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9篇[通用]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9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认识3个新偏旁:提土旁、双人旁、夕字旁。
2.学会7个生字和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很多”、“到了”练习说话。
3.继续学习观察图画的方法,看懂图意,通过看图学文,懂得小猫种鱼收不到鱼的原因,从而教育学生在向别人学习的时候,要动脑筋,不要生搬硬套人家的做法。
4.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1.继续学习观察图画的方法,看懂图意。
2.图文结合,理解课文内容,明白道理。
3.识字、写字。
4.背诵课文。
教具准备 图片,田字格黑板,小黑板,音节卡片,生字、词语卡片。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继续学习看图方法,能看懂每一幅图的意思,并能把几幅图联系起来看,理解图意。
(二)图文结合,能正确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
学会看几幅有联系的图画的方法,理解图意。
三、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导入新课。
8 小猫种鱼
读题,解题。这是一篇看图学文,从题目上看讲了谁的事?讲了小猫的什么事?小猫种鱼,能长出鱼吗?我们带着这个问题来看图、学习课文。
(二)指导看图一、图二,初读课文。
1.这课书中有几幅图?哪两幅图画的是同一个人的事?(第一幅图和第二幅图画的是同一个人的事,第三幅图和第四幅图画的是同一个人的事)
2.出示图一,这幅图上画的是谁?她在干什么?(阿姨在种玉米)
(1)你从什么地方看出来是在种玉米?(①土地是新翻松的;②阿姨手中拿着小盆往地里撒种;③从第二幅看见长熟的.玉米)
(2)什么季节撒种?(春季撒种)
(3)用一句话说出这幅图的意思来。(在春天里,阿姨往地里撒玉米种子)
3.出示图二,这幅图上画的是谁?她在干什么?(阿姨往筐里放玉米)
(1)什么季节玉米成熟了?(秋季玉米成熟了,收玉米)
(2)阿姨种的玉米长得怎样?收得玉米多不多?(阿姨种的玉米长得很壮,收了很多的玉米)
(3)能用一句话把这幅图的意思说出来吗?(阿姨种的玉米长得很壮,到了秋季,收了很多玉米。)
4.现在看看第一幅图和第二幅图有什么关系?(第一幅图讲阿姨在春天往地里撒玉米种子,第二幅图讲阿姨种的玉米长得很壮,到了秋季收了很多玉米)
(1)这位阿姨是什么人?(农民)
(2)练习把两幅图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学生自己练习,同桌互相说)
(农民阿姨在春天往地里撒下了玉米种子,玉米长得很壮,到了秋天农民阿姨收了很多玉米)
5.同学们读读课文,看看哪个自然段是讲的这两幅图的事。(第1自然段)
(1)学生自练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能连成句子。
(2)指名读,齐读。
(三)指导看图三、图四,初读课文。
1.出示图三,问,图上画的是谁?他在干什么?(农民叔叔在种花生)
2.你从什么地方看出农民叔叔是在种花生呢?(①农民叔叔用锄头刨坑;②地上的小盆里放着种子;③从第二幅图中叔叔收了一筐的花生,看出叔叔种花生)
3.什么季节种花生?什么季节花生成熟了?(春季种花生,秋季花生成熟了)
4.农民叔叔种的花生长得怎样,收得多不多?(长得很茂盛,收得很多)
5.把两幅图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
6.课文中哪个自然段讲的是这两幅图的事?自己练习读一读。
(1)学生自己练读,读准音字,连成句子。
(2)指名读,齐读。
(四)指导看图五,初读课文。
1.出示图五,图上画的是谁,他在干什么?(小猫种鱼)
2.小猫现在在干什么?想什么?(小猫把鱼种到坑里,坐在坑边想,到了秋天他会收到一大筐的鱼)
3.读第3自然段课文。
(1)学生自己练习,同桌互相练读。
(2)教师指名读。
(五)读全文,自己小声读。想一想有什么不明白的问题。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图文结合,学懂课文内容,懂得词义。
(二)知道小猫的错误是:看别人做什么,自己也做什么,不动脑筋,把事情做坏了。
(三)能正确、流利朗读课文,练背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图文结合,读懂课文内容,明白小猫为什么会做错事的道理。
(二)练背课文。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读词语卡片:种玉米地里花生很多他
(二)图文结合,理解课文内容,理解词义。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学习课文,看看课文是怎样表述图画的意思的。
2.学习第1自然段。
(1)这个自然段有几句话?讲了谁的事?
(2)读读哪部分表述的是第一幅图的事?(指名读)告诉学生这叫前半句话。
(3)前半句讲了谁?(农民)把什么东西种在什么地方了?(把玉米种在地里)师述:前半句告诉我们谁、把什么东西种在什么地方?
①“种”在这是什么意思?看图说一说。(翻土、挖沟、播种、盖土)板书:种
②农民把什么种在地里了?(玉米)
③种的“玉米”和收的“玉米”是不是一样的东西?(种的是玉米粒,收的是玉米棒子)板书:玉米
④读读前半句。
(4)读一读后半句,想想后半句说的是谁?怎么样了。(农民到了秋天收了很多玉米)
①后半句课文里有“农民”两个字吗?(这是半句话,跟前半句合起来是一句话,前半句话里有谁(农民)就可以了,后半句是接着说的,说的还是他<农民>)
②后半句讲的是在什么季节,谁收到了什么。板书:收很多玉米
③“很多”是什么意思,看图说说。(“很多”在图上画的筐里玉米已经装得满满的了,地里的玉米杆上还长着许多没有掰下来的)
师述:在春天播下种子,到秋天就可以收到许多的玉米,农民心情怎么样?
