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案范例5篇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学语文教案5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小学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 认识9个生字,会写11个字,认识多音字“悄”。正确读写“盲童 浓郁 穿梭 流畅 引导 悄然 灵性 经历 瞬间 扑闪 概念 弧线 飞翔 权利 缤纷 花繁叶茂 磕磕绊绊 多姿多彩 清香袅袅”等词语。
2 理解“流连 穿梭 一瞬间 清香袅袅”等词语。
3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知道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教学重难点:认识生字,规范书写。从整体上感知课文。
一 导入新课:
二 回顾梳理学习内容:小组内交流。
1 根据音节读准生字,正确认读以下词语。
盲童 浓郁 穿梭 流畅 引导 悄然 灵性 经历 瞬间 扑闪 概念 弧线 飞翔 权利 缤纷 花繁叶茂 磕磕绊绊 多姿多彩 清香袅袅
2 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下面的词语。
流连 穿梭 一瞬间 清香袅袅
我还理解的词语有:
3 认真书写田字格中的生字,把难写的多写几遍。
4 在读熟课文的基础上,我知道课文讲了谁的什么故事。
三 集体交流:
1 检查生词认读:
盲童 浓郁 穿梭 流畅 引导 悄然 灵性 经历 瞬间 扑闪 概念
弧线 飞翔 权利 缤纷 花繁叶茂 磕磕绊绊 多姿多彩 清香袅袅
悄然合拢
2 交流生词的理解。
3 书写指导:
提出难写的生字,重点指导:梭 磕 瞬
4 课文朗读:
指名把自己喜欢的.段落读给大家听。
5 整体感知课文。
说说课文写了谁的什么事。
四 小结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体味“流连、穿梭、流畅、悄然、神奇的灵性、张望、飞翔、多姿多彩”等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后三个段落。摘录、积累好词佳句。
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揣摩其中蕴含的深意。
4、体会盲童对生活的热爱,感受作者对生命的关爱,懂得珍惜生命,热爱生活。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体味安静的内心世界,感受盲童对生活的热爱,感受作者对生命的关爱,懂得珍惜生命,热爱生活是课文理解的重点,也是课文的难点。
教学准备
1从生活中、网络中去寻找盲人的生活,体会盲童的内心世界
2阅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了解海伦凯乐的生活
板书设计:
小学语文教案 篇2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神奇的九寨沟,在那儿有如诗如画的自然风景,有许许多多的异兽珍禽,让我们一起跟随作者走进这片神奇的土地,细细地欣赏,小学语文第七册教案-九寨沟。
二、学习第三小节
1、请你自由轻声读第三小节,边读边想象,让所有的人都喜欢上它,感受到它的美。
2、这里最吸引你的是什么?
雪峰:
(1)指名读
(2)我们一起来看看插入云霄的雪峰。(多媒体显示)
(3)看到这幅图,你想说什么?(板书:雪峰插云)
(4)这么雄伟的雪峰老师请男生来读。(读得真有气势)
湖泊:
(1)指名读有关语句
(2)这么美的湖泊真想亲眼看一看。(多媒体显示)
(3)你看到了什么?(你看得真仔细!你不仅看得仔细,还能用这么美的语言表达出来,真不简单!)
引到森林(在这片原始森林里,树木长得郁郁葱葱,许多树长得又粗又高,真可谓古木参天。)(板书)
(4)这么美的湖泊能不能美美得读一读呢?
先自己练读一下 指名一位好同学读
(听了你的朗读,我们如同进入了童话般的世界,真美!)
瀑布:
(1)你能通过读向大家展示瀑布的'雄伟吗?
(2)让我们来亲眼看看瀑布,听听它的声音,一定会读得更好。(多媒体显示)
(3)喜欢瀑布的同学一起来读。(读得真有气势)
3、刚才我们欣赏了水平如镜的湖泊、雄伟壮观的瀑布,这一动一静就可以用一个成语来表示:平湖飞瀑(板书)
4、九寨 沟的山是美的、水是美的、森林是美的,连湖底的石块也是美的,学到这儿,我也忍不住要来美 美地读读这一小节,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小学语文第七册教案-九寨沟》。
5、想不想读,敢不敢和老师比一比(生齐读)(你们读得真好,老师真为你们感到骄傲。)
三、学习第四小节
欣赏了插入云霄的雪峰、五彩缤纷的湖泊和壮观的瀑布,我们继续向纵深行进,四处林深叶茂,游人逐渐稀少。注意,这时你已经走到珍稀动物经常出没的地区。在这里,你可能有幸结识哪些珍稀动物?
