓的生活陷入了巨大的困境!可是,它却为何依然花团锦簇,姹紫嫣红?

  生:因为,爱花是德国人的习俗,德国人爱花在全世界都是出了名的。

  生:这是他们的传统,他们爱花已经习以为常了,因此不会改变。

  师:是啊,德国人爱花之真切确实让人感到吃惊。一面是饥寒交迫,一面是鲜花满街,这是——

  生:(齐读)“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我仿佛又回到了四五十年前,我做了一个花的梦,做了一个思乡的梦!”

  师:一面是炮火连天,一面是鲜花满街,这是——

  生:(齐读)“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我仿佛又回到了四五十年前,我做了一个花的梦,做了一个思乡的梦!”

  师:在二战时期,德国还发生过这样一个奇特的故事。赶紧拿出资料,自己读读这个奇特的故事。

  生:(自由读故事《只砍有记号的树》)

  只砍有记号的树

  对普通平民来说,食品短缺就已经是人命关天的事。更糟糕的是,由于冬季非常寒冷,家里如果没有足够的燃料,根本无法挨过漫长的冬天。在这种情况下,各地政府只得允许让老百姓上山砍树。

  在生命受到威胁时,人们非但没有去哄抢,而是先由政府部门的林业人员在林海雪原里拉网式地搜索,找到老弱病残的劣质树木,做上记号,再告诫民众:只砍有记号的树。在有些人看来,这样的规定简直就是个笑话:国家都快要灭亡了,还要树干吗?

  然而令人不可思议的是,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彻底结束,全德国竟然没有发生过一起居民违章砍伐无记号树木的事,每一个德国人都忠实地执行了这个没有任何强制约束力的规定。

  是一种什么样的力量使得德国人在如此极端糟糕的情况下,仍能表现出超出一般人想象的自律?

  师:谁来谈谈自己的感受?

  生:我觉得德国人很认真地遵守纪律,宁可忍受寒冷饥饿,也不愿意违反纪律去砍那些没有记号的树。

  师:是啊,你觉得有些不可思议。但,这就是德国人,这就是这个民族的性格:认真,守纪,忠实地服从政府的规定。

  生:我觉得他们很善良。

  师:为什么说他们“善良”?

  生:因为他们只砍有记号的树。

  师:不要忘了,有记号的树都是些老弱病残的树啊。说他们善良的话,那么,这些树就不该去砍它们了,是吧?其实,这跟善良不善良倒没有必然的联系。还有别的看法吗?

  生:我不得不为德国平民的环保意识感到吃惊,他们虽然处于寒冷的冬季,但有一颗火热的心。他们要把一片绿色留给下一代。正是因为他们认真对待每一个规定,所以经过了两次毁灭性的世界大战后,德国重新站了起来。

  师:其实,真正让人吃惊的,并不是他们的环保意识。而是你刚才所讲的“认真对待每一个规定”,老实说,中国人做不到,美国人做不到,和德国紧挨在一起的法国人也不一定做得到。这是这个民族长期形成的一种习俗、一种性格、一种文化。就像德国人爱花——

  生:(齐读)“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山阴道上,应接不暇。”

  师:四五十年前,季老在德国留学的时候,看到的是这样奇丽的景色;四五十年以后,季老重返哥廷根,看到的依然是这样奇丽的景色——

  生:(齐读)“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山阴道上,应接不暇。”

  师:假如你以后有机会去德国,去哥廷根,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目之所及的,依然还是这样奇丽的景色——

  生:(齐读)“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山阴道上,应接不暇。”

  师:这样奇丽的景色,在中国看不到,在美国看不到,在法国估计也看不到。这就是德国的风情,这就是德国的文化。因为,在那里——

  生:(齐读)“每一家都是这样,在屋子里的时候,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走在街上的时候,自己又看别人的花。”

  师:是啊!砍树,只砍有记号的树;爱花,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这真是一个奇特的民族啊!季老的这篇课文,为我们了解世界上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风土人情和文化打开了一扇奇特的窗。在接下来的阅读中,我们还将感受更多的异域风情、异国文化。

  【板书设计】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奇丽的景色奇特的民族

小学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能借助工具独立识字,与人交流识字、记字的方法;

  2、采用喜欢的方式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能简单复述;

  3、理解“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这句话的意思。

  教学重点:

  1、能借助工具独立识字,与人交流识字、记字的方法;

  2、采用喜欢的方式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能简单复述;

  教学难点:

  理解“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这句话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出示课题:矛和盾的集合。学生齐读。你知道什么是“矛”?什么是“盾”吗?矛和盾的集合精品教案教学设计推荐

  2、质疑:读了课题之后,你还想问什么问题呢?

