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案

时间:2023-10-18 10:09:09 教案 我要投稿

(优)小学语文教案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学语文教案8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优)小学语文教案

小学语文教案 篇1

  一、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重点理解“最不中用”、“水土不同”的含义。

  技能目标:精读晏子与楚王针锋相对的话,感悟晏子成功反驳楚王的辩论技巧和思维方式。

  情感目标:体会晏子维护国家尊严的思想品质,培养民族自豪感。

  重、难点:精读晏子与楚王针锋相对的话,体会晏子超人的智慧和善辩的口才,以及维护齐国尊严的思想品质。

  关键:读出晏子反驳楚王的几句话,理解句子间严密的逻辑关系,体会晏子超人的智慧和善辩的口才。

  二、教学过程

  1.复习巩固,再明脉络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晏子使楚》。请同学们先回忆一下,晏子出使越国,和楚王之间发生了什么事?根据学生的回答,整理板书。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巩固前一节课的内容,再次明确课文的脉络,对进一步感知晏子的出众才华起了很好的的铺垫作用。

  2.填补证书,仔细品味

  (1)创设机会,自由研读

  同学们,晏子真是一个很了不起的人物呢!正因为他成功地出使楚国,所以齐国外交部授予他一张荣誉证书。可惜00多年过去了,证书几乎面目全非。历史博物馆的张叔叔想请大家动动脑子,把证书补充完整。出示荣誉证书:

  请大家任选其中的一件事,仔细品读晏子反驳楚王的话,琢磨证书该怎么补充比较妥当。可以和前后左右的同学合作完成。

  [设计意图]荣誉证书,对于学生来说既是非常熟悉的,又是非常神圣的。创设这样的机会,学生会感到亲切,兴奋,加之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伙伴,所以学习的`欲望猛增,“要我学”则补变成“我要学”。

  (2)多种练习,仔细品味

  根据学生的汇报交流,随机出示以下几段话及相关训练:

  a.“这是个狗洞,不是城市。我要是访问狗国,当然得钻狗洞。我在这儿等一会儿,你们先去问个明白,楚国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国家?”

  训练:如果让我钻洞进去,那么楚国就是__________________,楚王就是________________。只要____________________就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板书:狗国

  b.“这是什么话?我国首都临淄住满了人,大伙儿把袖子举起来,就连成一片云;大伙儿都甩一把汗,就像下一阵雨;街上的行人肩擦肩,脚碰脚。大王怎么说齐国没有人呢?”

  训练:举()成()挥()如()摩()接()

  C.“敝国有个规矩:访问上等的国家,就派上等人去;访问下等国家,就派下等人去。我最不中用,就派到这儿来了。”

  训练:“最不中用”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板书:最下等国

  注:学生做b练习时,可让其找自己最信任的伙伴来演一演。演完后,对其进行采访。

  d.“大王怎么不知道哇?淮南的柑桔,又大又甜。可是这种桔树一种到滩北,就只能结又小又苦的果,还不是因为水土不同吗?同样的道理,齐国人在齐国能安居乐业,一到楚国,就做起强盗来了,也许是两国的水土不同吧。”

  训练:第一次的“水土不同”指

  第二次的“水土不同”指

  因为__________________,所以_____________________。

  板书:强盗国

  小结:楚王自恃国事强盛,几次三番侮辱齐国和晏子。最后还是晏子技高一筹,获得了胜利。晏子能获得成功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板书:聪明善辩心中有国

  [设计意图]

  1.这一环节采用了多种形式的读,比如在理解句子的含义后,先指名个别读,接着同桌互读,然后安排比赛读。通过这样的反复诵读,使学生真正感悟到这句话所包含的思想感情。

  2.讨论第二件事时,引导学生用读一读、演一演的形式来感悟晏子的超人才干。学生在准备演的过程中,充分调动了自己的感官,进行了丰富的想象。演完后,对“晏子”和“楚王”进行采访,让学生说出自己的真实感受,以更真切地感受晏子那高尚的人格和绝顶的聪明才智。

