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优选【6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语文教案6篇,欢迎大家分享。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认识14个生字。读读记记“斑斓、炽热、湛蓝、充沛、硕大、火炬、巨蟒、渗透、聆听、木薯、强悍、粗犷、篝火、繁花似锦、含情脉脉、目不暇接”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非洲独特的自然景观与风土人情,体会作者对非洲的赞美之情。
3.领悟文章的表达特点。
教学重点
了解“非洲真是一个色彩斑斓的世界”表现在哪些方面,领悟课文的表达方法。
课前准备
布置学生搜集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文资料,有条件的教师可准备非洲风情风光的碟片或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揭示课题
置身欧洲的德国,我们感受到奇丽的景色,奇特的民族;游览威尼斯,我们领略到水上城市的风情;离开亚洲的泰国,我们还沉浸在与象共舞的欢乐气氛中。放眼辽阔的'非洲,我们面前则是一个多彩的世界。播放非洲风情风光的碟片或课件。
揭题、读题:彩色的非洲
(二)读懂阅读提示,明确阅读要求
1.自读阅读提示,看看学习这篇文章有几个方面的要求。
2.交流。阅读提示a有3个要求。
(1)“非洲真是一个色彩斑斓的世界”都表现在哪些方面?
(2)结合课文和搜集到的资料,谈谈你对非洲的印象。
(三)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1.自学课文:请按阅读要求默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作批注。
2.检查自学:自学生字,生词的情况。
3.说说课文主要内容。
(四)抓住重点,自读自悟
1.过渡:是啊,非洲真是一个色彩斑斓的世界!
“非洲真是一个色彩斑斓的世界”都表现在哪些方面?自读课文,勾出课文相关语句,联系实际或资料进行批注,小组交流。(学生自学勾画,小组讨论交流)
2.全班交流。
“非洲真是一个色彩斑斓的世界”表现在:非洲的骄阳蓝天、花草树木、动物世界、人们的日常生活以及艺术风采都是多彩的。
3.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结合课文和搜集到的资料,谈谈你对非洲的印象。
(五)领悟表达方法
过渡:我们从课文中学到了哪些表达方法呢?
(1)结构上采用了先概述再分述最后又概括总结全文的方法。既首尾照应,呼应课题,又直接抒发了作者对非洲风情文化的赞美之情。
(2)课文不仅条理清楚,层次分明,过渡也十分自然。如,过渡句“非洲不仅植物世界是彩色的,动物世界也是彩色的”和“非洲的自然景观是彩色的,非洲人的日常生活也无一不是彩色的”等,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使文章顺畅自然。
(3)课文的语言十分优美生动。作者联想丰富,如,“金灿灿的阳光,映照得天空格外的蓝,好似透明的蓝宝石”,“……繁花似锦,绿海荡波,满眼是绿色,处处是花海”,“一棵似一团火,一排是一片霞。到了开花季节……就像置身于花海深处”,无不体现着意境的色彩美和语言文字本身的美,读来就像欣赏一幅幅五彩的画卷,让人回味无穷。
(六)总结全文
本文作者以饱满的热情,描述了非洲的骄阳蓝天、花草树木、动物世界、人们的日常生活以及艺术风采,从多个方面展示了非洲的自然风光和异域文化,表达了作者对非洲的赞美之情。
(七)拓展训练
中国和非洲有着悠久的友好历史。可布置学生办一办有关非洲风情与文化的手抄报、剪贴报在班上交流展示,进一步加深对非洲的了解,增长见闻,开阔视野。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一、品读文章重点词句,挖掘关键词句的深意。
二、引领学生走进外婆丰富的内心世界和精神境界,进而产生对人生态度的思考和感悟,学会在困境中以积极的人生态度拼搏进取。
说明:
这是一篇叙事抒情相结合的回忆性散文。文章看似写外婆手艺好,实则表现了外婆对待自然,对待人,对待生活的仁爱、宽容的生活态度,表达了作者对外婆的无限怀念以及想要延续、传承这种生活态度和精神境界的真挚感情。文中有许多自然清新而细腻的细节和语句,需要学生沉下心来品读,抓住关键词来品味,联系语句前后来思索才能够深知其意蕴。所以本课的教学,让学生抓住文章重点语段并品读关键词句来理解课文是关键,而我校的课题是提升学生的提问能力的.研究,因此在设计时重在将两者有机结合起来。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师:谁能谈谈自己收到过的印象最深刻的礼物?为什么它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学生谈对礼物情有独钟的原因以及自己的感悟。
教学时间:3分钟
设计意图: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感悟能力,唤醒学生已有的知识,为学好本文奠定情感基调。
二、整体感知
1、师:自读全文,你觉得本文的关键词是什么?