  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如:矛和盾为什么要结合呢?又是怎么结合的呢?结果怎样?

  二、初读课文,感知主要内容

  1、学生自由读课文。

  边听边画出本课的生字和新词。

  2、学生把刚才画出的`生字新词读几遍。

  3、小声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如果遇到有困难的地方,停下来多读几遍。

  4、指名读课文,读后评议。

  5、学生默读课文,说说本课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自主阅读,解决读题时提出的问题

  1、教师出示学生提出的问题。如:矛和盾为什么要结合呢?又是怎么结合的呢?结果怎样?

  2、学生根据以上问题,自学课文,并一起交流。

  四、记字写字

  1、出示本课的生字,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记住它们。

  2、重点指导两个上下结构的字:集和架。提醒学生注意:下面的“木”一定要写好,稳稳托住上半部。

  五、拓展思考

  请你用别的例子来说明 “是的,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这句话。

  六、作业设计:

  (1)抄写生字、词。

  (2)选用“…如…般…”或“…像…一样…”写一句比喻句。

小学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学会9个生字,读写“补课、竭力、发誓”等词语并能理解。

  2、通过阅读,走进达丽玛的内心世界,深刻感受达丽玛的情感变化。

  3、理解“春天的雨点”的深层涵义。

  4、感受教师对学生无私的关爱。

  教学重点:

  结合故事情节的首尾照应,引发对达丽玛情感变化的探究。

  教学难点:

  深入文本,进行语言文字训练。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春天,是一个充满诗意和希望的季节,而春天的雨,润泽万物,有时也洒在人的心田!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文章《春天的雨点》,去感受“春天的雨点”撒过的痕迹!

  (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感知文意。

  1、自由阅读文本,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将不理解的词语圈出来。

  2、交流识字并结合语境解词。

  (过渡语:读完了课文,我有一个疑惑:这篇文章是主要写春天的雨点吗?那究竟主要写了什么?)

  3、默读课文想一想:

  (1)故事的主要人物有哪些?

  (2)事情是如何发生的?经历了怎样的过程?最后结果怎样了?

  4、谁来说说自己的想法。

  5、经过以上分析,你能概括地说说这篇文章讲了一件什么事吗?

  6、师生交流。

  三、引领自我感悟:

  1、过渡:就是这样一个看似平淡的故事,让达丽玛的人生从此改变。我们自己来读一读课文,试着将感动自己的句子画下来。(想一想,是什么感动了你?)

  2、交流。

  四、小练笔:

  能不能将自己的点滴感受写在课本的一边?就算是我们自己的收获也好!

  第二课时

  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大致了解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并写下了自己初读的感受。实际学习生活中,我们很多同学都有过这样一种经历——上课溜号!

  1、谁给大家解释一下自己对“溜号”的认识?

  2、你有过“溜号”的记忆吗?能不能将这段记忆找出来,和大家分享一下?(没关系的,这种事情可能很多同学都有过的!有时见到你们上课听讲的情景,老师也会偶尔想起自己上学时候的事情,这也算是溜号吧!)当时,想到了什么?心情怎样呢?

  3、引导学生交流。

  (过渡语:文中的达丽玛在老师上课的时候也“溜号”了,你能看出她溜号的时候心情怎样吗?)

  二、感悟变化

  1、阅读文章第1自然段:

  (1)交流达丽玛溜号的心情。重点读悟“她的心正和春风一起,游荡在大草原上”这句环境描写。(通过环境描写衬托达丽玛当时内心的自由与轻松。)

  (2)此时此刻,达丽玛想到了什么?

  (3)有没有注意到,在文章的结尾处也出现了这些小动物,读来听听。

  (4)达丽玛有什么不同的表现吗?

