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时间:2023-10-30 08:51:20 教案 我要投稿

语文教案[精品5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5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语文教案[精品5篇]

语文教案 篇1

  教材简析:

  一、朗读句子、想象说话,了解海马奇特的育儿方式,感受海马爸爸妈妈对海马的爱。

  1、启发谈话,引发思考。

  “小海马生下来时的样子和长大了的样子完全不一样,真奇怪!读了课文,你还觉得海马这种动物有什么奇特之处呢?”

  2、朗读句子,学习新部首。

  (1)出示、朗读句子。

  “妈妈亲一亲,把我抱给爸爸。爸爸亲一亲,把我抱进他的口袋。”“爸爸的口袋像摇篮,又暖和,又舒服。”

  (2)学习生字:“亲”“给”。

  (3)朗读句子,注意读准字音,按标点停顿。

  3、说话练习,了解海马爸爸的育儿经过。

  (1)说话训练:“读了句子,你觉得小海马的生活怎样?”

  (2)利用多媒体,介绍海马爸爸的育儿经过。

  4、创设语境、情境,渲染氛围,启发联想,感受亲情。

  (1)多媒体展示。

  ①图像背景:海马随海波一起一伏的图象和轻柔的乐曲。

  ②语言引导:“海马爸爸的口袋是小海马成长的家。在爸爸的`口袋里,小海马不用担心大海中的风暴,也不必担心凶猛的鱼类的攻击,可安全了!瞧,海马爸爸的身子随着大海的波涛一起一伏,就像摇篮。不一会儿,小海马进入了甜甜的梦乡,做起了一个个美丽的梦。它会梦见什么?”

  (2)根据句式,小组讨论。

  “在爸爸的口袋里,小海马梦见了……”

  (3)交流,评价。

  5、小结。

  二、指导读好问句,巩固词语,描写生字。

  1、正确朗读问句。

  (1)出示问句,指导朗读。

  “你知道海马小时侯长什么样吗?”

  “小海马是在爸爸的口袋里长大的吗?”

  (2)根据问句,联系课文内容,同桌一问一答。

  2、巩固词语。“小海马的泡泡梦”

  3、根据笔顺框,描写“抱、身、体、成”。

语文教案 篇2

  【方案一】

  教学角度:开发课文资源,探究说明技巧,从语言角度把握文体特征。

  主要教学步骤:

  1.下发同题材不同文体,引导辨析文体,初步感知说明文语言特征。

  2.听读、跟读,自行筛选整理文中介绍的知识。

  3.多媒体显示赵州桥、卢沟桥图片,图文对照,揣摩说明语言的科学性。

  4.分组合作,深入探究本文语言技巧:

  ①善作比喻形象说明外形;

  ②借引诗文准确说明特征;

  ③妙用拟人描摹事物情状;

  ④常用限制语有分寸说明;

  ⑤多列数字提供说明依据;

  ⑥巧作比较突出对象特征;

  ⑦适时穿插历史性评价;

  ⑧偶用术语进行科学定义。

  5.全班交流,作旁批评点。

  6.运用说明性语言口头介绍:

  我感兴趣的一种动物、我熟悉的一个生活用品、我爱用的一件学习用具、我珍爱的`一样纪念品……

  7.自由选题,交流评议。

  【方案二】

  教学角度:立足课文,延伸课外,培养抓住特征说明事物的能力。

  主要教学步骤:

  1.点击,观察桥的图片,多角度介绍各种桥,并用最简洁的语言准确说明其特征。

  2.范读、齐读课文,概括说明对象、对象特征及说明特征的主要方法。

  3.点读、自由读第四至八段,自行设计表格比较赵州桥、卢沟桥的历史、形状、构造、功能和成就,明确选例说明的作用与要求。

  4.集体探讨:说明事物怎样抓特征?怎样写特征?教师教学小结。

  5.课外尽多收集古今中外桥的资料,选择有特色的桥配以简要文字说明并建立小档案。如:①造型奇特的桥;②创世界之“最”的桥;③用途特殊的桥;④故事生动的桥。

  6.组织主题为“多姿多彩的桥”的图片文字展。

语文教案 篇3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地图展示黄河的全貌图和壶口瀑布的位置,与学生一起交流相关的资料信息。)

  2.同学们,“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是李白《望庐山瀑布》的感受,那么壶口瀑布是怎样的气势,又何以征服无数的心灵的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课文《壶口瀑布》。

  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学习生字词,整体感知

  1.自由读文,学习生字词。

  2.默读,思考:围绕“壶口瀑布”,课文写了些什么?

  三、精读,感受壶口瀑布的特点

  1.自读课文1-7自然段,勾画体现壶口瀑布特点的语句。

  2.小组交流讨论,把你勾画的语句读给其他同学听一听,然后讨论这些语句体现了壶口瀑布的什么特点?

