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科学教案合集6篇
作为一名教师,时常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大班科学教案6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大班科学教案 篇1
目的要求:
1、 通过“捉泥鳅”的科学探究活动,让学生认识到“物体表面光滑的摩擦力小,表面粗糙的摩擦力大”的科学知识。
2、 在实践活动中体会到我们可以“学习”泥鳅的本领来减小摩擦力。还可以用类似于捉泥鳅的办法来增大摩擦力。
3、 使学生知道泥鳅身体表面的“粘液”具有减小摩擦力的作用。——是有效地保护自己,二是便于在泥土中行走;同时还具有吸取氧气的作用。
4、 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观察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以及认真细致的科学态度。
教学准备:
1、 泥鳅若干条。
2、 玻璃缸两只、小网兜。
3、 南瓜叶或其它表面粗糙的植物叶子、青菜叶、棉手套、簿膜手套、棉布、涤沦布、干泥沙、食油、锈轴承、牛油、卫生纸、玻璃球、筷子、胶布、工具盒等。
4、 记录纸。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 同学们我们今天做—个有趣的活动——捉泥鳅,有同学捉过泥鳅吗?捉起来容易吗?
2、 请人家看实验记录纸思考:什么原因使泥鳅不容易被徒手捉起?用什么方法才能够更容易捉起泥鳅?
在记录纸上写上你的.想法。
3、 通过讨论得出应该用东西包起来捉。请每组同学合作,试一试能用多少种方法捉起泥鳅,哪一种方法更好,为什么?在实验中你发现了什么?把你们组的探究结果写在记录纸上。
二、全班同学分组实验,教师行间巡视指导。
三、分组汇报实验情况。(教师用实物展台演示各组的实验报告)
四、师生共同分析总结:
实验过程中哪一种方法捉起来最容易,为什么?通过讨论最后得出结论:
泥鳅身体表面分泌出一种粘液,使得泥鳅身体表面非常光滑,我们就很难捉住它。事实上这种沾液减少了泥鳅身体表面的摩擦力,使它很容易从我们的手中逃脱。在分析过程中,教者应故意将“棉手套、簿膜手套”,“南瓜叶、青菜叶”,“棉布、涤纶布”对应起来比较,让学生认识到用“光滑”的物体“难捉”,用“粗糙”的物体“易捉”,从而让学生体会到“光滑摩擦力小,粗糙摩擦力大”的基本规律。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发现当厚、千的物体吸收掉泥鳅身体表面的沾液后捉起来更容易。
教师板书:光滑难捉粗糙易捉
请大家思考:采用什么方法捉泥鳅比较好呢?
应该考虑在什么情况下而定,实验室里、农田里、在家里各应该采用什么方法。(让学生学会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五、将刚才的探究成果用于生活实践。
l、请大家一起讨论一个问题:物体表面是光滑一些好呢?举—些生活中的例子来说明。
2、做两个小实验,巩固所学知识。
(1) 请人家拿出材料盒中的橡皮塞的玻璃管,将玻璃管穿到橡皮塞中间的洞里去。每组试一下,好穿吗?你们能不能想一个好的办法使得穿起来比较容易一些?操作说明:每组二个打好洞的橡皮塞子和一根事先准备好的玻璃管,要使玻璃管较容易
地穿进去在玻璃管上涂点油就行了。
(2) 比一比哪一个组夹起的球最多。操作说明:每组一瓶小玻璃球,要求从瓶里用老师指定的筷子把小球夹到碗里,比一比在一分钟内哪一个组夹得多。每个小组先讨论一下用什么方法夹?然后老师宣布开始并进行计时。(可以用老师发给的实验材料对工具略加改进,但不能幅度过大)
总结全课。
同学们我们今天研究了“捉泥鳅”,通过研究我们知道了泥鳅身体表面粘液的作用,我们人类可以用一些粗糙的物体来捉泥鳅。通过这次活动我们得到启发.在日常生活中可以想出一些办法来使物体表面变得光滑或者粗糙一些,以达到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的某些要求。希望大家在今后的生活或学习过程中注意观察、发现,灵活运用我们今天学到的知识来解决实际生活中所碰到的问题。
大班科学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在尝试活动中了解自然界中一些具有特殊特征的植物。
2、知道植物跟人类的密切关系,能把收集到的有趣的信息大胆地用语言表达出来。
3、积极的参与科学活动,乐于探索。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收集奇特植物的图片、照片及相关资料。
玩过音乐游戏《蝴蝶找花》。
物质准备:含羞草一盆、防盗草一盆、猪笼草四盆,课件(有配音的各类花草图片。)
活动过程:
一、游戏激发孩子兴趣。
1、教师:“智慧树节目又开始啦,我们的口号是:‘智慧树上智慧果,智慧树下你和我,智慧树前做游戏,欢乐多又多。小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来到智慧树乐园。耶!’(师幼一起说)今天的节目是什么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引起幼儿的兴趣。
2、播放有关课件,描述植物的特性。
3、提问:你认识它们吗?知道它们有什么奇怪的地方?它一般生长在什么地方?