(5)读一读第1自然段,读出农民的高兴心情来。
(6)练习背诵。
①根据问题练习背诵。
这个自然段有几句话,讲的谁把什么种在地里,到了什么时间,收了什么?这种背诵形式与填空背诵一样,但是难度比填空背诵大。
②根据板书练习背诵。
农民种玉米收玉米
这种背诵形式比上述两种都难一些。
3.学习第2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自读课文。
(2)看图,读文,回答问题。
①第2自然段与哪两幅图相对应?
②这段话中有哪些词语与第1自然段不相同?(“花生”与“玉米”)
③前半句讲了谁?在干什么?(读文自己说说)在什么时间种花生?
板书:农民种花生
④农民怎样种花生?(进一步理解:“种”字)
⑤后半句讲的谁?到了什么时间?收到了什么?
板书:到了秋天收花生
⑥农民怎样收花生?(看图说说)
⑦读全句话,问:句子中的两个“花生”各指什么说的?(农民种的“花生”是花生米,收的“花生”是花生果)种的是种子,收的是果实。
⑧农民收的花生“很多”,看图说说怎样多?(农民叔叔身边的筐里装满了花生果,地里还有很多没有刨出来的)
⑨读课文,读出农民收到很多花生的喜悦心情。
4.练习背诵课文。
(1)第1自然段会背了,这个自然段只要把“花生”这一词语换成什么就行了?
(2)自己背一背,指名背。
5..总结两段,读课文,回答问题。
(1)农民在什么时间,把什么种在地里,到了什么时间,能收到什么?
(2)农民为什么能收到“很多玉米”,“很多花生”?(春种—秋收)
6.学习第3自然段。
(1)读课文,想想这段有几句话?讲的是谁的事?什么事?哪幅图与这段话对应?
(2)读第1句话,回答问题。
①小猫看见了什么?(看到农民春天种下种子,秋天能收到很多果实)
②所以小猫就怎么做了?(把小鱼种在地里)
③小猫为什么要把小鱼种在地里呢?(因为他看到农民春天种了种子,秋天收了很多果实,他也想种上小鱼,到了秋天可以收到很多的小鱼)读熟第1句话。
(3)读第2句话,这句话讲了小猫的想法,他是怎样想的呢?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
(4)“一定”在句子里是什么意思?在句子里表示什么?(一定是确定不变的意思,在句子里表示小猫确信自己的想法肯定会实现)读第2句话。
(5)问:小猫能收到很多小鱼吗?为什么?
①花生、玉米是种在什么地方的?
②小鱼生活在什么地方?在土地里能活吗?
③小鱼怎样繁殖?
师述:玉米、花生是植物,植物种在地里能发芽、长大、开花、结果。小鱼是动物,它生活在水中,
语文教案 篇2
一、从课题入手,引导学生统览全文
首先,让学生谈一谈“匆匆”是什么意思,生活语言中什么时候用到“匆匆”一词;然后,引导学生初步读课文,体会作者所说的“匆匆”指什么,从哪些语句可以体会到时间的“匆匆”,并交流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情感
根据课文语言流畅上口和情感表达直白浓烈的特点,重点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视学生的自主多元感悟,重视学生朗读中谈体会和朗读中的师生评价、交流,真正达到有感情朗读的要求。
在学生朗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背诵感受深的段落。
三、激发兴趣,为文配画
1.提出要求。
朱自清的散文成就很高,因为他的文不仅仅是文,还是画,更是诗,诗情画意,读后能引起人们无限的遐思。他的《荷塘月色》就被拍成了电视散文MTV,请大家赏美画,听美文。看完《荷塘月色》后,再引导学生为《匆匆》一文拍电视散文MTV。
2.模感悟散文意境,为下一步的图画创意打基础。
3.构思画面,画外配音。
这一环节,请小组同学合作,共同创作一两段内容,要求有朗读,有画中景的描述,举例如下(第一自然段)。
生(甲):(描述场面)一望无际的`田野,金黄一片,丰收在望,一派秋天的景象。高高的天空,燕子们呼朋唤友,相约一起飞向南方。春染大地时,它们又飞到了这去年住过的地方。
生(乙):(朗读)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
生(丙):(描述场面)燕子飞过青青的柳梢,飞过鲜艳的花朵,好一派迷人的春色……
生(乙):(朗读)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
是……
4.小组学习后,充分展示他们的学习成果,相机评价、鼓励。
四、动手实践,扩展学习
读好课文后,布置学生利用多种渠道搜集有关惜时的现代诗歌、古代诗词、名言警句、故事等,办专题手抄报。手抄报办好后,开展手抄报一周展活动。在展出期间,学生可以观摩阅读,可以相互比较,还可以交流经验,进行口语交际。展出结束,从材料掌握、书写、版面设计等方面评出优秀小报。
语文教案 篇3
一、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感知不同的材料发出不同的声音。
2、发展幼儿的听觉分辨能力,了解噪音对人的危害。
3、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二、活动准备:
纸制品(纸杯、纸盒、纸片)陶瓷类(碗、杯、盘子)金属类(脸盆、茶壶、锅盖)塑料(积木、杯、响板)杂货类(青菜、木头、布)
三、活动过程:
1、初步感知声音。
(1)一起唱《幸福拍手歌》引起兴趣。
提问:刚才唱歌的时候,你们身体上的哪个部位发出声音呢?除了手和脚能发出声音外,我们的身体的其他部位也能发出声音吗?