  3.面对这样的瀑布,你有怎样的感受?

  过渡:作者又有怎样的感受呢?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四、布置课堂作业

  1.写生字词。

  2.有感情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承上启下,导入

  1.回顾上节课内容,说说壶口瀑布有哪些特点?

  2.面对先声夺人,气势壮观,构造独特的壶口瀑布,作者又有怎样的感受呢?今天,我们继续学习。

  二、精读,由景悟情

  1.带着上述问题,自由读8-10自然段。

  2.交流反馈:

  学习第8自然段:

  ①自读第8自然段,画出作者每次看到黄河时的不同感受的句子。

  ②读了这些迥然不同的描绘,你有怎样的.感受?

  ③作者曾多次看到过黄河,为什么说“从今天起,我才称得上真正的黄河的子孙”呢?(让学生理解感受:无坚不摧,无往不胜,坚韧刚强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魂,是激励我们,鞭策我们奋勇向前的强大力量。壶口瀑布的雄壮磅礴正体现了这一力量,它让作者热血为之沸腾,所以,作者说“从今天起,我才称得上真正的黄河的子孙”。)

  ④哪一句表达了作者已读懂了壶口瀑布蕴含的丰富内涵?找出来读一读,说说你的体会,并谈谈此句表达上有什么特点。(它的威力在……鼓动,它的雄风在……呼啸,它的精神在……闪动;排比句内容上一层层深入,读起来有气势,有韵律美,使表达的情感抒发地酣畅淋漓)

  ⑤指导感情朗读:你从这母亲河的魂魄中汲取了什么营养?把你的感受读出来吧!

  学习9-10自然段:

  ①回想壶口瀑布的气势,回味它蕴含的精神力量,让我们再次面对壶口,你又有怎样的感受?(自由说)

  ②作者又是怎样的感受?读9-10自然段,说说“醉”字的含义。(因黄河丰富的内涵,使一代代中华儿女为之倾慕、向往和崇尚,从中得到精神力量或灵感,因而陶醉倾倒或沉迷、沉浸在快乐的享受里)

  ③感情朗读9-10自然段,读出陶醉之情。

  三、总结,回归整体,学习表达方法

  1.回顾课文围绕“壶口瀑布”写了些什么?说说壶口瀑布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作者是运用怎样的表达使你对壶口瀑布的特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小结作者的表达方法)

  四、布置课堂作业

  1.背诵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

  2.了解黄河的现状,思考我们应该为这条母亲河做些什么?

  板书设计:

  15 壶口瀑布

  先声夺人

  气势壮观

  构造独特 陶醉

  内涵丰富

语文教案 篇4

  鼓励同学多练

  多练包括“说”与“写”的过程。“说”为写打下基础。说与写分别是语言的两种表达形式。说是口头语言,写是书面语言作文教学为什么选说后写呢?首先是从儿童语言的发展来看,一个人学习语言总是先学习口头语言,口头主席是书面语言的先导,也是书面语言的基础。口头语言的发展能促进书面语言的发展。小学低年级的同学口头语言变为书面语言,还必需经过严格的说写训练。对于少数民族同学来说先说训练尤为重要,从民族语言变为汉语。现行课程教学中,每次习作之前都配有一次口语交际。交际内容与习作要求大致相同,也就是说口语交际是为习作打基础的为此,口语交际特别重要。每次习作,俺都用1至2课时进行口语交际教学,之后才进行习作。

  如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三》中,口语交际是:说说俺自身,而习作是:把自身介绍给他人。在此次习作中,口语交际做好了。同学在习作时就容易得多,说可以检查考虑的结果,起到组织语言的作用。同时又促进考虑,有利于书面语言的发言。说就成了内部语言转化为外部语言的桥梁。

  强调口语交际的目的性,做到有条有理

  《语文课程规范》指出:口语交际做到表达要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一堂口语交际课都有一个明确的主题,说话的中心。但同学在兴奋的同时,说话就不着边沿,东拉西扯的。这时教师要充沛发挥主导作用,逐步引导同学回到说话的主题中来。

  如:语文园地三中《说说俺自身》,同学开始都在说自身的外貌、性格、优缺点,在讲事儿时说着说着话题一转,就介绍起他人的优缺点了,这样就没有把话题落实到介绍自身上。这时,需要教师因势利导地提问:“同学们,说他人是为了更好地介绍自身,你自身在这件事上有什么表示呢?”经过老师引导,又回到了主题上。在同学说话前,俺先让同学闭眼想象一下,整理思绪,把话说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口语交际带写作

