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等水准测量教案

时间:2023-10-28 07:27:21 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四等水准测量教案模板

  作为一名老师,时常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四等水准测量教案模板,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四等水准测量教案模板

四等水准测量教案模板1

  一、测区概况:

  四等水准测量的区域为信息学院与六一教工宿舍区中间,即粤汉路,此区域车流量与人流量较多,且树木较多,易遮挡视线,为我们的测量工作增加了难度。当天气温为22-26℃,风力较大,间中有小雨,测量天气状况不佳。

  二、目的与要求:

  1.掌握四等水准测量的观测、记录和计算方法。

  2.掌握水准测量的闭合差调整及求出待定点的高程。

  3.学会用双面水准尺进行四等水准测量的`观测、记录、计算方法。

  4.熟悉四等水准测量的的主要技术指标,掌握测站及水准路线的检核方法。

  实验仪器与工具:

  水准仪一台,双面水准尺2根,尺垫2个,记录板1块,计算器1个。

  四、试验方法与步骤:

  1.选定一条必和水准路线,其长度以安置10个以上测站为宜。沿线标定待定点地面标志。 2在起点与第一个立尺之间设站,安置好水准仪之后,按以下顺序观测:

  (1)后视黑面尺,读上、下、中丝读数;

  分别记入记录表(1)、(2)、(3)顺序栏中;

  (2)前视黑面尺,读上、下、中丝读数,分别记入记录表(4)、(5)、(6)顺序栏中

  (3)前视红面尺,精平,读中丝读数;

  记入记录表(7)顺序栏中;

  (4)后视红面尺,精平,读中丝读数;

  记入记录表(8)顺序栏中。

  3、各种观测记录完毕应随即计算:

  (1)黑、红面分画读数差填入记录表(9)、(10)顺序栏中;

  (2)黑。红面分划所测高差及黑、红差较差填入表(11)、(12)、(13)顺序栏中;

  (3)高差中数填入记录表(14)顺序栏中;

  (4)前、后视距填入记录表(15)、(16)顺序表中;

  (5)前、后视距差填入记录表(17)顺序表中;

  (6)前、后视距累积差填入记录表(18)顺序表中;

  (7)检查各项计算值是否满足限差要求。

  4、依次设站同法施测其他各站。

  5、全路线实施完毕后:

  (1)路线总长;

  (2)各站前、后视距之和;

  (3)各站后视读数和、各站前视读数和、各站高差中数之和;

  (4)路线闭合差;

  (5)各站高差改正数及各待定点的高程。五、成果整理:

  四等水准测量记录表

  日期:20xx年5月6日天气:阴仪器型号:DS3微倾式水准仪组号:2

  观测者:黄金明,许志远记录者:谢晓丹,区力生司尺者:黄俊杰,黄炯植

  测点编号后

  尺上丝前尺上丝及

  尺号标尺读数方向

  K+黑

  减红(mm)高差中数

  (m)备注下丝下丝黑面

  (m)红面

  (m)后距前距视距差累加差

四等水准测量教案模板2

  土木工程测量

  实习报告

  姓名:

  班级:

  实习时间:

  学号:

  实习科目:四等水准测量

  一、实习目的

  (1)熟悉四等水准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

  (2)掌握四等水准测量的观测、记录、计算、校核及成果计算。

  二、实习器具

  DS3型自动安平水准仪1台,双面尺一对,尺垫1对,记录板(自带)

  三、实习内容

  (1)布设一条支水准路线,假定已知点高程。

  (2)用四等水准测量的方法完成该工作的观测、记录和计算校核,完成高程计算,求出未知点高程。四、等级水准测量技术要求

  五、一个测站的观测顺序、计算与检核六、注意事项

  (1)在观测的同时,记录员应及时进行测站的`计算与检核工作,符合要求方可搬站,否则应重测。

  (2)仪器未搬站时,后视尺不得移动;

  仪器搬站时,前视尺不得移动。

  (3)双面尺没两根为一对,当第一测站前尺位置决定后,两根尺应交替前进,不得错乱。读数和记录要明确尺号和想对应的K值。七、观测记录表

  八、实习心得体会

四等水准测量教案模板3

  一,实习目的与要求:

  1,巩固和深化对《数字测图原理》课程的理解,具体包括一下三个方面:熟练掌握常用测量仪器的使用;掌握小地区大比例尺地形图的成图过程与测绘方法;了解数字测图的基本程序及相关软件的应用。