1、请你轻声读第四小节。
2、交流 看它们来了(逐个显示动物)这是( ) 。
3、你最喜欢哪个?把写这种动物的句子多读几遍,待会儿要请你当小导游来向大家介绍介绍。
4、现在你们都是九寨沟的小播音员,正在向大家介绍九寨沟神奇的动物,你们能通过读把游客都吸引到九寨沟来旅游吗。如果你是老师,你认为请几个人来读这一节课文比较合适,为什么?
四、学习第五小节
1、刚才我们一起游览了九寨沟,听了小导游和播音员的热情介绍,现在你最想说的是什么?
2、是啊,九寨沟雪峰插云、古木参天、平湖飞瀑、异兽珍禽,怪不得到过九寨沟的游人看到这如诗如画的美景都说九寨沟真是个充满诗情画意的人间仙境啊!有机会,一定要亲眼去看看!
五、欣赏歌曲
我国著名歌手容中尔甲看到九寨沟这么美也忍不住高歌一曲,下面请欣赏《神奇的九寨》。
小学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的:
1.独立阅读课文,能讲这个故事。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牛郎织女寄予的深切同情和对封建家族统治的揭露和鞭挞。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每当夜幕低垂,群星闪烁时,我们仰望天空,隐约中不难发现一条银色的天河,瞪大眼睛仔细看看,发现天河两边有两颗最亮的星星,这两颗星星就是“牛郎星”和“织女星”。民间早就有关于牛郎和织女的传说。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牛郎和织女的故事。
二、了解作者资料。
1.这个故事的作者是谁呢?
叶圣陶,又名叶绍钧,江苏省苏州人,著名作家,教育家,叶圣陶的童话集《稻草人》和《古代英雄的石像》在我国现代儿童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2.咱们学过他的作品吗?(《陶罐和铁罐》《爬山虎的脚》)
三、理清文章脉络,理解文意。
1.请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读全文,试着给课文分段。
2.学生汇报。
课文按时间顺序可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开头到“那该多好呢”):牛郎的身世,他精心养牛,和牛建立了亲密关系。
第二部分(“一年一年过去”到“这就算安了个家”):讲哥嫂只给了牛郎老牛破车便把他赶出家门。
第三部分(“一天晚上”到“牛郎高兴地回答”):老牛说了话,告诉牛郎将有仙女成为他的.妻子。
第四部分(“第二天黄昏时候”到结束):牛郎巧遇仙女,二人结为夫妻。
3.再读课文,提出想想解决的问题。
学生甲:牛郎是怎样的孩子?
学生乙:牛郎的童年是怎样度过的?
学生丙:长大后他又是怎样生活的?
学生丁:他是怎样和织女走到一起生活的?
四、请同学们围绕着自己不理解或感兴趣的问题进行自学。
(一)小组内交流。
(二)全班汇报。
1、牛郎是个怎样的孩子?他的童年生活是怎样度过的?
(1)学生甲:牛郎从小无父无母,与哥嫂一起生活,哥嫂对他不好,吃的是剩饭,穿的是破衣,住的是牛棚……他生活条件差,孤苦伶仃,无依无靠。
(2)学生乙:他的童年没有乐趣,哥哥嫂子变本加厉地让小牛郎天天干活,放牛。这个年龄应该无忧无虑地上学,而他却天天放牛,他的哥哥嫂子太狠心了。
(3)学生丙:我认为牛郎的生活还是有乐趣的,他的乐趣就是和牛在一起。但通过“两个一比较”,他也乐得跟牛一块儿出去,一块儿睡。说明哥嫂待他不好。
小学语文教案 篇4
学习目标
1.认识本课四个生字并正确书写、运用。
2.体会诗人借不同景物抒发情怀的写法。
3.感受诗人暗藏于诗中无限的思乡之情。
课前准备
1.了解王安石的生平。
2.了解唐朝诗人张籍、清朝纳兰性德的生平。
3.收集思乡的古诗词。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远离故土的人,总会思念自己的家乡,这是人世间最美好、最真挚的情感。同学们,你们学过哪些与“月”有关的诗词呢?
