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时间:2023-11-07 09:50:25 教案 我要投稿

【集合】语文教案10篇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语文教案10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集合】语文教案10篇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认读5个生字,能说说百合花开放前后的种种经历。能写己读文后的感受。懂得在任何艰难困苦的情况下,都要坚持自己的信念,只要坚持就会获得成功。

  教学重点:懂得在任何艰难困苦的情况下,都要坚持自己的信念,只要坚持就会获得成功。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出示图:这是什么花?请你用一句话描述一下你的.感受。

  二、初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

  1、读课文,认识生字、词

  2、写出主要内容

  (写一株百合花在生长过程中抵御了个样嘲讽、坚信自己能开花,最终,开出了美丽的话朵)

  师:那就让我们一起它开花前后的经历吧!

  三、细读课文,理解内容

  1、自读课文,了解百合花开前后经历。划分段落

  第一段(1-9)百合花刚诞生就知自己不是野草,面对嘲讽,他始终不动摇,坚定自己的信念。

  第二段(10-12)百合花终于开出美丽的花,受人喜爱。

  第三段(13—16)几十年后,人们从各地来欣赏百合花,但百合花不骄傲,只是默默的开花

  2、默读课文,思考:百合花开花前后,有哪些经历,划出相关语句,做出批注。

  3、交流

  四、回顾全文,写出感受

  1、读了课文,你有哪些感受,写一写。

  2、独立写

  3、生生互评,师生评议

  4、修改

  教学反思:

  学生喜欢这文章,喜欢文中的优美句段,学习情趣高。学生朗读的有语气,通过朗读学生能感受到只要坚持自己的信念,就会获得成功,要不断的体现自己的价值。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能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积累优美的语言。

  3、体会母爱的无私与伟大。

  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能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积累优美的语言。

  难点:体会母爱的无私与伟大。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读词语:炎热辽阔细嫩草茎柔软翅膀、冰雹舒适雷鸣艰难呻吟

  2、齐读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

  课文里说,看着小鹅快乐的玩耍、嬉戏,鹅妈妈感受到了最大的幸福和快乐。那么,除了小鹅快乐地玩耍、嬉戏,还有什么能让鹅妈妈感受到最大的幸福呢?这节课,我们就好好地来读读课文,看看能让鹅妈妈感受到最大的幸福的还有什么?

  二、读文感悟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通过想象读文,积累好词好句。

  1、听读想象。

  请一名同学读读第一自然段。大家一边听一边想象课文里的词句所表现的情景,最后看看你能有什么感受。把你的感受和大家说说。

  2、用朗读表现自己的感受。

  这段课文让你觉得世界是美好的,小鹅是快乐的。那么是哪些词句让你产生了这样的感受呢?下面,同学们自己读读这段课文,看看是哪些词句让你产生了这种感受,把它们找出来,好好读一读,尽量用声音和语调的.变化把你的感受表现出来。

  (1)、学生读文汇报,师生共同指导。

  (2)、学习运用两个词语“广阔”“辽阔”。

  你发现“广阔”和“辽阔”有什么共同特点了吗?哪个词形容的更大一些呢?除了可以说“广阔的世界”还可以说“广阔”的什么?除了“辽阔的草地”还以说“辽阔”的什么?

  (3)、词句积累。

  这段课文里有一些词写得非常好,我把它们拿到大屏幕上来,大家再看一下。

  ()的世界()的草地()的草茎()的小鹅

  还有一些句子写得也很美。

  茎是()的。世界是()的。小鹅们是()的。阳光是()的。

  这段课文写了鹅妈妈带小鹅们出来时候的情景。大家说这时候的情景是怎样的?在这美好、快乐的时刻,鹅妈妈在做什么?板书“健康”。

  体会:这时候让鹅妈妈感到最大幸福的是什么?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抓住“麻雀蛋似的冰雹铺天盖地的掉下来”体会冰雹大,多。

  1、读文想象。

  大家再读读第二自然段,还是一边读一边想象课文里所描写的情景,看看段课文能带给你什么样的感觉?

  2、读后汇报。

  引导学生从“麻雀蛋似的冰雹”知道冰雹大,从“铺天盖地“认识到冰雹多,最后指导学生把冰雹读得又大又多,非常可怕。

  引导学生关注:这时候的情景还像刚来时那样美好吗?天气变得怎样了?在这可怕的时候,鹅妈妈是怎么做的?……板书(安全)。

  体会:这时候让鹅妈妈感到最大幸福的是什么?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从“妈妈的翅膀外面可能发生什么可怕的事情”展开想象,进行说话训练,体会鹅妈妈对小鹅无私地爱。

  请一名学生读一读。“很温暖、很舒适”读得慢一些。范读。生重读。你们说鹅妈妈的翅膀外面会发生什么样的事呢?(训练说话:把冰雹、狂风、雷声说得可怕)这些事情可怕不可怕?可是,小鹅们呢?在妈妈的翅膀下的小鹅们一起读——(学生接读)感到很温暖,很舒适。

  教师质疑:鹅妈妈经历着那么可怕的事情,它为什么不找个地方躲起来呢?鹅妈妈不但能跑,它还会飞,虽然不像鸟类飞得那么久,那么远,但是一次也能飞得很远。这样几次不就找到了一个安全的地方躲起来了吗?板书“温暖、舒适”。体会:这时候让鹅妈妈感到最大幸福的是什么?