二、自由尝试探索。
1、出示含羞草、防盗草。幼儿去看一看、摸一摸,充分运用自己的感官——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感受植物的奇异特性。
2、围绕问题,交流发现。幼儿四人一组,以含羞草、防盗草为例,用语言讲述植物的'外部特征。
4、引导幼儿说说:含羞草是怎么变化的?接触防盗草有什么感觉?
教师小结:
含羞草:又名感应草,轻轻触碰这种植物的叶片会立刻紧闭下垂,呈含羞状。
防盗草又称植物猫,当人及猪、羊、禽、牛、马等动物触碰时,接触处就会像被电击火烧般的奇疼怪痒。将干草放在粮仓周围,老鼠碰到就立即逃之夭夭,所以也有“植物猫”之称。
5、拓展幼儿对奇异花草的认识。
※出示自己收集到的奇特植物的图片、照片或相关资料向本组同伴介绍。引导幼儿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植物的名称是什么?它有什么奇特的地方?生长在哪里?
※每组推选1-2名幼儿在集体面前,介绍自己带来的最奇特的植物。
三、操作感受
1、每组一盆猪笼草、瓶装小虫若干。
2、要求:将瓶中的小虫倒入捕虫囊,感受猪笼草的奇异特性。
3、操作指导:引导幼儿边观察边用图示记录猪笼草的捕食过程。
4、各小组代表介绍。
教师小结:猪笼草象一个彩色的瓶子,瓶里有又香又甜的蜜,苍蝇飞来了,掉进了瓶底,瓶子很滑,苍蝇爬不上来就被猪龙草吃掉了。
四、游戏:蝴蝶找花。
播放《化蝶》音乐,在蝴蝶静止时可以轻轻地触碰植物叶片,用身体语言的亲密接触,进一步感受花草的奇特。(教师根据情况暂停音乐。)
五、活动延伸。
※探索区放有捕蝇草、半支莲、大花草等图片,让幼儿观察交流,进一步产生对植物的兴趣。
※回家与爸爸、妈妈一起上网搜索资料,拓展对植物的认识。
大班科学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认识长方体和圆柱体,简单了解他们和长方形、圆形之间的关系。
2、搜集生活中的多种长方体和圆柱体的物品。
活动重点:
认识长方体和圆柱体。
活动难点:
简单了解他们和长方形、圆形之间的关系。
活动准备:
牛奶盒、药盒、牙膏盒、易拉罐、茶叶桶、扑克牌、光盘若干。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请幼儿认识长方体和圆柱体。
1、出示牛奶盒、牙膏盒、易拉罐、茶叶桶等材料,请幼儿摆弄,说一说他们是什么样子的。知道牛奶盒和牙膏盒是长方体,易拉罐和茶叶桶是圆柱体。
2、请幼儿摸一摸,数一数:
a、长方体有几个面?上下两个面一样大吗?每个面是什么形状的?小结长方体的定义。
b、圆柱体上下两个面是什么形状的?上下一样粗吗?两个圆面大小相等吗?能不能滚动?小结圆柱体定义。
3、请幼儿在活动室找一找:还有那些玩具、物品是长方体和圆柱体?
