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实用10篇】
作为一名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10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语文教案 篇1
设计特色
以虚拟的护送小丑鱼尼莫回家的故事串联教学全程活动,富有童话情趣。
学习目标
1、学生采用偏旁归类的方法复习汉字。
2、通过词语搭配练习,学习准确运用词语,不断积累词语。
3、了解词语重叠后在表达上的不同,并学说这样的词。
4、学习猜谜语。
课前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第二题中的词卡。
3、小灯笼,尼莫的贴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起学习兴趣
小朋友看过动画片《海底总动员》吗?有一天那条可爱的小丑鱼尼莫又离家出走了,你看他的爸爸多伤心呐,(多媒体画面,尼莫的爸爸正在伤心地喊着尼莫。)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送尼莫回家,愿意吗?这一路上我们可能会欣赏到美丽的海底世界,学到许多知识,但也会遇到许多困难和危险,小朋友怕不怕?老师相信小朋友会凭自己的智慧和勇气,齐心协力战胜困难,平安护送尼莫回家的。
二、亲自拜访
1、创设情境。(播放多媒体)尼莫前进时遇到九个偏旁的'阻拦,师:小朋友认识他们吗?先和他们打打招呼。(自由打好招呼后,开火车读好偏旁)
2、再去它们家拜访拜访,看看各家的主人是谁?各小组讨论你们准备去拜访哪一家,(出示多媒体)每个偏旁有一个家,每个家里有一字,小组代表带领自己组的小朋友向各家的主人问好,如:绿色的绿,你好!
3、为主人介绍好朋友。师:大家看,主人们一个人孤零零地住在这么宽敞的房子里是多么孤单呀,怪不得他们会留住尼莫不放,我们现在就为他们介绍一些好朋友和他们一起玩,尼莫就可以回家了。快!马上行动起来,各小组为自己喜欢的主人多介绍几个好伙伴。哪一个小组介绍的好朋友最多,就可以得到尼莫的贴画。(自由选择偏旁,有能力的小组可以说出九个偏旁的字,包括认识的和不认识的,小组长做好统计)
4、全班交流。小组派代表汇报(出示课件上一些课内认识的字,课外认识的字可以板书出来,让大家一起认识。)
三、勇闯三关
1、创设情境。(播放多媒体)尼莫:小朋友们真了不起,我们继续前进吧!尼莫欢快地向前游去,忽然遇上了大鲨鱼,尼莫想逃跑,鲨鱼大声喊:小鱼儿,别害怕,只要你闯过我的三道关,我会送给你们一个隆重的礼物的。师:小朋友,敢不敢闯?
2、过第一关:转转盘。师:为了万无一失,你们先小组合作连线,再把老师分给小组的词语卡片找好对应的词。最后(出示课件)转转盘。学生派代表转,对应的词语转对了,读好了,就会变成实物。
3、过第二关:选用这里的一组词语说句话。(谁说得好谁就可得到尼莫的贴图)
4、过第三关:你还能说出___________的_________这样的一组词语吗?
(本小组交流,跟自己喜欢的小组交流,全班交流。)
5、(播放多媒体)鲨鱼:聪明的孩子们,你们的智慧和勇气叫我佩服,我要打开海底珊瑚通道让你们过去!
四、巧答龟题
1、激趣说话。(播放多媒体画面)师:小朋友,鲨鱼的礼物确实隆重,你们仔细欣赏海底珊瑚通道,把看到的告诉老师,好吗?这时候你的心情怎样?
2、海龟请教。(出示课件)师:呀,海龟来了,它跟我们打招呼呢,听听它有什么话要说呢?(海龟背着词语打招呼):远方的客人们,我接到鲨鱼的电话后,就一直守侯在这里,听说你们特别能干,我想请教几个问题,好吗?
(1)第一个问题:我背上的每组前后两个词语有什么不同?
齐读,指名读,同桌读。小组讨论,集体交流。(谁说得好谁就可以得到尼莫的贴图)
(2)第二个问题:日夜
____________
来往
___________
红火
____________
明白
___________
这些词语也能像我背上的词语那样说吗?
(3)你还知道哪些词语也能这样说?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海龟告别。(播放多媒体)海龟:小朋友们,你们太棒了,祝你们一路平安,再见!
五、智猜灯谜
1、创设情境。(播放多媒体)尼莫的爸爸:儿子,你终于回来了,谢谢小朋友的热心帮助,你们太聪明,太勇敢了。我送给大家两个大灯笼,请小朋友收下吧!
2、快乐猜谜。(出示课件)师:你们看,灯笼上有两个灯谜,你们快读一读,猜一猜。
小组合作读灯谜,猜灯谜。猜对的同学要说出你是怎么猜出来的?哪一组猜得又对又快,哪一组就得到灯笼(老师准备好玩具灯笼)。
4、扩展练习。
师:得不到灯笼的小组也别灰心,尼莫的爸爸还有几个大灯笼(出示课件),想要的小组快来互相猜谜语,这次千万别错过哦。
(1)小组互猜。
(2)向其他组发起挑战,胜利的一方可得到灯笼,(多媒体画面:灯笼上挂下一行字)并要小组合作大声读好灯笼上的句子。
小组依次读出的句子是:我们真聪明!
我们爱学习!
我们会动脑!
我们组最棒!
我们会合作!
六、教师总结
祝贺大家凭自己的智慧和团结合作的精神成功护送尼莫回家,希望大家以后继续努力,你们每一个组都会成为最棒的!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通过看图片、对比记忆等方法自主学会5个生字。
2、理解重点词义,能用“毫不示弱”造句。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能用自己的话把寓言故事讲给别人听。
5、懂得只为眼前的一点利益互不相让,争执不休,最终只会两败俱伤,让第三者得利的道理。
教学重点:
懂得只为眼前的一点利益互不相让,争执不休,最终只会两败俱伤,让第三者得利的道理。
教学难点:理解寓言故事所渗透的道理运用到生活中。
教学过程:
一、历史故事导入
战国时候,中原大地并立着秦、楚、韩、魏、赵、燕、齐。在这七个国家中,秦国的国力最强大,其他六个国家势力较弱,但相互之间实力相当。秦国一直野心勃勃,想消灭其他六国,统一天下。但他心里明白:如果直接与六国为敌,即使自己再强大,也很难如愿以偿。于是,他一直在等待着机会。
有一回,赵国和燕国闹了点小矛盾,赵王大怒,决定攻打燕国,出出心里的这口气。秦王大喜,相信统一天下的机会来了。然而,赵国有个叫苏代的人听说了这件事后,急忙求见赵王。苏代只给赵王讲了一个故事,立刻打消了赵王攻打燕国的念头,也使得秦王失掉了一个统一天下的好机会。
一个故事,居然就制止了一场战争,什么故事有这么大的力量呢?
二、初读课文,练习概括
1、指名试读课题
(1)板书“鹬”字,学生书空并数出笔画。(出示“鹬”图片)认识鹬。你有好方法记住这个字吗?