  (四)、学习第四自然段,通过指导朗读,体会小鹅们的好心情。

  1、读文思考:这个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

  2、汇报朗读,读出小鹅们的好心情。

  重点指导“啊,阳光还是这样明媚,甲虫、蜜蜂们又在动人地歌唱。世界还是那样美好。”大家想想,小鹅躲到妈妈翅膀下面的时候,是怎样的?麻雀蛋似的冰雹——,可当它们从妈妈的翅膀下钻出来的时候,沐浴着明媚的阳光,听着甲虫、蜜蜂动人的歌,它们由衷的感叹:啊,阳光还是这样明媚,甲虫、蜜蜂们又在动人地唱歌。世界还是那样美好。(师范读)

  指好“鹅妈妈艰难地抬起了翅膀”:暴风雨过后,一切又回到了风雨前的样子。可是鹅妈妈还和风雨前一样吗?从哪句话中你知道它不一样了?(鹅妈妈艰难地抬起了翅膀)。什么是“艰难”?你们把胳膊当翅膀,做一个艰难地抬起翅膀的动作。你把鹅妈妈的动作读得在困难点儿。鹅妈妈怎么了?它伤到了什么程度?还能陪孩子一起玩吗?

  (五)、学习第五自然段,通过想象朗读、讨论,体会鹅妈妈对小鹅伟大而无私的爱。

  1、想象读文,体会鹅妈妈受伤时的神情和样子。

  自己读读第五自然段,一边读一边想课文里描述的情景。预设:他用这样的语气来表现鹅妈妈受伤的样子,你觉得恰当吗?那该怎么读呢?这样读可以吗?为什么语调这样低沉?读得这样伤感?

  2、指好鹅妈妈的话“一切都很好,我的儿子。”

  教师质疑:人如果骨折了,会疼得吃不下饭,睡不着觉,如果是小孩动一下就会疼得直哭,甚至哭都会疼。多可怕呀。而鹅妈妈为什么只是轻轻地呻吟,还告诉儿子一切都好呢?鹅妈妈就是不想让孩子们替自己担心,就是想让他们无忧无虑,快乐地玩耍才把自己的痛苦掩饰起来是吗?板书“快乐”。

  体会:这时候让鹅妈妈感到最大幸福的是什么?

  三、拓展延伸

  是啊,孩子们,对于妈妈来说,孩子的平安、快乐、健康、幸福就是自己最大的快乐和幸福。说到这儿,我不禁想起了一个真实的故事。那是0年的一个秋天,有一个两岁半的孩子随父母一起到贵州旅游,他们来到一个游乐场,乘坐缆车观光,他们看到了最美丽的景色,每一个人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微笑,可是他们并不知道,一场灾难就要降来,当缆车行驶到100米高的时候,乘载缆车的缆绳突然断了,车里的人们随着缆车急速下降,人们争挣着,呼喊着,尖叫着,可是都无济于事,之后随着一声巨响,缆车全部掉下来了。当营救人员赶到时,眼前的一切让人惊呆了,在血肉模糊的尸体中,举着两双僵硬的手,在手心上就是那个两岁半的孩子,原来在缆车倒下来的时候,父母用双手举起了孩子,孩子也因此得救了,然而爸爸妈妈却离开了人间。同学们,听了这个故事,再联系我们刚刚读过的《鹅妈妈的故事》,你想说些什么?

  结束全课。

  板书设计:

  鹅妈妈的故事

  健康 安全 温暖 舒适 快乐

  鹅妈妈最大的幸福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领会运用描写这一表达方式的作用。

  2、在运用描写的基础上恰当运用抒情、议论点明中心。

  3、感受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风貌。

  教学重点:领会运用描写这一表达方式的作用。

  教学难点:在运用描写的基础上恰当运用议论点明中心。

  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教师网上下载《维也纳森林的故事》的音乐。

  学生听音乐。

  为学生理解课文作好先期准备。

  二、导入

  请学生回顾有几种表达方式。

  学生根据以往的积累回答。

  为理解课文教学重点作铺垫。

  三、初读课文

  请学生划出文章中哪些地方是描写并说说其作用。

  学生边听边划并作旁批。

  为明确教学重点作铺垫。

  四、学生讨论

  请学生回答哪些句子是描写的,并说说其作用。

  第一处描写说明森林具有净化眼睛和心灵的作用。

  第二处描写说明森林与城市的味道相调和。

  第三处描写说明森林具有降温的'作用。

  第四处描写说明维也纳空气清新。

  为明确文章中心句作铺垫。

  五、教师质疑

  第四段“味道”这一词在此处是什么意思?能否用另外一个词来代替?

  第六段皇家猎宫为何建在此处?

  第八段远处雕像看得一清二楚说明什么/

  学生回答。

  理解森林与城市风貌相调和。

  理解森林更适宜人居住。

  理解人们对环境的爱惜。

  教师再质疑

  文中还有哪些修辞句表现人与自然和谐亲密的关系?

  学生在书上划线。

  领会写景可适当运用修辞句。

  六、归纳总结

  这几处景物描写说明什么中心?作者用什么表达方式概括中心?

