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时间:2023-11-04 09:35:50 教案 我要投稿

实用的语文教案9篇[必备]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语文教案9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实用的语文教案9篇[必备]

语文教案 篇1

  一、激发情感,导入新课

  1、看梅花图,说梅花特点。

  2、是啊,别的花大多春暖才开花,只有梅花在冬天开放,越是寒冷,它越开越精神。今天,我们又来学习一篇和梅花有关的课文《梅花魂》(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文,读准字音。

  2、认读生字词。

  3、分段朗读课文,检查字音是否准确,句子是否读通顺。

  4、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外祖父非常喜欢梅花,作者回国前外祖父将自己最珍爱的墨梅图和绣着梅花的手绢送给作者,并告诉作者要向梅花学习。)

  三、品词读句,感悟“梅花魂”

  1、默读课文,用“──”划出表现外祖父非常喜欢梅花的句子,读一读并说说体会。(重点指导以下句子。)

  ⑴ “外祖父家中有不少古玩,我偶尔摆弄,老人也不甚留意。唯独书房里那一幅墨梅图,他分外爱惜,家人碰也碰不得。”

  ① 找出句子中的一对反义词:

  (不甚留意──分外爱惜)

  ② 古玩和一幅画哪个更值钱?从这对反义词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③ 相机指导朗读。

  ⑵ “我五岁那年,有一回到书房玩耍,不小心在上面留了个脏手印,外祖父顿时拉下脸来。有生以来,我第一次听到他训斥我妈:“孩子要管教好,这清白的梅花,是玷污得的吗?”训罢,便用保险刀轻轻刮去污迹,又用细绸子慢慢抹净。看见慈祥的外公大发脾气,我心里又害怕又奇怪:“一枝画梅,有什么稀罕呢?”

  ① 用“▲”标出句子中外祖父动作的词,你体会到了什么?

  ② 读读外祖父训斥我的话:

  这是反问句,如果改成陈述句怎么改?他为什么不直接说:“不要弄脏梅花。”而说:“清白的梅花玷污不得。”(强调梅花高洁、清白的秉性 。)

  ③ 相机指导朗读。

  2、转入第13段,直接感悟“梅花魂”:

  ⑴ 在众多的花儿中,外祖父为什么对梅花情有独衷?

  (他欣赏梅花的秉性。)

  ⑵ 相机引出第13段,从相应的句子中总结出梅花的秉性:

  (不畏严寒、傲骨凛凛、坚忍不拔、顶天立地……)

  ⑶ 第13段除了讲梅花的秉性外,还讲了哪几层意思?

  (中华民族出了许多像梅花一样的人物;作为中国人应该具有梅花的秉性。)

  ⑷ 举例说明像梅花一样有气节的'人:

  (岳飞、戚继光、江姐……。)

  ⑸ 外祖父把自己最珍爱的墨梅图和绣着梅花的手绢送给作者的目的是什么?

  (向梅花学习,做个有气节的中国人。)

  ⑹ 有感情地朗读本段。

  四、引导背诵,积累内化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要求:

  学会本课6个生字及其组成的词语,认识“手”部(手字底)读懂课外内容,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复述课文。能通过观察图画、讲述故事,使学生懂得谦让的道理,培养学生具有对人谦让的美德。

  教学重点:

  读准生字的字音,掌握字形,理解生字新词的意思,读懂课文内容。让学生懂得孔融为什么拿小梨,教育学生学习孔融对人谦让的美德。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训练口头复述故事的能力。

  教时:

  两个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学会生字的读音,理解字词意思;读懂课文内容,让学生知道谦让的道理。

  教学过程:

  启发谈话,引入新课。同学们,你们还记得老师向你们提出的家庭礼仪要求吗?(指名讲

  讲)(在家要孝敬父母,有好吃的东西要让给长辈)对,这是中国人的传统美德。古时候,有一个人在这方面为我们做出了好榜样,你们知道他是谁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他的故事的课文。

  板书课题:

  18.孔融让梨(齐读课题)

  问:读了课题,你知道课文主要写谁?(孔融)写他的什么事?(写他让梨的事)。

  指导看图,了解课文大意。

  图中哪个是孔融?他家有什么人?他们在干什么?

  小孔融是怎样做的?你怎么知道孔融拿的是小梨?

  学习生字新词。

  出示生字卡片,认读生字(自由读、指名读、齐读、开火车读)

  正音:让(rang):读准翘舌音和后鼻韵母。

  岁(sui):读准平舌音。

  拿(na):读准鼻音“n”

  出示词语卡片认读新词。

  学习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自由读课文,思考:课文共有几句话?