  (5)难道达丽玛不再喜欢这些小动物了吗?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变化呢?

  2、阅读全文,看一看文章讲了几个小故事?能不能给每个小故事加一个小标题?

  3、学生交流。

  4、四个小故事,显现出达丽玛情感的变化,你能看出她的情感是怎么变化的吗?

  ( )——( )——( )——( )

  三、感悟师生情

  1、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变化呢?从文中找到支持你观点的语句。

  (1)达丽玛坐下来,她竭力忍住,才没让眼泪掉下来。她多像一只渴望飞出笼子的小鸟,偏偏还要多关一会儿!(生活中遇到过这种情况吗?你是怎么想的呢?)

  (2)、达丽玛听出来了,老师的嗓子沙哑了。达丽玛看到了,老师的嘴唇发干了。(适时引导:老师为什么嗓子哑了,嘴唇干了?生活中,你可曾体会过这一点?体会老师对达丽玛的付出。)

  (3)老师,我只听见您给我补课了。(这说明了什么?)

  (4)她没答理跑来讨好的自己的叭儿狗,没去看心爱的小羊羔儿,不理睬调皮的小牛犊儿。细雨打湿了达丽玛的头发,她一直望着老师的背影消融在绿蒙蒙的原野里。

  2、面对老师的背影:你想对老师说些什么?写在本子上。(旁白:老师的背影,承载着对我们的责任;承载着对我们的关爱,她用自己坚强的身躯为我们遮挡风雨,却淋湿了自己。老师,我想对您说:“ ”)

  3、绵绵的春雨一直没有停:于是,乌罕娜在家门前看到了这样的情景。诵读语段,体会达丽玛的“笑脸”!

  四、感悟希望:

  1、诵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2、你觉得这“春天的雨点”还是简单的雨点吗?怎么理解“草原上正萌发蓬勃的生机”?你觉得“春天的雨点儿,仿佛也落在了乌罕娜和达丽玛的心里。”中,这雨点还是冰凉的吗?为什么?

小学语文教案 篇4

  复习

  1、认读上节课的生字:开火车竞赛读——齐读

  2、指名读描写蔷薇花的句子,感受萨沙要保护蔷薇花的心理。

  师:萨沙为什么要保护蔷薇花呢?是受了谁的影响?

  朗读

  1、指名读描写萨沙和妈妈对话的段落,重点指导问句和感叹句的读法。

  (1)妈妈,你和托利亚都需要雨衣呀,为什么要给我呢?(引导学生读好两个语气词“呀”和“呢”,重音突出“为什么”。在朗读中感悟萨沙不理解妈妈和哥哥的做法而发问的心理。)

  (2)这就是说,我是最弱小的了?(语调先降后升。引导学生在朗读中感悟萨沙不相信自己是最弱小的心理。)

  (3)妈妈,现在我还是最弱小的吗?(朗读时稍带一点反问语气。在朗读中感悟萨沙认为自己不是最弱小的、能保护比自己更弱小的这样的心情。)

  (4)不,不,你能保护更弱小的,你是勇敢的孩子啦!

  (妈妈的话可以读慢些,要读出亲切、和蔼的语气。)

  2、学生练读——教师范读——分角色读——自由找学习伙伴读

  3、师生共同评价:哪里读得好?为什么?哪里还需要改进?

  【朗读应该在学生的积极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感悟。个性化的朗读是学生情感的升华。比如“现在我还是最弱小的吗?”就可以有不同的朗读方法。教师一定要尊重学生的这种个性化的体验,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

  4、在对比阅读中感悟文中对野蔷薇描写的作用。

  (1)去掉具体描写森林景色和野蔷薇的句子,用课件显示改编后的课文,启发学生说说有什么不同。

  (2)引导学生在讨论中探究,感悟课文描写野蔷薇的作用:被铃兰花簇拥有的野蔷薇非常美,但大雨中的野蔷薇却显得娇嫩弱小。小萨沙用雨衣保护野蔷薇固然有妈妈的启发和鼓励,但更多的是出自他那颗对美好而弱小事物的关爱和保护的童心。没有这美丽而弱小的野蔷薇,也许难以真切地表现小萨沙那颗纯真的童心。

  【这是一个难点,教学中不必追求准确完整,关键是引发学生在阅读中感悟探究的积极性。】

  拓展

  1、你喜欢萨沙吗?为什么?你还喜欢谁?