  学生根据全文阅读找出文章的中心句。

  明确可用抒情、议论的表达方式概括文章的中心。

  七、再读文章

  再读写景的段落。

  学生阅读。

  体会景物描写对表达中心的作用。

  八、迁移

  读冯骥才《珍珠鸟》,划出有关景物和动物描写的句子。

  用抒情、议论的表达方式概括文章的中心。

  板书设计

  净化眼睛和心灵。

  森林与城市的风貌相调和。 表达自然和人类和谐亲密的关系

  (景物描写) 具有降温的作用,更适宜人居住。(抒情、议论)

  反衬人们对环境的爱惜。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要求:

  1、了解大兴安岭的景物特点,对学生进行热爱祖国的思想教育。

  2、学习作者善于细致观察景物,在描写景物中用准确生动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的方法。

  3、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三至六自然段。

  教学重点:

  1、了解大兴安岭景物的特点。

  2、学习作者结合景物描写表达真情实感的方法。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在怎样的情况下感到亲切、舒服的,又是怎样表达对大兴安岭的喜爱之情。

  教学时数:三课时

  教具准备:课本、录音机、录音带、投影机、投影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谈话,解释课题。

  二、初读课文,提出阅读要求;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划出自己不理解的词。

  3、课文写了大兴安岭哪些景物,在书上作旁注。

  4、了解课文的写作线索。

  (采用学生自学_____四人小组讨论_____教师巡视指导的方法。)

  三、教师归纳:

  这篇课文写了大兴安岭多而温柔的岭,色彩明亮的.林海,美丽诱人的野花,作者目睹各种景物而产生了联想,表达了对大兴安岭的喜爱之情。

  四、朗读课文。个别、小组读。正音。

  五、作业

  1、抄写课后练习4

  2、查字典理解:高不可攀、盛气凌人、兴国安邦的词义及自己不理解的词。

  3、根据课后思考题的要求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1、齐读课题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19课____齐读课题)

  2、导入谈话

  经过初读课文,我们知道本文是介绍大兴安岭的原始森林。老舍先生用准确生动的语言,介绍了大兴安岭的景物,表达了自己对大兴安岭深深的爱,字里行间充满着真情实感!作者是怎样介绍大兴安岭的?请翻开课文。

  二、讲读课文

  (一)根据要求快速阅读全文。

  1、作者来到大兴安岭后产生了一种怎样的感觉?

  2、课文几次讲到“亲切、舒服”?分别找出这三节课文,并用“”划出这些句子。

  (二)以作者感情变化为线索,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1、作者在怎样的情况下感到亲切、舒服?先看第一次,齐读第一段。

  (1)请学生个别读、小组读、齐读第一段。

  (2)分析:这段的第一句是写作者来大兴安岭前的看法。注意“总”的意思——总是,一直。第二句是写作者来大兴安岭后改变了原来的看法,是真情实感啊!

  (3)小结:作者来到大兴安岭感到这个名字是亲切、舒服的。

  2、作者第二次感到亲切、舒服又是在什么情况下感到?

  (1)齐读第二段最后的句子。

  分析:是的,大兴安岭的美丽与建设结为一体,使作者心中感到亲切、舒服。大兴安岭这么美丽,它的景物有什么特点?

  (2)听课文第二段的录音。[

  要求:想想大兴安岭有什么景物?说说这些景物的特点。用“~~”划出自己喜欢的句子。

  (3)提问:这一段分别写了大兴安岭的哪些景物?

  (岭、林、花)

  A、“岭”有什么特点?(多、温柔)

  作者是怎样写的?采用个别、小组读的方法让学生理解“岭”的特点。

  B、岭上的“林”又有什么特点?(林的特点:多____林变成海;从颜色看种类很多。)

  C、出示投影片,帮助学生理解“林”的特点。

  分析:作者写“林”的时候处处流露出对“林”的爱。

  指导朗读理解句子。

  句子一:看,海边上不是还泛着白色的浪花吗?

  分析:海指什么?(落叶松的海洋。)

  白色的浪花又指什么?(俏丽的白桦。)

  句子二:在阳光下,大片青松的边沿闪动着白桦的银裙,不是像海边的浪花吗?

  分析:这个带问号的句子是表示肯定的意思,写出了作者对大兴安岭喜爱的感情。

  (采用个别、小组、集体等形式指导学生朗读。)

  小结:作者通过生动形象的句子,把群岭起伏写成海的波浪,把大片的落叶松写成海洋,把白桦写成海边的浪花,我们读后对大兴安岭留下深刻的印象,同样感到亲切、舒服。

  集体朗读描写“林”的段落,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4)四人小组互相讨论学习:

  A、林中的“花”又有什么特点?读、议句子。

  B、分析:林中的“花”的特点——多(到处都是);种类多(叫不出花的名儿)野花为大兴安岭增

  添了色彩,诗意。请看句子。

  大兴安岭多么会打扮自己呀:青松作衫,白桦为裙,还穿着绣花鞋。

  (这句话用了什么修辞方式来写?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画?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让学生读句子、讨论、理解。

  C、小结:这句话把大兴安岭看作一个很会打扮自己的美丽的姑娘。充分表达了作者的喜爱、赞美的感情。

  (5)把描写“花”这一段有感情朗读一次。

  小结:作者把大兴安岭的岭,岭上的林,林中的花联系在一起作具体描绘,构成了一个立体画面,使大兴安岭更加美丽,可爱。

  面对美丽的大兴安岭,作者联想到什么?

  (联想到与建设结为一体)

  理解句子:它的美丽与建设结为一体,美得并不空洞。

  1)“空洞”什么意思?(没有内容)

  2)从哪里体现了大兴安岭美得不空洞?

