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时间:2023-10-22 12:16:24 教案 我要投稿

语文教案【大全10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语文教案10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语文教案【大全10篇】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要求

  1.学会9个生字和4个词语,认识7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知道双手和大脑是人的两件宝,培养用手用脑热爱劳动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教学重点是学习生字新词,指导朗读和背诵课文,使同学知道手脑要并用才干有发明。

  教学难点,有些词句不容易理解。

  课前准备

  1.收集课外活动照片、绘画作品,出一次专栏。

  2.生字卡片;课文朗读的录音带。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启发考虑

  1.板书课题:11 人有两件宝

  课题中两个字没学过,谁会读?(指名读)请读准的同学领读生字、生词。再齐读课题。

  “两件宝”也可以说两个宝。“件”是生字,左边是_(生:单人旁),右边是_(生:一个牛字),一个人牵着一头牛,这个字就是“件”,一件衣服、一件事情的“件”,也是这个字。

  2.课文是一首儿歌,是根据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爷爷的《手脑相长歌》改编的。

  3.读到课题,你们想知道些什么?(启发同学学会提问。)

  二、范读课文(或放课文朗读的录音)

  听老师读课文后,知道这两件宝是什么?

  三、初读课文,自同学字词

  1.凭借汉语拼音读两遍课文。

  2.读课后生字表(一)和表(二)中的本课生字,在课文中把这些字画出来,再连成词读一读。

  (教师巡视、辅导,了解自学情况。)

  四、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带有拼音的生字卡片,指名认读。

  双手 事情 发明(注意带点字都翘舌音,“情”为轻声。)

  考虑 做工 才干(注意带点字都是平舌音,“能”是后鼻音。)

  劳动 两件宝 办不到

  2.指名读课文。(从差到好,不同层次3-5名,注意读准生字的字音,“不”的不同读音)

  3.齐读课文。

  五、以问促读,熟悉课文

  1.课文有3句话,第一句说什么?

  2.这两件宝该怎样用?读第二句。

  3.课文最后说什么?

  4.连起来读一读课文。

  六、识字写字教学

  1.认读不带拼音的生词。(开火车轮读3遍)

  2.指导同学记住字形。(突出重、难点)

  双:两个“又”不同,左边是又字旁,第2笔是点。

  做:右边是反文旁,4笔写成。

  才:把“寸”的点改成撇。

  3.指导写字。

  双:右边的“又”,横撇要左伸到点下。左右靠拢。

  做:左中右三局部要紧凑,单人旁要窄些,中间“古”稍短些,右边“反文旁”与“单人旁”一般高。

  办:先写横折钩折、撇、然后左边一点最后右边一点。

  4.课堂作业。(完成课后练习第2题。)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认读生字词。

  2.听写,写后集体检查、订正。

  双手、做工、才干、劳动、两件、办不到。

  3.朗读课文。

  二、理解句子

  1.双手会做工,大脑会考虑。

  (1)口头填空。

  工人_______

  农民_______

  护士_______

  老师_______

  (2)考虑“就是干什么?(动脑筋,想方法)

  讲讲你或他人动脑筋的事。(启发:想一想,你在学习、玩、做事的暑假遇到什么困难和问题,你想了什么方法,结果怎样。你见过他们经过想方法把事情办好的事吗?

  2.用手又用脑,才干有发明。

  师解释“发明”:想方法做出自身或辊人没有做过的东西来。举科学家发明发明的事例,如爱迪生发明电灯,或举学校中一些小发明的事例,重点说说他们怎样考虑、怎样做的.。使同学知道手脑并用与发明发明的关系,不必深讲。

  3.小结:这一课告诉我们双手和大脑是人的两件宝,我们可要把它们用好。一个人只要爱劳动,肯动脑,一定会有所发明。

  三、指导朗读、背诵

  1.指导读法。

  读这首儿歌就是在向他人介绍两件宝是什么,有什么用,怎样用,介绍的时候要把词语连起来读,意思才清楚。如:

  用手不用脑,事情做不好,

  用脑不用手,啥也办不到,

  用手又用脑,才干有发明。

  2.听朗读录音,再跟着一起读。

  3.指导背诵。

  (1)理一理三句话的顺序:先说什么,接着说什么,最后说什么。

  (2)采用师与生、组与组对读的方法激发兴趣,协助记忆。如:师读每行前半句,生接后半句。

  四、巩固练习

  1.完成课后练习3。

  2.比一比,组词语。

  工( )做( )才( )

  公( )作( )寸( )

  板书设计:

  两件宝

  两件宝

  双手

  大脑

  做工

  考虑

  发明

语文教案 篇2

  设计理念:

  1.培养学生整体学习单元内容的能力,使知识更加系统化,各篇课文联系更紧密。

  2.增强自主学习的能力,用一篇课文学会的方法自己学习相关的课文,举一反三,学习更灵活,兴趣更强。

  3.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从作者生动的描写中想象画面。重视学生语言的积累,课文中的精彩片断让学生熟读背诵

  4.强化口语表达和写作实践。语文学习的重要目的就是让学生学习语言。言语训练是语文学习的必要途径,因此对口语交际、习作等进行精心设计,让学生在听说写的实践中切实感受语言,学习语言,发展语言。

  教材分析:

  自然奇观这一组由四篇课文组成。《观潮》选自《喜看今日钱塘潮》,描写了大潮的奇特、雄伟、壮观;《雅鲁藏布大峡谷》,作者用具体准确的数字来证明它的大,还用了好多优美的语言文字写出了它的神奇美丽;《鸟的天堂》是著名作家巴金的作品,充满生机的大榕树,活泼可爱的小鸟,展示了一派美丽动人的南国风光。, 《火烧云》是著名女作家萧红的作品,描写了一幅多姿多彩的火烧云图景

  这些课文虽然都是描写自然景观,但描写的方法却不一样,各有特色。每篇课文都是经典之作。

  学习目标:

  1.通过阅读4篇课文,理解课文所描写的景观的特点。

  2.以4篇课文为研究材料,寻找景物描写的一般方法和规律。

  3.通过词语、句子的积累,增加语言储存,为语文学习奠定基础。

  4.培养学生通过语言想象的能力,理解语言的能力。

  5.培养学生探究语言,对信息分类整理概括的能力。

  6.培养学生描写景物的能力,能够运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大自然的景物。

  7.认识27个生字,会写27个生字,能读记文中词语。

  8.感受大自然的魅力,热爱大自然。

  总体构想:

  整个单元分为三个模块:

  模块一: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以第一篇课文为主,附带其他两篇课文。同时,积累语言,通过熟读背诵,感受大自然的壮观。

  模块二:探究景物描写的方法。四篇课文连学,学生自主探索,然后进行归类、概括。同时积累语言,把景物描写的词语、句子进行归类整理。

  模块三:实际能力练习。通过口语交际、习作等,检验学生学习效果,把语文学习的结果落实到能力上。

  实施说明:

  此教学设计是为教学目标服务的。教学流程指示了教学的基本步骤,是一个大体的路径,教师循着这条路径可以有目的的实施教学。板块设计,让每个训练项目凸现出来,进行板块设计,需要对每一个内容进行相对深入的思考。教师在实施时要随机应变。板块只是一种构思,在实际操作中,可以灵活处理。

  模块一:感知整体内容

  学习内容:《观潮》《雅鲁藏布大峡谷》《鸟的天堂》《火烧云》

  教学流程:

  自由阅读自然奇观这一组课文,说说各个景观给你的初步印象,板书四处景观的主要特点。找一找,画一画:这些景物的主要特点你是从课文的哪些地方体会出来的,交流画出的内容,指导朗读。自由读《五彩池》(知道五彩池的具体位置,景物特点,以及水池为什么会呈现出不同的颜色。) 总结:五处景观的不同特点,说一说:那处景观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为什么?

  板块设计:

  板块一:导入

  介绍你最喜欢去的`地方,用简单几句话说一说那个地方给你的印象。评一评,谁说得好?为什么?

  板块二:基础知识、基本能力的学习

  1.生字词

  随课文记忆字词,读准确、写正确。

  说一说,怎样认记这些生字。

  提醒大家一些难写的字应注意什么。(让学生提醒学生)

  听写本单元词语,看看学生巩固的如何,及时纠错。

  2.课文的理解

  自然景观──由浅入深:自由读课文,说一说你不理解的内容;再读课文,解决不懂的问题;简单交流四处景物给你的初步印象;总结出这四处景物的主要特点;默读,深入文字理解人物,你是从文中的哪些地方体会出景物的这些特点的?

  《雅鲁藏布大峡谷》《火烧云》──以自学为主:自由读两篇文章,请教同位自己不懂的内容;边读边画,哪些语言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及时总结出景物的特点。

  板块三:读的设计

  1.读正确、流利

  在自由读的基础上接读课文:边读边评价。

  找出自己觉得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或请教他人。

  2.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读出感情

  (1)《自然景观一组》

  说说评评:边读边想象钱塘江大潮的声音和样子,《鸟的天堂》里大榕树以及鸟的活动样子,自由练习说(读)评书活动,评价,谁说得好,好在哪里;画出描写钱塘江大潮声音和样子的语句,自由读一读,给大家读一读,让大家眼前仿佛听到了潮的声音由小到大,到天崩地裂;看到了潮越来越近,由一条白线到万马奔腾,评价读;大榕树的静态描写,读出大榕树的勃勃生机,鸟多鸟美鸟欢的动态描写,以读书的形式来指导,画出这些优美的句子,大家都来读一读,比一比,谁读的最好,最美。可选几段精彩的背诵下来,做到声情并茂。并把树和鸟联系起来,树茂鸟多,鸟欢树旺。

  (2)《雅鲁藏布大峡谷》

  重在读和评:画出文中描写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地理位置、以及一些具体数字描写、景物描写的句子,通过你的读让同学们体会到雅鲁藏布大峡谷的高,美,奇,边读边评价。初步体会文中的一些说明方法。

  (3)《火烧云》

  边读边想象:文章3──6自然段,读一读这些段落,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说说你的感觉,并边读边想象,还可以画一画天空中的火烧云。

  文章的第一自然段—刚开始的霞光把大地变成什么样了,地上的事物有什么变化,用什么样的语气读,边读边评价。还可以在吃完晚饭后,带学生观察天空中的云,然后说一说,评一评,让学生学会观察,正确地表达。

  模块二:探究景物写法

  学习内容:《自然景观一组》《五彩池》(4课时)

  教学流程:

  回顾四篇课文中景物的特点,出示例子,体会这样写的好处,总结出描写方法。

  默读课文,找出文中描写生动的句子,说说这样写的好处,总结出描写方法。

  全面交流,总结描写方法,进一步指导朗读。

  摘抄四篇文章中自己认为精彩的词句。

  拓展:阅读课外书,摘抄描写景物的精彩片断,交流课外搜集的精彩片断。

  板块一:景物描写方法的概括

  1.由一个例子引导(出示《观潮》的样子、声音描写一段文字)出描写景物的方法──动态描写,说一说这样写的好处,读出自己的认识。

  理清样子和声音的变化

  样子:一条白线→拉长变粗→水墙→千万匹白色战马

  声音: 隆隆→响声越来越大→山崩地裂→风号浪吼

  2.自由阅读四篇课文,找出你认为最精彩的一段文字,说说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它们属于哪种描写?

