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选)实用的语文教案5篇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常常需要准备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语文教案5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语文教案 篇1
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诵背全诗。
2、品味语言,体会诗的意境。
3、启发学生们热爱中国传统文化提高文化品味和审美情趣。
4、引导学生们了解自然,热爱自然,尊重自然。
一、 导入。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原籍山西太原,祖上迁下邽(今陕西渭南)。晚年官太子少傅,谥号文,世称白傅,白文公。
钱塘湖是西湖的别名,它是我国最著名的风景区之一。唐宋以来,写西湖的诗篇多得难以统计。提起西湖,我们自然会想起苏轼的名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读了白居易的这首诗,仿佛真的看到了那含睇一笑的西施面影。诗中描写了西湖早春的明媚风光,抒发了诗人喜悦的感情。这首诗以即景寓情见长,写诗人骑马浏览中所见到的西湖早春风光,使人觉得生意盎然,如亲见一般,真不愧为名篇。
二、初读熟悉全诗:
1、听录音,要求学生们正音正字;
2、生齐读;正音正字
3、抽生朗读,指导朗读技巧(声音洪亮,节奏抑扬顿挫,情感自然)
4、师范读,学生们思考:a、划出压韵的`字;b、分析这是一首什么体裁的古诗?c、找出其中的对偶句,体会其特点。
三、读读讲讲问问。
问:诗人是骑马游西湖,所以诗里提到了“游踪”,但诗里写游踪跟散文不一样,是用不着作细致交代的,要仔细想想才看得出来。试诵读全诗两遍,然后说说诗人的游踪。(从孤山的北面到湖东的白堤)
问:我们说这首诗写的是早春景象。,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呢?(早莺、新燕、乱花、浅草)首联:诗人从大处落笔,写行经孤山寺贾亭时看到的山光水色。“初平”,写春水初生,略与堤平。“云脚低”,写白云低垂,与湖水相连,勾出了早春的轮廓。
颔联:写莺燕,是诗人所见。莺是春的歌手,都争着飞到向阳的树上去歌唱;燕是春的信使,已开始衔泥筑巢,一片生机勃勃之势。
颈联:写花草,着重表现诗人的感受。马在浅草地上走得很轻快,看花的时间长了,眼前一片姹紫嫣红,使人目不暇接,会产生迷乱的感觉。(按:这是总问,以下再逐句问。)
问:“湖面初平”写的是怎样的景象?(春水初生,湖面水位上升,与堤平。)为什么说“云脚低”?(“亏脚”,指下垂的云,水位上升,湖面上的云自然显得低了,这是早春景象。)讲:杜甫有句云“日脚下平地”,形容太阳落山;李贺有句云“露脚斜飞湿寒兔”,形容露水下落之状。脚,有下垂义。
问:“几处早莺”有什么含义?(莺不多;如多,当为“处处”。)为什么“争暖树”。(余寒犹在,鸟儿也想晒太阳。)莺不多,燕子多不多呢?(“谁家”犹言某家,“衔新泥”者,始筑巢也,可见也不多。)莺是春天的歌手,燕是春天的信使,莺燕不多,故为早春。这两句专写鸟儿。
问:哪句诗说明诗人已陶醉在美好的湖光山色之中了?(“最爱湖东行不足”一句说明诗人流连忘返,已完全陶醉在这美好的湖光山色中了。)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感受梦的色彩情感,运用自由、夸张的表现手法,大胆、 快乐地描绘梦境,培养学生的丰富想象力。
2、感受想象的乐趣,培养学生爱想象、敢表现的个性品质。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复习《彩色的梦》里面的生字新词。
2、读课文,说说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二、再读课文,了解各小节的内容
1、再读课文,说说课文有多少个小节。
2、说说每个小节主要讲了什么。
(1)第一小节讲了我有一大把彩色的梦。
(2)第二、三小节主要讲了我编织的彩色的梦境。
(3)第四小节主要讲了我的彩色铅笔编织的彩色梦境。
三、品读课文,想象彩色的梦
1、学习第一小节
(1)请一小组的同学领读第一小节,其他小组的同学跟读。
(2)想象一下:我有一大把彩色的梦,有的长,有的.圆,有的硬。想 象一下这一大把彩色的梦是什么?