  让学生联系上文理解。

  小结:这段作者先介绍了大兴安岭景物的特点,再写了作者的联想。说明大兴安岭不仅美丽,还与祖国建设处处都要用到木材联系起来,所以感到它越看越可爱,心中感到亲切,舒服。

  3、自由朗读第二段,一边读一边想象。

  三、作业:1、课后练习1,3(1)、(2)。

  2、把优美的句子抄在《积词本》。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要求:

  1、理解诗的内容,通过幻想和想象,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2、学会本课九个生字和新词,认识八个字。

  3、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背诵这首诗。

  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我的小小愿望。

  难点:大胆想象,仿照课文第三节再编一段。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诗的内容,了解“我”的小小的愿望。

  2、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3、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这首诗。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 观看美丽景色的画面,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 教师说:当同学们看到鸟语花香、绿树成荫、蓝天白云这些美丽的景色时,想到了什么?让我们一起走进作家的'作品中,去品味生活。

  3、 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

  1、 自由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把生字用自己喜欢的符号画下来。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 纠正读音,你认为哪些字的读音应注意,提醒大家注意。

  “哇”读“wa”,轻声。

  “汲取”中的“汲”读ji

  4、老师简要介绍作者。

  高洪波:1951年生于内蒙古自治区开鲁县,现为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书记。出版有儿童诗集《大象法官》《我喜欢你,狐狸》等。儿童诗《我像》获全国作家协会第一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

  5、指名读课文第一至四节。

  三、理解内容。

  1、 从第一至第四节中选择你喜欢的一节分组学习。

  自学提示:

  (1) 我想变成什么?为什么?

  (2) 提出自己不明白的问题,小组讨论。

  (3) 用读或演的形式汇报。

  2、交流汇报。

  (1) 交流第一、二节内容。

  (2) 学习第三节。

  指名读第三节。启发学生想象:“我把眼睛装在风筝上,飞上高高的蓝天,望啊望——作者能望到什么?

  鼓励学生充分说。

  解决疑难:为什么说“蓝天是我的课堂”?

  (3)、学习第四节。

  齐读第四节。请学生说说对蒲公英、柳絮的了解。

  启发学生想象:遥远的地方会是哪里?作者飞到那里干什么?

  3、学习第五节。

  (1) 指名读第五节。分组讨论:“我”要和爸爸妈妈商量什么?

  (2) 交流汇报。

  四、巩固练习。

  1、 配乐,同桌练习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互相评议。进一步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和生活的美好。

  2、 推荐读得好的同学向大家汇报。

  3、 配乐齐读课文。

  五、总结全文。

  1、 读完课文,你有什么体会?

  学生充分说。

  教师总结。

  大自然是这样美好!我们的生活是这样美好!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 指导背诵这首诗。

  2、 鼓励学生大胆想象,仿照课文第三节再编一段。

  3、 学会九个生字及由这些生字组成的新词。

  教学过程:

  一、检查复习。

  1、 指名分小节朗读课文。

  2、 配乐齐读课文。

  3、 指名读第三节。要求:仿照这一节,再编一段。

  (1) 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想象。

  (2) 同桌相互说,相互评价。

  (3) 推荐读得好的同学向大家汇报。

  二、背诵指导。

  1、 依据板书内容自己独立试背。

  2、 指名分小节背。

  三、学习生字。

  1、 出示生字、词卡片检查认读情况。

  2、 小组内相互交流识记字形的方法。

  3、 小组代表汇报。

  悠 谷 脚 丫 软

  营 柔 堂 遥

  4、 指导书写。

  学生书写,教师巡视指导。

  四、扩词练习。

  悠:悠久 悠扬 悠闲

  谷:稻谷 谷子 深谷

  脚:脚印 脚步 脚趾

  软:松软 柔软 软弱

  营:军营 营地 营房

  堂:食堂 纪念堂 礼堂

  柔:温柔 柔弱 柔美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仔细观察课本上的图或教学挂图,反复训练正确的读书写字姿势,培养良好的读书、写字的习惯。

  2、通过反复训练,使学生了解读书写字时必须要达到的要求,并能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不仅自己自觉做到,还能督促旁人做到,逐渐形成习惯。教学方法主要采用谈话导入、讲授法、启发式结合的教法。我遵循直观性、抽象性性相结合的教学原则,在教学中充分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双主”活动。

  教学程序

  一、导入新课

  小朋友,我们现在是小学生了,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们将要学习很多新的知识,这些知识需要通过读书写字来获得。因此,我们从小养成正确的读写姿势十分重要。

  二、看图说话

  了解正确的读书和写字姿势。

  1、看第一页最上面的.两幅图,说说这两位同学在干什么。引导学生按“左边的同学在……”“右边的同学在……”的句式说。

  2、老师讲解正确的坐、读、写的姿势。

  3、出示人直立的脊柱图。

  (1)引导学生看人的脊柱,让小朋友在自己的背上摸一摸,感觉一下健康的脊柱应该像柱子一样直。

  (2)出示弯曲的铁丝,告戒小朋友,如果读书写字姿势不正确,脊柱就容易弯曲,就可能长成驼背,像铁丝一样,多难看啊

  4、看下面的一幅图,先说说图中有几位小朋友,穿白大褂的是谁,正在干什么。

  (1)启发小朋友主动说,有条理说。

  (2)小结:保护视力,要定期检查视力。

  三、巩固练习

  有条理地说说几幅图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为什么要这么做。

  四、总结

  我们要注意正确的读写姿势,认真做眼保健操,还有定期检查视力。做到这些,才能更好地学习和生活,长大后才能为国家作贡献。

  板书设计

  读书写字姿势 头正 身直 肩平 足安 一尺 一寸 一拳头

语文教案 篇7

  教学要求

  1.通过重点字词体会本单元心理描写的句子。

  2.了解学习名著的基本方法,并在实践中活学活用。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唤起对名家笔下的人物的敬仰、钦佩之情。

