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教案

时间:2023-10-19 09:01:27 教案 我要投稿

(优)科学教案7篇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科学教案7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优)科学教案7篇

科学教案 篇1

  一、活动题目

  大班科学教案――水变干净了

  二、活动目标

  通过实践活动,感知污水通过多层毛巾过滤可以变干净。培养幼儿观察、分析及动手操作的能力。

  三、适用对象

  5~6岁幼儿。

  四、活动所需资源

  装满脏水的容器、干净的空杯、笔、纸、毛巾、纱窗网、纱布、海绵、大个果冻盒。

  五、活动过程

  引入:猜谜语。刀砍没有缝,枪打没有洞,斧子劈不开,没有牙齿也能咬。(谜底是水)。

  幼儿讨论:水有什么用?

  (1)水能洗衣服。

  (2)水能浇花、养鱼。

  (3)水能洗澡、洗脸。

  (4)水能做汤、煮稀饭。

  探究的问题:这里有一盆很脏的水,请小朋友想一想,怎样使水变干净?

  幼儿讨论。

  (1)我用纱布把脏东西捞出来。

  (2)我用海绵把水吸上来就干净了。

  (3)我用毛巾把水弄干净了。

  试一试,怎样把水变干净。

  (1)我把纱网放在空瓶口上,用果冻壳把脏水舀起来倒在上面,我发现水一下子就漏到瓶子里,但水还是很脏。

  (2)我把纱布放在空瓶口上,把脏水倒进去,瓶子里的水还是很脏,纱布上也有点脏。

  (3)我把海绵放在空瓶口上,把脏水倒在海绵上,流到瓶子里的水有点变干净了。

  (4)我把一条干净的毛巾放在空瓶口上,把脏水倒进去,水变干净一点但毛巾变脏了。

  说一说,为什么实验结果不一样。

  (1)纱窗和纱布的“眼”太大,脏水一下子都漏过去了。

  (2)海绵“眼”小,能把水变干净一点。

  (3)毛巾有许多毛毛,能粘住脏水里的泥,所以水变得有些干净了。

  怎样用毛巾过滤使水变得更干净?

  (1)我把毛巾叠起来变成两层,放在瓶子上,把盆里的脏水倒进去,发现流下来的水干净一点了。我又拿一条毛巾叠起来放在第一条毛巾上,把瓶子里有点干净的水倒进去,流到新瓶子里的水又干净了一些。我再拿一条毛巾叠起来放在第二条毛巾上,把瓶子里又有点干净的水倒进去,再流到新瓶子里的.水又干净了一些。最后,我在瓶子上放了5条毛巾,把瓶子里过滤4遍的水倒进去,流出来的水已经变得非常干净、透明了。

  (2)我把两条毛巾放在空瓶口上,把盆里的脏水倒进去,发现流下来的水干净一点了。我拿走用过的毛巾,重新放上两条新毛巾放在空瓶口上,把过滤一遍的水倒进去,水又干净一些。最后我换了6次毛巾,水变得非常干净、透明了。

  画一画自己的实验过程。

  六、注意事项

  1.引导幼儿用毛巾过滤时不应用手拧,要让脏水慢慢从毛巾中滴人到干净的容器中。

  2.空杯子要透明,便于幼儿观察比较。

  3.将脏水慢慢地倒在毛巾上,提醒幼儿倒水的速度要慢,毛巾要把瓶口封严,防止脏水直接倒人容器中,影响实验效果。

  4.可将过滤出来的水,反复倒在毛巾上,进行过滤。

  5.为便于操作,可将纱布缝在铁丝圈上。纱网可用四根木棍固定。

科学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感知杨梅的外形特点

  2、了解杨梅的功效并品尝,知道它好吃又有营养。

  3、尝试杨梅汁作画,体验动手操作的乐趣。

  活动准备:杨梅每人五颗,牙签,纸,一次性手套,杨梅制品PPT

  活动过程:

  一、谜语引出主题

  1、请小朋友来猜一个谜语,看谁最聪明。

  (引入谜语:远看红脸好相貌,近看一脸红疙瘩,虽说样儿小又小,为人解渴本领大。)

  二、了解杨梅的功效并品尝

  1、杨梅是干嘛的呀?

  2、哦,那杨梅除了好吃以外,对我们的身体有什么好处吗?

  教师小结:杨梅除了味道好以外,对我们的'身体还很有好处呢,吃杨梅可以解渴,可以治疗头疼,杨梅泡酒可以治疗肚子疼,杨梅可真是好宝贝。

  3、今天我们都带来了杨梅,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尝一尝吧。

  三、尝试杨梅汁作画

  1、杨梅除了可以吃,还可以干什么呢?

  2、老师来告诉你们,杨梅还可以用来作画。请小朋友想一想,为什么杨梅可以作画呢?

  3、对啦,杨梅的汁是紫色的,我们用杨梅的汁来作画,很漂亮的哦!

  4、现在就请小朋友来试一试吧,带上小手套,把杨梅的汁挤出来,然后用牙签沾着来作画,我们来比一比,谁画的最好看。

  四、总结

  师:我们今天知道了杨梅不仅味道很棒,而且还有很多种对人体有益的功效。还自己动手用杨梅汁画了画,小朋友开心吗?回家把今天学到的说给爸爸妈妈听,让他们跟我们一起长知识,好不好?