  2、萨沙不甘心做弱者,不愿只享受别人给予的关爱,那你是否也保护过比你弱小的人或其他事物呢?

  【语文学习不仅仅是为了获得知识、发展能力,还应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凭借教材中的萨沙这个同龄人的形象,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来感受、体验学习伙伴的话,就能让学生和萨沙产生心灵的共鸣,满怀和萨沙同样的感情走出教材。】

  练习

  试着写几个问句和感叹句。

  书写

  学习剩下的几个字,重点指导两个带提手旁的字(托、摸),可以引导学生回想并按照以前学习的提手旁的写法练习书写。

  1、学生观察,自己练习书写,教师巡视指导。

  2、根据实际情况,教师范写指导。

  3、师生、生生互相交流评价。

  【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交流评价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写字兴趣,提高书写质量。】

  伴教锦囊

  词语解释

  聚精会神:形容注意力非常集中。

  大雨如注:注:灌。形容雨下得很大。

  娇嫩鲜艳:柔弱纤细。

  阅读在线:

  又见蔷薇(姚远)

  这是雪白的蔷薇花。一朵、两朵、三朵……朵朵花瓣都微微泛着生命的光泽,它们静静地开放在春天的阳光下,无拘无束地舒展着……望着眼前这些生长在山野水沼之间的.蔷薇,我回想起自己寂寞的童年。每年春天,我家屋后的小河边总是开满了白色和粉色的两种蔷薇花。远远望去,长长的河堤像是铺了一条白色和粉色相间的绒毯。起风的时候,这“绒毯”微微随风飘动,好看极了!我很恋蔷薇那种胭脂般的淡粉花色,这是画家的调色板也很难调出的颜色。我深深地惊叹于大自然造化。可惜,这种花色的蔷薇,我以后再也没有见到过。春风拂过的夜晚,空气中到处弥漫着馥郁的蔷薇花香。

  最令人向往的是秋末冬初的时候。爷爷带上小姑和我,划着一叶小舟去很远的地方钓鱼。当小船经过水草丰美的河边时,爷爷总会缓缓地停下船来,指着水边灌木丛中几个桔红色的小果子对我们说:“去摘几个果子解馋吧!”小姑伸出手去好不容易摘到几个。我放到嘴边一尝,竟甜中带酸,那是很诱人的味儿呀!我们边吃边笑,一路上高兴极了。后来我才知道,这是蔷薇的果实,可以入药。

  我的家离学校很远,在读小学的五年时间里,我总是走在那条田间的小路上。记忆最深的是一次放学途中,我见到了雨中的蔷薇花。暮色苍茫时分,春雨还淅淅沥沥地飘着。这些水池边的蔷薇花就透明地浸在薄雾般的雨纱里,叶子闪着亮晶晶的雨珠,花蕊是金的,一阵阵诱人的花香扑鼻而来,雨点不断地在蔷薇的枝叶上,发出沙沙的声响……我沉浸在大自然的创作之中,忘了自己。那时,我第一次发现自己离自然很近。

  记得去年春末的一天,我和朋友一起坐在山上看海。当我的视线从茫茫海面收回来时,我竟发现了不远处的蔷薇花。在午后的阳光里,我惊奇地叫出了声。朋友疑惑地看了我一眼,“这就是蔷薇花?”我肯定地点了点头。朋友脸上露出了笑容,专心地注视起那开在幽谷之中的白色蔷薇花来……淡淡的阳光下,蔷薇花独自默默开放的情景,给我们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独居小镇一隅,我很怀念那些在大自然中无拘无束生长的蔷薇花。令人羡慕的是:无论在哪里,它的生命总这样蓬蓬勃勃。在经历多少年的尘世沧桑以后,我才猛然发觉童年的蔷薇,竟是我生命中最重要的一部分。