  重点、难点

  1.赏析名家作品的思想内涵和语言魅力。

  2.指导学生把人物的形象写得性格鲜明、栩栩如生。

  教具

  准备名家作品片段

  一 心理描写

  本次教材为大家出示了三个句子。句中的加点词语都和“想”有关,但表示的程度不一样。指导学生认真朗读这三个句子,结合语境理解这些加点的词语。

  二 拓展与交流

  丫丫和宁宁的对话为大家介绍了两种学习名著的基本方法。一个是了解作者及其主要作品,一个是摘录文中的好词好句,这两种方法我们都可以在实践中应用。

  三 阅读平台

  我们要欣赏的是意大利著名作家亚米契斯的作品。《卡罗纳》讲述的小男孩儿卡罗纳在遭遇失去母亲的巨大不幸时,身边的人真诚地理解他,热情地鼓励他,默默地关爱他的故事。想要读懂短文内容,就要抓住描述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的句子,通过品读、交流,感受师生对卡罗纳的真切关爱之情;懂得在别人遭遇不幸时,要学会同情、体贴,给予关爱。生活中难免遭遇不幸,我们应该正确面对;对于我们周围那些遭遇不幸的人,我们应该给予真诚的关爱,这也是这篇短文给我们的启示。

  1.了解作者。

  亚米契斯:意大利著名作家。二十岁时出版了第一本书《意大利军旅生活》。1886年,亚米契斯写了他的最畅销书——《爱的教育》。今天,《爱的教育》在各国均有译本,被誉为世界少年最优良的读物之一。

  2.理解词语。

  庄重:严肃稳重;不随便,不轻浮。

  怜悯:对遭遇不幸的人表示同情。

  屏息:抑制住呼吸。

  关切:关心。

  千叮咛万嘱咐:再三地嘱咐。表示对嘱咐的事情极重视。

  嚎啕大哭:大声哭叫。形容放声大哭,表示非常伤心。

  目不转睛:眼珠子一动不动地盯着一处看。形容注意力集中。

  端详:仔细地看。

  悲哀:伤心的意思。

  恍然大悟:形容一下子明白过来。恍然,猛然清醒的样子。悟,心里明白。

  四 积少成多

  文中给出的几句话都是名人关于读书的评论,都说明了读书的重要性或者应该怎么读书。要深刻理解这几句话的意思,深入体会这几句话表明的道理。我们还可以收集一些与读书有关的名言名句,记录下来,作为自己的座右铭,时刻提醒自己要认真读书。

  名著赏析会(一)名家笔下的人物

  一 交际内容

  我们都学过或者读过很多名家的,这些中的哪些人物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呢?和同学们一起召开一次名著赏析会,来交流名家笔下的人物给自己带来的深刻的印象,或者这些人物给自己带来了哪些影响。

  二 交际步骤

  1.与班内同学自愿组成小组。

  2.每个组员从学过或者读过的名家作品中选一两篇,给组员介绍作品中是怎样描写人物的外貌或动作、语言、心理的,把这些片段读给同学听,并发表自己的评论,说一下自己为什么认为这些片段精彩。

  3.还可以讲作品中某个人物的其他故事或者作者是怎样来刻画这个人物的。

  4.讨论时注意要把自己想说的内容说清楚;讨论中要注意倾听别人的发言;当对别人的看法有不同意见时,表达自己的想法时要诚恳、要有礼貌。

  写自己喜欢或佩服的`人

  一 习作内容

  在你的周围肯定有不少让自己喜欢或者佩服的人。选一个自己喜欢或者佩服的人,写一篇作文。要把人物的形象写得性格鲜明、栩栩如生。

  二 习作要求

  1.写一篇关于你喜欢或者佩服的人的作文。

  2.你喜欢或者佩服的人的哪些事情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把这些事情写下来,把打动自己的地方重点地写一写。

  3.写好后读给同学、老师听。注意语句通顺,写后认真检查,及时修改。

  三 习作构思

  1.想一想你最喜欢或者佩服谁?你为什么喜欢他(她)呢?把这个人确定下来。

  2.选取你最喜欢或者佩服的人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一两件事,把这些事写下来。

  3.最后,通过描写这个人物,你从他(她)身上学到了什么,他(她)的哪些品质值得学习。

  例文赏析

  油 爸 爸

  我爸爸是个踏遍荒漠戈壁,为祖国寻找石油的人。他在野外石油勘探队工作,是司机又是技师,经常不在家。从我记事那天起, 爸爸每次归来,我都能从他身上闻到一股刺鼻的柴油味、汽油味,因此,我亲昵地称他——油爸爸。

  记得有一次,天已经很晚了,爸爸突然回到了家里。只见他满脸灰尘,头发乱蓬蓬的,穿着一身油腻腻、皱巴巴的工作服,手里提着个很大的包。我高兴地喊了一声:“爸爸!”就扑进了他的怀抱中。妈妈也快步迎了出来,笑着问:“吃饭了没有?”我连忙接过包翻了起来,可是翻了个底朝天,也没有看到给我买的礼物,于是生气地撅着嘴对爸爸说:“这么大个包,也没给我……”爸爸听完,高兴的脸上一下子涌上了惭愧的神情。见到爸爸尴尬的样子,妈妈忙过来哄着我说:“文文别闹了,你看爸爸多辛苦哇!先让你爸爸洗脸吃饭好吗?”可爸爸并没有急于去洗脸,而是把我紧紧地抱在怀里,坐下来对我慢慢地说:“爸爸在突击完成油田探勘最紧张的测线任务,可忙了,已经苦干了好几天了。今天是专程回来领取急需的配件的,明天一早就得返回油田基地,没有顾上给你买礼物。再说,我们那里只有隆隆的钻机声和一座座帐篷,没有市场和商店,所以……文文,原谅爸爸好吗?”当时,看着爸爸的神情我似懂非懂,想说些什么,可又不知说什么好,只是点着头听着。从那以后,爸爸每次归来都要送给我一件小小的礼物。后来,我渐渐懂事了,妈妈才告诉我这都是爸爸怕我失望,在临开工之前抽空为我准备好的礼物。