(2)幼儿利用自己身体的各个部位玩出不同的声音。(幼儿自由探索)
(3)出示空瓶,摇一摇,请幼儿听听有没有声音,你们能不能用空瓶子会发出声音呢?(幼儿自由探索搓一搓、碰一碰、捏一捏、挤一挤等制造声音)提问:声音好听吗?如果配上音乐会怎样呢?
教师小结:我们运动起来的时候,会发出声音,不动时不会发出声音的,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
2、第一次探索。(利用不同材料会发出不同的声音)。
教师提问:你刚才玩了什么?你发现了什么?它会发出什么声音?你们觉得好玩吗?
3、第二次探索(感知并区分噪音与乐音)。
(1)教师提出要求:你们再去玩一玩,找一找,哪些物体发出的声音是你喜欢的,哪些是你不喜欢的`,为什么?(让幼儿演示手中的物体并告诉幼儿不好听的声音是噪音,好听舒服的声音称它为乐音。)怎样做能让这些噪音变的好听一点呢?(幼儿自由讨论:如轻轻敲、有节奏的敲)。
(2)播放《幸福拍手歌》的音乐,将自己手中的材料当成乐器(轻轻的敲)与音乐一起演奏。
(3)说说生活中还有那些噪音让人不舒服?对身体有哪些坏处?
教师小结:好听的声音乐音会使人听了心情愉快。噪音对人的健康有害。(教育幼儿平时在游戏当中说悄悄话,避免产生噪音)。
延伸活动:老师带你们到外面再去找一找声音好吗?
语文教案 篇4
教材感悟
《七色阳光》是赣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教科书第二册第四单元中的一篇课文。这是一篇富有童趣的知识童话。课文写了小青蛙、小鸟和小蝴蝶围绕太阳光是什么颜色发表了各自的看法,彩虹姐姐帮助他们认识到太阳光有七种颜色。文中有“红红的”、“绿绿的”、“金灿灿的”等表示颜色的词,能激发学生想像,并从中体会到颜色的自然美。
教学目标
结合本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我把本课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定为:
知识技能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指导带问号和感叹号的句子。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太阳光有七种颜色。
过程方法目标:联系课文和生活实际积累表示颜色的词。
情感态度目标:体会颜色的自然美,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珍惜七彩世界的情感。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而阅读的过程是学生置身课文情境的体验过程。语文教学应创设适合学生想像、体验的学习情境,以促进学生和文本进行对话。本设计注重学生读的训练,将读作为重点,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同时,根据《霍懋征教学思想与实践》中“一篇带多篇”的教学理念,本课还给学生补充课外阅读材料《七色光》、《太阳和彩虹》,拓展了学习资源。
教学流程
一 创设情境 引入文本
1、教师边播放多媒体课件边描述故事情境:
夏天的一个午后,太阳火辣辣地烤着大地。忽然乌云滚滚,雷声隆隆,大雨“哗哗哗”地下起来了。(多媒体出示画面)过了一会儿,风停了,雨住了,太阳又露出了笑脸。你瞧,小青蛙呱呱呱地唱着歌蹦出来了,小鸟、小蝴蝶也飞出来了。他们在一起欣赏着这雨过天晴的美丽景色。可是,不一会儿他们就争论了起来。他们在争论什么呢?
[这一设计,创设了学生喜闻乐见的故事情境,同时制造故事悬念,既能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又能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轻轻松松地步入语文学习的殿堂。]
二 初读课文 感知文本
1、自由读课文。
要求:(1)读准字音,不丢字,不加字。
(2)多读几遍,把课文读通顺。
2、检查学生读书情况:
用各种形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如:请手举的最高的`同学朗读;请听得最认真的同学朗读;请坐得最端正的同学朗读……
3、 师问:小鸟、小蝴蝶、小青蛙到底在争论什么?品味带问号的句子。
[这一环节不同形式的读书活动,力求使全体学生参与到读书中来,从而激发不同层次学生读书的欲望。]
三 深入课文 品读文本
1、品读小鸟、小蝴蝶、小青蛙的话
〈1〉、 画一画:太阳光是什么颜色?哪些小动物回答了这个问题?请用横线在书上画出来。
(2)、 读一读:
①自由读小鸟、小蝴蝶和小青蛙的话。
② 师生合作朗读。
(3 )、说一说:还知道哪些像“红红的”、“绿绿的”这样表示颜色的词?
(4)、发散思维:“太阳光是什么颜色?”还有哪些小动物也会回答这个问题?(出示海欧、小燕子飞翔课件)选择你喜欢的小动物,仿照这个句式说一说:
———说:“太阳光是——色的。你看,阳光照在——上,——的。”
[这一设计,力求挖掘文本的空白点,即使学生大的思维得到拓展,又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过渡:是呀,阳光多美好啊!有这么多的颜色,你们看,小动物们已经在阳光下快乐地唱呀,跳呀。孩子们,一起来吧。
[这一环节在品味语言、反复诵读中,让学生发挥想像,在想像中自主体验情感。]
(课中休息)
2、品读彩虹姐姐的话
(1)、彩虹姐姐听见外面这么热闹,也悄悄地出来了。小朋友,你想对彩虹姐姐说点什么吗?
(2)、是呀,彩虹姐姐这么美,她身上的颜色哪来的?
(3)、(课件出示彩虹姐姐的话)指导朗读。
3、品读“太阳光多么美丽啊!”
过渡:彩虹姐姐身上的颜色都是太阳公公给的,那太阳公公有几种颜色?