小学语文教案 篇5

  第一课时

  一、童话引入

  1.边放动画课件(或投影)边讲述:大家一边看图,一边听老师讲故事.一天,小白兔和小灰兔帮助老山羊收白菜,劳动结束后,小灰兔把老山羊送给他的一车白菜送回家,小白兔只向老山羊要了些菜子拿回家。后来,带回一车白菜的小灰兔没有白菜吃了,而只拿回一包菜子的小白兔却有吃不完的菜,这是为什么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童话故事《小白兔和小灰兔》。

  [通过讲故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板书课题)

  学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

  1.自由读课文,找出要求会认的生字圈上,看拼音多读几遍,记住字音。

  2.利用生字卡,请两个学生当小老师教生字读音(每人教4个生字。重点指导容易认错的字,提醒学生注意,“浇”和“挑”是三拼音,“翻”和“肥”的声母是“f”,“施”是翘舌音。)

  3.小组合作学习。

  说说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字;给生字找朋友,小组学习后汇报、交流,师生共同评价订正。

  4.采用“开火车”,“你指我认”,“我说你指”的识字游戏复习生字。

  [通过自主学习,探究性学习,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数一数,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标出序号。

  2.借助拼音,把课文完整地读一遍,读完全文,再把喜欢的段落多读几遍。注意把字音读准,把课文读通顺。

  3.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给同学听。

  4.学生评议。

  [对于一年级学生而言,语文教学应培养他们乐于阅读的愿望,读通课文,整体感知的.教学设计可以实现这一目的。另外,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要以老师指派来代替学生的阅读,从一开始就要有意识地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并逐步培养他们对课文的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

  5.重点指导,读小白兔和小灰兔的对话,要读出不同的语气:小灰兔说的“谢谢您!”要读出感谢、有礼貌的语气。小白兔说的“我不要白菜,请您给我一些菜吧。”要读出请求的语气。“小白兔,你的菜是哪儿来的?”要读出惊奇的语气。“是我自己种的,只有自己种,才有吃不完的菜。”要读出自豪、深有体会的语气。其它地方也可抓住一些典型例句训练学生读到位,如“白菜很快就长大了”中的“很快”要读得重些;“小灰兔把白菜吃完了,又到老山羊家里去要白菜”中的“又”、“要”要读得重些。指导学生朗读,不能只是抽象地讲要读出什么语气,什么词要读得重些。应该通过范读、比较、评价来让学生体会和感悟。

  6.在读中进行词句训练。

  (1)说带“把”字的词语。先让学生读例子“把地翻松”、“把白菜吃完”、“把窗户打开”,接着自己仿说,然后同桌互相说一说,再全班交流。

  (2)让学生反复读“只有自己种,才有吃不完的菜”这句话,看谁能用“只有……才……”再说出其它句子来。这一训练难度较大,可让学生“补句”。如“只有爱劳动,才(有幸福的生活)”“只有刻苦学习,才(有好的成绩)”

  7.课中操。歌曲《劳动最光荣》。

  四、感悟课文内容

  1.指名几位同学接力读全文,让学生在听的过程中,找出与各部分课文内容相吻合的插图(挂图或投影片),比较一下小白兔和小灰兔的不同之处。

  (1)比态度:学习1—3自然段。小白兔和小灰兔帮老山羊收完白菜,当老山羊把白菜送给小白兔和小灰兔时,比一比小白兔和小灰兔态度和做法有什么不同?然后引导学生观察与文相配的第一幅插图,回答“小灰兔怎样?小白兔呢?小灰兔看到小白兔不要白菜,只要菜子会怎么想?”让学生形成悬念从而自然地过渡到下面的学习。

  (2)比表现:学习4—6自然段。引导学生理解:它们俩到家后的表现有什么不同?课文是怎样写的?抓住重点词:①“种菜”,说明小白兔怎么样?②“就吃”说明小灰兔怎么样?接着循因索果,进行对比,因为小白兔勤劳,白菜“长大”了;因为小灰兔懒惰,白菜“吃完”了。(这为理解重点句做了铺垫)

  (3)比结果:学习7—9自然段,比较小灰兔吃完了白菜是怎样做的?小白兔这时挑着一担白菜去干什么?(小灰兔把白菜吃完了,又到老山羊家里去要白菜;小白兔挑着一担白菜,给老山羊送来了。)小灰兔为什么“奇怪”?小白兔是怎样回答的?小灰兔不明白,当初小白兔从老山羊那儿要的是菜子,怎么现在成为白菜了?小白兔挑的白菜是哪儿来的?听了小白兔的话“只有自己种,才有吃不完的菜。”小灰兔才懂得了小白兔自己种白菜,收了许多白菜,只有自己劳动才能生活得好的道理。