  记得还有一次,听爸爸说,他的汽车在半路出了毛病,当时正下着大雨,爸爸为了修车,就趴在车底下检修起来,机油一滴滴地淌在爸爸的脸上,他也不知道。回到家中,爸爸简直成了“落汤鸡”,雨水、机油抹成个大花脸儿,逗得我们全家笑得前仰后合。一会儿,一盆清清的洗脸水变成了“黑墨汁”,妈妈的白毛巾也变成了黑抹布,连白色的香皂也裹上了一层“黑油衣”。

  爸爸喜欢我,也热爱自己的工作。当我每次看到队上的领导匆匆忙忙将休假中的爸爸唤走时,我就习惯性地撅起小嘴送他,爸爸总是笑呵呵地说:“文文,要好好学习,听妈妈的话。”并指着自己的脸,逗我说:“来,亲一下,再见!”看着汽车远去,想着爸爸黑红的脸庞,我的心总是沉甸甸的,好像失去了什么……但回到屋里后,一看到爸爸得到的各种奖状、奖杯时,我好像又明白了许多。噢!我需要爸爸时刻在我身边,但找油更需要爸爸,我为有这样的好爸爸而感到骄傲,我也要像爸爸一样爱油田,长大当个油姑娘。

  我爱你,在荒漠上找油的可亲可爱可敬的好爸爸。

语文教案 篇8

  一、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讲读课文。讲的是曹操的儿子曹冲小时候称象的故事。这个故事说明遇事动脑筋,想办法,就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全文共有五个自然段,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记叙的。

  第一段写的是曹操带着儿子和官员去看人家送给他的一头大象。

  第二段写的是这头大象又高又大,官员们议论大象的重量。

  第三段写的是官员们想出了几种称象的办法,曹操听了直摇头。

  第四段写的是曹冲想出了称象的办法。

  第五段写的是人们照曹冲说的办法去做,果然称出了大象的重量。

  在三、四自然段中,通过官员们与曹冲不同的称象方法的对比,揭示了文章的中心,把一个聪颖、质朴的儿童形象展现在读者面前。

  第四自然段讲曹冲叙述的称象方法和步骤是本课的教学重点。曹冲的称象方法是用5句话说明的。第一句是总写。第二至第四句具体地写出了称象的方法,一句话就是一个步骤。文中通过“赶、沉、画、赶、装、沉、称”这几个动词的连用、准确、清楚地写出了称象过程,使学生理解曹冲以船代秤、以石代象的科学的称象方法。

  用水的浮力来称象的知识,是本课教学中的难点,教师在教学中要努力使文章中抽象的语言文字具体化,以帮助学生理解曹冲称象的.具体方法和步骤。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和由这些生字组成的词语。初步懂得在句子中恰当地加上一些词语,可以把话说得更加具体、形象。

  2.理解课文内容,能说出曹冲称象的具体方法和步骤。教育学生学习曹冲,遇事要开动脑筋,想办法。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会用自己的话讲这个故事。

  教法设计:

  为突破本课教学难点,教学时应采用实验法。

  课前准备

  玻璃器皿装上水、木船、玩具象、小石子秤或天平、幻灯片

  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初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简单介绍曹操和曹冲,学习生字词,理清文章脉络。

  第二课时:讲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能说出曹冲称象的具体方法和步骤。懂得在句子中加上一些词语,可以把话说得具体、形象。

  第三课时:.总结全文,处理课后作业,练习把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

  二、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略)

  第二课时

  (一)出示课题。8.称象

  (二)讲读课文。

  1.范读全文

  思考:这篇课文讲的是一件什么事?

  2.讲读课文

  ①指名朗读一段

  提问:第一段写的是什么时候曹操带着谁去干什么?

  板书:官员、曹冲

  提问:什么人称官员?

  ②指名朗读二段

  提问:这头大象怎么样?(又高又大)

  提问:课文中怎么具体描写大象的?(像……像……)

  指名读句子:“身子像堵墙,腿像四根柱子。”(议论、理解这句话,想象大象的样子)

  师:“像……像……”这两个比喻句把大象的高大写得既生动又形象。

  提问:官员们议论什么?“到底”什么意思?

  师:这样的一头大象,要想称出它的重量可不容易。

  指导朗读,读出重音“又……又……到底”

  师:大家都想知道大象的重量,于是曹操问大家谁有办法称这头大象。

  ③指名读三段

  提问:官员们想出了哪些称象方法?(用“有的……有的……也有的……句式说)

  板书:造秤称象

  秤称象肉

  提问:曹操听了态度怎么样?“直摇头”什么意思?(做个动作看看)

  讨论:为什么直摇头呢?

  板书:称不出伤害象

  指导朗读

  ④指名读四段

  提问:这段写什么?(曹冲想出称象办法)

  做实验演示称象过程

  (象上船——船下沉——画线;象下船——船浮起——装石子——船沉到画线处——称石子)

  提问:往船上装石头时,为什么装到船下沉到画线的地方为止?(船下沉的深浅和大象上船时一样,说明这时石头重量和大象相同)

  默读四段:

  读、画:用把曹冲说的话画出来。

  提问:共有几句话?1句和后4句是什么关系?(1句是总写,后4句是具体叙述)

  指名逐句朗读

  画批:按称象步骤用…画出有关动词

  板书:赶、沉、画、赶、装、沉、称

  提问:这些动词可以颠倒顺序吗?为什么?

