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小学语文教案5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学语文教案5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小学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炫耀”、“懂得”造句。
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中重点句子的意思。能联系全文、掌握表现中心思想的句子的含义。
4.凭借课文的具体语言材料,获得“给予是快乐”的真切感受,激发助人为乐、无私奉献的思想情操。
教学重点难点
从小男孩的言语行为体会小男孩的心理活动,理解保罗的心理感受。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同学们,当老师表扬你时你什么心情呀?(很快乐、很高兴)但有一种快乐,不但表现在脸 上,而且表现在心灵的感应,如春风拂过,涟漪荡开,这种快乐便是给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给予是快乐的》请同学们读课题,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呢?(给予为什么是快乐的?谁给予了谁?)
2.同学们的问题很好,前阵子有个小朋友到老师家做客,老师给他一根芝麻糖,他脸上便笑成了一朵花。这时来了个比他小的小妹妹,也盯上了那根芝麻糖,我让他分一半给小妹妹,你们猜怎么样?学生说。
3.是的,这个小朋友还小不懂道理,怎么说他也不乐意把得到的东西送出去。看来我们的课题《给予是快乐的》说起来容易,真正懂得他的意义是不简单的。课文中的.保罗也是如此。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这个故事。
二、揭示课题,解题
1.板书课题:24给予是快乐的
读题目,读准字音
2.解释题意:“给予”这里是指能够帮助别人,为别人付出劳动,作出奉献。“给予是快乐的” 就是助人为乐的意思。
三、初读课文
1.教师播放媒体资源中课件中的范读动画,让学生注意生字、生词。
2.让学生小组合作自学课文
(1)画出课文中的生字词,并在生字上注音,读准生字的音,特别注意读准其中的前鼻音和三拼音。
(2)联系上下文或查工具书,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炫耀圣诞节轿车兜一圈
(3)给每个自然段写上序号,读通课文。
3.检查自学情况。
(1)读字词,理解词语意思。
(2)指导讲这个故事,对于其讲的不完整的地方,其它同学待其讲完后给予补充。
(3)说一说自已读了、听了这个故事后的感受。(学生的感受大部分会集中在对小男孩的感悟上。)
(4)指名分节读课文
四、再读课文
1.课文写了保罗和小男孩的几次对话?分别是在什么时候发生的?
提示:看车时、坐车出去时。
2.板书:在这两次对话过程中保罗和小男孩想得一样吗?保罗错在哪里。
在整个事情中,保罗懂得了什么?
让学生根据板书上的提示,小组合作给课文分段。学生讨论。
3.教师提名小组学生回答,教师指导。
提示:(1)第1到7节写保罗和小男孩在看车时的对话。
(2)第8到11节写了保罗和小男孩在乘车出去玩时的对话。
(3)第12到13节写保罗在小男孩的影响下懂得了给予是快乐的。
五、作业
1.抄写词语
2.练读课文。注意文中人物原话里“我”、“你”、“他”各指代的是什么人。
第二课时
一、齐读课题。
1.板书:课文中讲了把……给予……
请大家再读课文,看谁找到的答案多?
2.学生讨论黑板上的问题
3.教师提名学生回答,并把学生回答中有价值的内容写到黑板上
板书:
(1)保罗的哥哥把新轿车给予保罗
(2)小男孩要把欢乐给予弟弟
(3)保罗把自己的欢乐给予小男孩和他的弟弟
二、再读课文。
1.课文中重点讲了哪些内容呢?
提示:小男孩要把欢乐给予小弟弟。
2.你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
学生交流回答,教师指导。
(1)先看保罗和小男孩在看车时的一段对话,你认为哪句话写出了小男孩要把欢乐给予小弟弟?
A、“我希望我将来也能像你哥哥那样。”读这句话,想什么意思?
B、请你说说小男孩说这句话的目的是什么?
板书:给予
C、保罗听了这句话为什么很吃惊?
提示:读文中内容,知道保罗开始以为是小男孩希望有个能给予他新车的哥哥,可现在知道了他并不是想要一个能给予他新车的哥哥,而是想要有能力帮助别人,做一个能给予别人帮助的人,他的思想是多么的高尚啊,所以十分惊讶。
D、理解“不由自主”
这是保罗对小男孩由敬而生爱,所以想到了要带他坐车出去玩玩。
E、生齐读课文第1到7节,读出保罗和小男孩看车时的一段对话,体会小男孩“一心希望给予别人快乐”的高尚的思想。
(2)在乘车出去的路上又发生了什么事情呢?