  2.自由朗读全文,说说这个童话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

  齐读最后一句话。

  3.学生质疑。

  4.小组合作学习、讨论解疑(老师参与讨论)。

  5.汇报交流。

  6.指导朗读:重点指导读两只小兔的对话。

  形式分为:指名读、分角色读、挑战读等等。

  [通过多种方法练读,以读代讲,让学生在读中领悟,在读中学习,使学生的认识不断得到完善和升华,最后对课文内容形成初步的自我理解。]

  五、自由续编故事

  小灰兔听了小白兔的话会怎么做呢?

  自由准备──指名发言

  六、巩固课文

  1.复述课文。

  2.教师总结课文。

  板书设计

  小白兔:要菜子__种白菜__送白菜(只有自己种,才有吃不完的菜)

  小灰兔:拿白菜__吃白菜__要白菜

  第二课时

  一、读课文,认读生字、词语卡片

  二、自学生字

小学语文教案 篇6

  教材分析

  《太阳》是四年级语文的一篇常识性课文。主要介绍了有关太阳的知识,说明太阳与人类的关系。课文共有8个自然段,可以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在介绍太阳的特点时,运用了数字、假设、比较、比喻等方法,把太阳远、大、热三个方面的知识说得很具体、通俗,具有很强的说服力。第二部分讲太阳和人类的关系,从太阳和动、植物的生存,地球上气候的变化及太阳光可防治疾病等方面表现出太阳与人类关系的密切。

  学情分析

  本班学生在课堂上的思维很活跃,理解能力和自读自悟方面的学习能力较强,而且大部分学生喜欢阅读课外书籍,常常会在课堂上结合自己的课外知识来理解课文内容,谈自己的认识。

  根据我班学生这一学习特点,我感到在整个教学环节中,怎样把新课程中的教学理念运用到课堂上,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有效地融合在一起,是能否让学生学好这篇课文,有的放矢地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的关键。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的确定应注意按照新课程的三维目标体系进行分析

  教学重点和难点

  在读中理解课文是怎样把太阳的特点写清楚的,同时了解到列数字、作比较等写作方法,并能将其写作方法运用到练笔中去。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写一个”日”的象形字,让学生说出最早这个字指的是什么?(师相机板书:太阳。)

  师引导学生说出课前查找的有关太阳的资料。

  【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开放的课堂,同时也让学生的课外知识得到了交流。】

  师随机鼓励引入下一环节:同学们对太阳的了解还真不少,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有关太阳的课文,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将会对太阳有更多的了解。

  二、整体感知课文。

  师让学生正确、流利地读课文,问:看看通过阅读你能读懂什么?

  1.学生自由读课文。

  2.师:谁想来说一说你读懂了什么?

  【培养学生自读课文的能力,帮助理清文章的思路。】

  师相机板书:

  师:《太阳》这篇课文就是围绕它的特点和与我们的关系这两方面来写的。现在我们就先来学习太阳的特点。

  三、学习太阳的特点。

  1.太阳公公听说我们要了解它,很高兴,特意赶来了,你们听——

  (课件播放:动画画面、太阳公公说话的录音及文字。)

  “同学们,我离你们很远、很远,我很大、很大,我的温度很高、很高。现在,你们对我了解清楚了吗?”

  这时,一学生站起来说道:“我只知道太阳的三个特点是:远、大、热,但它远、大、热到什么程度并没有说清楚,所以我觉得太阳公公说的话不清楚。(师进行鼓励,进入下一环节。)

  2.师:现在请同学们自由读1~3自然段,看看课文是怎样把太阳的三个特点写清楚的,选一个你最喜欢的特点进行阅读。

  3.分组交流。

  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一个喜欢的特点进行重点学习,并分为学习小组进行交流学习。结果,想学习“远”的分为一组,想学习“大”的分为一组,想学习“热”的分为一组。

  【学生在对知识的学习上有了选择性,这样他们不仅乐意去学,还培养了学生之间相互合作的能力。】

  4.汇报。

  学习“远”的学生汇报:太阳离我们有一亿五千万公里远,到太阳上去,如果步行,日夜不停地走,差不多要走三千五百年;就是坐飞机也要坐二十几年。(学生将课文中的内容读了出来。)

  师引导:不错,你读出了重要的部分,能不能就这个内容说一说课文是怎样把这个内容说清楚的。(学生不知该怎么说。)

  师用课件演示、引导:一亿五千万公里有多远?课文中怎样说的?