  3.教学这三件事,采用了不同的方式,让学生始终保持一种高涨的学习情绪。

  3.总结课文,升华主题

  (1)请大家看板书,楚王侮辱晏子的企图越来越大,越是这样,他的下场就越惨:楚国成了狗国、最下等国、强盗国,楚王也就成了狗王、最下等王、强盗王。这都是晏子聪明善辩,心中有国的结果。

  【设计意图】利用直观形象的板书来总结课文,使课文内容简洁易记,也使学生对人物品质的认识更为深刻。

  (2)同学们补充的荣誉称号,晏子真是当之无愧呀!

  下课后,我把你们用智慧换来的这些学习成果送给历史博物馆的张叔叔。让我们一起记住这个充满智慧的名字──晏子!

  【设计意图】结课虽然只有寥寥数语,却充分肯定了学生的学习成果,培养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三、板书设计(同上)

  【设计意图】

  楚王三次侮辱晏子不成,所以用虚线表示。楚王最后对晏子的态度用红粉笔书写,突出楚王前后的思想转变。“钻狗洞──笑无才──押齐盗”呈上升趋势,明显地揭示出了楚王侮辱晏子的企图是越来越大,那么,他应得的下场也是越来越惨(往下的箭头越来越长),“狗国──最下等国──强盗国”用蓝粉笔书写,“聪明善变、心中有国”用红粉笔书写,是为了强调这是晏子三次战胜楚王的“法宝”。

  四、设计说明

  本课的教学设计主要体现了以下几个特点:

  1.课堂教学的开放。本课教学打破了常规的教学内容,引进了生活中学生喜闻乐见的荣誉证书来组织教学活动,学生学得轻松有趣,真正体现了语文来自生活,用于生活的原则。

  2.主体学习的体现。整堂课都体现了学生自己探究,自己欣赏,自己评价的自主性。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活动中来,能感悟多少就感悟到多少,教师并不强调“十个指头一样长”。

  3.创新意识的培养。主体学习是培养创新意识的关键。本节课学生在主体学习的氛围中,大胆地想,大胆地说,大胆地演,思维异常活跃,无形中学生的创新意识得到了培养。

  4.合作精神的培养。为学生创设伙伴学习的机会,使他们在互相学习、交流的过程中学会合作。

小学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阅读课文,了解海豚是怎样救人以及海豚为什么能够救人。学习海豚助人为乐的品质。

  2.进一步学习和巩固课文的表达方法。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海豚为什么乐于救人,学习它助人为乐的品质。

  2.进一步学习、巩固课文的表达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可能在电视、电影中见过海豚精彩的表演,为它高超的本领所叹服。你们知道吗?海豚除了有这么可爱的一面外,还有一种特殊的本领,因此,海豚还被称作“见义勇为的海上救生员”。这是一种什么本领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8课《海豚救人》(板书课题)

  二、检查预习

  1.检查学生生字掌握情况。

  2.检查学生是否理解“见义勇为、精疲力尽,不可思议……”等词意。

  三、学生自由读课文,整体感知

  思考:课文写了什么事?

  四、读课文,理解条理

  1.分小组朗读课文,标然段序号。

  2.想想文章分几部分来写的?

  3.讨论后指名回答。

  课文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1~4自然段)海豚常常救起落水的人们。

  第二部分:(5~8自然段)海豚救人的美德,来源于海豚对其子女的“照料天性”。

  五、从问题入手学习本课

  1.读1~4自然段,看1自然段与后面三个自然段有什么关系。(总分关系)

  2.海豚是怎样救人的?文中举了几个例子?(抓词句展开学习)

  3.这一部分课文用了哪些表达,说明方法?举例说明。

  (列举、数字、拟人、比较。比较是指鲨鱼的狰狞凶残与海豚的善良比较,体会海豚是人类的好朋友这一说法。)

  4.海豚为什么救人?在课文(5~8自然)中找出答案,这部分还用了举例的方法。

  六、通读全文,交流表达方法

  说说作者为了说明海豚救人,运用了哪些表达方法。

  七、、拓展

  1.再读全文,说说学了本课,你对海豚有哪些了解,从文中学到了哪些品质(学习海豚助人为乐的`品质)。

  2.除了课文中介绍的内容外,你还对海豚有哪些了解呢?介绍给同学听。

  八、作业

  1.回答问题。

  (1)海豚是怎样救人的,它为什么能够救人?