A、从小男孩的哪句话中可以看出他想把欢乐给予他的小弟弟。
提示:“弟弟,看那新车,是不是跟我刚才告诉你的一样?这是他哥哥送给他的圣诞礼物。你等着,有一天我也会送你一辆新车。到那时候,你就可以坐在车里,亲眼看一看圣诞节橱窗里那些好东西了!”读这句话,想想这句话的意思。
B、小男孩在说这句话时心里在想什么?
提示:要把快乐给予弟弟。
C、保罗在没听到这句话时,是怎样想的?
提示:认为这个小男孩想在邻居面前炫耀一下:他是坐新车回家的。
D、听了这句话后保罗知道了什么?
提示:他不是想要在邻居面前炫耀,而是要让他那脚有残疾的小弟弟看一看保罗的哥哥送给保罗的新车,并且告诉自己的弟弟,今后他也要送给弟弟一辆这样的新车,让他坐在新车里看圣诞节橱窗里的好东西。
E、保罗知道了这个小男孩的想法,现在会怎么做呢?
让学生读课文第12节,用笔圈出写保罗动作的词。
下了车抱进了
F、“接下去他们去了哪?”请大家发挥想象。
(3)他们三个人一起度过了一个难忘的夜晚。
A、三个人是谁?
提示:小弟弟小男孩保罗
B、三个人为什么难忘这个夜晚,请大家来说说。
提示:小弟弟是第一次这样乘车亲眼看到圣诞之夜的风光而难忘
小男孩是为让弟弟得到了一次意外的欢乐而难忘
保罗是由于感受到帮助别人的欢乐而难忘
(4)保罗得到了一辆新车,遇到了一个小男孩。你认为什么更使他高兴?为什么?
提示:因为他遇到了小男孩,懂得了“给予是快乐的”
三、学了这篇文章你懂得了什么?
1.谁的话让你感动了。
提示:小男孩
2.那么你现在有什么话要对小男孩说呢?请大家准备一下,把你最想对小男孩说的话写下来。
四、拓展
1.大家在生活中是否也有因帮助别人而感受到快乐的经历呢?请部分学生结合生活谈一谈自已和经历和感受。
2.有句话说得好“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希望同学们能在以后的生活中多给予别人一丝关怀,多给予别人一份帮助,同时也获得一份真正的快乐,让我们的世界变得更加温暖。下面请小朋友们阅读课后“阅读链接”中的小短文《给,永远比拿愉快》,然后交流各自的理解和感受。
板书设计
小学语文教案 篇2
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这块琥珀的特点和价值,认识琥珀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阅读科普读物的兴趣和能力。
2.体会科学家是怎样进行合理想象的。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1、理解琥珀的形成和必须具备的条件。
2、体会科学家合理想象的依据。
3、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
教具准备:
课文插图,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
指名读课文,读后思考讨论:
l. 课文中讲的这块琥珀有什么特点?(透明的琥珀里有一只苍蝇、一只蜘蛛躺在里面。)
2.那么,这块琥珀有什么价值呢?(人们可以知道,在远古时代,世界上已经有苍蝇和蜘蛛了,这为科学家进行科学研究提供了依据。)
二、启发谈话
这篇课文的作者通过仔细观察这块琥珀的样子,运用了丰富合理的想象,告诉了我们这块琥珀的形成经过及发现过程。
三、阅读课文
1. 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2.读后讨论:“约摸”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一万年前要用上“约摸”这个词?
(“约摸”,大概估计。从课文中可以看出这个松脂球挂在一棵老松树立过了几千年,后来地壳发生变动,松树腐烂,松脂球淹没在泥沙下面又过了几千年,这样合起来肯定超过一万年了。)
3.老师小结:因此,科学家的推测和估算是有根据的。
4.指名读第2-11自然段。
读后思考:
(1)我们知道,琥珀是古代松柏树脂的化石,要形成琥珀,必须具备的第一个条件就是要有松柏树,从课文中找出描写松树的句子。
(2)课文中有几处写了太阳光的热?找出有关的句子读一读。
(3)为什么科学家想象这个故事发生在一个夏天的`晌午,“太阳光热辣辣地照射着整个森林?”(因为松树、柏树只有在天气很热的时候才能渗出树脂,而夏天的晌午正是太阳光最热的时候。)
5.老师小结:因此,炎热的夏天是科学家想象琥珀形成必须具备的第二个条件。
6.课文中还有一句写“海在很远的地方翻腾怒吼”,科学家想象的根据是什么?(由松脂球变成化石,要经过很长时间,而且要淹没在地层里面,所以科学家想象,离森林很远的地方有海在翻腾怒吼,这就为下文琥珀出现在海滩上伏下了一笔。)
7. 指名读第3-4自然段。
8.老师小结:作者对苍蝇的出场,运用了拟人的手法,细致地描写了小苍蝇的外貌、动作、心情,写得活灵活现。
9. 指名读第8自然段。
10. 老师小结:作者对蜘蛛的描写,突出地刻画出了它小心翼翼的动作,生怕惊飞了苍蝇而挨饿的心理,写得十分传神。
四、继续学习课文
1. 思考讨论:科学家是根据什么想象就在“蜘蛛刚扑过去,一大滴松脂从树上滴下来刚好落在树干上,把苍蝇和蜘蛛一齐包在里头呢?