学生默读,归纳,对文章内容有一个整体的理解。
明确:手纹
2、整理本文的写作提纲。
明确:一、(1—6)回忆外婆缝补新衣时的心理和习惯。
审美:实用价值、艺术价值
准则:做衣如做人
态度:细致、庄重、朴素、虔诚
二、(7—8)“我”穿新衣的时节和穿旧衣的心情。
三、(9—13)外婆的灵感和作品。
四、(14—20)“我”临摹外婆的作品。
教学时间:10分钟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对文章在整体上进行把握,有利于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
三、质疑问难
1、师:分小组活动:
1)、小组准备朗诵。(形式不限)
2)、每组至少提出一个有质量的问题,并联系上下文整理出大家认可的较为合理的回答。 (可关注词、句的含义)
3)、时间8分钟。
注意:启发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并注意对重点词句的品读并挖掘其深意。
教师预设的主要问题:(学生如果不能提出预设的问题,教师可引导学生思考下列预设的问题)
1) 作者为什么以“外婆的手纹”为题?而不是“手”或“手艺”?
2) 理解第11、12、14段对外婆绣品的描写,体会作者的用意。
3) 现实中的作者是怎么对待他的私人文物的?结合具体段落和词句分析:保存、复制
4) 我为什么要亲手复制外婆做的私人文物呢?复制的目的是什么?(延续、传承) 学生提出疑难问题,并相互讨论分析
2、沉浸文本,品读重点段落和词句并挖掘其深意,教师注意引导对于外婆人格魅力的挖掘。
3、疑难问题讨论交流。
教学时间:25分钟
设计意图:调动学生积极动脑思考问题,学会积极主动地去探究问题。 在轻松活跃的课堂氛围中完成对文章的分析理解。因为课堂旨在提高学生的提问水平,所以,开展质疑问难时,着重引导学生关注关键词句,进而理解“手纹”的内涵。从而体会外婆的人格之伟大。
四、小结
手艺体现的“三美”不该失传,刺绣是民族文化的精华更不该失传;外婆对自然、对生活、对生命的热爱的精神也不该失传。
五、作业
细微之处见真情,请以长辈的某个细节为题,写一个片段,要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和深刻感悟。(100—200字)
语文教案 篇3
文章分析:
这是一篇儿童诗,极富童趣,用儿童的语言,儿童的眼睛,儿童的思维展示给大家一个热爱生活、充溢幻想的小朋友的多彩的内心世界。
教学本课应注意这样几个点:
1、诗歌的朗读。
2、生字的学习。
同时应该处置好这样几种关系;
1、银河的知识和本诗的关系。
2、本诗的朗读和扩展内容的衔接。
3、读诗和识字的比重。
教学准备:
1、研究性学习专题——《银河,让我了解你》
2、背动作儿歌、课前一只歌《蓝猫》。
教学过程:
一、从歌曲入手,引出课题,学习串字。
1、你们刚才唱的是哪个动画片中的主题曲?那你们一定非常熟悉和喜欢动画片中的主人公蓝猫吧!
(蓝猫)先给大家出一个字谜:门里一张口同学说谜底,老师出卡片.
2、老师想知道,在家里的时候,你遇到问题,喜欢问谁?(问爸爸、问妈妈,读卡片)
3、在一个晴朗的夜晚,有两个喜欢问问题的小朋友仰望银河,发生了很多想象,于是他们就--------出示词卡:问银河。谁想读读?
4、谁知道这个词中的第2个字念什么?(银—板书拼音和生字)
a、这个音节可以拼读吗?为什么?
b、你看,这个字的哪局部比较熟悉?蓝猫老师出的第二道题就是与金字旁和艮字有关的内容,请看大屏幕。(出题)发小组合作单。
A 你认识的带有金字旁的字有哪些?把小组讨论的结果记录下来。
B 带有“艮”的'字,你认识几个?能不能写下来。(很狠恨跟根银)
喜欢做哪道题就做哪道题。
汇报A题:
1、看了这些带有金字旁的字你发现了什么?(带有金字旁的字一般都与金属有关)
2、对,我们学的这个“银”就是哪个银?(白银、银子、银圆、银钱)
汇报B题:
1、小组交流
2、出示:很狠恨跟根银
二、学习课文
1、范读课文
2、同学自读
三、学习第一节
1、指名读,其他同学考虑:读前两行诗时,你发现了什么?随机出示第一段书面形式和诗歌形式(一个词重复出现了两次)
讨论:1、在你学过的课文和诗歌中,发现过这样的句子吗?说出来给大家听一听。
2、讨论这两个同样的句式重复出现你突出了什么?(为了突出强调自身要说的话。)
3、怎么读才干达到这种效果?你找一句读一读。(第二句加重语气)
4、说说文中的小朋友先向银河提了提了哪两个问题?
