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案

时间:2023-11-02 09:44:27 教案 我要投稿

小学语文教案【优选9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学语文教案9篇,欢迎大家分享。

小学语文教案【优选9篇】

小学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认识“蘑、菇、猬、耽、歉”五个生字,提高独立识字的能力。积累耽误、抱歉、犹豫等词语。指导学生书写“灰、晨”等七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能简单复述课文内容。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读好人物的对话,体会人物的心情。

  教学难点:

  懂得讲信用的重要,自觉做到“说话算数”。

  教学准备:

  生字词卡片 动物贴图 课件 投影仪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略)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复习字词,随文理解犹豫、抱歉的意思。

  2、学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人物对话中体会句号、问号、感叹号表达的语气。

  3、通过理解课文,对小山羊和小灰兔做简单评价,激发守信意识。

  4、练习续编故事,懂得在生活中做一个守信的人。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句号、问号、感叹号表达的语气。

  教学难点:

  通过阅读课文、续编故事,懂得在生活中做一个守信的人。

  教学准备:

  多媒体、生字卡片

  一、复习词语,复述课文

  二、精读课文,深入理解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体会相约时的'高兴

  1、体会小灰兔邀请时的语气。

  2、体会小山羊的高兴

  范读 : 小山羊高兴地说:“好啊,快走吧!”

  我这只小山羊怎么样?(高兴,快乐。板书)

  抽读,读出小山羊的快乐。

  全班一起来当一当这只高兴的小山羊。

  3、小灰兔是怎么说的,翻开书42页,一起读一读第一自然段的最后一句话。

  4、师:你们的朗读热情把老师也吸引了。分角色朗读第一段。男生当小山羊,女生当小灰兔,老师读剩下的部分。

  (二)、学习二---三段

  1、变序提问,掌握心情变化

  小山羊高兴地答应了小灰兔的邀请,可是最后它的心里变得-----板书犹豫

  鼓励孩子质疑。

  自由读课文2---3段,思考:这中间都发生了什么事?

  2、汇报: 小山羊一共等了小灰兔几次?

  3、重点突破学习二自然段

  ①那我们先来看看第一次等的情景。找出小山羊怎么做的语句,用“——”画出来。找出小灰兔怎么说、怎么做的语句,用“﹏﹏”画出来。再读一读。

  ②检查反馈:出示小山羊表现的句子。指导朗读

  ③检查反馈:出示小灰兔表现的句子。

  从他怎么说、怎么做中,你觉得他对朋友怎么样?同桌讨论读出不同的感受。体会小灰兔的不守时,不尊重朋友,为自己的错找藉口。

  4、简略学习三自然段

  第一次小山羊从早晨一直等到中午,小灰兔却失约了。那第二次小山羊又是怎么做的?引读第三段小山羊的做法。

  小灰兔呢?它又找了什么藉口呢?引读小灰兔的做法。

  理解态度的变化:这次小山羊还像第一次一样满不在乎吗?你从哪里看出的?(抱歉)出示词语卡片,随文理解抱歉。

  他完全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了吗?再次引读。是啊,他又让小山羊等了半天。全班一起再读第三段。

  (三)、学习第四段

  ①连连失约的小灰兔,当它再次邀请小山羊时,小山羊犹豫了。齐读第四段。

  ②想象说话,理解犹豫。谁来帮老师填一填

  小山羊想,我很愿意去 ,但是,如果 ,怎么办呢?

  是啊,小山羊又想去踩蘑菇,又担心小灰兔不来,矛盾极了。文中用了一个词,是----犹豫。出示卡片。现在你们明白犹豫的意思了吗?

  两次的说话不算话,造成了朋友的不信任,带着矛盾的心情读。

  三、思维训练,突破难点

  1、第二天早晨,小山羊会不会等小灰兔呢?你是小山羊,你会等吗?

  小组讨论

  2、反馈讨论结果

  3、拿出手中的笔,你们也来当一当小作家。续写故事。

  4、反馈读。

  四、总结

  如果你不守信用,朋友会不不相信你。老师有句话要送给你们。

  言必信,行必果。指导孩子们读。

  师解释意思:说话一定要守信用,做事一定要善始善终。

  (板书讲信用)希望你们在生活中都做一个讲信用的好孩子。

  板书设计:

  讲信用

  小山羊和小灰兔

  高兴

  犹豫

小学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10个生字,认识1个多音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懂得“满招损,谦受益”的道理。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具准备:奖杯、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略)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上节课,我们到森林里去走了一趟,认识了一些有翅膀的小动物,你还记得它们吗?

