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教案

时间:2023-11-05 11:35:32 教案 我要投稿

大班教案通用(9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大班教案9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大班教案通用(9篇)

大班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习以音乐的方式与教师和同学交流,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

  2.能够和大家一起背唱并表演歌曲,并尝试用动作、语言表达歌曲欢快的情绪。

  3.尽快认识书中的学习标志,喜欢并乐于参加音乐实践活动。

  教学重点:用听唱法学习歌曲,并尝试用动作、语言表达歌曲欢快的情绪。

  教学难点:在对比练习中区分四分音符和附点四分音符的节奏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手风琴

  教学方法:谈话、提问、引导、游戏、合作、交流、听唱……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学生听音乐《玩具兵进行曲》进教室进行自由做律动,要求:

  1、听着音乐做自己喜欢的动作、走或跳。

  2、动作与音乐要合拍(有节奏)。

  3.同桌作自我介绍相互认识,为歌曲教学做准备。

  二、学唱歌曲

  师:哪位小朋友来介绍一下自己和身边的好朋友。

  1、学生纷纷介绍。

  2、教师引导学生用固定的节奏来相互介绍自己。

  如:师问:XX|XX|X.X|X-|

  你的名字叫什么?

  生答:XX|XXX|XX|XXX|

  我叫项征我叫项征

  3、教师请个别学生用节奏对答。

  4、对比练习四分音符与附点四分音符,学生学会区分。

  5、分小组进行自我介绍(教师巡视各组问答情况)。

  相互介绍的方法有很多,师听听,看看他们是怎么用节奏介绍自己的。

  6、初听歌曲,感受歌曲情绪。

  7、用听唱法练习

  8、教师用唱的形式问,学生回答。(教师引导学生边回答边拍手)

  9、学生用唱的形式相互问答。

  教师对不足之处进行纠正。

  三、创编与活动

  1、师:今天,老师和小朋友们一样,认识了那么多的好朋友,心里十分开心,我想唱首歌作为礼物送给你们。

  教师表演。

  2、师:你们也和老师一样认识了那么多的好朋友,你想对你的好朋友说些什么?或者也在课堂上送什么礼物给你的好朋友呢?来;自.大;考吧;幼.师网;(学生自由发言,自由表演。可用语言讲述的,可用舞蹈、歌曲、讲故事等形式来表现)

  3、请学生来表演。

  (表演后教学生用用XX|XXX的掌声给予鼓励)

  4、师:走出课堂,你还想邀请你的好朋友和你一起做什么?(做游戏、打球等等)

  师:那就请拉着你的好朋友一起去好吗?

  5、在学生情绪比较激动的同时,教师带领学生边听《玩具兵进行曲》边做动作出教室。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都互相认识、记住了各自的名字,希望以后同学们都能成为真正的朋友。

  活动反思:

  大班的孩子们很可爱,但又令人啼笑皆非。在教《你的名字叫什么》的时候,前面的两句"你的名字叫什么"的歌词孩子们很快就学会唱,但到了第三句"我叫×××(××)我叫×××(××)"时,孩子们就有点云里雾里了:起先,我直接让孩子们念×××(××)的节奏,一两遍后就把孩子们的姓名带进去按节奏唱,如"我叫李晓明(王洪)",接着我通过请孩子们起来并用歌唱和孩子们对话的方式,试图用这种方法让孩子们在反复聆听和回答中逐步巩固歌曲,同时也让孩子们起来相互用歌声对话。但问题出来了,在歌唱中只有个别孩子们能够有意识的按节奏报出自己的姓名;唱到最后,孩子们竟把"你的名字叫什么"唱成"我的'名字叫什么",让人哭笑不得。

  以上的现象说明了我还没真正的引起孩子们的兴趣使孩子们能够牢固的掌握音乐节奏,还没能让孩子们真正的走进音乐融入音乐当中,要解决这一点,重要的是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课堂的教学语言需要更仔细的去设计。我会继续努力,在未来的教学实践中不断的去探索去发现,不断的和学生磨合,去寻找更适合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法。

大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通过玩沙包游戏,训练幼儿动作的灵敏性、协调性。提高独立思维能力,培养遵守纪律的好品德。

  活动准备:

  设计活动场地:在场地中摆上各种活动器械。

  人手一只沙包、录音机一台、轻松活泼的磁带一盘。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队形队列练习;一路纵队走、一个大圆走、十字开花走、八路纵队走等。

  幼儿自由玩沙包。

  (二)基本部分

  引导幼儿把沙包放在身体的`任何一个部位,(如头顶上、肩膀上、手心上……等)然后从场地中摆的各种活动器械上走过,使沙包不掉到地上。

  玩沙包比赛:要求幼儿把沙包放在身体的不同部位在活动器械上走,每走过一遍要换一个地方放,如第一次放在肩上,第二次就要放在头上等,看谁的方法多谁就是第一名。

  游戏“带着沙包走小路”