  (2)作者为了说明海豚救人,运用了哪些表达方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2.查找有关海豚的其他资料。

  板书设计

  海豚救人

  海豚救人:托、驮、甩

  赶、护送见义勇为的海上救生员

  围、陪伴人类的好朋友

小学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读懂例文,初步了解例文是怎样写人物之间的对话。

  2.借助对例文的分析,初步懂得写对话,一是要写清楚说什么,二是要写出人物说话时的动作、表情、语气等。

  3.根据提供的对话材料,让学生按照作业要求,练习写对话。

  教学重点:

  初步掌握写人物之间对话的方法。

  教学难点:

  把提示语写具体,注意提示语位置的变化。

  作前准备:找戴昊谈心。

  一、激趣导入

  1.出示挂图

  2.过渡:日子一天天过去了,小乌鸦渐渐长大了,乌鸦妈妈也老了,飞不动了,小乌鸦是怎样对待它们的妈妈的呢?

  二、初读例文

  1.请同学们一边读一边想。(1)这篇短文写了一件什么事?(2)什么叫“乌鸦反哺”,用直线画出来。

  2.讨论交流

  3.揭题:写对话。

  三、讨论明法

  1.过渡:应该怎样写好人物之间的`对话呢?我们一起来看看例文是怎样写的。

  2.再读例文,思考:“我”和妈妈在树林中说了些什么话?

  3.讨论交流。

  4.哪些话是我说的,哪些是妈妈说的?你从哪里看出来?

  5.找出不同的提示语,说说有什么不同。

  6.师总结:写清内容和说者;写出人物说话时的动作、表情和语气等。

  四、迁移习作

  (1)点点说:“____!”

  “_____!”点点说。

  (2)小明()地问:“____?”

  “___?”小明()地问。

  “__?”小明()地问,“___?”

  五、小组讨论

  1.出示挂图

  2.这幅图上画了什么?是交流了什么内容?

  3.讨论,会怎样交谈。

  4.指名说。

  5.点评。

  六、情境表演。

  对某学生进行当堂教育。

  七、当堂习作

小学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探究发现字、词的学习规律,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并在学习中积累字、词。

  2.通过阅读训练,增加学生的阅读量,使学生积累知识,表达自己感想。

  3.鼓励学生从不同方面充分展示自己才能,培养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1.自主识字,积累新词。

  2.指导学生默读短文,并结合小制作进行口语交际。

  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具准备

  1.多媒体课件和生字卡片。

  2.学生课前完成的小制作。

  教学过程

  教学案例(一)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小朋友,你们都是聪明伶俐的好孩子,请开动脑筋和我一起去发现文字王国中的奥秘吧!

  ──我的发现

  1.自读词语(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读准字音)。

  2.正音(指名读,纠正错音)。

  3.同桌互读(说一说每组字有什么特点)。

  4.归纳小结(归纳每组两个词语的字相同,只是交换位置,组成新的词语,词义不同。)

  5.鼓励学生说出类似词语(教师板书)。

  如:算盘盘算到达达到喜报报喜喜欢欢喜

  6.齐读词语,师生小结(让我们牢记规律,去发现更多这样的词语。)

  二、读读认认

  1.课件演示(出示课件:肤问:谁认识这个字?并指名读,再出示拼音。)

  2.你怎么记住这个字?(出示课件:月夫肤(皮肤)说说记忆的方法)。

  3.引导学生归纳识字方法。

  4.鼓励学生用这种方法识记其它汉字。

  5.师检查识字情况(先指名读,再“开火车”读。)

  6.巩固生字,鼓励学生进行扩词练习(出示生字卡片。)

  第二课时

  激趣导入

  小朋友们,词宝宝迷路了,让我们把它们送回家,好吗?