  2,培养同学们的基本功,充分锻炼同学们在测,记,算绘个方面的水平。

  3,协助同学们形成良好的团队协作意识和个人责任感。

  4,充分理解到测量工作的科学性,精密性,引导专业素质的养成。

  5,培养同学们快速,严谨而有创造性的解决实际问题的水平。

  二,实习任务:

  1,每小组施测一条约1km的四等水准闭合路线。

  2,每小组完成一幅1:500比例尺地形图(测区面积为150mX150m)的白纸测图。

  3,每小组完成老师规定的数字测图任务。

  第二部分,实习内容

  一,实习项目:

  在老师的分配下,本小组的实习任务由2月13日起,共为时两周,实习具体内容由两绝大部分组成:一,在武汉大学信息学部,对一条长约1km闭合路线实行四等水准测量,并且闭合路线所包含的区域中应有图书馆,运动场,友谊广场等学校的主要地物;二,在武汉大学信息学部中,以夏坚白雕塑为中心,对周围150米X150米的区域完成一幅1:500比例尺的白纸测图。整个实习过程中采用的技术规定主要是《城市测量规范》CJJ8-9和《1:500,1:1000,1:20xx地形图图式》GB/T7929。

  二,测区概况:

  水准测量与地形图测绘都在武汉大学信息学部内实行,因为学校整体建筑在低矮破碎的丘陵地形上,各点之间相对高程不大,这给水准测量提供了一定的便利。但就实行地形图测绘的局部区域来说,测区内树木,灌木较多,通视情况一般,且多陡坎,沟渠的复杂地物,给我们并不熟练的地形图测绘带来了一定难度。

  另外,因为测区位于校园主干道附近,且周围有楼,图书馆,幼儿园等设施,导致测区内人流量与车流量较大,容易对实习中的人员和仪器造成干扰或者带来危险。

  在实习过程中,武汉市区的天气状况以阴天为主,并且时常伴随着小到中雨,气温也一直在10度以下徘徊,这些,也都给测量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1)图根控制测量:

  图根控制测量方法:采用图根三维光电测距导线测量,既在控制点间布设闭合导线,利用全站仪实行数据的观测,将平面控制测量和高程控制测量集成在对全站仪的一次操作中。

  各类控制点的布设方案:经过实地勘察后,本小组以在点位稳定,安全性好,通视情况良好,便于观测为原则在测区内选择了6个点作为控制点,并用油漆画⊕作为标记,由这6个控制点构成闭合导线,并且以其中两点连线方向做为正南正北方向,给其中一控制点赋予坐标值(1000,1000,100)。

  施测方法及使用的仪器:施测中使用的仪器有:全站仪设备1套,脚架3个,反射棱镜2套。

  在各个控制点的观测时,导线的转折角,导线边,导线控制点的高程实行观测,并量取仪器高和棱镜高,其中对转折角及导线边长采用一测回观测,而三角高程测量时采用对向观测。在移站的过程中,采用三联脚架法,以减少操作和提升测量精度。

  各项限差:

  水平控制测量:(n为测站数)

  比例尺闭合导线长度平均边长导线相对闭合差测回数J6方位角闭合差

  1:500≤900m≤80m≤1/XXXXX≤±40〃√n

  三角高程测量:(S为一条导线边长,[S]为导线全长,以千米为单位)

  仪器J6指标差较差对象观测高差较差/m闭合路线闭合差/mm对向一测回≤25秒≤0.4XS≤±40√[S]

  (2)碎部测量:

  成图规格:1:500

  测图方法及使用的仪器:根据〈城市测量规范〉CJJ8-99及〈1:500,1:1000,1:20xx地形图图式〉的要求,对坐标格网实行绘制和图根点的展绘。同样根据两本规范书的要求,采用全站仪+白纸的方式对测区实行碎部点的测绘,对碎部点的施测同时测取高程与其平面位置,在用极坐标法求得碎部点的平面位置后,利用分度规与三角尺结合的方式将所测碎部点展绘到聚脂塑料薄膜上。

  困难地区的技术要求:在对控制点无法通视的碎部点实行观测时,采用布设支导线的方式,并且支导线线路上的图根点不得超过两个。

  各项限差:

  仪器对中误差归零差转折角观测较差

  ≤2mm≤4′≤2′

  四,作业方法:

  1,四等水准测量:

  本小组共有成员6人,在施测水准测量的时候,人员分配情况是:四人为跑尺员(前,后尺各两人),另外一人为观测员,一人为记录员。

  具体作业方法如下:在选择了合适的水准路线和固定点之后(水准路线见附图),开始实行第一测站的观测,将水准尺立于固定点上做为后视,水准仪放置杂水准路线附近合适位置,然后在施测路径前进方向上取仪器与后尺大致相等距离放置尺垫,在尺垫上树立前尺。随后观测员对水准仪实行整平,并按“后后前前”的顺序对后尺前尺实行读数。在一测站完毕后,通知后尺移站,此时前一站的前视点变为后一站的后视点,按照与前一站相同的工作程序完成该站的测量,直到完成该测段为止。

  2,地形图测绘:

  (1)图根控制测量:

  在图根控制测量过程中,对小组成员实行了如下分配:四人负责棱镜与配套脚架,一人为观测员,一人为记录员。

  具体的作业方法如下:在组织组员对测区实行了勘察情况下选定了控制点,在确定已知点坐标和正北方向后,按照三联脚架法对导线实行观测:将全站仪安置在第I站的基座中,棱镜分别安置在后视点i-1和前视点i+1的基座中,实行导线测量,分别读取六种观测值:水平角β,距离S,竖角α,仪器高i,目标高υ。迁站时,点i和点i+1上的脚架和基座不移动,将全站仪安置在第i+1站的基座上,第i站上则安置棱镜,再将第i-1站的仪器迁到第i+2站,随后再如前一站实行观测,直到闭合导线测量完毕。

  在整个过程中都应该遵守〈城市测量规范〉CJJ8-99及〈1:500,1:1000,1:20xx地形图图式〉的要求。

  (2)碎部测绘:

  在碎部测绘的过程中,小组成员分配如下:两人负责棱镜,一人负责绘图,两人负责记录数据,一人实行观测。

  具体的作业方法如下:首先根据控制测量得到的数据,由负责绘图的同学将坐标格网和控制点坐标展绘在塑料薄膜上。在能够观测到待测碎部点的控制点上架设全站仪,在碎部点处设置对中杆实行观测,由观测员读取数据水平距HD,垂直距VD,水平角HR,记录员读取数据后,实行简单的高程和距离计算后将数据报给绘图员,由绘图员利用分度规和直尺将碎部点标注在图纸上,如此实行直到所有碎部点测量完毕。

  对于观测困难的碎部点,采用支点线的方法实行测量,由两左右测回观测确定支导线线上支点的坐标后,将支点等同于控制点实行如前的观测与展绘。

  五,计算成果及评价

  1,四等水准测量:

  本小组对水准路线实行了往返观测,主要计算及其成果如下:

  I角实行了两次检验及一次调试,两次观测过程中i角值分别为21秒和0秒,基本符合要求。

  在由观测员读取各站观测数据后,立即由记录员算出视线长度及前后视距差,黑红面读数差以及黑红面高差之差,均满足限差条件。

  内业计算后得出:往测中,前后视距累计差为0cm,高程闭合差为-1mm,返测中,前后视距累计差为+35cm,高程闭合差为+1.5mm。

  以上各项数据都满足实习中对限差的要求。

  2,地形图测绘:

  在实行了内业计算后,本小组地形图测绘的指标数据如下:

  闭合导线长度:472.634m≤900m;

  平均边长:78.778m≤80m;

  导线相对闭合差:1/XXXXX.79≤1/4000;

  方位角闭合差:55〃≤40〃√n=97〃;

  高程闭合差:27.1mm;

  以上各项数据也都满足实习中对限差的要求。

  其中,所有的数据记录表均复印并作为附页。

  第三部分,实习

  在实习过程中,我从技术,团队合作,专业素质等方面都有了极大的收获:

  从技术方面来说,这次实习给了一次我将所学知识实行使用来解决实际问题的机会,在实习过程中,很多原来并不熟练的知识逐渐被清晰的理解,很多原来没有重视的方面也得到了巩固,更在发现及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到了很多新东西,在课本中所提到的技术要求之外,我在以下几个方面我有了比较深的体会:

  1,实地测量前需要实行勘测:在实行水准测量和图根控制测量之前,作为组长,我都组织大家对闭合水准路线和测区实行了勘察,做了预先的准备工作,这样做的结果是小组成员对将要完成的任务有了直观的了解和充分的准备,直接提升了作业的精度和效率。特别以水准测量为例,在施测前的`下午,全组成员沿着老师所规定的水准路线实行了实地观测,分析了施测过程中可能出现困难的路段,选择了作为测段终点的固定点,并对每个测段中的测站数实行了估计,此外,因为实习是在校园内实行,人流量大且具有规律性,大家还分析了每个测段可能出现道路上车,人流量的时间,有选择性的在不同时间对不同测段实行观测,这样,全组测量所用的时间大大缩短,仅仅用半天多的时间就能够完成一个测回。