  看图说说: ( )的蜗牛 ( )的蜜蜂 ( )的蝴蝶

  2.指名填空:(在句中贴上相应的`图片)

  蜗牛原来能在空中自由地( ),得了( )反而只能在地上慢慢地( )

  3.看了这句话,你最想问吴老师一些什么问题?可以怎样来寻找答案?

  (蜗牛的奖杯怎么会变成硬壳的?……)

  二、学习第三、四自然段

  (一)默读课文第三、四自然段,拿出笔找找原因,画下有关语句

  (二)全班交流

  1、出示:它成天把奖杯背在身上,惟恐别人不知道它是飞行冠军。到了晚上,蜗牛就睡在奖杯里,生怕被别人偷了去。

  (1) 蜗牛为什么背着奖杯?“惟恐别人不知道它是飞行冠军。到了晚上,蜗牛就睡在奖杯里,生怕被别人偷了去。”什么意思?

  (2) 齐读“得意洋洋”:谁能把蜗牛的得意通过你的朗读表现出来?指名读、齐读第三段第一句话

  (3) 同桌讨论,演一演:得意洋洋的蜗牛正在想什么?会说些什么?

  (4) 指名上台表演,师生评议

  (5) 齐读这句话

  (6) 吴老师也想来读一读,欢迎吗?

  (教师朗读时故意把“生怕”和“惟恐”调换位置)

  (7) 学生评议、讨论:“生怕”和“惟恐”可以调换位置吗?为什么?如果你是蜗牛你更担心别人不知道你是飞行冠军还是担心奖杯被别人偷了去?(不能调换,“惟恐”是担心,有点怕的意思,“生怕”是非常害怕的意思,程度深一些)

  (8) 齐读,再次体会用词的准确

  2、蜗牛的奖杯太重了,所以“蜗牛背上它……(引读第三句)

  蜗牛的奖杯会变成硬壳还有一个原因,谁来说说?(导入第四段)

  (1) 出示“天长地久”,理解词义

  (2) 课件演示,理解“退化”的意思

  (3) 指导朗读第一句

  (4) 出示:沉重的奖杯变成了坚硬的外壳,蜗牛只能勉强地从硬壳里伸出头来,在地上慢慢地爬行。

  ①想象:蜗牛这时后悔了,现在它在想些什么呢?

  ②指名朗读

  ③小组赛读

  三、总结全课,续编故事

  1.小结:蜗牛得了奖杯,得意洋洋,整天背在身上,惟恐别人不知道它是飞行冠军。到了晚上,蜗牛就睡在奖杯里,生怕被别人偷了去,沉重的奖杯变成了坚硬的外壳,蜗牛只能勉强地从硬壳里伸出头来,在地上慢慢地爬行。

  2、配乐朗读第三、四自然段

  3、看到再也不能飞上天的蜗牛,你想对他说些什么?

  (骄傲使人落后,谦虚使人进步)

  4、今天有很多同学得了奖杯,老师想来采访这些获奖的同学:请问,你得了奖怎么想?

  5、创设情景,指导说话:(看图)是呀,可是等蜗牛认识到这一点,后悔已经来不及了。你看,这只老蜗牛来到草地上,看着天空飞翔的蜻蜓、蝴蝶、蜜蜂……叹了口气。这时,小蜗牛爬过来,好奇地说:“妈妈,你怎么了?为什么叹气呀?”小朋友,你们猜老蜗牛会说些什么呢?愿意把老蜗牛的话写下来吗?(哎,孩子,你可别学我……)

小学语文教案 篇3

  一.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新词。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意思,感受美感。

  4感受北国天山的美景,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二。教学重、难点

  能说出天山景物的特点,能从作者的字里行间感受天山的美景中感受到美的熏陶。

  三。教学过程

  预习探究

  (一)引入新课

  唐代大诗人李白有诗云:“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诗人笔下的“天山”令人神往。那就让我们随同《七月的`天山》的作者碧野一同走进天山里去看一看、游一游吧!

