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时间:2023-11-13 08:45:45 教案 我要投稿

语文教案9篇(集合)

  作为一名教职工,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9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语文教案9篇(集合)

语文教案 篇1

  1设计特色:

  以游戏和活动为主线,自主探究,在创新中求发展。

  2信息资料

  1、d、t、n、l的字母卡片及与单韵母相拼的翻动式卡片。

  2、拼音乐园的课件及“摘苹果”游戏的挂图。

  3、学生用的橡皮泥、小棒和毛线绳。

  3教学要求:

  1、学会d、t、n、l4个声母,读准音,认清形,正确书写。

  2、学会d、t、n、l与单韵母拼读音节及带调拼读音节。

  4教学流程:

  一、复习导入

  1、复习声母:b、p、m、f并让学生回忆记忆的方法。

  2、复习音节:ba、fo、ma、po

  (设计意图:采取指读对读齐读和开火车读等多种形式,一方面检查学生以前的学习情况,另一方面进行字母形状记忆方法的迁移。)

  二、声母音的教学

  1、拼音乐园里可热闹了!今天老师还要带小朋友到这里认识一些拼音娃娃。你们看谁来了?大屏幕演示字母d、t、n、l及直观图。

  2、小朋友,你认识他们吗?指名试着读一读。教师追问:你为什么读得这么好?让学生交流自己的学习经验和学习方法。

  3、学生模仿读、练读、对读、同座互相检查读,教师相机指导n、l纠正的发音。

  (设计意图:教师能够根据学生的.学习实际和不同发展需求,充分相信学生,尊重学生,注重他们主体作用的发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实践。)

  三、声母形的教学

  1、屏幕上的图能够帮助你们记住d、t、n、l的样子,请小朋友仔细看图,想一想有什么新的发现,同座交流交流。(学生用以前的方法编顺口溜:队鼓鼓锤ddd;鱼儿跳舞ttt;一个门洞nnn;一根木棍lll。)

  2、你们还有什么好办法记住他们吗?小组讨论一下。学生联系日常生活畅所欲言。(马蹄印ddd、用手指摆d的形状;小伞把ttt、倒拄拐棍ttt、t和“七”像;独木桥nnn;l的形状像数字1、筷子、教鞭、指挥棒、旗杆、铅笔、灯管……)

  3、他们还和我们以前认识的哪些拼音娃娃很像?

  (d和b、p;n和u、m;t和f;l和i)

  (设计意图:重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放手让学生去寻找新的发现,使学生思维中创造的火花不断闪现。声母形的记忆体现层次性:先引导学生从直观画面观察记忆字形;再引导学生联系生活想象字形;最后指导学生根据所学比较记忆字形。学生在平等和谐的氛围中参与、体验、合作、发展,学习态度和情感得以进一步提升。)四、声母与单韵母的拼读教学

  1、翻版出示音节;这些音节你们会读吗?试着读一读。指名读、小组读、示范读、指名当小老师领读、自由选择读、齐读等。教师重点纠正n、l与单韵母相拼的音节。

  2、屏幕演示一些带调音节:da、di、tu、nu、li、lu、ni、na.让学生用这些音节组词或说一句话,看谁用上的音节多。

  (设计意图: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地位充分体现,学生的成就感极大的激发了学生求知的欲望。同时也充分发挥了拼音在生活中的作用,为学生提前识字说话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五、指导书写

  1、指导学生观察:这四位拼音娃娃分别在四线格的什么位置?

  2、教师重点指导声母"t"的写法。其余三个声母学生根据观察试着写一写。想写几个就写几个,指导自己满意为止。

  3、教师巡视纠正指导并让学生互相交流展示。

  (设计意图:书写在低年级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弹性要求和交流展示使学生进一步体验到书写的乐趣。)

  六、巩固练习

  1、学生利用手中的橡皮泥、小棒、毛线捏一捏、摆一摆今天认识的拼音娃娃。有的独自进行,有的与同座讨论合作,教师给捏摆好的同学以展示的机会。

  (设计意图:独特的教学手段再次激发学生参与实践的积极性,饶有情趣的欣赏、展示是对学生内在需求的最好馈赠。这种精神上的满足会成为学生记忆中永恒的财富。)

  2、“摘苹果”游戏。拼音娃娃来到果园里,哇!树上结满了红通通的大苹果,多诱人啊!你们想吃吗?学生认读苹果上的字母、音节,读对了就奖励一个大苹果。

  (设计意图:游戏是孩子们快乐求知的源泉。学生在积极的竞争参与中,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得到培植。)

语文教案 篇2

  11、中国石拱桥

  中学八年级语文备课组 主备人:

  【学习目标】

  1、掌握重点词语,准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永定河上的卢沟桥,修建于公元1189到1192年间。桥长265米,由11个半圆形的石拱组成,每个石拱长度不一,自16米到21.6米。桥宽约8米,路面平坦,几乎与河面平行。每两个石拱之间有石砌桥墩,把11个石拱联成一个整体。由于各拱相联,所以这种桥叫做联拱石桥。永定河发水时,来势很猛,以前两岸河堤常被冲毁,但是这座桥却从没出过事,足见它的坚固。桥面用石板铺砌,两旁有石栏石柱。每个柱头上都雕刻着不同姿态的狮子。这些石刻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有的像注视行人,千态万状,惟妙惟肖。