科学教案 篇3

  一、活动内容分析:

  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

  科学探索的对象。而水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我们每天都离不开它,正因为水与我们的生活有密切的关系,小朋友很早就接触并认识了它,幼儿天生就喜欢玩水,在玩水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了很多有趣而又新奇的现象。

  因此,我选择了物体在水中的沉浮这一科学活动。

  二、活动目标:

  1、通过探索活动使幼儿知道哪些东西放在水里是沉的,哪些是浮的.

  2、初步学习简单的记录方法,

  3、激发幼儿对沉浮现象的兴趣.

  三、活动准备:

  人手一份记录表、彩色笔;积木、钥匙、小石头、泡沫板、塑料盆若干。

  四、活动过程:

  (一)、导入

  1、师直接引题“今天我们要来做个有趣的.实验”引题.

  2、教师介绍篮子里的准备一些材料,思考:这些材料放在水里会怎么样?(浮上来、沉下去)

  今天,我为小朋友准备了一些东西,我们一起来做一个有趣的试验,你们看看篮子里有什么?如果把这些东西放到水里,它们是沉下去还是浮上来呢?

  (二)、试验:沉与浮

  1、教师示范.教师取一块积木请幼儿来猜猜:这块积木放在水里会怎么样?把猜测的结果记录在记录表上,请幼儿把准备的材料进行猜测,把猜测的结果记录在记录纸上。

  你们猜木块放在水里会怎样?老师这里有一张记录表,把猜测的结果这张记录表上。木块浮上来的,那就在在“?”这一列中,我们就在“?”这一列中,做一个“↑”,(一个条竖线,上面加一个小帽子)如果是沉下去,那我们就做一个“↓”(一个条竖线,下面加一个小帽子)。

  2、实验,把实验的结果记在记录纸上。

  幼儿按意愿动手实践,教师注意观察记录,针对性地指导;注意观察幼儿的表现.

  钥匙是浮上来还是沉下去呢?是不是这样的,那其它的东西是不是和我们猜想的一样呢?老师准备好水了,我们端上这些东西到那边去试一试就知道了。试好后把实验结果记录在“小手”这一列中。

  3、根据记录表对两种结果进行对比,.大家集中交流最后结果。

  提问:“有没有试验结果和猜测结果不一样的?”

  总结:(出示表格和实物并演示)通过实验我们知道浮上来的东西有`````沉下去的东西有``````

  (三)、提升实验操作:怎样使沉下去的东西浮起来。

  1、幼儿尝试使原来沉在水底的东西浮起来?

  这里出现了一个问题:这些沉下去的东西不太高兴了,它们也很想浮到水面上,你们能帮他们想出好办法吗?你们去试试看。

  2、幼儿自由操作,鼓励幼儿尝试不同的材料和方法..

  3、幼儿介绍自己的操作过程。

  老师不断总结。如:小石头原来是沉下去的,谁帮他浮上来的?

  小结: 浮的东西可以帮助沉的东西浮起来。

  (四)、经验迁移

  发大水时,我们人会沉到水里,请幼儿想办法使自己不沉到水里而得救? 谁有很多神奇的力量,但水太大了,也会给我们带来危害,发大水的时候,我们周围的东西都沉到水里,我们人也沉到水里。这个时候,我们想什么办法可以使自己不沉下去而得救呢?(救生圈、脚盆、木头、船等)

科学教案 篇4

  目标:

  1.能根据瓶、罐口的大小及其它一些特征,选择合适的盖子匹配。

  2.尝试用瓶、罐、盖子及一些辅助材料进行创造性的造型活动。

  3.能积极参与活动,体验愉悦的情绪。

  准备:

  1. 与幼儿共同收集各式各样的盖子和瓶子、罐子若干

  拧的瓶盖---优酪乳,胶卷合资,药瓶,橡皮泥盒子

  按的'瓶盖---杨协成豆奶,大大卷,薯片

  铁罐的盖子---奶粉罐,八宝粥,茶叶罐子 。

  2.彩纸、剪刀、双面胶、范例 等。

  过程:

  一. 出示盖子,感知盖子的不同。

  师:瞧我带来了什么?是各种各样的盖子。

  师:他们都一样吗?(请幼儿自由讲述)

  教师--(有大的有小的,有塑料的,有铁的;颜色也不一样)

  二. 选择合适的瓶罐和盖子匹配。

  师:这些盖子和他们的好朋友分开了,现在他们都很着急,想请我们帮忙找一下他们的好朋友,你们愿意吗?

  (1) 教师示范(将各种瓶子罐子逐一排在场地四周)

  师:我先帮这个盖子找找他的朋友 “找找找,找朋友,我的朋友在哪里?找到啦找到啦,我的朋友找到啦!”

  师:瞧!盖子与瓶子能紧紧抱在一起,这才是好朋友

  (2) 让幼儿操作(找好朋友的瓶子陈列在前面)

  师:还有很多盖子需要我们的帮助,你们能不能找到他们的好朋友?