  师:作者用这些动词准确、具体地写出称象步骤和方法。

  练习:用“先……再……然后……最后……”叙述称象过程。

  板书:船称石头石头多重大象就有多重

  出示幻灯:(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先把大象( )到船上,看船身下( )多少,就沿着水面,在船舷上( )一条线。再把大象( )上岸,往船上( )石头,装到船下沉到画线的地方为止。然后,( )减去( )船上的石头。最后把几次称得的石头重量加起来,就是大象的重量。

  ⑤指名读五段

  提问:曹操认为曹冲的办法好不好?从课文中哪句话看出来?这种方法好在哪儿?

  (用船代秤,解决“提不动”的问题,用石代象解决宰象的问题,既称出大象的重量,又不伤害大象,是一种科学的称象方法,与官员们笨拙的称象方法形成鲜明对比)

  提问:结果怎样?“果然”一词什么意思?曹冲当时几岁?“才”什么意思?

  师:现在称象是件轻而易举的事,可是在古时候要想知道大象的重量就困难了。曹冲7岁就想出了科学的称象方法,是很了不起的。

  3.观察插图

  思考:图上画了哪些人?他们在干什么?与课文哪段内容相符合?(重点观察曹冲的动作、神态)

  口述画面内容

  (三)朗读全文。

  讨论:我们应该向曹冲学习什么?

  板书:动脑筋、想办法

  提问:曹冲为什么能想出科学的称象方法?(其一,认真观察事物,善于动脑思考。其二,从官员们的议论中得到启发)

  板书设计

  第三课时

  (一).总结全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讨论:学了这篇课文,你受到什么教育?

  (二)练习。

  1.读一读,说说每组中两个句子的意思有什么不同,再用带点的词造句

  ①曹操听了摇头。

  曹操听了直摇头。

  (第二句加了“直”字,“直摇头”就是不住地摇头,说明曹操认为官员的称象方法太笨拙,很不赞成他们的意见)

  ②曹操的儿子曹冲7岁。

  曹操的儿子曹冲才7岁。

  (第二句加了一个“才”字,“才七岁”是只有七岁或仅仅七岁的意思,强调曹冲年龄小,但遇事善于动脑筋、想办法)

  ③大象有多重呢?

  大象到底有多重呢?

  (第二句加了“到底”二字,“到底”有多重就是究竟有多重,“到底”用在问句里表示深究)

  师:第二句在“摇头、七岁、多重”前边分别加了“直”、“才”、“到底”使句子更加具体、形象。

  指导用“直”、“才”、“到底”三个词造句

  2.把下面句子意思写具体

  ①大象又高又大。( )

  ②教室真整洁。( )

  3.练习用“有的……有的……还有的……”说一段话。

  练习用“先……再……然后……最后……”说一段话。

  4.练习把曹冲称象的故事讲给别人听。

语文教案 篇9

  学习目标

  1.将本组课文与以前学习过的描写动物的课文从内容和写法上进行比较,通过比较找出内容和写法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学会在阅读中总结和反思,不断提高阅读能力。

  2.积累古诗。

  3.通过阅读相关的动物书籍,继续了解动物故事,培养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做好从课内阅读向课外阅读的延伸。

  课前准备:准备丰自恺的《白鹅》、老舍的《猫》、布封的《松鼠》进行阅读。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复习

  1.我们以前学习过许多描写动物的课文,例如丰自恺的《白鹅》、布封的《松鼠》、老舍的《猫》,同学们还记得课文的内容吗?(学生简单交流)

  2.现在我们再次阅读这些文章,感受一下课文的内容和写法。

  (学生再次自主阅读《白鹅》《猫》《松鼠》)

  3.我们学习的本组课文也是描写动物的文章,现在同学们再次快速浏览一下,回顾课文的内容和写法。

  (学生浏览本组课文)

  4.本组课文和以前学习的描写动物的课文在内容和写法上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1)小组选择其中的两篇进行合作学习,找出内容和写法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完成下表:

  课题内容相同点内容不同点写法相同点写法不同点

  (2)小组长将学习的结果进行总结,准备在全班汇报。

  5.班内交流汇报

  (1)名小组长将合作学习的结果汇报给全班同学。

  (2)一名小组长汇报完毕,其他学生互相补充,发表看法。

  (教师适时点拨引导。)

  6.教师总结

  我们阅读课文,要善于比较,在比较中总结,在比较中反思,这样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

  第二课时

  一、日积月累

  引入:

  以前我们积累了一些古诗,今天咱们一起再积累一首古诗,它叫《马诗》,我们要比一比,看谁背诵得最快。

  (1)学生自己试读,读准字音,读熟诗句。

  (2)指名读全诗,正音。

  (3)你认为这首诗该怎么读?