(3)学生汇报:彩色铅笔、水彩笔、油画棒等。
(4)长的可能是什么?圆的可能是什么?硬的呢?
(5)师:从哪里可以看出他们可能是彩色铅笔、水彩笔、油画棒的。
(6)生汇报。一是从“他们躺在铅笔盒里聊天” 。二是从“我的彩色 铅笔,是大森林的精灵。 ”
(7)师:一打开,就在白纸上跳蹦。他们在白纸上怎样跳蹦?你能想 象出来吗?
(8)学生汇报。 (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
2、学习第二小节
(1)全班齐读第二小节,说说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彩色的梦?
(2)学生汇报。
(3)师小结:草坪绿了,野花红了,天空蓝了,你还能照这样说吗?
(4)学生仿照着说一说。 如:天上的云朵,白了。
(5)出示句子“蓝—得—透—明! ”这里的破折号有什么作用? 引导学生理解,这里的破折号表示声音的延长。
(6)指导学生读一读。
3、学习第三小节
(1)请女生读第三小节,注意要读出什么样的语气呢?
(2)雪松们拉手,烟囱上结苹果,多么不可思议的事情啊!请孩子们 读出惊讶的语气。
(3) “在葱郁的森林里,雪松们拉着手,请小鸟留下歌声。 ”这句话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4)引导学生认识拟人,就是把动植物当作人来写,赋予他们人物的 特点,比如这里雪松拉手,小鸟唱歌。
(5)请学生照样子说一个拟人句。
(6) “烟囱上结一个苹果般的太阳。 ”这一句是比喻句,把烟囱上结的太阳比喻成苹果。
(7)请孩子们也说一个比喻句。
(8) “又大—又红! ”这里的破折号表示的是声音的停顿。
(9)指导学生朗读,读出惊讶、惊奇、惊喜的语气。
4、学习第四小节
(1)请男同学读一遍第四小节。
(2)我的彩色铅笔是大森林的精灵,它描绘了大森林的哪些美景。除了第三小节讲的雪松拉手和烟囱上结太阳,你还知道哪些呢?
(3)请同学汇报。
(4)我的彩色梦境是什么样的?
(5)还有紫葡萄的叮咛,紫葡萄叮咛了些什么?联系上下文让孩子们说一说紫葡萄说了些什么?
(6)请同学们汇报。
(7)指导学生朗读。
四、拓展延伸
1、说一说你想用彩色铅笔画些什么?
2、仿照课文的第2小节和第3小节写一写。
3、全班交流。
4、老师评比表扬。
五、老师总结
每个人都有一个彩色的梦,让我们为编织这个美丽的彩色梦境而努力吧!
六、作业
1、写出自己用彩色铅笔描绘的彩色梦境。
2、读读课文,试着背一背。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内容
20、《司马光》第一、二课时
教学课时
第 1、2 课时
教学课型
阅读
是否集体备课
是
教材分析
司马光是我国宋代伟大的史学家。这篇课文讲的是他七岁的时候砸缸救人的故事。全文情节生动,叙事性强,利于激发学生读书兴趣,浅显易懂的语言为我们展现了一个沉着、机智、勇敢、聪明的小司马光形象,对学生也起到了一定的榜样感召作用。
教学目标
1、认识“司、假”等13个生字,会写“别、到”等6个字。
2、能正、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通过朗读来感悟司马光遇到紧急情况,沉着、勇敢、果断救人的品质。
3、能从课文插图中观察出人物的表情、动作、神态。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学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1.导言:同学们,在距今九百多年前,也就是在我国北宋时期有历史学家,他就是司马光,这篇课文讲述的就是司马光小时候的一件事。
2.哪个同学对司马光有了解呢?请你说一说。
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自由读课文,看看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这个地方有什么?图上有几个小朋友?他们在干什么?你知道哪个孩子是司马光吗?
