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教案集合(9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美术教案9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美术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了解纸拎袋的用途,并能用多种纸张及多种设计方法,来制作漂亮的纸拎袋,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2.通过添画或拼贴等方法来装饰纸拎袋,培养设计意识。
3.培养学生细心和耐心的习惯,并激发对手工制作课的兴趣。
教学重点:
能够运用添画或拼贴等多种设计方法来装饰纸拎袋。
教学难点:
装饰设计的美感与创新。
教学准备:
学生:彩色纸,剪刀,胶水,即时贴和各种装饰品。
老师:示范作品若干,音乐。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小朋友,你们见过这样的纸拎袋吗?(展示准备好的纸拎袋)
2.你们还见过哪些形状的纸拎袋?请你们把自己带来的纸拎袋相互交换,给大家看一看,并说说它们有什么用途?
二、制作
1.分析研究:
①研究纸拎袋的外形有什么特点?研究纸拎袋的内部结构是怎样的?
②研究纸拎袋的色彩有什么特色?研究纸拎袋的装饰采用了哪些材料和哪些制作方法,你还有更好的设计想法吗?
(通过小组探究学习,使学生学习自主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2.看一看黑板上挂着的`纸拎袋是怎样做的,和同学们带来的制作方法一样吗?(通过欣赏,拓展学生的视野和感受艺术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①拿出自己带来的彩色纸,想一想,用你手中的彩色纸能做成什么样子的纸拎袋。
②教师制作,重点提示封口和拎袋处的牢固性。
③出示装饰好的图案和花纹的拎袋给学生欣赏,并比较前后有什么不同,突出装饰拎袋的美观和工艺性。(提示:拎袋上加上图案和花纹就更漂亮了,拓展学生创造性思维,为学生继续再创造提供空间。)
三、布置作业
1.可以做一个有特色的拎袋或实用性很强的拎袋。
2.可以小组合作完成,也可以自己独立完成。
四、展示表演
1.小组交流:介绍自己制作的纸拎袋有什么特色。
2.播放音乐进行包包展示。
美术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对撕纸活动感兴趣,在撕纸的基础上,学习撕长纸条的技能。
2、尝试仿编儿歌,感知仿编的乐趣。
3、培养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并能根据所观察到得现象大胆地在同伴之间交流。
4、让幼儿体验自主、独立、创造的能力。
5、会用它们大胆地进行艺术表现与创造,喜欢装饰。
活动准备:
1、彩色色纸人手1—2张,每人一个小碗或一个小筐子,每人一个小勺子和小叉子。
2、一碗白色的纸条面。
3、幼儿用书《大老虎》
活动过程:
1、看书念儿歌《大老虎》,引出主题。
教师:看图说说,图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让我们也变个大老虎来吃饭吧!师生一起念儿歌《大老虎》。
教师:我们小朋友除了吃大米饭,还吃什么呢?
2、出示一碗面条,引起制作兴趣。
教师:这是一碗什么?是什么颜色?是用什么做的?鼓励幼儿大胆的讲述自己的看法,探索制作的方法。
3、 教师示范讲解制作的方法,引导幼儿一条接一条慢慢的撕长条纸,不要撕的太快。
4、 幼儿进行面条加工活动。
教师:今天我们班要举办一个《好吃的面条》集餐活动,每个小朋友都要做一碗香喷喷的面条,好吗?幼儿进行撕纸活动,教师对幼儿进行个别指导和帮助,对能力弱的孩子重点学习撕长纸,对能力强的孩子重点学习撕细长纸条。
5、 让幼儿与同伴相互交流,介绍自己碗里的面条,再假装吃面条,感受交流和吃面条的'快乐,教师给予积极的评价。
6。 带幼儿尝试仿编儿歌《大老虎》。
教师:我们小朋友扮演大老虎,吃面条好吗?我们一起说:长长面条,喷香喷香,豆腐鸡蛋,青菜肉汤。
活动建议:
1、将小朋友做成的面条放在生活区域中,让小朋友喂娃娃吃面条。
2、在区域活动中提供纸张,鼓励幼儿撕纸做许多细细的长面条,不断提高孩子灵活撕纸的能力。