板书:鱼儿水草小朋友
出示银河图:根据板书谁来试着问问银河?
5、出示句子比较:
(1)、在你清澈的河水里,有戏水的小朋友吗?
(2)、在你清澈的河水里,有没有戏水的小朋友?
6、练习说话
银河啊,在你()里,有()吗?有()吗?
7、看板书试背第一节。
四、学习课文第二段
1、轻声自读,考虑:接着小朋友又向谁提了哪两个问题?
2、读后指名对对着银河问一问,练习感情朗读
板书:客轮、货船、航标灯
电脑出示“南来北往”的场景,说说什么是南来北往。
3、它们指的是什么?你知道航标灯有什么用吗?
4、朗读第二段,各自读,齐读。
5、练习说话:银河啊,在你()里,有()吗?有()吗?它们()吗?
看板书试背第二节
6、对比第一、第二节。
五、自学第三、第四节。
1、自学第三、四节。要求弄清每节中的小朋友向银河问了哪两个问题?
2、用线划出来。假如有不理解的句子或词语,请在旁边画上小问号。
3、分小组交流
4、说说老师该板书些什么?随机在电脑里出示斜拉桥、拦河大坝、葛洲坝水力发电站。
5、说话练习
6、试背第四第五节。
六、学习第五节
1、文中的小朋友对着银河问了这么多问题,其实他还有有好多好多的问题要问,你能猜猜他还会问些什么?你也有问题吗?来试着问问。
2、所有问题你能解答吗?为什么?
3、是啊,文中的小朋友非常想知道银河里到底有什么,于是他怎么说的?“总有一天是什么意思?
4、齐读第五小节,说说你读了那个小朋友的话后有什么想法?板书:总有一天去做客
5、看板书,试背。
七、总结,激发探究大自然的奥妙。
语文教案 篇4
【课前透视】
《丑小鸭》是根据安徒生作品改写的一篇拟人体童话。文章以充溢情趣的语言,生动引人的情节,描写了一只“丑小鸭”出生后,历经种种磨难,最后发现自身是一只漂亮天鹅的非凡经历。文中“丑小鸭”艰难曲折的经历,以和它身处逆境,不懈追求美好理想的精神,深深地打动着每一位读者。
本文是同学熟悉的一个童话故事。内容浅显,故事性强,情节引人入胜,具有较强的可读性,文中的字词极富表示力,词汇丰富。因此,教学中要抓住内容上的特点和同学喜欢故事,关注人物命运心理特征,强调自主阅读,自主感悟。要给同学充沛的自由朗读时间和吸收内化时间,以激发同学读书的兴趣,引发同学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同学丰富的想象力和发明力,并使同学的情感体验得到升华。
【教学目标】
1、会认14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好词佳句。
3、懂得要善待他人,互相尊重,同时要正确地认识自身。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朗读课文。
【信息资料】
1、生字词语卡片、课件或插图、天鹅图片、音乐。
2、了解安徒生的生平,收集安徒生的其他童话作品进行阅读。
【教学时数】
两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切入举偶
1、情境激趣:
播放音乐,出示天鹅的图片。组织同学进行观察。启发同学谈感受,启发体会天鹅的美丽。教师相机引出课文内容: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安徒生的童话,它为我们讲述了“丑小鸭”是如何变成天鹅的动人故事。
2、启发谈话:
同学们,你们爱听故事吗?每个动人的故事,都会有许多形象留在我们的记忆里,善良的白雪公主,可怜的卖火柴的小女孩,可爱的小红帽……还有一只可爱的丑小鸭吧,这个故事你听过吗?(引导同学回忆故事,简要叙述。)教师相机引出课题。
对话平台
一、初读
1、自读课文,画出不熟悉的字词,利用工具书弄清楚是什么意思,想一想,怎么记住它。(同学自学、交流识字记字方法)
2、游戏巩固识字:如当小老师、猜谜语、摘果子等。
3、分段指读课文,师生评议,正音。