  学生回答后老师小结:课文共有五句话,四个带“。”(句号)的句子,1个带“?”(问号)的句子。全文分为两个自然段来写,第1、2句为第1自然段,第3-5句为第2自然段,每个自然段的开头都低两个格写。(认识自然段)

  指名读课文(检查是否读得正确、通顺)。

  讲读第1自然段:

  第1小组读第1句,学生思考回答:

  故事发生在什么时候?小主人叫什么名字?从图中哪里看出故事发生在“从前”?(图中人物的衣着是古时候的衣服,他们的头发梳妆也不同于现在,说明时间距离现在很远很远。)

  课文不用“从前”,可以换个什么词?(“古时候”、“很久很久以前”)。

  谁能用“从前”说一句话?

  第2组朗读第2句,思考回答:

  孔融那时有多大?一天他和谁干什么?

  (“四岁”说明孔融那时很小,相当于上幼儿园的小朋友,比我们现在还小两三岁。)

  把两句话连起来读读。(指名读、小组读、开火车读)。

  指导学生看挂图背诵课文第一自然段。

  讲读第2自然段

  孔融和哥哥一块吃梨时,他是怎样做的,课文哪一句告诉我们?(齐读第2自然段第1句)

  看图,问:“拿了”是什么意思?请同学们做“拿”的动作。孔融拿小梨是别人要他这样做的吗?(不是,是他自愿拿的)。

  这时谁看见了?他的神态怎样?(感到奇怪)。

  孔融在家里是最小的`,他先拿梨,可又不拿大的,却拿小的,这时候,爸爸看见了,感到很奇怪,他说了些什么?(指名读第2句)

  指导朗读爸爸说的话(幻灯显示)(范读、齐读、自由读、指名读,读出疑问的语气)。

  老师提示:“问”:有不懂的地方向对方提出来。所以句子要用“?”(问号)。

  你从图中哪里看出爸爸是在问孔融?(因为爸爸对着孔融)。

  假如你是孔融,你会怎样回答?(让学生讲讲自己的想法)。

  (9)孔融怎样回答的?指导朗读最后一句。

  (10)孔融和哥哥一块儿吃梨,他为生么吃小梨?从他的法和说话中,

  可以看出孔融是个怎样的孩子?

  (11)你们现在知道课题中的“让”字是什么意思了吗?(让学生说说)。

  老师归纳:“让”的意思是把好处给别人。课文是指孔融把大梨

  留给其他人,自己吃小的。这是一种对人谦让的美德。

  (12)把第2自然段的三句话连起来读读。

  (13)指导学生看挂图背诵第2自然段。

  朗读全文。

  问:你们学习孔融让梨的故事后,懂得了什么道理?今后应怎样做?(四人小组讨论后指名说说)。

  作业:背诵课文。

  第二课时

  要点:

  复述课文、指导写生字。

  过程:

  复习:背诵课文。

  分角色表演课文内容。(一个念旁白,一个当爸爸,一个演哥哥,一个淹孔融)

  复述课文。

  要求:用自己的语言把这个故事讲出来,要讲得生动、完整,重点要抓住孔融和哥哥吃梨时,他是怎样说的,怎样做的。(自由讲、四人小组讲、指名讲、师生评议)

  指导书写生字:

  出示生字卡片,认读生字。

  说说你是怎样记住这些生字的?

语文教案 篇3

  课时目标:

  1、学习课文2——5节,了解树叶枯落,侯鸟南飞等到秋天的自然特征,理解词语。

  2、培养学生想象力。

  3、学习按问题要求把句子写具体,初步学会按课文中的句式写句子。

  教学重点:学会把句子说完整,知道课文共有几段,能把段落主要意思补充完整。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想象力和说话能力。

  教学准备:《落叶》投影、树叶剪贴图、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用卡片认读生字,口头说词(开双轨双车)

  2、说“藏”的笔顺

  二、看图说话

  1、(出示秋天的落叶图)指名用自己的话说说图的内容

  2、在教师的提示下不断补充完整

  三、齐读第一段

  启发语:秋风起,开气凉,树叶黄了,一片一片地从树枝上落下来,多么美呀!大家齐读这一段,体会一下,秋天树叶的美丽(生齐读)

  四、新授

  1、整体感知2——5自然段

  (1)这节课,老师要求大家学习课文第2、3、4、5自然段的内容。

  (2)请四位同学分段读2——5自然段,其他同学思考(出示小黑板)

  秋天,树叶落下来,有的 ,有的 ,有的 ,还有的' 。

  (3)指名回答板书:

  地上 甲虫

  沟中 蚂蚁

  河里 小鱼

  院子里 燕子

  2、细学课文2——5自然段

  (1)学习第二自然段

  ①树叶落呀落,落到了地上(从落叶图上扯下一片树叶贴到板书上)被甲虫看见,甲虫是怎样做的呢?