(2)请学生告诉老师“蚌”字的写法,板书。(出示“蚌”图片),认识蚌。
(3)齐读课题。
2、自己读课文,不认识的字看看生字表或查字典,做到正确流利;同时,想想文章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3、学习概括:快速浏览课文,用简练的话说说文章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三、精读课文,理解寓意
1、指导有感情朗读。
重点指导:(1)鹬生气了,说:“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你这蚌就要活活!”:读出鹬“生气”的语气。
(2)蚌毫不示弱,说:“今天不放开你,明天不放开你,你这鹬就要活活的饿死!”:引导学生体会“毫不示弱”的不同感受,读出不同的语气。
(3)理解“毫不示弱”的意思,用“毫不示弱”说一句话。(4)比较:“豪”与“毫”的区别,同音字组词练习。
2、两人一组做动作,把鹬蚌相争的.过程表演出来;指派代表表演。
重点引导学生体会“互不相让”。(板书:互不相让)
有感情朗读。
3、想一想:鹬和蚌这样“互不相让”,最终会有怎样的结果?
4、回顾历史故事。当年,苏代就是给赵王讲了这个《鹬蚌相争》的故事,如果你是赵王,听了这个故事,你会怎样想呢?
5、体会寓言的魅力。
师:小故事,大道理,这就是寓言的魅力!
板书:寓言
你还听过或看过哪些寓言故事?(生举例)
再读课文体会,注意语气,重点词句的指导。
四、创编故事
师:“鹬蚌相争,渔夫得利”这个故事流传至今。
出示图:许多年后,鹬和蚌的子孙再一次在河边相遇了。这次,他们之间又会发生什么新的故事呢?(续编故事:)
许多年后,鹬和蚌的子孙再一次在河边相遇了……
五、选择一项适合你的作业:
1、把自己新编的故事写下来。
2、再去搜集一些其他的寓言故事,读一读,体会它蕴含的道理。
板书设计:
鹬 蚌
↘ ↙
相争
(互不相让)
↓ ↓
渔夫得利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一)认知目标
1、了解有关《资治通鉴》的文学常识。
2、掌握文中涉及的常用文言词语。
(二)过程和方法目标
1、 能在熟练朗读的基础上,正确断句和停顿。
2、 通过理解文意,体会对话中的不同语气,揣摩想象人物当时的神态和心理活动,进而分析人物形象及其性格特征。
(三)情感目标学生能够懂得学无止境,学有益于人的完善和发展。
重点 品味鲁肃、吕蒙对话并说出其中表现的人物形象特点。
难点 联系生活,让学生真正领悟到读书有益于人的发展和完善的道理。
教学设想
教法设计
1、自读质疑学生借助工具书自读课文,将其中疑难提出,小组间讨论解决,或提出来共同解决。
2、编课本剧学生在熟悉课文的基础上,将课文编成课本剧,一来想象人物当时的神态和心理活动,有益于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二来可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3、合作探究针对学习过程中的疑难,师与生、生与生之间可通过合作,共同探讨解答。
媒体 投影片
教时 1课时
导语设计
师:这几天有个难题让我吃不好睡不好,大家能帮我想想办法么?师:什么事呢?我有个学生,他总是不肯下功夫学习,我劝他应该好好学习,他说自己的事很多,况且又不想当学者,不学也罢。我很想好好跟他讲讲道理,可又不知该怎么说,大家看看我应对他说些什么呢?师:东汉时,吴国的国君孙权也遇到这种情况,大家想不想知道他是怎么做的? 学生回答。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向学生求教,突出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而且体现了学生式的老师这一课改精神。由此导入,引发学生求知欲。
认定目标
师:我们已经学过多篇文言文了,那对文言文我们应该怎么学呢?谁来说说? 学生回答。 学生参与学习目标制定,益于激发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教师对之进行概括,或辅之以投影使之更明确。
读课文
师:现在请大家各自大声朗读课文,不认识的字查工具书,同时结合注解了解文章大致内容。师:刚才大家读过课文了,现在把书合上,看投影,然后各自大声地流利地朗读课文。师:大家读得不错,现在能不能在大声、流利 学生初读课文,不认识的字查工具书解决,结合注解粗知大意。学生再读课文。 教师及时点拨作者及《资治通鉴》的有关常识。投影片展示无标点符号之课文,训练学生断句停顿之能力。教学千法读为本。读会字音、读懂的基础上再加上个快速?试试看!师:我们来个比赛,看看谁能大声、流利、快速地朗读课文。 学生单读、小组齐读。 句意、读品意味,真正用朗读的方式让学生理解课文的内容和意蕴。
二 合作探究、质疑问难
师:大家读得很好,我们借助各种参考资料继续了解课文内容,不懂的提出来互相研究,解决不了的一会儿提出来,我们共同研究;好的字词句也画下来,我们共同欣赏。师;谁来为大家讲讲这个故事?师:大家看看还有哪些地方要说说? 学生讨论、交流,互相质疑问难。学生边读、边议、边圈点。学生讲述课文内容。学生对文中疑难提问;学生自答教师引导。 以学生自读、发现、讨论的活动为主,还时间给学生、还主动给学生、还思想给学生。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若提不出问题,教师可就重点词句之理解发问,避免疏漏,强化理解。
三 编课本剧,深入课文
师:课文有多处对话,但人物的神态、心理并未直接表现出来,现在,假如你是编剧,你怎么来编写呢?假如让你做演员,又该怎么样?小组内先试试。师:哪一组主动来表演一下?师:通过朗诵、表演,你认为文中的人物当时神态和心态如何?师:你能不能用一句话来说说对文中任何一个人的看法? 小组编剧、表演。学生选出代表进行表演。学生发表各自的看法。学生讨论发言。 发挥学生想象能力和创新精神,借此深入了解课文意蕴,开阔学生学习课文之天地。让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人对课文进行品味。对学生的回答不要简单地肯定或否定,鼓励学生互相解答。
联系课文,延伸拓展
师:学与不学,使吕蒙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我们今天学习《孙权劝学》是为了什么呢?难道说只是为了知道古人的言行吗?知道了这个故事,作为跨世纪的一代人,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呢?可不可以跟大家说说?师:很多同学都谈到了学习的重要性,那么古人在学习上还有哪些说法值得借鉴?师:现在,回顾一下课前我请大家帮忙解决的问题,试着再帮我劝劝这位同学。师:我们应该带着问题走进课堂,更应该带着深层次的问题走出课堂。根据你的理解和认识,有没有什么新问题呢?比方说——师:大家有兴趣了解更多与孙权、吕蒙有关的事情吗?课文与文学作品一样么?读书使人聪明,老师建议大家课后读读《三国演义》,从中了解那个英雄辈出的年代。 学生小组讨论交流,然后进行集体交流。学生联系课文及与学习有关的名言和具体事例再次谈自己的看法。学生提问。 学生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接受教育。可在学生说的.基础上用投影展示。这一环节既是照应,同时又是加深和强化,使学生对学习的重要性有更深刻的认识,让他们自己教育自己。激发学生兴趣,提出更多有价值的问题,达到延伸拓展的目的。 抓住时机鼓励学生开展课外阅读,自主解决问题,做到教是为了不教。