  一、我会读

  1.读一读词语,发现每组词语在意思上联系。

  2.读句子,选词填空(填完后读一读,并说说为什么这样填)。

  3.指导朗读(教师范读,指名读、纠正练习、再指名读)。

  4.拓展练习:用其中的词语说一句话。

  二、我会读

  1.默读短文(画出生字,可借助字典或和同学交流学会)。

  2.指名读(说说你想告诉我们什么)。

  3.指导朗读(抓住重点词、句,了解课文内容,同时采用多种方式、方法朗读,特别是师范读)。

  4.说说从鲁班身上学到什么?

  5.把故事讲给同学听。

  第三课时

  口语交际:我们的.小制作

  一、观察小制作引入话题

  (教师出示用易拉罐做成的灯笼,引导学生观察,你认为做得怎么样。)

  二、让学生展示自己的小制作(把小制作放在自己课桌上)。

  三、板书课题《我们的小制作》。

  四、师生口语交际。

  (1)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把制作过程说清楚,其他同学要认真听,补充纠正。

  (2)分小组交流。

  ①每小组同学轮流介绍,其他同学进行评价,还可以提出问题,讲的同学要及时解答。

  ②比一比小组中哪名同学说得好,推举进行全班交流。

  ③教师巡视,进行个别指导。

  (3)汇报展示(各小组代表分别介绍,评出优秀讲解员和最佳作品)。

  五、办作品展览会,展示优秀作品。

  展示台

  一是学生比一比谁收集的多,选出最有特色的邮票,向同学介绍它的内容。

  二是同学读自己的名言,可以说一说作者和自己为什么会收集?并开展互赠名言活动(小组成员之间)。

  三是学生自愿展示自己近期的优秀作品(如书法或美术作品,小制作或作文等)。

  (新邱区中部小学 刘宇)

  内容概括:这篇介绍了关于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语文园地四教学设计A案,二下语文园地四,希望对你有帮助!

小学语文教案 篇5

  课前准备

  组织学生课前收集自己满意的习作,为整理个人习作集做好准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激情导入,创设交际的情境

  在居里夫人、爱因斯坦、牛顿、参与神五研制的科研人员等一代又一代古今中外的科学家的努力下,人类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网络拉近了人们交流的时空距离;克隆技术使人类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愿繁衍新的生命但是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也为我们的生存带来了新的问题:环境污染、交通负担过重、土地严重沙化、网络严重影响了一部分青少年的生活

  2.发表观点,激发交流愿望

  面对日新月异的科学技术,你想说些什么?(引导鼓励学生说明自己的观点,并说出理由)

  二、启迪思维,开展辩论

  1.有的同学认为科技发展利大,也有的同学认为科技发展弊大,我们将就这个问题进行辩论。(根据学生的观点将学生分为正、反两方,推选辩论主持人。如果学生较多可以分为两组或三组进行)

  2.在辩论中怎样才能说服别人,使自己的观点有立足之地呢?

  ①认真搜集说明自己观点的具体事例和材料

  ②认真倾听对方的发言,根据其发言据理进行反驳。

  ③预测对方会从哪些方面提出相反的`意见,己方该怎样反驳。

  ④注意围绕自己的观点举出恰当的事例,条理清楚地进行表达。

  ⑤组内团结协作,从不同的侧面丰富资料。

  2.自己准备相关的资料

  3.小组内讨论交流,进行资料整合和组内分工。

  4.学生就自己的观点双方展开辩论,教师及时的进行指导、点拨(注意学生是否围绕自己的观点举出恰当的例子,表达的条理是否清楚。)

  三、教师总结,深化认识

  教师总结:科技的发展推动了社会和人类的进步,为人类的生活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神话,在我们惊叹科技的伟大与神奇、享受科技为我们带来无限便利的同时,应该积极行动起来,从点滴做起,尽量减少科技的发展为人类带来的副作用。

小学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会7个生字,正确读写生词.