  (1)本段的说明对象是____________ ,它是 典型代表之一。

  (2)、分析下列语句所采用的说明方法。

  ①桥长265米,由11个半圆形的石拱组成,每个石拱长度不一,自16米到21.6米。( )

  ②永定河发水时,来势很猛,以前两岸河堤常被冲毁,但是这座桥从没出过事,足见它的坚固。( )

  ③这些石刻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有的像注视行人,千态万状,惟妙惟肖。( )

  (3)、“桥宽约8米,路面平坦,几乎与河面平行。”中的“约”“几乎”能否去掉?为什么?

  (4)、你还知道哪些桥?写出其名字及桥的特点。

  6、中国的石拱桥很多,都有相同的特点,作者为什么选择赵州桥和卢沟桥作为说明的例子?

  7、质疑问难:阅读课文过程中,你还有什么疑问需要与同学共同探讨?请把他写下来。

  拓展学习

  (1)茅盾故乡乌镇的小河两岸都是密密的芦苇,真是密不透风,每当其间显现一座石桥时,仿佛发闷的苇丛做了一次深呼吸,透了一口舒畅的气。

  (2)早春天气,江南乡间石桥头细柳飘丝,那纤细的游丝拂着桥身坚硬的石块,即使碰不见晓风残月, 也令画家销魂!

  (3)无论是木桥还是石桥,其身段的纵横与桥下的水波协同谱成形与色的乐曲。

  (2)为了生动的说明水有各种各样的语言,很多地方运用了 的修辞方法。

  (3)说明了水在三种情况下的语言:A ;B ;C 。

  (4)用自己的语言概括一下,怎样才能判断出壶里的水是否是开的?

  拓展学习

  6、选文采用了什么说明顺序来介绍太和殿的?第五段用数字“28”、“2380”是想说明什么?

  7、作者为什么把太和殿作为解说的.重点?

  8、揣摩文中写“龙”的句子,探究作者这样写的原因。

  9、请你当导游:假设你带的旅游团从神武门进入故宫,你该怎么向他们介绍故宫?

  10、质疑问难:阅读课文过程中,你还有什么疑问需要与同学共同探讨?

  拓展学习

  新集中学八年级语文备课组 主备人:

  【学习目标】

  1、查字典,看注释,掌握重点字词,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屏”的有关知识。

  例:南朝 《闺怨篇》“屏风有意障明月,灯火无情照独眠。”

  李商隐 《嫦娥》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柳永 《迷神引》“水茫茫,平沙雁,旋惊散。烟敛寒林簇,画屏展。”

  学习研讨

  6、探究理解文中古诗词的意思,感受浓浓的诗意。课文多处引用古诗词,这样有什么好处?

  7、 文中运用哪些说明方法?将你喜欢的一句摘抄下来,并分析其作用。

  例句:

  分析:

  拓展学习

  8、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文房四宝

  纸、墨、笔、砚是我国传统的文书工具。由于它们在运用于书画艺术创作上具有特殊的功能,因而被誉为“文房四宝”。而宣纸、徽墨、湖笔和端砚则又是这“四宝”中的名品。

  宣纸是唐代(公元618~907年)制造于安徽省泾县,曾被朝廷封为贡纸。由于它历来集散于泾县附近的宣城,故得名“宣纸”。宣纸蜚声海外由来已久。在清朝嘉庆年间(公元1796~1820年),宣纸制品曾远销欧洲,引起许多国家重视。英国的一个贵族,竟以70个基尼金的高价,在伦敦买下了一束用宣纸扎的花。

  楮片(檀树皮)和稻草是宣纸的原料。它的制作要用一年左右的时间,经过一百多道工序。这洁白如雪、厚薄均匀、质地坚韧的宣纸,按厚度分单宣、夹宣、三层以至四层;就吸水性能分为“生宣”和“熟宣”。“生宣”吸水性强,多用于写意画,工笔画则一般使用“熟宣”。由于宣纸具有抗老化、不易破碎等优点,所以我国不少古代名家的书法、绘画真迹能够长期保存下来。

  墨,分松烟墨和油烟墨,是在烟灰中加胶调剂,而后置铁臼里捣研制成。质量高的墨还在原料中加入麝香、冰片等香料和十几种中药,有的还掺入黄金。这样的墨研磨起来香气馥郁,书写后色泽乌艳,墨迹见水不化。古时制的墨往往有“轻胶万杵”或“十万杵”的字样,意思是料精功到。徽墨的制造始于唐末。相传河北墨工奚超带着儿子庭珪避乱南徙,看到黄山附近的歙州松多质好,就定居在此制墨为生。以歙州古松烧烟制成的墨色泽肥腻,性质沉重,再加上奚庭珪钻研技术,改进捣烟、和胶等方法,墨的质量具有“光泽如漆”“其坚如玉”的优点。