(1)、(出示课题:七色阳光)
语文教案 篇5
课文简析:
《北京亮起来了》这篇课文充满浓郁的现代气息,以生动地语言描绘了我国首都北京灯光迷人的夜景,展示了北京这座文化古城改革开放以来发生的巨大变化,表达了作者对首都北京的热爱、赞美之情。金碧辉煌的天安门,焕然一新的商业街,绚丽多姿的故宫把古老的北京城点缀得如诗如画。文章文质兼美,层次清晰,是小学生了解我国首都、学习语言的好好教材。学习时要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咀嚼优美词汇,积累语言。
教学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束”等几个字
2.有感情朗读课文,结合重点词句自主感受首都北京夜晚的美丽景色。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通过课外资料的收集,更多地了解北京,从而激发对首都北京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1.在语言环境中识字,指导写字。
2.感受首都北京夜晚的美丽景色,激发对首都北京的热爱之情。
教学难点
积累运用词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教学过程
出示图片,点明课题:、
师出示以下景物的图片:东西长安街;天安门城楼;环形路上的立交桥;王府井、西单商业街;故宫、角楼,让学生说说这是什么地方?简要的介绍介绍。图片上的这些地方你觉得怎么样?(漂亮)
师:夜幕降临了,这些景物会变成什么样呢?让我们从课文中找到答案。教师板书课题:《北京亮起来了》。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词句中识字
学生自由朗读
点名说从文字中对北京夜晚的感觉(亮、美、繁 华)
从那些词中看出来北京夜晚的亮、美、繁华?
(夜幕降临、五光十色、银光闪闪、光彩夺目、华灯高照、川流不息、金碧辉煌、绚丽多彩)
出示这些词语,学生齐读,在词语中认读生字“幕、临、闪、夺、”。
找出带这些词语的句子读一读,句中认读生字“勾、喷、府、紫、禁、束”
出示生字卡,检查生字。
再读课文(巩固生字,读通课文)。
三、精读课文,深入理解
1.让学生自由读课文,找一找哪个自然段写北京城特别美。(引导学生理解灯的海洋,光的世界)
2.让学生读第二自然段,再让学生说说这段写的是什么地方?并要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及不明白的词语。
引导看图理解“华灯高照”“川流不息”“银河”也可以联系实际理解词句)
3.指导感情朗读一、二自然段。(多种形式读)
4.组织合作学习第三—五自然段及理解词句。
5.学生汇报交流,教师点拨引导。
(1)学生汇报第三自然段时,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犹如”一词并引导学生抓住“犹如道道彩虹”这个比喻句,想象出立交桥,拱型的桥身,凌空飞架,彩灯交相辉映的壮丽景象及引导学生抓住“照明灯、草坪灯……”等,体会灯的形状和色彩,体会街道的美丽,繁华并指导感情朗读。
(2)学生汇报第四自然段时,让学生结合“焕然一新”、“五光十色”体会如“白昼一般”也可以让学生联系实际说一说自己的感受。并指导感情朗读。
(3)学生汇报“古老的故宫为什么变得年轻了?”这个问题时引导学生抓住“倒映”、“银光闪闪”等重点词语,体会古老的故宫年轻而美丽,并读出自己的感受。
6.齐读最后一段(读出北京的明亮、辉煌)
四、积累运用
1、给出一两个城市的夜景图片,用以下词语说话,看谁用得多。(教参P69高大的建筑物)
2、利用本课的词语说说自己的家乡。
教学反思
本单元教材围绕爱祖国、爱家乡的专题来组织的。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感受北京夜晚犹如“灯的海洋,光的世界”。文章文质兼美,语言生动、优美的词语,字里行间都体现出晚上的首都是多么的美丽。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本着以下几个特点:
一、创设情境,增强直观感受
夜晚的北京灯光绚丽多彩、璀璨夺目,课文用生动的语言描绘了绚丽多姿的夜景,词句非常优美,但这一切对于我们处在偏远山区的一个小县城的大多数没去过北京的学生来说却是非常陌生的,更何况二年级的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怎样让理性的文字变得感性,让每一个优美的词句都变成生动鲜活的`画面印在学生的脑海中,使学生享受到审美的乐趣,我的做法是:
多媒体创设环境,用图片缩短时空的距离。例如:师出示景物的图片:东西长安街;天安门城楼;环形路上的立交桥;王府井、西单商业街;故宫、角楼,让学生对北京有所认识,在理解“金碧辉煌”“灯光闪烁的汽车,像银河从天而降”“夜晚的立交桥犹如道道彩虹”“焕然一新”等词句时,教师根据教材的特点并配合学生的年龄特点,通过生动的课件去冲击学生的视觉,直观理解词句,激活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的情感,让学生处于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
二、在语言环境中识字
现行的《小学语文教学大纲》在“识字、写字教学”部分明确提出:“要在语言环境中教学识字,把字的音、形、义紧密地结合起来。”在语言环境中识字,有助建立字的音、形、义之间的牢固联系,准确理解字(词)义,提高识字、学词的质量。
三、以读为主、以读带讲、读中感悟
新《课标》强调语文学习以读为主,并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在教学中,我以读带讲,培养学生的语感。因此,本节课中我力图让学生在读中感受首都北京灿烂迷人的夜景。整堂课上,我让学生全方位的读书,有个人读,引读、齐读、赛读,小组读,男、女同学分别读,感悟后读等,让学生在读中自解、自悟。在“读”中领悟词句的意思;在“读”中升华了情感;在“读”中积累了优美的语言。本着“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我鼓励学生大胆开口,为他们提供表达的机会。通过个人说,大家说,讨论说等形式,让他们表达自己感受,表达见解。并且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让学生在看、读、划、问、说、之中学得轻松自如,生动活泼。