2.是呀,从古到今,月亮总是让人情不自禁思念家乡,今天我们再学习一首关于月亮的诗。
3.揭示课题:王安石的《泊船瓜洲》。(板书课题。了解“泊”字字义,选择正确读音。)
交流资料,了解诗人
课前,你收集了诗人的哪些资料,请用简洁的语言说一说。
整体把握,初步感知
1.指名读诗,全班读,注意读准字音。
2.自己多读几遍这首诗,结合课文注释,想想诗句的意思,并从中体会诗人所要表达的感情。
3.四人小组讨论诗句的意思,并说说你最欣赏诗中哪一句。
赏析诗句,感悟诗境
1.刚才同学们说得最多的就是“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这句诗(出示),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
2.请说说你为什么喜欢?
3.有同学说,这句诗写出了江南生机盎然的春天的样子。现在请和同桌互相说一说:在你脑海中出现了怎样的景色呢?畅所欲言。
4.同桌互读,练说。
5.指数名学生说。
6.小结:
你们的回答真精彩!诗的魅力就在于能用简短的同一个语句在不同的人的脑海中勾勒出不同的画面。
7.请你用朗读把你脑海中勾勒的画面读出来。小组内练读,指名读。
8.听了同学们的描述,我仿佛看见了草长莺飞、满目新绿的春天,仔细观察书上的插图,还能让你有更深入的理解。
9.指名说,同学们理解得多丰富呀!把你感受到的“绿”读出来吧。男女生赛读。
10.关于“绿”字还有一个故事,引导阅读“资料袋”。了解王安石推敲用“绿”字的故事。
11.看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触呢?
12.小结:
是呀!一位如此优秀的诗人能为一个字修改十多次,我们在习作中难道不该反复修改吗?记住:文章是改出来的。
品评诗句,升华情感
1.这么美的春色,谁不流连忘返呢?诗人和我们一样陶醉其间了吗?
2.诗人想干什么?家乡在哪儿?引导学生从课题和诗句一、二行处理解。
3.请你在教室的地图上找找它们的位置吧。再好好读古诗。
4.学生上台指地名,然后简介王安石把南京称为故乡的原因。
5.你从哪里读出诗人急切地想回家乡呢?
6.引导学生抓重点词句理解。
7.感情朗读。
回归整体,深化体验
1.漂泊在异乡的游子对家乡是多么的眷恋啊!让我们一起来感情朗读这首诗吧。
2.练习背诵。
第二课时
回顾内容,谈话入题
古诗《泊船瓜洲》让我们体会到了王安石借春风问明月,何时才能荣归故里的千般惆怅?那么宋朝诗人张籍、清朝的纳兰性德又是如何表达思乡之情的呢?
初读古诗,整体感受
1.读一读《秋思》和《长相思》,要求正确、流利,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弄清不懂的词。
2.指几名学生读,正音。
3.看看诗词题目,你发现了什么?
4.同样的思乡之情,但表达却不相同。和你的伙伴好好读诗,看看诗人们是怎么表达的?
5.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任选一首读。
品读诗句,领悟感情
1.诗人那浓浓的乡情,藏在哪些诗句中呢:读,勾画。
2.指名答。
3.“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从这句诗中你读懂了什么?
4.学生同桌互相说一说,指名说。
5.指导朗读,读出诗人惆怅满怀的感觉。
6.诗中诗人借什么景物来抒发情感的呢?
7.小组内交流:说说下面那句诗的意思。
8.引读“意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提示:头脑中想象情景)
9.这一次又一次的想写信、封信、拆信的过程,让我们深深感受到了诗人对家乡的挂念。
10.感情朗读。
11.王安石见月惆怅,张籍见秋风而感慨。那么,纳兰性德又是如何将情藏于诗中的呢?你能感受到吗?