  2.了解故事梗概

  3.了解古代文学作品的语言艺术。

  过程与方法

  采用以自学为主,指导为辅的方法组织自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临危不乱和不骄傲轻敌的品质。

  教学重点、难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故事梗概。

  2、领悟军事妙计,感悟军事家的智慧。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1、读写、理解本课的生字词。

  2、初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自学指导:

  借助工具书,掌握生字新词,了解课文大意。

  自主学习:

  (课前自主完成,小组交流讨论)

  1、给下列生字注音;

  韩﹙ ﹚国 妒忌﹙ ﹚ 怯懦﹙ ﹚ 夜幕﹙ ﹚ 溃﹙ ﹚败 歼﹙ ﹚灭 俘虏﹙ ﹚ 暮( )色

  2、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求援: 剽悍: 怯懦: 惴惴不安: 自刎;

  3、用下列词语造句。

  惴惴不安 横七竖八

  合作探究:

  1、朗读课文并思考: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2、再读课文,给课文分段,试说每段的大意。

  巩固训练:

  请同学们畅谈自己读课文后的感受。

  第二课时

  学习要点:

  1、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领悟军事妙计,感悟军事家的智慧。

  自学指导:

  自读自悟、合作探究。

  自主学习:

  1、说说你对“减灶示弱、诱敌追赶”的.理解?

  2、田忌在什么情况下询问孙膑计策?

  合作探究:

  1、魏军猛追齐军,田忌问孙膑如何对付魏军,孙膑想出了一条什么妙计?

  2、孙膑为什么会想出这条妙计?

  3、庞涓是怎样中计的?

  4、你觉得孙膑和庞涓分别是怎样的人?

  四、知识梳理(自主完成)

  五、学习反思(自我小结)

  六、拓展延伸。

  1、你还知道哪些古今战争谋略。

  2、你从文章中得到哪些启示。

小学语文教案 篇7

  〖课型

  新授课。

  〖教法学法

  自主、合作相结合。

  〖教学目标

  1、会认羞等9个生字,巩固识记生字的方法。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试背课文。

  3、了解春天的特征,感受春天清新、充满生机的美,体验投身到大自然怀抱中去的情趣。并且热爱春天,愿意去观察、发现。

  〖教学重点、难点

  认读生字、朗读课文是重点,感受春天的美好是难点。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课件)音乐。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谁能告诉大家一年有哪四个季节?每个季节都有各自的特征,今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春天的美好景象。(板书、齐读课题)

  二、读课文、认生字

  1、请同学们小声的读一读课文,用你自己熟悉的符号标出本课的生字,在拼音的帮助下多读几遍。

  (别忘记关心一下你的小伙伴)

  2、出示生字卡片,请学生教读,也可以自己示范读给大家听。

  3、学生开火车读一读,小组合作齐读,个人打擂台读。

  4、组词训练,可以由学生自己组词读一读,也可以教读别的同学。(出示课件也可以)

  三、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1、自己读课文,把课文读流畅、通顺:

  ⑴学生自由读课文。

  ⑵分段朗读课文。(纠正字音,并给予一定的肯定和表扬)

  2、边读边想,提出不懂的问题:

  ⑴有疑问先自己解决。

  ⑵借助动作、表情帮助学生理解较难理解的词语。如:害羞、躲躲藏藏、遮遮掩掩。

  ⑶学生解决不了的再有老师帮助解决。

  3、精读感悟、合作学习:

  你跟随课文中的小朋友去寻找春天,你都找到了什么?把你的答案记下来。

  四、读文想象、回答问题

  我们看到了春天的什么?