4、请幼儿说一说:家庭中还有那些物品是长方体和圆柱体?
二、基本部分
了解长方体和长方形、圆柱体和圆形之间的`关系。
1、教师出示一张扑克牌和许多张扑克牌演示长方形和长方体之间的关系,让幼儿了解长方体是由许多个长方形组成的。
2、教师再出示一张光盘和许多光盘演示圆形和圆柱体之间的关系。帮助幼儿了解圆柱体是由许多许多个圆形组成的。
三、结束部分
请幼儿用牛奶盒、牙膏盒、药盒、易拉罐等材料造型。
1、请幼儿相互交流:用牛奶盒、牙膏盒、易拉罐等材料可以做什么样的房子?该怎么做?
2、请幼儿自由选择材料进行制作,教师指导帮助。
活动延伸:
请幼儿调查家中的物品中有多少长方体和圆柱体,并完成调查表。
大班科学教案 篇4
一、 教学目标:
1、 了解蜘蛛的外形特征以及它的本领,并熟悉故事人物和对话。
2、 知道昆虫和人类的关系,激发幼儿继续探索昆虫的欲望。
二、 教学准备:
黑板、图片
三、 教学过程:
1、 猜谜语
① “今天刘老师要猜个谜语,让你们猜猜这是什么小动物。”(老师讲谜语)
② “你们猜到是什么小动物了吗?”(幼儿回答)
③ 根据幼儿的情况可以再说一遍谜语。
④ 老师揭开谜底(蜘蛛)“那你们看到过蜘蛛吗?谁能说说看蜘蛛是怎样的?”幼儿回答完后,老师给幼儿在投影仪下看图片。让幼儿看着图片说说蜘蛛的外形特征。老师在旁解释(蜘蛛有8只脚、它的头和胸是呈圆形和椭圆形)“那你们知道蜘蛛有什么本领吗?(幼儿回答)那蜘蛛织是为什么呀?”(幼儿回答)
⑤ “那接下来刘老师就讲一个故事,你们听听看蜘蛛有什么本领,它有了这个本领到底怎样了?”
2、 讲故事
① 事先在黑板上贴有蜘蛛和的图片,老师开始讲故事,一边讲故事一边把故事中的动物引出来,用图片的方式贴出来。
② 故事讲完“这个故事的名字叫什么?那蜘蛛它忙在哪里?那最后蜘蛛把织好了吗?那蜘蛛在织的时候有没有别的小动物和它说话呀?有哪些小动物呢,这些小动物又说了哪些话呢?(幼儿回答,要求幼儿把话说完整)
③ 提问完毕,老师再讲一遍故事,让幼儿加深对故事的印象。“原来蜘蛛在织的时候有许多小动物和它说话,但它都没有回答,它一直专心地织,一直坚持到底,所以它把织好了。那蜘蛛把织好了有没有捉住哪只昆虫啊?(幼儿回答)现在我们知道了原来蜘蛛织是为了捉住昆虫,不过那些昆虫都是害虫,蜘蛛也是我们大家的好朋友,它能帮助我们吃掉许多害虫.
④ “那现在刘老师要问问你们,除了蜘蛛织能够捉
住害虫,那还有什么昆虫是很勤劳的',有很大本领的,是我们大家好朋友的?”(幼儿回答;小蜜蜂做蜂蜜、蚕宝宝吐丝做丝绸做衣服、瓢虫吃蚜虫)“除了小昆虫有这些本领那还有哪些小动物有这本领的?(猫捉老鼠、牛挤奶、狗看门、羊剪羊毛)
⑤“今天小朋友知道了那么多的昆虫和小动物都有这些本领,那你们想不想好好学本领,长大做个有用的人呢?那你们做事应该像故事中的蜘蛛一样坚持到底,做什么事情都一心一意的,这样才可以学好本领。”
大班科学教案 篇5
活动设计背景
因为我们是大班的小朋友,所以对很多问题他们都喜欢去考虑去研究。通过这个游又可以激发幼儿的探究精神。同时教育幼儿保护水资源,节约用水。
活动目标
1.让幼儿知道过滤能使水变干净。
2.培养儿童的探究精神,激励幼儿相处更多的过滤方法。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实验让水变干净,在实验过程中要慢,讲解要细。
活动准备
1.泥沙水
2.玻璃杯
3.纱布。
活动过程
1.引导幼儿观察脏水,思考使脏水变干净的方法。
教师出示脏水并提问:脏水是什么颜色?里面有什么东西呢?用什么办法能使水变干净?
