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教案

时间:2023-10-20 09:59:38 教案 我要投稿

科学教案5篇(推荐)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科学教案5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科学教案5篇(推荐)

科学教案 篇1

  一、学习目标

  1、通过学习知道厨房的用途和厨房中的主要物品,研究厨房中的水池;

  2、掌握正确的.观察方法及画布局简图的方法;

  3、培养学生热爱生活、认识生活和学会生活的能力。

  二、学习准备

  1、课件

  2、作业本

  三、学习过程

  1、教师:厨房是干什么用的?你觉得厨房应该是什么样的?

  2、学生回答。

  3、出示厨房图片:你观察过你们家的厨房吗?你知道厨房里都有些什么物品?

  4、学生讨论、汇报。

  5、厨房里管线多,电器多,风、水、火、电样样俱全。管线有水管、燃气管、排气管、暖气管等;五金电器少不了燃气灶台、抽油烟机、水池龙头三大样。现在又添了微波炉、干燥消毒碗柜、洗碗机、粉碎机、各种炊具等新品种。当然还少不了米面油盐。

  6、教师根据图片画出厨房的布局简图,学生观察。

  7、学生活动:画出自己家厨房的布局简图。

  8、评价活动。

  9、出示水池图片。

  10、教师:厨房中水池的作用非常大,如果处理不好水池,会给家庭生活带来很多不方便。

  11、介绍水池的结构。

  12、作业:观察家中的水池并向家长提出自己的问题、意见和建议。

科学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体验数学活动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2. 理解减法应用题中总数与部分数的关系。

  3.引导幼儿回顾生活情景,仿编:"求剩下"的减法应用题。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熟悉超市环境,熟悉10以内的分解。

  2.游戏经验:会玩"马兰开花"3.环境准备:超市场景(内有5个陀螺,7个桔子,5个苹果),情景表演,笔,图片。

  活动过程:

  1.游戏导入:马兰开花

  2.集体活动

  (1)请幼儿一起说一说超市里有什么物品?分别有几样?

  (2)观看情景表演:超市里有5个陀螺,有一个"顾客"过来,对售货员说:您好!我要买2个陀螺。售货员给他2个陀螺说:"给你,欢迎您下次再来!

  (3)教师提问:超市刚才发生了一件什么事情?我们要把超市发生的这件事情编成一道减法应用题。

  听教师完整示范讲述"减法应用题"

  (4)观看情景表演:超市里有7个桔子,有一个"顾客"过来,对售货员说:您好!我要买4个桔子。售货员给他4个桔子说:"给你,欢迎您下次再来!

  (5)教师提问:超市里刚才发生了一件什么事情?

  (6)谁能根据这件事情再来编一道应用题呢?这个应用题可以怎么写算式?

  (7)观看情景表演:情景表演。超市里有5个苹果,有一个"顾客"过来,对售货员说:您好!我要买3苹果。售货员给他3个苹果说:"给你,欢迎您下次再来!

  (8)教师提问:"超市里刚才发生了一件买苹果的'事情,谁能根据这件事情再来编一道应用题呢?这个应用题可以怎么写算式?"小结:孩子们,我们发现在三道应用题中每次都问了一个什么问题?只要我们应用题里问还剩几个,那这个题就是减法应用题。

  (9)请幼儿讲述算式中哪个是总数?哪个是部分数?理解算式与应用题的对应关系。

  探索发现:

  1.课件游戏(幼儿用书p11,请幼儿看图,理解题意,仿编应用题,照着写减法算式。)

  2.请幼儿根据图意编应用题。

  3.请幼儿根据算式编应用题。

  延伸活动:

  在活动区摆放一些减法算式卡,让幼儿自由进行游戏。

科学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不同植物的种子,它们的形状、大小、颜色等外部特征各不相同;种子有自己特殊的结构,在适宜的条件下可以萌发生长成一株植物。

  过程与方法:用感官和放大镜观察种子的外部形态特征;根据植物生长的已有知识,预测植物种子的内部结构。

  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发关注植物生长变化的兴趣。

  【教学重点】:引领学生产生问题并积极思考,能用适宜的方式将自己的认识清楚地表达出来,并能想办法证明自己的猜测是否正确。

  【教学难点】:观察各种植物的种子。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猫给小猫哺乳的图片、鸡妈妈带小鸡吃食的图片、向日葵小苗的图片、各种植物的种子(向日葵、花生、四季豆、南瓜、小麦、玉米、绿豆等)、白纸、放大镜。(学生准备)各种植物的种子、白纸、放大镜。

  【教学过程】

  一、 听听说说

  1、师:小猫是谁生下来的?小鸡是怎么来的呢?向日葵小苗又是从哪里来的呢?

