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5篇(优秀)
作为一名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5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尊严、逃难、善良、朴实、款待、例外、喉结、赞赏、捶背、僵硬、面呈菜色、狼吞虎咽、疲惫不堪、骨瘦如柴”等词语。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3、体会文中描写人物外貌、动作、语言的句子,从中感悟人物形象,懂得什么是尊严。
教学重难点:
1、理解“富有”的真正含义,做有尊严的人。
2、让学生懂得做人的道理,时刻维护自己的尊严。
课程安排:
2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故事导入,复述课文(听到这里,你有什么想说的或想问的吗?)
今天老师就和大家一起来学习哈默年轻时候的一个小故事,从中我们就能找到问题的答案,体会深刻的道理!(板书课题《尊严》)
二、初读课文,设疑自探。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画出生字,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读正确,读流利。并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想一想,表现这个年轻人尊严的是哪一部分?
(看看作者通过什么写作方法来表现哈默的尊严的?)
三、自学反馈,解疑合探。
1、解答疑难,提示生字词学习的难点。
2、理清事情发生发展变化的过程,并复述。
四、理解课文内容,指导朗读。找出年轻人与杰克逊大叔的三次对话,并用笔在书中标注出来。
第二课时
一、分析第三次对话
1、探究问题一:通过三次对话这年轻人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探究问题二:杰克逊大叔怎么知道年轻人将会是百万富翁?
二、然后根据自己的理解,在小组内读一读、演一演这三次对话。
三、师生互评,质疑再探。
1、师:正是由于年轻人的高尚品格才深深打动了杰克逊大叔,愿意将自己的女儿嫁给他,这正是对他高尚人格的肯定和赞扬。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杰克逊大叔是怎么夸他的?(“别看他现在什么都没有,可他百分之百是个富翁,因为他有尊严。”)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
2、师小结:年轻人拥有了这么多的高贵品质,但是它的成功还要经过不懈的努力与追求。板书:努力
四、总结课文:
是啊!年轻人维护了自己的尊严,哪怕从一件小事中叶要保持做人的尊严,坚持做人的原则,最后受到人们的赏识与尊敬,成为一位赫赫有名的石油大王。
板书设计:
尊严
(自立+讲原则+自强+自尊)x努力=成功
语文教案 篇2
1.认识“诣、禽”2个生字,会写“梁、诣”等3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借助注释理解词句,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故事中杨氏之子的机智与幽默。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我们每天都在用语言交流。精练得当的语言,能使我们有效地与人沟通;机智巧妙的语言,能帮我们摆脱可能出现的尴尬局面;幽默风趣的语言,能愉悦谈话双方的身心。古代有一个九岁的孩子,他机敏聪慧,回答别人时语言更是风趣机智、妙趣横生。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古文《杨氏之子》吧。
2.读题,解题。
(“之”相当于“的”,“杨氏之子”意思是姓杨的人家的儿子。)
二、读通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借助拼音把字音读准确,读通课文。
2.检查读通情况。
(1)着重强调以下字的读音:惠、诣、为、曰、应、禽。
(2)引导学生读准节奏。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句子中的“家禽”不同于现在的“家禽”,这里的“家”和“禽”各自独立表达意思,因此中间要停顿。)
(3)反复读课文。
三、理解文意。
1.参考注释,自学课文。
要求:将注释中重点词语的解释批注在文中,据此初步理解句意。
2.学生提出不理解的字词。
以下字词比较陌生或古今差异较大,学生可能提出:
(1)其父:他的父亲。其,他。
(2)为设果:小儿(杨氏之子)为他摆出水果。设,摆放,摆设。
(3)此是君家果。此,这。君,您,古代对对方的尊称。
(4)未闻:没有听说过。未,没有。闻,听说。
(5)夫子家禽:先生您家的鸟。夫子,古时对年长而且有学问的男子的尊称,这里指孔君平。禽,鸟类。
以上问题,可让学生通过同学之间讨论自己获取答案,如学生能够回答,教师则应追问学生是怎么知道的。学生无法回答,教师可以适当提示,让学生明白字词义。
3.说说每句话的意思。
四、体会语言精妙。
1.这个故事最精彩、最吸引人的是哪句话?为什么?
(“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孔君平在姓上做文章,孩子也在姓上做文章,由孔君平的“孔”姓想到了孔雀,用“没有听说过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来应答,妙趣横生。杨氏之子才九岁,却能迅速领会孔君平表达的内容和技巧,可见他聪明机智,应对能力强。)
2.如果杨氏之子回答“孔雀是夫子家禽”,与“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相比,你认为哪一句更好?