2.学生简述画面的内容。(出示有关课件)(图上画的是花园的一角,有假山和树木。花园里有五个小朋友,他们中的一个正从被砸破的缸里往外爬,其他人有的在一旁看,有的去喊人……其中蹲在缸边、扶着往外爬的孩子的那个小孩子就是司马光)
3.回答:这一课写的是司马光的一件什么事?
三、学习生字、词。
1.边读课文边画出生字生词。
2.借助汉语拼音,读准生字的字音。
3.小组内互相交流,互相读着,听对方读得对不对?不对请给以纠正。
4.汇报:指名读字音,如有不对的及时纠正
5.记住字形:
学生交流识字方法,如换偏旁、猜字谜、组词识字等。
四、讨论(读书交流,理清故事内容。)
1.指名分段读文,引导学生思考课前提出的不懂的问题
2.分组讨论,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读懂的问题。
五、写字
1.引导学生认真观察“我会写”中的六个字,发现六个字的规律:左右结构。组织学生讨论在书写中应注意什么?
2.自由练写,教师有意识地指导难点字:如“那、都”两字中的“双耳”的写法。
3.书写展示,相互评价,引导学生把不好写的字多写几遍。
六、作业
1.抄写生字。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字词语
二、朗读、理解课文
1.指名读课文,数数全文共有几个自然段?
2.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读了这段,你读懂了什么?
(2)“古时候”是指什么时候?你还知道哪些朝代?
3.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1)指名读,深入地思考:你读懂了什么?
(2)结合书上的内容和图上的画画,请你说说:这是一口怎样的水缸?
(缸很大,比小孩还要高,缸里装满了水(课件播放)
(3)在理解的基础上再读这段文字,把你感受最深的句子渎给你的同桌听—听。
4.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
(1)自由读这段,思考:正当孩子们玩得高兴时,发生了什么事情呢?
(2)展开想像:这个小朋友掉进水缸里,小伙伴们什么心情呢?请你仔细想想,把自己当作其中的一个人物,说说此刻此时,你的心情如何?
(3)为什么着急呢?掉进缸里的小孩子面临着哪些危险呢?
(4)你准备怎么读?
(5)组内练读后,全班汇报读。
5.学习课文第四自然段。
(])思考:小朋友们为什么这么惊慌?(因为这关系到人的性命,大家都很害怕,又毫无办法)
(2)练习朗读,读出惊慌、害怕的语气。
(3)小组内练渎。
(4)个别同学展示读。其他同学进行评价。
(5)在这万分紧急的情况下,一个小朋友去叫大人,大人来了能不能救出孩子呢?他的方法好吗?小组讨论。(这个办法不好。虽然大人个子高或者能想办法去解救孩子,但是等大人来了,孩子的性命不一定能保住)
6.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第五自然段。
(1)自由读第五自然段,思考:司马光的表现与其他人有什么不同?
(遇事不慌,很沉着)试着用这样的`语气读读这段。
(2)试着做司马光时的动作。评议:谁表演得好?为什么?
(学生砸缸的动作要十分用力,才能体现是“使劲砸”)为什么司马光要用这么大的力气?小组讨论。(因为这样才能很快地把缸砸破,救出小朋友)
(3)练习朗读,读出自己的体会。
(4)讨论司马光的做法好在哪。(司马光的办法最好,因为缸大,水深,水对缸中小朋友威胁最大,如果让水流出来,小朋友不就得救了吗?所以他想到砸缸,并且用力砸,赢得了时间) (5)小组讨论:司马光是个什么样的孩子呢?(遇事不慌、善于动脑筋、聪明勇敢的孩子)
(6)在理解的基础上,再读这一段。
7.学习课文第六自然段。
(1)自己读读这段。思考:应该用怎样的语气来读这段?
(2)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读一读。
8.发散思维训练
还有别的方法救出落水的小孩吗?
