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科学教案6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科学教案6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科学教案 篇1
设计意图:
生活中轮子无处不在,马路上的汽车、自行车、摩托车,幼儿的玩具车、滑板车、轮滑鞋,幼儿园的餐车、家里的行李箱等上面都有轮子。轮子既带便利,也带乐趣。小班幼儿很喜欢玩带轮子的玩具,但对轮子的特点和作用不甚了解。为此,我组织了这一活动,具体环节是这样安排的:
第一环节,感知、探索轮子的多样性及其会滚动的特点。考虑到如果给幼儿投放带轮子的玩具,幼儿可能会关注玩具本身而不是轮子,因此,我直接投放了材质、大小、花纹不同的轮子,以利于幼儿直接感知轮子的多样性及其特点。
第二环节,探索发现轮子的作用。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的学习应是“玩中学”。活动中,我让幼儿通过玩“推箱子”的游戏,亲身体验推不同的箱子有不同的.感受,从中发现省力的原因是轮子在起作用,从而在玩乐中达成学习目标。
第三环节,迁移经验,感受轮子在生活中的广泛用途。贴近生活经验的探究是幼儿感兴趣的,也是幼儿容易理解和学习的。因此,我组织了寻找带轮子的物品和观看其他带轮子的物品的课件的活动,以期通过引导幼儿观察、发现、讨论,更好地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进一步感知轮子的作用。活动结束,我还引导幼儿巧用带轮子的箱子收拾材料,充分体现了科学“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的特点。
目标:
1.感受轮子的多样性,探索发现轮子是圆的、会滚动的。
2.了解轮子在生活中的作用。
3.喜欢玩轮子和带轮子的物品,对轮子产生探究的兴趣。
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玩过带轮子的玩具。
2.材料准备和场地布置:
(1)各种材质、大小、花纹不同的轮子分散放在活动场地中间。
(2)六个大小相同的箱子,其中三个是有轮子的蓝箱子、三个是没有轮子的绿箱子,把它们摆放成一排,对面8米处画有终点线。
(3)各种带轮子的物品。
过程:
一、自主玩轮子,感受轮子的多样性,知道轮子是圆的、会滚动
1.自主选择轮子玩。
师:这里有各种各样的轮子,你们先选两个自己喜欢的轮子找个空地玩一玩吧。
(教师鼓励幼儿看一看、摸一摸、滚一滚,并说一说轮子的外形特征。)
师:你的轮子和其他小伙伴的轮子一样吗?和小伙伴交换轮子玩一下,比一比、看一看它们哪里不一样。
2.交流感知轮子的多样性和特点。
(幼儿将轮子一字排开摆放在教师面前,然后呈半圆形坐在轮子周围。)
师:这里都有些什么样的轮子?它们有什么不一样?轮子都是什么形状的?它有什么本领?
师():轮子的样式有很多,材质、大小、花纹也会不同,但都是圆圆的,可以滚动。
二、游戏“推箱子”,探究轮子省力的原因
1.使用有轮子的和没轮子的箱进行游戏。
(玩法:幼儿两人一组,一名幼儿坐到箱子里,一名幼儿推箱子,看看哪些组快、哪些组慢,哪一组最先到达终点。游戏后幼儿交流自己的体验,进一步感知轮子的作用。)
师:刚才哪几组小朋友先到达终点?哪几组小朋友后到达终点的?
师:你推箱子时有什么感觉?为什么会快?为什么会慢?哪种箱子更加省力?为什么会省力?
(引导幼儿自己寻找答案,发现更省力的箱子的秘密。)
师():原来带轮子的箱子推起来又快又省力。
2.交换玩“推箱子”的游戏,再次体验带轮子的箱子省力的感觉。
(教师可引导先到达终点的幼儿不一样的感觉。)
三、找一找生活中带轮子的物品,知道轮子的广泛用途
1.寻找并操作活动室里带轮子的物品,进一步讨论轮子的用途。
师:找一找,我们活动室里哪些物品带有轮子?轮子有什么用处?