(“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一句更妙。“孔雀是夫子家禽”显得生硬,有顶嘴之嫌;而“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婉转对答,既表现了应有的礼貌,又表达了“既然孔雀不是您家的鸟,杨梅岂是我家的水果”这个意思,反映出杨氏之子的机智与幽默。)
3.想象一下,孔君平听了孩子的话会是什么反应?
设计意图:通过想象表达,进一步体会杨氏之子所答言语的妙处。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五、拓展延伸。
1.鼓励学生阅读《世说新语》中的其他小故事,大体了解内容,体会语言妙处。
2.感受中国语言的魅力。
(1)搜集积累在表达上有特点的语言,如歇后语、谚语等。
(2)搜集和拟写提示语、广告语等。
(3)收集相声、评书或影视剧中的精彩对白,试着演一演。
杨氏之子
智慧
语言的艺术
本课从读入手,引导学生结合注释弄懂文言文意思,品读对话体会语言的巧妙,并且通过拓展环节培养学生在生活中搜集、发现、积累、运用精妙的语言的能力。
语文教案 篇3
一,情境铺垫,导入 新课.
师:四年(一)班的张华同学这几天可忙拉,她正准备着下周的的数学奥数。你看,现在她正要去李诚家请教数学题。
.(大屏幕显示器上出现了配乐动画演示)
1,配乐动画:张华在从自己家向李诚家走去。(或者线段图)
①,指导观察,提出问题:张华每分钟走60米,走了6分钟,走了多少米
师:哪位同学来说说张华走了多少米。
师:好,你来说说是怎么做的?
②,学生口头列式回答后,复习数量关系:速度x时间=路程
师:也就是说求张华走的路程就相当于求两地的距离是多少?(出示红字“两家相距多少米”)
师:有一天, 张华放学回家,正准备做作业 ,发现不小心将同桌李诚的作业 本带回了家,她赶紧打电话给李诚,两人在电话里商量了一会儿,如果步行的话,有几种办法可以让张华把作业 还给李诚?现在请同学们帮他们想一想办法?看哪组的同学办法最多?
(以四人小组讨论的形式)
师:好,哪组的同学想出来的,派一名代表起来回答。
(学生一般会有三种想法:一是让张华带给李诚。二是李诚自己去取,三是两人同时从家里出发,在路上相遇。)
师:这些都是同学们为他们想出的办法,大家想一想,第一次和第二次有几个人在运动?而第三次呢?
2,请两位同学上台表演
①,设问:两个人,两个物体运动时,速度,时间,路程之间又有什么关系呢 (这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类问题中的有关知识.)
②揭示课题:[板书:相遇问题]
二,指导观察,学习新知.
(—),教学准备题
1,示题:张华距李诚家390米,两人同时从家里出发,向对方走去,张华每分钟走60米,李诚每分钟走70米.
2,读题,提出思考问题:几个人运动?运动的方式和结果怎样?、带着观察动画演示.
3,动画演示,指导观察,帮助理解概念:
A,电脑动画显示第一次(全过程).
交待线段的长表示两家间的路程,线段的两端表示两家的住地.画面为:张华走过的路用红色线段表示,李城走过的路用蓝色线段表示.
B,电脑动画显示第二次(全过程).
(1),两个人出发的时间,地点,运动的方向,最后的结果是怎样?带着问题让学生再次仔细观察动画显示.
(2),认识概念:同时,两地,相对,相遇.
师:这是几人在运动 [板书:两个人]
师:两人出发的时间相同吗 [板书:同时]
师:他们运动的方向又是怎样 [板书:相对]
师:最后结果是怎样的. [板书:相遇]
4,填写表格,通过电脑动画显示,师生共同研究两人行走的路程与时间的变化情况,把数据填写在表格里,并找出其中的规律.
(1),电脑动画显示,教师按动鼠标,屏幕显示两人同时出发,相向而行1分钟.
师:(1)两人一分钟所走路程各是多少 路程和是多少
(60+70=130米)两人还相距多少米 (390—130=260米)(板书)
(2),用同样的方法电脑继续显示,两人继续同时出发再走一分钟填写表格后
指导学生观察体会:当随着时间的增加,两人所走路程和也增加.而两人间的距离反而减少.
(3),用同样的方法电脑继续显示:两人同时出发,再走一分钟,也就是两人共同走了3分钟.
