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教案6篇(精华)
作为一名老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科学教案6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科学教案 篇1
教材分析
本课是二年级上册《材料》单元的第4课。本课教学以纸为载体,通过改造一张纸,比较和体验纸改造前后性能的变化,交流纸的这种变化在生活中的应用等,激发学生继续改造材料、发现材料性能的探究欲望。
本课教材包括以下几部分:第一部分——聚焦,承接第3课的内容,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原有认知经验说说普通纸的特点,引发学生思考有什么办法让纸具有更多的本领。第二部分——探索,用“折叠”这种改造方法,引领学生用对比观察的方法研究纸被改造后性能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其中比较观察又分三步,即按一按(比较弹力)、放一放(比较承载力)、摸一摸(比较隔热能力)。第三部分——研讨,纸改造后性能的变化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第四部分——拓展,引导学生在一张纸上刷食用油,然后探究这张纸具有的全新功能。
学生分析
基于上一课的学习,二年级学生对于纸已非常熟悉,但却很少有学生对纸进行过更细致的观察与思考,即对纸的认识较为单一。在动手能力方面,与一年级相比已有明显进步,但在折纸方面还略显不足,需要教师进行示范或观看微视频后才能折出符合实验要求的瓦楞状纸。
基于低学段学生注意力保持时间较短的原因,探索环节的三个活动需要教师有效组织,提升小组探究活动的效果。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材料经过加工、改造、优化后其性能会发生改变。
2.材料性能改变或优化后可以用来制作符合一定功能需要的物品。
科学探究目标
1.在教师指导下对普通的纸进行简单加工与改进,比较材料在改变前后的变化。
2.在教师指导下,能用语言描述纸在折叠前后的变化。
科学态度目标
1.发展加工、改造材料的兴趣。
2.在教师指导下,尝试多角度、多方式认识材料。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了解材料会随着人类的需要而不断改进。
教学重难点
重点:引领学生对比感受两种形状的纸的差异。
难点:引领学生用准确的语言描述两种形状纸的特点。
教学准备
为学生准备:普通的纸、订书机、杯子、热水、刷子、食用油、学生活动手册等。
教师准备:瓦楞纸箱、瓦楞纸杯、瓦楞纸杯套、防腐木、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聚焦
1.基于观察,交流纸的特点。
纸在我们学习、生活中具有多种。这是一张非常常见的白纸,说一说,这张纸具有什么特点?
预设:白色、很薄、轻等。
2.基于纸的特点,交流纸的用途。
生活中我们可以用纸来做什么?
预设:写字、画画、折纸、手工……
3.基于现有特点,引发对纸的畅想。
我们有没有什么办法可以让它具有更多神奇的本领呢?
设计意图:通过几个小问题引领学生分析纸的特点、交流纸的作用,引发对纸的特点及其用途的思考,为后续的探究学习做好铺垫。
二、探索
(一)明确改造纸的方法
1.交流改造纸的方法。
请同学们大胆思考,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加工、改造一张白纸?
预设:折叠、染色、刷油……
2.明确改造纸的方法。
今天我们就用折叠的方法改造白纸,看看改造后的白纸会有哪些新的功能。
设计意图:对纸改造的案例对于学生来讲其实并不陌生,比如包汉堡包的'纸,套在豆浆杯外的纸套,快递包装箱等。本环节通过让学生回顾思考如何改造一张纸使它具有新的功能,使学生开始关注纸的特点。此过程在提升学生参与广度的同时又促进学生思考的深入。
(二)探究改变形状后纸的新功能
1.折纸。
(1)教师示范折叠方法(或播放微视频),明确注意事项。
(2)学生折纸。
设计意图:通过示范和指导,引导学生折出符合实验要求、便于实验操作的瓦楞状纸,为接下来的活动做铺垫。
2.观察中发现纸的新特点。
(1)(教师拿着折好的纸)请仔细看一看(教师示范从不同角度观看),这张白纸经过折叠后与原来的白纸相比有了哪些新的变化?