2.观看生活中其他带轮子的物品的课件,体验轮子的广泛运用。
师:你还见过哪些带轮子的物品?让我们来看看视频。
师():我们现在知道了,有很多物品都会用到轮子,带轮子的物品给我们带来了种种方便和乐趣。
四、结束活动
教师带领幼儿将没有轮子的箱子和各种轮子放到带轮子的箱子里推出活动室,进一步体验轮子带来的方便。
科学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观察不倒翁的形状和内部构造,了解不倒翁上轻下重、底部圆形的特点。幼儿初步认识重力、重心。
2、积极探索不倒翁,通过动手操作感知“不倒翁”不倒的原因。
3、激发幼儿的探索兴趣,喜欢参加科学活动。
重点难点活动重点:
探索不倒翁,初步了解上轻下重,重心越低越稳。活动难点:动手制作玩具不倒翁
活动准备
不倒翁(各式各样的)、乒乓球(剪开1/3口)、硬币、双面胶、扇形彩纸
活动过程
1、谜语导入—不倒翁
师:小朋友们,今天咱来猜一个小谜语,谜语:圆圆的身体左右摇,你推它我推它,推来推去它不倒。孩子们猜猜看是什么玩具?
幼:不倒翁
2、引导幼儿通过感官感知不倒翁,玩一玩、摸一摸激发幼儿兴趣。(幼儿上来试一试能不能弄倒不倒翁)
师:我相信咱们班的小朋友都是大力士,现在请小朋友来前面试一试,看看谁能把不倒翁推倒。
3、幼儿通过探索发现“不倒翁”不倒的原因
师:小朋友们,刚才小朋友把不倒翁推倒了吗?它为什么不会倒下呢?请小朋友们猜一猜。(请幼儿大胆猜测)
幼:因为它底下有东西(因为它底部圆圆的)
小结:不倒翁上轻下重,它的底部是圆圆的、里面有东西,所以它不倒
4、介绍材料,幼儿自主探索制作不倒翁
(孩子已有经验:能正确使用双面胶,会用扇形粘成圆锥)
(1)初步探索,发现问题
师:孩子们你们想不想制作一个属于自己的不倒翁呢?老师给小朋友们准备了兵乓球(剪开1/3口)、硬币、双面胶、扇形彩纸等材料来做不倒翁。
幼儿自主探索,制作一个不倒翁。
(2)请幼儿讲一讲自己是如何制作不倒翁的?
让幼儿观察小朋友们制作的不倒翁为什么有的是站着的,有的是歪的。发现制作不倒翁的区别。
1x0001作品直立的幼儿讲一讲自己是怎么做的?幼:把硬币固定在乒乓球底部中间的位置,它就不会倒了。请作品歪着的幼儿讲一讲自己是怎么做的?
幼:因为硬币没有固定、硬币粘歪了。
②如果幼儿制作的都歪,和老师的不倒翁做对比。
教师小结:
硬币固定在乒乓球底部的中心位置,不倒翁能站的直直的。硬币粘在别的位置或没有固定,不倒翁的身体就会歪。硬币要固定好,否则重心就会跑掉,不倒翁倒下就不能回到原来的位置。
当重力和重心在物体的中心位置的时候,物体就会保持平衡。不倒翁下面的重物在它的底部中心位置,帮助它保持平衡。
(3)幼儿再次探索,解决问题
师:刚才小朋友说了,把硬币固定在乒乓球底部的中心位置,不倒翁就不倒了,那么现在小朋友们试一试自己的不倒翁,如果它不倒,咱们就用扇形彩纸给它装饰漂亮的帽子。如果你的不倒翁还有些歪,那请你把自己的不倒翁调整一下重心,再给它装饰漂亮的帽子。
四、不倒翁在生活中的'运用
1、汽车:通过降低汽车的重心,可以使汽车在急刹车或转弯时,保持平衡状态,避免撞车翻车等交通事故的发生。
2、不倒翁沙袋:它依靠铁质材料的底盘来稳定重心,上部仅为很轻的软质泡沫或其他物质,即使受到较强的外力作用,沙袋也不会倾倒
3、不倒翁摇摇杯:上轻下重内空,加厚的圆弧形底部,重量集中于杯体底部中心,底部接触面很小,移动时杯体可摇晃。
4、摇椅、木马
五、活动延伸
今天小朋友们制作了属于自己的不倒翁,也了解了不倒翁不倒的秘密。周末跟爸爸妈妈去游乐场或者商场看看,哪些物品是利用不倒翁不倒的原理制作的。
活动总结
让幼儿在自主探索中找到不倒翁不倒的秘密从而激发了幼儿的探索欲望,幼儿通过自己动手操作发现影响不倒翁不倒的因素——有底部中心点的位置以及重物(硬币)的固定等,从而使幼儿在实验中自己动手制作不倒翁,幼儿从失败中找到经验再次改进一次一次的尝试,直到幼儿成功完成了不倒翁,从本节课中培养了幼儿探索的能力以及幼儿解决问题能力和方法。
科学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让孩子尝试从水果的不同方位进行切割,观察切面形状,体验探索的快乐。
活动准备:
各种常见水果若干、布袋、塑料水果刀、盘子、猕猴桃、黄桃、圣女果
活动过程:
一、摸水果
教师出示装有各种幼儿熟悉的水果的自制摸宝袋,请幼儿摸摸、说说自己从袋里摸到的是什么水果,它的`外形是怎样的?它的味道如何?有没有香味?