12.小组内讨论交流,各抒己见。
13.全班交流,师引导体会“风一更……无此声”。
入情入境,深情朗诵
读诗的人不同,想象到的画面也就不同。我们在朗读这些诗词时,一定要想象画面,要用心体会他们的'感情。让我们再一起朗诵这感人的诗词吧。
找寻规律,识记生字
精选阅读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词三首》的知识点
1独坐敬亭山
作者简介:李白(701-762),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西南),隋末其先人流寓碎叶(今吉尔吉斯斯坦北部托克马克附近)。被称为“诗仙”。主要作品有《蜀道难》《梦游天姥(mǔ)吟留别》《将(qiānɡ)进酒》《古风》《李太白集》等。
相关背景:长期飘泊生活,使李白饱尝了人间辛酸滋味,看透了世态炎凉,从而加深了对现实的不满,增添了孤寂之感。此诗写独坐敬亭山时的情趣,正是诗人带着怀才不遇,尝尽世态炎凉而产生的孤独与寂寞的感情,到大自然怀抱中寻求安慰的生活写照。
主要内容:前两句“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状眼前之景,流露出孤独之感。天上众多的鸟儿高飞远去,无影无踪了;连仅有的一片孤云也不肯稍驻片刻,独自远远地飘走了,山中显得格外幽静。在诗人看来,世间万物都厌弃他,离他而去。“尽”“孤”“独”“闲”等词,表现了诗人强烈的孤独感。这正是封建社会中许许多多有理想、有才能而在政治上遭受压抑的士大夫所共有的精神面貌。
三、四两句“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用浪漫主义手法,将敬亭山人格化、个性化。尽管鸟飞云去,诗人仍没有回去,也不想回去,他久久地凝望着幽静秀丽的敬亭山,觉得敬亭山似乎也正含情脉脉地看着自己。他们之间不必说什么话,已达到了感情上的交流。“两不厌”,表现了诗人与敬亭山感情上的投契。“只有”,并不意味着太少,而是一种“人生得一知已足矣”的骄傲与满足。
2望洞庭
作者简介:刘禹锡(772-842),唐代哲学家、文学家,字梦得,洛阳(今属河南)人。他与柳宗元、白居易交游、唱和,并称为“刘柳”与“刘白”。白居易称他为“诗豪”,清人王夫之称他为“小诗之圣”。
主要作品有《乌衣巷》《秋词》《竹枝词》《浪淘沙》等。
相关背景:诗人刘禹锡贬逐南荒,二十间年去来洞庭湖,据文献可靠的约有六次。说的是明月当空的夜晚,诗人刘禹锡经过洞庭湖,写下了所见的美景,作者观望洞庭湖的景色的角度刚好把洞庭湖的美景尽收眼底,抓住了最美丽的湖光山色。
主要内容:第一句从水光月色的交融不分写起,表现湖面的开阔廖远,这应该是日暮时分的景象,天还没黑但月亮已经出来,如果天黑就看不出两者色彩的融合了。第二句用镜子的比喻表现夜晚湖面的平静,因为太阳已落,湖水不反光,像镜子没磨时光泽暗淡的样子。第三句写远望湖中君山翠绿的色彩,这里的“山水”实际只是指山,即湖中的君山。用“山水”属于古代汉语中“偏义复词”的用法。第四句再用一个比喻,将浮在水中的君山比作搁在白银盘子里的青螺。全诗纯然写景,既有描写的细致,又有比喻的生动,读来饶有趣味。
3忆江南
作者简介: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其先太原人,后迁居下邽。在文学上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他的诗风格平易清新,质朴自然,常以揭发当时政治上的黑暗现象和人民的痛苦生活为题材。主要作品有《长恨歌》《琵琶行》《卖炭翁》《赋得古原草送别》《钱塘湖春行》等。
相关背景:白居易曾经担任杭州刺史,在杭州呆了两年,后来又担任苏州刺史,任期也一年有余。在他的青年时期,曾漫游江南,旅居苏杭,应该说,他对江南有着相当的了解,故此江南在他的心目中留有深刻印象。当他因病卸任苏州刺史,回到洛阳后十二年,他六十七岁时,写下了这三首忆江南,可见江南胜景仍在他心中栩栩如生。