四、注重学生的积累运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课堂上,角色的转换,扩展想象、拓展练习都是创新精神的体现。因此,我努力为学生提供开放的教学空间,给学生提供两个城市的图片让他们用本课的词语描述,用本课所学词语来说自己的家乡。这么一个环节让学生自然而然地表达出热爱祖国、热爱北京的美好感情。感受到祖国日新月异的变化,为我们是中国人而自豪。
语文教案 篇6
《七色花》是一篇根据前苏联著名童话改写的选学课文。课文写了小女孩珍妮用神奇的七色花帮助她做事的故事,启示人们要关心帮助有困难的人。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七色花教案,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教材分析:
《七色花》是一篇根据前苏联著名童话改写的选学课文。课文写了小女孩珍妮用神奇的七色花帮助她做事的故事,启示人们要关心帮助有困难的人。全文紧紧围绕“神奇的七色花”从“得花”到“用花”,层次分明。珍妮用七色花瓣做的7件事,按事情发展的顺序,从先到后一件一件有详有略地写,条理清晰。语言重复较多。除了第6件事略写外,其他几件事基本上都按珍妮遇到什么困难或想要什么、她怎么做、结果怎样的方法叙述,写法相似。因此,教学中注意以下两点:
1.教师应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强调以学生自学为主。
2.根据童话的特点,应加强朗读练习,引导学生边读边想像,进入课文描写的意境,感悟蕴含的思想内容。》
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内容,教育学生要做有意义的事。
2、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启发学生发挥想象力。
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七色花的神奇作用,知道小姑娘珍妮七次用花瓣所作的事,感受用第七片花瓣帮助双腿有病的小男孩最有意义。
难点:运用幻想和想象,引导学生说说如果有一朵七色花想实现什么愿望。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每人一朵七色花,七片花瓣。轻音乐《莫扎特-睡吧小宝贝》。
教学过程:
一、质疑课题,激发兴趣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可见美丽可爱的花朵,它们有的娇艳欲滴,有的清新秀丽,有的香气袭人,有的冷幽淡雅,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朵神奇而又美丽的花朵,它的名字叫七色花。你们想不想认识它啊?(板书课题)
师:看到这个花名你最想知道什么?(指生答)
师:现在就请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本寻找答案。
二、整体感知,初步体验
1.自由读课文。在读的时候要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出自然段的段序。
2. 现在老师要检测这些字你们是不是都掌握了。
珍妮、橙色、撕下、歌谣、摔碎、旋风、堵塞、板凳、跛子、健康、随便、仔细、东张西望
三、全班交流,理解内容。
1.同学们你们知道故这篇童话中的主人公是谁吗?
2.请你再读课文,试着用最简洁的话来说说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小组内试着说一说。
(小姑娘珍妮得到了一朵神奇的七色花,它可以满足人的愿望,于是小姑娘就用它做了七件事。课文主要讲珍妮意外地从老婆婆手里得到了一朵神奇的七色花,她利用七色花的花瓣实现了自己的种种愿望,并且用它帮助了一位有残疾的小男孩的事。)
3.谁能来汇报?(指生答)
篇幅这么长的文章,你只用这么简单的几句话就说明白了。你值得得到老师的赞扬。
4.请同学们快速的浏览课文,看看七色花是什么样子的?把相关的句子画下来。指名答(老婆婆把一朵有着黄、红、蓝、绿、橙、紫和青七片彩色花瓣的花送给珍妮。)
同学们你们说这朵七色花漂亮么?请你练习读一读。谁能把它的美丽读出来。
谁愿意再尝试?
5. 恩,好一朵美丽的七色花。七色花不仅美丽,还有一个什么特点?(神奇)真会读书!
你从哪看出来的?请你也把课文中的句子读出来。(只要……就……)只要……就……能说明什么?(说明这朵花神通广大,不需要什么努力和条件,就能实现任何愿望。)谁能用只要……就……来造句。
同学们你们有想要得到的东西吗?把你最想实现的梦想填到横线上。自己练习读一读。
出示:小花瓣儿飞哟飞,飞到西来飞到东,飞到北来飞到南,绕一个圈儿转回来,我要_____________。
师;请同学们也读一读。读出神奇。
指名3个。(想要什么,就会有什么,好神奇男生读----飞吧,飞吧!我要……多神奇的咒语。女生读)
6.那珍妮到底有哪些愿望呢?细细的读一读课文,找一找珍妮有哪些心愿,用“—”划下来,并把这些愿望写在你们桌上的花瓣上,写1—3片花瓣。教师大屏幕辅助填空( )色花瓣帮助珍妮————。
学生通过(读读—想想—划划—写写—交流),随机引出珍妮的七个心愿:
黄色花瓣——帮助珍妮回家
红色花瓣——把打碎的花瓶复原
蓝色花瓣——带她去北极
绿色花瓣——让她从北极返回家
橙色花瓣——来了很多玩具
紫色花瓣——叫玩具都回去
青色花瓣——帮助跛腿男孩儿恢复健康
制成随机板书:(每片花瓣上的愿望由小朋友写,交流后贴到黑板上来)
7. 小朋友,珍妮用七色花瓣实现了七个愿望,你觉得哪一片花瓣实现的.愿望最有意义呢?为什么?(指生答)
8.七色花只剩下最后一片花瓣了, 对最后一片花瓣珍妮格外地珍惜,珍妮说得仔细想想,还要点什么,小朋友们你们想她会想到些什么呢? (指生答)
9.她想用这仅有的一片花瓣给自己留下一些美好的东西,给他人带来一些有意的帮助,我们再来看一看,珍妮的愿望吧,
课件出示:小花瓣儿飞哟飞,飞到西来飞到东,飞到北来飞到南,绕一个圈儿转回来,让维佳健康起来吧。
师:用最后一片最珍贵的花瓣为小男孩做了一件好事的时候,她的心里是多么快乐啊!谁还能快乐地读一读.