三、总结全文
板书设计
20 司马光
都慌了
掉进缸里 别的小朋友—————叫 喊 跑 找
没慌
司马光———————拿砸(几下子) 得救了
(遇事不慌机智勇敢)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理解课文内容——桥之“美”美在什么地方。
2、能力目标:
①、理解文意,提高学生筛选、整合信息的阅读能力;(重点)
②、品味本文优美有情味的语言以及在内容和表达上都较具作者个性色彩的句子,并能在教师的指导下结合自己的知识和生活体验进行感悟理解,锻炼表达能力。(难点)
3、情感目标:关注生活,关注自然,做生活的有心人。
教学重、难点突破:
《桥之美》是一篇带有说明性质的小品文,聚集了著名画家吴冠中先生多年的审美体验和感受,内涵丰富,特色鲜明。要让一个审美趣味尚处于初始阶段的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去体验画家积淀多年的审美经验,感受桥在不同环境中所产生的美学效果绝非易事。初读课文,感觉语言很美,情趣高雅,但内容较散,初中学生不好把握。再读课文,研究教法,我觉得不妨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入手,创设情境,以唤起学生的审美需求,激发学生探求美的欲望。同时积极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展开联想和想象,以把握文本所蕴涵的审美特色。
《桥之美》的语言画面感很强,修辞灵活,具有抒情般的感染力,是本文学习的重难点。因此在具体赏析课文时我选择采用语境解读法,使学生结合语境,由粗到精,由此及彼,反复诵读,整体把握,力求使学生既欣赏了桥之美又学习了语言之美。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情境导入
同学们,你们认识这座桥吗?(出示分水当地桥的图片)……同学们能告诉老师,桥的附近有些什么呢?你觉得它美吗?(生谈师结引入)
二、整体感知:
学生自读课文,按要求筛选信息,明确作者对桥之“美”的认识。(学生自读思考,相互交流补充)
明确:桥在不同的环境中的多种多样的'形式作用。(关键)
三、研读赏析:
学生选读赏析自己喜爱的描写“桥之美”的句、段或最有情味的句子。
(教师指导方法,给出示例,让学生立足文本,尽情畅谈。也可提出自己的疑问,深入理解并形之成文。)
结合预习表格,展示学生学习成果。通过“展示——点评、补充——修改”加深对文本的理解与手法鉴赏。
讨论品评,结合学生的展示评价,总结赏析方法(明确规范表达,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
四、小结语言特色
明确: 形象生动 描写细致 情景交融
五、布置作业
20xx年10月15日起,大师吴冠中的艺术展“沧桑入画”在中国美院美术馆开展。如果有机会与大师面对面,请你学习这篇文章的写法,用艺术家的眼光来向吴老先生说说我们家乡的桥之美。
注意:借鉴作者的写作手法。
语文教案 篇5
一、教材分析:
本文是一篇童话故事,讲的是小黑兔和小白兔参加跑步比赛的故事,告诉学生有勇气敢于和强手竞争,虽败犹荣。全文共十个自然段,可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写兔妈妈清晨出门时嘱咐两个孩子要好好练习跑步。第二部分写兔妈妈回家后和小白兔与小灰兔的对话。这是全文的重点,先写兔妈妈问它们谁跑得最出色?再写兔妈妈问它们都跟谁比赛了。最后写兔妈妈对它们的奖励和评价。全文以对话的形式叙述,适合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配有三幅插图,形象地再现了课文的情境,有助于学生观察想象,理解课文内容。
本课的教学难点是理解兔妈妈最后说的一句话的意思。
二、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学会本课生字,认识新偏旁“ ”“ ”“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目标:
借助课文语言材料,知道小白兔具有不畏高手的勇敢精神,初步理解敢和高手比的道理。
“情感与态度”目标:
联系生活实际,能从自己做起,敢于和高手比。激励自己奋发努力,赶上乃至超过高手。
三、教学重点:
认识生字。
教学难点:对话的.朗读。
四、教具准备:
卡片、田字格
五、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
(2)正确朗读课文。
教学设计:
板书课题,谈话导入
1、板书课题:蘑菇该奖给谁 各自拼读
2、指名拼读。提问:这个题目,告诉了我们什么?大家还想提出哪些问题?
初读指导
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看课文上面的图,说说图上的内容。
2、指名回答:这篇课文说的是谁发奖品?发给谁?为什么发给他?