  找的时候要拧一拧、按一按,盖子与瓶子能紧紧抱在一起的才是好朋友!

  (3)大家来找碴

  师:在我们大家的努力下,盖子宝宝全都找到了朋友,但是到底是不是找对了朋友呢?

  师:请你们在找对的瓶子盖子上贴上笑脸娃娃,反之贴上鬼脸娃娃。

  分别展示找对和找错的瓶子和盖子,让孩子说说是怎么让盖子找朋友的?并帮助找错的瓶子和盖子重新找朋友! 提问:刚才你们是用什么好办法帮助盖子找到好朋友的?

  三.装扮瓶子宝宝

  师:刚才你们帮助盖子宝宝找到了自己的好朋友,他们可开心啦!现在这些瓶子罐子宝宝要开化妆舞会啦!

  师:看,这是什么?(出示范例—瓢虫,火箭,鱼等)

  师:他们是谁变得?(瓶宝宝,薯片罐子等)

  师:你们想不想帮助其他瓶子,罐子宝宝化化妆?我们来比一比,看看谁让它们交朋友后变得东西更好玩、更有趣!

  (2)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4.欣赏幼儿的作品,结束活动。

  鼓励先做好的幼儿吧自己的作品介绍给好朋友或者客人老师听。

科学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感知物体的膨胀现象,初步了解物体膨胀的条件。

  2、会用比较的方法观察事物。

  3、萌发对物体膨胀现象的兴趣和探索欲望。

  【活动准备】

  1、海带每组一份;

  2、紫菜、木耳、压缩海绵、银耳每组分别一份;

  3、瘪的乒乓球每人一个;

  4、录像资料。

  【活动过程】

  一、激发幼儿探索欲望。

  教师出示海带,引导幼儿初步感知膨胀的现象。

  二、感知物体遇水膨胀的现象。

  1、幼儿操作并观察海带遇水膨胀的现象。

  2、请幼儿交流操作结果。

  3、教师小结:干海带放进水里有,体积慢慢变大了,这种现象叫吸水膨胀。那么你在生活中还看到哪些物体吸水后体积变大,产生了吸水膨胀的现象。

  4、请幼儿讲述生活中的吸水膨胀的现象。

  5、幼儿分组操作,观察所提供的物体吸水膨胀的现象。

  6、分组派一名幼儿来介绍实验结果。

  7、教师小结:海带、紫菜、木耳、压缩海绵、黄豆、红枣、茶叶等这些物体放到水里后,体积就慢慢大了,它们都产生了吸水膨胀的现象。

  三、感知物体遇热膨胀的现象。

  1、教师出示一个瘪的乒乓球,请幼儿想想怎样才能让它恢复原样?

  2、幼儿操作并观察、比较。

  3、小结:瘪的乒乓球,受热发生了膨胀。物体随着温度升高,体积慢慢变大了,这种现象叫做遇热膨胀。你们还知道哪些物品遇热膨胀?

  四、幼儿观看录像资料,了解生活中的`吸水和遇热膨胀的现象。

  五、结束活动。

  师:今天,我们一起发现了生活中有许多吸水膨胀和遇热膨胀的现象,下次活动我们再来一起找找生活中哪些地方出现了遇冷膨胀的现象。

  【活动延伸】

  幼儿回家后,继续寻找哪些物体遇水、遇热会产生膨胀的现象,并请幼儿将寻找到的物体投放到班级的科学角中,从而产生资源共享。

  大班科学教案:食物的旅行

  中班科学探究:神奇的肥皂膜

科学教案 篇6

  设计思路:

  动物是孩子的朋友,是幼儿喜爱并乐于接受的事物,很多幼儿在家中也养着各种宠物,天上飞的,地上走的,水里游的。每种动物都有其自身的运动特点,这与它们的生活习性息息相关。根据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我们开展“小动物来运动”这个活动,对动物的运动特点进行探索。

  知识点:1、动物是运动健将大自然中有很多动物,它们会跑、会跳、会爬、会攀……会做许许多多的事,有很大的本领,有的可是大自然中的运动健将。(1)跳远健将:袋鼠,袋鼠一跳的距离可以达到十几米。(2)跑步健将:猎豹,猎豹的跑步速度有时比人类的汽车还快。(3)游泳健将:海豚,海豚游泳的速度比现代核潜艇还快。(4)跳高健将:跳蚤,跳蚤能跳过自身高度的100多倍。(5)滑雪健将:企鹅,企鹅的滑雪速度可达每小时30公里。

  2、生活中的小动物也会很多运动(1)跑――马、羊、狗、猫(2)跳――兔、猫、青蛙(3)爬――乌龟、蛇(4)攀――猴(5)游――鱼

  活动目标:

  1、让幼儿了解小动物的运动特点,并模仿它们的动作。

  2、联想人类的'运动项目与动物运动的相似之处。

  3、乐于观察与发现,激发幼儿探索动物运动方式的兴趣。

  4、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5、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

  活动准备:

  1、幼儿收集的各种动物运动的图片。

  2、动物运动和人类运动的影片(由动物的运动、人的运动、人和动物的运动穿插三部分组成)