  幼儿分成八组,每组前面放五个沙包,间距一米。游戏开始,每组第一位幼儿手拿沙包从第一个沙包起,把一个沙包放在身体任何一个部位,快速走过去,再快速走回来,把沙包交给第二位小朋友,这样依次进行。重复游戏时,沙包放的地方每次都不能相同。

  教学反思:

  幼儿动作十分的灵敏性、协调性。并提高了幼儿的独立思维能力,培养了遵守纪律的好品德。

大班教案 篇3

  设计意图

  针对大班孩子体育活动所要达到的目标,在熟悉了小马运粮的这个故事后,老师激发孩子去尝试学习小马这种不怕困难的精神,孩子们都想自己去尝试一番。所以特设此体育活动《小马运粮》。培养孩子在真正遇到困难时,怎么样去大胆的克服。激发幼儿的竞争和合作意识。

  活动目标:

  1、教会幼儿在平衡木上两臂侧平举拿东西走,增强幼儿的平衡能力。

  2、发展幼儿钻、爬、平衡的能力以及动作的协调性和灵活性。

  3、培养幼儿之间友爱互助,克服困难的精神。

  4、使小朋友们感到快乐、好玩,在不知不觉中应经学习了知识

  5、能积极参加游戏活动,并学会自我保护。

  活动准备:

  1、沙袋(数目比幼儿多)

  2、小篮子3只、贴有房子图案的椅子3张、平衡木3条、山洞6个、垫子3张

  3、布置好场地

  活动过程:

  1、开始部分

  (1) 幼儿随音乐“健康舞”做准备运动。

  (2) 游戏“做相反”,幼儿听老师的.口令做相反的动作。

  “向前走→向后走→高人走→矮人走”

  2、基本部分

  (1)引导幼儿说出沙袋的多种玩法。幼儿创造性地玩沙袋。教师发现好的玩法及时向幼儿介绍。如抛接、跳、投掷、顶等。

  (2)游戏“小马运粮”

  ①教师讲解并示范动作要领

  马妈妈要小马帮助运粮食回家。一袋袋的“粮食”放在仓库里,小马先拿一袋粮食放在篮子里,走过独木桥,钻过山洞,越过沼泽,然后把粮食运到家里。

  ②幼儿练习走平衡木、钻山洞、越过沼泽,教师巡回指导。

  ③比赛游戏“小马运粮”

  每位小马每次只能运一袋粮食,过平衡木时不能跑,要注意安全。运完粮食把篮子交给下一位小马后要站到队伍的最后面,以运粮食最快的一队为胜利。

  3、结束部分

  幼儿随音乐“健康舞”做放松运动。

  活动反思

  体育活动是幼儿体育的主要内容,开展丰富多彩的户外游戏和体育活动,培养幼儿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和习惯,增强体质,提高对环境的适应能力。针对大班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点,用幼儿感兴趣的方式发展基本动作,老师作为教育的支持者,在创设了森林、山坡、草地、河流的情景,孩子们会觉得很有趣,也能发展孩子的爬、绕障碍物跑、跨跳的能力,过程中,提高动作的协调性、灵活性。在小马运粮的活动中,由易到难,培养幼儿坚强、勇敢、不怕困难的意志品质和主动、乐观、合作的态度。培养幼儿不是只会读书应试的“书呆子”,而是一个生龙活虎般的全面发展的新人。

大班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乐于探索绳的不同跳法,初步学会双人跳绳的技巧。

  2.增强动作的协调性,发展幼儿腿部肌肉的跳跃能力。

  3.感受跳绳的乐趣和与他人合作带来的快乐。

  【活动准备】

  每位幼儿一根跳绳,幼儿已有双脚同时跳绳的经验。

  【活动过程】

  一、列队入场

  教师带领幼儿排成四列纵队入场后,听口令进行热身运动。

  (根据情况可将绳对折,带领幼儿进行上肢、体转、腹背、跳跃等动作练习。)

  二、引导幼儿探索跳绳的`多种玩法。

  1.交流讨论绳子的多种玩法。

  2.自由玩绳:教师带领幼儿自由玩绳,刚开始可以探索一个人玩绳的方法,然后探索两个人玩绳的方法,最后可以探索许多个人一起玩绳的方法。每当有幼儿想出一种好玩的方法时,教师可以先请这个幼儿示范,然后带领大家跟这个孩子一起玩。