  2、生:思考后,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3、师:(出示图片)验证学生说出的答案。

  4、师:植物的一生都要经历出生、成长、繁殖、衰老直至死亡的过程,它的一生发生了哪些变化呢?

  二、想想画画

  1、师:用图画和文字将植物一生的生长变化过程画下来和写下来。

  2、生:在P2页“我知道的植物生长过程”的画板里画图。

  3、师:展示学生画的作品。

  4、师:指名学生说说自己画的作品的意义。

  5、师:有些植物可以用根、茎、叶繁殖后代,但是,我们熟悉的绿色开花植物几乎都是从种子开始它们新的生命的。

  三、观察种子

  1、师:每个人把自己带来的白纸放到桌面上,将带来的`植物的种子放到白纸上,观察植物的种子,边观察边记录。可以借助放大镜观察。

  2、师:观察植物的种子,你准备观察种子的什么?

  3、生:说说自己的想法?

  4、师:你们说对了,我们观察植物的种子,要观察种子的形状、大小、颜色等。

  5、生:观察植物的种子。

  6、师:通过观察植物的种子,你发现了什么?

  7、生:汇报自己的发现。(师:关注学生的汇报)

  8、师:不同植物的种子,从外观来看,它们的形状不一样、大小不一样、颜色不一样、种皮不一样等。种子的里面有什么呢?

  9、师:要知道种子的里面有什么,该怎么办?

  10、生:先预测种子的里面有什么,再掰开种子看一看。

  11、生:继续观察植物的种子。观察后汇报。

  12、师:(小结)不同植物的种子,它们的形状、大小、颜色、种皮等各不相同,但种子的里面是相同的,都有胚根和胚芽。

  四、做好准备

  1、师:本学期,让我们种植凤仙花,观察它的生长变化过程。

  2、师:①准备凤仙花的种子。②查阅凤仙花的有关资料,了解凤仙花的栽培方法。 ③准备播种所需要的材料和工具。

  【作业布置】

  家庭作业:准备凤仙花和四季豆的种子。

  【板书设计】

  1.植物新生命的开始

  外部:形状、大小、颜色

  植物的种子

  内部:胚根、胚芽

  【教学反思】

科学教案 篇4

  2 林中的树

  教学目标

  1、植物所需的主要养料不是来自于土壤,而是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

  2、解绿色植物能在阳光下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淀粉,同时释放出氧气。

  3、知道生物体是由细胞构成的。学会使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和和细胞中的叶绿体。

  4、能利用已经学过的知识对植物养料的来源作出假设,能根据已知结论进行推理。

  5、具有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和尊重证据、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

  6、敢于提问,乐于交流。

  教学准备

  1、一盆天竺葵(或月季花),两张大小相同的黑色卡纸或锡箔纸(大小根据所选植物叶片的大小而定),曲别针。

  2、显微镜(每小组一台),用韭菜叶下表皮制作的植物细胞装片。

  3、光合作用挂图或多媒体资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问题导入。

  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创设问题情境,如:动物要吃食物,植物靠什么生存呢?(学生可能给出许多答案:植物需要水,经常浇水植物就可以生存;植物需要养料;植物还需要阳光照射等。)

  出示单元主题图:走进树林,树木郁郁葱葱,树木生长所需要的养料从哪里来呢?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提出自己的假设。

  二、了解海尔蒙的实验。

  (1)讲述:在300多年前,有一位科学家也思考了这个问题,让我们来看看他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做的。(通过谈话,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兴趣。)