预设:学生回答纸的形状发生了变化或纸的宽度发生了变化。
(2)我们将这种形状称之为瓦楞状,折叠出来的纸就叫瓦楞纸。
设计意图:引领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用不同的方式描述瓦楞状纸的特点,丰富学生对瓦楞状纸形状的认识,同时又为后面活动中仔细观察、详细描述做示范。
3.实践中发现纸的新功能。
瓦楞状纸都具有哪些全新的功能和神奇的本领呢?让我们通过动手做实验去寻找它的新功能。
(1)任务介绍。
按一按:将白纸与瓦楞状纸分别平放在桌面上,用手轻轻按一按白纸和瓦楞状纸,认真体验手心的感觉,将感受记录在活动手册表格内。
放一放:取两本字典(或厚一些的书或其他等高的物品)以间隔一定的距离平放在桌面上,先将一张白纸放在两本字典上,接着由轻到重将物体(可以选择身边轻重不同的物体,如回形针、橡皮)放在纸的正中间,看纸能否承受得住以及能承受多重的物体。测完白纸后,再去测瓦楞状纸能承受多少重量。
摸一摸:领取一杯热水,用白纸贴着杯子感受冷热程度;换用瓦楞状纸,再次感受冷热程度,并对比有什么区别。(此处提醒学生留意不要打翻水杯,小心热水烫手)
设计意图:二年级学生在动手操作活动中很容易出现不规范操作的情况,而通过示范指导引领学生认识规范操作的细节,明确实验中的注意事项,实现了对学生操作技能、精确意识的培养。
(2)明确要求。
边做边完成记录表,同时将自己其他方面的发现及时与组内同学进行交流分享。
注意事项:
●实验要一步一步做,不要急于求成。
●仔细观察、感受,有什么发现就记录什么。
●与同学交流要轻声。
●在“摸一摸”环节,小心别烫伤自己,别烫伤同学。
(3)学生活动。
教师适时介入指导、评价,引领学生有序开展实验活动。
设计意图:通过交流引领学生明确实验注意事项,帮助学生形成对实验活动的正确认识,为有效观察做铺垫。在观察活动中,如有个别学生未能有效开展对瓦楞状纸的观察,教师要适当介入指导,避免这部分学生“游离”于活动之外。
三、研讨
(一)折叠前后纸有什么变化
1.出示班级记录表。
通过刚才的观察活动,相信同学们对于纸经过折叠变成瓦楞状纸后的变化有了更多的认识,接下来一起分享我们的发现。
2.学生汇报,教师记录。
学生先汇报记录表上已有的选项,接着再补充其他的发现。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在交流研讨活动中整合对瓦楞状纸零散的认识,从而形成较为完整的认识。
(二)瓦楞状纸的应用
1.观察纸箱中的瓦楞状纸。
白纸通过折叠变成瓦楞状纸后与折叠前有了很多新的功能。在生活中,老师发现瓦楞状纸有很多的应用之处。(下发小纸箱)请仔细看这个纸箱,你能找到里面的瓦楞状纸吗?
2.学生观察并上台展示自己的发现。
3.引领学生思考:用瓦楞状纸做纸箱有什么优点?