  (4)指名读。

  (5)这首诗中你有没有不明白的地方?学生提出问题。

  (6)交流一下对诗句的理解,能理解多少就理解多少。

  (7)老师补充学生不理解的地方。

  (8)学生自主背诵,小组内交流背诵的技巧,互相背诵。

  (9)学生背诵展示。

  二、教学课外书屋

  1.老师读《我的野生动物朋友》的精彩片段

  2.学生交流听后感受。

  3.如果有学生已经看过,可以介绍自己阅读的内容和感受,

  4.教师向学生简要介绍《我的野生动物朋友》一书,引起学生的读书兴趣。

  5.拓展阅读:《动物来自好人这一边》、《我最喜欢的一张照片》、《阿布,我的大象哥哥》

  6.交流阅读体会。

  7.老师向学生推荐动物文学书目。

  (1)中国作家沈石溪的'《第七条猎狗》《狼王梦》。

  (2)加拿大作家西顿的《小战马》《红脖子》。

  (3)美国作家杰克?伦敦的《荒野的呼唤》《海狼》。

  (4)日本作家椋鸠十的《孤岛野犬》《赤鸟》。

  3.要求学生课外到图书馆和书店寻找这些书籍,利用课外时间阅读。准备读书交流会。

  [评与思:“交流平台”采用表格对比的形式,让人一目了然,教学这一版块要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自己去发现,进而让学生明白同是写动物的课文,着重点和所用的写作手法都可能不一样;“日积月累”重在学生对古诗词的积累,不要把弄懂诗意作为重点;“课外书屋”只是为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但教师要作好课外阅读的指导,帮助学生拟订阅读计划,并分阶段开展阅读指导和阅读后的交流,使课外阅读得到落实。]

语文教案 篇10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反复阅读课文,掌握字词。理解“敬业”与“乐业”的含义。理解作者的主要观点,梳理出作者的论证层次。

  2、掌握议论文的基本特点;学习本文采用的举例论证和道理论证的方法。

  3、积累文中的经典语句和格言。

  4、体会本文的演讲和口语特色。

  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理清作者的思路,体会作者是怎样层层深入的论述自己的观点。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有业、敬业、乐业。尊敬学习,就是尊敬你自己。

  教学重点、难点:1、把握中心论点,体会敬业与乐业的情感。

  2、本文论证层次的梳理和论证方法的辨别。

  3、对“敬业与乐业”精神的领悟和文中某些观点的质疑。

  预习目标:

  一、预习·导学:

  1、走近梁启超(查阅资料,把你知道的有关作者的知识写在下面)。

  2、查字典、词典,读准加点字音,记住词语写法,解释词语的`含义。

  ①旁骛():②亵渎()():读课文认字与词语及名句的解释

  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旁骛佝偻承蜩倘若亵渎骈进强聒

  ③征引:④骈()进:

  ⑤敬业乐群:⑥断章取义:

  ⑦不二法门:⑧言行相顾:

  ⑨强聒不舍():⑩安其居,乐其业:

  2、整体感知:朗读课文找出文章的中心论点?

  3、作者先后谈论了哪几个问题?

  4、文章最后怎样总结的?

  5、文中引用了许多古语中的经典词句,请结合文下注释,弄懂它们的意思。

  6、认真阅读课文二、三遍,想一想:作者对“敬业与乐业”这个问题是怎么看的?又是如何来论述自己看法的?

  7、文中的“业”仅是指正式的谋生职业吗?读了本文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你对文中的内容有疑问或对某些观点有不同见解吗?若有,请写在下面。

  二、课堂展示:

  (一)导入,简介作者。

  (二)检查预习2、3

  (三)整体感知:

  1、作者在文中提出的最主要观点是什么?从哪几个方面来论述的?用了哪些方法?试列出本文的提纲。

  2、文章结尾说“我深信人类合理的生活总该如此”,试用自己的话谈谈“合理的生活”该是怎样的。读了本文后,你认为学生该如何“敬业与乐业”?

  二、研读与探讨

  1、怎样理解“业”的含义?

  “业”不局限于狭义的职业,可以指生活中任何一件有价值的事情;不只限于成人的工作,也可以包括学生的学习。

  2、怎样深入理解“敬业”精神?

  敬业,就是要热爱自己的事业,要干一行,爱一行,不能蔑视普通职业,尤其体力劳动。

  3、论证上的最大特点

  (1)引用经典、格言论证自己的观点。如儒家的《礼记》、《论语》、《老子》、《庄子》等。

  (2)举例子证明自己的观点。如:孔子、朱熹、曾国藩。

  4、“合理的生活”指什麽?

  要有一份正当的职业,对于所作的事情要生出敬意,从而认真的做好,并在做事中发现了乐趣,而不是发牢骚。

  (四)合作探究:

  1、仿照示例,为“有业之必要”列举几条理由;为“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举几个例子。

  2、文中说“因自己的才能、境地,做一种劳作做到圆满,便是天地间第一等人。”在你我身边就有这样安心本职工作,干一行爱一行,在平凡岗位上干出不平凡工作的人。试说说他的一些事迹。

  3、孟子云:“尽信书,则不如无书。”文中作者的观点在那个时代而言不无道理,如今你对他的某些观点、某些说法有疑问或有不同意见吗?若有,试作一简要说明。

  4、本文是一篇演讲稿,朗读课文,举例说明本文的语言特色。

  (五)小结:

  三、巩固·延伸:

  (一)找出文中自己喜欢的句子或含义深刻的句子,制成资料卡片,要注明出处以及卡片类型等,书写要清楚规范。

  类型、句子、出处

  (二)联系实际写一篇你对“敬业与乐业”的认识,300字左右。

  (三)阅读第八段回答问题。

  1、作者在开头从司空见惯的“做工好苦呀”的叹息声中谈起,有什么用意?

  2、“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只要你肯继续下去,趣味自然会发生。”为什么呢?这一句是什么句式?有什么作用?

  3、试概括作者列举的四个理由。

  4、试为“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提供一个例子。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03-09

语文下册语文园地教案11-21

语文园地语文教案04-04

语文《语文园地四》教案02-20

语文下册的教案06-03

语文《江南》教案12-10

语文基础教案12-12

语文写作教案12-03

语文下册教案12-10

语文天地教案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