  3.教师一起参与幼儿跳绳,并与幼儿配合“双人跳”。请幼儿观察并尝试结伴跳,教师提示两个人要动作一致,可通过喊拍子让幼儿同步跳。

  4.在教师的引导下,尝试玩法多人跳绳的方法。

  (1)引导幼儿尝试找出多人跳绳的方法。

  (2)根据幼儿描述,教师交代玩法和规则后进行示范练习。

  (3)幼儿集体参与多人跳绳的练习,感受跳绳的乐趣和与他人合作带来的快乐。

  小结:多人跳绳离不开大家的合作,只有大家一起跳齐了才能顺利的跳下一个,所以这就需要大家合作的默契。

  三、结束活动。

  教师带领幼儿做放松活动后,带幼儿回教室。

大班教案 篇5

  【目标预设】

  1.认知目标:仔细观察画面,尝试根据画面线索,大胆推测故事情节。

  2.能力目标:学习合理推理,并在推理过程中清楚表达自己的想法。

  3.情感目标:在看看、说说、猜猜的过程中,体会阅读活动的快乐,初步感受绘本语言的美。

  4.能简单复述故事内容,并进行角色表演。

  5.领会故事蕴含的寓意和哲理。

  【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仔细观察画面,尝试根据画面线索,大胆推测故事情节。

  2.教学难点:学习合理推理,并在推理过程中清楚表达自己的想法。

  【设计理念】

  图画唯美细腻,故事悬念深藏加上如诗歌般的文字是这本书的特别之处。作者的画风简直让我们感受到美、让我们感觉到在这样一个环境中却体会到不一样的意境,更能从画面中感受在这个静悄悄的追逐的故事中的奇妙,还能锻炼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和仔细观察的能力。《纲要》中也非常明确地指出:"引导幼儿接触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使之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 并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幼儿加深对作品的体验和理解。《纲要》比较注重的则是文学作品对儿童语言发展的作用。因此,让幼儿在教师所提供的文学作品中充分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是一种组织和设计幼儿园语言文学教育活动的新导向和新思路。

  【设计思路】

  一场静悄悄的追逐,在唯美而细腻的图画、如诗歌般的叙述中展开……考虑到大班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按照"要说、能说、会说"的思维能力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进一步发展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语言表达能力,并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下让孩子学的`开心、学的高兴,以满足幼儿的好奇心。我以图片导入激发兴趣,猜想是哪里,有谁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开始将幼儿逐步带入故事情节中,跟随着小老鼠的路线一路观察,跟着小老鼠的黑影,那双金黄色的眼睛,到小老鼠到床上时引导猜想接下来的故事,然后带着问题完整听故事,揭示追逐结果,结尾又留下悬念,让孩子们继续猜想接下来的精彩故事。

  【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情境,激发兴趣1.借助多媒体出示图片,猜猜是什么?

  2.鼓励大胆、自由地说说废弃的房子里会有谁?

  二、创设情境了解故事发展情节1.出示画面,引导发现故事的主人公小老鼠及隐藏着的那双眼。

  2.逐幅出示图片,跟随小老鼠进入老屋的路线,引导仔细观察,发现小老鼠潜在的危险(1)引导发现影子,猜想影子是谁?并说说猜想的依据。

  (2)引导发现那双金黄色的眼睛,并猜想它的主人(3)在幼儿观察过程中,引导幼儿尝试说出他想提醒老鼠的一句话(老鼠,小心!有只猫正在靠近!)(4)小老鼠跑到房间的床上,睡着了,引导幼儿猜测小老鼠会怎样,鼓励幼儿大胆想象,猜测并说出自己的想法。

  3.利用配音完整讲述故事,揭示追逐结果。

  (1)黑猫为什么不下手捉老鼠(2)黑猫表情怎么这样了?

  (3)狗是什么时候出现的?

  三、留下悬念,结束活动。

  小老鼠逃脱了,黑猫在跑,狗在追,而猫头鹰又跟着狗,后面肯定还有更精彩的故事,我们回教室和好朋友讲一讲吧。

  【教材简解】

  《老鼠,小心!》讲述了一只小老鼠来到了一个无人居住的破败的老房子,有一只猫一直跟随着小老鼠。一场静悄悄的追逐,在唯美而细腻的图画、如诗歌般的叙述中展开……故事的结尾却峰回路转,给读者一个绝妙的惊喜。故事中却没有直接说是猫,而是用了很巧妙和用词说是一只黑影,这样的方式让孩子有了一种好奇的想法,更是想继续看下去。可是当我们接着看下去的时候却发现还有一双眼睛也出现了。这样的紧张空气让我们都担心起了这只小老鼠的安全,所以就会在听故事的过程中会很不自觉的说"老鼠,小心"。

大班教案 篇6

  一、活动目标

  1.欣赏、理解散文,有感情地朗读散文。

  2.感受树和喜鹊生活的变化,并用语言较清楚的表达出来。

  二、活动准备

  教学挂图、散文录音磁带

  三、指导要点

  1.活动重难点:欣赏理解散文并有感情地朗读。

  2.指导要点:通过观察、讨论、交流等方式引导幼儿欣赏散文,体会散文的优美意境。

  四、活动过程

  1.谈话教师:你们有过孤单的感觉吗?什么时候会感到孤单?(解释"孤单":没有朋友,冷冷清清的时候)出示树和喜鹊:这里有一棵树,一只喜鹊,故事里他们的心情会有什么变化,我们一起来听听一首散文《大树和喜鹊》

  2.欣赏散文诗

  (1)配乐欣赏散文,初步感知散文内容。

  提问:散文里说了什么?