活动反思:
小朋友都可以积极参与到撕纸的活动中,并与老师互动,大胆的说自己吃过或想到的各种面食;撕揪片时精细动作发展好的小朋友能撕的很小,很碎,有的小朋友则不行,是一大块,一大块的,撕的比较慢。在炒面时整个教学过程达到一个高潮,孩子们玩的特别开心。
美术教案 篇3
教学目的:
1、 强调眼、手、脑的结合,尝试用拓印、磨印等不同方法把各种凹凸不平材料的肌理效果表现出来,力求完成一件有趣的作品。
2、 培养学生感受美、创造美的兴趣,增强学生热爱大自然美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1、 重点:从观察、触摸到动手表现,充分感受不同质地材料的肌理美。
2、 难点:用不同的方法表现不同的肌理美,更能创造漂亮的肌理美。
教具准备:
1、搜集各类凹凸不平的、不同质地的材料
2、制作好的磨印、拓印画面
3、用于表现肌理的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
1、 组织教学
2、 导入新课:
A、触摸实物
(有几件东西在没有让它们亮相之前,我想让几位小朋友来用手触摸一下,你有什么感觉呢?)这几件实物分别是:海螺、贝壳、麻袋、树叶、陶瓷等。
B、说说触摸的感觉,导出肌理概念
(这些物体中,有的表面是光滑的,有的是凹凸不平的`。)
(这些凹凸不平的物体中,物体本身就有一种漂亮的纹理,出示海螺,看!上面漂亮的圈圈螺旋纹,这就叫做肌理。)
C、出示课题
3、 讲授新课:
A、出示树叶,感受它的肌理。
指导学生观察树叶的纹理,用手触摸它的叶脉。(树叶上细细密密的叶脉就象张蜘蛛网一样,有意思!)提问学生:漂亮的事物把它表现在画面上才好,怎么表现呢?
B、讨论拓印、磨印的方法。
(可以照着画下来,那就是写生。)再进一步提问:如果要把纹理一模一样地表现出来呢?有没有更简单的方法?结合磨印、拓印的画面,使学生开始对肌理的表现有种认识,让学生结合学过的知识说说磨印、拓印的方法。(磨印是把纸覆盖于物体表面,用硬质的绘画工具在上面来回磨出来的效果。拓印是把物体的表面涂上颜料,然后盖印在纸上的效果)
C、说说特别的肌理。
(大自然孕育了这么多奇妙的万物供我们欣赏。)观察桌上的实物,再通过触摸,把你觉得好看的描述一番。(小组交流,个别提问。)
D、学生作业。
用颜料拓印,用彩色铅笔、蜡笔磨印或选择自己的方法,选择一些物体把它们的肌理表现出来。(全体尝试)
E、把自己的满意之作展示一下。说说通过什么方法能让你的作品看上去更有意思呢?引导学生对自己表现的肌理进行联想。<比如肌理的象形性和完整性等。>
归纳出用剪、贴、添画的方法完成更有意思的画面。
F、第二次作业
在完成的肌理画面上再做尝试。
4、巡回指导
5、进行小结:
美术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结合熟悉的童话故事形象,对童话故事形象艺术有所了解。
2、通过图片欣赏,感受童话故事形象的特点。
3、学生能够用绘画的方式来表现童话故事中的形象。
重点难点:
通过欣赏童话故事形象的风格特点,学会用线描的方式进行练习和创作。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
认一认、说一说:灰姑娘、白雪公主、小红帽的形象。
师:同学们,这些形象想必大家都很熟悉,你能来说一说她们分别是什么童话故事中的主人公吗?(生交流)那你知道《灰姑娘》、《白雪公主》、《小红帽》这些脍炙人口的童话故事都源自于那本童话故事集吗?
生:《格林童话》
师:你还知道哪些格林童话?
小结:同学们,《格林童话》的编写者是格林兄弟,它是欧洲地区搜集得最系统,出版得最早的一部民间童话集。带有浓重的地域色彩、民族色彩和时代色彩。共有216篇,于1812年出版,《格林童话》自问世以来,赢得了小读者的喜爱。在世界文学史中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
那么,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童话世界(板书),去领略一下童话故事的趣味。
三、教学流程
1、欣赏交流:
引导学生说说自己喜欢的童话形象,从形象、色彩上说说喜欢的原因。
2、师:在这些童话故事中,哪些形象你最喜欢?
师:说得不错。你能说说它们给你怎样的感受吗?
3、课堂讨论
童话故事形象与现实生活中的人物、动物、植物等的形象一样吗?有什么不同?