  教材在编排口语交际和习作时,确实进行了认真的考虑和布置。例如三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三》,口语交际的内容是“说说俺自身”,习作的内容就是“自俺介绍”。笔者首先上口语交际课,让同学推选两位与众不同的同学站到前面,让同学们进行观察和发现,找出他们的不同点。这其实是借鉴别的教师的做法,效果确实不错。同学发言非常积极,完全出乎教师的意料。这样先让同学说一说,教师引导同学总结出写人可以从相貌、衣着、兴趣喜好等方面进行,只要抓住特点,就可以写好。如王威写自身爱踢球,写了一场精彩的足球竞赛中自身的表示;于明杰写自身爱恶作剧,写了自身生病输液时在地板上洒水让妈妈滑倒的故事;王永超写自身爱考虑,抓住了一次检验自身解决一道难题的经过。其中的'句子是这样的:

  俺想啊想,一只手拿着笔在桌子上乱画,另一只手抓着头发。眼看着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俺还没有做出来,真把俺急坏了。就在这时候,俺突然想出了解题的方法。时间就要到了,俺连忙在试卷上写下了答案,长长地出了一口气,心里真轻松。

  句子之所以如此流畅、精彩,完全是因为口语交际课上进行了充分的准备。准备工作充沛,同学再写就得心应手了。每次习作之前,教师都可以设计相应的口语交际训练,借以启迪同学的考虑,诱发同学的写作兴趣,理顺同学的思路。同学往往善于说,而不善于写,教师要提醒同学,把自身说的内容记录下来,其实就是一篇好文章。

  开展活动引写作

  同学写作文感到无话可说,主要原因是平时活动少,同学又不注意在日常生活中观察。为弥补这一缺乏,教师可以精心组织同学开展活动,在活动中指导同学细心观察。例如三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三》的习作内容是“秋天的快乐”,教师可以带领同学走出教室,走进广阔的大自然,去寻找秋天,寻找快乐。在活动中,教师可以指导同学观察:植物发生了什么变化?动物呢?人们呢?为什么会发生这些变化?同学的感受丰富了,自然有许多话要说。经过适当引导,就可以写成一篇好作文。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⑴ 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读出槐乡孩子采槐花劳动的欢愉。掌握生字词。

  ⑵ 了解槐乡孩子采槐花的方法,和同学交流读后的感受。

  ⑶ 熟读自己喜欢的句子。

  2、过程与方法:

  读──思──发表见解──体会──再读。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引导学生从小树立热爱劳动的观念。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自己读懂课文的内容,培养自读能力,并使学生感受到劳动是快乐的。

  【教法】

  阅读教学法。

  【教具准备】

  卡片,槐乡槐花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言激趣,提示课题

  在草地上玩耍、去野外登山会获得许多的乐趣。有这么一群孩子,他们通过自己的劳动挣钱交学费,体会到了种种劳动的乐趣,他们就是──槐乡的孩子。(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各自轻声读,遇到生字拼读一下,较长的句子或者一下子读不通顺的句子反复读几遍。

  2、分成小组组织朗读,出现的问题互相帮助纠正。

  3、各组代表分段朗读。

  三、细读课文,感知理解

  1、出示图片,介绍槐树槐花。

  2、读读议议:

  ⑴ 槐树什么时候开花?那花苞是什么样的?文中还把槐花比做什么?

  ⑵ 槐米有什么作用?

  ⑶ 课文哪部分介绍了槐米?读读相关的课文。

  ⑷ 八月份,天气怎么样?谁能描述一下?找出课文中相关的句子朗读。

  ⑸ 虽然天气炎热,勤劳的.槐乡孩子绝不会错过槐树开化的时节,他们是怎样分工合作割槐花的?练习分角色朗读。

  四、欣赏评价,深化感悟

  1、你喜欢课文中的哪些句子?有笔画出来,多读几遍,然后全班交流。

  2、通过课文的朗读,我们认识了槐树,认识了槐乡的孩子,那么你有些什么感受呢?

  3、引导小结:

  快乐不只是来自于休闲、享受,劳动中也有无穷的乐趣。同学们,让我们也像槐乡的孩子那样去品尝劳动的快乐吧!

  第二课时

  一、说话训练

  组织学生说说自己在课余时间所从事过的劳动,比如参加公益劳动,在家里帮助家长做家务。先想一想准备说哪些方面的内容,想好以后,再说说自己劳动的经过和感受。

  二、听写生词

  三、完成基础训练,难题事先引导提醒

  【板书设计】

  勤劳懂事,分担父母的辛劳

  4、槐乡的孩子 可爱 吃苦耐劳,有很强的自立精神

  以苦为乐,快乐的歌声、甜蜜的微笑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03-09

语文园地语文教案04-04

语文下册语文园地教案11-21

语文《语文园地四》教案02-20

语文教案【经典】09-06

(经典)语文教案09-07

语文教案[精选]08-20

语文教案[经典]08-21

语文教案(精选)08-22

[精选]语文教案0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