  (2)结合教学挂图分段欣赏散文,进一步感知理解散文意境。

  出示图片一,欣赏散文第一、二自然段,提问:

  "树和喜鹊的心情是怎样的?"(孤单)为什么?

  出示图片二,欣赏散文三至七自然段,提问:后来树和喜鹊生活有什么变化?

  树和喜鹊的心情又是怎样的?(快乐)为什么?(启发幼儿用动作来表现)它们怎样快乐地生活在一起的?(引导幼儿用散文中的句子来回答,感受树与喜鹊的'快乐)小结:当只有一棵树,一只喜鹊的时候,树很孤单,喜鹊也很孤单。当有好多好多树,好多好多喜鹊的是时候,它们可以一起游戏,一起生活,树很快乐,喜鹊也很快乐。

  (3)教师有感情地完整朗读散文诗,幼儿欣赏,再次体会散文意境。(引导幼儿注意观察和聆听教师朗读时的表情和声音。)

  3.学习朗读散文诗。

  (1)模仿跟读散文诗。(使用幼儿用书)

  (2)完整朗读散文诗。

  (3)分组朗读散文诗。

  五、评价要素是否理解散文内容并有感情地朗读散文。

  六、活动建议

  1.在日常活动中,多次播放散文录音,进一步理解散文内容。

  2.在美工区投放绘画工具和材料,让幼儿用绘画方式表现散文内容附:散文大树和喜鹊从前,这里有一棵树,树上只有一只喜鹊。

  树很孤单,喜鹊也很孤单。

  后来,这里种了好多好多树,每棵树上都有鸟窝,每个鸟窝里都有喜鹊。

  树有了邻居,喜鹊也有了邻居。

  每天,天亮了,喜鹊们叽叽喳喳叫几声,打着招呼一起飞走了。

  天黑了,又叽叽喳喳地一起飞回窝里,安安静静地睡觉了。

  树很快乐,喜鹊也很快乐。

  教学反思:

  大树和喜鹊是一篇简短易懂的课文,讲述了树和喜鹊从孤单到快乐的过程。让学生们知道,只有保护鸟类,多种树,才能改善我们人类生存的环境。课堂中让学生们从故事走进生活,“生活中你和朋友们快乐的故事有哪些呢?”,通过分享故事能够让孩子们明白跟朋友们在一起能够获得更多快乐。

大班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在高跷上进行各种活动,能保持平衡,提高平衡能力及动作的协调性。

  活动准备:

  平衡木、沙包、积木;每人一副高跷

  活动过程:

  1、放音乐,幼儿自由地听音乐做动作。

  2、提供器械,幼儿分散练习平衡动作。

  1)教师介绍器械及部分玩法:头顶沙包过平衡木,或空手站在平衡木上做单脚站立、侧走、后退走。

  2)幼儿活动,教师照顾并指导个别幼儿。

  3、踩高跷。

  1)孩子每人取一副高跷,分散站在场地上,自由尝试踩高跷。

  2)集体听口令练习踩高跷前走10步,后退10步,侧走10步,转圈10步。幼儿自由分散练习。

  4、游戏《做客去》

  1)听信号集合站在场地。介绍游戏玩法。每队请一名幼儿示范。

  2)全体幼儿游戏。

  5、小结游戏情况,听音乐跟老师做放松动作,结束。

  活动反思:

  一、课前练习不够充分

  想要把一个活动完美的呈现出来课前准备非常重要,如果幼儿在活动前没有接触过高跷,没有真正地踩过,那本次教学活动又将如何开展呢?在活动开展前我和幼儿一起踩过高跷,让他们自由地练习过,能力强的幼儿很快接受了,而能力弱的幼儿则需要老师帮忙。教师在课余时间让幼儿自由练习是完全不够的,还可以渗透在晨间活动,或者在家里和爸爸妈妈一起踩高跷比赛。因为本次教学活动主要是以比赛为主,所以活动前的练习非常重要,也非常地必要。

  二、情境贯穿更待深入

  本次教学活动的主题是"利用情境贯穿游戏活动,引领幼儿体验体育游戏之快乐"虽然孩子在游戏中足够体验了一把快乐,而且活动氛围很浓郁,幼儿的积极性也很高。但是活动中教师还可以再深刻地思考如何把情境更深入到教学环节的设计中去。