引导学生说说童话故事形象的外形特征:夸张、变形、比拟、象征等。
童话故事形象的颜色搭配有什么特点?
在讨论中边欣赏边引导学生观察、交流,从而使学生领悟出童话形象设计的基本知识与方法。
4、设计练习:
欣赏各种造型、色彩以及表现形式不同的作品,激发学生创作欲望。
交流设计的`想法,准备设计怎样的童话故事形象?
通过怎样的表现形式来设计?可以根据自己的想像先画出草稿,再与同学进行交流,讨论选择最佳方案和最恰当的工具来表现。
5、学生表现,教师指导
6、展示评价
请同学来展示一下你的画,你喜欢谁画的,为什么?
展示学生作品,通过自评、互评、点评等方式进行评价。?
美术教案 篇5
教学活动目标:
1. 情感目标:发展创造力和对美的感受,体验合作的乐趣与成功的喜悦
2. 能力目标:培养幼儿大胆想象和动手能力,运用多种材料装饰风筝面
3. 知识目标:用对称的方法尝试表现出不同形状的图案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大胆想象和动手能力
教学难点:孩子不懂得合作
活动准备:
1. 教师制作好的风筝面若干。
2. 人手一个剪刀、胶水。
3. 每组放有各种彩纸,剪好的几何图形若干;几支铅笔。
活动过程:
一、带幼儿进教室,自由欣赏各种风筝。
1. 幼儿自由欣赏各种风筝。
教师引导语:“哇!这么多的风筝,我们一起来看看!”
2. 幼儿自由的和同伴交流,教师在旁倾听。(如有幼儿提到喜欢风筝对称的话,就请他在集体面前说说,可直接引出下一个环节)
教师引导语:请和你的好朋友说说你喜欢那个风筝?为什么喜欢它?
二、引导幼儿感受风筝的.对称美。
过渡语:小朋友刚才都找到了自己喜欢的风筝,高老师这里也有一只我喜欢的风筝。
1. 出示一只图案对称的风筝。
教师引导语:你们觉得它怎么样?(幼儿自由发表意见)
2. 引导幼儿感受这只风筝的左边和右边的形状和图案都是一样的。
教师引导语:请小朋友看看这只风筝左边的翅膀和右边的翅膀,你发现了什么?翅膀上的图案呢?一样在哪里?(引导幼儿说出图案的大小、颜色、形状和位置都是一样的,或教师直接说出)
三、幼儿讨论如何装饰风筝面。
教师引导语:这些风筝真漂亮,我们也来做一只漂亮的风筝好吗?
1. 教师出示制作好的几只风筝面,请幼儿比较怎样装饰可能最好看。
教师引导语:
(1)你最喜欢哪只风筝?为什么?(引导幼儿观察比较,三只风筝的优点和缺点)
(2)怎样才能剪出两个一样的图形。
四、幼儿制作风筝面。
教师引导语:请小朋友用自己喜欢的彩纸剪出各种漂亮的图形把风筝装饰的最漂亮。
1.可以三四人合作
2.幼儿做到一半时,教师可请几位能力强一点的幼儿,用铅笔画自己喜欢的图案进行剪贴。
3.做的快的幼儿可以帮助做的慢的幼儿。
五、集中交流,分享快乐,体验成功
师:你刚才做了什么?是独立完成的吗?还是和同伴完成的?
你把风筝装扮成什么样子?
在装扮的时候遇到了什么困难?怎么解决的?
1. 幼儿自我评价,介绍自己的作品。
2. 幼儿相互评价,夸夸它好在哪里?
3. 教师对幼儿合作及操作情况进行评价。
美术教案 篇6
第02课 美术作品的艺术形象
一、课时结构:1课时
二、教学目的:
本课是有关美术欣赏基础知识教学的第2课,是关于美术作品创作的最重要和最基本的问题.即艺术形象问题的基本知识的教学。本课的教学目的应该是:
1.使学生了解美术形象的基本含义和一般特征,
2.使学生了解和明确美术形象的本质特性和基本特性。
3.初步知道美术形象类型的区别以及形象的多样性。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美术形象是对现实生活能动的反映。
难点:创造艺术典型是艺术形象的本质属性。
四、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研究的课题是美术作品的艺术形象。(演示课题)各种艺术作品都是通过艺术形象表现一定的构思内容来体现作者的思想感情的,艺术形象是艺术作品的基本成分,是艺术作品的基础。从某种意义上说,没有艺术形象,就难以形成艺术作品。那么,美术形象有什么特征呢?