  (二)出示课题,明确学习任务

  1、读课题,学生利用资料介绍天山

  2、解题,了解作者:《七月的天山》是一篇以描写山川景物为主要内容的游记散文,选自于《山景物记》,作者碧野。(简介作者)

  阅读课文,想想文中主要描写了哪些景物,它们有什么特点。如果有兴趣,还可以把自己喜欢的优美语句摘抄下来。”

  合作交流

  (三)根据“阅读提示”速读全文,理清全文所记叙的游览顺序,引导理解内容

  1、学生根据提示自读课文;

  2、引导阅读:

  (1)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让学生找出地点变换的句子。这些句子表示空间的转换,

  顺序从山的外围写到山的深处。

  (2)学生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课文描写了哪些景物?主要采用什么方法写的?(让学生议论,然后交流)

  (明确:写了雪峰、云影、雪水、溪流、森林、野花等美景。描绘方法:A、衬托,如:以蓝天和云影衬托雪峰之高大、静美;以溪流、游鱼的活跃衬托天山的寂静。B、比喻,如:说白云在雪峰上留下一朵朵“暗花”;溪流的浪花似盛开的“白莲”。)

  (3)第三段集中写天山的原始森林。

  引导学生思考交流:这段抓住森林的哪些特点来写的?

  (4)朗读四自然段(或放配乐朗诵)

  自读交流:作者抓住野花的哪些特点进行描绘的?(学生用笔在书本上做出标记)

  品读体验

  (四)细品语言文字,小结学习内容

  1、课文主要是由外到里,由高到低。表现方法主要运用衬托和比喻。

  2、引导学生从描写景物形态、描绘声音、描绘动态、描绘色彩、描绘感觉上去找比喻句、体会精妙之处。

  3、积累自己喜欢的字词和句子

  巩固延伸

  (五)小练笔:练习写景状物作文,要求写一段特定环境下的景色,如校园的早晨、公园的景物、节日的夜晚等,能抓住景物的特征。

小学语文教案 篇4

  【基础知识积累】

  读读记记“降生、模仿、身段、造就、抗议、风度、炼就、毅力、不解之缘、暗无天日、眼冒金星、一反常态、为所欲为、暑去寒来、不在话下、窃窃私语、无言以对”等词语。

  【方法与能力】

  用比较快的速度读懂课文,感受“舞台对我有着神奇的吸引力”,体会作者学艺的艰辛以及不一般的勇气和毅力。

  【情感与思想】

  感受戏剧表演艺术的神奇魅力。

  【拓展与延伸】

  要求有举兴趣的学生收看新凤霞主演的《刘巧儿》《花为媒》《杨三姐告状》《祥林嫂》等剧目。

  【重、难点突破】

  让学生体会到在艺术之路上人们所付出的心血和汗水,以及练就的勇气和毅力,同时也感受我国戏剧艺术的魅力。这也是本课教学的重点。

  【教学过程】

  一、问题导入。

  文章一开始说“舞台对我有着神奇的吸引力”,从哪些地方你感受到了这一点?默读课文,用横线画出有关句子。

  提示:除了正式拜师之前的“吸引力”之外,重点要抓住作者很小就开始刻苦练功这部分内容,因为作者之所以能够吃这么大的苦,关键还是在于“舞台神奇的吸引力”。

  重点语句理解:

  ①一次,小花猫看得兴起,竟蹿上了床。我为赶它下“台”,脚下没留神,一个倒栽葱,摔下床来,直摔得我眼冒金星,半天没缓过劲儿来。

  “我”的观众无处不在,就连小花猫也成了“我”的观众。一个“蹿”字生动地写出了小花猫的可爱,而对“我”的描写更是充满了童趣,一个活泼可爱、热爱艺术的孩童的形象活生生地出现在我们面前,使人忍俊不禁。教学时,可以通过朗读再现当时情景,让学生身临其境。

  ②每次演出,我一定要到台上去看,即使被挤在厚厚的幕布里,憋闷得满头是汗,也兴味盎然。

  “兴味盎然”,课文指“我”看戏的兴趣很浓。“憋闷”一词写出了“我”热得难受。台上在演出,一个小女孩钻在幕布里看戏,看在眼里,记在心里,虽满头大汗却兴味盎然,怪不得母亲的学生忘词的时候,会向“我”请教。透过厚厚的幕布,我们看到了一个孩子对评剧的钟爱,那么形象,那么生动。不难看出,“我”的成功离不开艺术的熏陶,母亲对艺术的执着和热爱深深地影响了“我”,小小的心灵里埋下了艺术的种子。