  三、要充分考虑到幼儿的个体差异

  幼儿本身就存在着明显的个体差异,在体育游戏的比赛环节中体现地更加明显。教师这时候要利用情境来想办法设计适合所有幼儿的教学环节,就比如可以根据幼儿的能力让他们有自主的选择权,不是所有的幼儿都必需沿着这条跑道踩完全程。能力强的幼儿可以挑战,而能力弱的幼儿可以选择近点的目标。这样一来,在同一层次上的`幼儿进行比赛才算得上是公平竞争。

  四、要注意活动细节

  教学中的活动细节也是非常重要的,教师要关注到每一个幼儿,每一个细节。活动中开小火车的环节,高跷是否先拿在手上,绳子事先要卷起来,以免甩到其他幼儿。在自由练习的部分,教师要注意规定幼儿练习的场地,不要让幼儿离开教师的视线范围。在比赛中男、女的人数及混合等都要注意,因为比赛也要显示出公平的原理。

大班教案 篇8

  设计意图:大班幼儿,在身体发育上有了很大的发展,在动作技能上也有很大的发展潜能,动作的协调性、体力都明显增强。活泼好动,喜欢尝试新奇富有挑战性的活动。喜欢与同伴一起合作游戏,来获得对身体运动的经验,也有一定的安全意识。奔跑是大班孩子特别喜欢一项活动,但单一的跑对大班的孩子已没有什么挑战性,于是我在设计《协作拉环追逐跑》活动时,为孩子制定了符合他们年龄特点以及本班幼儿实际发展情况的活动内容。用孩子喜爱的游戏情境“网小鱼”来调动孩子参与游戏的兴趣。用两人、三人合作及添加道具鱼网(小圈),来增加游戏的难度,提高活动的挑战性,通过躲闪及网住“小鱼”使孩子获得对自己身体发展的自信心等。让孩子始终积极的参与游戏并在游戏中获得快乐及满足。并充分发挥大班的孩子能动性,请孩子在游戏中自己拿游戏需要的道具及游戏结束时和老师一起收拾道具和场地。

  通过游戏使幼儿两两合作跑的动作得到练习,符合幼儿由易到难的学习特点,以及身体发展循序渐进的原则。在教学上采取两人合作做鱼网、三人合作做鱼网、分组比赛及发挥看课教师的资源,让孩子与老师一起参与活动,逐渐增加游戏的难度等多种形式,来激发幼儿对活动的兴趣和积极性。通过尝试练习,可以让他们动作更轻松、自然、协调,从而提高他们的身体综合素质。让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的教育原则。

  活动目标:

  1、学习两人或三人协作拉环四散追逐跑。

  2、在游戏相互讨论中,探索鱼网捕鱼及小鱼躲散的不同方法。

  3、在合作跑中,努力和同伴协调一致。

  活动准备:

  小圈若干、筐2个

  重点:两人拉圈协调跑

  难点:捕鱼及小鱼躲的多种方法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活动手膝关节

  T:稍息,立正。今天我们的游戏主要是奔跑游戏,听口令活动一下我们的手腕脚腕。

  二、基本部分

  1.全体幼儿两两结伴拉环跑

  T:上次我们玩了一个拉环跑游戏,还记得怎么玩吗?

  T:请1、3组的小朋友每人到筐里拿一个圈快速与旁边的朋友拉圈站好。

  T:我们一排一排的听哨音,快速跑到对面的红线再跑回来。

  T:第一排准备……(一排一排的听哨音练习)

  2.游戏捕鱼

  A、1/4人当鱼,3/4人当鱼网

  T:刚才我们跑的都不错,这次我们来用圈玩个捕鱼的游戏。

  T:怎么玩呢?这次第1组的小朋友当小鱼到那边的池塘里,我们2、3、4组的小朋友自由组合两人拉圈做鱼网来捕鱼,多余的圈请放回筐里。

  T:听到哨音一响,鱼网就可以去池塘里捕鱼了。被捕到的鱼就站到我这儿来。

  T:预备(吹哨音)

  B、交换角色

  T:刚才有几张鱼网捕到了好几条大鱼,鱼网怎样才能又快又稳的捕到鱼呢?

  (两人的速度、两人协调、两人看准同一条小鱼、朝鱼多的地方捕)

  T:那小鱼如何躲才能不被捕到呢?(找空地方、转身快、小鱼不能挤在一起)

  T:好,这次我们请第2组的小朋友当小鱼,1、3、4组的小朋友自由组合两人拉圈做鱼网来捕鱼。

  T:我们鱼网、小鱼就用刚才大家说的那些好办法再玩一次捕鱼的游戏。

  T:请第2组的小鱼到池塘里准备。

  T:预备(吹哨音)

  C、交换角色

  T:这次很多鱼网都用了刚才大家说的好办法,但我们的小鱼也很狡猾,不好捕呀!