二、出示水果图案
教师出示某一水果的切面,请幼儿观察它的图案。
三、幼儿独立尝试寻找图案
1。介绍材料和任务:每人选用三种不同的水果尝试操作,寻找不同的图案
2。幼儿操作,教师观察。
3。幼儿一起观察结果,并交流操作的过程,从中发现能切出不同图案的方法。
四、活动延伸
将切下的水果图案装饰成美丽的水果拼盘。
科学教案 篇4
有益的学习经验:
认识常见、常吃的水产品,井能说出它们的'名称。
准备:
带幼儿参观水族宫或海底世界。如果本地区没有这样的场所,可以带幼儿参观水产市场。
活动与指导:
1、带幼儿去参观水族宫或水产市场(条件不具备,可找―些录像带或图片)。
2、边看边给幼儿介绍,并告诉他们这些水产品的名称,如鱼、虾、螃蟹、海带。
3、请幼儿仔细观察,并说出这些水产品的形状及简单的特点。
4、小结:
水产品的种类有许多,如鱼、虾、螃蟹、海带,它们都生长在海里或湖泊里,这些水产品都可以加工成美味的食品。它们是我们的好朋友。
科学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学习用杯子测量的方法来测量豆子。
2.能把实验结果记录到记录表内。
3.能积极的参加到量豆子的活动中来。
活动重难点
重点:学习用杯子测量的方法来测量豆子
难点:能把实验结果记录下来
活动准备
每小组两袋绿豆 若干纸杯子
活动过程
一、讲故事,引出问题
师:绿豆村的东边住着一位王爷爷,西边住着一位陈爷爷。有一天啊王爷爷去市场买了一袋绿豆背回家,陈爷爷也到市场买了一袋绿豆回家。王爷爷说:“我的绿豆多!”陈爷爷说:“我的绿豆比你多”两位爷爷决定比一比谁的绿豆多,于是,他们就坐着一粒一粒的数了起来。数了很久,才数了一点点,也没有比出来是谁多谁少。
师:我们小朋友来帮帮这两位爷爷吧,想想有什么方法可以知道谁的绿豆多呢?现在后面的桌子上都放了两袋绿豆,袋子上面都有一和二的序号,请小朋友到自己的组里去试试,看看你能分出来哪袋绿豆多吗
(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师:你是用什么方法的啊?
师:用眼睛看,
两袋绿豆提手上看看哪袋重
二、分组实验,哪个口袋的豆子多
师:现在请小朋友们都回到自己的座位上,我们来说说刚才啊,你们都用了什么方法来测量
幼:把豆子提手里看看那个重
用眼睛看,把豆子都倒在桌子上看看,哪袋的豆子多
师:小朋友们的都很棒,都有自己的方法,我们现在啊,看到桌子上面还放着,几个白色的一次性杯子,我们想想能不能利用杯子,知道哪袋的绿豆比较多,现在就请我们的每一小组的.小朋友一起去试一试吧(幼儿动手操作,教师进行指导)
师:你们这一组想得到了什么好办法啊?
幼:用杯子盛一点绿豆然后在,数一数杯子里的绿豆数量
师:你们组想到什么好方法了吗?