  ②自读第二自然段,用“0”圈出描写甲虫动作的词语

  ③生回答,出示甲虫图贴到落叶里边,并让学生理解“爬”、“躲”的意思

  ④想象说话:小甲虫躲在落叶里会怎么想,怎么说?(板书:屋子)

  ⑤朗读指导

  (2)自学第3、4段

  ①学法指导

  课文第二段我们是怎么学的?(引出学法)

  你能仿照第二段的学习方法学习第三、四自然段吗?(四人小组中学习)

  ②检查自学情况

  a、找出描写蚂蚁,小鱼动作的词

  b、 检查朗读情况

  c、 补充板书:船、伞

  d、 小结2——4段

  学习了第二至四段,你们有什么发现吗?句子有什么相同的或不同的地方。(都是先写树叶落在一个地方,再写小动物看见了怎么做,把落叶当作什么东西,不同的地方:由于小动物的特点各异,因此表达小动物的动作和把落叶当作什么的词语也有所不同。)

  (3)学习第5自然段

  树叶落呀落,还落到了院子里(贴树叶),被小燕子看见了,小燕子又把树叶当作什么呢?

  ①四人小组学习,理解“电报” 板书:电报

  ②电报是谁发来的?

  如果你是秋公公,你会对小燕子说些什么?

  ③(出示装在信封里的电报),老师昨天在操场里捡到一张秋公公发给小燕子的电报,谁愿意上来读读电报上的内容?(指名读、齐读)

  (4)感情朗读全文

  五、总结全文

  1、概括语:(结合板书)在甲虫的眼中,落叶是一位美丽的小房子,在蚂蚁和小鱼里的眼中,落叶又变成 ,在小燕子看来,落叶还是一张 。秋天的树叶是多么可爱呀!你们平是玩过树叶吗?你们又把树叶当作什么呢?(想象说话)

  2、作业:《课堂作业》第4、6题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学习本文精彩的人物语言——说理透辟,善于辞令,以及起伏跌宕,生动活泼的情节。

  2.掌握文章中出现的古汉语常识,注意多义词在不同语境中的不同意义和用法。

  (二)能力目标

  1.训练学生古文句读能力和概括能力

  2.通假字的.准确识别运用

  (三)情感目标

  1.正确认识烛之武在国家危难之际,临危受命,不避险阻,只身说服秦君,维护了国家安全的爱国主义精神。

  2.了解烛之武说服秦伯的方法——善于利用矛盾,采取分化瓦解的方法,认识烛之武机智善辩的外交才能。

  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烛之武人物形象的把握。波澜起伏,生动活泼的情节。

  难点:通过学习本课,使学生对《左传》的语言特点有所了解。

  解决办法

  1.注意与已有知识联系,初中已学过《曹刿论战》,对《左传》有了一些了解,要在此基础上有所拓展。要使学生有意识地关注《左传》在先秦文学史上的地位,并自己参看有关书籍。

  2.引导学生通过本课的学习,对《左传》的语言特点有所了解。

  课时安排 3 课时

  学生活动

  1.课前预习。

  (1)借助工具书,通读原文。

  (2)参考有关资料,对《左传》在先秦文学史中的地位及《左传》的语言特色有所了解。

  (3)初步了解故事情节,特别注意对烛之武这个中心人物的把握。

  (4)画出自己不理解的问题及难点。

  2.课内采用讲析与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语文教案 篇5

  一、导学目标

  1.认识3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正确读写“目前、上腭、哺乳、退化、垂直、经验、判断、胎生、寿命”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鲸的特点、进化过程、种类和生活习性等方面的知识,激发探索海洋动物的兴趣,培养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的情感。(重点)

  4.认识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等说明的方法。(难点)

  二、课前独学

  1、大声朗读课文三遍,标出自然段,圈出生字,读准字音,划出新词,并读一读、记一记,给课文后的生字注上拼音,并组一个词写在书上。

  2、比一比再组词。

  惊( ) 肢( ) 柿( ) 抬( ) 吨( )

  鲸( ) 枝( ) 肺( ) 胎( ) 顿( )

  3、这篇课文主要讲的是:

  4、查找有关资料,我了解了鲸这种动物的以下几方面的知识:

  第一学时

  一、导学引领

  1、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介绍鲸的?用找中心句或列提纲的方法写下来。(中心句在文中画线)

  2、再读课文第一段,读懂了什么?作者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在书上作批注)

  二、盘点收获:(说一说)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知道了:

  三、检测反馈

  读课文第一自然段,领悟说明的方法,再按要求填空。

  在这一段话中,作者用了( )、 ( )、 ( )等说明方法说明鲸“大”。首先,作者用( )与( )作比较,说明鲸体型( );然后列举数字说明鲸的体重,用重量说明鲸( );最后以我国发现的.一头鲸为例,将它的( )与( )作比较,说明鲸大。

  《鲸》的教学设计说明

  李晓虹

  一、开课。(设计说明:创设情境,让学生直观感受鲸很大,也很壮美。)