  文房四宝中的笔,指的是毛笔。相传秦始皇的大将蒙恬,监筑长城时,偶然看到城墙上粘有一撮羊毛,随手扯下,拾取枯木一枝,将羊毛束在一端,造出了我国第一支毛笔。传说后来蒙恬曾在浙江吴兴县的善琏镇住过,当地人奉他为“笔祖”,在镇上修建了“蒙恬祠”,并开始制造湖笔。湖笔是用上等山羊毛(羊毫)、山兔毛(紫毫)、黄鼠狼尾毛(狼毫)经过梳、结、装、择等七十多道工序精制而成。用湖笔书写、绘画,落笔重压时有腰力,提笔离纸后笔头尖正成锥形,笔的周身圆浑饱满,挥毫泼墨,刚柔相济,得心应手。

  端砚产于广东肇庆市东郊端溪,据记载,问世已有一千三百多年。出现砚石的坑洞星罗棋布于端溪两岸的斧柯山上。端砚的制作分采石、选料、雕刻、配盒等四道工序。用端砚磨的墨经久,还极耐冻。传说晚唐时,端州梁举人赴京会试,时值隆冬,人家的砚台都结了冰,只有此公砚上的墨水不冻,于是中了进士,因而人们也称端砚为“神砚”。(摘自《人民画报》)

  (1)本文采用了什么样的说明顺序?“四宝”中的名品各有什么特点。

  (2)体会本文的行文特点。

  一课一得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通过口语练习,使学生能够把自己搜集到的资料有选择地介绍给大家。

  2.培养学生在口语交际时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

  3.培养学生倾听的好习惯。

  教学难、重点:

  1.使学生通过口语交流,知道哪些动物具有神奇的本领,从而增强保护动物的意识。

  2.培养学生学会倾听的好习惯。

  教学准备:图片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流程: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今天《动物世界》要向大家介绍动物的.神奇本领,可是还没找到合适的主持人,你们有信心竞选小主持人吗?只要你在这次“口语交际”课山有出色的表现,就有资格竞选小主持人了。加油吧!

  2.自由读书,理解要求。

  (1)全班自由读书上的文字说明,理解本次“口语交际”的要求。自由汇报。

  (2)师生总结说话要求。

  a介绍自己了解的具有神奇本领的动物。说明它们的这些本领对人类有哪些帮助。

  b说明自己所介绍资料的来源。

  c同学之间展开互评。

  3.小组练说,互相补充。

  小组内练习说,同学之间随机补充,互相纠正评价。

  4.推荐代表,全班交流。师生评价。

  5.总结。

  (1)师生评价表现最出色的小组,选出《动物世界》节目的主持人。

  (2)动物世界是神奇的。动物是人类永恒的朋友,我们应该爱护它们,与它们建立和谐的关系,因为动物和人类共同拥有一个地球。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理解大海的象征意义和借物抒情的手法

  2.体会诗歌中联想的重要作用及对主题的表现作用

  3.体会哀歌式的忧郁美和人与自然重构世界的瞬间之想象思维

  重点难点:

  1.正确理解大海的象征意义、揣摩诗的意境。

  2.结合时代背景,理解抒情主人公复杂的心绪。

  3.把握本诗的感情线索,理清结构层次。

  4.品味形象生动的语言。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我国是诗的国度,当我们徜徉在唐诗宋词优美的诗境中时,也不妨调转艺术的轻舟,扬起思维的双浆,驰向外国诗歌的殿堂,在那里你可以领略到另一番艺术的优美风光。今天我们共同欣赏俄国伟大诗人普希金写的一首著名政治抒情诗--《致大海》。

  二、作者简介

  普希金(1799~1837),全名亚历山大·谢尔盖耶维奇·普希金,19世纪俄罗斯民族积极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和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俄罗斯文学语言的创建者。从小受文学熏陶,13岁开始写诗,15岁公开发表诗作。1817年在皇村学校毕业后进外交部任职,广泛结交优秀的贵族青年,写下一些歌颂自由、反对**暴政的充满激情的诗篇。1820年被沙皇政府流放到南方。1826年从流放地回到莫斯科在沙皇的监视下埋头写作。1837年在决斗中被杀害。

  普希金的作品富有强烈的人民性,因而被称为“俄罗斯生活百科全书”。他一生写共写抒情800多首,如著名的《自由颂》《致恰达耶夫》《致大海》《致诗人》;叙事诗《茨冈》《青铜骑士》;长篇小说《上尉的女儿》;短篇小说集《别尔金小说集》和代表作长篇诗体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

  果戈理曾评价说:“一提到普希金的名字,就会立刻想到俄罗斯民族诗人。事实上,在我们的民族诗人中,没有一个及得上他,而且没有一个人能更适宜于被称为民族诗人……在他身上,俄罗斯的大自然,俄罗斯的精神,俄罗斯的语言,反映得这样的纯洁,这样的净美,有如突出的光学玻璃上面所反映出来的风景。”高尔基盛赞普希金是一位“伟大的俄国人民诗人”,他“无论在诗句的美或是在感情和思想的表现力上,从来没有人能够超过的一位诗人”,他是“伟大的俄国文学之始祖”。