(松树渗出的一滴树脂能同时包住一只苍蝇和一只蜘蛛,这滴松脂一定是很大的。而蜘蛛要吃苍蝇又必然要挨得非常近。这样就出现了千载难逢的巧遇。这是完全可能的,因而想象是有根据的,十分的合理。)
2.老师小结;松脂把两只小虫包在里头,再加上松脂继续地往下滴,又把原来的盖住了,就积成了一个松脂球。
3. 思考讨论:松脂球是怎样变成了化石的?
(后来经过很长的时间,地壳发生变化,陆地沉下去,海水漫上来,森林被海水淹没,松脂球淹没在泥沙下面,这就形成了儿石。)
五、启发谈话
对于这块琥珀的形成,科学家的想象也很合理。
思考讨论:
1. 这块琥珀是怎样被发现的?(风吹浪卷到岸边,孩子踩着后挖了出来,孩子的爸爸认出这是一块琥珀。)
2. 渔民看到这块琥珀,为什么说“这是很少见的?(一块琥珀包裹两只虫子是很少的,再次表现出了这块琥珀的不可多得,极有价值。)
六、齐读最后一段
七、老师小结
这块琥珀给科学家们提供了研究的依据。既然在一万年前形成的琥珀里已经有苍蝇和蜘蛛,那么苍蝇和蜘蛛的存在一定有一万年以上了。这是这块琥珀在科学研究上的价值。
附:板书
琥珀
一万年前(化石、琥珀)
夏天,热辣辣(大地的松脂)
蜘蛛捕苍蝇
陆地下沉,海水上涨、淹没
远古时代世界上就已经有了苍蝇和蜘蛛——科学价值
教学反思:
《琥珀》是一篇阅读课文。阅读课的任务和讲读课的任务是不相同的。一般地说,讲读课的主要任务是“教会学生学习方法,让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感知本课语文基本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而阅读课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运用在讲读课中学到的语文基本功,半独立地理解课文内容,进行语言文字训练”。显然,这两类课文的任务是有差异的。因此,其教学结构、教学方法也不尽相同。
小学语文教案 篇3
【教材分析】
动物,是孩子们都喜欢的一个话题,课文《跑进家来的松鼠》,是人教版十一册第7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课文中作者以儿童的视角观察,用充满童趣的笔触描写松鼠的习性。语言清新自然,生动有趣。
在课文中,松鼠接二连三地发生了一些趣事:松鼠千方百计地“贮存冬粮”,把糖、面包皮什么的叼到大柜顶上;我们采来的一篮子鲜蘑菇,松鼠忙活了一个早晨把它们全晾上了;天冷了,松鼠把手套、头巾等东西叼到烟囱里,给自己垫窝。松鼠虽然一而再,再而三地做着荒唐事,可在作者一家人的眼里,这只跑进家来的松鼠是那么可爱,
因此,这些错误都是可以原谅的,就如孩子的调皮。细细读来,课文处处充溢着对松鼠的喜爱。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读读记记“储备、苦笑不得、蹿、不甘落后、千方百计”等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以读为本,通过多层次、多形式地读来感悟课文,并创设一些情境,在情境中体会重点词句的含义。
3、情感与态度: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松鼠的喜爱之情,激发学生爱动物,爱自然的情感。
【 设计理念 】
《跑进家来的松鼠》是人教课标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课文较长,要继续让学生练习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在教学中,可让学生根据“自主学习卡”,通过小组学习和交流、汇报展示完成学习任务,根据主动教育的理念、思想将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