预设:瓦楞状纸能承受更重的重量,能使纸箱变得更加坚固。
4.引领拓展。
在生活中,人们还将瓦楞状纸的特点应用在杯垫、杯套制作中(出示图片)。
设计意图:学生经历寻找物品中的瓦楞状纸,分析物品运用了瓦楞状纸的什么特性,描述这个特征会使物品具有什么优点,从而使学生从全新角度认识到材料特点决定材料用途。
四、拓展
今天,我们将纸改变了形状,发现纸产生了这么多新的功能。试想一下,若我们在纸的表面刷上一层油做成油纸,然后分别在普通纸、油纸上不断滴水,又会有哪些新的情况(图文介绍)?请同学们课后做一做,将自己的发现记录在活动手册上。
设计意图:通过布置课后拓展性科学实践任务,将科学实践引向课外。这样将巩固学生的探究方法、丰富学生对纸这一材料的认识以及探索新材料的兴趣。
板书设计
神奇的纸
光滑、硬硬的、不能弹回来不光滑、软软的、能弹回
最多能放3个回形针能放好多盒回形针
不能支撑物体支撑能力好
不能隔热能隔热
科学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探索橡皮泥沉浮起来的奥秘。
2、体验自主探究的乐趣。
3、培养多动脑,勤动手的探究精神。
【活动准备】
每组一盆水,几盒橡皮泥。
【活动过程】
1、玩橡皮泥,引导幼儿探究橡皮泥沉下去也可以浮起来的奥秘。
师:小朋友,看看老师今天给你们准备了什么好玩的东西(出示橡皮泥和水),老师请小朋友把捏成各种形状的橡皮泥放到水里,去看看橡皮泥是会浮起来还是沉下去。
2、分享玩橡皮泥的经验。
请幼儿个别讲述并示范橡皮泥沉下去和浮起来的'操作。
教师小结:橡皮泥既能沉下去也能浮起来。
3、幼儿自主探究橡皮泥浮起来的方法。
师:橡皮泥改变形状后能够浮起来。现在,老师要请小朋友们想想,橡皮泥变成什么形状后可以浮起来呢?我们看看谁想到的办法最多。
教师观察和指导,协助个别幼儿操作,鼓励幼儿大胆尝试,分享幼儿成功的快乐。
4、总结、分享经验。
幼儿谈谈自己想到的办法和操作的经过,与大家分享自己的实验过程。教师表扬幼儿肯动脑和大胆动手尝试的好习惯,与幼儿一起分享他们努力尝试后获得的成功快乐。
活动延伸:
1、继续让幼儿探究让橡皮泥浮起来的办法,让他们理解橡皮泥浮起来所要具备的条件,并初步学会归纳和记录。
2、鼓励幼儿发挥想象,并动手尝试橡皮泥更多的新玩法。
科学教案 篇3
一、活动背景:
我班幼儿爱提问,可发现问题后又缺乏探索精神,遇到问题不肯深究,常常这个来问:“为什么”,那个来问“为什么”。我觉得:大班幼儿不但应该发现问题,更应该掌握解决问题的本领——探索。因此,我设计了此活动,以激发幼儿对探索活动的兴趣。
二、过程实录:
(一)活动目标:
1、自己动手尝试了解筛子的作用,发现筛孔的大小与被分离物的关系。
2、对探索活动产生兴趣。
(二)活动准备:
1、 操作台上准备:
(1)黄豆与芝麻混和物1份,小勺、镊子、筷子、中孔筛子各1
(2)米和面粉、绿豆和玉米、蚕豆和赤豆混合物各1盆,空盆2个,筛孔不一的筛子3个
2、为幼儿准备:
(1)各种工具2人1份,芝麻和黄豆混合物及空碗每人1个
(2)中孔筛子10个
(3)每2人1个托盆,内装:米和面粉、绿豆和玉米、蚕豆和赤豆混合物各1盆,空盆3个,筛孔大小不一的筛子3个
3、录像2段,内容为:
(1)建筑工地上,工人们用筛子挑选细沙
(2)农村里,农民用筛子筛出干净的稻谷
(三)活动过程
1、谈话,引出课题
(1)师:今天,老师不小心把一盆芝麻大翻在黄豆里了。(出示混合物)现在,我想请小朋友帮我一个忙:把芝麻和黄豆分开。老师为小朋友准备了一些工具,(一一出示工具)有勺子、镊子、筷子、筛子。随便你用哪一种方把它们分开,分别放在两个碗里,看谁分得又快又好。
评析:设置问题请幼儿回答,有效地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性。2、初次尝试:发现筛子的作用
(1)师:你是用什么方法分的?分完了吗?
幼A:我用勺子把黄豆舀出来,还没分完。
幼B:我是用筷子把黄豆夹出来的,还没分完呢。
(2)师:谁已经分完了?你是用什么方法分的?(巩固词:筛子)请用筛子的幼儿进行示范,然后大家都来尝试。
评析:此环节通过幼儿自己的尝试、比较,发现了筛子能分离混合物而且速度很快。3、二次尝试:发现筛子为什么能把东西分开
(1)师:你知道筛子为什么能把东西分开吗?(幼儿边操作边讨论)
(2)师:你觉得用筛子分东西有什么好处?