  2,测量员所应注意的问题:因为实习过程中,我绝大部分时间是担任着测量员的工作,所以体会到了很多书本上没有提到的测量员工作中需要注意的问题:一般情况下,因为相隔距离较远,如果测量员不通知,跑尺员很难自行判断读数是否完毕,所以读数完成后,测量员应该立即通知跑尺员,这样能够在一定水准上降低跑尺员的劳动强度,避免跑尺员不必要的处于紧张状态;对中整平的过程中,应尽量使得脚架所提供的平面水平,这样就能够减少脚螺旋过度的扭动,从而减少了下一站对中整平的时间;在测站放置脚架时,脚架的两条架应该沿水准路线或闭合路线的前进方向,这样在读数过程中就大大降低了因测量员碰触脚架而产生误差的可能;根据我们小组读的数据反映,误差“较大”的点的值绝大部分是在读数较犹豫的时候获得的,所以,测量员读数的过程中应该看准数据后立即读数,如老师所说的,要做到“稳,准,狠”;每当周围有人或车经过时,应该将手握成空心拳头来抓仪器的一条脚架,但手并不应该接触到脚架,这样随时作好了保护仪器的准备,也不对仪器的对中整平及读数早成影响,使用这样的方法,成功的避免了一名小学生故意踢踹脚架所可能带来的损失。

  3,相关数字的的技巧:在具体操作前,很多时候都觉得外业工作和内业工作中的数据计算都是按照既定的步骤实行,经过老师的指导,大家逐渐掌握了一些相关数字方面的技巧:在水准测量的时候,对于前后视距累计差这个项限差,记录员在每一站读数完毕后应该立即计算得出,这样在下一站的时候就能够有意对其实行调节;在碎部测图中,记录员将实测距离换算成1:500上的距离时,能够直接乘以0.002,简化了计算;在获得碎部点高程时,能够预先调节觇牌高度,使得碎部点高程直接由一常数加上全站仪上VD读数即可得到。

  4,因充分利用多人检核这个工具来避免在计算和测量之中的错误,从而能减少不必要的返工次数。

  在团队合作方面,我也得到了很多宝贵的知识:

  1,团队中要对人员做合理的安排:例如,在碎部测绘的过程中,全站仪上读数的速度远远快于本组绘图的速度,在实际操作了一段过程后,因为组内有充足的人手,组内开始分配出两名记录员,在完成在一控制点的测量后,由一记录员留下,辅助完绘图员完成本站绘图后再实行迁站,而另一记录员则跟测量员一起前往下一测站实行数据的记录,这样的做法使得我们小组的作业效率有了相当的提升。

  2,团队精神:在实际测量的过程中,因为困难的出现,不可避免的会影响成员的情绪,从而影响测量工作的实行,在这里,就需要团队精神发挥作用,大家共同解决问题,作为一个整体来战胜困难:在碎部测图的截止期限到来之前,任务依然有一小部分没有完成,但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克服了晚上天气寒冷,休息不足等困难,一直加班到晚上八点,终于完成了规定的测量任务。

  从专业素质的角度来看,我也获益匪浅,使我更加意识到了测绘工作的科学性,精密性和艰苦性:

  即使在我们的实习这样精度要求不太严格的测量工作中,很多限差的单位都是以毫米,秒等小单位来实行度量的,这是测绘工作具有高精密性的直观的反映;在学校这样相对比较容易的测区实行观测,我们很多同学都感到了疲劳,更不用谈那些在情况更为负责和困难地区实行的野外观测了。正是通过对测绘工作科学性,精密性和艰苦性的直观理解,我更加体会到作为一名合格的测绘工作者应该也必须使自己具有相对应的专业素质。所以,在实际测量中我们尽量作到仔细,错了就返工,决不马虎.理解到了在工程中,需要的就是细心,做事严谨,一个小数点的错误就可能影响全局,这也培养了我们做事严谨的作风,而这也是专业素质的基础。

【四等水准测量教案】相关文章:

小班教案_课件教案04-09

大班教案桥教案05-26

《莺》教案 教案教学设计04-14

《雷雨》教案 教案教学设计04-14

an en in教案 教案教学设计04-14

《母亲》教案 教案教学设计04-15

劝学教案 教案教学设计04-14

《边城》教案 教案教学设计04-14

《天鹅》教案 教案教学设计04-14

《花脸》教案 教案教学设计0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