  3、户外锻炼器材

  活动过程:

  1、它们怎样动幼儿已经自行收集了一些动物运动的图片,他们已经具有了一定的相关经验,正迫不及待的想要表达,所以活动的开始,教师可引导幼儿先交流自己收集的动物图片。说一说图上是什么动物?它是怎样运动的?(幼儿可以边说边模仿动物们的动作)教师在活动中可穿插进行知识点的强调。

  2、动物模仿秀幼儿自由模仿各种动物,比一比谁学得最像也可将幼儿分成几组,各组选出自己喜欢的一种动物,并模仿动物的动作,让其他组的幼儿猜一猜是什么动物。

  3、动物和运动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的很多运动项目与动物的运动很相似,有些就是受到了动物的启发而创造出来的。我们可以通过比较、观察,让幼儿自行发现、思考其中的关系,从而激发他们进一步探索的兴趣。

  (1)观看动物运动的影片片断提问:影片里都有哪些动物?他们在干什么?

  (2)观看人类运动的影片片断提问:你看到了人们在做哪些运动?

  (3)讨论:动物的运动与人的运动有哪些相同的地方?

  (4)观看人的运动项目和动物的运动穿插对比的影片片断提问:你发现了什么?

  小结:人们从动物的运动中得到启发,为了让自己的身体更加健康、更加强壮,就模仿动物的运动,创造了很多运动项目。如:游泳、拳击、赛跑、荡秋千等。

  (5)引导幼儿找一找:还有哪些人类的运动也是受到了动物运动启发?

  活动反思:

  让幼儿获得更多的自主活动的机会,使幼儿在与同伴的互动中得到更充分的发展。在了解幼儿兴趣、经验、能力水平的基础上提出了本次活动目标,在自由且愉快的活动氛围中探索动物的运动特点引导幼儿联想人类的运动项目与动物运动的相似之处。在活动中,不仅能提升幼儿的认知水平,也进一步发展幼儿跑、跳、爬、攀的基本运动能力以及探索和创新的能力。

科学教案 篇7

  一、设计意图: 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从培养幼儿的活动兴趣出发,我设计了《逛果园》这一活动,旨在通过生动有趣的游戏形式,让幼儿在动动、说说、玩玩的过程中,认识、区分两个物体的“大”和“小”,并大胆地尝试让幼儿用语言和动作来表达“大”和“小”,培养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及活泼开朗的性格。

  二、活动方案

  (一)活动目标:

  1、观察、认识并区分两个物体的大与小,并能用相应的动作及语言加以表达。

  2、体验集体活动的快乐情感。

  (二)活动准备:

  1、布置果园的环境(大树、小树等)

  2、大、小苹果;大、小树叶卡片若干。

  3、大小箩筐若干。大小汽车各一辆。

  (三)活动过程:

  1、出示大、小汽车,激发幼儿活动的兴趣。

  (1)师:“今天,老师要带小朋友去个美丽的果园,那里可好玩了,大大小小的果子都成熟了,我们要乘汽车去摘果子。”

  (2)出示大、小汽车:“嘀嘀,开来了两辆汽车。”(幼儿观察)“是什么样的汽车?你想乘哪辆车去?为什么?”(公共汽车很大,可以坐很多人;小汽车小小的,只能坐几个人)“好,我们坐着大汽车去果园吧!”

  (3)师生一起开汽车去果园。

  2、通过摘苹果,观察苹果的大与小,并进行分类。

  (1)认识大树和小树:“这是谁呀?”(大树妈妈)“大树妈妈旁边是谁呀?(小树宝宝)

  (2)观察大树妈妈和小树宝宝及它们身上的苹果的大与小,鼓励幼儿用语言表达出来,用动作表示出来。(教师给予肯定和支持)

  (3)摘苹果。

  ①师:“大树妈妈请我们吃苹果,每个小朋友摘一个大苹果。”(幼儿摘苹果)“把你摘的大苹果举起来给老师看,你的.大苹果是什么颜色的?请你做一个‘大’的动作!”(表扬与别人做的不一样的幼儿)

  ②“每个小朋友摘一个小苹果,举起来,闻闻看苹果香不香!请你做一个‘小’的动作。”

  ③苹果分类:“开心吗?摘了这么多的苹果,我们把它带回去给哥哥姐姐们尝一尝,好吗?老师给你们准备了很多箩筐,有大的,有小的,请你们把大苹果放在大箩筐,小苹果放在小箩筐里。”

  3、游戏“捡树叶”,进一步观察和区分树叶的大与小。

  (1)捡树叶:请小朋友一个手捡一片大树叶,一个手捡一片小树叶。

  (2)玩树叶:

  师:“大树叶在哪里?”(幼:大树叶在这里)举起来给我看看,我们把大树叶举起来,把小树叶藏起来;“小树叶在哪里?”