教师指着屏幕上的线段图和表格提问:张华和李城3分钟走的路程分别是多少 (180米,210米)他们走的路程和是多少 (180+210=390米)行了三分钟,两人距离是0,这说明什么
引导学生懂得:两人同时出发3分钟,两人之间的距离为0时,也就是两人走到同一个地点,表示他们相遇了.(教师按动鼠标,在两人相遇点上发出响声三下,电脑显示器随之出现相遇两字)
教师按动鼠标,鼠标指着390米字眼,线段全长闪砾三下并发出声响
.提问学生:两人相遇时两人所走路程的和与两家的距离有什么关系
师:完成上面这道题,写在自己的练习本上。(要求同学们上课时将练习本准备在桌角。)
(二),教学例五.
l,自学例题
①,示题:小强和小丽同时从自己家里走向学校.小强每分走65米,小丽每分走70米,经过4分,两人在校门口相遇. 他们两家相距多少米 ?
师:全班齐读。
(2)读题
找出的条件和所求问题,两人是如何运动的.?找关键词语.
师:这道题给我们的条件有哪些?
思考:两家的距离跟两人所走的路程有什么关系?可以用关系式表示吗
2,指导观察动画显示.
(1)第一次动画显示.
教师只需显示电脑动画,让学生说出两个人运动的时间, 出发的地点,运动的方向和结果.
(2)第二次动画显示.
教师提问:求两家相距多少米就是求什么 请学生再次认真观察动画软件显示,分小组讨论问题.(看哪组的做法最多。)
板书:两人所走的路程和=两家的距离
3,尝试列式计算,并分组讨论列式根据.
4,检查学生列式情况,要求说出两种列式根据.
教师把一名学生的答案用实物投影仪投影到大屏幕上,并让他说出列式根据.学生先回答,教师再用电脑动画显示加以证实.
5,教师演示动画,证实学生的算法.
第一种算法:
师:65x4求出什么 (电脑动画显示:小强所走的红色线段闪烁了三下并发出声响)
师:70x4求出什么 (电脑动画显示:小丽所走的篮色线段闪烁了三下并发出声响)
师:为什么把64x4和70x4加起来 (小强和小丽两人共走的整段线段闪烁了三下并发出声响)
第二种算法:
师:65+70求出什么 (动画显示把小强和小丽第一分钟走的那段闪烁,并移动到下面)
师:65+70的和为什么乘以4? (动画显示小强和小丽共走了4分钟,每分钟都走了(65米+70米)就有了4个(65米+70米)
65+70
6,两种算法对比.
(1),在数学知识上有什么联系
(2),解答思路上有什么区别
引导学生得出:两种解法思路上不同,结果相同,而两种
算法的算式之间的联系,正好符合乘法分配律.
三、练习巩固,加深理解
这些都是同学们自己探索出来的,现在我们来看看大家掌握了没?
1. 志明和小龙同时从两地对面走来(如图),经过5分两人相迟,两地相距多少米 (用两种方法解答.)
(做一做,只列式不计算)
简略说说做法。
四 拓展练习:(用多种方法解答)
师:我们知道在日常生活中这样时间一样的相遇问题不多,一般是一个先走了一段时间后,另一个才开始走,我们来看看遇到这种问题,该怎么解决呢?
( 屏幕出示 )
甲,乙两列火车从两地相对行驶.甲车每小时行75千米, 乙车每小时行69千米.甲车开出后1小时,乙车才开出,再过2小时两车相遇.两地间的铁路长多少千米 ?(要求同学画线段图)
找出的条件和所求问题,两人是如何运动的?找关键词语
师:这道题给我们的条件有哪些?(板书)
师:求两地间的铁路长也就是求什么?(同桌讨论)
师:(指名)说说你是怎么做的?(将该同学的作业 放出来。
并提问学生,请他说出为什么这样画,这样做 讲出算法的思路.
五、谈谈你的收获
师:哪位说说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懂得种子发芽需要一定的条件,获得一些简单的植物生长的知识。
2、学会本课的生字,认识酉字旁,理解“种子、泥土、暖和”等词意。
3、能用“热闹”“一边……一边……”各写一个句子。
4、能用自己的话说说种子怎样才能钻出地面。
教学重点:
知道种子发芽的一些条件,理解一些新词意。
教学难点:
用自己的话说说种子怎样钻出地面。
教学准备:
投影,磁带,种子及泥土。
教学课时:
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揭题。
1、读题、质疑:说说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2、说说你知道种子是怎么发芽的呢?
二、初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大意及生字教学。
听录音范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内容是什么?