3、再次自由读课文,标出各自然段的序号,画出生字词。
出示生字词:
练习 提 参加 乌龟 冠军 敢 蘑菇 临走 嘱咐 得 地
自主拼读,同座对练,互相指正。
出示生字词卡片,指导拼读,领读。
问:上面这些词语,哪些你们已经弄懂了它们的意思了吗?说说你是怎么弄懂的?
学生发言。/老师表扬肯动脑筋的学生,小结理解词语的方法。
(1)看图理解:乌龟 提 蘑菇
(2)联系课文上下文理解:冠军: 第一名 ; 临走: 将要走 ; 嘱咐 : 吩咐。
联系生活实际理解:练习 参加
自主记忆生字,问:谁已经想出了好办法很快把上面的生字记住?
结合学生发言,教师概括:
(1)歌诀法
敢:横折在耳上,右边反文旁。
参:“ ”字头,中间“大”,三撇从上到下。
练:左边( )绞丝旁,右边像“东”又不像,第三笔是横折钩,多“练”多写记心上。
(2)部件法
军:秃宝盖,加上“车”。结合教“ ”。
加:“力”和“口”。
(3)减一减
乌:“鸟”去掉一点就是“乌”。
(4)换一换
提:“打”字去掉“丁”,换上“是”就是“提”。
作业
1、认读、熟记、练习写生字词
2、练习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四人小组作表演课文内容的准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理解敢和高手比的道理。
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感悟、理解课文。
教学设计:
一、复习检查
1、指名读生字词
练习 参加 乌龟 冠军 敢 提 蘑菇 临走 嘱咐
2、根据说出的歌诀写出适当的字
横折在耳上,右边反文旁。
“ ”字头,中间“大”,三撇从上写到下。
左边绞丝旁,右边像“东”又不像,第三笔是横折钩,多练多写记心上。
3、指名朗读课文。
二、精读训练
1、自由读课文,四人小组讨论怎样来表演课文内容。
(重点讨论角色分配,怎样表演、试演。)
2、演一演
第一小组可以是:
兔妈妈挎着篮子要出门了,对小白兔和小黑兔说:“我今天要去采一天的蘑菇,你们俩在家好好练习跑步。”
小白兔和小黑兔都点了点头。
兔妈妈挎着一篮子蘑菇回来,问:“你们今天谁跑得最出色,我奖给他一个最大的蘑菇。
小兔得意地说:(略)
小白兔难为情地说:(略)
兔妈妈问:“你们今天都跟谁比赛啦?”
小黑兔答:(略)
小白兔答:(略)
兔妈妈亲小白兔,奖大蘑菇,说“我的好孩子,这是给你的奖品。”
小黑兔不服气。
兔妈妈说:“因为他敢和高手比呀!”
第二小组可以是:
兔妈妈挎着篮子要出门了,对小白兔和小黑兔说:“我今天要去采一天的蘑菇,你们俩要记住,在家要好好练习跑步。”小白兔和小黑兔听了都点点头。
小白兔与骏马赛跑,小白兔满头大汗;小黑兔和一群乌龟赛跑,小黑兔跑到最前面。
以下与第一小组(2)、(3)、(4)同。
3、议一议
表演得怎么样?
指出表演中的优缺点。
为什么这个大蘑菇应该奖给小白兔?
理解“高手”是技能特别高的人。
理解词语“出色 得意 所有”的意思。
读一读 自主读文 学生质疑
作业
1、按课文内容填空
(1)我跟( )赛跑,他们都跑得比我快。( )说。
(2)小黑兔( )问:“我今天得了冠( ),为什么把蘑菇给小白兔?”
(3)“我的好孩子。”兔妈妈亲了亲小白兔,从篮子里挑出( )蘑菇。“这是( )奖品。”
2、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6 蘑菇该奖给谁
跟谁比 结果 奖 给 谁
小白兔 马 落在后面 ? (敢和高手比)
小黑兔 乌龟 得了第一 为什么?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03-09
语文下册语文园地教案11-21
语文《语文园地四》教案02-20
语文园地语文教案04-04
语文《画风》教案05-06
语文阅读教案03-03
语文乐园教案04-04
语文教案【精选】10-25
[经典]语文教案10-10
(精选)语文教案0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