  他的诗具有明快的哀歌式的忧郁、旋律般的美、高度的思想性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别林斯基赞誉他的诗:“所表现的音调的美和语言的力量到了令人惊异的地步;它像海波一样柔和、优美,像松脂一样鲜明,像水晶一样透明、洁净,像春天一样芬芳,像勇士击剑一样坚强有力。”高尔基说:“我开始读普希金的诗,如同走进了一片树林的草地,到处盛开着鲜花,到处充满着阳光。”

  三、写作背景

  1824年夏天,普希金与奥德萨总督发生冲突,被军警押送到父母的领地米哈伊洛夫斯克村,幽禁在那里达两年之久。诗人在奥德萨,长期与大海相依为伴,把奔腾的大海看作自由的象征。当他将要远离奥德萨而向大海告别的时候,万千思绪如潮奔涌,忧郁而又愤激的诗篇酝酿在胸。诗人在奥德萨开始写作,而在米哈伊洛夫斯克村最后完成这一篇诗作——《致大海》。

  四、分析鉴赏

  全诗十五个诗节,可以分作三个部分来读。开头两个诗节,诗人向大海告别;中间十一个诗节,写诗人由大海引起的回忆和联想;最后,诗人再一次向大海深情地告别,说明自己的整个心灵被大海的形象和音响所充斥,永不忘怀。

  (一)第1、2节:“再见吧……你召唤的喧响。”

  这两节写诗人向大海告别。诗人把大海人格化,直接同大海对话,向大海告别。

  第1节:“自由奔放”、“翻滚着蔚蓝色的波浪,/和闪耀着娇美的容光”

  写出大海的特有的品格与美丽的形象;

  第2节:“好像是朋友的`忧郁的怨诉,/好像是他在临别时的呼唤,/我最后一次在倾听/你悲哀的喧响,你召唤的喧响。”

  诗人将要被再次流放到另一个地方,即将与大海离别,诗人对大海至为留恋。诗人把大海视为知己,所以,“好像是朋友的忧郁的怒诉”向大海诉说自己的向往与悲苦,这里,大海这一意象无疑渗透了诗人强烈的主观情感。大海发出的悲哀的喧响、召唤的喧响,其实正是诗人忧郁之情的一种写照,同时也是诗人对于大海所召唤的自由之神的一种向往。

  (二)第3节至第7节:“你是我心灵的愿望之所在呀……使我留在你的身旁……”

  这五节写诗人向大海吐露自己要逃往海外,追求自由的隐秘的愿望,也表达了诗人对失去自由的懊丧,为逃往海外的夙愿难以实现而愁苦满怀。

  第3节:“你是我心灵的愿望之所在呀”,诗人开始了回忆。

  由于沙皇**制度的黑暗,诗人曾想从海上偷渡去国外一游,他也因为这个愿望得不到实现而苦恼,一个人茫然地徘徊在海边。

  第4节:再次写大海的美好——“阴沉的声调”、“深渊的音响”、“沉寂”、“激情”。

  第5节:写大海的双重性格。

  第6节:这里“寂寞和静止不动的海岸”是指诗人将要离开的流放地南高加索。“我曾想永远地离开”是指诗人想秘密逃到海外,去寻求那自由的生活。进而诗人想象离开囚禁之地时的“狂欢之情”,并用“我的诗歌顺着你的波涛奔向远方”这一形象的诗句暗指自己在所向往的地方可以自由地创作,再也不必担心遭到监禁,但是诗人的美好愿望却未能“如愿以偿”,因而诗人在诗中反复强调自己的“苦恼心伤”!

  第7节:因为“那个隐秘的愿望”“却未能如愿以偿”,为此诗人长久地“苦恼心伤”,面对浩瀚的大海,诗人悲愤地呼唤“你等待着,你召唤着……而我却被束缚住”。

  (三)第8节至第13节:“有什么好吝惜呢……或许是暴虐的君王”

  这六节写诗人对拿破仑和拜伦的追念,他们与作者精神相通,也与大海的精神相通,在这里,诗人深感前途渺茫,壮志难酬,哀叹了人们的不幸命运。

  诗人由大海而想起与大海有关的英雄拿破仑和伟大诗人拜伦,这反映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诗人极力赞颂英雄拿破仑和伟大诗人拜伦,一方面表明诗人对自由精神的不懈追求,如诗句:“正像你一样,他威严、深远而阴沉,/他像你一样,什么都不能使他屈服投降。”另一方面也反映了诗人对二人结局增添了前程渺茫,壮志难酬的悲哀,如诗句“世界空虚了”

  (四)第14、15节:“哦,再见吧……带到那静寂的荒漠之乡”

  这两节写诗人绝不忘记大海的誓言,诗人决心将大海的精神作为激励自己的动力,为自由奋斗不息。

  《致大海》写出了作者对大海的热爱、羡慕与依恋:

  大海有广阔的襟怀,惊人的威力,壮丽的景色,所以,诗人热爱大海;大海的自由奔放,勾起了他失去自由的懊丧,在变相的流放中,他感到像“囚徒“一样,所以,诗人羡慕大海;是大海使他缅怀起举世震惊的英雄,诗人从拿破仑与拜伦两位革命者身上得到了精神力量,在最后告别大海时,他已消除了原先的“茫然”和“苦恼心伤”,这时“我整个心灵充满了你”,这里的“你”就是争取自由的崇高理想,并把这种理想带到“荒漠之乡”——第二次流放的地方。诗人的心灵由“大海”而得到彻底的净化,诗人感情也由此得到了新的升华。所以,诗人更依恋大海。这正是诗人把大海说成“悲哀的喧响”“召唤的喧响”,是他“心灵的愿望之所在”的原因。

  五、总结主题:这首诗赞美了自由奔放的大海,抒发诗人对自由的渴望和苦闷,表现诗人在残酷**下的崇高的自由精神。

  六、特点分析:

  1、借大海的形象表达自由的精神

  这首诗以大海作为自由精神的象征,表达了诗人与大海相通的自由精神。诗人借大海自由奔放的壮美形象,生发联想,尽情抒怀,表达了渴求自由的愿望。

  2、强烈浓厚的抒情气氛

  诗人对大海以“你”相称,是诗人对大海的倾诉,诗人在诗中以抒情主人公的身份出现,直接对大海表达自己的激情,并蕴含深沉的苦闷,使全诗具有哀歌式的忧郁美。

  3、人与自然相逢、同一,并重构世界的瞬间

  诗人与大海相遇,他胸中涌动着海一样的澎湃。诗人把岛、岩石想象成凝固的浪峰,已是诗人改变的自然,接着,诗人由观照海,到由海反观,最后与海同一了。这一瞬间,海是诗人向远方的延伸,是海向俄罗斯土地的延伸,这就是作者创作这首诗的思维流程。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认识“首、踪”等12个生字,会写“首、无”等7个生字。

  2、能用联系生活实际、图文结合等方法了解“踪迹、采、藏”等词语的意思,初步感知古诗大意。

  3、能正确朗读、背诵古诗。图文结合,感受诗中蕴藏的夏天的情趣。

  【重点难点】

  重点:

  能正确朗读、背诵古诗。

  难点:

  能用联系生活实际、图文结合等方法初知古诗的大意。

  【教学准备】

  1、教学挂图

  2、生字卡片

  3、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引入新课。

  师引言:夏天,多美呀,一个小孩撑着小船,偷偷采了白莲回来,池塘里面蜻蜓已经站在荷叶尖尖的角上。小朋友们快来读读这两首诗,感受池塘里的美丽吧。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欣赏--第12课《古诗二首》。诗人白居易也来到了池边,看见了荷花池上发生的一个关于小娃的有趣故事,于是,诗人忍不住写了一首诗。揭题:板书诗题。相机理解诗题:荷花池塘里。

  二、初读古诗,认读生字。

  (一)自读诗句,认识生字词。

  1、教师范读。

  2、学生自由读古诗。

  (二)熟读古诗。

  1、老师指名汇报读。(正音,理清节奏)

  2、老师讲解诵读要领并范读。

  3、学生齐读古诗。

  4、趣味诵读。(合作读、开火车读、表演读……)

  三、诵读诗句,品析人物。

  (一)前两行--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1、师引言:一个小娃在池塘上偷偷地采了好多白莲,究竟有趣在哪儿呢?让我们一同走到荷花池边去看一看吧。(课件出示:“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2、学生自由轻声诵读古诗,边读边想象画面。

  3、揭示诗意:一个小娃撑着轻便的小船,偷偷采了白莲急着回来。

  4、认识白莲。

  5、教师引导学生分析:

  (1)“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出示字典中关于偷的义项,让学生选择。

  (2)小娃为什么要偷偷地去采白莲呢?引导学生联系生活想象情景与画面,体会小娃的可爱,并带上这种成功采回白莲的兴奋心情朗读。

  小结:对呀,一个“偷”字,形象地表现了小娃的天真活泼可爱,写出了诗人对小娃的'喜爱之情。(齐读)

  (二)后两行--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1、师引导:小娃偷采白莲,真的不会被发现吗?你们从哪儿知道的?

  2、学生默读后两行诗,谈理解。

  3、解释重点词语及诗意。

  4、 认识浮萍。

  5、师引导学生分析:这首诗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这首诗好比一组镜头,摄下一个小孩儿偷采白莲的情景。小主人公天真幼稚、活泼淘气的可爱形象,栩栩如生,跃然纸上。表达了作者对乡村孩子的喜爱之情。

  四、指导写字

  1、先让学生观察“采”的字形,引导学生分析。

  2、教师范写。

  3、学生练习写。(要求学生保持正确的写字姿势,做到“三个一”。)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识读字词,并发现其特点;了解词语的含义并正确表达。

  2.能力目标:通过读、背积累知识,了解生活经验。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主动识字、词兴趣;培养学生正确阅读的兴趣。

  教学重点:识读字词,并发现其特点;了解词语的含义并正确表达。

  教学难点:激发学生主动识字、词兴趣;培养学生正确阅读的兴趣。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识读字词,并发现其特点;了解词语的含义并正确表达。

  2.激发学生主动识字、词兴趣。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趣味识字。

  1、学生自由读生字。(教师正音)

  2、教师范读词语。你们发现什么了?(这些词语都是生活用品)

  3、集体齐读词语。

  二、我的发现。

  1、学生读字词,教师正音。

  2、同学们有什么发现?