主要内容:此词写江南春色,首句“江南好”,以一个既浅切又圆活的“好”字,摄尽江南春色的种种佳处,而作者的赞颂之意与向往之情也尽寓其中。同时,唯因“好”之已甚,方能“忆”之不休,因此,此句又已暗逗结句“能不忆江南”,并与之相关阖。次句“风景旧曾谙”,点明江南风景之“好”,并非得之传闻,而是作者出牧杭州时的亲身体验与亲身感受。这就既落实了“好”字,又照应了“忆”字,不失为勾通一篇意脉的精彩笔墨。三、四两句对江南之“好”进行形象化的演绎,突出渲染江花、江水红绿相映的明艳色彩,给人以光彩夺目的强烈印象。其中,既有同色间的相互烘托,又有异色间的相互映衬,充分显示了作者善于着色的技巧。篇末,以“能不忆江南”收束全词,既托出身在洛阳的作者对江南春色的无限赞叹与怀念,又造成一种悠远而又深长的韵味,把读者带入余情摇漾的境界中。
小学语文教案 篇5
教学要求:
1、按笔顺规则,把“搜”、“塞”、“藏”3个字写正确,写端正。
2、注意韵母的写法。
3、使学生知道词语间的对仗关系,并进行适当的练习。
4、读句子,注意表示声音的词并仿写两句。
5、熟记8条成语。
6、对学生进行文明礼貌用语的口语交际训练。
7、写毛笔字。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投影片。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教学第一题
1、审题
2、指导
(1)出示卡片,让学生认读“搜”、“塞”、“藏”3个字。
(2)这3个字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
(3)这3个字在书写时,你觉得有什么地方值得注意?
3、练习
(1)按笔顺规则书空。
(2)每个字练写两遍。
4、反馈
(1)指名学生板演。
(2)展示写的好的字。
(3)指出存在的问题。
二、教学第二题
1、审题
2、指导
(1)指名读第一组。说说它们的韵母在写法上有什么区别?
(2)用同样的方法指导学生学习第二、三、四组。
3、练习
采用多种形式反复练读。
4、反馈
出示投影
下面哪两个字的韵母相似,找出来,分组读一读。
界 买 卫 愧假走六火
三、教学第三题
1、指导
(1)教师范读,要求学生听清字音。
(2)学生自由读,注意词语间的关系。
(3)齐读、指名读。
2、练习
出示投影
为下列词语对对子。
好对( )黑对( )宽对( )表扬对( )坚强对( )山清对( )高楼对( )
3、反馈
(1)指名板演
淡对()密对( )( )对芙蓉( )对大海
(2)同桌说一两个有对仗关系的词语。
第二课时
一、教学第四题
1、审题
2、指导
(1)指名读积句子,找出每句中表示声音的词。
(2)描绘情境,请学生用上声音的词。
如:下暴雨了,雨点落在地上发出的`声音。
你敲门时,发出的声音。
3、练习
(1)学生说说平时都听到哪些声音?是在什么情况下发出的。
(2)写两句话,用上表示声音的词。
4、反馈
读自己的句子,说说声音的词。
二、教学第五题
1、审题
2、指导
(1)学生自由读8条成语。不认识的字查字典。
(2)教师范读。
(3)学生自由读,纠正读音。
(4)理解成语的意思。
3、练习
(1)学生自由练读。
(2)同座位练习背诵。
4、反馈
(1)集体齐背。
(2)指名背。
第三课时
一、教学第六题
1、审题
(1)指读要求,想想它告诉我们些什么。
(2)复习有关礼貌用语。
2、指导
(1)解题:什么叫约请?
(2)约请的原因是什么?
(3)假如你是中队长,见到顾老师应该怎么说?
①指导学生看图,顾老师正在干什么?中队长正在干什么?
②假如你是中队长,我是顾老师正在弹钢琴,你会怎么约请我?
3、练习
(1)同座进行演练。
(2)选一对到前面表演。
评议。
(内容表达是否正确,礼貌用语是否恰当,态度是否大方等)
【小学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坐井观天教案05-06
小学语文教案03-22
小学语文《麻雀》教案07-24
小学语文教案【精选】09-23
【经典】小学语文教案10-02
【精选】小学语文教案10-07
小学语文《鲸》教案12-27
小学语文掌声教案01-18
[经典]小学语文教案09-09
(精选)小学语文教案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