指名读(指2到3名)
珍妮小心翼翼地撕下最后一片青色花瓣,扔出去,说:“飞吧,飞吧!让这个小男孩健康起来吧……”
师:这是珍妮最用心念的一句咒语,请读得轻一些——
师:这是最后一片珍贵的花瓣,请读得再轻些——
师:这是最有意义的一个心愿,来,静下心,深深的吸一口气,读得更轻些——
师有感情的背诵最后一段:就在那一分钟,小男孩站了起来,同珍妮玩起捉迷藏来了。
他跑呀,跑呀,珍妮怎么也赶不上!(出示图片)
师:小男孩快乐吗?仅仅是小男孩的快乐吗?还是谁的快乐?
师:这是怎样的快乐呀!(回读快乐)
师:难怪有人说——!出示:帮助别人,快乐自己!
四、想像延伸,扩展阅读
过渡:多么神奇的七色花呀,要是我也能拥有一朵,那该多好,同学们,你们想要吗?好,闭上眼睛,伸出双手,嘘――听,七色花和着音乐的节奏轻盈地飞来了,小心,合拢双手,拿好了。(出示:七色花)现在,这朵神奇的七色花就属于你了,你想用七色花实现什么愿望,请你写下来。
语文教案 篇7
一、谈话导入,引出主课题
师:同学们晚上在家喜欢做什么事?
生1:我晚上在家喜欢做作业。
生2:我正在养蚕,要去寻找桑叶。
生3:我一般在家看电视。
师:喜欢看电视的同学请举手。
师:哇,那么多,看来电视已经成了我们大家的好伙伴了,那好,今天这节课我们就围绕“看电视”这个话题一起来交流。
[电视是不少学生最直接,影响最大的娱乐工具,要把“看电视”这个活动主题引入课堂中,应设好第一道门槛。在综合实践活动实施的全过程中,教师都合理地发挥自身的指导作用,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提出活动主题,这样更能激发学生参与实践的内在动机。以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问题情境“晚上在家喜欢做什么事”导入,既折射出学生平时的生活状况,自然而然地提炼出活动主题,并从中形成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
二、多向互动,衍生子课题
1.师:同学们你们知道最近正在热播那些好看的电视节目吗?
生1:我知道福建电视台正在热播的《八大豪侠》很好看。
生2:我最近喜欢看的是《白蛇传》。
师:听了同学的介绍,真想一饱眼福,除了连续剧,同学们还喜欢看那些电视节目?
生3:我最喜欢看少儿频道的《天眼》。
生4:我知道,它每一集都告诉我们一个道理。
师:大家喜欢的节目真丰富,那你问过高年级的同学最喜欢那些电视节目吗?课外我们再去调查清楚。
(板书):最喜欢的电视节目是……
2.师:前几天,我在网上看到一篇习作《电视食人》,电视也会吃人?怎么回事呢?想听一听吗?谁愿意帮老师朗读一下小习作?(学生朗读)
师:读得真好,老师谢谢你,并把掌声一起送给你。(学生主动大声鼓掌)同学们听完这篇小习作,你最想说的一句话是什么?
生1:看电视太浪费时间了。
生2:如果是谈情的节目,我们就不应该看,看了对自己反而不好。
生3:经常看电视会影响我们的学习。
师:同学们的感受真深刻,是呀,小作者因为沉迷于看电视,从而使成绩一直下降,看来看电视和学习的关系真密切!
(板书):与学习有什么关系?
3.师:难怪有的同学在看电视时要挨父母的骂,有吗?谁来谈谈自己的'亲身体会?
生1:我在看电视时,妈妈就会说:还不快去写作业,整天就知道看电视。
生2:妈妈一看见我在看电视,就马上关掉开关。
师:你认为父母会无言无故的反对我们看电视吗?你知道他们对我们看电视有什么看法吗?放学后,我们就去问一问好吗?
(板书):父母对看电视的态度。
三、捕捉问题,进行拓展
师:不知不觉,我们已经谈论了三个话题,关于看电视,你还想到什么问题?
生1:看电视有哪些好处?
生2:看电视会近视吗?
师:这个问题提得很好,同学们认为呢?
生:我知道看电视会让人近视。
师:请看这样的一幅图,从图上,你看到了什么?
生:一个小男孩一边吃饭一边看电视。
师:这样做好不好?为什么?
生1:我觉得不好,这样很不卫生。
生2:还有,我们会只顾着看电视而忘了吃饭,久了会对胃不利。
师:我在报纸上还了解到看电视连续剧会使人变傻呢?看电视对身体健康的影响有很多方面,你认为应该怎样做,才能了解到它的不良影响呢?
生:我去课外书上查找。生:还可以询问大人,上网……
师:那好,我们就来比一比,谁课外找到的最多,我们就把他评为我们班的“优秀小调查员”。
(板书):对身体健康的影响……
师:继续看图,从图上你还看到什么?