突出识字教学内容,丰富同学识字记字经验,培养同学识字记字能力。
二、熟读
1、引导同学用自身喜欢的方式读文,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考虑:读懂了什么?互相讨论,交流读书感受。
2、指读课文,指导读好长句子。结合课文理解重点词语。
3、全班交流读书感受,引导同学理清文章的内容,叙述顺序等,从整体上掌握课文。
4、质疑问难:还有哪些地方没有读懂?师生交流,适当点拨。
结合课文特点,强调自读自悟,从整体上掌握课文内容,培养了同学阅读能力。
三、写字
1、出示“我会写”中的生字和词语。引导同学观察分析字型和结构特征。
2、生试写“灰、冰、鸭、鹅、讨、厌、欺、负”师生评价后再写。强调重点笔画的书写和需要注意的问题。
如:“厌”是厂字旁里是“犬”,不能少写一点,注意写好“竖撇”。鹅:“我”写得小一些,“鸟”应稍微写大一些。
3、师指导书写“蛋壳”、“翅膀”。
4、生自由练习,同桌评议,优秀作业在全班展示。
本课中需要会写的生字较多,但是书写的难度不大,因此采取了引导观察,尝试书写的方法,教师和时巡视指导,和时鼓励,培养了同学的写字能力。
第二课时
对话平台
一、导入
1、读写生字词语。同桌互相检查修改,把写错或不会的字词多写几遍。
2、分段指读课文。
3、启思:
根据上节课的学习,你们还有什么问题没有弄懂?教师要结合同学提出的问题进行梳理和补充,然后确定研究的主要问题,进入新课的学习。
在抓好读写的.基础上,引导同学提出问题,培养同学读书质疑的能力,然后梳理问题,抓住关键主要问题,为进一步学习做好准备。同时应该注意,同学提出的问题具有不确定性,教师应该因势力导,以同学的问题为主,展开教学活动,防止教师代替代替。
二、读议
1、引导同学带着问题自学课文,边读边讨论:(同学自学,分组合作,教师巡视)
抓住的问题,应该能够起到贯穿全文的作用。如:丑小鸭应该离家出走吗?因为小鸭流浪的足迹是是全篇课文行文的线索,从它“离家的原因”动身,既抓住了小鸭受到的歧视,也包括了小鸭流浪的经历。因此这个问题起到了牵一发而全身的作用,教学活动可以结合这一问题充沛展开。
2、小组讨论,教师巡视,相机点拨:
在结合问题进行探究的过程中,要注意让同学联系课文内容,抓住重点语句,并结合生活的体验交流自身的看法。防止同学只凭整体的感觉说空话,说套话。引导同学与文本实现真实的对话,让同学在读书与交流中,感悟课文内容,丰富情感体验,进而与课文内容发生共鸣。
3、同学汇报,指导朗读,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感悟:
由于问题设计上出现的多元性,所以教师在组织同学汇报时,要注意对同学相机引导,深入领会文章内容。无论同学的观点如何,教师都要引导同学结合相关段落的阅读来说明问题,并进行适时地朗读指导。
如:同学认为丑小鸭应该离家出走。教师应引导同学找出相关段落读书理解。(读2、3、7自然段的有关句子。)说明自身的观点:因为丑小鸭的“丑陋”、“受歧视”、“孤独”。因为它是一只天鹅, 不是普通的小鸭。教师相机结合同学的理解,指导同学有感情地读出相关的句子,体会文中表达的感情。同时可以追问:“为什么鸭妈妈不讨厌他?”当发现自身是一只天鹅的时候,丑小鸭这时候会怎么想?指导同学有感情地朗读相关的语句。
假如同学认为丑小鸭不应该离家出走,教师也应该引导同学找出相关的段落朗读感悟。(读4、5、6自然节的相关语句。)交流讨论的结果,教师相机引导同学感情朗读。如:找出表示丑小鸭“害怕”“羡慕”“幸运”的语句,认真体会,有感情地练习朗读。同时结合课文内容,教师可以引发同学考虑:假如丑小鸭离家出走会怎样?
三、拓展
1、通过阅读,从丑小鸭和故事中其他人物的身上,你有哪些收获?用不同的方式表达自身的想法。可以采取对他们说几句话的形式,可以把自身对他们看法与同桌的同学进行交流。
2、从丑小鸭“丑”、“苦”、“变”的经历中你获得了哪些启示?