  (2)阅读海尔蒙的实验研究的故事。思考:①海尔蒙是怎样猜测的?他的实验是怎样做的?从海尔蒙的实验中你有什么发现?(引导学生了解海尔蒙是怎样思考和实验的,以及怎样根据实验现象得出结论。)②海尔蒙的探究过程给你什么启示?根据海尔猛实验中的发现你什么进一步推测?(可以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根据结论进一步推理:海尔蒙在完成了实验之后,他推测植物生长的养料是从雨水中得到的,你同意他的推测吗?在学生思考提出观点的.过程中,要引导他们陈述理由,重要的是学生在思考。)

  三、探究植物在体内制造养料的方法

  (1)演示实验:课前将一盆生长良好的天竺葵带进教室,选择一片生长良好的叶,用黑色的卡纸将这片叶正反两面严严实实地遮盖,然后将整株植物放在教室向阳的窗台上。

  (2)讨论并推测:几天之后,叶片可能会发生什么变化?(让学生把自己的推测记录在科学笔记本上,下节课一起来观察实验结果,看谁的预测是正确的。)

  (3)课外活动:①保护好教室里的实验植物。②自己在家里和父母合作也做一做这个实验。

  第二课时

  一、继续探究植物在体内制造养料的方法。

  (1)交流分析实验现象。

  ①请在家里做了实验的同学交流自己的实验过程和发现。

  ②观察课堂实验的天竺葵叶发生了什么变化,看看自己在实验前的预测是否正确。

  ③讨论:这片叶子可能发生了什么变化?你认为与什么有关系呢?(期望学生能分析出问题的结论是不现实的,但是要引导学生从实验的过程中去寻找相关因素,让他们意识到变化是有原因的。)

  (2)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和叶绿体。

  ①指导学生认识显微镜的构造,讲解使用方法。

  ②分小组观察植物叶片细胞,并描述细胞的样子,指导学生认识叶片细胞中的绿色颗粒叫叶绿体。

  ③讲解:细胞是构成生命体的最小单位。

  (3)讲解光合作用的过程。教师利用挂图或者多媒体资料,形象讲解光合作用的过程。交流并明确以下问题:

  ①植物在体内制造养料需要什么条件?

  ②植物主要用什么器官制造养料?

  ③植物制造养料的原料是什么?

  ④植物制造养料的原料从哪里来?

  ⑤人们常说:植物生长离不开阳光、空气和水,说说你是怎样理解的?

  二、了解植物光合作用的意义。

  (1)讨论: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除了为自己制造了营养物质,还为动物和人的生存提供了哪些物质?

  (2)交流分享讨论结果。

  三、总结与拓展。

  (1)小结本课学习的收获。

  (2)课外收集有关树木生长的资料。

科学教案 篇5

  单元教材解读

  本单元包括五课,分别是"认识水"、"有趣的浮沉现象"、"改变浮和沉"、"水面的秘密"、"水往高处走",青岛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二)。

  本单元是在第二单元"我们怎么知道"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一步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了解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本单元是小学阶段对水进行探究的第一单元。学生对水有一种天生的亲近感,对水有徐徐哦亲身的体验,这些经验会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本单元的探究活动。练习后边的内容,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会不断深化,解决问题的途径会更多,关于水的知识性内容会更全面,因此本单元有关科学方面探究方法的渗透显得尤为重要。学生在学习了科学的探究方法、获得有关水的基础知识之后,便于进一步研究有关水的相关知识,将探究活动持续下去,学会长期谈及活动的方法,培养长期进行科学探究的习惯。

  本单元课与课之间也有紧密联系。"认识水"一课,是探究水的起始课,通过研究水的基本性质,让学生进一步体验利用感官认识食物的重要性,并合理运用感官观察水,让学生认识水的特点;"有趣的浮沉现象"和"改变浮与沉"两课通过观察实验探究,认识水的浮力以及改变浮沉的方法,从而认识到水的浮力在生活中的应用;《水面的秘密》和《水往高处走》

  两课是由生活现象入手,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并通过实验解决问题,使学生通过动手做,认识到水的表面张力和水的毛细现象的特点,并学会用掌握的只是解释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的现象。

  教学资源分析

  一、充分利用我们周围水的分布状况,认识水的分布广、用处多。

  二、利用现有的教学仪器和教学设施,进行课堂试验,通过实验、观察、分析,学习掌握什么是水的浮力,流水产生力量。

  三、学生利用自备材料进行制作蜡花、潜艇模型、小水轮等,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合作精神。