  [预设:《雅鲁藏布大峡谷》中第二段的具体数字描写,写出了雅鲁藏布大峡谷的高,长,深;《鸟的天堂》中的12、13自然段的动态描写,写出了鸟多、鸟美、鸟欢;《火烧云》中的3、4、5、6自然段的语言描写,写出了云的变化之美;《五彩池》中通过池水颜色变化原因的科学说明,描写出了池水颜色的美。

  3.进一步总结板书出这些描写景物的方法。

  4.现在再让你谈一谈你喜欢的地方,你会注意到些什么?尽量用上总结出的描写景物的方法。

  板块二:语言的积累

  1.讨论:若把这一单元中描写景物的词语和句子摘抄下来,应该怎样分类才好?(预设:词语、句子按描写景物的动静态、比喻、拟人、数字说明等分类记录。)

  2.按照我们讨论的(一种或几种)分类方法,把词句分别积累到我们的“阅读记录卡”上。摘抄比喻句,拟人句,排比句等,并写出自己的体会。

  3.交流“阅读记录卡”,选出出色的进行展评。

  板块三:读的训练设计

  在体会到描写的好处之后,进一步认识景物的美和壮观,用自己的心声读出景物的特点。

  (1)《自然景观描写一组》

  如闻其声,如见其形:找出你认为最能表现钱塘江大潮的壮观、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神秘、大榕树的勃勃生机、火烧云的千变万化的语句,说一说为什么这样写就能写出景物的特点。让我们大家听一听你声音下的自然景观美吗?壮观吗?奇特吗?

  (2)《五彩池》

  体会表达效果促读:画出文中你认为描写最精彩的句子,体会一下,这样表达有什么好的效果?再去读,就能读出自己的独特体会了。如: 有的像……有像……有像……有像……“五光十色,更加瑰丽,就在人间,不再天上,体会这些句子和词语的好处。

  特别是倒数第二段,用科学的解释,告诉我们池水的颜色为什么会不同,让人们感到大自然的神奇,同时解决了人们的疑问和名字的来历。

  模块三:我会说 我会写

  学习内容:《口语交际·习作一》《回顾·拓展一》

  教学流程:口语交际(包括词语积累等,对景物的了解),习作(学生自己写景物)交流学习收获(单元学习总结)

  板块一:基础知识

  1.词语。积累“涓涓细流、郁郁苍苍、鸟语花香、山清水秀”等词语,尽量在自己的口语交际和习作中运用。

  2.句子。学习本单元有哪些印象深刻的句子,可以是描写动态静态的,也可以是描写声音样子的。

  板块二:口语交际设计

  1.交流景物特点。

  学习本组课文,哪一处景物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

  2.讲自己喜欢的一处景物。

  可以讲课内的,也可以讲课外的。在学生有准备的基础上进行。

  3.相互评价。

  ⑴这些景物为什么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⑵他或她讲得生动、具体、形象吗?怎样才能做到生动、具体、形象?

  板块三:习作设计

  ⑴交流经验。

  已经进行了近3年的习作,你在写景方面有哪些经验?

  ⑵确定景物特点。先写什么,后写什么,怎样写。

  根据你的经验和交流后的收获,你想写什么?为什么?

  ⑶动笔。

  根据以往的经验,有意识运用学过的词语和句式,把想写的景物写出来。

  ⑷自我评价。

  你觉得与以往的写景习作相比,这次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⑸相互评价。

  互相交流习作,进行评价,教师引导,注意与整组课文的联系。

  板块四:交流收获。

  1.学习本组课文有什么收获?(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学习经验)

  2.朗读四副写景的对联,注意节奏美,对称美,意境美。并熟读背诵。

  3.你建议同学们去参观哪处景物?为什么?

  4.办一期以“神奇的大自然”为主题的习作展览。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的

  1. 正确辨析常见文言虚词、实词

  2. 加强朗读训练,提高学生文言文的语感

  3. 让学生认识我国古哲人的非凡才智和他们对我国和世界文化的发展作出的贡献,进一步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辨析重点字词句意;在朗读中继续培养学生的语感.

  教学难点

  了解课文结构、理解课文蕴涵的思想观点

  教学方法

  1. 读议结合法

  2. 分层教学法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准备

  熟读课文,思考问题

  教学用具

  幻灯机、录音机

  教学步骤

  课前活动

  生进行课前活动

  师有针对性简析

  一、引入

  有一个成语,它比喻违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急于求成,反而把事情弄糟.这个成语叫做——拔苗助长,这个成语出自哪本书?—— 《孟子》.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孟子》中的文章。孟子是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主张“仁政”.我们今天要学的《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也体现了这种精神。

  二、齐读课文

  要求:

  1. 读准字音

  2. 注意断句、标点符号停顿要读出来

  3. 体会排比句的好处

  (鼓励:男女生曾经都胜过1班的.)

  生读后教师简评

  三、讨论质疑与解疑归纳补充

  (一) 、讨论

  学生形成4人讨论组讨论,时间8 分钟.幻灯机提示可讨论的内容.教师巡视,适当解疑,提醒少言寡语者,提示讨论的时间,要求各讨论组A层次负责人注意把握进度。

  (二) 、质疑解疑与归纳补充

  学生小组不能解决的问题提交到班上讨论。

  1、虚词

  之:

  三里之成,七里之郭:的

  环而攻之:指城郭

  而:

  环而攻之而不胜:前,表承接;后,表转接.

  夫:

  发语词,表示下面要发表议论

  2、古今义

  然而不胜者,……:这样却

  亲戚畔之:内外亲属

  3、实词

  去

  委而去之

  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域:限制,名词作动词。

  畔:通”叛”.

  4、句子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有利的时令比不上有利的地理环境,有利的地理环境比不上人心齐.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拥有仁义道德的人就能得到广大群众的支持,缺少仁义道德的人就会很少人帮助.

  5、理解课文结构及孟子思想

  ⑴本文论点是“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还是“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明确: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第一段:提出论点

  第二段:分析论点

  第三四段:.总结论点

  ⑵治理国家主要靠高压政策还是事实仁政?

  通过我们对字词的理解,通过我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我们都知道孟子很重视人和,不可否认,天时和地利都具与一定的重要性,但是最重要的还是人和,要做到人和,就要重视实施仁政,而不可靠“封疆之界”、“山溪之险”、和“兵革之利”.

  四、朗读训练

  1、听录音

  2、熟读成诵,要求BC层次的同学也要能背

  作业

  1. 背诵

  2. 分类积累词句

  3. 拓展:结合学习生活实际,理解名言警句

  板书设计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1. 理解常见虚词.

  2. 找出疑难语句.