  我们听到了春天的什么?

  我们闻到了春天的什么?

  我们触到了春天的什么?

  五、朗读课文、巩固识字

  六、小结、布置作业

  春天的美好景象从课本上我们已经看到了许多,大家更是感受到了春天的美,可春天的'美好并不只是书本上的这些,在大自然中还有很多,你们也去找一找,把它写下来或是画下来都可以。

  〖板书设计

  1、找春天

  看到小草、花朵、嫩芽

  听到琴声(小溪里的冰融化的声音)

  闻到春天的气味

  触到春风的抚摸

  〖教后记

  通过学习本课时,我发现学生认识生字的能力与上学期相比有了很大的提高,能够更迅速的用自己熟悉的方法来记忆生字。并通过交流告诉别人,如:触字,学生理解为虫子头上的角,叫触角等等。在课文的朗读上也有很大的提高。

小学语文教案 篇8

  【教材分析】

  本课是一首现代诗,是略读课文。作者抓住秋天里大自然的一些声响,用诗的语言,赞美了秋天。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是,从秋天所特有的声音中,体味秋天独特的风情。诗歌语言精练优美,富有韵味。

  【设计理念】

  因为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教学时,没必要太注重文章的内容, 把每句、每段都搞清楚, 应放手让学生自己运用精读课文获得的方法,把课文读懂。本课的设计着重是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边读边想象,想象秋天景象的美好,体会诗中浓浓的秋情。把听、说、读、写有机地结合起来,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力求在各项实践活动中,学生的语文能力得到提高。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2.一边读一边展开想象,从秋天的声音中体会秋天的美好。

  3.仿照诗歌的形式,续写诗文。

  【教学重、难点】

  1.从秋天的音响中,想象秋天景象的美好;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体会诗中浓浓的秋情。

  2.仿照诗歌的形式,续写诗文。

  【课前准备】

  学生方面:观察秋天来了四周的变化和留意你听到的是什么声音。

  老师方面:教学课件、钢琴曲《秋日私语》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走进秋天的音乐厅──创设情景导入

  1.导入语:这是一曲秋之歌,让我们一起用心聆听,听听,秋的声音!(播放课文的动画课件)

  2.师:孩子们,你们都听到了什么声音呢?(指名说)声音动听吗?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走进秋天,听听,秋的声音吧!

  3.指名读课题。(要求要读得美一些,提示中间的标点符号要停顿一下。)

  二、聆听秋天的声音──自学课文,整体感知课文

  1.复习略读课文的学习方法:

  ①师:细心的同学已经发现在课题12的旁边有一个星号,说明这是一篇“略读课文”。那我们应该怎样学习略读课文呢?

  ②生随机回答:自学、借助阅读提示……

  ③师:那我们赶快来读一读阅读提示,看看提示中对我们的自学提了几个要求,并用直线划出来。

  ④指名说,课件出示要求。

  我会自学了: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把字音读准;

  (2)理解课文中词语的意思;(查新华字典、查图解字典、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找近义词等。)

  (3)找找课文描写了秋天里的哪些声音。

  (4)再读课文,边读边想象课文描写的画面。

  2.初读课文:

  ①师:那我们赶快根据阅读提示的第一个要求,亲自去听听秋的声音吧!请打开语文书,翻到第12课,有感情读一读课文。

  ②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③师:刚才,我们已经与秋天的声音有了一次亲密的接触了。现在,谁愿意用你的朗读再一次带领大家去听听,秋的'声音呢?(指名分小节朗读)

  3.师:从同学们的朗读声中,你听到了秋天的什么声音呢?(生说,师随机板书。)

  板书: 黄叶

  蟋蟀

  大雁

  秋风

  三、品味秋天的声音──感悟诗歌语言的精练优美

  1.选读课文。

  师:在这些声音中,你最喜欢哪种呢?找到你喜欢的那一节,再去读一读吧(生再读。)

  2.朗读交流。

  (1)第一小节

  ①生读。

  ②师:能告诉大家,在你读的时候,脑海中想到了什么画面吗?