  1、指名在黑板上画一幅鲸的简笔画。

  2、播放视频:壮美的鲸

  二、质疑:看到翻腾的鲸,跳跃的鲸,你想了解它什么呢?(设计说明:质疑是学生主动学习的标志,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途径,又是教学信息反馈和交流的重要环节。教师要留给学生质疑的空间和时间,充分肯定学生善思好问的精神,从而拓宽学生的思维。)

  三、检查独学情况。(设计说明:《语文课程标准》对五、六年级的识字要求是“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所以逐步放手让学生自学,通过学生自主汇报或抽查方式检查、巩固语基知识,适机引导学生能从课文语言环境中理解新词,并让学生说说用什么方法读懂的,达到学习方法的交流和积累。)

  1、对子之间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2、认读PPT上的词语:目前、上腭、哺乳、退化、垂直、经验、判断、胎生、寿命。

  3、比较“腭、肺、肚、胎”的字形,正确书写这几个字,并把这几个字写在插图中鲸的相应的部位上。

  4、检查课文朗读情况:重点检查第一自然段和第四自然段的朗读,关注第四自然段第一句话用的是问号,明白读书要关注那小小的、不被人注意的标点符号,写作文时也要善于运用标点符号。

  四、根据导学案的第一题,自主学习。(设计说明: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突破重点。围绕“课文从哪几方面介绍鲸?”的问题展开学习。)

  五、第一自然段每一句话都在写鲸的大,你喜欢哪一句,看看作者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按导学引领2的要求自学。

  六、在小组内交流一下自主学习的成果。(设计说明:合作是新一轮课程改革所倡导的主要学习方式之一。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交流去发现,认识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比喻等说明方法。)

  七、全班交流。(设计说明:针对学生的汇报情况,教师抓住重点词句进行适时、适当的点拨,并结合课前搜集的文字、图片资料扩展课文内容,引导学生深入体会鲸的特点。)

  八、通过朗读来表现鲸的大:自由读、小组合作读、全班展示读。

  九、盘点收获:我们学习说明文,不仅要了解事物的特点,还要学习作者说明事物的方法,写作文时也要把这些方法运用到作文中去。

  十、完成导学案检测反馈。

语文教案 篇6

  一、导入

  1、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圆圆的沙粒),什么样的沙粒?(再读,突出圆圆的)

  2、师问:在什么地方见过沙粒?

  二、品读课文

  (一)过渡:今天,我们要认识的这颗沙粒并不寻常。

  1、读课文1、2行。读读,想想,它不平常在哪里?

  2、它是怎样说的呢?再去读课文,用读告诉老师。抽读——齐读

  3、是呀!变珍珠是它的梦想,成为有用之材是它的目标。它十分真诚地向同伴们说,(引读沙粒说的话)板书:要变珍珠、(梦想)

  4、实现了吗?读读课文的最后一段。

  (二)过渡:沙粒是怎样变成珍珠的'呢?(评价)

  1、读3—5段,从“坦然”你知道了什么?(说和读相结合)

  2、同伴们是怎样嘲笑的?男生读;面对嘲笑沙粒怎么做的?女生读。

  板书:嘲笑——坦然

  3、面对嘲笑圆圆的沙粒是坦然的,不在乎的!对此,沙粒们议论纷纷。议论了什么往下读。

  4、抓住“……”,思考沙粒们还会议论什么?认为沙粒还将失去什么?

  5、面对同伴们各式各样的议论,沙粒怎么做的?读9自然段。问:你知道了什么?明白了什么?板书:议论纷纷——不动摇

  (三)过渡:沙粒为了梦想坦然的面对了嘲笑,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舍去了美丽的阳光,奇妙的海景,梦想在它的心里从来没动摇过,放弃过!

  1、引读10——13自然段。(时光,各式各样的议论,圆圆的沙粒)

  2、问:13自然段“……”6个圆点,你知道了什么?

  (四)

  1、引读14自然段。时间过去了多久?

  2、瞧!它在这里。躺在贝壳温暖的怀里,美吗?读(多么美丽的珍珠啊!)用课件出示

  3、观看课件。

  4、珠光闪闪、耀眼的它迎来了别人的赞美(多么美丽的珍珠啊!)

  5、同伴们怎样说的?(是他?)

  6、短短的一句话,读出了什么?

  7、珍珠怎么回答的?一如往日的真诚,再读。

  8、可是,愉快的背后是怎样的艰辛。读5自然段;愉快的背后又是怎样的不容易。读9自然段。

  9、原来成功的背后得经历太多太多,有嘲笑,有议论,得失去许多美好的东西。生活中,珍珠是怎样形成的?(看课件)问:了解了这些,你想说些什么?