  3. 判断中心论点.:是“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还是“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4. 如何划分段落?

  5. 理解孟子的思想:治理国家,主要靠实施高压政策,还是实施仁政?

语文教案 篇4

  一、教学目的要求:

  1. 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

  2. 理解文章的思路。

  3. 感受语言的.魅力。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目的要求1、2

  教学难点:目的要求3

  三、教学时间:一课时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从小学到初中,我们学过不少吟咏四季的古诗。古诗配美景,真美!演示多媒体画面(春、秋、冬)。在每一幅画面后,让学生背属于那个季节的诗句。

  师:同学们,你们有没有发现,少了哪个季节。

  生:没有夏季。

  师:很好。让我们先背诵一下有关夏的诗吧!(生齐背)。 同学们,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当代作家梁衡的散文《夏》。板书课题、作者。

  (二)作者简介:

  梁衡,(1946——

  ),山西霍县人。主要从事散文创作、散文理论研究,初中一年级语文教案《《夏》教学设计1》。作品曾获青年文学奖、赵树理文学奖、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奖;1996年在《佛山文艺》发表的散文《忽又重听“走西口”》获《美文》《文学自由谈》《佛山文艺》三家联合举办的“心系中华”散文征文优秀奖。有散文三篇《晋祠》《觅渡,觅渡,渡何处》和《夏》入选中学教材。主要著作有《新闻三步曲》(三卷)《数理化通俗演义》(两卷),散文集《名山大川》《人杰鬼雄》。

  (三)诵读文章时,同学们要在脑海里想象画面,朗读时要读出轻重缓急,读出感情。

  (四)学生自由放声朗读。

  1. 扫清字词障碍。对不识、不懂的字词句,自由发问。

  2. 学生各抒己见后,教师边小结边板书。

  板书:景美 人勤} 赞美

  紧张 热烈 急促} 赞美

  (五)精读课文:

  1. 齐读第一段:

  ①这一句话中哪些词语概括了夏的特点?

  ②它起什么作用?

  2. 指名一生读第二段。学生概括段意。哪些画面突出了夏的特点?

  3. 男生读文章第三段:

  ①找出采用对比手法的句子。

  ②哪个句子呼应第二段。

  4. 女生读文章第四段:

  ①农民的辛勤体现在哪里?

语文教案 篇5

  一、出示课题,理解课题

  1、先看老师写两个字葬礼,读在心里,用你的表情告诉老师你是否理解。读面色沉重标出生字

  2、读特殊理解特殊

  3、连读课题。

  二、新授:

  1、这个不一般的特殊的葬礼是什么样的?打开课本,把每个字读准,把每句话读通,也可以在读的过程中标一标,画一画,留下我们读过、思考过的痕迹。

  2、生读

  3、出示学生容易读错的词哀悼,并帮助学生理解。读这个词语带着一种心情。

  4、瀑布的名字。

  1)在书上画上

  2)这条瀑布真是不同凡响,让我们一起来记住它的'名字。

  5、说一说葬礼有什么特殊的地方?

  哪个自然段就把这个问题解决了?请一个同学读,看是否把课文读通顺了。

  6、为何举行葬礼?读文章的3~5自然段。

  1)你读了之后,有什么滋味?

  2)哪个自然段写出了雄伟壮观,从哪些词句中看出的?

  理解词语:咆哮而下、一泻千里

  3)难怪人们会在这瀑布面前

  4)这样的瀑布,让我们想起了一首诗,闭上眼睛,想象画面,背这首诗飞流直下三千尺,

  5)老师读,闭上眼睛。指导朗读

  6)同学们,你们是幸运的。在瀑布面前,你此时的心情怎样?

  (赞叹不已)

  7)拿起课本,用我们的声音传递一下瀑布的雄伟壮观。

  8)同学们,再读这一段,注意这个词曾经

  有这个词和没有这个词同不同?

  从曾经中你读懂了什么?

  有了这个词语后,你理解作者的心情了吗?

  9)你现在觉得这一段还可以怎么读?应该怎么读?心理准备一下。

  透过我们同学紧锁的眉头,老师知道你的心跟作者贴得更近了。

  10)想看一看几年后的情景吗?看

  谈感受。老师也不忍心看。

  读文章的第六自然段,说说你感受最深的。

  读。老师示范读老师读出来的是愤慨,你们呢?

  每一个人都有不同的情感体验,你都可以通过朗读努力表现出来。

  11)那这个原因是怎姆造成的呢?是他自己愿意离去的吗?无奈理解这个词

  12)再读,重现当时的逐渐消失。

  13)如果这条瀑布会说话,他会说什么?

  三、作业:

  1、词语

  2、总统的话

语文教案 篇6

  知识与技能与难点

  1、课内文言文阅读

  2.课外文言文阅读

  教学重点

  1. 学过的虚词的用法:之 其 而

  实词:故

  实词:

  实词有实在意义,能够单独充当句子成分一般能单独回答问题。

  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六类。在文言文中,实词是大量的,掌握较多的文言实词,是提高阅读文言文能力的关键。学习文言实词,应特别注意它在语法上的三个主要特点:一是一词多义,二是词义的古今变化,三是词性的活用。

  虚词:

  没有完整的词汇意义,但有语法意义或功能意义的词。汉语虚词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象声词

  虚词是不能单独充当句法成分的词,有连接或附着各类实词的语法意义。

  2.课内文言文详练

  3.课外文言文拓展

  参考资料 《中学语文教材全解》

  教学方法

  一、导人新课,激发兴趣

  教研组长(签字) 校长(签字)

  文言文

  一:常见虚词的运用

  (一)之

  1. 用作代词

  可以代人、代物、代事。代人多是第三人称。译为“他”(他们)、“它”(它们)。例: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义,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马说》)

  2. 用作助词

  (一)结构助词,定语的标志。用在定语和中心语(名词)之间,可译为“的”,有的可不译。例: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曹刿论战》)

  (二)结构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用在被提前的宾语之后,动词谓语或介词之前,译时应省去。 例:宋何罪之有?(《公输》)