3、课后编排课本剧。
4、课后阅读安徒生的其他童话作品。
【伴教锦囊】
词语解释
孤单:单身无靠,感到寂寞。
讥笑:讥讽和讪笑。
羡慕:看见他人有某种优点,好处或有利条件而希望自身也有。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学习勾践在困境中不气馁、不沉沦,卧薪尝胆,励精图治的精神。
教学难点
1.掌握古汉语中省略句式的类型和特点。
2.体会本文外交辞令的巧妙传神,锤炼语言方面的字约义丰的特点。
第一课时
[教学特点]
1.了解《国语》的体例及主要内容。
2.介绍有关背景。
3.学习课文的1~2自然段。
[教学步骤]
一、导语
清出著名的小说家蒲松龄的聊斋屋曾有一幅对联:“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归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对联中的“苦心人”就是春秋末年越国国君勾践,勾践卧薪尝胆,励精图治,“三千越甲可吞吴”的故事可以说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今天,我们就结合历史史实和古人的记述,看看勾践事如何在失败中崛起,终于报仇雪耻,吞并吴国的。
二、了解《国语》的体例及主要内容
(先让学生看课文62页的介绍)
《勾践灭吴》选自《国语越语》,《国语》是继《左传》之后的又一部历史散文著作。《国语》中的“国“,指的是周王朝和鲁、齐、晋、郑、楚、吴、越七个诸侯国。“语”就是语言的意思。因为这部书是人物语言记载来反映春秋各国的政治、军事、文化和外交活动的,所以称作《国语》。
《国语》是我国第一部国别史,而且是第一部分国记言的国别史。它所记载的言论史实,上起于西周的周穆王(公元前947年),下止于战国初期的鲁悼公(公元前453年),全书分为八部分:即《周语》《鲁语》《齐语》《晋语》《郑语》《楚语》《吴语》《越语》,共二十一卷。其中《周语》三卷,《鲁语》二卷,《齐语》一卷,《晋语》九卷,《郑语》一卷,《楚语》二卷,《吴语》一卷,《越语》二卷。
虽然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言“左丘失明,厥有《国语》”,但《国语》的作者是谁,历来没有定论。一般的看法是,《国语》的成书有一个过程,最初是左丘明传诵,然后是时人传习,最后经列国之瞽史改编、润色而成。时代大约在战国初年。
三、背景介绍
《勾践灭吴》记述了越王勾践与吴王夫差之间的矛盾斗争及勾践灭吴的故事。
春秋末年,地处长江下游的吴越两国经常发生摩擦,公元前496年,吴王阖闾攻越,结果受伤而死,死前叮嘱儿子夫差定要报仇,夫差练兵三年,于公元前494年大败越国。越王勾践大败之后退守到会稽山时,只剩下五千人,本文所叙述的就是勾践退守会稽山后,卧薪尝胆,富国强兵,经过长期准备,终于报仇雪耻的故事。
四、学习课文
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资料显示(投影或多媒体)
(1)生字:栖(qī) 絺(chī) 譬(pǐ) 雠( chǒn) 嚭(pǐ) 赦(she) 鄞(yín) 蕃(fān) 饩(xì)
(2)多音字:贾(gǔ)人 爪(zhǎo)牙 疹(chēn)疾疹 衣(yì)非其夫人之所识则不衣
(3)通假字:“餔” 通 “哺” 例句:国之孺子之游者,无不餔也
“有”通“又” 例句:今夫差衣水犀之甲者亿三千
(4)异体字:“已”同“矣” 例句:虽悔之,亦无及已
“句”同“勾” 例句:勾践之地,南至于句无
“取”同“娶” 例句:令壮者无取老妇
“免”同“娩” 例句:将免者以告,公令医守之
“政”同“征” 例句:当室者死,三年释其政
“歠”同“啜” 例句:国之孺子之游者,无不餔也,无不歠也。
(学生齐读课文,注意生字、多音字、通假字、异体字的读音)
2.再读课文,指导诵读,理清思路,简析文章。
第一自然段
诵读指导:
(1)勾践之言要读得沉稳、坚定、语速适中,因它虽兵败栖于会稽,事急求谋臣,但紧张而不慌乱,实为将帅风度。
(2)大夫种临危不乱,挺身而出,进见勾践。所言责备之中又可见忠贞和自负,要读出来。
(3)“贾人/夏则资皮,冬则资絺,旱则资舟,水则资车,以待乏也”句节奏感很强,“夏、冬、旱、水”要用重音读。
(4)“无乃后乎?”是大夫钟对勾践的提醒,要读出责备之中的忠诚之意。“何后之有?”虽是反问句却要读出诚恳的纳谏之意。
(范读,学生齐读)
提问:本段叙述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明确:本段以简练的笔法写出越国兵败退守会稽之后,君臣执手相谋的情景。
第二自然段
诵读指导:
(1)本段主要记叙吴国大夫伍子胥的言辞。勾践派大夫钟使吴,以求和解,伍子胥坚决反对,他的进谏有理有据,很有说服力,要读得从容不迫,抑扬顿挫,尤其是“不可!”和“此其利也,不可失也已。君必灭之!”句要读得恳切、坚决而有力量。
(大夫钟之言要以谦卑恭顺之语气增添吴王夫差的骄矜之气。
(齐读,指名一学生读,读后点出不足之处)
提问:大夫钟赴吴求和,吴国君臣的态度如何?