  ③六岁的小女孩柔弱的身体成了黑脸大汉手中的一块生面团,翻过来、过去、立起来、横过去,抻、拉、压、拽,为所欲为,奶奶看不过我被整得满脸的泪水和汗水,每次都目不忍视地躲到里屋。从一侧或一端托起沉重的物体,课文指师傅从“我”身体的一侧托起我。“抻”,拉;扯。课文指师傅像拉面条一样地拉“我”的身体。“目不忍视”,眼睛不忍看,形容“我”练功的样子很可怜。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我”的成功除了家庭的熏陶,更离不开“我”常年不懈的努力。“黑脸大汉”指的是师傅给人以威严的感觉;“生面团”写出了“我”身体的柔弱。“为所欲为”的意思是想怎样干就怎样干,大多指干坏事,这里反映了师傅对“我”的严格要求。作者抓住这几个动作,写出了“我”学艺的艰辛。满脸的泪水和汗水,使奶奶心疼,但是奶奶并没有阻止师傅的“为所欲为”,而是“目不忍视地躲到里屋”,这并不是奶奶对“我”的.无情,而是饱含着奶奶对“我”的厚望。在这里,我们体会到了作者的用词是多么的精妙,更深刻地体会到了“我”这个被宠坏的小公主的勇气和毅力以及对艺术的执着追求。

  二、交流自己的学习心得和对“我的舞台”的理解。

  一个人的成功,离不开家庭的熏陶,更离不开个人的刻苦努力,而最后一点才是最关键的因素所在。“我的舞台”即使我们工作的舞台,更是我们施展才华,向世人证明自己,为社会做自己贡献的广阔天地。

  三、作业:

  背诵作者之母新凤霞名言:“台上做戏,台下做人。不屈为至贵,最富是清贫。”

小学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通过描绘自己眼中的秋天,发挥想像力和创造力,感受秋天的美丽。

  2、表达中应用已有知识储备的词语,学习抓住景物的特点,有顺序地表达,使表达清楚、具体。

  教学重点与难点

  能发挥想像抓住景物的特点有顺序地表达出眼里秋天。

  教学准备

  1、观察秋天景物的变化,可以写下来或者画下来。

  2、搜集有关秋天的图片、画报、照片以及描写片段。

  3、读几篇描写秋景的作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兴趣。

  四季的景色各不相同,以秋天为最佳。秋天是成熟的季节,是果实累累的季节,是收获的季节。(教师用语言描绘秋天的天空和秋天的田野、山林、小院的景色)

  同学们,秋天美吗?

  看了这么多美丽的风景,你想到了哪些描写的成语或词句?

  板书词语:

  多好的词语啊!今天就让我们带着这些词语,走进迷人的秋景,一起来感受秋色,描绘我们眼中的秋天。

  二、绘声绘色说秋天。

  (一)仔细观察说不同

  1、秋天在哪里?秋天在田野里,在山林里,在果园里,在花园里,在校园里,只要你留心,处处都有秋天的影子。

  2、学生自由准备,然后表达。

  总结学生的发言,鼓励学生。同时说明,同一个地点,各季节的景色不同,同是秋天,各处的景色也不同。能够发现差别的同学,就容易找到景物的特点。希望你们观察秋天景物是,一定要看清秋天景物的'形状、姿态、颜色、声音等方面的特点。边看、边记、边想,就一定有收获。

  3、学生在刚才的基础上,再次观察描述。

  (二)描绘具体表真情

  1、读两位同学描写秋天的月季花的写法(略)

  2、学生对比朗读,感受并表达描写的不同。

  3、总结;两段话都表达了作者对秋天、对月季花的喜爱之情。而后一位同学把自己的情感融入对月季花的颜色、姿态、气味、动态的具体描写之中,所以把文章写得具体,感情更真实。

  4、你们描绘的果园里的果树、花园里的菊花等,知道怎么才能写具体吗?

  三、总观全文明思路。

  板书设计

  表达:我们眼里的秋天

  由远及近 由近及远

  整体到局部 局部到整体 地点转移

小学语文教案 篇6

  一、导入

  1.上课前请同学读两段话(课件出示第一、二小节)

  2.那么庐山云雾底有什么魅力吸引了这无数学者,诗人的呢?

  (板书:庐山云雾 )

  二、初步感知美

  1. 现在同学们就开始欣赏这篇美文吧!特别对描写云雾见风姿的句段,细细地读一读。想一想你感受到的庐山云雾是怎样的?