  (三)结构助词。当主谓短语在句中作为主语、宾语或一个分句时,“之”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起取消句子独立性的作用,译时可省去。例: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

  (四)音节助词。用在形容词、副词或某些动词的末尾,或用在三个字之间,使之凑成四个字,只起调整音节的作用,无义,译时应省去。例:顷之 ,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狼》)

  3. 用作动词

  可译为“去、往、到”。例:辍耕之垄上(《陈涉世家》)

  (二)其

  1. 第三人称代词,相当于“他”(们)、“她(们)”、“它(们)”。例:妻跪问其故。(《乐阳子妻》)

  2. 活用为第一人称。相当于“我(的)”、“自己(的)”。例:并自为其名。(《伤仲永》)

  3. 在句中表示反问语气,相当于“难道”、“怎么”。例:其真无马邪?(《马说》)

  4. 指示代词,相当于“那” “这”之类的词。例: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核舟记》)

  5 .指示代词.表示“其中的”,后面多为数词。例: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为学》)

  (三)而

  1. 表示并列,相当于“而且”、“又”、“和”,有时可不译。例: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十则)

  2. 表示承接关系,相当于“并且”、“就”,有时可不译。例: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十则)

  3. 表示转折关系,相当于“然而”、“可是”、“却”。例: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十则)

  4. 表示修饰关系,即连接动词和状语,相当于“着”、“地”等,或不译 。例:拔山倒树而来(《幼时记趣》)

  5.代词,可译为“你”,“你的.”。例:而翁知我。(《蔡勉旃坚还亡友财》)

  (四)故

  1. 旧的,原来的。例:温故而知新(《论语》十则) / 两狼之并驱如故。 《狼》)

  2. 特意。例:桓侯故使人问之。(《扁鹊见蔡桓公》)

  3. 原因,缘故。例:公问其故。(《曹刿论战》)

  4. 所以,因此。例: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二:课内文言文 <<幼时记趣>>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

  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常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目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邱,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蛤蟆也,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惊恐;神定,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明察秋毫( ) (2)必细察其纹理( )

  (3)故时有物外之趣( ) (4)私你作群鹤舞空( )

  (5)项为之强( ) (6)又留蚊于素帐中( )

  (7)作青云白鹤观( ) (8)果如鹤唳云端( )

  (9)凹者为壑( ) (10)盖一癞蛤蟆也( )

  2. 、一词多义。

  (1)之:物外之趣( )(2)其:必细察其纹理( )

  心之所向( ) 使其冲烟飞鸣( )

  昂首观之( ) 常蹲其身 ( )

  项为之强( ) 神游其中 ( )

  观之正浓( )

  驱之别院( )

  (3)为:项为之强( )(4)以:徐喷以烟 ( )

  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 以虫草为林( )

  以虫蚁为兽( )

  (5)而:拔山倒树而来( )(6)时:余忆童稚时( )

  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 时常有物外之趣( )

  (7)察:明察秋毫( ) (8)神:神游其中( )

  必细察其纹理( ) 神定( )

  3、句子翻译。

  (1)故时有物外之趣。

  (2)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

  (3)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4)使其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

  (5)以虫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邱,凹者为壑。

  (6)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7)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8)神定,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三:课外文言文拓展训练

  师旷论学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

  师旷曰:“何不炳烛乎?”

  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

  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

  平公曰:“善哉!”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①恐已暮矣( ) ②盲臣安敢戏其君乎( )

  ③臣闻之( ) ④善哉( )

  2、下列句子中“之”字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臣闻之 B、如日出之光

  C、驱之别院 D、学而时习之

  3、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4、这则短文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课后反思

  本次课后作业 背诵所学知识 《幼时记趣》虚词

  学生对本次课评价:

  A+(105):老师备课特别充分,讲课特别生动,上课特别有效。

  A(99):老师备课很充分,讲课很生动,上课很有效。

  B(80):老师备课比较充分,讲课比较生动,上课比较有效。

  C(50):老师备课一般,讲课一般,上课一般。

  D(0):老师备课混乱,讲课水平低,上课没有效。

  学生签字:

  教师评定:

  1. 学生上次作业评价:

  2. 学生本次上课情况评价:

  教师签字:

语文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在阅读中认识12个生字。

  2、通过自己的观察、理解、感悟,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通过个性化学习,让学生懂得雨点儿对植物生长的作用。

  教学重点:

  通过朗读,让学生知道雨水与植物生长的关系。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方法。

  教学过程:

  一、揭课题

  1、播放电脑课件,欣赏《小雨沙沙》

  师:同学们,老师给大家带来一首非常好听的歌,会唱的同学请跟着唱。

  2、问:看了课件后,你有什么体会?

  3、板书课题:雨点儿

  师:你知道怎么读题吗?(这一教学过程通过调动学生视觉、听觉等感官,巧妙地引入新课激发学习兴趣。)

  二、知全文

  1、自由阅读课文

  要求:读正确,读通顺;画出不懂的词句;标出自然段。

  2、交流

  师: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从整体入手,以读为主。充分的自学为合作学习和全班交流做好准备,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

  三、巧识字

  1、学生提出自己不明白的词句。

  2、引导学生理解,如“数不清”、“飘落”、“云彩”等词。

  (1)出示“数”字,问:在哪儿见过这个字?出示“清”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出示词语“数不清”,读一读,找一找,文中指什么数不清。

  (3)说一说,生活中还有什么东西数不清。(如天上的星星数不清,秋天的'落叶数不清,漫天飞舞的雪花数不清)

  (4)认读“云彩”“飘落”。

  (播放课件:落叶飘落。)“飘落”就是飘着落下来。再用“飘落”练习说话。

  (5)在文中找出带有“数不清”“云彩”“飘落”这三个词语的句子,读一读。

  3、读理解“问”、“回答”。

  (1)出示生字“问”,读一读,找一找,文中写的是谁问谁?问什么?把有关的句子划出来。

  (2)交流,指导朗读问句“你要到哪里去?”