五 评议总结
师:大家这一节课一定有许多收获,无论是课堂表现、问题回答,还是课文学习,能不能说出来,我们共同分享? 学生就自己这堂课的表现发言。 教师可根据学生的话给予适当肯定和总结,并升华德育教育。
作业
师:课后大家练习背默课文,让它成为自己的知识储备。另外,我们学过《方仲永》,大家一定还记得那个天才少年,那么,请以《方仲永巧遇吕蒙》为题,展开想象,写篇作文,文体、字数不限,只要你觉得表达出你的意思就行。 学生针对课文,结合自己的理解进行作文,是对课堂所学知识的加深和巩固。
板书设计 孙权劝学司马光投影展示处
司马光 重点字词句 《资治通鉴》 板书主要内容,尽可能做到简洁明确,让学生一目了然。
投影设计之一 学习目标1、能了解有关《资治通鉴》的文学常识。2、掌握文中涉及的常用文言词语。3、能在熟练朗读基础上,正确断句和停顿。4、通过解文意,体会对话中的不同语气,揣摩想象人物当时的神态和心理活动,进而分析人物形象及其性格特征。5、能够从文中得到有关人生方面的启示。 投影展示的目标是对学生所定目标的规范、补充和加深,这样学生学起来才心中有数,有的放矢。
投影设计之二 孙权劝学司马光初权谓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此环节可训练学生断句和停顿之能力,且有助于熟练朗读。
投影设计之三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书到用时方恨少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行万里路,读万卷书。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知识就是力量。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是全世界的营养品。 展示相关名句可拓开学生思路,开阔视野,增大知识容量。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预设目标
1 认识“怒、暮”等生字和生字组成的新词。结合语境理解词语。
2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用欣赏的心情朗读第一自然段。
3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表达的多样性和准确性。
4 初步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教学预设过程
课前:看花猜花名(板书:花)
荷花 牵牛花(喇叭花) 蒲公英花 铃兰花 牡丹
一 猜谜揭题
1 喜欢猜谜语吗?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谜语:一匹马儿三条腿,日夜奔跑不怕累,马蹄哒哒提醒你,时间一定要珍惜。谜底是?教师写下“钟”字。(真聪明,猜对了)
2 花,钟,今天,我们要一起来学习一篇课文,题目就叫做《花钟》课文预习过没有?
如果没有:看了课题,你最想问的一个问题是什么?
预习过了:课前预习,是个学习的好习惯。现在,请你再读读课文,想一想:花怎么会变成钟呢?读完课文的同学可以站起来说给自己听一听。(把读书要求打在大屏幕上)
二 初读课文 认识花钟
1 谁来说给大家听?
2 你们说的这些内容,在课文的第几段?
3 一起读读第三段,这儿有两个新词,要注意读正确。
4 这花钟可有趣了,钟面上没有指针,也没有数字。那么看花钟,怎么知道时间呢? 陆续开放是什么意思?
6 花儿是怎么陆续开放的呢?让我们一起去读读第一段吧。
三 细读课文 感知写法的精妙
(一)识花名
1 读第一段,找找这一段写到了哪些不同的花?把花的名字划下来。(动作快的同学轻轻读读。)
2 请一个同学读,正音。
3 这些花迫不及待想和你们见面了,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吧!轻轻读一读描写花儿的句子。
欣然怒放(这个词语不容易读正确,主要是意思还不太明白,放就是(开放)。欣然就是高兴的意思,高兴地答应就叫欣然同意。怒在这儿是什么意思呢?我们可以。怒:选择字义)
暮色 大概是什么时候的天色?你是怎么知道的?(联系上下文是理解词语意思的好办法。)
含笑一现——开花的时间很短 15——30分钟。
(二)赏花开
1 这些花开花的样子各不相同,作者在描写他们的时候,写法也不一样。你最喜欢哪个句子,找到这个句子,好好地读一读。
2 你最喜欢哪一句?有像他一样喜欢这句话的吗?一起来读读描写牵牛花的句子。边读边想,为什么喜欢这个句子?
在作者眼里,牵牛花就像我们人一样,他是会吹(喇叭的)。凌晨四点,牵牛花在吹什么呢?牵牛花在吹喇叭的时候,心情一定特别高兴,让我们也带着高兴的心情,和牵牛花一起来吹一回小喇叭吧!
3 还有喜欢其他句子的吗?这一回,你得先给大家读读自己喜欢的句子,还要说说为什么喜欢?
蔷薇:我仿佛已经听到蔷薇呵呵呵的笑声了,蔷薇花儿在笑,还有谁也在笑呢?
绽开笑脸,含笑一现,两种不同的笑容,请男同学读读些蔷薇的这一句(笑得阳光),女同学读读写昙花的这一句。(有点含羞)
4 花儿特别有意思,他们不仅会吹喇叭,会笑,他们还会睡觉、会醒来、还会跳舞呢!你找到这样的句子了吗?
l (学生读:七点,睡莲从梦中醒来。)睡莲早早起来了,谁在睡懒觉呀?(学生读描写烟草花的句子)
l 请女孩子起立,你们就是一朵朵美丽的月光花,请你们舒展开自己的花瓣吧!这美丽的月光花多像在跳舞呀!男孩子,你们说,他们在跳什么舞呢?是啊,白色的花瓣多像小姑娘的'纱裙呀!
同样是描写花儿开了,可是每一句都写得不一样,这样的写法真好。
(三)品花时
其实在这段中,描写时间也写得特别好。请四人小组讨论一下,这一段中的时间写得好在哪里?好的地方可不止一个。
l 按一定的顺序写。(按时间顺序来写的。)
l 提示:在描写最后三种花的时候,时间是放在什么地方写的?为什么要这样写?(是啊,在写文章的时候,在恰当的地方做一点变化,读起来就不会觉得单调了。)
l 提示:我们来做一个抢答游戏:艳丽的蔷薇绽开笑脸—五点左右。(有区别吗?)昙花含笑一现——九点左右。
为什么要用上左右这个词语呢?怪不得课文的最后一段有这样一句话:你只要看见什么花刚刚开放,就知道大致是几点钟了。左右和这句话中的哪个词语用法是一样的。
同学们真了不起,留心观察,就发现了这一段话中那么多写得好的地方。让我们把这一段连起来读一读,读到你特别喜欢的花,你可以给他配上动作。
(四)词语盘点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盘点一下这段话中用得好的词语。我把这些词语分成了两类,这样分有道理吗? 读一读
争奇斗艳 芬芳迷人 艳丽 欣然怒放 含笑一现 绽开 苏醒
左右 大致
用词不仅丰富,还要准确,课文作了一个很好的例子。
四 拓展写话
1 根据课文的介绍,我做成了一只有趣的花钟,让我们一起来欣赏。
2 有趣的花钟也留给我们一点遗憾,花钟上还有几个时刻,没有花来表示,怎么办呢?陆老师找来了两种花:
(出示图片 蒲公英花 早上六点 茉莉花 傍晚五点左右)
请你选一种花,也来写一写,什么时间,什么花是怎么开的?要是你能用上这些词语来写,很了不起。如果你想用自己的话来说,那也很好。赶快下笔吧!