  2. 自由朗读课文

  4.浅谈感受 、朗读了庐山云雾之美文,你感受到的庐山云雾是怎样的呢?

  5.读课题 现在就让我们带着不同的感受读一读课题

  三、品味美

  (一) 教学第三自然段 多么令人神往的庐山云雾啊!它的一大特点即是————(瞬息万变,趣味无穷)

  1. 就这两个词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2. 是不是真得如此呢?同学们认真地读一读第三自然段,细细品味,看谁能真切感受其中的真味。

  3. 出示黑板,指名读

  4. 哪些地方体现了庐山云雾这一特点呢 刚刚……转眼间

  ① 雾来时…雾去时…雾浓时…雾稀时

  雾来时,好壮观;雾去时,好轻悠;雾浓时,遮住万般秀色;雾稀时,给山川披上外衣。

  将原文改成这一段话,你认为怎么样?

  (什么东西也飘飘悠悠的)

  5. 指名读

  6. 老师请大家欣赏云雾那迥异的风格,相信观后你会读得更好

  7. 齐读:怪不得老舍爷爷在观赏完庐山云雾写下了这样几句话,瞬息万变万万变,忽隐忽显,或浓或淡,胜似梦境之迷离。现在让我们溶入这多变的云雾里,一起来享受这份无穷的趣味!

  (二)感受云雾的多情

  1. 过渡:这奇异的云雾,特别喜欢光临牯岭,一年365天,就有197天与它朝夕相处,说起牯岭也有个故事:有位英国游客在炎热的夏天来到庐山观赏云雾住在牯岭,清凉的雾气沁入肌肤,老外连声说coll,coll,山民虽不知其意,但猜出可定是赞美,于是就将这coll变为岵岭。这令老外也连声说“凉快”的庐山雾,能引起你哪些丰富的联想吗

  ?认真读,你脑中一定会出现别具韵味的岵岭云雾图。

  2. 生自由读 1`

  3. 指名说联想(解决冉冉升起、团团相彻、浮游荡漾)

  4. 导说

  是啊!这多情的云雾,怎能让住在岵岭的人感到单调呢?

  他时而————时而————时而————时而————(仿照第三自然段)

  5. 齐读:同学们,有没有信心通过朗读将在场的所有老师带入这牯岭云雾之中?

  (三)欣赏云海的多彩

  犹如仙境的山镇古岭真令人流连忘返,但这不是最壮观的。 因为最壮观的要算大天池等地的云海。瞧!这就是云海的两张画。

  1. 出示图画(根据第五自然段内容所画的'二幅画)

  你能从第五自然段中找出与每幅画对应的内容吗?指名读

  第一幅 每当雨过天晴……变成了云海上的小岛

  第二幅 特别是太阳……竞相开放

  2. 你喜欢哪个景观,就选读那个片段,再看看老师的画你认为与课文内容比起来哪儿

  还不够美的。

  3. 讨论交流

  重点体会“俯瞰、万顷白云、绚丽动人、银涛要浪、斑斓”等词相机进行朗读指导

  4. 对比读两个片段

  四、深化美 1`

  1.读了这么美的课文,老师忍不住写了一首小诗 配乐读诗

  风起如涛静如纱,来去浓稀各不同。

  青峰秀岭云中裹,恍若身在仙境中。

  2.齐读

  3.导读课题

  这就是叫人神往的——————也令所有人着迷的——————

小学语文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18个生字,学会其中的15个字。正确读写下列词语:牛顿、家庭、零用钱、成绩、麦子、夸奖、卡特、通红、发愤、遇到、任何、刻苦钻研、习惯等。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对话的语气;能用适当的速度默读课文。

  3.在理解重点语句的基础上读懂课文。

  4.培养认真、刻苦学习、勤于思考的习惯。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学习生字词;

  2.学习课文一、二自然段。

  教学步骤:

  (一)导入

  1.启发谈话。

  (1)同学们,请你们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苹果会从树上落下来,而不会往天上飞呢?