  10、是呀!成功是钥匙在哪里呢?有了梦想还需要什么?(出示公式)

  小结:有一首歌是这样唱的。阳光总在风雨后;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老师想把这首歌连同这把成功的钥匙一并送给大家

语文教案 篇7

  《石壕吏》是唐代伟大诗人杜甫著名的“三吏三别”之一。初中七年级语文教案石壕吏,我们一同来看看下文。

  教学目标:

  1. 整体感知课文

  2. 揭露官吏的横暴

  3. 同情人民的苦难

  教学重难点:

  重点分析老妇人的话对表达中心的作用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提纲

  1. 介绍背景资料

  2. 带领学生共同翻译全文,注意重点字词的讲解。(戍、戌、戊等)

  3. 分析文章的中心

  (1) 对文章第一句话的分析“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重点加点字的分析)

  (2) 对比分析 吏呼一何怒

  妇啼一何苦

  (3) 对话练习:把吏和妇人的对话补充完整,用现代文的方式,构成对话,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4) 最后一段的写作意图(提问:如果去掉后会有怎么的效果?)

  二、详案

  1.导入:

  陈老师在前面已经讲解了杜甫的两首写景抒情的诗,大家也了解到杜甫是作为一个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人们称道的。那么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石壕吏》就是杜甫在安史之乱以后,面对人民遭受的苦难,表示深切的同情。课文主要叙述了差人乘夜来捉人,连衰老的'老妇人也被抓去服役的惨事。首先介绍一下这首诗的写作背景。可能同学们往往很难理解古代诗词的意境,古代诗人常写一些感物伤怀的作品,这时候我们就应该深入了解诗作者的背景资料,去体会创作者当时的所感所想。那么在这里杜甫作为一个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中晚期的诗集中体现了当时的现实,所以在学习这首诗之前,先介绍一下这首诗的写作背景。(可以提问:是否有同学在预习的过程中了解了写作背景?)参考唐肃宗乾元二年(759)春,郭子仪等九节度使六十万大军包围安庆绪于邺城,由于指挥不统一,被史思明援兵打得全军溃败。唐王朝为补充兵力,便在洛阳以西至潼关一带,强行抓人当兵,人民苦不堪言。这时,杜甫正由洛阳经过潼关,赶回华州任所。途中就其所见所闻,写成了《三吏》、《三别》。《石壕吏》是《三吏》中的一篇。(要求学生记录文学常识:《三吏》:《石壕吏》、《新安吏》、《潼关吏》 《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2.文章逐字讲解(齐读)

  (1)第一段:石壕吏(hǎo)暮:傍晚。逾(yú)走(古今异义):跑。行:走。

  (2)第二段:呼:大声吆喝。怒:凶狠。啼:啼哭。苦:痛苦。

  (3)第三段:邺(yè)戍(shù)戌(xū)戊(wù)戍点戌横戊中空,注意区别。

  (可以请同学翻译,注意几个重点词)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活着的不过是苟且偷生,死了的就永远完结了。存者,活着的,生存的人。且,暂且。已,动词停止,这里引申为完结。

  更,再也。妪(yù)虽:即使,虽然。(古文解释填词规则,有些字可以用把这个字组词,解释,例如这里的虽。)衰:衰弱、衰微。备:准备。炊:烧火做饭。(讲解的时候某些解释参考课文中的标注)

  (5) 第四段:泣:小声抽泣,啼哭。咽(yè)登:踏上。前途:前行的路途。(注意与今天的“前途”区别)

  3.分析文章的中心

  刚刚我们大家一起仔细阅读了这首诗,那有同学能告诉大家,这首诗的重点是讲的什么啊?(参考:以老妇人给吏致词为重点,也就是本文的第二、三段),那让我们抓住重点,往前看。

  (1)“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刚刚解释到暮,回想一下暮是什么意思啊?傍晚!在我们看来傍晚投宿是很正常的,可是在古代由于社会秩序混乱和旅途荒凉等原因,旅客们都“未晚先投宿”,更何况在这个兵祸连接的时代!但是杜甫,却于夜色苍茫之时才匆忙地投奔大盘一个小村庄里借宿,这种异乎寻常的情景就有一种暗示性,大家可以想像n种可能,可以提问引发学生的想象。

  提问为何作者直接点出吏捉人,而不写征兵、点兵?(参考:如实描绘之中寄寓了揭露批判之意)在用一个夜字作捉的时间状语,含义更丰富。第一,表明官吏捉人之事时常发生,人民白天躲藏或者反抗,无法捉到;第二,表明县吏捉人手段的狠毒,在人们都已经入睡的黑夜,来了个突然袭击。