教师小结:脏水里面有沉淀物,这些沉淀物是可以清出的。清除有一个好方法就是过滤。
2.指导幼儿进行水的过滤操作。
教师分发器材和材料,知道幼儿先将纱布蒙在杯子上做过滤网,再把脏水慢慢倒在纱布上;边到边仔细观察纱布上有什么东西,过滤后的水有什么变化。
3.引导幼儿说一说自己的观察结果。
教师小结:纱布上的泥沙,纱布挡住水里的泥沙,漏下水,杯子就变干净了。
4.引导幼儿讨论:水有什么用处?怎样保护水资源?
教学反思
这节课让幼儿很感兴趣,更重要的是激发了孩子们的探究力,同时也知道了怎样保护水资源,怎样节约用水。主要不足:实验过程中应该再利用其他材料做过滤,让幼儿知道其实过滤的方法不止一种。
大班科学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探究欲望,萌发幼儿初步的科学意识。
2、发展幼儿的.观察及初步的分析、判断等思维能力。
3、引导幼儿感知空气的存在,知道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空气。
活动准备
玻璃缸一只、玻璃杯一只、幼儿每人一个塑料袋、每组一瓶水、若干吹气玩具、塑料管、土块等。
活动过程
一、小实验:杯子里有什么?
出示玻璃杯,问幼儿:玻璃杯里有什么?(估计幼儿回答:玻璃杯里没有东西)再将玻璃杯口倾斜,放入装清水的玻璃缸中,冒出气泡、让幼儿懂得杯中有空气。
二、找空气
1、出示吹气玩具,问:吹气玩具里有空气吗?(有)你们能想办法让它扁了,再想办法让它鼓起来吗?(幼儿玩吹气玩具)
小结:空气装进吹气玩具,玩具就鼓起来,挤一挤,空气就跑出来。空气虽然看不见,可是我们能想办法感觉到它、看到它。
2、屋子里、角落里、桌子下……有没有空气呢?(幼儿每人一只塑料袋,到处抓空气)
小结:原来角落里、桌子下、走廊上都有空气。
3、人身体里有空气吗?(幼儿用吸管往水中吹气,冒出许多气泡)
小结:原来人身体里也有空气。
4、土块里有没有空气?(幼儿把土块扔进水中,冒出气泡)。
小结:我们想了很多办法,发现杯子里、小瓶里、吹气玩具里、屋子里、身体里、土块里都有空气。
5、想一想,还有什么地方有空气呢?你见过的、用过的、玩过的什么东西里有空气?(轮胎、面包、被窝等)
小结:我们周围到处都有空气。
三、了解空气作用
1、请幼儿闭紧嘴、捏住鼻子,问幼儿:有什么感觉,为什么?
2、点燃蜡烛,请幼儿用玻璃杯慢慢罩住,问幼儿:发现了什么?为什么?
四、欣赏儿歌《空气》
空气
看不见,摸不着,
抓不住,闻不到,
你需要,我需要,
离了它,活不了。
【大班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精选]大班科学教案07-20
[经典]大班科学教案07-21
大班科学教案[经典]08-01
【经典】大班科学教案08-02
大班科学教案【经典】07-28
(精选)大班科学教案07-29
大班科学教案(经典)07-29
(精选)大班科学教案08-04
(经典)大班科学教案08-10
大班科学教案(精选)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