  (2)二百多年前有一个人看到这种现象后,就对自己提出了这样的问题:“为什么苹果既不往旁边飞,也不往天上飞,偏偏要往地下落呢?究竟是什么东西在吸引它呢?”经过他反复推测、不断研究,终于发现了宇宙间的规律“万有引力定律”,成为世界著名的科学家。你们知道他是谁吗?(出示牛顿画像)

  (2)牛顿为什么能发现万有引力定律呢?(爱动脑筋,善于提问,乐于钻研)

  对,所以牛顿能成为世界著名的科学家。那么牛顿这种善于提问,刻苦钻研的精神是怎样培养起来的呢?让我们共同学习第25课《做风车的故事》。

  (二)出示自学提纲,指导学生自学

  1.出示自学提纲。

  (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用笔勾画出本课的生字、生词。读准字音。

  (2)默读课文,在读不懂的字、词、句下面画上横线或打上“?”然后借助字典或联系上下文试着解决。也可同桌讨论。实在解决不了的问题记下来。

  (3)标出自然段序号。逐自然段地读课文。思考:每段共有几句话?每句写什么?每段写牛顿干什么?有什么问题记下来。

  (4)读全文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2.学生按提纲自学。

  (三)交流自学情况,梳理归纳学生提出的'问题

  1.交流自学生字情况。

  (1)读生字。(指学生读、齐读)

  (2)多音字组词。

  2.交流理解词语情况。

  (1)可以结合实物理解的词语:锯、斧头、凿子。

  (2)可以通过做动作理解的词语:扇、捡起。

  (3)通过查字典理解的词语:攒、羞、习惯、得意、夸奖、果然

  3.检查学生读书情况。

  点名让学生分段朗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4.交流自己不理解的问题。(简单的问题,同学互相交流解决。)

  5.梳理归纳主要问题。

  (四)逐段深入理解课文

  1.学习一、二自然段。

  (1)自由读一、二自然段,边读边想:通过读书知道了什么?

  (2)同桌互相交流。

  明确:①通过读第一自然段知道牛顿是英国伟大的科学家。②通过读第二自然段知道牛顿在小学念书时就特别喜欢做手工。

  (3)“特别喜欢”还可以怎么说?

  (4)从哪些词句可以看出牛顿特别喜欢做手工呢?

  明确:①“奶奶给他的零用钱,他总是攒起来买斧头、买锯、买凿于。”从“攒”这个词就能看出牛顿非常喜欢做手工。攒”是积聚、积蓄的意思,课文中是说他把奶奶给的零用钱一分一分存起来,用来买做手工的工具,说明他太喜欢做手工了。②“整天忙着”就是从早到晚都在忙着,把时间几乎都用在做手工上,说明牛顿爱做手工到了痴迷的程度,以致影响了学习。

  (5)第二自然段共有几句话?主要讲了些什么?说明了什么?

  明确:共有四句,第一句介绍牛顿生在农民家庭;第二句讲牛顿特别喜欢做手工;第三、四句是具体讲牛顿怎么喜欢手工。这一段主要讲牛顿小时候特别喜欢做手工。说明牛顿对做手工很有兴趣。

  (6)兴趣是成功的开始,而牛顿爱做手工到了痴迷的程度,忽略了学习,影响了学习成绩,你们觉得牛顿这么做对吗?为什么?

  (7)朗读第二自然段,体会课文怎样写牛顿特别喜欢做手工的。

小学语文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理解并积累词语。

  2.了解地球的有关知识。

  能力目标:

  1.学会正确、快速地找到中心句。

  2.体会全文简练的结构和精炼的语言。

  情感目标:

  1.理解地球的可爱之处,培养对地球的热爱之情。

  2.了解地球面临的严峻形势,初步形成善待地球家园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理解地球的可爱之处,培养对地球的热爱之情。

  2.体会全文简练的结构和精炼的语言。

  难点:

  作比较的目的是为了突出地球的可爱,带主观色彩,能理解作者的善意目的。

  教学过程:

  一、预习

  1.自读文章,圈画段落标记,梳理疑难。

  2.积累词语,摘摘抄抄。

  二、检测预习情况,并导入课文

  1.请同学到黑板前来默写。

  校对,理解并积累。

  (注词语:爱之弥深 满目凄凉 窟窿 窒息 炽热 笼罩 掺和 焚化 埋怨 邂逅 寒暄 妥善 不容抹杀 渺小 同心协力)

  2.请同学粗浅地谈谈对地球的了解。

  在浩瀚无边的宇宙中,有一个美丽的星球,它是我们人类的家园,是我们大家共同的母亲。地球是太阳系八大行星之一,按离太阳由近及远的次序为第三颗。它有一个天然卫星——月球,二者组成一个天体系统——地月系统。

  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同时围绕太阳公转。地球自转与公转运动的结合产生了地球上的昼夜交替和四季变化。地球自转的速度是不均匀的。

  3.结合文章作者身份,激发对地球的喜爱之情,导入到本篇文章的学习。

  这是我们对地球的认识,但飞出地球的宇航员他们是怎样看地球的呢?让我们听听有幸飞上太空的宇航员的介绍。

  (在天际遨游时遥望地球,映入眼帘的是一个晶莹透亮的球体,上面蓝色和白色的纹痕相互交错,周围裹着一层薄薄的`水蓝色“纱衣”。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这个生命的摇篮,是那样的美丽壮观,和蔼可亲。)

  三、齐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

  1.读课文,思考:为什么说地球是可爱的?它的可爱体现在哪里?