【学习者特征分析】
一般特征:本课的学习者是六年级学生,有自己一定的想法,自主学习能力,自我表现欲望;有一定的情感认知。
初始能力:学生从一年级开始就接触到有关松鼠的文章,到六年级,学生的思维判断能力不仅仅停留在对松鼠生活习性的了解上,而应上升为人与动物怎样和谐相处的这个层面上来。
信息素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有待提高,情感阅读能力较差,对课堂学习停留在机械的接受。
【教学策略阐述】
1、创设情境策略:通过创设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兴趣,树立学生大语文的思想。
2、小组合作策略:在探究松鼠的生活习性及人与动物如何和谐相处的问题时采取合作交流的形式,鼓励形成多样化的解决问题策略,增强学生的群体意识,培养协作精神。
3、自主探究策略: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形成多种解决问题策略,从而培养学生自主探究,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
4、拓展延伸:进一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真正理解松鼠的生活习性和各方面特点。
【教学重难点】
品读重点词句,体会松鼠的可爱和我们对松鼠的喜爱。
【教学媒体】
PPT教学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课前作动物游戏
一、问题质疑(9分钟)
谈话导入:1、同学们老师有一件礼物要送给大家,请看大屏幕。
2、学生欣赏松鼠图片。
3、你看到了什么?交流松鼠的特征。
预设:漂亮、乖巧、可爱
松鼠是一种美丽的小动物, 乖巧,驯良,很讨人喜欢。它四肢灵活, 行动敏捷。玲珑的小面孔上,镶着一对闪闪发光的小眼睛。一身灰褐色的毛,光滑得好像擦过油。 一条毛茸茸的大尾巴总是向上翘着,显得格外漂亮。
4、你们真会学习让我们跟随作者一起走进课文吧!
5、幻灯片出示课题:跑进家来的松鼠。
6、齐读课题
7、在组内交流自主学习卡的内容,筛选出1-2个值得探究的问题班上交流。
问题预设:老师随机板书有探讨价值的问题。
1、哪些事?
2、体会到了什么?
3、态度怎么样?
二、问题探究(6分钟)
过渡语: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一起了解松鼠吧!
1、请看学路建议
2、幻灯片出示学路建议
3、指明学生读学路建议
学路建议
学习内容:松鼠做的事
学习流程:
1、自由朗读课文勾画出松鼠在我家做事的重点语句。
2、在感动深的句子旁边简单批注感受。
3、圈出主要事件的词语,选择喜欢的方式向全班展示交流。
(建议时间:6分钟)
学生:朗读课文,动手勾画词句,选择展示方法,组内交流。
过渡语:同学们真会学习,下面我们就来分享你们的探究结果吧!
三、解疑分享(18分钟)
1、交流情况:学生可按课文叙述的顺序汇报,也可先汇报自己最感兴趣的内容。(预设板书:储备冬粮、晾晒蘑菇、垫窝过冬)
2、幻灯片出示三件事的句子指导朗读感悟。
过渡语:真会学习我们一起来读一读三件事的句子。
3、幻灯片出示三个句子,指导朗读。
老师读第一个句子,男生读第二个句子,女生读第三个句子。
4、你们体会到了什么?
(因为松鼠在野外时,一到秋天就开始为自己储备冬粮,这是它的天性,即使到了人类的家中,它也改变不了这种天性。)
5、想象松鼠忙了一个早晨,把蘑菇晾得家里都是,家里人会说些什么呢?假如我们看到松鼠晾晒的蘑菇,心情会怎样?从中体会出什么?
6、作者一家对这只松鼠的态度怎样?(喜欢)
你从课文中哪些句子看出作者一家喜欢这只跑进家来的松鼠?