2 为什么不同的花开花的时间不一样?课文是怎么把这个原因写清楚的呢?下节课,就请带着大家继续研究。
语文教案 篇5
一、教材分析:
《共同的家》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一年级上册中的一篇儿童诗。它主题单纯,内容浅显,语言凝练,韵律和谐,
富有儿童情趣,贴近儿童的生活,很受儿童的喜爱。 “家”是一个温馨的字眼。
这首儿童诗就是以“共同的家”为题,从比喻的角度写“家”,目的就是通过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比喻,让学生体会为什么说“祖国就是我的家”,培养儿童爱家爱国的思想感情。全诗共六行两句,分两层。第一层(1~4行),点明蓝天、树林、小河、泥土,分别是白云、小鸟、鱼儿、种子的家。第二层(5~6行),点明儿童是祖国的花朵,祖国是儿童的家。在教学这篇课文时,我抓住儿童诗的特点,以读贯穿始终,注重学生个性的感知、联想、体验等心理活动,努力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过程,以此发展学生语言,启迪他们的智慧,让他们的心灵和情感受到美的熏陶。
二、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知道人和动物都有自己的家;家是温暖的、幸福的,从而激发学生爱家、爱祖国的感情。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3、继续学习用听读识字的方法认识本课10个生字。
其中,巩固学习听读识字的方法,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体会诗的第二句包含的意思,是理解诗句的难点。
三、设计理念:
主体性教学理论。从教学角度来看,学生是认知和发展的主体。教育的本质就是唤起学生主体内在的需要、动力,创设发挥学生主体性的情境,激励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帮助学生不断创造新的自我。我们应把握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即“以人为本,促进个体的和谐发展”,要注重兴趣的培养、情感的激发、语言的感悟积累、学习方法的习得、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等。
四、教学流程:
(一)引入:
首先,我以谈话的方式导人,激发学生交流的兴趣。让学生谈自己的家在哪儿?和在自己家里觉得幸福吗?从而揭示课题并板书课题:家。这时我用形义联想法,把“家”字拆解编成歌谣,边说边写“家”字。其目的是要引起学生对字形的注意。因为在书写的过程中,学生自然意会了“家”字的形义。
接着,我以简笔画的方式出示白云、小鸟、鱼儿、种子图让学生认一认。一方面激发学习兴趣,另一方面以图为凭借认识相应的四个词,并顺利过渡到听读课文。
(二)指导听读课文:
1、看着大屏幕,听录音读
2、用手指着书,跟着录音读。从而唤起学生的有意注意,帮助学生记忆字形、位置。
3、用笔指书,自读课文,找出不认识的字,向同学寻求帮助。
4、检查,指名读,引导学生评价
5、小老师带读,利用学生之间识字量的差异,让识字量大的学生当小老师,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
6、同桌合作,相互读。因为,这是初入学儿童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基本形式。
7、师生接读,这是帮助学生记忆熟悉语言的一种方法,有助于儿歌的整体输入。
8、全班齐读
9、分组比赛读
10、达到熟练背诵
总之,通过以上多种形式,大面积,分层次的听读活动,较好地促进了学生对儿歌的整体记忆,发展儿童了的语言;同时,利用无意记忆对识字的作用,达到识字的目的。
(三)教学生字词:
1、缩小语境,提出词语。
2、再从词中抽出生字。
3、灵活运用生字卡片,通过“放鞭炮”、“开火车”、“小兔子回家”等多种游戏活动,使单个生字反复多次,不断与学生见面,激发学生兴趣,动静结合,最终达到准确快速认读的.程度。
(四)回归课文,精读理解:
1、老师范读,调动学生积极性:猜一猜,怎样才能读好?
2、利用孩子喜欢的动画,交给学生朗读的方法。让学生在脑海中浮想与词语相关的清晰具体的形象“蓝天万里,白云朵朵;树林里小鸟在欢唱;清清的河水中,鱼儿自由自在地游玩;小小的种子破土而出,长出嫩芽……”从而进一步悟出“家”的内涵——温馨、快乐,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同时,教师适时的评价点拨给了学生个性化朗读更大的空间,让他们在体验中把对语言文字独到的理解感悟,通过读张扬出来,从而形成语感。
3、突破难点,学习最后两行。通过认识祖国的地图,教读祖国的名字和欣赏祖国的风景图片等方式,学生情感得到了熏陶,入情入境,从而达到与作者、教材情感的共鸣。
(五)拓展延伸,句式迁移:
儿童诗的句式往往可以举一反三,迁移运用。《共同的家》这课中的句式“(什么)是(谁)的家”就是很好的例子。当学完整首诗后,让学生用此句式创编儿童诗,自由讨论,合作完成。这种创编,是学生超越生活经验的创造思维,是发自内心的自由抒发,不仅培养了他们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同时在运用所积累的词语和句子,丰富阅历,积淀对语文内涵的感悟。
(六)总结,结束:
通过思考:田字格是谁的家?很自然地引出下节课的教学内容,让学生感受到了课的完整性。最后,我鼓励学生课后画出自己所找的家,并继续创编儿歌,从而将课堂延伸至课外,让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了继续保持,并促进了学生间,学生和家长间的交流、沟通。
语文教案 篇6
【知识与能力目标】
1.掌握生字词,积累描写人物心理活动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父母在孩子讲述过程中的心境变化,品味父母对孩子的关爱之情,感受孩子对自然的好奇之心以及对美好事物的纯真之爱。
3.学习作者运用心理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并体会作者用词精准、恰当。
【过程与方法】
在中心话题的引领下,让学生抓住重点语句、词语,自读、自悟体会情感,感悟作者用词的精准。通过师生谈话、生生交流等方法升华学生的情感,提高学生的认识,使孩子们将课文读得入情入境。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悟文中父母对孩子的无言的关爱以及孩子对自然、对美好事物纯真无邪的爱。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通过父亲和母亲情绪、心境的变化的描写及“直到最后父母才交谈了几句”感受父母对孩子的关爱。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准备:
布置预习作业:
A.读通课文,读准字音,把遇到的读音问题以及不理解的地方做出标注,并借助工具书解决.
B.思考:这篇课文中的孩子给父母讲了一件什么事?