  单元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指导学生探究水在自然界的分布和水的基本性质;进一步探究感官的作用,并合理运用感官对水进行观察。

  2、知道物体在水中有浮沉的特征;

  3、认识到水有浮力并能定性的描述水的浮力;

  4、理解水的浮力在人们生活中的应用。

  5、知道改变浮沉的方法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6、了解水的表面张力现象。

  7、了解水的毛细现象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能力目标

  本单元着重对学生进行观察实验能力的培养,让学生经历"提出问题、猜想假设、设计方案、动手操作、交流汇报、获得结论"这样一个比较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引导学生意识到观察实验是一种基本的科学探究方法,初步掌握科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和过程。能够根据自己观察到的现象提出猜想和假设。能够采用简单的仪器进行定量的观察、实验,采集数据并做简单的记录;会通过观察、实验验证假设是否正确。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愿意合作与交流。

  2、通过实验探究,体验科学探究要尊重证据;养成细致观察的习惯。

  3、由于浮力与人们生活的关系认识到可以运用学到的.知识改善自己和周围人们的生活。

  4、体验到科学探究成功的快乐;体会到科学知识与我们生活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探究水在自然界的分布和水的基本性质。

  2、认识沉到水底的物体也受到水的浮力。改变物体在水中的浮沉,使浮在水面的物体沉下去,使沉在水底的物体浮上来。

  3、知道改变浮沉的方法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4、了解水的表面张力现象

  5、了解水的毛细现象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6、让学生学会科学探究的方法具备观察实验能力。掌握科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和过程。

  难点:

  1、实验发现,在水中不论下沉还是上浮的物体,都受到水的浮力作用,教案《青岛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二)》。

  2、水流产生力量的大小与水的流量、流速等因素有关。

  单元课时安排

  10、《认识水》1课时

  11、《有趣的浮沉现象》2课时

  12、《改变水的浮沉》2课时

  13、《水面的秘密》2课时

  14、《水往高处走》1课时

  单元复习测评2课时

  10认识水

  教学目标:

  1、会用自己的感官(眼、耳、鼻、舌、手等)和简单的器材来观察水。

  2、通过观察、对比等方法认识水是什么样的,有什么特性。

  3、认识生活中常见的液体,并能判断什么样的物质是液体。

  知识与技能:

  1、知道水的性质,能够在多种液体中快速鉴别水。

  2、能判断什么样的物质是液体。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观察、研究活动中,培养学生留心观察、敢于提出不同的见解,乐于合作与交流,乐于探究发现周围事物奥秘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认识水是什么样的,有什么特性,并在认识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比较能力、综合分析能力。

  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理解水是会流动的,没有固定形状的,进一步认识水是怎样的液体。

  教学准备:

  1、在讲台桌上用透明塑料杯各装着一杯醋、自来水、牛奶、酱油、雪碧、酒、油;

  2、各组一杯海水、自来水、矿泉水、鱼塘水、筷子。

  教学过程:

  一、找"水"。

  1、教师指着讲台桌上的7杯液体(焦急状地):糟了,刚才老师在倒水的时候忘了给不同的杯子做上记号,现在不知哪杯是水,同学们快想想办法帮老师把当中的一杯水找出来吧!(学生一听是要帮老师找"水",都非常的乐意,积极性很大。)

  2、你们打算用什么方法来找"水"?各小组讨论分辨的办法。

  3、学生分组讨论分辨方法。

  4、小组代表上台辨别哪一杯是水。师追问学生:你是怎么找出来的,为什么这样想?

  5、肯定、鼓励学生能根据平时的经验进行分析、辨别出了这一杯自来水。这样的方法对于我们的研究、学习活动非常有用。

  二、观察"水"。

  1、刚才同学们帮老师找出了这杯水,想不想用更多的方法辨别水?

  2、那么只有正确认识了水的特征,才能想出更多的好方法来。接下来,我们该做什么呢?

  3、借助桌子上的这些材料你们想用什么方法研究水的特点呢?

  4、在不明白某种物质是否安全、卫生的情况下,能不能随便就去尝呢?