  这一句话点名了投宿的时间和地点,而且和盘托出了兵荒马乱、鸡犬不宁,一切脱出常规的时代气氛,为后面老妇的致词埋下伏笔,也交代了致词的由来,是事情发展的开端。

  (2)吏呼一何怒与妇啼一何苦对比分析

  这两句极其概括而形象地写出了吏和妇的尖锐矛盾。一呼一啼一怒一苦形成可强烈的对照;两个状语“一何”加重了感情色彩,有力地渲染出县吏如狼似虎的蛮横气势,并为老妇以下的诉说酝酿出了悲痛的气氛。妇啼一何苦是吏呼一何怒逼出来的。听妇前致词一句承上启下,那听是诗人在听,那致词时老妇苦啼着回答县吏的怒呼。

  (3)对话练习:把吏和妇人的对话补充完整,用现代文的方式,,构成对话,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等老妇出门看的时候,县吏便扑了进去,贼眼四处搜索,却找不到一个男人,扑了个空。于是怒吼道:“你家的男人到哪里去了?快交出来!”老妇泣诉说:“三个儿子都当兵守邺城去了。一个儿子刚刚捎来一封信,信中说,另外两个儿子已经牺牲了……”。泣诉的时候,也许县吏不相信,还拿出信赖交县吏看。总之,“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的处境是够让人同情的,她很希望以此来博取县吏的同情,高抬贵手。不料县吏又大发雷霆:“难道你家里再也没有别人了?快交出来!”老妇说:“家里再没人了!”而在这当儿,被儿媳妇抱在怀里躲到什么地方的小孙子,受到了怒吼的惊吓,哭了起来,掩口也不顶用。于是县吏抓到了把柄,威逼道:“你竟敢撒谎!不是有个孩子哭吗?”老妇不得已,这才说:“只有个孙子呢!还吃奶呢,小得很!”“吃谁的奶?总有个母亲吧!还不把她交出来!”老妇担心的事情终于发生了!她只得硬着头皮解释:“孙儿是有个母亲,她的丈夫在邺城战死了,因为要奶孩子,没有改嫁,可怜她衣服破破烂烂,怎么见人呀!还是行行好吧!”但县吏仍不肯罢手。老妇生怕守寡的儿媳妇被抓,饿死孙子,只好挺身而出:“我这老太婆虽然已年迈力尽,但请让我连夜跟你们回衙门,然后好到河阳去当名伙头军,等赶到那里也许还来得及为将士们做早饭。”

语文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德育目标:通过本文的学习,了解年的故事,体会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勇敢。

  2.知识目标:学会本课的9个会写的字,认识15个会认的字。

  3.能力目标:正确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能简单概括地叙述课文故事。

  教学重点、难点:

  1.掌握本课的生字,正确、有感情朗读课文。

  2.了解我国过年的一些风俗习惯及“过年”由来的民间说法,从而认识到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勇敢。

  教学准备:

  字卡,教学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结合生活实际导入新课。

  学习“贴”“联”“团”“俗”“代”四个字。

  1.播放过年时贴对子、放鞭炮等热闹的场面。师问:同学们,看到这段录像,你们能想到什么时候的场景?生汇报:过年的时候,放鞭炮,贴春联等。引出“贴”“联”“团”三个字。(师贴字卡)

  贴:学生出字谜识记:独占钱财(贝本义是钱财)。

  教师演示往黑板上贴字卡的过程,引出粘贴这个词。

  要求同桌之间贴近点,引出贴的另一个意思:靠近。

  联:让学生用手捂上耳朵,联想一下家里过年的场面。

  团:给出口,加字变新字:国、园、圆、困等。

  组词:团体、团结。用团结说一句话:团结就是力量。

  团用作量词:一团(毛线)

  团团围坐、团团圆圆

  2.同学们,每到春节的时候,家家户户都张灯结彩,贴春联、放鞭炮,全家人团圆在一起,欢欢喜喜地过大年。这种风俗,一代又一代地流传下来。我们来看“俗”和“代”这两个生字宝宝。

  俗:用讲故事方法识记:在山谷里有一个村庄,一个人来到这个村庄后就入乡随俗了。引出风俗、习俗。

  俗的另一个意思:大众化的,最通行的。俗语=俗话

  代:这个字宝宝,大家太熟悉了,我们学习古诗的时候都要知道作者的朝代,那你都知道哪些朝代呢?