  (3)读课文找一找,小雨点儿是怎样回答的。出示新词“回答”,指导学生读正确。

  (4)小雨点儿回答大雨点儿的话后又问道:“你哪?”引导学生读大雨点的话,把这句话补充完整:“你要到哪里去?”

  4、读“方”。

  仔细读课文中带有“方”的句子,引导学生读“地方”这个词中“方”读轻声。

  5、桌间相互读课文。要求:正确、流利。

  (借助课件阅读,使各种感官都沉浸在课文中,调动视觉智能、语言智能和自然观察智能等形象感知事物,从而获得丰富、生动、独特的感受。)

  四、读中悟

  1、学生自主读第5自然段,说说读懂了什么。

  2、教师边范读第5自然段,边演示雨后草长花的动画,让学生初步感受雨点儿给植物带来的变化。

  3、出示句子:“雨点儿从云彩里飘落下来。”让学生结合动画情景,展开想象,模仿该句子说说雨后大自然生机勃勃的景象。

  小草从泥土里钻出来。

  小花从。

  从。

  4、顺承说话练习形成的语境气氛,让学生在自由练读的基础上齐读第5自然段。

  5、讨论交流:这都是谁的功劳?你想对雨点儿说些什么?

  6、根据学生的回答,让学生带着对雨点儿或喜爱或感谢或佩服的感情,把第5自然段读给好朋友听。

  7、请学生推荐读得好的朋友为师生做朗读表演。

  (尊重学生生活经验、认知水平的差异,不设定统一感受知目标,放手让学生自由读文后交流,知道什么说什么,了解多少说多少。使学生认识到自己学习的价值,增强做学习主人翁的意识。)

  五、悟中品

  1、选择自己喜欢的部分,想怎么读就怎么读。

  2、全班交流,说说你为什么喜欢这样读。交流中,引导学生评价自己,互相评价。

  (朗读是学生对课文理解认识的外表化表现,应该带有浓厚的个性化色彩。应引领学生充分进行语言实践与体验,是学生个人情感的宣泄。)

语文教案 篇8

  教学目的:

  1、知识方面: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怀丙是利用水的浮力捞起铁牛的;学会生字新词;学习课文按一定的顺序写的方法。

  2、能力方面:会给课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会用“熟悉”、“出色”造句;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情感及其他发展方面:体会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兴趣;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与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精神。

  教学重、难点:

  1、弄懂怀丙捞铁牛时做了那四项准备工作,是怎样利用水的浮力把铁牛捞上来的。

  2、初步学习归纳段落大意。

  课时安排:

  三课时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录像、实验演示器材。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按生字表学生字,读准字音。

  2、练习读熟课文。

  3、在教师指导下查字典,初步理解课文中的部分生字新词(浮桥、淤泥、笨重、出色、工程家等)。

  4、默读全文,试提出不懂的问题。

  三、再读课文,结合课后思考题,尝试分段

  四、课堂练习

  熟读课文,书写生字。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导入新课

  学生自由读第一节,思考;为什么要把铁牛捞起来?

  二、明确学习目标

  这节课我们学习的目标就是要在认认真真读书的基础上,理解怀丙是怎样把铁牛捞上来的,同时初步学习概括段意。

  三、学习新课

  (一)学习第二大段

  1、自由读课文,练习复述课文内容。

  2、学生小组合作(教师在组间巡回指导)练习概括段意。

  3、学生大组交流段意概括情况。

  (二)学习第三大段

  1、指名读,思考:这段中的三个自然段分别写得是什么?

  2、学习第一节:

  ①自由读,尝试针对段落提出问题。

  ②理解段中“试试”的含义。

  3、学习第二、三节:

  ①师范读→生小组学习→结合课件板画,弄清怀丙是怎样做准备工作的。

  ②指导学生交流学习情况,明白段中“摸清”、“很大”、“并排”、“结实”、“很粗”等词的含义及“先”、“然后”、“再”、“又”等词的.先后顺序。

  ③生小组自学→师指导部分学生演示“捞”的过程,弄清铁牛是怎样被浮力“捞”起来的。

  ④指导学生交流,明白“沙减少→船上浮”的关系及“浮力”等词的意思。

  ⑤指导学生朗读;结合录像,引导体会文章的意境。

  4、生尝试概括段意。

  (三)学习第四大段

  指名读段,生概括段意;结合课文理解“出色”。

  (四)生根据各自兴趣,自由读课文中的任意段落。

  四、发散思维

  1、为什么和尚不把铁牛直接拉到船上载回来?

  2、为什么船上要装很满的沙?

  3、你们还有什么好办法可以把铁牛“捞”回来?

  五、质疑问难

  学习了这课后,还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

  六、课堂练习

  填空——课文第四小节。

  七、总结(结合课文内容及思想、情感、科学等教育)

  (略)

  八、课后作业(2、3题选作一题)

  1、造句:“熟悉”、“出色”。

  2、画出怀丙准备工作的简图。

  3、我和怀丙比智慧。

  教学后记:

  《捞铁牛》一课中,有许多学生对怀丙十分佩服,对他的聪明才智赞叹不已,因为他能在一千多年前的宋代,在当时机械技术比较落后的情况下,能运用智慧,把沉到河底的八只大铁牛捞上来,是多么了不起呀!