  5、学生分组自由观察研究,教师巡视。

  三、描述"水"。

  1、通过刚才的观察,你们都发现了什么?

  2、各小组汇报,不重复汇报相同的发现。

  3、你们能否对水的特点归纳一下呢?

  4、在日常生活中你们还见过哪些物体像水这样搅起来有泡泡,还有旋涡,又没有固定形状的?

  5、学生举例。

  6、你们知道刚才所说的这些都是什么样的物体吗?

  7、今天,老师还带来了海水、鱼塘里的水、矿泉水、想了解它们吗?

  8、老师会分给各组一份这样的一些水,希望每组都能像刚才那样仔细地去观察这三种水,比较一下,它们有什么相同和不同。这里,老师还要提醒大家注意一点,就是有些水大家并不太熟悉,能不能直接去尝它们的味道?

  9、各组派一名学生领材料。并分组自由观察研究。教师巡视。

  10、学生汇报新发现。

  11、刚才大家发现了这三种水各自不同的特点,那么它们和自来水相比,有相同的地方吗?

  四、总结拓展,畅谈感想。

  1、通过刚才的观察研究,你们有什么收获吗?还想研究什么?

  2、那你们知道为什么今天我们能有这么多的发现吗?

  3、提出希望今后大家都能保持这种良好的科学探究的习惯。

  板书设计:

  10、认识水

  像水这样能流动的物体叫液体

  水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透明的液体

  教学反思:

  11有趣浮沉现象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方面:初步学会运用实验的方法解决问题;能够根据自己观察到的浮沉现象提出猜想和假设;能通过观察、实验验证假设是否正确。

  科学知识方面:认识水有浮力并知道所有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水的浮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体验科学探究要尊重证据;养成细致观察、合作与交流的习惯。

  教学具准备:

  教具:水槽、乒乓球、石头、测力计。

  分组实验材料:木块、玻璃球、图钉、橡皮筋、橡皮泥、饮料瓶、水槽、气球、测力计、钩码等。

  多媒体课件:湖泊情景图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故事:在森林里,一只饥饿的狼正在追赶一只小兔子,它们跑啊跑,终于来到一条小河边,走投无路的小兔子灵机一动,抓起旁边的一块大木头跳进河里,慢慢地游向河对岸。狼也紧追不舍,来到河边,看见河里的小兔子,便大声喊道:"别以为抱着个东西就能游过去!"于是,它抱起一块大石头跳进河里,大家猜结果怎么样?

  引入《有趣的浮沉现象》(板书课题)

  二、合作探究

  1、再现浮沉现象

  通过情景图,再现生活中的浮沉现象,目的是以情景图为载体发现现象,以现象为依据提出猜想,以猜想为导向进入浮沉现象的探究过程。

  2、探究浮沉现象

  在本环节教学中,师生准备了充分的材料,放入水中会怎样。在猜想的过程中,学生凭借已有的生活经验猜想物体在水中的浮沉,由于不同的生活经验会做出不同的猜想结果,产生分歧,促使学生将探究活动深入下去,通过实验进行验证,这样学生经历了从问题、假设、验证到结论一个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完成了沉浮现象的初步认识。(课件展示)学生汇报结果,

  3、探究水的浮力

  ⑴根据实验结果,生成新的问题:

  教师引导:实验中发现的现象就是有趣的浮沉现象。为什么木块、乒乓球、饮料瓶等物体可以浮在水面,而橡皮泥、尺子、鸡蛋这些物体就沉在水底呢?

  猜想,(因为它们轻。可能因为是空心的吧?木块是不是空心的呀!)

  ⑵验证猜想,深化理解。

  学生分组做实验、交流感受。

  通过实验我们得到了一致的结论:水中有一种力量在托着水面上的物体,所以它们能浮在水面上。板书:浮力

  4、研究在水中下沉的物体有没有受到浮力呢?

【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经典】科学教案09-11

(精选)科学教案09-18

科学教案(经典)09-25

科学教案【精选】10-13

科学教案[经典]08-27

[精选]科学教案07-30

科学教案【经典】08-16

(经典)科学教案08-20

(精选)科学教案08-20

科学教案(经典)0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