  爷爷、爸爸和你叫?生:祖孙三代。

  3.过年的习俗一直流传至今,我们每个人都盼望着过年,那你们知道吗?关于过年啊,还有一个古老的传说呢,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年的故事》吧。(师板书课题)

  4.学生齐读课题。

  二、朗读课文

  1.教师配乐范读课文。要求学生听准字音。

  2.学生自由读文,边读边标出自然段,画出生字宝宝。

  三、学习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2.提问“年”在古代的时候指什么?生:凶猛的野兽。

  3.学习“凶”“野”“兽”。

  凶:数笔划识记。结构:半包围。笔顺:

  野兽:指家畜以外的兽类,天性凶猛,尤其指野生的哺乳动物。

  师出事动物的图片(小猫、小狗、老虎、狮子、企鹅、骆驼、豹)请学生从中挑出真正的野兽。

  野:注意读音是整体认读音节。

  组词:田野、原野。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中的诗句: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兽: 记字形,上象耳,中象头,下象脚踩地。读音是翘舌音。

  4.知道了年是一种凶猛的野兽,那它长什么样子呢?又什么特点?引出吼。

  吼:让学生大吼一声。吼叫,狂风怒吼。

  5.指导朗读第一段:“它长着狮子头,牛身子,生气时大吼一声,地动山摇。”不难想象年的凶猛的样子,(播放年的FLASH课件)要求大家在读的时候要读得夸张些,突出年的凶猛、吼和地动山摇。

  6.全班齐读。

  四、学习二、三自然段。

  1.如此凶猛可怕的野兽,人们为什么要和它作斗争呢?怎样斗争的.?结果怎样?(课件出示问题)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文后,同桌讨论问题。

  3.学生汇报问题后,师出示“缺”“庄”“渐”“敲”“扭”“逃”的字卡。学生小组合作集中学习6个生字。

  缺:换一换方法识记“缸”。扩词:完美无缺,缺一不可,缺点(造句)

  庄:字谜:广阔的土地。读音,扩词:庄稼、村庄、庄严

  渐:渐渐地意思是一点一点地,一步一步地。(造句)同义词:慢慢地。

  敲:拿小棍做敲的动作。形声字:高表音,象手(又)拿小棍轻击的样子。

  敲打、AABB(敲敲打打)

  扭:做动作,扭头。区分:纽扣、电钮。俗语:强扭的瓜不甜。

  逃:字族识字,兆字家族:挑、跳、桃。

  4.指导朗读二三段。

  “这一次‘年’又窜进村庄,一看到这些,吓得扭头就跑,逃进深山,再也不敢出来了。”这主要写了“年”逃跑时的样子。在朗读的时候,语速要加快一些,突出又、看、吓、扭、逃、再这几个字,读出年逃跑时的狼狈。

  5.男女生比赛读,选两名代表。

  五、学习四自然段。

  孩子们,古代的劳动人用自己的勇敢和智慧战胜了凶猛的野兽“年”。我们应该为他们骄傲,为他们自豪。后来为了纪念胜利……齐读最后一自然段。

  六、师指读生字,生开火车拼读,组词。

  七、字宝宝大家都会了,相信你们一定能把课文读得更好,指名读文。

  八、写字指导。

  食:书写时要注意人字的撇捺要写得舒展,最后一笔是点。

  凶:的书写要注意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它在虚宫格中的位置,要把字写得匀称美观。

  九、课件出示词(爆竹词卡),指名读,正确后发出爆竹声。

  十、小结:

  年的故事同学们都了解了,老师希望你们能把这个故事,在大年三十的晚上,讲给你得爸爸妈妈听。

语文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主要内容,感受6位军人所处的困境,体会两只军鸽以生命为代价送信的神勇精神和舍身救人的高贵品质,渗透动物是人类的朋友,动物同样值得尊重的人文思想。

  2、认识“樯、镌”等9个生字,读准作品中音译过来的一些词语,正确书写“餐、幼”等14个生字。

  3、训练学生概括小标题的能力,体会学习衬托和合理想像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

  通过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并通过理解重点词语、句子,体会两只军鸽以生命为代价送信的神勇精神和舍身救人的高贵品质,

  教学难点:

  通过理解重点词句和感悟画面,体会两只军鸽的内心世界。

  教学方法:

  精读感悟、从读学写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出示碑文导入新课

  师叙述:在加拿大空军司令部的一个山坡上,静静地埋葬着两位特殊的英雄,在它们的墓前庄严地立了一块石碑,上面刻着这样的碑文……(出示碑文生齐读)

  “神勇军鸽奥斯卡及其偶鸽维娜之墓,它们曾于危难中救过六位军人的命。加拿大空军中将罗伯特·莱基”

  2、围绕着“危难”和“神勇”这两个词你想了解些什么呢?

  3、这节课老师就带着大家走进一个发生在动物和人类之间的感人肺腑的真实故事——《鸽血染红的求救信》(板题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不通的地方多读几遍。思考: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提示:谁,在什么地方,遇到了什么事,结果怎样?)

  2、出示生字词,检查认读

  3、指名汇报: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提示:谁,在什么地方,遇到了什么事,结果怎样?)

  4、快速浏览课文,看哪几个自然段写6位军人遇到了危险?哪几个自然段写军鸽神勇?