幼:把杯子装满绿豆,看看能装多少个杯子
师:嗯,你们的想法很棒。我们介绍给其它组的小朋友们试一试吧
师:请小朋友回到座位上,请问你们想到办法了吗?我刚才看到啊,这一组的小朋友们的方法很棒。请这一组的小组长来介绍一下你们的方法
幼:把袋子里面的绿豆装到被子里面,装的满满一杯,看能装几杯(教师帮助介绍)
师:这个方法还像很好用,我们重新来试一试吧
三、填写记录表
师:我们小朋友都知道结果了吗?现在我们手上呢,有一张记录表,上面画着两个口袋,代表了两袋绿豆,把一杯绿豆就用一个圆圈表示,几杯绿豆就在口袋的下方画上几个圆圈,然后剩出来的绿豆,就用黑点表示。现在请每个小朋友把自己小组里面的绿豆数量记录下来
师:记录好了的小朋友就请拿着记录表回到自己的位置上做好。我们来看一看你的实验结果是怎么样的。
四、集体看老师实验,总结实验结果
师:现在请一位小朋友带着你的记录表上来看看,你的实验结果是怎么样的。
这位小朋友的实验结果是,第一个袋子里面的豆子比较多,我们现在请这位小朋友把自己组的绿豆拿上来,我们来看看,是不是这个样的
(教师动手实验)
师:我们这位小朋友是实验做得很成功,我们用杯子量绿豆的方法,很快的就能帮助王爷爷和陈爷爷谁袋子里的绿豆比较多。真是一个好办法。
科学教案 篇6
一、活动目标:
1、对探究物体软硬产生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体验运用各种感官感知物体软硬的乐趣。
2、通过感官感知物体的软硬,掌握感知物体软硬的方法,并且能把自己的感受正确的表达出来。
3、初步掌握软硬的概念,并且能按物体的软硬分类。
二、活动重难点:
1、活动重点:掌握感知的方法。
2、活动难点:能按物体的软硬进行分类。
三、活动准备:
1、材料准备:
(1)两个神秘袋、一个大筐两个小筐;
(2)软的物品:棉花糖、面包、娃娃、枕头、毛衣、毛巾、衣服、泡沫板、气球、面巾纸、洗碗布若干;
(3)硬的物品:硬糖、铁片、木头、硬纸盒、茶杯、勺子、积木、石头、玻璃瓶等。
2、经验准备:能说出软硬物体的
四、活动过程:
(一)摸一摸,猜一猜,感知物体的软硬
1、教师出示神秘袋(一个装软软的物品,一个装硬硬的物品),先请一名幼儿到前面摸一摸,捏一捏,说一说感觉怎么样?猜一猜里面是什么?
(教师把东西从神秘袋里拿出来)
2、所有的小朋友都摸一摸,捏一捏该物品,验证这名幼儿说的感觉,让所有幼儿都感受到物体的软硬,并且能说出"感觉软软的/硬硬的"。
(二)分一分,用不同的感官感知各种材料并试着进行分类。
1、把软硬材料混在一起,分成若干份。
2、要求:摸一摸,捏一捏,压一压,尝一尝,敲一敲,摔一摔。
3、幼儿分组实验,把软软的和硬硬的物品分成两组,教师做适当指导。
4、操作完成后,交换分组进行检验。
5、教师引导幼儿互相讨论实际操作和检验别人操作成果的感受,交流感知的方法,进一步加深对物体软硬特性的认识。
小结:通过手,牙齿,皮肤,耳朵等感官摸一摸,捏一捏,咬一咬,敲一敲都可以感知物体软硬。
(三)巩固:游戏"送玩具宝宝回家",学习按物体的软硬分类。
游戏规则:天黑了,软宝宝玩具,硬宝宝玩具都要回家了,我们一起把软宝宝和硬宝宝送回家吧。
(教师将幼儿刚刚分组操作的物品再次混合在一起,幼儿和教师一起分类,幼儿说感知方法,教师演示)。
五、活动延伸:
让幼儿寻找并感知身边的物体哪些是软的哪些是硬的,让幼儿进一步感知分类物体的
反思:
幼儿科学教育的目标首先是让幼儿对周围的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教案设计中先用神秘袋,引起幼儿的兴趣,继而引入主题。
活动过程中,以分组实验―检验―交流讨论为主线。
首先让幼儿分组实验,科学教育的目标包括能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分组实验可以让幼儿自己探究各种感知方法,这样对探究结果印象更深刻;然后让幼儿交换分组,检验其他组的操作是否正确,幼儿在检验过程中,在发现别人存在的问题的同时也会反思自己在操作过程中的错误,产生好奇;最后,教师引导幼儿互相讨论实际操作和检验别人操作成果的感受,交流感知的方法,进一步加深对物体软硬特性的认识。《纲要》中明确要求,在科学教学活动目标中,幼儿能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
教学巩固阶段采用游戏的形式,让幼儿再次分类,明确物体软硬的特性并且用多种感知方法进行分类。
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因此在活动延伸中,让幼儿寻找并感知身边的物体哪些是软的哪些是硬的,让幼儿进一步感知分类物体的软硬并运用到生活中。
《小马过河》彭文席
马棚里住着一匹老马和一匹小马。有一天,老马对小马说:"你已经长大了,能帮妈妈做点事吗?"