  T:还有哪一组的小朋友没有当过小鱼?好,这次请第3组的小朋友当鱼网,1、2、4组的小朋友自由组合两人拉圈做鱼网来捕鱼。

  T:请第3组的小鱼到池塘里准备。

  T:预备(吹哨音)

  3.增加难度

  A、三人拉两环做鱼网捕鱼

  T:刚才我们小鱼、鱼网都很厉害,现在我们来织张大网变成三人拉两圈捕鱼。有没有信心捕到鱼?

  T:请第4组的小鱼到池塘里准备。

  T:1、2、3组的小朋友自由组合三人拉两圈做鱼网来捕鱼。请把多余的圈放回筐里。

  T:预备(吹哨音)

  B、全体幼儿当鱼网,请客人老师做小鱼

  T:我们鱼网太厉害了,这次我们请所有的客人老师当大鱼,小朋友都当鱼网来捕鱼,看哪些鱼网能捕到大鱼。

  T:请客人老师到池塘里准备好。

  T:预备(吹哨音)

  三、结束部分

  放松手膝关节——抖抖手腕、拍拍小腿、甩甩膀子,相互按摩

  T:今天我们都玩累了,请手里有圈的小朋友把圈放回筐里。

  T:我们跟着音乐一起抖抖手腕、拍拍小腿、甩甩膀子。

  大班体育活动:协作拉环追逐跑(修改后的教案)

  活动目标:

  1.学习两人或三人协作拉环四散追逐跑。

  2.在游戏相互讨论中,探索鱼网捕鱼及小鱼躲散的不同方法。

  3.在合作跑中,尽量和同伴协调一致。

  活动准备:

  小圈若干、筐2个 前期经验准备---听哨音站队形 三人拉两环

  重点:两人拉圈协调跑

  难点:捕鱼及小鱼躲的多种方法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活动手膝关节

  T:稍息,立正。今天我们的游戏主要是奔跑游戏,听口令活动一下我们的身体(第一节:头部运动 第二节要部运动 第三节膝盖运动 第四节手腕脚腕)

  二、基本部分

  1.全体幼儿两两结伴拉环跑

  T:上次我们玩了一个拉环跑游戏,还记得怎么玩吗?

  T:请1、3组的小朋友每人到筐里拿一个圈快速与旁边的朋友拉圈站好。

  T:听哨音我们一排一排的,快速跑到对面的红线再跑回来。

  T:第一排准备……(一排一排的听哨音练习)

  2.游戏捕鱼

  A、1/2人当鱼,1/2人当鱼网

  T:刚才我们跑的都不错,这次我们来用圈玩个捕鱼的游戏。

  T:怎么玩呢?这次第1、2组的小朋友当小鱼到池塘里游来游去,我们3、4组的小朋友快速与傍边的朋友拉圈做鱼,请1、2组的小朋友把圈放回筐里。

  T:听到哨音一响,鱼网就可以去池塘里捕鱼了。被捕到的鱼就站到我这儿来。

  T:小鱼怎样才算被捕到了呢?只要做鱼网的小朋友手抓到你了,就算被捕到了,不能再逃跑。

  T:预备(吹哨音)

  B、交换角色

  T:刚才有几张鱼网捕到了好几条大鱼,鱼网怎样才能又快又稳的捕到鱼呢?

  (两人的速度、两人协调、两人看准同一条小鱼、朝鱼多的地方捕)

  T:那小鱼如何躲才能不被捕到呢?(找空地方、转身快、小鱼不能挤在一起)

  T:好,这次请第3、4组的小朋友当小鱼,1、2组的小朋友两人拉圈做鱼网。3、4组的小朋友把圈给1、2组的小朋友。

  T:我们鱼网、小鱼就用刚才大家说的那些好办法再玩一次捕鱼的游戏。

  T:请第3、4组的小鱼到池塘里准备。

  T:预备(吹哨音)

  C、再次交换角色

  T:这次很多鱼网都用了刚才大家说的好办法,但我们的小鱼也很狡猾,不好捕呀!

  T:好,这次请第1、3组的小朋友当鱼网,2、4组的小朋友两人拉圈做鱼网。

  T:请第1、3组的小鱼到池塘里准备。

  T:预备(吹哨音)

  3.增加难度

  A、三人拉两环做鱼网捕鱼

  T:刚才我们小鱼、鱼网都很厉害,现在我们来织张大网变成三人拉两圈捕鱼。有没有信心捕到鱼?

  T:请第2、4组的小鱼到池塘里准备。

  T:1、3组的小朋友三人拉两圈做鱼网。没有圈的请到圈筐里去拿。

  T:预备(吹哨音)

  B、全体幼儿当鱼网,请客人老师做小鱼

  T:我们鱼网太厉害了,这次我们请所有的客人老师当大鱼,小朋友都当鱼网来捕鱼,看哪些鱼网能捕到大鱼。

  T:请客人老师到池塘里准备好。

  T:预备(吹哨音)

  C:请客人老师做鱼网,全体幼儿当小鱼

  T:我们小朋友做鱼网很厉害,做小鱼会怎么样呢?