2、通过寻找不同种类艺术形象的特点,体会美术形象的特征。
我们把几种不同的艺术作品作一个比较(演示不同艺术作品:诗《静夜思)》、曲《春江花月夜》、画《星夜》)
师:我们欣赏了三种不同类型的艺术作品:文学作品、音乐作品和绘画作品.它们用不同的方法表现了同一个艺术形象 ——月亮。请同学们讨论一下,这三种艺术形式在塑造艺术形象的手法上有什么不同? (演示文字)文学作品、音乐艺术和绘画艺术在塑造月亮形象的手法上有什么不同?
生:文学艺术作品用语言文字塑造了月亮形象。从床前的月光.到天上的月亮,用语言表达了人们的思乡之情。文学艺术作品通过语言文字的描写,触动人们的心灵感觉活动,使人们以艺术虚构的方式,想象、感受月亮形象的美感和存在。
(演示文字)文学作品艺术形象是语言形象、时间形象、动态形象、想象形象。
生:音乐艺术作品用声音、节奏、旋律等塑造了月亮形象。委婉的乐曲,描绘出夕阳落江面,圆月上东山的淡雅美丽景色。音乐艺术作品通过音响.节奏.速度、强弱等的表现,触动人们的听觉感官,使人们以艺术联想的方式体会、理解月亮形象的审美内涵。
(演示文字)音乐作品的艺术形象是听觉形象、时间形象、动态形象、音响形象。
生:绘画艺术作品用造型:色彩等塑造了月亮形象。明亮的月亮以直观的形象展现在人们面前,给人一种真实的空间的美感享受。 绘画艺术作品通过形体、构图、色彩、明暗等的塑造,触动人们的视觉感官,使人以直接感受的方式,看到具体动人的月亮形象。
(演示文字)美术作品的艺术形象是视觉形象、空间形象、静态形象、造型形象。
(演示文字)通过以上的对比,美术作品的艺术形象给我们的直接感受是什么呢? (通过观察比较,使学生自己体味“美术形象。的基本特征)
生:看得见,听不见.有形象.有色彩,鲜明具体,静止不动,占有空间,表现事物的瞬间形态。
师:美术形象足以空间存在的 形式.直接作用于人们的视觉,我们可以毫无障碍地感受到它的存在,从而引发审美感受。
(演示文字)美术形象是以空间的静态的造型形式,欣赏者直观感受的视觉艺术形象。 (加深对美术形象基本使特征的认识。)
3、引导学生分析美术作品,从中品味美术形象的基本含义。
(演示《击鼓说唱俑》、《生与死》、《灵鹫》)请同学们简单的谈谈对几张作品形象的 感受。
生:《击鼓说唱俑》以雕塑艺术的形式,表现了一个真实、生动的说唱艺人的形象。他的表情、动态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油画《死与生》用色彩表现了生命的主题,死与生有密切的关系,画面上,它们是一个整体。
《灵鹫》表现的是动物形象,用高大的山石村托了灵鹫的姿态,
(演示文字)美术形象,即是指作品中某一个别的艺术形象,又是指艺术形象所构成的整体艺术形象(强化概念)
4、通过分析使学生了解,创造艺术典型是美术形象的`本质性特征。
美术形象是静止的空间形象,决定了美术形象是瞬间形象,不能够表现事物的全过程。而瞬间形象必须能够抓住事物的典型特征,也就是必须表现典型形象。例如:我们要表现“跳高”这一主题,从助跑、起跳到跃竿、落地,要表现瞬间,哪个环节更具有典型性呢?
生:跃竿
师:显然跃竿动作最典型地表现了跳高运动。
(演示文字)艺术家是怎样表现典型形象的? 具有一定深度的美术作品,艺术家是怎样表现典型形象的呢?如罗丹的《思想者》.同学们还已得他的形象吗?请到前面做一下他的动作。(活跃课堂气氛,体会艺术家的构思。)
请一位同学上台表演。
(演示《思想者》)罗丹为什么要以这样的动作形象表现《思想者》呢?为什么不用老人、儿童、女人形象?