  (反犬旁的字都和动物有关,鸟字旁的字和鸟类有关,虫字旁的字都和虫子有关)。

  3、学生分小组读字词。

  三、课堂总结。

  同学们,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书写且了解半包围结构的笔顺规则。通过读、背积累知识。

  2、培养学生阅读兴趣。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字词句运用。

  1、 学生读代表心情或情绪的词语。

  2、 学生表演不同词语。

  3、 集体读词语。

  4、 读词语,用词语说句子。(学生自由回答,教师指导)

  二、日积月累。

  1、学生自由读古诗。

  2、教师简介作者唐寅。

  3、学生试说古诗含义。(教师提示、补充)

  4、集体齐读,学生背诵。

  三、布置作业。

  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阅读《三只白鹅》。

  四、课堂总结。

  学了这一课,你懂得了什么?

  附《三只白鹤》教案参考 :

  (一)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寓言故事,题目是《三只白鹤》

  板书课题;三只白鹤

  (二)初读课文。

  1、借助拼音读准生字字音,读通句子。

  2、画出本课生字新词。

  3、思考:课文讲了三只白鹤的什么事?

  (三)检查初读情况。

  1、认读生字新词。(出示幻灯片)

  2、指名朗读课文。说说课文讲了三只白鹤的什么事?

  (四)理解课文内容。

  1、仔细读课文思考:三只白鹤为什么埋鱼?怎么找鱼的?

  2、结合图理解埋鱼的位置。

  (1)指导看图。

  注意白鹤的头朝向什么地方。

  两只抬头看,一只看太阳,一只看白云,还有一只看河边的大柳树。

  (2)指名三个同学分别读一句话,即每只白鹤以什么做标志,板书:太阳底下,白云下面,柳树旁边。

  “底下”“下面”“旁边”都是表示什么的词?(方位词。)

  再指名读课文,边听边看,书中说的“第一只,第二只,第三只”白鹤,你能从图上找出来是哪只吗?

  (3)三只白鹤,都记住了埋鱼的地方,记得方位是不是一样?(不一样。)

  哪只记忆办法最好,能够准确地找到鱼?

  3、图文结合,理解找鱼的过程。

  (l)指导看图2

  图上画了什么?它们在干什么?

  它们怎么找的?

  第一、二只白鹤的'翅膀和脚正在展翅飞向太阳、白云。

  第三只白鹤的翅膀收拢,脚也缩起来,落下来了,落在河边柳树旁。

  (2)读第三段。

  三只白鹤怎样找鱼的?

  第一只为什么朝太阳飞去?(记住大鱼埋在太阳底下。)

  第二只为什么朝白云飞去?(记住大鱼埋在白云下面。)

  第三只为什么飞到河边柳树下?(记住大鱼埋在柳树旁。)

  三只白鹤都是按照自己所记住的标志去找的,标志不同,找的方位也不同,结果如何呢?

  (3)读第四段。

  哪只白鹤能找到理在地里的大鱼呢?(第三只。)

  另外两只呢?(找不到。)为什么找不到呢?(因为地球围着太阳转,所以太阳的位置是在不停移动的,从东方升,在西边落。第一只白鹤记得是太阳底下,这不是一个确定的位置,所以找不到鱼。

  第二只白鹤向白云飞去找得到吗?为什么?

  (因为白云不停地飘动,位置在移动,所以找不到鱼。)

  小结:因为太阳、白云的位置在不停地移动,所以用太阳和白云做标志是找不到鱼的。

  第三只白鹤为什么能找到鱼?

  (“河边柳树”这个位置是不动的,所以按这个标志能找到鱼。)

  4、深化总结。

  (l)三只白鹤谁最聪明,为什么?

  (2)学习了本课,你懂了什么道理?

  (做事要动脑筋,才能把事情做好。)

  (3)说说你知道的寓言故事。

  (五)朗读全文。

语文教案 篇7

  学习目标:

  1、懂得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性,培养热爱科学、崇尚科学的精神。

  2、了解序言的一般特点和要求。

  教学重点:

  通过了解科技知识,培养热爱科学、崇尚科学的精神。

  教学难点:

  能正确看待科学的发展和懂得合理利用科技资源。

  教学设想:

  1、课前准备:收集有关古今科技方面的资料。(可回忆已有知识,或查阅相关资料)