学生交流句子。
7、幻灯片出示四个句子
A、它整天满屋乱跑,在橱柜和架子上跳来跳去,动作灵活地惊人,从来没有碰掉过一样东西。(从“惊人、从来没有”中可以看出作者对小松鼠的行为并没有丝毫的怨恨,相反有的是称赞。)
B、有时,松鼠跳到我的肩上,用小嘴蹭我的脸,还轻轻咬我的耳朵,我想它是又想吃糖了,可我又上哪儿给它找去呢?(这句话可以看出松鼠和“我”是多么地亲密无间,我又是多么了解松鼠的需要。从“跳、蹭、轻轻咬”这些动词不仅写出松鼠的可爱灵活,更流露出作者对松鼠的喜爱之情。)
C、爸爸哈哈大笑,说:“我怎么没想到这一点呢!咱们家的松鼠是在储备冬粮呢。森林里的松鼠到了秋天,就要开始储备冬粮,这是松鼠的天性,咱们的松鼠自然也不甘落后!(知道是松鼠偷吃了糖,发现自己一直错怪了孩子,爸爸不仅没有责怪松鼠,反而“哈哈大笑”,认为这是松鼠的天性,还夸奖它“不甘落后”。爸爸对松鼠的喜爱而产生的宽容溢于言表。)
朗读,齐读。(读出令人惊讶的语气。)
D、“有一天,它干脆失踪了,哪儿也找不到。也许他跑到花园或森林里去了吧?我们心里空落落的。”(松鼠不见了,一家人到处去找,却又哪儿也找不找。虽然猜想它也许跑回了森林,可作者一家人的心里却“空落落”的,他们是多么舍不得这只可爱的松鼠啊。)
朗读深化,体会写作
8、.交流作者表达方法。
与《松鼠》一文比较,写法上有什么不同,《松鼠》着重介绍松鼠的特点,而《跑进家来的松鼠》着重写人与动物之间发生的感人故事。应用了用具体事例来表达喜爱之情的方法。
四、思维拓展(5分钟)
过渡语:生活中,作者一样爱护动物的人还有很多,有你,有我,有大家,就让我们去感受生活中人与动物之间发生的感人故事。
1、幻灯片出示图片。
2、交流事件。
五、课末作业(2分钟)
1、学生独立完成
2、巡视指导
结束语:同学们,动物也是有感情,有灵性的,它们是我们亲密的朋友。我们对它们所付出的任何一分感情,都能得到它们加倍的回报。让我们用爱心去关爱那些可爱的动物吧!
小学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师出题,学生即席采访的方法。
2、运用简洁语言,针对题目提出有关问题,并能回答。
教学设计:
一、导入
哪些人曾作为小记者采访过别人?感觉如何?
哪些人曾被人采访过?感觉如何?
这节课我们将一起来研究一下即席采访(板书)。
二、释题,讲解方法。
1、在有关场合当堂的`采访,一般准备的时间较短,或者说基本上没有准备。
2、能顺利采访的关键是要提好问题。
⑴×××同学进步了。围绕这一题目,你该提出哪些相关的问题:你在落后的情况下是怎么想的?
你是怎么努力,最终取得进步的?
你进步了,得到了一些荣誉,你今后有何打算?
⑵语文课本上,日常生活中,只要大家平时留心观察,用心思考,可能提出很多很多的问题。
3、注意点:
⑴注意礼貌用语,采访别人是麻烦别人,有求于别人,应客气地表示歉意,结束采访也应表示感谢。
⑵要提对方感兴趣、愿意回答的问题。
三、练习采访
扮演成冰心奶奶、孙膑等人物形象,接受同学提问采访。
四、全课,布置作业:平时注意看电视中采访镜头,提高采访水平。课后你班(校)中一位有进步同学,并写一采访稿。
小学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能借助汉语拼音正确认读本课10个生字:“伶、俐、扬、普、刚、骄、傲、谦、虚、迪”。正确书写并记忆“伶、俐、扬、骄、傲、迪”。
2、积累6个词语和2个句子。
3、正确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最后一节。
4、通过教学让学生懂得谦虚是一个人的美德,即使取得了成就也不应该骄傲。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板书课题,读题。
2、质疑。
二、听录音感知课文。
1、边听边思考:萧伯纳是谁?他和小女孩之间发生了什么事?
2、学生交流:板书:有名 聪明伶俐
3、理解词语,激发兴趣。
(1)还可以怎么介绍萧伯纳?(引导用别的词语替代“有名”)
(2)你认为我班哪位同学聪明伶俐?用一件事说明。
三、自读,了解课文。
1、学生自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思考:受到什么教育?
2、指名读课文,板书读错的字词,纠正;读生字,范写“幽”并书空。
3、齐读课文,交流:得到什么教育?
(1)学生交流。
(2)指导朗读课文最后一节,说说:读懂得什么?(无论是谁都不应该骄傲;萧伯纳认为自己曾经骄傲过;说这些话时萧伯纳很谦虚。)
4、讨论:读了课文,你认为萧伯纳骄傲吗?
四、细读,理解课文。
1、找到写临别情景的.内容(第2——4节),分角色读一读。
2、体会
(1)哪句话写小女孩批评萧伯纳有点骄傲?(“您怎么会说自己了不起呢?”;特意用“普普通通”说自己。)
(2)小女孩从哪儿看出萧伯纳骄傲?(说自己“世界闻名”;)指导朗读萧伯纳的第一句话。
(3)听了女孩的话,萧伯纳愣住了。说明什么?(“自以为是”是骄傲的意思。)朗读,体会惭愧。
3、知道朗读第2——4节。再分角色读。
五、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最后一节。
六、复习巩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