  (3)和树叶一起跳个舞。(听音乐跳“欢乐舞”,活动结束)

【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科学教案(经典)09-25

科学教案【精选】10-13

【经典】科学教案09-11

(精选)科学教案09-18

科学教案[经典]08-27

[精选]科学教案07-30

科学教案【经典】08-16

(经典)科学教案08-20

(精选)科学教案08-20

科学教案(经典)08-21

(优)科学教案7篇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科学教案7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优)科学教案7篇

科学教案 篇1

  一、活动题目

  大班科学教案――水变干净了

  二、活动目标

  通过实践活动,感知污水通过多层毛巾过滤可以变干净。培养幼儿观察、分析及动手操作的能力。

  三、适用对象

  5~6岁幼儿。

  四、活动所需资源

  装满脏水的容器、干净的空杯、笔、纸、毛巾、纱窗网、纱布、海绵、大个果冻盒。

  五、活动过程

  引入:猜谜语。刀砍没有缝,枪打没有洞,斧子劈不开,没有牙齿也能咬。(谜底是水)。

  幼儿讨论:水有什么用?

  (1)水能洗衣服。

  (2)水能浇花、养鱼。

  (3)水能洗澡、洗脸。

  (4)水能做汤、煮稀饭。

  探究的问题:这里有一盆很脏的水,请小朋友想一想,怎样使水变干净?

  幼儿讨论。

  (1)我用纱布把脏东西捞出来。

  (2)我用海绵把水吸上来就干净了。

  (3)我用毛巾把水弄干净了。

  试一试,怎样把水变干净。

  (1)我把纱网放在空瓶口上,用果冻壳把脏水舀起来倒在上面,我发现水一下子就漏到瓶子里,但水还是很脏。

  (2)我把纱布放在空瓶口上,把脏水倒进去,瓶子里的水还是很脏,纱布上也有点脏。

  (3)我把海绵放在空瓶口上,把脏水倒在海绵上,流到瓶子里的水有点变干净了。

  (4)我把一条干净的毛巾放在空瓶口上,把脏水倒进去,水变干净一点但毛巾变脏了。

  说一说,为什么实验结果不一样。

  (1)纱窗和纱布的“眼”太大,脏水一下子都漏过去了。

  (2)海绵“眼”小,能把水变干净一点。

  (3)毛巾有许多毛毛,能粘住脏水里的泥,所以水变得有些干净了。

  怎样用毛巾过滤使水变得更干净?

  (1)我把毛巾叠起来变成两层,放在瓶子上,把盆里的脏水倒进去,发现流下来的水干净一点了。我又拿一条毛巾叠起来放在第一条毛巾上,把瓶子里有点干净的水倒进去,流到新瓶子里的水又干净了一些。我再拿一条毛巾叠起来放在第二条毛巾上,把瓶子里又有点干净的水倒进去,再流到新瓶子里的.水又干净了一些。最后,我在瓶子上放了5条毛巾,把瓶子里过滤4遍的水倒进去,流出来的水已经变得非常干净、透明了。

  (2)我把两条毛巾放在空瓶口上,把盆里的脏水倒进去,发现流下来的水干净一点了。我拿走用过的毛巾,重新放上两条新毛巾放在空瓶口上,把过滤一遍的水倒进去,水又干净一些。最后我换了6次毛巾,水变得非常干净、透明了。

  画一画自己的实验过程。

  六、注意事项

  1.引导幼儿用毛巾过滤时不应用手拧,要让脏水慢慢从毛巾中滴人到干净的容器中。

  2.空杯子要透明,便于幼儿观察比较。

  3.将脏水慢慢地倒在毛巾上,提醒幼儿倒水的速度要慢,毛巾要把瓶口封严,防止脏水直接倒人容器中,影响实验效果。

  4.可将过滤出来的水,反复倒在毛巾上,进行过滤。

  5.为便于操作,可将纱布缝在铁丝圈上。纱网可用四根木棍固定。

科学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感知杨梅的外形特点

  2、了解杨梅的功效并品尝,知道它好吃又有营养。

  3、尝试杨梅汁作画,体验动手操作的乐趣。

  活动准备:杨梅每人五颗,牙签,纸,一次性手套,杨梅制品PPT

  活动过程:

  一、谜语引出主题

  1、请小朋友来猜一个谜语,看谁最聪明。

  (引入谜语:远看红脸好相貌,近看一脸红疙瘩,虽说样儿小又小,为人解渴本领大。)

  二、了解杨梅的功效并品尝

  1、杨梅是干嘛的呀?

  2、哦,那杨梅除了好吃以外,对我们的身体有什么好处吗?

  教师小结:杨梅除了味道好以外,对我们的'身体还很有好处呢,吃杨梅可以解渴,可以治疗头疼,杨梅泡酒可以治疗肚子疼,杨梅可真是好宝贝。

  3、今天我们都带来了杨梅,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尝一尝吧。

  三、尝试杨梅汁作画

  1、杨梅除了可以吃,还可以干什么呢?

  2、老师来告诉你们,杨梅还可以用来作画。请小朋友想一想,为什么杨梅可以作画呢?

  3、对啦,杨梅的汁是紫色的,我们用杨梅的汁来作画,很漂亮的哦!

  4、现在就请小朋友来试一试吧,带上小手套,把杨梅的汁挤出来,然后用牙签沾着来作画,我们来比一比,谁画的最好看。

  四、总结

  师:我们今天知道了杨梅不仅味道很棒,而且还有很多种对人体有益的功效。还自己动手用杨梅汁画了画,小朋友开心吗?回家把今天学到的说给爸爸妈妈听,让他们跟我们一起长知识,好不好?