生:成年男人更能体现《思想者)的内在魅力,更具有思想深度。罗丹借助人体动态、神情这些表象,去表达某种内在的思想、感情,给观者以启迪。这种形象是深思熟虑的典型形象,体现了作者的创作意图和高超的造型能力。
《思想者》用鲜明而生动的性面貌,体现出普遍的共性特征,这就是艺术典型,而创造艺术典型是美术形象的本质特征。
5、通过分析.使学生了解创造艺术典型的方法和过程。
师:请同学们对比观察下面的几张作品,艺术家是怎样创造典型艺术形象的。(演示《长
城》、《连年有余》)
生:国画《长城》用线条概括了长城连绵起伏的形象特征,表现出长城蜿蜒地矗立在高山之巅。年画《连年有余》以明快的色彩,表现了中国儿童天真.可爱的特征。
师总结:通过以上的比较,我们不难看出,艺术形象典型地概括了客观对象的特征。
(演示文字)创造艺术典羹ln术形象的本质性特征。
6、强化理解.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艺术与生活的关系
通过对比同学们发现什么问题了吗?艺术形象像不像原有的自然物象?
生:像.艺术地表现长城,就要像长城。不太像,有原来形象的感觉,但不太一样。
(演示文字)观察下面的作品,思考艺术与生活的关系?
师:为什么会有这种似像非像的感觉呢?艺术与生活是一种什么关系呢?请同学们对比观察下面的几幅作品,并讨沦。(演示《母亲阿莉奴》等) (理解艺术形象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是人类精神创造的产物,是艺术形象的本质属性)
生:油画《母亲阿莉奴》与照片《阿莉奴》是一个再创造的关系,说明美术形象与现实生活既有联系又有区别。《门外有朝阳的山景》是凡高从病房往外看的景 色,在他眼中,把病人与外界隔绝的铁窗是不存在的。这张画的艺术形象,表现了凡高的内心情感,既是现实生活的形象反映.又不等同于客观现实,是按照自己的审美理想创造出来的。中国画《漓江》的作者,把自己游历漓江的感受用线条表现了出来。生活、自然是物质的,艺术形象是精神的,精神要高于物质,艺术要高于生活。
教师总结:美术形象是经过艺术家对现实生活进行选择.提炼.概括乃至改造等艺术加工,融入作者对事物的审美评价,注入美术家的思想感情创造出来的。它的形象特点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这是艺术形象的本质属性。(演示文字)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是美术形象的本质属性。(强化概念,形成理论)
7、引导学生了解美象创作的不同类型和不同风格。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一下,老师演示的几张作品,在创作方法上存在着那些差异呢?(演示三张静物作品。)
学生观察、发现问题并回答。
教师总结:在美术形象的创作中,由于艺术家的主客观条件不同,创作方法与艺术手法不同,而出现了艺术类型或风格上的多样性,有的强调反映客观现实的真实,其创作的美术形象偏重于写实,可以叫作再现性形象;有的强调主观世界的感受,所创造的美术形象偏重于内心感情,情绪的发泄及主观露念的描绘,可以叫作表现性形象,其创作的艺术手法有具象性形象、意象性形象和抽象性形象。请同学们把下面的作品分成具象、意象和抽象三个 部分。
(演示文字)美术形象有不同的创作类型和风格。
(演示《牧羊女》等。)
学生分组讨论,说明本组的意见。
五、课堂小结:
美术形象的风格是多种多样的.无论是具象的还是抽象的,都既反映着客观现实和客┃ 观真理,又反映着作者的主观感受、主观认识、主观理想。下面请同学们自己把今天的课┃ 程总结一下。(强化课程要点,巩固所学知识,增强理性概念。)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美术形象的基本含义和一般特征;更明确了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道理,美术形象是生活的能动反映;懂得了美术形象是典型形象,是通过生动具体的艺术形象塑造的;了解了有多种不同风格的美术形象,开阔了视野,增长了知识。
美术教案 篇7
幼儿美术手工的教案
目标:
1.情感目标:通过欣赏实物花瓶和生活中各种各样形态结构(明暗、色彩、造型、质感)以及花纹不同的花瓶,感知花瓶的艺术造型美。
2.知识目标:教会幼儿用剪纸的手工美术技能,剪出自己所喜欢的花瓶的造型以及其中的花纹装饰。
3.技能目标:幼儿能够掌握对边折剪镂空的剪纸技能,会用衬底的方法让自己的剪纸手工作品变得更美观。
利用对边折剪的镂空剪法创作出一个造型别致、花纹奇特的花瓶。
难点:
会用衬底的方法让自己的剪纸手工作品花瓶变得更美观。
准备:
1.花瓶、花瓶PPT、剪纸操作步骤图。
2.讲解花瓶时的古筝乐曲《渔舟唱晚》、操作时的背景音乐——《青花瓷》伴奏,花仙子之歌》、扩音器。
3.铅笔22支、剪刀22把,蓝小篓子4个。
4.圆形小篓子4个、蓝白A4纸剪纸、大篓子8个、衬纸、双面胶若干。
5.教师范例两个。
6.课前铺垫:纸张相衬的方法、撕双面胶、花纹的名称等。
过程:
一、直观实物和图像导入:
小朋友们好!今天,老师带来一个什么?(它叫花瓶)今天老师还带来了更多好看的花瓶,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吧!