  2.交流明确:

  从气温、四季的变更,昼夜的更替,重力的适中,气候的变化等方面阐明地球是适宜人类居住的乐土。

  提示方法:圈划出文章段落的中心句:

  (1)“我登上月球……爱之弥深。”(2)“至于地球,多我们……有美妙的大气层。”(3)“地球的一大特点是它有人人称道的斜轴。”(4)“我们也很幸运,地球旋转的速度刚好合适。”(5)有天气现象。(6)“千秋万世……另一个优点”“共同维护这个美丽的星球”

  思考:如何正确、快速找到中心句?

  讨论概括:(1)中心句的位置往往在段首或段尾(有时也在第二句)。(2)中心句是全段最能表达中心的句子,即全段内容都围绕这一句展开。(3)中心句往往是陈述、肯定式的句子(如果原文不是,在概括时要改成这样的句子)。

  四、再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感情

  1.找出课文中相关语句,感受作者对地球的热爱之情。

  2.理解“虽然这个乐土不是全无风波,优点却不容抹煞”“风波”指什么?

  (风波指地球重力强,会摔断腿,气候坏等;优点正是地球的可爱之处)

  理解课文最后“这个微小、美丽而脆弱的星球”?

  (“微小”针对的是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宇宙中有无数的星体,而地球只是其中一个非常不起眼、普通的星球;“美丽”是根据地球的外部环境而言,包括很多方面,比如气候美、自然美等;“脆弱”是指如果我们不好好保护好我们的家园,地球的优势很容易丧失。)

  3.对地球、火星和金星作简单介绍,理解作比较的目的是为了突出地球的可爱,带主观色彩,能理解作者的善意。

  4.齐读第一节和最后一节。

  五、课堂讨论

  地球就像一位无私的母亲,把她所拥有的一切都给了我们,可是人类的野心和贪欲已经使地球母亲不堪重负。很多人不经意间残害了我们的地球,破坏了原有的生态环境:此刻,你想说些什么呢?

  六、课后作业

  1.涂鸦之作:尝试写写赞美地球的诗歌,字数不作要求。

  2.广闻博记:写一则关于保护地球的公益广告。

小学语文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1、会认8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掌握“夜幕、降临、悬挂、曾经、奥秘、努力、登上、任何、一旦、估计、年龄、神秘、探索”等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月球的基本情况,以及课文提到的和月球相关的未解之谜。

  3、培养学生就掌握的材料提出问题的能力。

  4、积累一些与月亮有关的诗句。

  教学重点 了解月球是个什么样的世界,文中写了月球的哪些不解之谜。

  教学难点 利用资料交流、古诗句积累和想象等手段,引导学生真正感受月亮的神秘和魅力,同时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教具准备 1.课文插图,月球表面照片及能表现出月色皎洁、清幽的图片;乐曲《春江花月夜》。

  导 学 过 程 二 次 备 课

  预习提纲

  1、初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2、收集古诗词中描写月亮的名句。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课题,激发阅读兴趣

  1.导语:茫茫太空,有着不可计数的星球。上一节课我们初步了解了太阳,今天,我们要走近地球的近邻──月球。

  2.(出示能反映月色皎洁、环境清幽的图片)同学们,古往今来,人们仰望天上的一轮明月,总会激起无穷的疑问。北宋大文学家苏东坡就曾问道“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今天,我们面对着这散发着冷冷清辉的明月,你有什么问题想问她吗?(及时肯定鼓励,激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