幼A:很快。
幼B:很方便。
评析:此环节幼儿在操作、讨论中得出筛子能分开东西的原因:筛子上有许多筛孔,它能把比孔小的东西漏下去,比孔大的.东西留在上面,这样就把两样东西分开了。4、三次尝试:发现筛孔与被分离物大小的关系(增置物品操作:每2人米和面粉、绿豆和玉米、蚕豆和赤豆混合物各1盆,筛孔大小不一的筛子3个)
(1)师:这些东西你们是不是用一种筛子来分的?
(2)师:米和面粉你是用哪种筛子分的?用其他的行吗?我们来试试。教师演示用大孔的筛子分,结果两样东西都漏了下去。
(3)师:为什么会这样?
幼:米和面粉都比筛孔小,所以都漏下去了。
(4)师:蚕豆和面粉你是用哪种筛子分的?用别的行吗?教师演示用小孔筛子分,结果两样东西都留在上面。
(5)师:为什么会这样?
幼:蚕豆和赤豆都比筛孔大,所以都漏不下去。
评析:此环节通过教师的演示,使幼儿明白了分东西时要选择合适的筛5、四次尝试:选择合适的筛子来分
师:再请小朋友把这些东西用合适的筛子来分一遍,看谁分得又快又准确。
评析:幼儿通过选择合适的筛子来分离混合物,从中获得了成功的体验。6、观看录像,了解筛子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
师:在日常生活中,筛子还有很多用处呢,你们有没有看到过?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播放录像)
(四)活动延伸:
把三样、四样东西混在一起,请幼儿想办法分开。三、活动评析:科学活动《有用的筛子》改变了以往单纯教与学的形式,将知识传授与探索活动相结合,淡化了教与学的界限,使幼儿真正成为了活动的主人。递进式的活动环节使幼儿“跳一下,够得到”,从而获得了成功的体验。
科学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能通过仔细观察发现图片上的线索,并按提供的线索积极思考。
2、初步了解蔬菜的基本特点,对生活中常见的蔬菜感兴趣。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发展动手观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简单的实验记录方法。
5、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 师:今天,我请来了一位客人,看他是谁?(南瓜爷爷)你从哪里看出来的?(白胡子,白眉毛)给南瓜爷爷问好。
(2)出示南瓜爷爷的`家。
(二).数客人
(1)师:今天南瓜爷爷家来了好多客人,请你数数一共有几个?(答案不一样)
(2)“平时我们数数都是排成一列小火车,一个一个的数,今天这么多小客人围成了一个圆,你有什么好办法把一圈的东西数清楚?”提问个别幼儿:你是怎么数的?从哪开始?
(3)教授方法:数一圈的东西,我们先找到最上面的,然后顺着钟表转动的方向,一个一个数,数过的就不能再数了。
(4)“我们一起再来数一遍”。“原来南瓜爷爷家一共来了8位客人”
(三)、猜客人
(1)“你能从影子里看出它们是谁吗?”请幼儿说“我觉得第X个可能是XX”;“从哪里看出来的?”(形状)
(2)出示图片,共同验证 “我们一起来看一看,猜对了没有?”