二、播放PPT以及轻音乐《渔舟唱晚》,带领幼儿欣赏和观察花瓶的外形特征和花纹装饰。
1.这些花瓶分别是什么样子的?带领幼儿认识瓶颈和瓶肚,介绍各种花瓶的瓶口、瓶颈和瓶肚有什么特点?(瓶口有大有小、有各种形状、瓶颈细,瓶肚大)2. 瓶子上有些什么花纹装饰啊?这些花纹都是什么形状的?
3. 教师小结花瓶外形特点以及花纹装饰。
三、出示步骤图,与幼儿讨论如何用剪纸的方法剪出花瓶。
1. 刚才我们看了很多美丽的花瓶,今天我们用一种特殊的美术手工形式——剪纸来表现花瓶独特的`美。我们先剪一个大花瓶。怎样剪出漂亮的花瓶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花瓶剪纸步骤图。
2.幼儿自由讲述剪纸的具体步骤,教师小结制作方法。
四、幼儿大胆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1.播放轻音乐,鼓励幼儿大胆用对边折剪镂空的方法剪出自己喜欢的花瓶造型以及花纹装饰。
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们提供了蓝、白两种颜色的纸,现在你先在大篓子里随便拿一张纸,在蓝色小篓子里安全的拿一把剪刀和一只铅笔放自己面前,然后坐端正看老师!看看谁是第一名!我们刚才也在图片中欣赏过青花瓷花瓶,青花瓷花瓶就是用蓝、白两种颜色在花瓶上进行花纹的装饰,今天我们也借用青花瓷花瓶简单的蓝、白两种颜色,把我们刚才在欣赏的时候看到的你喜欢的花瓶,用铅笔在纸上画出外形以及其中的花纹装饰,再用剪刀剪下来,好吗?注意花瓶尽量大一些哦!还有注意花瓶中的花纹装饰画好后,剪得时候一定要把它当做阴影剪成镂空的哦!
2.指导幼儿将自己剪好的剪纸作品经过衬底以后变得更加美观,变成蓝底白色花瓶、白底蓝色花瓶。
师:小朋友们,我们的花瓶剪好咯!我有一个好办法把它变得更美丽!老师这儿还有一些蓝、白纸,它们的上方还有一条双面胶,小朋友会撕开吗?好,现在请用白纸剪花瓶的小朋友举手,我来发蓝纸。请用蓝纸剪花瓶的小朋友举手,我来发白纸。拿到纸以后请在纸的中间找到那双面胶把它上面一层撕掉。把你美丽的花瓶的上方贴于双面胶处。好啦!现在我们的青花瓷花瓶出炉咯!赶快去把我们的花瓶进行花瓶展览吧!
五、请幼儿相互介绍自己设计的美丽花瓶,开展花瓶展览会,互评一下各自的花瓶。
六、小朋友们的花瓶真美丽,那我们赶紧去找一些鲜花插到花瓶里,我们的花瓶就会变得更美!走吧!出发吧!(播放《花仙子之歌》带领幼儿离开教室)
美术教案 篇8
第1课美术家是如何进行表达的——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
教学目标:
本课的目的是让学生对美术作品的语言有一个简单而完整的了解,这是美术鉴赏的基础。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认识不同类型的美术作品在使用艺术语言上的不同方式,美术作品也由此呈现出千变万化的形式特征和审美意韵。
重点: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的概念、内容、形态分类。
难点:美术语言既是具体的、可分类的,又是包含在整体美术作品之中的,学生理解会有很大的难度,因此,必须结合具体的美术作品并调动学生既往的美术知识来认识和理解。
教学手段:课件展示、讲授、练习、
教学过程
探究导入课题
教师活动:创设情景,导入探究课题
设置情景:由苏轼的名句“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说明这些事物传递的信息是代表春天的语言符号,同时伴随展示相关图片,并巧妙的引出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
然后,提出问题:A、什么是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B、在美术作品中美术家是如何进行表达的?