  2、课时数:1课时

  3、教具准备:投影仪、VCD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中华民族有五千年的光辉历史和伟大成就,留下了很多光辉灿烂的科技发明。文明是需要传承的,“少年强则国强”,正值青少年的你们身上就肩负着弘扬并发展文明的责任。当历史将要进入21世纪的时候,著名的数学家苏步青教授为《21世纪·中国少儿科技百科全书》作序,对青少年朋友们提出了殷切的期望。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序言。

  二、初读课文

  (一)自读课文,勾画圈点下列内容:

  1、生字、难字和不理解的词语,然后查字典、词典,加注音和解释。

  2、苏步青教授为什么说“从小就要爱科学”?在文中寻找这样说的理由。

  (此题旨在引导学生围绕文章的.主旨进行阅读,直切主题,抓住文章的精髓,减少不必要的冗杂问题。并且学生能在此过程中不知不觉的归纳出文章要点。)

  (二)小组交流初读成果:生字词、文章内容

  (三)班级交流

  明确:苏步青教授说“从小就要爱科学”是因为:

  “知识就是力量”(即第一段内容);现代社会,我国“科教兴国”的国家政策(即第二段内容);现代科技迅猛发展(即第三段内容)

  (四)了解序言基本特点

  师:科学技术在我们的生活中是如此重要,为了让青少年朋友们从小就了解科学,热爱科学,编撰了《21世纪·中国少儿科技百科全书》。既然是一篇序言,在文中作者对这本书都有哪些介绍?

  学生带着问题再读课文,然后班级交流。

  明确:文中介绍了这本书的编撰目的、形式特点和主要内容等。

  归纳:序言的基本特点——写在著作正文之前,多介绍或评论本书内容,引起读者阅读兴趣。

  三、拓展、探究

  (一)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你能举出身边的例子说明科技进步对人类生活的巨大影响么?(太空婚礼、克隆马、互联网……)

  (二)科技发展论坛:科技与人类发展

  1、播放中央电视台《关注伊拉克》特别报道。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军事武器从步枪发展到大炮、核导弹,从战车发展到坦克、飞机。伊拉克战争告诉我们,现代的战争是科学技术的战争,但伴随而来的问题则是,威胁整个地球的“核危机”,科技的高速发展是否会最终毁灭全部的文明?科学之路该何去何从?

  2、小组讨论、交流看法。

  3、班级交流。

  四、总结

  不管怎样,当今科技的发展日新月异,落后就要挨打已是不争的事实。所以,大力发展科技已经成为全世界的共识。而“自古英雄出少年”,“少年强则国强”,正如苏步青教授在序言的希望青少年朋友们“以建设国家为己任,从小爱科学、学科学,将来张大了为伟大的祖国创造新发明,作出新成就”。但重要的是我们该如何利用科技为人类造福,而不是威胁。

  五、课后作业

  把你在论坛中的看法写下来;关注最新科技动态。

  板书:从小就要爱科学

  ————《21世纪·中国少儿科技百科全书》序

  苏步青

  “知识就是力量”

  “科教兴国”科技的重要性

  现代科技迅猛发展

  编撰目的

  形式特点序言的特征

  主要内容

语文教案 篇8

  七色光,太阳光经过三棱镜后形成按红、橙、黄、绿、蓝、靛、紫次序连续分布的彩色光谱。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书七色光,我们来看看下文。

  教学目标

  通过形近字的学习,使学生区别形近字,不写错别字。

  让学生积累语言,感受古诗文的美。

  使学生增长知识。

  内容分析

  教学重点:通过形近字的学习,使学生区别形近字,不写错别字。

  教学难点:让学生积累语言,感受古诗文的美。

  教学准备

  小黑板

  教 学 流 程

  个性化设计

  一、创设情境

  同学们,今天让我们一同走进语文七色光一,去知识的海洋里遨游。

  二、探究新知

  练

  1. 辨析形近字组词(教师出示小黑板)

  魄(气魄) 辨(分辨) 染(染红)壮(壮士)

  贤(圣贤)撒(撒落)渐(逐渐)魂(灵魂)

  辩(辩解)柴(柴草)妆(化妆)撤(撤退)

  览(阅览)惭(惭愧)庙(庙门)届(届时)

  园(园地)圆(圆圈)

  这道题的每组字都是形似易混淆的字,通过组词检测学生对形近字的`区分能力。从字的结构上看都是合体字,都是形声字,可以介绍一些形声字的特点,以便提高学生对形近字的辨识能力。

  2. 引导学生做第二题,让学生养成用词推敲的好习惯。

  学生先独立完成,然后小组讨论,最后全班交流。

  日积月累

  1. 学生自己搜集带月和日的词,进行汇报,学生互相交流。教师只是组织者。

  2.引导学生有感情地读句子,让学生体会、感受诗

  教 学 流 程

  个性化设计

  文的意境,然后找到原诗、原词读。让学生积淀古诗词。

  知识窗

  让学生了解、知道太阳、月亮的别称。能记住的记住,以便今后更好地学习。

  窗外事

  引导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去了解太阳能的知识。然后进行交流。

  三、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的收获是什么?