1、听录音,标出段落。
2、说说种子怎么样才钻出地面。
3、轻声读课文,把生字词多读几遍。
4、指名分段读、评议。
5、卡片抽读生字词。
A、读准字音。醒xǐng 暖和hua 挺tǐng 泉quán
B、说说哪些字难写难记。
C、指导书写,扩词练习。
三、朗读指导。
四、
五、作业
1、朗读课文。
2、抄写生字。
3、扩词,完成课后作业第二题。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读课文
2、读生字、词语。
二、学习第一段。
1、自由读、边读边想。这段中哪两个词用得物别好?
“睡、醒”用知这里有什么好处?
“睡、醒”各是什么意思。
2、说说种子怎样才能醒过来。
3、挺一挺指什么?
三、学习第二段。
1、自由读第二段。种子除了需要“暖和的天气”外,还需要什么?
2、“喝水”为什么要喝水呢?水从哪里来呢?
3、“又”说明了什么?
4、指导朗读。
四、学习题3-8段(分学习小组)
1、分角色自由朗读3-8段
2、讨论:说说你学懂了什么?哪些不懂?讨论下面的`问题如何解决?
A、这部分是谁和谁的对话?
B、理解“招呼、热闹”等词意。
C、从什么地方“看出热闹”。
D、种子为什么会问这些问题。
E、如何朗读?
四、:种子看到了一个怎样的世界。
六、作业
1、读课文。
2、完成课堂作业第三题。
3、完成课堂作业第二、三题。
第三课时
一、复习巩固。
1、朗读课文。
2、听写生字新词。
3、指导完成课后作业第四题。
二、学习第九段。
1、自由朗读、思考“突然一亮”“亮”与前面哪个词相对应。(黑)
光明的近义词(光明)反义词(黑暗)
2、小种子如今成了什么样?
3、她看到了一个怎样的世界?
三、指导全文朗读。
四、指导背诵。
1、自由背。
2、说说怎样背得快。方法指导。
3、同桌互背。
4、指名背。
五、说话训练。
除了课文里写到的春天热闹景象,种子还看到什么?充分展想象,描述春天绚
丽多姿的景色。
六、全文,说说小种子生长过程所需的条件。
七、作业。
1、背诵全文。
2、完成课堂作业。
板书设计:
8、一粒种子
暖和(春光)
喝水(春雨)挺一挺
松土(空气)
语文教案 篇5
目标确定的依据
1.基于识字写字
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书写正确。
2.基于阅读
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默读有一定速度。
3.基于写作
能写简单的自然景观,能够用多种修辞手法表达情感。做到语句通顺。习作有一定速度。
教材分析
《山中访友》是人教版小学六年级第一单元第一篇课文,之所以放这里是因为通过 作者“带着满怀的好心情”,走进山林,探访山中的“朋友”,与“朋友”互诉心声。
学情分析
1.基于识字写字
学生能够自主学习生字词,但要指导“瀑”的书写,强调“唱和”的“和”的读音。
2.基于阅读
学生在以往的基础上能够了解散文特点。 但是读得不够深入。
3.基于习作
学生能够把观察到的自然景物描述出来并抒发简单的`感受,有一定的速度,但是语言不够生动形象,感想不深入。
教学目标
1.自学并正确书写8个生字;通过联系上下文等方法,说出“德高望重”的意思,并运用。
2.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说出作者在山中拜访的朋友,通过各种形式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学习作者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手法表达热爱大自然的情感的方法来进行练笔,书写自己的真实情感。
评价任务:
1.通过互相提醒、教师板书、书空等方法学习生字;通过联系上下文,同学帮助的方法,理解“德高望重”意思。
2.通过小组讨论、指名回答等方式理解课文;通过范读、指名读、镂空背诵、自由背诵,达到背诵喜欢的段落。
3.通过小组讨论、自由写作、班级展示等方法进行练笔。
设计意图:
让学生在多样的学习方式中,通过此评价看学生对于学习目标的达成情况。检测对记忆理解及学生阅读理解能力。
教学过程
学习目标
教学环节
学习活动
评价要点及标准
教师活动
自学并正确书写8个生字;通过联系上下文等方法,说出“德高望重”的意思,并运用。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03-09
语文园地语文教案04-04
语文《语文园地四》教案02-20
语文下册语文园地教案11-21
语文乐园教案04-04
语文《画风》教案05-06
语文阅读教案03-03
语文《石榴》教案04-21
语文下册教案12-10
语文《江南》教案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