生1:我看到了一个时钟,时针指向12点。
生2:小男孩在看电视时把声音放得很响。
师:中午12时还在看电视,并且把音量开得那么大,这样的行为对吗?
生:这样做不对,因为大人正在休息,声音太大会影响别人的睡眠。
师:这种行为是有些不文明,平时你还看到同学看电视时出现那些不文明的行为吗?想到的请举手。
生1:我在看电视时,一见到坏人,就会讲脏话,骂得很大声。生2:在看电视时,别人跟我打招呼,我就听不见,对他们不理不睬,我知道这样是不礼貌的。
师:看来,同学们都注意到了看电视的一些文明礼仪。
(板书):有哪些文明礼仪?
师:同学们仔细调查,看看谁是我们的文明小使者。
师:谈了这么多的话题,我们来轻松一下好吗?谁来说一则好听的广告语给大家听听
生1: 人之初,性本善,哎哟哟,胃得安。
生2:看前面的帅哥清爽帅气,看帅哥的发型清新有型,有飘影,更自信。
师:同学们说的广告语又有趣又有意义,这样老师我也来露一手:创作一则看电视的广告语给同学听好吗?“看电视、有选择、知识更广博,Watch TV有节制,生活丰富多彩。”(学生热烈鼓掌)谢谢,同学们课外也可以搜集并创作一些广告语。
(板书):受欢迎的广告语。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课程,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要注重对学生进行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在主题生成过程中,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尤其重要。中年级学生接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时间不长,提出子课题时往往人云亦云,思考问题局限于浅层面。但通过交流“我喜欢的电视节目”,谈对《电视食人》小习作的感受,了解父母对看电视的态度,学生思考问题的针对性较强,对沉迷于看电视的危害感受更深刻,拓宽了学生的思维层面。然而在这一环节的教学时没有及时发现其中涉及的子课题偏向于看电视的“弊”,导致对看电视的“利”指导不到位。因而,教师要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注重生成,保护学生的探究欲望。同时教师要有敏锐的捕捉课堂信息的眼光,引导学生生成新的有价值的问题资源。]
四、制定计划
1.师:导语、围绕“看”电视这个话题,我们聊了许多有趣的话题,(师生共同整理归类,确定子课题并给子课题编上序号)。
师:你能选出自己最感兴趣的一个问题吗?请你在一分钟内快速选择,选好了请举手?
2.师:接着,我们来开展“对号入座”的游戏,请听清楚要求:这是第一组、第二组……请选择第一个问题的同学坐到第一组的位置,依此类推。在对号入座的过程中要注意做到“快、静、齐”,我们比一比那个小组的速度最快,听口令:“一、二、三开始。”(学生快速入座)
3.师:同学们的表现真不错,接着我们开始制定活动计划,请各个小组的组长先到后面邀请本校的指导老师入座。
4.分发表格,学生填表。
5.小组汇报。
6.听了第四小组的发言,你有什么建议?
生1:我想对他们说:“你们在调查时要注意文明礼貌。”
生2:要等到别人有空时才上前询问。
生3:还要事先设计好调查表,并作好记录。
师:第四小组的小成员们,乐意接受他们的建议吗?(学生点头肯定)
[采用发指令的方式组织“制定方案”环节课堂的有序性较强,提高了分组交流活动的效率。但小组合作制定方案时,真正参与交流的同学较少,分工不够明确细致,没有达到深入交流的目的。经过平时的有意训练,学生在调查时已形成良好的文明习惯。]
五、小结
这节课我们交流了许多看电视的有趣的话题,同学们高兴吗?课后请同学们就大家关心的话题展开调查。
语文教案 篇8
一、教学目标:
1、认识“次、瓜、燕、什、么、样、得、再”等12个生字,会写“回、片、皮”3个字,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只有认真仔细的观察,才能了解事物的特征。
二、教学重点: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三、教学难点: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只有认真仔细的观察,才能了解事物的特征。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生字,导入新课
师:上节课,小燕子带着我们一起去看了“冬瓜”和“黄瓜”,让我们发现了他们的不同,这节课,小燕子还想带我们接着去看看,但是小燕子有一个小小的要求:同学们必须把它身边的生字朋友都认全,这样他才能带着我们去看呢?你们能做到吗?(播放)
(二)、讲授新课
1、学习第三自然段
(1)师:第一次小燕子去看冬瓜和茄子,他发现了:冬瓜是大的,茄子是小的。回来的时候,妈妈夸奖了他,妈妈说什么了?
(2)指名读妈妈所说的话,要读出“说的对”中所表达的感情(夸奖) 读出“再去一次,还有什么不一样?”中的激励
(3) 小燕子又一次去了,这次回来他又发现了什么不同?这次发现的和上次的一不一样?他回来是怎么和妈妈说的?
(4)学生自由读,比比谁学小燕子学的最像
(5)同桌之间互换角色,分角色读小燕子和燕子妈妈之间的对话。
(6)把2、3自然段结合起来读,让学生读出这两次去看发现的不同,初步体会燕子的进步
2、学习第4自然段
师:当燕子妈妈听到小燕子又发现了,冬瓜和茄子的.不同之后,又是怎么夸奖小燕子的?
师:可是燕子妈妈觉得的小燕子观察的还是不够,于是让他“仔细”的观察。这次小燕子又能发现什么呢?
(出示,上突出:冬瓜的皮上有细毛,茄子的柄上有小刺)
师:这一次小燕子又发现了:冬瓜和茄子的不同。哪么,妈妈的夸奖和以前的还一样吗?
师:小燕子为什么能发现冬瓜和茄子这么大的不同呢?