(2)学生活动:A、感受名句及图片信息,领会本课的意图,轻松的接受课题。
B、思考老师设置的问题,进入求知准备状态。
2、投放目标:教师活动:立足学生实际,投放学习目标。
学生活动:了解学习目标,以良好的状态投入新课的学习。
3、新知探究
什么是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
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的概念:美术所专美使用的,具有视觉传达功能的`形象和形式就是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其特征就是具体性和形象性。
教师活动:大屏幕展示美术语言的概念
学生活动:一同朗读
(2)美术语言的内容:基本语言元素(点、线、面、色)
语言表现手段:
教师活动:A、展示中国工笔画《捣练图》、中国写意画《泼墨仙人图》及油画《1954》三幅表现形式不同的绘画作品。
B、提出问题:分析三件作品在形象塑造上运用了那些类型的艺术语言形式
学生活动:A、欣赏绘画作品,并用一分钟的时间思考讨论探究老师提出的问题。B、踊跃回答问题,总结出三件作品都运用了点、线、面、色。
根据同学们的回答,师生共同总结出美术语言的内容。
(3)美术语言的形态分类:具象艺术、意想艺术和抽象艺术
教师活动:A、再次展示中国工笔画《捣练图》、中国写意画《泼墨仙人图》及油画《1954》三幅表现形式不同的绘画作品。B、提出问题:从作品写实的程度的角度去对比分析三件绘画作品在表现形式上的差异。
学生活动:A、欣赏作品,并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踊跃回答问题,《捣练图》中的人物、环境、道具真实具体,《泼墨仙人图》看上去似一个人,但又不是十分的具体准确,只是大笔概括。《1954》让人看不出什么具体的现实形象。
根据学生的回答,师生共同总结出美术语言的形态分类。
(二)在美术作品中,艺术家是如何运用艺术语言的
(1)、具象艺术:目的在于真实的再现现实
教师活动:A、展示顾闳中的《韩熙载夜宴图》,并以一幅工笔花卉为例演示其绘画技法。
B、提出问题:结合工笔画的绘画技法,总结《韩熙载夜宴图》图中是如何运用艺术语言的。
学生活动:A、结合图示分析工笔画的绘画技法。B、根据工笔画的技法,总结出《韩熙载夜宴图》运用了线条勾勒、随类赋彩的语言表现方式。
教师活动:A、展示达维特的《赫拉斯兄弟宣誓》
美术教案 篇9
课题:16纸带穿编
教学目的:
1、学习用纸带进行穿编,编织成各种物品。
2、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创新能力。
教学重点:如何用彩带编织成各种物品
教学难点:彩带编织的穿插
教学过程:
一. 欣赏各种编织工艺品(实物与电教结合)
1. 编织的材料:藤.竹.纸.塑料.铁.草芒.木片.毛
2. 编织工艺应用:实用.装饰.摆设
二. 欣赏少数民族.编织的'工艺品
三. 出示教师编织的工艺品.
1.平面
2.立体
四. 介绍简单的编织方法:
1. 纸条经纬穿插一上一下
2. 不同颜色彩条的搭配形成不同图案
3. 图案的组织
五. 立体纸带的偏织,结合课文技巧图例
1. 先编织底部
2. 放入形状物体,向四边往上编织
3. 收尾及绑带
4. 完成
5. 回一,先编织底部,两头合拢,便成船形
六. 作业要求:
学生根据所带材料,编织成各种物品,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大胆创新
七. 学生练习,教师巡视辅导(注意刀具的安全使用,保持教室整洁)
展示学生作品,学生互相交流
【美术教案】相关文章:
美术的教案02-05
(精选)美术教案07-26
【精选】美术教案07-26
美术教案07-20
美术教案(经典)07-22
(经典)美术教案07-29
[精选]美术教案10-13
美术教案(精选)09-12
美术教案(经典)09-27
美术教案[精选]0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