C.查找有关金翅雀的资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直入新课:
课前已经布置了预习作业,关于“金翅雀”,你们都了解到了些什么?这节课我们共同走进课文,看看作者围绕“金翅雀”,给我们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二、检查预习,初步感知
检查预习第一项:初读课文,感知文章内容。
1.小组中轮读课文,互相倾听,争取把课文读通顺,读正确。
2.小组内交流易读错及不理解的生字词情况。
3.小组代表汇报遗留问题,全班交流。
4.教师出示整理的生词和容易读错的词语,指名朗读。
检查预习第二项:
再读课文,说说文章中的孩子给父母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理清文章脉络
发现鸟窝——开始爬树——发现鸟蛋——亲吻鸟蛋——放回鸟巢(小金翅雀)
四、捕捉直觉
了解了课文内容,从中给你感触最深的是什么?请你用简洁的语言说一说。
(孩子特别喜欢金翅雀;父母担心孩子的安全……)
五、细读课文,感悟孩子对金翅雀的爱。
默读课文,找到孩子在讲述这件事情的过程中,心境是怎样的?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1、发现鸟窝
“孩子高兴了,指手划脚地讲起来。他说,今天下午赶羊回家的路上,看见一只金翅雀从一棵大白松树树冠里飞出来。他看呀看呀,在浓密的树枝里搜寻,终于在高处一根树杈上发现有一团黑黑的东西。”
引导学生从“看呀看呀...终于”等词体会孩子的好奇心,从“指手划脚”体验那份高兴的心情。
2、开始爬树
“孩子一直往上爬。巨大的松树又粗又高,他那纤细的身子紧紧贴在树皮上,慢慢往上挪动,每一步都要分两次进行:先用胳膊抱住,接着两条腿尽量往上蜷,用了很长时间才爬上去,中间在结实的树杈上休息三次。现在只能靠手,因为前面都是脆弱的新枝了。”
抓住孩子一系列的动词如:贴、挪、抱等词语体会孩子爬树的艰难,理解孩子此时的心情是怎样的?你体会到了什么?感情朗读。
3、亲吻鸟蛋
在高高的树冠,孩子意识到自己的危险没有?
抓住“情不自禁”“吻”体会孩子对鸟蛋的无比喜爱。
4、放回鸟巢
孩子为什么没有把小鸟带回家?
抓住“满怀怜爱”“心境坦然”体会孩子的爱心。
说一说这是个怎样的孩子?孩子对金翅雀是一种怎样的情感?
第二课时
一、回顾导入
1、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葡萄牙著名作家米·托尔加笔下的《金翅雀》,还记得文中的孩子为父母讲了一件什么事吗?用简洁的语言说一说。
2、在讲述这件事的过程当中,孩子的心境是怎样的?(板书:饶有兴趣、心境坦然)
3、谁能像文中的孩子一样把这件事再给大家讲一讲呢?
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孩子对金翅雀是一种怎样的情感?(板书:天真无邪的爱)
在孩子的讲述过程中,父母的心境又是怎样的呢?这节课我们来继续深入学习课文。
二、细读课本,感受父母之爱
1、提出中心议题,学生自读自悟。
中心话题:
默读课文,找到在孩子讲述这件事情的过程中,父亲、母亲的心境是怎样变化的.?勾画出相关语句,认真地读一读,并说说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把自己的感受及时记录下来。
2、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
预设:
(1-3)
“母亲瞪大黑黑的眼睛”
“父亲像往常一样心不在焉,连听也没有听到”
“父亲总算抬起沉重的眼皮,聚精会神的开始听儿子说话。”
母亲:抓住“瞪”让学生体会母亲从开始就关注孩子。
父亲呢?为什么一开始“心不在焉”?可能父亲觉得很平常,没有什么了不起。也可能因为太累了。儿子太渴望父母一起倾听时,抓住“聚精会神”体会父亲虽累但为了孩子高兴也开始关注孩子。
小结:母亲总是关注着自己的孩子,无论再小的事,总能牵动她的心,而父亲由心不在焉到聚精会神,同样流露出对孩子默默的爱。
(5-7)
“母亲把儿子的话句句吸入心田,还用整个心灵吻着可爱的宝贝”
抓住“吸、吻”体会母亲听得更认真,全身心的投入。
“父亲则又开始吃饭了”,“父亲又抬起疲倦的眼皮,和母亲一样提心吊胆地听着”
父亲又开始吃饭可见父亲真的没有什么兴趣,但当孩子开始爬树时同样为孩子担忧。“提心吊胆”是什么意思?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你有没有让父母为你提心吊胆过?”
感情朗读,体会父母之爱。
小结:天下的母亲都是一样的,她们都有一颗极为纯真的赤子之心。父亲虽然还是有点漫不经心,但当孩子开始爬树时同样为孩子担忧着、紧张着。
(10-11)
“父亲和母亲都惊呆了,谁也没有吱声”,“两个人战战兢兢、一声不响地让儿子爬到树上、爬上树冠”“父亲的心脏都停止了跳动”
孩子越爬越高,父母的心境又是怎样变化的?理解“战战兢兢”是什么意思,并与“提心吊胆”对比理解,体会作者用词精准。
父亲的心脏都停止了跳动,是真的停止吗?紧张、担忧到了极点,直至出现了幻觉,想象当时画面,你的心情如何。
语文教案 篇7
【课前透视】
本课由《揠苗助长》和《守株待兔》两篇寓言组成。课文分别勾勒出了古代两个可笑的人物形象。一个做事急于求成,违背常理,结果把事情弄得更糟;一个是对意外的收获心存侥幸,不认真做事,结果一事无成。这两则寓言都是家喻户晓的作品,语言简洁明快,内容生动有趣。
寓言常常是以一个小故事来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是学生们喜闻乐见的一种体裁。教学中应抓住课文篇幅短小、内容生动有趣的特点。引导学生结合课文的插图,抓住理解重点词句,分析人物的言谈举止和心理活动,读懂课文内容。同时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导学生理解感悟。抓住课文的内在联系,分析因果揭示寓意,让学生从中受到教育和影响。
【教学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9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默读课文,能在读中悟出故事的寓意:
做事不可急于求成;对意外的收获不要存有侥幸心理。
3、能把故事讲给别人听。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寓意。
【信息资料】
生字词语卡片、课件或课文插图、课文内容的录音或录像。
【教学时数】
两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切入举偶
1、观察谈话:
出示《揠苗助长》插图,启发谈话:你们知道这个故事吗?谁能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通过这两则寓言,我们会明白一个什么道理呢?这节课我们先来学习,(引出课题)《揠苗助长》 。
2、解题引入:
同学们,你们听过寓言故事吗?(学生交流)。教师介绍:寓言和童话、记叙文一样,是一种文章体裁,它往往借一个虚构的小故事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寓”寄托包含的意思,寓言就是说话包含着某种意思。“则”在这里是一个量词,表示条数。“二则”就是二条。
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引发学生的交流讨论。自然引出教学内容,向学生介绍寓言的常识性知识,丰富学生的认识,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对话平台
学习《揠苗助长》
一、初读
1、读题思考:
读了课题你们想到了什么?相机教学“揠”字的读音和意思,“长”在这里读“zhang”。
2、出示课件或录像资料,变“话”为“画”,引导学生观看,细致了解故事内容。
由题引入,变文字为画面,激发学生的热情,了解故事的内容,为学文奠定基础。
3、自读课文:
轻声朗读课文,找出并读准生字、新词。利用工具书理解不懂的词语,同桌互相讨论。
4、全班交流生字词语的识记:
教师充分鼓励学生交流识字记字的方法。适时地强调重点字词。
5、游戏巩固识字:
采用“字词大转盘”“摘果子”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识记生字。
强调自读自学,扎扎实实抓好基础知识掌握。通过交流丰富识字经验,提高学生自主识字能力。
二、朗读
1、引导学生朗读自己最喜欢段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练习朗读。
2、指名朗读,教师相机引导学生说出朗读体会:
你为什么这样读?结合重点词句,引导学生体会人物的语言和心情,教师相机启发、指导学生进行感情朗读。如:
指导读第一自然段:启发学生思考:
种田人为什么要帮助禾苗生长?种田人巴望自己的禾苗长得快些,而禾苗长得如此之慢,他的心情怎样呢?在学生交流体验的基础上,理解“巴望”一词,教师指导学生读出焦急和自言自语的语气。
指导读第二自然段:启发学生思考:
种田人想出了什么办法帮助禾苗生长呢?他又是怎样做得? 理解“终于,筋疲力尽”的意思。 指导学生读出“焦急而又疲惫”的感觉。
朗读是理解课文的最好手段,结合重点词句,体会人物的语言和心理,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深入理解课文内容。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再现了当时的场景,理解了人物。在对情节的深刻体悟中,读出理解、读出个性,解读文本。
3、引导学生从农夫的自信的语言和最终的结果中,体会当时人物的心情和表现。在感情朗读的基础上,重点引导学生弄清,结果为什么是这样?初步体会寓意。
抓住事情发展的最终结果,联系农夫的表现,进行鲜明的对比。从强烈的'反差中,理解寓言所要揭示的道理,培养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
三、讨论
启发学生思考:读了这则寓言明白了什么道理?生活中有过类似的事情吗?今后我们应该怎样做?引发学生讨论,教师相机点拨,抽象出寓意。
升华对寓意的理解,促进学生的对文本的个性解读,在交流中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的深刻性、概括性,在对寓意的理解中,培养学生正确对待生活中的事情,促进个性的健康和谐发展。
四、拓展
1、启发学生思考:如果让你给这个农夫起个名字,你认为他应该叫什么?说出自己的理由。
2、 你还知道什么寓言?讲给大家听一听,并说说从寓言中你有哪些收获?
开阔学生思路,促进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高。问题设置源于教材,高于教材,融合学生个性化的见解,丰富了语文积累,促进了学生想像能力、思维水平及表达能力的提高。
五、写字
1、出示“我会写”中的“焦、费、望、算”。引导学生观察这几个字在结构和笔画上的特征,交流观察的收获,教师适当强调。如:
“焦”的上面,右边是四横,不要写成“住”;“算”字中间是“目”不是“日”;“费”字上面的是“弗”,要先写“弓”字;“望”字上面左半部的“亡”字的最后一笔有变化。
2、教师范写难点字,边写边强调重点笔画的书写。
3、学生自主练写,写后互相评议。写得不好的多写几个。
抓住生字特征,加强范写指导,自主写字评议,提高学生书写能力。
第二课时
〖对话平台
一、回顾
1、利用生字词语卡片,组织学生回顾。
2、启发交流:
从《揠苗助长》的学习中,你得到了哪些收获?教师相机过渡到本课的学习。
关注基础知识,实现自然引入。
二、初读
1、自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利用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教师巡视指导。
2、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⑴ 利用生字词语卡片,检查学生对字词的掌握情况,交流识字记字方法,教师肯定学生个性化的记字方法,并适当点拨重点字在记忆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⑵ 分段指读课文,了解学生读文情况。
3、启发思考:
通过读文,你知道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以学生自读汇报为主,组织学习活动,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在抓好基础的同时为课文的学习奠定基础。
三、研读
1、启发学生思考:
根据读文和自己的理解,学习这则寓言你想提出些什么问题?教师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然后梳理学生回答,展示学生提出的问题:如:种田人为什么要守株待兔?他是怎么守株待兔的?结果怎么样?这个人做得对吗?你从中得到了什么启示?
结合着学生学习第一则寓言的基础和课文内容短小,语言平实的特点,充分放手。引导学生根据读文提出问题,教师梳理指导,有效地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想像能力,促进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
2、结组学习:
引导学生围绕着梳理出的问题研读课文。教师巡视,适当提示,比如:要抓住重点词句进行理解,体会人物的语言和心情等。
3、小组汇报交流学习成果:
教师要结合学生的读书汇报,适时地引导学生理解语言,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丰富学生对课文内容和蕴含道理的感悟和体验。如:
抓住“种田人急忙跑过去,没花一点儿力气,白捡了一又肥又大的野兔。”引导学生体会“白”字,指导朗读该句,读出种田人那种捡了便宜心满意足的语气;捡了野兔后,他想些什么?指导朗读该句,读出种田人那种期盼的心情;守株待兔的结果怎样?指导学生读出惋惜的语气等。
在感情朗读的基础上,启发学生交流:
这个人做得对吗?
合作读书,解决问题,教师适时点拨,提高了学习效益。互动的形式,营造了良好的学习研读氛围,学生在思考与讨论中加深了对寓意的感悟。
4、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四、拓展
1、讨论:
读了这篇寓言,你有什么收获?
2、交流:
在生活中,你见过像课文中的种田人一样的人和事吗?
3、思考:
种田人正坐着等待兔子,假如你经过看见了,你会怎么样来劝说他?
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结合自己的认知实际,创设情境,创造新的思维发展点,引发学生讨论交流,培养了学生的思维与表达能力。
五、写字
1、出示“我会写”中的“守、丢、此、桩、肥”,组织学生进行观察。
2、教师示范书写。
3、学生练写,师生评议。
【伴教锦囊】
〖词语解释
揠苗助长:揠:拔。比喻不遵循事物的发展规律,强求速成,反而把事情弄糟。也作“拔苗助长”。
守株待兔:比喻死守狭隘的经验,不知灵活变通。也比喻妄想不劳而获,坐享其成,或不经过努力而侥幸得到成功。
巴望:盼望。
自言自语:自己跟自己说话。
筋疲力尽:形容非常疲劳,一点儿力气也没有。也作“精疲力尽”。
〖相关链接
1、寓言:文学体载的一种,是含有讽谕或明显教训意义的故事,是人民智慧、经验和知识的结晶,少数是哲学家与作家个人的创作,多数是劳动人民的集体创作。
〖阅读在线
鹤和狼
狼吃东西特别馋。在一个宴会上,他吃得太急,把一根骨头鲠在嗓子里,差一点送了命。很幸运,这时刚好一只鹤从那里经过。狼便向她做手势,请她过来帮帮忙。
女大夫立刻开始做手术。她以高超的技术为他取出了骨头,然后,要求付给她一定的酬报。
“你的报酬?”狼说,“我的好大嫂,你是在开玩笑吧!我让你从我的喉咙里缩回脖子,难道这还不够厚道么?快滚吧,你这没良心的东西,千万别再落到我的爪下!”