科学教案 篇3

  一、活动内容分析:

  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

  科学探索的对象。而水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我们每天都离不开它,正因为水与我们的生活有密切的关系,小朋友很早就接触并认识了它,幼儿天生就喜欢玩水,在玩水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了很多有趣而又新奇的现象。

  因此,我选择了物体在水中的沉浮这一科学活动。

  二、活动目标:

  1、通过探索活动使幼儿知道哪些东西放在水里是沉的,哪些是浮的.

  2、初步学习简单的记录方法,

  3、激发幼儿对沉浮现象的兴趣.

  三、活动准备:

  人手一份记录表、彩色笔;积木、钥匙、小石头、泡沫板、塑料盆若干。

  四、活动过程:

  (一)、导入

  1、师直接引题“今天我们要来做个有趣的.实验”引题.

  2、教师介绍篮子里的准备一些材料,思考:这些材料放在水里会怎么样?(浮上来、沉下去)

  今天,我为小朋友准备了一些东西,我们一起来做一个有趣的试验,你们看看篮子里有什么?如果把这些东西放到水里,它们是沉下去还是浮上来呢?

  (二)、试验:沉与浮

  1、教师示范.教师取一块积木请幼儿来猜猜:这块积木放在水里会怎么样?把猜测的结果记录在记录表上,请幼儿把准备的材料进行猜测,把猜测的结果记录在记录纸上。

  你们猜木块放在水里会怎样?老师这里有一张记录表,把猜测的结果这张记录表上。木块浮上来的,那就在在“?”这一列中,我们就在“?”这一列中,做一个“↑”,(一个条竖线,上面加一个小帽子)如果是沉下去,那我们就做一个“↓”(一个条竖线,下面加一个小帽子)。

  2、实验,把实验的结果记在记录纸上。

  幼儿按意愿动手实践,教师注意观察记录,针对性地指导;注意观察幼儿的表现.

  钥匙是浮上来还是沉下去呢?是不是这样的,那其它的东西是不是和我们猜想的一样呢?老师准备好水了,我们端上这些东西到那边去试一试就知道了。试好后把实验结果记录在“小手”这一列中。

  3、根据记录表对两种结果进行对比,.大家集中交流最后结果。

  提问:“有没有试验结果和猜测结果不一样的?”

  总结:(出示表格和实物并演示)通过实验我们知道浮上来的东西有`````沉下去的东西有``````

  (三)、提升实验操作:怎样使沉下去的东西浮起来。

  1、幼儿尝试使原来沉在水底的东西浮起来?

  这里出现了一个问题:这些沉下去的东西不太高兴了,它们也很想浮到水面上,你们能帮他们想出好办法吗?你们去试试看。

  2、幼儿自由操作,鼓励幼儿尝试不同的材料和方法..

  3、幼儿介绍自己的操作过程。

  老师不断总结。如:小石头原来是沉下去的,谁帮他浮上来的?

  小结: 浮的东西可以帮助沉的东西浮起来。

  (四)、经验迁移

  发大水时,我们人会沉到水里,请幼儿想办法使自己不沉到水里而得救? 谁有很多神奇的力量,但水太大了,也会给我们带来危害,发大水的时候,我们周围的东西都沉到水里,我们人也沉到水里。这个时候,我们想什么办法可以使自己不沉下去而得救呢?(救生圈、脚盆、木头、船等)

科学教案 篇4

  目标:

  1.能根据瓶、罐口的大小及其它一些特征,选择合适的盖子匹配。

  2.尝试用瓶、罐、盖子及一些辅助材料进行创造性的造型活动。

  3.能积极参与活动,体验愉悦的情绪。

  准备:

  1. 与幼儿共同收集各式各样的盖子和瓶子、罐子若干

  拧的瓶盖---优酪乳,胶卷合资,药瓶,橡皮泥盒子

  按的'瓶盖---杨协成豆奶,大大卷,薯片

  铁罐的盖子---奶粉罐,八宝粥,茶叶罐子 。

  2.彩纸、剪刀、双面胶、范例 等。

  过程:

  一. 出示盖子,感知盖子的不同。

  师:瞧我带来了什么?是各种各样的盖子。

  师:他们都一样吗?(请幼儿自由讲述)

  教师--(有大的有小的,有塑料的,有铁的;颜色也不一样)

  二. 选择合适的瓶罐和盖子匹配。

  师:这些盖子和他们的好朋友分开了,现在他们都很着急,想请我们帮忙找一下他们的好朋友,你们愿意吗?

  (1) 教师示范(将各种瓶子罐子逐一排在场地四周)

  师:我先帮这个盖子找找他的朋友 “找找找,找朋友,我的朋友在哪里?找到啦找到啦,我的朋友找到啦!”

  师:瞧!盖子与瓶子能紧紧抱在一起,这才是好朋友

  (2) 让幼儿操作(找好朋友的瓶子陈列在前面)

  师:还有很多盖子需要我们的帮助,你们能不能找到他们的好朋友?