  可学完课文后,有一个学生提出不同意见,认为怀丙这样把沙铲进黄河,实在是很大的污染,对环境的破坏很大,因而不值得大力提倡。他能有自己的见解,这说明他是用心读书,不唯书,不唯上,而且想法在现代有一定的理论依据。我首先尊重他的独特感受,没有让他完全跟着书本走。然后,我鼓励他:“你能不能再想一想,如果船上的泥沙不铲到河里,那该怎么办呢?”他陷入沉思中,全班一片寂静,都在冥思苦想,学生的思维再一次得到锻炼。最后,学生通过小组讨论,终于想出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用四条船并排,把泥沙铲进另两条船里,这样一来,既不会污染环境,又能把铁牛捞上来,还能节省泥沙。

  学生的独特见解就像火花一样,一瞬即逝,要给予燃烧绽放的机会,这很可能就成为课堂的“点睛之笔”。教师和学生的思维相互碰撞,更好地促进学生的语文学习。

语文教案 篇9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 、认识“ 只、窝、孤、单、种、都、领、居、乐 ” 9 个生字和子字旁、倒八两个偏旁, 读准多音字“ 只、种、乐” 的字音,会写“单、居 ” 2 个生字。

  2 、借助语文书泡泡语,学习 “ 联系上下文了解词语意思 ”的方法。

  3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一至四自然段,读准 “一”的变调。

  4 、结合插图和课文,明白树和喜鹊从一开始的孤单到后来的快乐。

  教学重点:

  认识“ 只、窝、孤、单、种、都、领、居、乐 ” 9 个生字和子字旁、倒八两个偏旁; 会写“单、居” 2 个生字。

  教学难点:

  用“ 联系上下文了解词语意思 ”的方法,知道“ 孤单、领居” 等词语的意思;结合插 图和课文,明白树和喜鹊从一开始的孤单到后来的快乐。

  教学过程:

  一、 猜谜导入,引出主人公

  (一)猜谜导入,引出喜鹊

  师:今天上课前,我们先来玩个游戏,我说你猜。

  出示:头黑肚白尾巴长,站在树上叫喳喳。因为常来报吉祥,人们看见都爱它。

  生预设:喜鹊。

  师:你能说说,你从哪里看出来这是喜鹊的吗?

  生预设: 1. 喜鹊就爱在树上叫喳喳。 2. 喜鹊常来报吉祥,人们都爱看见它。

  (二)揭示课题

  出示喜鹊近景图。

  教师小结:这就是我们都爱的喜鹊,它最爱站在树上叫喳喳,向我们诉说着各种美好的、 动听的故事,今天它也给我们带来了一个故事,让我们一起走近今天的故事吧 ——《树和 喜鹊》 。

  生齐读课题。

  二、整体感知,学习字词

  (一)听录音,初步感知

  今天老师请来了小喜鹊,请他把故事讲给我们听,赶紧把读书姿势做好,跟着小喜鹊 走进它的`故事中吧。

  (二)自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过渡:故事好听吗?要把故事说好,得先把字词读准,接下来小朋友自己读课文。

  1. 出示自学要求

  ① 标出自然段,并圈出本课的生字宝宝。

  ② 把生字宝宝读给同桌听一听,如果他都读对了,给他打颗五角星,如果还有不会的, 请你当小老师教教他。

  ③ 自由读课文,注意把生字宝宝读准,把句子读通顺。

  2. 各种形式读词语

  过渡:刚刚老师听小朋友们读给同桌听,都读得很认真。喜鹊先生要考考小朋友们是不是 都认识生字宝宝了,它把生字宝宝都藏在词语中了,我们来认识一下。

  开火车读,齐读。

  出示词语,提示多音字。

  ① “只”,表示量词的时候读第一声,其他时候读第二声。

  ② “种”,表示动词时读第四声。

  ③ “ 乐 ”,表示开心,读 “l è ” 。

  3. 读句子,感受树和喜鹊生活的变化。

  过渡:瞧,生字宝宝跑回句子中了,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出示三个句子,学生齐读。

  ① 树很孤单,喜鹊也很孤单。

  ② 树有了邻居,喜鹊也有了邻居。

  ③ 树很快乐,喜鹊也很快乐。

  师:这三句话就是课文的 2 、 4 、 6 自然段,可别小看这三句话,树和喜鹊的故事都藏在里面呢!

  从前—— 树很孤单,喜鹊也很孤单。

  慢慢地—— 树有了邻居,喜鹊也有了邻居。

  到了最后呀 —— 树很快乐,喜鹊也很快乐。 (师引读,生接读)

  师小结:在小喜鹊的监督下,我们成功地攻破了字词,现在再让我们回到课文中,把故事 读给喜鹊先生听,好吗?

  生齐读课文。

  三、学习课文 1 、 2 自然段

  (一)学习“孤单”

  出示第 2 自然段。

  过渡:在一开始的时候,这个故事并不那么愉快,树很孤单,喜鹊也很孤单。谁能来读一 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

  指生读,引出生字词语 “孤单” 。

  师:刚刚某某小朋友把这两个生字宝宝读准了,非常棒。但是我们光会读准它们还不够, 还得记住它们,有两个新的偏旁就藏在它们两中了,你能发现他们吗?

  生预设:“孤” 里有个子字旁。

  教师引导:“单” 的偏旁就在它的头顶,像个倒写的 “八” ,所以也叫“倒八” 。那么,孤 单是什么意思呢?谁能来说说,你什么时候,会觉得自己是孤单的呀?

  生预设:我一个人,没人陪我玩的时候,我会觉得很孤单。

  师:嗯,我们没人陪的时候,会感觉到孤单,那么树和喜鹊的孤单又是怎样的呢,让我们 回到第一自然段中去找找吧!现在,请小朋友自由读课文第一自然段,圈一圈有哪些词语 告诉了我们树和喜鹊的孤单。

  (二)回到第一自然段中理解 “孤单” 。

  生预设 1 :我从“ 一棵树、一个鸟窝、一只喜鹊 ” 中了解到了孤单的意思,他们都是一个 的,所以很孤单。

  出示三组词语:一棵树、一个鸟窝、一只喜鹊。

  师:请你再来读一读,注意要把 “一”字读准。

  师:树和喜鹊多么孤单呀,你觉得这三个词语怎么读比较好呢?

  指生读,师范读,体会孤单。

  (三)学习“窝”字

  师:这里有个字宝宝,我们来认识一下 —— 窝,它是什么偏旁?

  生预设:穴宝盖。

  出示穴宝盖的象形字。

  师:穴宝盖表示的是洞穴,是最开始小动物们居住的家。所以,小动物们的家,也可以叫做“窝” 。小鸟的家,就是鸟窝。那么,小鸡的家可以叫做“鸡窝” ,那小狗的家—— (狗窝) , 老鼠的家——(鼠窝) ,蜜蜂的家—— (蜂窝) ,蚂蚁的家—— (蚁窝) 。

  (四)体会“只有”

  师:那除了这三个词语,我们还可以从哪个词语中读出孤单的意思呢?