语文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反复诵读课文,体会作者对马的人格化的描写,在此基础上积累优美的语句。
2、揣摩文中的对比描写,了解对比描写的作用,并学会运用。
3、了解作者布封,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诵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学习对比的写法。
教学课时:
2课时。
课前准备:
1、阅读课文,初知大意,并借助工具书,扫除字词障碍。2、阅读注释,查阅资料,了解作者布封。3、安排一个学生准备书法作品。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设计:
一、导入:
展示书法作品:学生用小篆和隶书写的“马”及教师用楷书在黑板上写的“马”。
要求学生说出三个“马”字分别属于哪种字体。
学生回答后,教师语:时代不同,“马”的写法也不同,这是汉字形体演变的结果;同样,随着社会的发展,马的生存方式及其命运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布封的文章去了解、关注人类忠实而高贵的朋友——马。
二、整体感知
学生快速阅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1、文中写了哪两种生存状态下的`马,请在横线上填上适当的词语:马马
2、请分别用一个词语来概括这两种马各自的最突出的特点,并用波浪线勾画出文中最能说明两种马各自特点的词句。
3、作者对两种马各持什么态度?这种态度集中表现在哪些段落?
三、交流研讨
围绕上述问题,请学生发表各自的看法,学生回答后,教师将学生的意见进行归结。
文章写了家马、野马(或人工驯养的马、天然的马等),它们各自的最大特点分别是“驯良”、“自由奔放”。
能表现驯良的词句:迎合别人、舍己从人、屈从,不拒绝任何使命,尽一切力量为人服务……
表现自由奔放的词句:奔驰、腾跃、不受拘束、没有节制,自由地游荡、蹦跳……
作者同情家马,欣赏野马,这种态度集中表现在二、三自然段。
四、重点研读,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一)读二、三段
1、自读读二、三段,发现问题。2、在小组内交流自己发现的问题,力求在小组内解决问题。3、班上交流,重点研讨以下几句:
1)它的教育以丧失自由而开始,以接受束缚而告终。
2)这一切之侮辱马性,较之它们脚下的蹄铁还有过之无不及。
3)在一个动物身上,动作的自由就构成美丽的天然。
4)所有的家马则都只有人工所能赋予的东西,即技巧与媚妍而已。
(二)深层探究
1、请同学介绍布封情况,明确作者是人文思想的继承者和宣传者。(要求点到为止)
2、小组内讨论:作者同情家马,欣赏野马的最根本的原因是什么?作者实际是借对两种马的描述来表达自己怎样的情感态度?
3、班上交流:由男女生各派两个代表到班上交流自己的看法。
4、教师小结:本文既是一篇科普说明文,也是一篇礼赞自由的优美散文,它不仅给我们展示了两种马的特质,而且让我们看到了作者的人文情怀,实为文质俱美之文。
五、延伸拓展
用多媒体展示梁晓声《如果我为马》中的片段,学生齐读。是的,如果在对生命形式选择时,我竟不幸没了做人的资格,那么我将恳求造物主赐我为一匹野马。如果我的渴望得不到更大的满足,那么就让我变成一匹野马,在行动上去追求更大的自由。
六、作业
找出自己最喜欢或最不喜欢的语句(段),作点评(完成在资料卡上)。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联系实际展开讨论,品味语言,学以致用
教学设计:
一、导入
布封的马为我们展示了两种生存状态下的马,它们各自的最大特点是驯良与自由。下面我们来欣赏这两种马的生活片段。
二、延伸、拓展
1、教师用多媒体播放有关家马、野马的生活画面,请学生欣赏。
2、请同学谈自己欣赏哪一种马,并陈述理由(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地说出自己的看法,不要受作者的影响)。
3、讨论
教师用多媒体展示下例问题:
1)家马的驯良的天性吗?请联系自己的学习生活,谈谈自己的观后感,并就目前的教育现状提出自己的合理建议。
2)人类对马的驯化,如果给马带来了痛苦,那么请联系人类发展的历史谈谈人类该不该驯化动物?
3)我们身边出现的野生动物园,其“野生”是否是真正意义上的“野生”?面对日益恶劣的生存环境,人类究竟该怎样对待动物?
讨论结果略。
三、品味语言,学以致用
导入语:本文既是一篇科普说明书,也是一篇优美的散文,它不仅让我们受到诸多启发,而且在语言上、行文上也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的东西。
1、在四人小组内,交流自己摘录在资料卡的语句,并陈述自己的理由。
教师要注意参与到活动当中,引导学生去体会文中人格化的描写。
2、再读课文,了解对比的运用及其作用。
1)找出文中对比描写的相关内容,并思考其作用。
2)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并推举同学到班上交流。
3)教师对学生的交流结果进行概述:就全文来看,作者是将家马与野马作比,以家马的驯良来衬托野马的自由奔放,就最后一段来看,是以其它动物来衬托马的美貌。
3、用对比方法写一段话,描绘自己喜欢的动物,要求重点刻画其外貌,字数在150字左右。
4、班上交流写作片段。
四、作业
1、抄写“读一读,写一写”中的词语,并任选五个词语造句。
2、课外阅读布封的《松鼠》或其他作家写动物的文章,作读书札记(一周内完成)。
[附]板书:
家马:驯良——同情作比较,
野马:自由——欣赏突出事物的特点
语文教案 篇9
教学目的:
1、让学生掌握课文里的生字,注意“痛、像”的写法。
2、让学生理解课文中蕴涵的深刻的道理,真正爱妈妈的孩子是心疼妈妈,尽自己的力量帮助妈妈。爱是相互的。
3、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理解爱妈妈的孩子是心疼妈妈,尽自己的力量帮助妈妈,爱是相互的。
教学难点:
让学生理解问什么老爷爷说我好象只看见了一个儿子。
教学策略:
讨论法、朗读法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课件。
教学课时: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知道什么样的孩子才是最孝顺的孩子,真正的孩子。
2、认识10个生字。
3、培养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4、培养学生自主、合作的学习能力。
教学重难点:
培养学生自主、合作的学习能力。
教学流程: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妈妈的爱》,了解到了妈妈对我们浓浓的爱。作为孩子,我们应该怎样做呢?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儿子们》。
(板书课题:儿子们)
二、听读课文,初步感悟课文的内容
学生:1、自由读课文,想办法解决不认识的字。
2、指名读课文
〈1〉请其他的小朋友为他们提一提建议,说说应该读出什么样的语气。
〈2〉全班小朋友分角色朗读课文。
〈3〉其他同学评一评。
重点引导学生评两个比喻句,请同学们谈谈比喻句的概念,并且出示语文天地中的练习。
3、齐读课文
边读边思考:为什么老爷爷说他好象只看见一个儿子?