语文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复习巩固汉语拼音,学会本课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4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做人要谦虚谨慎,要有自知自明,不可妄自尊大。

  教学重点:朗读课文、识字写字。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准备: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并准确读出生字词。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做人要谦虚谨慎,要有自知之明,不可妄自尊大。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直接导入:小朋友,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新的课文,谁来读读课题?

  指名读,开火车读,正音。提醒注意“风”是后鼻音。

  2、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3、小朋友有这么多问题,现在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看看北风和小鱼之间发生了怎样的故事。

  二﹑初读课文

  我的十分钟:

  1、小声读课文,多读几遍,遇到难读的字多读几遍,直到把课文读通顺,准确。

  2、四人小组互相读一读,提醒大家容易读错的字音。

  3、『出示』带拼音的生字词

  和 颜色 都 浮出 水面 一口 鹅毛大雪 河水 知道 梧桐

  认读 ,正音 :前鼻音:颜;平舌音:色;翘舌音:出,水,知;后鼻音:桐。

  『出示』不带注音的生词。

  和 颜色 都 浮出 水面 一口 鹅毛大雪 河水 知道 梧桐

  四人小组学习,要求读准确。

  采用多种方法检查生字词掌握情况。

  4、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四人小组学习课文,数数课文共有几段。

  『出示』图。说说图上都画了些什么? 他们是什么样子的?

  提醒他们注意看看他们的神态是什么样的。

  读第一自然段。指导学生观察北风吹来,青草,梧桐,小鸟有什么变化。

  读第二、三小节,结合图想象一下北风和小鱼对话的情景。

  读第四、五小节,让学生观察大雪纷飞的景色和小鱼在水下嬉戏的情景。

  三、精读课文

  1、学习第一自然段

  小朋友们,冬天的风是怎么吹的?你能模仿冬天风的声音读一读第一句话吗?自己先试一试。

  指明读,指导读,集体读。

  北风呼呼地吹,被他吹到的东西都起了变化。自己小声读第一小节,找找看,北风都吹到了哪些东西。(吹到了青草,梧桐,鸟儿)

  他们都有什么反映呢?有什么变化?再仔细读一读第一小节。

  分别指名回答。

  你们觉得现在的北风和第一句话中那么凛冽的北风一样吗?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

  指导读好第一小节。

  2、学习第二自然段

  北风只要轻轻地一吹,就可以让青草变了颜色,梧桐落了叶,就连小鸟都怕的躲进了窝,北风厉害不厉害啊?北风也是这么觉得,所以,他非常——得意。他是怎么说的?

  『出示』“北风得意地说:“哈哈,大家都怕我。”

  谁能学学北风的语气,读一读这小节。想象一下,北风会是什么表情。(骄傲自大,目空一切)。

  指明读,指导读,集体读。

  3、学习第三自然段

  在北风扬扬得意的时候,谁听到他的话。(小鱼)小鱼是怎么说的.?

  『出示』第三小节。

  你们觉得这个时候小鱼是什么样的感觉?(很不服气)

  自主练习

  同桌一个学北风,一个演小鱼。表演。

  4、学习第四小节

  听了小鱼的话,北风怎么样?(很生气)他是怎么做的?

  『出示』“北风气极了,猛吹一口气,”

  北风听了小鱼的话,可不是一般的生气,他——气极了,他要教训教训小鱼,所以,他猛吹一口气,你们能想象出北风这时候的心情吗?

  (气急败坏,不可一世)

  谁能模仿北风的表情,读一读这句话。指明读,指导读。

  北风生气地猛吹一口气,结果怎么样?

  『出示』“鹅毛大雪飘落在河面上,河水结冰了。”

  指导读第四小节。

  5、学习第五自然段。

  北风猛吹一口气,河水结了冰,这时候,北风有什么感觉?(很得意)他为什么这么得意?(因为他看不见小鱼了,他以为小鱼也怕他,所以躲起来了)

  事实上小鱼是不是躲起来拉?他们在干什么呢?

  『出示』第五小节。

  指导读。

  6、读全篇。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在田字格中正确书写汉字。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出示』不带注音的生词。

  和 颜色 都 浮出 水面 一口 鹅毛大雪 河水 知道 梧桐

  复习字词,开火车读,正音。

  2、指导读课文。

  3、分角色朗读,在熟读的基础上练习背诵。

  指导读课文,背诵课文。

  二﹑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卡片 ,集体认读。

  我的十分钟:

  2、自己看笔顺,在红字中自己练写。

  3、四人一组检查,看有没有记住笔顺。

  书空“出”的笔顺。

  4、说说你是怎么记这些字的。四人小组讨论。

  5、师提醒:和:第一笔是短撇,第四笔是长撇,右边的“口”与“知”的“口”都要注意下面要收缩,呈倒梯形。

  自主练习

  6、描红,完成《习字》

  板书设计: 11 北风 和 小鱼

  呼呼地吹 水底游戏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03-09

语文《语文园地四》教案02-20

语文园地语文教案04-04

语文《画风》教案05-06

语文阅读教案03-03

语文乐园教案04-04

语文下册的教案06-03

语文《石榴》教案04-21

语文下册教案12-14

语文写作教案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