  三、精读课文,感悟主旨

  1、轻声读第1、2自然段,想象6位军人遇到了怎样的'困境?边读边画出能表现6位军人遇到困境的词语或句子。

  2、指名汇报

  师:在气候恶劣的白熊岛海域,飞机无法起飞,与外界无法取得联系,这种情况下就意味什么?

  3、是啊,他们的生命随时会受到威胁,如果你就是处于危难中的6位军,你会坐以待毙吗?处于危难中的6位军人把生存的唯一希望寄托在哪?

  4、两只军鸽将带着重任飞向目的地,让我们随罗伯特中将为这两只军鸽送行!出示句子:罗伯特放飞时说:“宝贝儿,去吧,我们6条命都系在你们身上了!”6位军人同时向两只军鸽举手行军礼。

  5、从这句话和6位军人的这一军礼中,你体会到了什么?(两只军鸽使命重大)

  师:谁说动物不懂认得语言,谁说只有人类才懂情感,两只军鸽看看主人的脸,又看看机窗外的风雪,似乎明白了此行任重而道远,毅然振翅冲向风雪漫卷的长空。它们能否完成任务?

  送信的途中会遇到那些艰难险阻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的3——7自然段,看看军鸽在送信途中发生了哪些事情?试着用小标题概括。

  指名汇报,并说一说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这对军鸽一路上可谓困难重重。他们是如何冲出风雪圈的呢?让我们通过朗读来感悟吧!抓住关键词“奋力、足足、终于”等体会北极风雪圈环境的恶劣及两只军鸽的艰辛和神勇。

  出示北极鸮的图片,在文中我们从哪些地方能看出北极鸮的凶猛呢?(外形:铁钩嘴、利爪、浑身雪白;动作:伸、扑、转、追、抓)

  维娜明知不是北极鸮的对手却猛地向北极鸮撞去,这不是以卵击石吗?在力量悬殊的搏杀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维娜用自己的生命为奥斯卡赢得了时间,保证了任务的顺利完成,它死得那么悲壮、那么惨烈,那么这两段文字是要突出北极鸮的凶残,还是要突出维娜的英勇呢?那为什么作者用那么多的笔墨描写北极鸮的凶猛呢?

  衬托是一种很好的写作方法,如果你能在自己的习作中尝试运用,就会使你的习作增色生辉。

  维娜的牺牲让我们悲愤不已,此时此刻你想对维娜说些什么?作为它的战友奥斯卡又会怎么做呢?如果你就是奥斯卡,看到自己的战友为救自己儿成为北极鸮的午餐的时候,你又会对维娜说些什么呢?

  <<<12>>>

  但是奥斯卡却只是绕着北极鸮扑杀维娜时桌下的几支残羽转了三圈,悲哀地叫了几声,转身向赫尔辛那森林飞去。因为它身负重要使命,还有6位军人在等待它去送信救援。

  同学们,维娜与奥斯卡冲出风雪圈与勇斗北极鸮这两个场景是作者亲眼看见的吗?想象与现实相结合,能使故事更加生动感人。我们写作文时也可以根据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展开合理想象,是文章更加生动感人,接下来,我们想象一下,奥斯卡在送信过程中还可能遇到哪些困难?

  奥斯卡孤零零的飞了两天两夜,终于看见了一个桅杆林立的军港,带着极度饥饿和疲乏载了下去。奥斯卡为什么不停下来休息一会,为什么不停下来吃点东西。奥斯卡撞在了停泊在英国罗默军港里的“威尔逊” 号巡洋舰的杆上。水兵们发现了一封鸽血染红的求救信。六位军人得救了,可这对军鸽却献出了宝贵的生命。罗伯特他们隆重地安葬了这对军鸽,罗伯特他们仅仅在安葬两只鸽子,一对动物吗?

  此时此刻,当你站在墓碑前,你会想到什么?又想说些什么呢?

  这是一段人与动物之间的感人故事,也是一段战友间舍身相救的动人故事,鸽血染红了求救信,但求救信上已不仅仅是点点滴滴的鸽血,而是生命,是意志,是军人的军魂。

  让我们怀着对这对儿军鸽的崇敬之情再读这段碑文……

  四、总结

  两只军鸽最终用自己的生命换回了6位军人的生命,演绎了一段惊天地、泣鬼神的英雄故事。同学们让我们也永远记住这对军鸽,一个叫奥斯卡,一个叫维娜。也记住动物是我们人类永远的朋友,动物和人类同样值得尊重。

  五、作业

  收集动物与人之间的感人故事,下节课一起交流。

  板书设计:

  10.鸽血染红的求救信

  冲出风雪圈

  危难 勇斗北极鸮 神勇

  血染求救信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03-09

语文《语文园地四》教案02-20

语文下册语文园地教案11-21

语文园地语文教案04-04

语文《画风》教案05-06

语文教案07-20

(经典)语文教案08-12

语文绿教案03-04

语文下册的教案06-03

语文乐园教案0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