  3.嫦娥奔月、吴刚伐桂都是民间传说。人们多想登上月球,去解开心中的疑问。我国宇航员就登上月球,发现了更多的月球之谜(板书课题)。

  二、提出自读要求

  1.画出生字新词,练习把带有生字新词的句子读正确、读流利。

  2.画出课文中列举的月球上有哪些难解之谜。

  3.就你最感兴趣的一个不解之谜,结合上节课搜集的资料和小练笔,在空白处写一写自己的猜想。

  三、组内交流

  1.小组长设计形式,检查组内同学的生字、生词认读情况和课文朗读情况。

  2.组内同学交流所画出的月球之谜。

  3.讨论大家都比较感兴趣的关于月球之谜的猜想。

  四、全班交流

  1.各组选派代表或组员接读的方式,向大家展示朗读的正确、熟练程度,其他小组注意对生字词的正音。

  2.你在阅读中发现了哪些月球之谜?

  a.有条理地说出文中直接描述的未解之谜,如,月球是从哪儿来的?它跟地球一样吗?月球上的尘土有杀菌的本领吗?为什么不同植物种进月球尘土里生长得不一样?月球的年龄比地球大吗?等等。

  b.鼓励学生依据课文内容提出自己的疑问。如,月球上为什么会有那样奇异的景色?月球上的环形山是怎样形成的?月球上真的没有任何生命吗?宇航员在月球上怎么行走?

  五、合作学习,探究问题

  1.对某一未解之谜感兴趣的同学结为一组,大家共同猜想谜底。

  2.据老师提供的“资料袋”展开讨论,组内成员分工,将讨论结果记录下来。

  (教师提供的资料,供参考)

  a.课后“资料袋”。

  b.月球起源之谜:目前,人类关于月球的起源,一共提出了三种假说:月球被捕获说,地月同源说和地球分裂说。到目前为止,三种假说都没有取得强有力的证据,因此产生了第四种假说──“月球──宇宙飞船”说。

  c.月球年龄之谜:根据从月球带回的岩石标本,可以测定月球的年龄。经分析发现,与地球上90%年龄最大的岩石相比,月球岩石99%年龄更长。1973年,世界月球研讨会上曾测定一块月球岩石年龄为53亿岁,而地球上最古老的岩石是37亿岁。有些科学家提出,在地球形成之前,月球早已在星际空间形成了。

  d.21~22世纪,人类将移民月球,建立月球村。月球村将利用太阳能取暖,利用月球上发现的水生产蔬菜、粮食,建立各种生活设施。月球村的重要任务是开采氮-3,并运回地球,利用这一热能源发电,供应全球所需电能。人类还将开发地球人拜访月球村的旅游业。

  e .从“阿波罗”8号开始,10号、11号、16号、17号都曾目击或拍摄过月面不明飞行物的照片,甚至早在1966年,美国的“月球轨道环形器”2号就发现,在月面上有一些排列有序的12~23米高的塔状建筑物,随后,苏联的宇宙飞船也发现了这些建筑。

  3.举行月球奥秘发布会。

  a.各小组选派代表有感情朗读本小组感兴趣的月球之谜,力争通过朗读激起同学们强烈的好奇心。

  b.派中心发言人有条理地说清本组对月球之谜的`猜想。

  c.听了其他小组的发言,你们对月球又产生了哪些疑问?

  第二课时

  一、指名朗读课文

  读读写写,并发现生字的记忆方法

  夜幕降临 悬挂 曾经 奥秘 努力

  登上 任何 撒在 水藻 一旦

  一项 估计 年龄

  二、创设情境,感悟月亮的文化内涵

  1.出示月色皎洁的图片,播放《春江花月夜》的曲子:夜幕降临,一轮明月悬挂在高高的夜空,那皎洁的月光曾引起人们多少美好的遐想!古往今来,人们赋予月亮各种各样的情感,有数不清的关于月亮的神话传说、诗词歌赋、音乐绘画。下面,就让我们在《春江花月夜》这首名曲中,把自己课前收集到的关于月亮的名句写在黑板上。(教师板书课后诗句)

  2.请同学们把自己认为写得好的词句反复吟诵几遍,再抄写下来。

  三、实践活动

  人类虽然登上了月球,但并没全部揭开她神秘的面纱,月球上的无穷奥秘等着我们去探索。感兴趣的同学课外可以通过阅读和登录网站,去进一步了解月球。

【小学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坐井观天教案05-06

小学语文教案(精选)07-24

小学语文教案[经典]07-28

(精选)小学语文教案08-06

小学语文教案(精选)08-01

小学语文教案(经典)08-03

小学语文教案03-22

小学语文《鲸》教案12-27

小学语文掌声教案01-18

小学语文教案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