(四)、找蔬菜做邻居
(1)了解"邻居": “南瓜爷爷请这么多客人原来是要找邻居,谁知道“邻居”是什么?(房子挨在一起,住在旁边或者楼上、楼下的朋友)
(2)了解蔬菜的定义:
@ 第一次操作:“南瓜爷爷要找蔬菜做邻居,这8位客人里有蔬菜吗?请你把你觉得是蔬菜的东西下面用黑色的笔画一个圆。”
@ 第二次操作:(等孩子们操作完以后)“好,把笔送回去,有的人都找对啦,有的人还差一点点,到底什么是蔬菜?(蔬菜就是种出来、可以做成菜的植物)。请你再来找一找,用红色的笔在蔬菜下面画一个圆。”
@验证:“现在我们一起对着大屏幕,来看一看到底有哪些是蔬菜?”(第一个饼干是在工厂里加工出来的,它不是蔬菜;第二个。)
@“看一看,一共有几个蔬菜?”(5个)那南瓜爷爷找到了几个邻居?(5个)
活动延伸:
1、除了我们找到的蔬菜,生活中你还知道哪些蔬菜?(幼儿自由发言)
2、“小朋友们说了很多种的蔬菜,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种出来的,可以做成菜的植物)”。
小结:生活中的蔬菜种类有很多,它们的营养价值也很高,请你们回去找一找,这些蔬菜都有什么营养,回来给我小朋友说一说,好吧!
活动反思:
通过活动,丰富幼儿的知识。而在蔬菜种植、成长过程中,幼儿学会了用爱去关心、爱护别人,培养了孩子们保护花草树木的意识。整个过程中,孩子不仅享受了种植的乐趣,还直接观察和感受植物生长的过程,增长蔬菜和水果种植方面的知识。
科学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教幼儿认识几种常见电话,了解电话的发展、性能、功用及使用方法。
2、培养幼儿动手能力和观察、比较、分析的能力。
3、增进幼儿的交往,激发幼儿探究科学的兴趣,培养幼儿热爱科学的情感。
活动重点:
了解电话的性能、功能及使用方法。
活动难点:
了解现代通讯设备的重要性和优越性,鼓励幼儿发明创造,积极寻求科学知识。
活动准备:
1、一组情境表演《该怎么办》。
2、教具:自制电话两部、大哥大、“小灵通”手机、磁卡、IC卡、一元硬币、磁卡电话图片、IC卡电话图片、可视电话图片、自制小电话(包括有线电话、无线电话两种)若干、磁铁。
3、学具:酸奶盒30个、1米长细管(或毛线)15根、曲别针、大牙膏盒20个、细棍20根、水彩笔10盒、大泡沫板、白纸。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请幼儿看一组情境表演《该怎么办》,引出电话。
提问:请小朋友想办法,帮帮小红,让她尽快和妈妈通上话。
(二)基本部分:
1、围绕情境表演,拓展谈话:电话有什么功用?
2、配合实物及图片,讲解电话发展历史、发明者及电话的构造和使用方法。
(1)简要介绍通讯手段的发展及电话的出现。
(2)结合实物及图片,讲电话的发展、种类、构造和使用方法。
A、从有线电话到无线电话,从单色电话到多色电话,从大电话到小电话,总之,电话变得更美观、更方便、覆盖范围也更大。
B、请幼儿参与操作,共同探讨电话的构造及基本使用方法。
C、介绍几种应急电话:110、119、120。
如:明明的奶奶生病了,该怎么办?
(三)结束部分
游戏:《传电话》
玩法:将幼儿分成两组,教师分别向两组小朋友的第一个人悄悄地讲一句同样的话,喊:“一、二――开始!”再一个接一个地向后传,各组最后一人报传话内容,哪组传得又快又准则为胜。
(四)延伸:
1、从“小博士的电话”引出短小故事《蜗牛城的故事》。
2、启发幼儿开动脑筋,当一个“小小发明家”,发明出更先进的电话,更快更准的.通讯设备,送给蜗牛城的市民。
3、幼儿自制通讯设备。
教学回顾:
通过新颖多样的教学形式,采用游戏法、实物演示法、引导发现法、操作法,充分调动幼儿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变枯燥的科学知识为幼儿感兴趣的游戏,寓教于乐,符合幼儿的年龄特征和教学原则,便于幼儿接受掌握。
科学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能对自己提出的问题说出大致的探究思路。能在前两课用多种方法观察花的基础上,进一步经历按一定顺序观察,对雄蕊和雌蕊这样更细小的物体进行专题观察的过程。
2、有探究花的奥秘的欲望。乐于尝试着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改善花的授粉条件。
3、知道植物的花承担着生产种子、繁殖生命的任务,能用自己擅长的方法表达雄蕊和雌蕊的特征。能用图片或其他形式表述植物的花——果实的成长过程。 教学重点:观察花的雄蕊和雌蕊。 教学难点:了解花的果实和种子。
教学准备:
1、放大镜、镊子、白纸、油菜果实、油菜花和其他植物的花等供分组探究用(无油菜花的也可用白菜花、萝卜花等)。
2、显微镜2台。
3、有关植物传粉、受精的或挂图。
4、初春有条件的学校在校园里种上几株南瓜(或丝瓜等),让科技小组或有兴趣的同学做做人工授粉的对比实验。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我们已经观察了油菜花,还认识了大自然各种各样的花,知道许多植物会开花、结果。可是学校科技组的同学在南瓜棚里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同样是南瓜的雌花,有的结了瓜,有的`却结不成瓜。苹果、桃子、玉米、油菜等植物也有开了花不结果或少结果的现象。这是怎么回事呢?学生根据原有经验提出自己的解释。 这许多解释哪些是正确的呢?我们还是仔细地观察一下油菜花的雄蕊和雌蕊吧!