(学生思考,讨论)
明确:吴国忠臣伍子胥反对和解,力谏吴王夫差。认为“君必灭之!失此利也,虽悔之,亦无及已。”吴国佞臣太宰嚭贪财好色,为越开脱,以“闻古之伐国者,服之而已;今已服之,又何求焉?”站在越国的利益上,谏夫差同意和解。而夫差不听忠臣之谏,轻信太宰嚭之言,与越国和解。
(齐读一、二自然段)
五、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学习课文的3~6自然段。
[教学步骤]
一、检查复习
资料显示(一)(投影或多媒体)
1.《国语》是我国第一部史书,共21卷,分别记载了周王朝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等八国之事。
2.《国语》是通过______来反映春秋各国的政治、军事、文化和外交活动的。
学生回答:《国语》是我国第一部国别体史书,分别记载了周王朝及鲁、齐、晋、郑、楚、吴、越八国之事。《国语》是通过记载人物语言来反映春秋各国的政治、军事、文化和外交活动的。
资料显示(二)(投影或多媒体)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越王勾践栖于会稽之上
2.凡我父兄昆弟及国子姓
3.贾人夏则资皮,冬则资絺
4.遂使之行成于吴
学生回答:“越王勾践栖于会稽之上”的“栖”应为“退守”之意。“凡我父兄昆弟及国子姓”中的“昆”为“兄”之意。“贾人夏则资皮,冬则资絺”中的“贾人”为“商人”,“资”为“储备”,“絺”为“夏天穿的一种细葛布”。“遂使之行成于吴”句中的“行”为“赴吴”,“成”为“讲和”。
勾践灭吴教案由收集及整理,转载请说明出处
资料显示(三)(投影或多媒体)
1.大夫钟是如何论述为政必须先求谋臣的道理的?越王勾践栖于会稽之上后,干的第一件事是什么?
2.对于越国的求和,子胥、太宰嚭的态度如何?结局如何?
学生回答:大夫钟用通俗形象的比喻含蓄地责备君王平日没有培养谋臣武将以备用时。越王勾践退守会稽之后干的第一件是求谋臣。
对于越国的求和伍子胥坚决反对,太宰嚭贪财好色,为越开脱,吴王夫差听信了太宰嚭。
二、学习课文的3~6自然段
从第二自然段中可知:大夫钟略施小计,贿赂了吴国佞臣太宰嚭,吴王夫差听信太宰嚭之言,与越国订立了盟约,为勾践的报仇雪耻创造了条件。为了复国,勾践是如何做的呢?
1.学习三、四自然段
(学生齐读)
诵读指导
(1)“勾践说于国人曰”中“说”读shuō.“去民之所恶”中的“恶”读è,当作“不好”讲。“南至于句无”句的“句”读gōu,同“勾”。
“非其夫人之所织则不衣”中的“衣”读yì,是动词,当“穿”讲。“今寡人不能,将帅二三子夫妇以蕃”中的“将”读jiāng,当“将要”讲。
(2)“于是葬/死者,问/伤者,养/生者;吊/有忧,贺/有喜,送/往者,迎/来者;去/民之所恶,补/民之不足”以上句分四层意思,以分号为界,分号处要略作停顿。重音应放在加点的词语下面。又例“葬/死者”句“葬”字后也应有短暂的停顿。
(3)“必哭泣葬埋之/如其子”句在“之”字后要略作停顿。应译为:一定哭泣着埋葬他们,就像自己的亲儿子一样。
“勾践载稻与脂/于舟以行”句在“脂”字后要略作停顿。
(4)“非/其身之所种/则不食,非/其夫人之所织/则不衣”句注意句中停顿的准确。
(5)第三、四自然段看称锤炼语言的典范,字约义丰,三字句、五字句、六字句一一相应,读时注意其节奏和抑扬顿挫。
提问:为了复国,勾践对内外采取了哪些措施?