4、自由发言。
教师:总结全文。
三、小组合作学习
合作内容
1、一起读一读课文中的词语。
(井水、歇着、灵巧、黄莺、嗓子、有啥、很痛、沉甸甸、)
2、生生合作,一起学习生字,讨论记字方法。
3、汇报小组学习成果。
(教认生字时,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
教师:刚才,同学们互相交流了记字的方法,下面,我们一起来做个小游戏,游戏的名字叫“看谁抢得快”?
四、总结全文
读了这篇课文,你受到了哪些启发?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继续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练习书写9个生字。
教学重点:
体会课文中三个儿子的特点。
教学难点:
“像、痛”的书写。
教学准备:
板书用贴图、写字本
教学过程:
一、精读课文
1、学习第1~6自然段
感谢同学们为字宝宝找到了这么多好伙伴,生字都认识了,课文一定会读得更好,谁能把1到6自然段读给大家听?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三个孩子在妈妈心目中是什么样的?
随着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
第一个儿子:灵巧,有力气
第二个儿子:唱歌好
第三个儿子:没什么出奇的
前两个妈妈夸了自己的儿子,你们的妈妈夸你们吗?是怎样夸的?还记得妈妈当时的心情吗?请大家用这种心情和语气读读妈妈夸儿子的话。
第三个妈妈没夸自己的`儿子,应该怎样读?谁来读读她说的话?
如果只听三个妈妈说,你最喜欢三个儿子中的哪一个?
2、学习课文7~13自然段
出示课文最后一段:“哦,有三个儿子……一个儿子呢?”这个儿子指谁?想知道吗?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第7-13自然段,记住妈妈和儿子的动作语言,老师一会要请小演员来表演。
指名表演。
3、表演后的评价
先来说说三个妈妈表演的怎么样?应该怎样演呢?让我们来看看书中描写妈妈提水动作的几句话,(教师边表演边范读),和你的同桌一起读这段话。
再来评评三个儿子表演?让我们来看看书中三个儿子的表现,谁来读?
这次,谁想当小演员啊?
采访游戏:请三位妈妈留下,还有刚才的三位位妈妈到前面来,我是二年一班的记者,我想采访一下几位妈妈,提水时有什么感受?有儿子帮助你提水,有什么感受?没有儿子帮助你提水,你有什么感受?
观众朋友们故事读到这里,你最喜欢哪个儿子?如果你是三个儿子中的一个,你会怎样做?
二、提出自己不懂的地方
说说通过读课文,说说你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
三、解决问题
1、让学生小组讨论提出的问题。
2、小组长汇报讨论结果。
3、教师小结
三个儿子都给妈妈带来了快乐,但是他们的行为却是有区别的:翻跟头和唱歌也许是表演给妈妈,也许是为了得到妈妈的称赞,提桶水却是出于对妈妈的关心,体谅妈妈和帮助妈妈的爱心。
四、扩展活动
读了全文,你认为应该怎么爱自己的妈妈呢?
五、归纳总结
同学们说的很好,通过学习这篇课文,我们应该知道为人子女,第一,应当积极上进,成为有出息的人,为妈妈争光;第二,要在接受妈妈爱的同时,懂得回报妈妈,并懂得回报妈妈并不是说一些冠冕堂皇的话就够了,而是要在生活中通过点滴小事去体贴妈妈,心疼妈妈,把对妈妈的爱落实到实际行动之中!我说得对吗?我们说到做到,今天的作业是每位同学回家后,都帮妈妈做一件事,然后把它写到日记里,明天课前我们集体交流。
板书设计:
儿子们
一个翻跟头
儿子们
一个唱歌
一个提水
语文教案 篇10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词,书写“引”和“泉”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清课文内容,大致了解青蛙没有卖掉泥塘的原因。
4、通过对课文的学习,感受泥塘发生的巨大的变化,感悟到通过我们的劳动可以创造美好的环境。
教学重点:
1、学习生字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大致了解青蛙没有卖掉泥塘的原因,感受泥塘发生的变化,感悟到通过我们的劳动可以创造美好的环境。
教学难点:
在教师的引导下,了解青蛙不再卖掉泥塘的原因,感受泥塘发生的变化,从而感悟到通过我们的劳动可以创造美好的环境。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出示词语:青蛙 烂泥塘 老牛 挺舒服 采集草籽 绿草如茵 野鸭
读词,指名复述20课的内容。
2、青蛙听了野鸭的话想了些什么做了些什么,青蛙的泥塘到底卖出去没有呢?今天继续学习,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青蛙卖泥塘下中的故事就更有意思了,想读吗?
1、自由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特别注意生字的读音,难读的字读完课文后多读几遍。(课件出示生字)
2、检查生字读音。
(1)学习田字格中的字,请人读。
请“小老师”来带读生字,再请小老师带读组词。同桌之间组词读。
出示生字卡片,开火车读生字,组词。
(2)认读双横线中的字。先自由读,再请人读,交流能读准认会的方法,哪些字平时我们见到过或者已经认识了?重点读一读平时见得少的几个字。全班齐读。
(3)有几个调皮的生字娃娃自由组合分成了小组做游戏,想请你们帮每个小组起个名字呢!
引 尽
应 愣 泳 通
泉 灌 所
3、记忆生字。
我们知道有些生字不仅要会读,还得会写得记住它的样子。你记住了哪些字?是怎么记住的?(学生交流记字方法)
还没有记住的字,可以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继续识记。
4、检查读词:应该、道理、吆喝、缺点儿、栽了树、修了路、愣住了
5、以“缺点儿”和“吆喝”为切入口练读文中两个比较难读的句子。
小鸟飞来说,这里缺点儿树;蝴蝶飞来说,这里缺点儿花;小兔跑来说,这里还缺条路;小猴跑来说,这里应该盖所房子。
“多好的.地方!有树、有花、有草、有水塘。你可以看蝴蝶在花丛中飞舞,听小鸟在树上歌唱。你可以在水里尽情游泳,躺在草地上晒太阳。这儿还有路通向城里……”
要求:读通句子,不要添字掉字,读出节奏。
6、整体读课文,做到通顺流畅。
三、快速阅读,理清课文内容。
在青蛙买泥塘的过程中又有哪些小动物给青蛙提出了建议?
四、学习课文1、2自然段。
1、我们先来看看野鸭告诉青蛙,泥塘里的水太少了,那么青蛙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自由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分别画出想和做的句子。
2、指名朗读,重点指导青蛙是怎样做的(引水),感悟青蛙引水的不容易。
3、小青蛙种了草,引来水,泥塘发生了怎样的变化?青蛙心里会想些什么?接下来青蛙又听取了其它小动物的建议,泥塘又有怎样的变化?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五、随文学写生字“引”、“泉”。
1、观察生字,学生交流生字的特点及书写时要注意的地方。
2、师范写,生练写。
3、评议,交流。
板书设计:
青蛙卖泥塘
老牛 种草
野鸭 引水
小鸟
蝴蝶
小兔
小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