小马连蹦带跳地说:"怎么不能?我很愿意帮您做事。"老马高兴地说:"那好啊,你把这半袋麦子驮到磨坊去吧。"
小马驮起口袋,飞快地往磨坊跑去。跑着跑着,一条小河挡住了去路,河水哗哗地流着。小马为难了,
心想:我能不能过去呢?
如果妈妈在身边,问问她该怎么办,那多好啊!可是离家很远了。他向四周望望,看见一头老牛在河边吃草,
小马嗒嗒嗒嗒跑过去,问道:"牛伯伯,请您告诉我,这条河,我能过去吗?"老牛说:"水很浅,刚没小腿,能过去。"
小马听了老牛的话,立刻跑到河边,准备过去。突然从树上跳下一只松鼠,拦住他大叫:"小马!别过河,别过河,
河水会淹死你的!"小马吃惊地问:"水很深吗?"松鼠认真地说:"当然啦!昨天,我的一个伙伴就掉在这条河里淹死的!"
小马连忙收住脚步,不知道怎么办好。他叹了口气说:"唉!还是回家问问妈妈吧!"
小马甩甩尾巴,跑回家去。妈妈问:"怎么回来啦?"小马难为情地说:"有一条河挡住了去路,过……过不去。"
妈妈说:"那条河不是很浅吗?"小马说:"是呀!牛伯伯也这么说。可是松鼠说河水很深,还淹死过他的伙伴呢。"
妈妈说:"那么到底是深还是浅?你仔细想过他们的话吗?"小马低下了头,说:"没……没想过。"
妈妈亲切地对小马说:"孩子,光听别人说,自己不动脑筋,不去试试,是不行的,你去试一试,就会明白了。"
小马跑到河边,试着往前蹚……原来河水既不像老牛说的'那样浅,也不像松鼠说的那样深。
他顺利地过了河,把麦子送到了磨坊。
教学反思:
幼儿科学教育的目标首先是让幼儿对周围的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教案设计中先用神秘袋,引起幼儿的兴趣,继而引入主题。
活动过程中,以分组实验―检验―交流讨论为主线。
首先让幼儿分组实验,科学教育的目标包括能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分组实验可以让幼儿自己探究各种感知方法,这样对探究结果印象更深刻;然后让幼儿交换分组,检验其他组的操作是否正确,幼儿在检验过程中,在发现别人存在的问题的同时也会反思自己在操作过程中的错误,产生好奇;最后,教师引导幼儿互相讨论实际操作和检验别人操作成果的感受,交流感知的方法,进一步加深对物体软硬特性的认识。《纲要》中明确要求,在科学教学活动目标中,幼儿能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
教学巩固阶段采用游戏的形式,让幼儿再次分类,明确物体软硬的特性并且用多种感知方法进行分类。
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因此在活动延伸中,让幼儿寻找并感知身边的物体哪些是软的哪些是硬的,让幼儿进一步感知分类物体的软硬并运用到生活中。
【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科学教案【精选】10-13
(经典)科学教案10-22
科学教案(经典)09-25
【经典】科学教案09-11
(精选)科学教案09-18
科学教案[经典]08-27
科学教案(精选)08-12
[经典]科学教案08-12
科学教案[精选]08-13
【精选】科学教案0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