明确:关心百姓,鼓励生育,减免徭役,广招贤才,休养生息;卑事夫差。“十年不收于民,民俱有三年之食。”说明十年的养精蓄锐,使越国医治了战争的创伤,勾践复仇的条件已完全具备。
(齐读第五、六自然段)
诵读指导:
(1)“昔者/夫差耻吾君/于诸侯之国”句要注意句中停顿,“耻”字要重读。
(2)“子而思/报父母之仇,臣而思/报君之雠,其有/敢不尽力者乎?”一要注意句中停顿,二要读出忠诚可信之情,三要注意反问句的语气。
(3)“今夫差衣水犀之甲者亿有三千”句中的“衣”是动词,当作“穿”讲,应读yì。“有”通“又要读准字音,注意“夫差”“衣”“水犀之甲者”后的停顿。
(4)第五自然段记述的是君民的对话,越国父兄再三请战,情绪激昂,越王勾践谦逊、果断,侃侃而谈,有理有据。读时要注意以上方面的`表达。语速适中,语调要激昂、高涨。尤其是“请报之”“请复战!”句要读出“国之父兄”摩拳擦掌的急切心情。
(5)“孰是君也,而无可死乎?”虽为反问句,却表达了越国百姓对勾践的一片忠心。因此,既要读出反问语气,又要读得诚信可见。
(指名一位学生读,齐读,教师再加以指导)
提问:第五、六自然段所写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学生思考、讨论)
明确:越国军民、同仇敌忾,一举灭吴。
提问:越国终能灭吴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请同学们归纳。
明确:①越王勾践能在失败中崛起,卧薪尝胆、发奋图强;②越国君臣的精诚团结;③越王勾践在国内外实施的一系列富国强兵的政策;④吴王夫差的见识短浅,不听忠言。
(齐读五、六自然段)
教师小结:最后两段,作者用饱蘸感情的笔墨,形象地表现了越国军民上下一心誓雪国耻地情景。“国之父兄请曰……其有敢不尽力乎?请复战!”国民群情激愤,主动请战;“父勉其子,兄勉其弟,妇勉其夫,曰:‘孰是君也,而可无死乎?’”这场景既动人,又深化了主题:得人心者得天下,谁能够得到人民的倾心支持,谁就能够成就一番大事业。
(再次齐读五、六自然段,尝试背诵)
资料显示(投影或多媒体)
与文种执手相谋 十年图强
勾践 派文种求和于吴 医治创伤
(栖于会稽之后) 实施富国强兵之策
举灭吴国 结果
三、全文小结
《勾践灭吴》一文一波三折,简练精彩,朴实无华而又余味无穷。先写君臣执手相谋,再写大夫钟使吴求和,又写勾践实施的一系列富国强兵之策,最后写越国终灭吴国。再作者的笔下,越王勾践深沉而丰满,他有胆有识,他胸怀大志,他处世不惊,他知人善任,他不忘国耻,他关心百姓。大夫文种忠于越国,机智过人。而这些栩栩如生的形象又是通过巧妙传神的辞令表现出来的。
(再次齐读课文,欣赏本文的人物形象描写于表现技巧)
第三课时
[教学步骤]
一、检查复习
二、学生质疑,师生共同解难
提问:“臣闻之,贾人夏则资皮,冬则资絺。旱则资舟,水则资车,以待乏也。”句中“以待乏也”句是否有省略的成分?
明确:“以待乏也”是个省略句,可以理解为“以(之)待乏也”。“之”代指“皮、絺、舟、车”等物。
省略句在文言文中常见:
又如“夫差将欲听与之成”句应为“夫差将欲听(之)与之成”。译为现代汉语应为:夫差想听取文种的建议,与越国讲和。
再如“寡人请更”句应为“寡人请更(之)”,“更”为动词,当作“改变”讲,“改变”之后应连带一宾语为“治国政策”。此句译成现代汉语应是:我请求你们允许改变治国政策。
古代汉语中的省略句比较常见,类型较多而复杂,可分为四种类型。
资料显示(投影或多媒体)
1. 公赐之食,食舍肉(《左传隐公元年》)
2.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曹刿论战》)
3. 壁上小虫忽跃落襟袖间(《聊斋志异促织》)
(1)教师讲解:“公赐之食,( )食舍肉”应译为:郑庄公赐给颖考叔酒食,(颖考叔)吃的时候把肉放在一边。此句省略了主语。
(2)“一鼓作气,再( )而衰,三( )而竭”应译为:第一次击鼓,士气振作,第二次击鼓,士气就低落了,第三次击鼓,士气就耗尽了。后两个分句( )里省略了谓语“鼓”。
(3)“壁上小虫忽跃落( )襟袖间”应译为:墙上的小虫忽然跳到衣袖上。“襟袖间”前省略介词“于”,“于”相当于“到”。
勾践灭吴教案由收集及整理,转载请说明出处
以上可知,省略句的类型可分为:省略主语、省略谓语、省略宾语、省略介词。
提问:“无乃后乎”中的“无乃”应如何理解?