  生预设 2 :“只有” 。

  出示课文第一自然段。

  师:现在老师变了一个魔术,谁发现了?

  出示:

  从前,这里只有一棵树,树上只有一个鸟窝,鸟窝里只有一只喜鹊。

  从前,这里有一棵树,树上有一个鸟窝,鸟窝里有一只喜鹊。

  生预设:第一句是“ 只有” ,第二句是“有” 。

  师:现在自己读一读这两句话,说说你更喜欢哪一句呢?

  生预设:我更喜欢第一句,因为第一句读起来更加的孤单,更可怜。

  师:是呀,如果你是这一棵树,这里只有你再没有其他的树了,你会想什么呢?

  如果你是这一只鸟窝,这儿只有你,再没有其他的鸟窝了,你想说些什么呢?

  如果你是这一只喜鹊,这里只有你,再没有其他的喜鹊了,你又想说些什么呢?

  生自由说话。

  师:树多么孤单啊,喜鹊又是多么的孤单呀, 让我们把 1 、 2 自然段再一起读一读,好吗?

  四、巩固词语,指导写字

  (一)课间操巩固字词:

  一棵树,一个窝,一只喜鹊孤单单。

  许多树,许多窝,互做邻居真快乐。

  天一亮,一起飞,叽叽喳喳打招呼。

  天一黑,一起回,安安静静回窝睡。

  (一)游戏巩固字词

  小鸟读准字词飞回鸟窝。

  (二)指导写“单” 、 “居”

  1. 单

  ① 师强调重点笔画,第六笔横压横中线,第七笔长横最长,竖压竖中线。

  ② 强调笔顺:点、撇、竖、横折、横、横、竖

  ③ 师范写,生书空临摹。

  ④生描红写一个。

  ⑤ 全班交流评议,反馈后修改。

  2. 居

  ① 师强调半包围结构,尸字头上要小,撇要长, “古” 的横在尸字头外面。

  ② 强调笔顺:横折、横、撇、横、竖、竖、横折、横。

  ③ 师范写,生书空临摹。

  ④生描红写一个。

  ④ 全班交流评议,反馈后修改。

语文教案 篇10

  一、导入:亲爱的同学们,我们生活在美丽的大自然中,路边的枫叶红了,花园里五颜六色的菊花开了,田野里高粱笑红了脸,金灿灿的稻子笑弯了腰,果园里又大又红的苹果挂满了树枝……是植物装点了我们的大自然,让它变得丰富多彩。同学们,你们还知道大自然中的哪些植物呢?

  学生说老师归纳___是植物中的水果、___是植物中的树木

  句式训练:我知道________是植物。

  二、新授:

  1.同学们说了这么多种植物,真是生活中的有心人。现在李老师就带同学们到一个植物园去参观,看看你们认不认识那里的植物,你们想去吗?

  2.看图片说植物名。(蘑菇指可食用的菌类植物。)

  3.同学们看到这些植物能很快说出它们的名字,真不错。但是还要会认、会写它们的名字才算真正认识它们。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识字二读读词语识汉字,来认一认、写一写它们的名字。请同学们坐直、抬头、举手跟李老师板书课题。

  4.听李老师读一遍课题,看看哪位同学最会听,要注意哪些字的读音?(师读,生说)请同学们读一遍课题。通过预习,你们知道这课文的词语都与什么有关?

  5.这节课就来学习第一部分,请同学们先自己读读前4行的词语,读的时候李老师有3个要求,请认真看,仔细听:(1)第一遍读准字音,看清哪些是轻声字;(2)第二遍用小手盖住拼音读;(3)想一想这些词语与什么有关?请把书翻开到72页,自己读一读吧。

  6.检查:

  (1)课文中的生字朋友等着大家来认识它们了。(指名2人读,评,齐读)

  (2)你们能认出植物们的名字了吗?(小老师2人领读)

  (3)同学们都读得特别带劲,看,李老师把读轻声的字变成了红色,同学们先自己读一遍。哪位同学觉得自己读得好的,请站起来读听。(3人)还有没有同学觉得自己读得好的,一起站起来读。

  (4)来,让我们一起再大声读一读。李老师想听听男孩子来读,(声音真洪亮)李老师还想听听女孩子来读(声音清脆悦耳,真好听)

  7.有拼音的.词大家都读得很好了,如果去掉拼音还能不能读好呢?(齐读开火车)

  8.每组选一个代表每人读一行,想想每行的词语都跟什么有关?(板书:花水果蔬菜)

  9.(课件:花)你们见过这些花吗?什么时候?在哪见过?花怎么样?请用:什么时间,我在哪里见过怎么样的什么花。说话

  山茶花是一种名贵的观赏植物,春天开放。春天,红艳艳的山茶花绽放着美丽的笑脸。

  讲解茶字:读组词部首艹跟师书空描红仿写

  读第一行词,读出花的美,花的香。

  10.(课件:水果)说词组,说句子:我爱吃____的______。

  读第二行词,读出水果的香甜。

  11.(课件:蔬菜)你们喜欢吃蔬菜吗?多吃蔬菜身体好。

  用:我最喜欢吃_____、______和_______。

  卷心菜(包菜、包包菜)卷是多音字字卡读书空描红仿写评

  读出蔬菜的美味。

  12.瞧,这些词语朋友都跑到李老师手上来了,听听谁读得最准,最先叫出它的名字,我就把词卡给谁,请他到黑板上找到词语的家贴上去。(都给词语找到家了吗?真能干。)

  13.能不能不看书,拍手来读?

  小组接龙拍手读

  能不能背出来?试一试

  14.“火眼金睛”课后作业扩展黑板开花:艹大多与植物花草有关

  三、: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参观了植物园,认识了很多花、水果和蔬菜,真是长了不少知识呢!下节课李老师会带同学们到树林、果园里参观。这节课就上到这里,下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