师:由于小燕子的“仔细”观察使他发现了冬瓜和茄子的更大不同,通过此句话,让学生理解“仔细”的意思学生用“仔细”造句。
三、分角色朗读课文,扩展表演
1、同桌之间互读
2、组内读
3、小组之间比一比看谁读的好
同学们带上小燕子的头饰和燕子妈妈的头饰,到讲台前给同学们表演一下。
四、指导写字
1、学生仔细的观察,发现问题,让学生感受一次比一次进步
学生没有发现的问题给予指导:
(1)“会”要先写里面的小口,后关门。
(2)“片”的竖撇要由重到轻,末端轻快撇出。
(3)““是新学的笔画,书写时左低右高,钩短小有力,指向“皮”字的中心
五、扩展活动
1、完成课后“说说,读读”
2、拿出实物:两种蔬菜或水果让学生仔细观察发现他们的特点,找出不足。
五、作业布置: 把“会、片”每个字带拼音写两行。
六、板书设计: 在田字格中书写“会、片”。
七、课后反思:
语文教案 篇9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内容,识记名言警句。
(2)熟悉精彩片段,评价作品中人物形象的典型意义,理解作品的艺术价值。
(3)学习保尔为理想而献身的精神、钢铁般的意志和顽强奋斗的高贵品质。
二、重点难点
深入理解保尔精神,在学生的阅读过程中,不断给以指导,以引导他们达到更高的阅读层面。
三、课时安排:
一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课前阅读阶段
1、开学初,课余时间用略读浏览的方法通读全书,弄清主要内容、情节和人物关系等。自我检查一下读书的速度和质量。
2、根据阅读需要参阅附录的资料和课外及网上搜集的有关资料,了解作者经历、创作背景,理解作品的重要思想和重点内容。
3、做好批注并做好读书卡片。
(二)教师导入
(三)、课堂交流:检查学生整本书通读情况:
1、《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怎样创造出来的?
2、书中主要描写了哪几个人物,其中谁的形象最伟大?
3、保尔﹒柯察金一生经历了哪几个阶段?你认为小说中最动人心弦的是哪个篇章?
4、《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个书名是不是真的讲“炼钢铁”的故事?如果不是,它到底指什么?
5、作品中那段脍炙人口,成为千百读者座右铭的文字是什么?
6、保尔的性格特征是什么?
(四)、导读:
1、小说的时代背景是什么?
2、简单勾勒小说的情节线索。
3、揭示小说标题的含义。
4、揭示小说的主题思想。
(五)精彩的篇章的推荐
(六)、分析保尔形象:
1、我喜欢保尔的勇敢、刚毅、顽强、机智、反抗精神、热情……
2、我不喜欢保尔的鲁蛮、急躁、对爱情的犹豫不决、不爱惜自己的健康……
3、揭示保尔精神的实质。
(七)、合作探究:
1、品读《生命的意义》这一篇章,用圈点勾画写批注的方法,赏析引发你感触的语言文字。
全班交流。
(1)《筑路》和《生命的意义》均选自________(人名)的________________(篇名),作者用此做书名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小说的主人公是________。
(2)保尔是在________________的.情况下,对生命的价值进行思考的。保尔对生命的意义想得那样深刻,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理解作者生平和作品内容,深刻领会“生命的意义”。
(4)思考生命的意义应多为议论,文中为何浓墨重笔写环境?
2、谈谈你对生命的理解。
3、用名言小结:阅读就是带着一个有准备的头脑,一副探究的目光与一种深掘的期待,来品味你所选定的蕴含丰富的书籍。它是一种缘,会激起你强烈的共鸣和深切的感悟。
4、听歌曲《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感受祖辈、父辈的阅读人生。
(八)交流读书卡片:
背诵、赏析。将同学读书卡片中你认为值得品味的地方,补充到你的读书卡片集中。
(九)课堂迁移
1、默读并背诵作品中那段脍炙人口、成为千百万读者座右铭文字。
2、结合自己的实际,谈谈你读了这本书后的感想,写一篇读后感。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形成性评价: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本书所崇尚的理想、勇敢、坚持、执着等优秀品质,对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形成期的中学生而言,有着非常重要的引导作用。我想,这也是教材编写者们推荐这本书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因此,督促、检查学生完整地阅读这本书地情况,了解内容,识记名言警句,就成为这一堂课的第一个目标。使用课堂交流的方式是想激起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名著的阅读,教师对学生只能是一种引领。这种引领应该以学生原有的阅读认知为起点。所以,就有了第二部分的第一个层次——学生对他们认为精彩的篇章的推荐。事实证明,认知是有差异的。在这一基础上,就有了精读的引领。最后再让学生谈谈对生命的理解来激发学生的思维,拓宽他们的视野。通过阅读教学,我试图让学生明白:名著的阅读,不仅要有浏览,还要有精读,有对语言文字和思想精髓的富有个性化的、深刻的思考。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感受到名著的魅力,才能从名著阅读中汲取营养。
最后的课堂迁移注重课堂教学的延伸,其实也是作业设计。要求学生背诵文中脍炙人口的文字;并结合自己的实际,谈谈读了这本书后的感想,写一篇读后感。背练结合,很好地达到了语文教学的目的。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03-09
语文园地语文教案04-04
语文下册语文园地教案11-21
语文《语文园地四》教案02-20
语文教案【经典】09-06
(经典)语文教案09-07
语文教案[精选]08-20
语文教案[经典]08-21
语文教案(精选)08-22
[精选]语文教案0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