明确:“无乃后乎?”是古汉语中一种固定句式。副词“无”“乃”连用,与语气词“乎”呼应,表示对某种情况加以揣测,语气委婉。可译为:“恐怕太晚了吧”。又例“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左传殽之战》),可译为“远方的国家又有准备,(这样做)恐怕不行吧?”。
提问:“夫差与之成而去之”句中的“去之”该如何理解?
明确:“夫差与之成而去之”句中的“去之”应理解为“使之去”。为古汉语中使动用法,全句应译为:“夫差和越国订立了盟约,让文种离开了”。
使动用法指动词谓语表示主语使宾语怎么样的用法。“去之”即夫差发出的动作,“之”代指“文种”,“去之”为“使之去”。
又例“昔者夫差耻吾君于诸侯之国”应译为:从前吴王夫差让我们国君再各诸侯国面前丢尽了脸。“耻”原为形容词,在此活用为动词,表使动。
使动用法除了上述动词的使动用法和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外,还有名词的使动用法。例:“以夭梅病梅为业以求钱也”(龚自珍《病梅馆记》)此句翻译成现代汉语是:以摧残梅树,使梅树损伤为职业来求得钱财。“病”原为名词,在此句中带了“梅”这一宾语,因而活用为使动词。
语文教案 篇6
1。 认识“醒、雷”等8个生字。
2。 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课文,能通过朗读感悟春天的美。
3。 能发现春天里事物的变化。
课前准备:CAI课件,生字卡。
一、直观感受,激发兴趣
1。 谜语导入:三人同日见(打一字)
(随机揭底,课件出示绿色的“春”字)
师:看到这个字,你想到了什么?
2。 放映CAI课件:草长莺飞,万紫千红的春景图,并伴以和谐优美的乐曲。
3。 师:春天是一个美好的季节,春天一到,万物复苏,小柳树呀,也醒了!(出示课题,齐读:柳树醒了)
[设计意图:游戏引入,形象感知春天色彩明丽的美景,不仅让学生进入优美的教学情境,获得身心的愉悦,而且巧妙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为后面的自主学习做好铺垫。]
二、整体感知,初步体验
1。 学生欣赏老师的配乐朗诵,边听边想:文中写了春天的什么景物?
2。 学生借助拼音,自读课文,说说柳树在谁的帮助下醒了。
3。 再读课文,圈出生字,把生字多读几遍,想办法记住它。
4。 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1)同桌互相读、听。
(2)认读生字卡片。
5。 分节让学生选读课文,说说柳树的变化。
[设计意图:从整体入手,以读为主感知课文,使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读课文,在朗读过程当中识生字,初悟文章的美。]
三、读读画画,深化感悟
1。 指名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第一节,师随机板画“春雷”。
2。 男女小组以轻柔、缓慢的语调读第二、三节,让喜欢画画的'同学板画微风下的柳枝。
3。 自读第四节,然后让喜欢手工制作的同学,将自己制作的柳絮贴到黑板上。
4。 再读课文,全班交流:读了课文后有什么感受?
(学生边欣赏师生合作的优美板画,边交流。)
[设计意图:读画结合,将枯燥的文字变成生动形象的画面,使文章的情趣与学生的感悟融为一体,使朗读变成一种享受,也体现了学科间相互沟通这一教学思想。]
四、入情入境,美读成诵
1。 带着自己的感受美读全文。
可采取多种方式,如自由读,小组赛读,男女生赛读。
2。 背诵全文。
(1)借助板画试背。
(2)表演背。
(3)全班背。
[设计意图:采用多种形式的读、背使学生在读中进行诗歌所营造的意境中去,深化美的感受。]
五、拓展延伸,丰富想象
1。 说一说,在春天里,还有什么醒了呢?
2。 写一写;春天跟( )说话了,说着说着( )
3。 画一画你眼中万物复苏的春天。
[设计意图:文章内容的延伸,有利于锻炼了学生的想象力,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03-09
语文《语文园地四》教案02-20
语文园地语文教案04-04
语文下册语文园地教案11-21
语文天地教案01-05
语文绿教案03-04
语文下册教案12-10
语文《江南》教案12-10
语文基础教案12-12
语文下册的教案0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