  找的时候要拧一拧、按一按,盖子与瓶子能紧紧抱在一起的才是好朋友!

  (3)大家来找碴

  师:在我们大家的努力下,盖子宝宝全都找到了朋友,但是到底是不是找对了朋友呢?

  师:请你们在找对的瓶子盖子上贴上笑脸娃娃,反之贴上鬼脸娃娃。

  分别展示找对和找错的瓶子和盖子,让孩子说说是怎么让盖子找朋友的?并帮助找错的瓶子和盖子重新找朋友! 提问:刚才你们是用什么好办法帮助盖子找到好朋友的?

  三.装扮瓶子宝宝

  师:刚才你们帮助盖子宝宝找到了自己的好朋友,他们可开心啦!现在这些瓶子罐子宝宝要开化妆舞会啦!

  师:看,这是什么?(出示范例—瓢虫,火箭,鱼等)

  师:他们是谁变得?(瓶宝宝,薯片罐子等)

  师:你们想不想帮助其他瓶子,罐子宝宝化化妆?我们来比一比,看看谁让它们交朋友后变得东西更好玩、更有趣!

  (2)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4.欣赏幼儿的作品,结束活动。

  鼓励先做好的幼儿吧自己的作品介绍给好朋友或者客人老师听。

科学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感知物体的膨胀现象,初步了解物体膨胀的条件。

  2、会用比较的方法观察事物。

  3、萌发对物体膨胀现象的兴趣和探索欲望。

  【活动准备】

  1、海带每组一份;

  2、紫菜、木耳、压缩海绵、银耳每组分别一份;

  3、瘪的乒乓球每人一个;

  4、录像资料。

  【活动过程】

  一、激发幼儿探索欲望。

  教师出示海带,引导幼儿初步感知膨胀的现象。

  二、感知物体遇水膨胀的现象。

  1、幼儿操作并观察海带遇水膨胀的现象。

  2、请幼儿交流操作结果。

  3、教师小结:干海带放进水里有,体积慢慢变大了,这种现象叫吸水膨胀。那么你在生活中还看到哪些物体吸水后体积变大,产生了吸水膨胀的现象。

  4、请幼儿讲述生活中的吸水膨胀的现象。

  5、幼儿分组操作,观察所提供的物体吸水膨胀的现象。

  6、分组派一名幼儿来介绍实验结果。

  7、教师小结:海带、紫菜、木耳、压缩海绵、黄豆、红枣、茶叶等这些物体放到水里后,体积就慢慢大了,它们都产生了吸水膨胀的现象。

  三、感知物体遇热膨胀的现象。

  1、教师出示一个瘪的乒乓球,请幼儿想想怎样才能让它恢复原样?

  2、幼儿操作并观察、比较。

  3、小结:瘪的乒乓球,受热发生了膨胀。物体随着温度升高,体积慢慢变大了,这种现象叫做遇热膨胀。你们还知道哪些物品遇热膨胀?

  四、幼儿观看录像资料,了解生活中的`吸水和遇热膨胀的现象。

  五、结束活动。

  师:今天,我们一起发现了生活中有许多吸水膨胀和遇热膨胀的现象,下次活动我们再来一起找找生活中哪些地方出现了遇冷膨胀的现象。

  【活动延伸】

  幼儿回家后,继续寻找哪些物体遇水、遇热会产生膨胀的现象,并请幼儿将寻找到的物体投放到班级的科学角中,从而产生资源共享。

  大班科学教案:食物的旅行

  中班科学探究:神奇的肥皂膜

科学教案 篇6

  设计思路:

  动物是孩子的朋友,是幼儿喜爱并乐于接受的事物,很多幼儿在家中也养着各种宠物,天上飞的,地上走的,水里游的。每种动物都有其自身的运动特点,这与它们的生活习性息息相关。根据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我们开展“小动物来运动”这个活动,对动物的运动特点进行探索。

  知识点:1、动物是运动健将大自然中有很多动物,它们会跑、会跳、会爬、会攀……会做许许多多的事,有很大的本领,有的可是大自然中的运动健将。(1)跳远健将:袋鼠,袋鼠一跳的距离可以达到十几米。(2)跑步健将:猎豹,猎豹的跑步速度有时比人类的汽车还快。(3)游泳健将:海豚,海豚游泳的速度比现代核潜艇还快。(4)跳高健将:跳蚤,跳蚤能跳过自身高度的100多倍。(5)滑雪健将:企鹅,企鹅的滑雪速度可达每小时30公里。

  2、生活中的小动物也会很多运动(1)跑――马、羊、狗、猫(2)跳――兔、猫、青蛙(3)爬――乌龟、蛇(4)攀――猴(5)游――鱼

  活动目标:

  1、让幼儿了解小动物的运动特点,并模仿它们的动作。

  2、联想人类的'运动项目与动物运动的相似之处。

  3、乐于观察与发现,激发幼儿探索动物运动方式的兴趣。

  4、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5、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

  活动准备:

  1、幼儿收集的各种动物运动的图片。

  2、动物运动和人类运动的影片(由动物的运动、人的运动、人和动物的运动穿插三部分组成)

  3、户外锻炼器材

  活动过程:

  1、它们怎样动幼儿已经自行收集了一些动物运动的图片,他们已经具有了一定的相关经验,正迫不及待的想要表达,所以活动的开始,教师可引导幼儿先交流自己收集的动物图片。说一说图上是什么动物?它是怎样运动的?(幼儿可以边说边模仿动物们的动作)教师在活动中可穿插进行知识点的强调。

  2、动物模仿秀幼儿自由模仿各种动物,比一比谁学得最像也可将幼儿分成几组,各组选出自己喜欢的一种动物,并模仿动物的动作,让其他组的幼儿猜一猜是什么动物。

  3、动物和运动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的很多运动项目与动物的运动很相似,有些就是受到了动物的启发而创造出来的。我们可以通过比较、观察,让幼儿自行发现、思考其中的关系,从而激发他们进一步探索的兴趣。

  (1)观看动物运动的影片片断提问:影片里都有哪些动物?他们在干什么?

  (2)观看人类运动的影片片断提问:你看到了人们在做哪些运动?

  (3)讨论:动物的运动与人的运动有哪些相同的地方?

  (4)观看人的运动项目和动物的运动穿插对比的影片片断提问:你发现了什么?

  小结:人们从动物的运动中得到启发,为了让自己的身体更加健康、更加强壮,就模仿动物的运动,创造了很多运动项目。如:游泳、拳击、赛跑、荡秋千等。

  (5)引导幼儿找一找:还有哪些人类的运动也是受到了动物运动启发?

  活动反思:

  让幼儿获得更多的自主活动的机会,使幼儿在与同伴的互动中得到更充分的发展。在了解幼儿兴趣、经验、能力水平的基础上提出了本次活动目标,在自由且愉快的活动氛围中探索动物的运动特点引导幼儿联想人类的运动项目与动物运动的相似之处。在活动中,不仅能提升幼儿的认知水平,也进一步发展幼儿跑、跳、爬、攀的基本运动能力以及探索和创新的能力。

科学教案 篇7

  一、设计意图: 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从培养幼儿的活动兴趣出发,我设计了《逛果园》这一活动,旨在通过生动有趣的游戏形式,让幼儿在动动、说说、玩玩的过程中,认识、区分两个物体的“大”和“小”,并大胆地尝试让幼儿用语言和动作来表达“大”和“小”,培养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及活泼开朗的性格。

  二、活动方案

  (一)活动目标:

  1、观察、认识并区分两个物体的大与小,并能用相应的动作及语言加以表达。

  2、体验集体活动的快乐情感。

  (二)活动准备:

  1、布置果园的环境(大树、小树等)

  2、大、小苹果;大、小树叶卡片若干。

  3、大小箩筐若干。大小汽车各一辆。

  (三)活动过程:

  1、出示大、小汽车,激发幼儿活动的兴趣。

  (1)师:“今天,老师要带小朋友去个美丽的果园,那里可好玩了,大大小小的果子都成熟了,我们要乘汽车去摘果子。”

  (2)出示大、小汽车:“嘀嘀,开来了两辆汽车。”(幼儿观察)“是什么样的汽车?你想乘哪辆车去?为什么?”(公共汽车很大,可以坐很多人;小汽车小小的,只能坐几个人)“好,我们坐着大汽车去果园吧!”

  (3)师生一起开汽车去果园。

  2、通过摘苹果,观察苹果的大与小,并进行分类。

  (1)认识大树和小树:“这是谁呀?”(大树妈妈)“大树妈妈旁边是谁呀?(小树宝宝)

  (2)观察大树妈妈和小树宝宝及它们身上的苹果的大与小,鼓励幼儿用语言表达出来,用动作表示出来。(教师给予肯定和支持)

  (3)摘苹果。

  ①师:“大树妈妈请我们吃苹果,每个小朋友摘一个大苹果。”(幼儿摘苹果)“把你摘的大苹果举起来给老师看,你的.大苹果是什么颜色的?请你做一个‘大’的动作!”(表扬与别人做的不一样的幼儿)

  ②“每个小朋友摘一个小苹果,举起来,闻闻看苹果香不香!请你做一个‘小’的动作。”

  ③苹果分类:“开心吗?摘了这么多的苹果,我们把它带回去给哥哥姐姐们尝一尝,好吗?老师给你们准备了很多箩筐,有大的,有小的,请你们把大苹果放在大箩筐,小苹果放在小箩筐里。”

  3、游戏“捡树叶”,进一步观察和区分树叶的大与小。

  (1)捡树叶:请小朋友一个手捡一片大树叶,一个手捡一片小树叶。

  (2)玩树叶:

  师:“大树叶在哪里?”(幼:大树叶在这里)举起来给我看看,我们把大树叶举起来,把小树叶藏起来;“小树叶在哪里?”

  (3)和树叶一起跳个舞。(听音乐跳“欢乐舞”,活动结束)

【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科学教案(经典)09-25

科学教案【精选】10-13

【经典】科学教案09-11

(精选)科学教案09-18

科学教案[经典]08-27

[精选]科学教案07-30

科学教案【经典】08-16

(经典)科学教案08-20

(精选)科学教案08-20

科学教案(经典)0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