  T:这次我们客人老师做鱼网,全体小朋友当小鱼,看看谁不被大鱼网网住。

  三、结束部分

  放松手膝关节——抖抖手腕、拍拍小腿、甩甩膀子,相互按摩、跟着老师沿着操场走一走。

  T:今天我们都玩累了,请手里有圈的小朋友把圈放回筐里。

  T:我们跟着音乐一起抖抖手腕、拍拍小腿、甩甩膀子。

  执教教师反思:

  好的方面:

  1、活动设计很好,情境游戏性强,适合大班孩子的年龄特点。特别是最后环节中老师请客人老师来当小鱼与鱼网,充分调动了孩子的参与性、积极性。

  2、本次活动中哨音使用的有效性,“滴的一声”捕鱼,“滴滴”两声是集合的口令。“哨音”指令简单有效。

  3、出现所有的小鱼聚在一起时,老师要及时反馈不是画红线的地方就是池塘,而是这里所有的地方都是池塘。并鼓励小鱼在池塘里游来游去。

  4、本次活动中大部分时间孩子都在奔跑,孩子的活动量比较大,最后的放松环节时间控制有效。让孩子身心真正的得到了放松。

  5、在发生第一次小鱼跑到池塘外面时,教师及时的强调游戏规则,小鱼不能跑到池塘外面去。要不然小鱼就会死掉,符合幼儿的认知特点。

  需要改进的地方:

  1、本次活动选择的场地不太好,活动太小,孩子没有奔跑躲闪的空间。教师说话有回音,导致小朋友听不清老师的讲话,因此老师讲解的比较多,小朋友想的办法比较少。

  2、幼儿把第一环节中的终点线---红线当成池塘了,老师应在游戏前简单的介绍一下。

  3、小鱼与鱼网的比例不合适。1/4的孩子当小鱼,3/4的孩子当鱼网,造成小鱼太少,鱼网太多,小鱼一会儿就被全部网住。改成1/2的孩子当小鱼,1/2的孩子当鱼网的比例适中,适合孩子游戏。

  4、捉来的小鱼怎么处理,要求要细化。(如怎样算是被捕到,捕到了的小鱼又该如何处理)

  5、“鱼网”一开始捕鱼时就是四散的开,这样避免所有的“鱼网”朝一个方向捕向“小鱼”。

  6、协同跑的过程中,手不能松开(可以在情境中讲述,鱼网不能破,破了就捕不到鱼了)

  在游戏捕鱼中B交换角色中,当孩子说不出来,老师要及时的进一步,引导幼儿或提示幼儿说出答案。

  7、捕鱼的方法强调的多,协作的动作技能强调的少了。(协同跑的方向性、协调性提一提)协同、四散追逐要强调的多。

  活动点评:(李敏老师)

  协作拉环追逐跑是大班孩子特别喜欢的活动。但是,由于是协作追逐跑,安全问题是执教教师必须考虑的首要问题。如何保证在运动量保证的'前提下,安全、快乐进行这次活动,执教教师在课前进行了周密的考虑。

  考虑的因素包括:

  所选场地:我园的四块场地可供选择,徐老师选择了天井内的一块规则的场地,而且这块场地的拐角都是比较圆滑的角,避免出现不安全的情况。而且,这块场地既有很强的摩擦力,避免幼儿在奔跑时因倾斜而摔倒,保证了脚下的安全。

  拉环人数与小鱼数量的比例:这是这节活动的技巧之处。活动安全有效,基于这两者之间的比例关系。鱼太多,容易在躲闪时碰撞;拉环的人太多,不便于追逐时的队伍快速调动,徐老师在两次活动精心考虑、巧做调整,小朋友们在安全有序的活动中充分感受了快乐,以及合作带来的成功感。

  教师信号的调控:在活动中,教师巡视并且用哨声随时调控活动的行进或者终止,基于当班幼儿的良好的体育活动习惯,幼儿能够根据哨音迅速开始或者停下,更有效地保证运动量和有序性。

  另外,徐桂兰老师在热身活动中的动作力度以及教师本身着装和精神面貌给在场幼儿以及观摩教师带来的感染力,是值得所有一线幼儿教师效仿的。教师的挺拔姿态、精神的着装、非常到位的体育动作,在孩子面前的不仅是高级榜样,更是调动了幼儿内心的运动积极性。

  在活动中,教师的口令干脆有力,活动要求简洁明了。整个活动的教学节奏让幼儿舒适、也让观摩教师感受到舒适。

  当然,对于大班后期的幼儿来说,协作是重要的能力,而这节教学活动又是在奔跑中进行的,因此教师在活动强应该多强调协作的重要性,鼓励拉环协作的幼儿想出技巧、确保合作,例如,鼓励幼儿在练习后自我反思,想出大家都认可的方法保证拉环奔跑时的方向统一和步调的一致。避免个别幼儿浮躁的心理。