二、探究过程
1、观察花的雄蕊和雌蕊。
(1)油菜花很小,雄蕊和雌蕊更难观察,我们用什么方法才能看清楚呢?用什么方法才能通过观察雄蕊和雌蕊作出正确的解释呢?
(2)学生分组讨论并汇报,师生共同归纳研究方法。 用放大镜观察雄蕊的各部分——花丝和花药。 把花药上的花粉抖落在白纸上进行观察。需要使用显微镜观察的小组可以自行到讲台左侧的实验台观察。 再用放大镜观察雌蕊的各部分——子房、花柱和柱头。 用手轻触柱头,观察柱头是否有粘性。再将白纸上的花粉抖落在柱头上,看看柱头是否很容易将花粉粘住。 其他还有什么要研究的吗? 思考:雄蕊和雌蕊的这些构造特点与它繁殖后代的功能有什么联系?为什么有的花会结果,有的花不会结果?
(3)学生分组观察、轻声讨论。
(4)全班研讨。
(5)教师根据学生发言,适时展示蜜蜂传播花粉图和花的受精示意图或有关。
(6)浏览课文:雄蕊产生的花粉传播到雌蕊柱头上,会使雌蕊子房里的胚珠受精。胚珠受精以后,果实和种子开始成长,油菜的花朵开始凋谢。提问:你还看到过其他昆虫传播花粉的现象吗?植物还依靠哪些力量传播花粉?
2、观察油菜的果实和种子
(1)观察油菜的果实。做一个游戏:分组按成长的顺序把实物排列在纸上,并指出哪一部分是刚刚受精后的果实雏型。 (2)小心剥开油菜的果实,观察油菜种子是怎样排列的?数数角果荚里有多少粒种子,再数数一株油菜可能长多少个角果荚,算一算一株油菜的种子有多少?(3)说说为什么豌豆荚里有的豌豆很饱满,有的却只有很小的一粒?
3、思考:
(1)果农为了防止果树不结果,往往采用什么措施?为什么?(2)科技组的同学课外要做一个南瓜雌花授粉和不授粉的对比实验,怎样才能成功?(选未开花的雌南瓜花两朵,分别用纸袋包扎好,不给于授粉的机会。待花开时,给其中一朵进行人工授粉,另一朵不进行人工授粉,两朵花继续分别用纸袋包扎好,看哪一朵花能结果?)
三、作业:
我来做一朵“油菜花”,玩玩“蜜蜂授粉”的游戏。
板书设计:
2.3 花、果实和种子
1、观察花的雄蕊和雌蕊
2、观察油菜的果实和种子
【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精选】科学教案07-26
科学教案07-20
[精选]科学教案07-30
科学教案(精选)08-12
[经典]科学教案08-12
科学教案[精选]08-13
【经典】科学教案09-11
(精选)科学教案09-18
科学教案[经典]08-27
科学教案【经典】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