  走——三千五百年,飞——二十几年。

  学生看课件做口头练习:

  太阳离我们有(一亿五千万公里)远,到太阳上去,如果步行,日夜不停地走,差不多要走(三千五百年);就是坐飞机也要坐(二十几年)。

  引导学生发现( )里面填的是数字,通过数字具体说明,我们对太阳的“远”就了解了。所以我们知道了:在说明某一事物的时候,列出一些具体的数字,可让我们更好地来理解,但数字必须是精确的,有科学依据的。这就是列数字的方法。

  师板书:列数字

  师:写太阳“远”这个特点还用了其他什么方法,找找看。

  【培养学生自学课文、发现问题的能力。】

  这时学生们高举右手,有的学生忍不住脱口而出:“还运用了写传说故事的.方法。”由此可见,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了调动。

  学习“大”的学生汇报:课文也运用了列数字的方法来说明太阳的“大”,130万个地球等于1个太阳。(对学生能说出列数字的方法进行鼓励。)

  师用课件演示,进行引导:左边是地球的动画,右边是太阳的动画,中间由等号连接引出:你体会到了什么?

  这时学生顿时领悟了,大声说道:“拿地球的大小来和太阳作比较。”

  对学生的细心观察进行鼓励,并进行小结:我们生活在地球上,对我们而言,地球非常大,我们不可能走遍地球的每个角落,然而,拿地球和太阳一比,更突出了太阳的大。这就是作比较的方法。

  师板书:作比较

  引导学生发现说明太阳“大”的特点还有没有其他的方法。

  【仍然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在阅读中去寻找答案。】

  学习“热”的学生汇报:(此时,学习“热”的学生有了以上学习的基础,回答问题就相对有条理)课文在写太阳热的特点时,运用了列数字的方法,告诉我们表面温度有六千度,中心温度是表面温度的三千倍。

  师:那中心温度是多少呢?请同学们动手算一算。

  【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

  片刻,学生异口同声地说出:一千八百万度。

  教师再进一步引导:真有一千八百万度吗?

  这时有学生强调:是估计,太阳温度太高了,人们无法进行测量,所以是大概的数。

  师进行鼓励:同学们注意了“估计”,特别好。说明你们读书很细心,那看一看还有没有其他的方法。

  又有学生起来说道:用钢铁与太阳的温度作比较,说明了太阳的温度真的很高。

  教师让学生一起读一读描写太阳大、热特点的段落,感受一下这样写的好处。

  【在理解课文的同时,也让学生了解到具体的写作方法,使理论与实际例子相结合,学生更容易掌握。】

  四、练笔。

  1.教师写一个“月”的象形字,让学生说出最早这个字指的是什么?(生答:月亮。)同时教师演示课件:用图画的形式出示有关月亮的资料:

  月亮距地球有三十八万四千四百公里,到月亮上去步行要800天,骑自行车要400天,坐飞机要200天,49个月亮等于1个地球。

  先让学生说出资料上月亮有几个特点(远、小)。

  (师出示的资料为程度差一点的学生保底。)

  让学生自由说出课前查阅的有关月亮的资料。(学生用课外知识再次进行交流。)

  2.生进行练笔。

  要求:选取月亮的两三个特点写一写,运用列数字、作比较等方法,争取把月亮的两个特点说清楚。

【小学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坐井观天教案05-06

小学语文《麻雀》教案07-24

小学语文掌声教案01-18

小学语文《鲸》教案12-27

小学语文教案03-22

小学语文教案11-16

小学语文识字教案10-09

小学语文优秀教案10-24

小学语文教案[精选]10-29

【精选】小学语文教案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