大班教案 篇9

  活动目标

  1、在熟悉曲调的基础上,尝试用自制乐器演奏乐曲。

  2、训练幼儿的节奏感,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

  3、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4、让幼儿感受歌曲欢快的节奏。

  5、对音乐活动感兴趣,在唱唱玩玩中感到快乐。

  活动准备

  自制的打击乐器一套(筷子每人两把,每把筷子由三根筷子捆在一起,茶杯、雪碧瓶做的摇铃、易拉罐做的响筒各一个),“单簧管波尔卡”音乐节奏图,写有三种节奏型的大白纸一张。

  活动过程

  一、幼儿听音乐进教室幼儿集体听音乐,跳舞蹈进教室,坐在座位上一起拍手至音乐结束。

  二、复习已学过的节出示写有节奏型的卡片,让幼儿徒手练习打节拍。

  (节奏让幼儿动脑筋,可用古诗“静夜诗”、“悯农”等念出这种节奏型)

  三、新课――打击乐“拔根芦柴花”

  1、师:小朋友节奏拍得真好!下面请你们听一首音乐(放“拔根芦柴花”音乐)。

  提问:这首音乐好听吗?(好听)这首音乐叫什么名字?(拔根芦柴花)

  师:现在请小朋友再听一遍音乐,听一听这首音乐是几拍子的节奏?听起来有什么样的感觉?(放“拔根芦柴花”的音乐让幼儿边听音乐边自由的做动作)

  提问:这首音乐是几拍子的节奏?(2/4拍)这首音乐听起来有什么样的感觉?(活泼、快乐,就像过年一样的热闹、舒服……)

  2、师:今天老师教小朋友演奏这首音乐,先听这首曲子的第一部分。(放第一部分的音乐)

  提问:哪个小朋友能拍出这段音乐的节奏?(让个别幼儿练习拍节奏×××|×××|)请某小朋友上来带领大家边听音乐边拍节奏。(放第一部分的音乐让幼儿练习)

  师:继续听音乐的第二部分,听听我们拍什么节奏?(放第二部分音乐)听完音乐后让幼儿拍出××××|××××|节奏,请一个幼儿上来带领大家边听音乐边拍节奏。(放第二部分音乐)

  师:大家一起听音乐的第三部分?听听拍什么样的节奏?(放第三部分音乐)听完音乐后让幼儿拍出××|××|××|节奏,请一个幼儿上来带领大家边听音乐边拍节奏。(放第三部分音乐)

  师:小朋友节奏拍得真好!老师把你们拍的三种节奏型写在纸上,现在请小朋友拿起我们喜欢敲的筷子跟着音乐演奏一遍。(放“拔根芦柴花”音乐,出示图――老师指挥幼儿看三种节奏型演奏)

  师:演奏得真好,下面看一看这是什么?(出示茶杯,自制的响筒、摇铃,让幼儿说出自制乐器名称)

  师:对了,这是我们自己做的响筒、摇铃。这是我们经常用到的小茶杯,今天就用我们自己做的小乐器演奏这首音乐,幼儿听音乐分别用响筒、摇铃、小茶杯演奏第一段音乐。

  师:第二段音乐我们要分组演奏,先用响筒演奏音乐的第一部分,第二部分用茶杯演奏,第三部分用摇铃演奏,最后两小节大家合奏。

  师:我们学会了合奏,分组演奏,现在我们完整演奏这首曲子,第一段音乐合奏,第二段音乐分组演奏,第一部分用响筒演奏,第二部分用茶杯演奏,第三部分用摇铃演奏,第二段音乐最后两小节大家合奏。让幼儿练习演奏两遍。

  四、跳“单簧管波尔卡”舞。让幼儿尝试用身体动作表示音乐节奏强弱、快慢。

  师:我们一起跟着音乐跳舞吧!请你们用自己想出来的动作学一学这些美丽的花和枝条在音乐声中跳舞的.样子,音乐一样的地方做一样的动作,音乐不一样的地方做不一样的动作。(最后,老师同幼儿一起随欢快音乐出教室)

  活动反思

  这周的音乐活动是《拔根芦柴花》,这重点目标是让孩子练习几种节奏,并学习用不同的动作方式进行演奏。《指南》中教育建议之处:创造条件让幼儿接触多种艺术形式和作品。我自制了整首乐曲的节奏图谱,并在白板上将几种不同的节奏出示。并且根据不同的节奏绘制了不同的乐器符号,这样可以让幼儿简单易懂。整节活动幼儿兴趣较高,对于平常都是唱的方式上音乐课,这次改为打击乐他们显现的异常的兴奋。他们积极的配合,运用不同的动作、声音完成了整节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