  ③想象说话:大树抖抖手臂,“刷刷”,是黄叶道别的话音,黄叶说:“

  ----。”(课件出示)

  (2)第二小节

  ①生读。

  ②师:可爱的小蟋蟀在说什么呢?

  (课件)蟋蟀振动翅膀,“口瞿口瞿”,是和阳台告别的歌韵,蟋蟀说:“

  --------。”

  ③师:我们和同桌一起来当当可爱的小蟋蟀吧!(同桌读)

  (3)第三小节

  ①生读。

  ②体会“叮咛”。

  师:在这美丽的秋天里,大雁也飞往南方过冬去了。大雁会对它的朋友叮咛些什么呢?(课件)

  师:星期一早上,当你背起书包上学时,妈妈会怎么叮咛呢?(联系生活实际说一说。)

  (板书“叮咛”)请大家再来看看“叮咛”这两个字,想想你有什么好办法来记一记它们?

  师:是啊!用嘴巴一遍又一遍地说就是叮咛,妈妈的叮咛饱含着对你的关心和爱护,那大雁又会对它的好朋友留下些什么话呢?

  (课件出示)大雁对()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师:留在这里的朋友听到大雁的话,心里会感到多么温暖呀!这时候秋风也来了,秋风掠过田野,(课件出示田野图片)最开心的是谁啊?(农民伯伯)它又会对农民伯伯说些什么呢?(秋风会对农民伯伯说:“丰收了,丰收了,快到田里收稻谷吧!”)

  ④师:我们也来学学大雁、秋风和我们的朋友说一说吧!(齐读)

  (4)学习第4.5.6小节

  ①师:在大家的朗读中,我们一起走进了秋,走进了这辽阔的音乐厅。这音乐厅就是“神奇的大自然”。在大自然中,秋天的声音无处不在。我们再好好去听听,你还能听到哪些秋的声音呢?

  ②指名说。(课件:关于各种声音的图片)

  ③师:是啊,秋的声音,还有好多好多了(板书:……)秋的声音,在……(师引读第5.6小节)(课件)

  3.朗读全文。

  师:听听,我们听到了秋的声音,我们心中是多么高兴呀!让我们再拿起书,一起快乐地齐读课文,用朗读来表达我们心中的喜悦吧!(播放钢琴曲,配乐朗读全文。)

  四、赞美秋天的声音──仿写诗文

  1.师:秋天的声音多么美妙啊!我们都来当当小诗人!照着课文第一、二小节的样子来写一节小诗,赞美秋天的声音。(出示课件)可以想想如果你是小花,你会发出什么声音,你会说些什么?如果你是汗水,你会发出什么声音,你又会说些什么?或者还可以想象你是其它的景物呢。

  2.学生仿写诗文。(在手抄报留空的位置上写。)(师鼓励学生可以多写几节小诗。)

  3.交流。

  五、作业超市

  1.给自己写的诗配上画。

  2.想好手抄报的解说词。(准备在“分享秋天”的活动课上,与大家分享一下你在秋天里的快乐、发现与收获。)

  板书设计:

  12* 听听,秋的声音

  黄叶

  蟋蟀

  大雁

  秋风

  后记:

  【第三单元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出一份关于“秋天”的手抄报。

  秋天,孩子们对她再熟悉不过了,每个小孩对于秋天的感受也都不一样。我借助第三单元关于秋天的这组课文,在班里进行了一次 “走进秋天──寻找秋天──分享秋天”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有意识地走进秋天,有意识地去观察秋天,也为第三单元的习作铺好垫子。我鼓励学生把自己喜欢的秋景画下来,把学完课文后想说的话写下来,把在秋天里的新发现记录下来,把从课外书中找到的关于秋天的好词、好句、诗歌摘抄下来。来到第12课的学习,可以说,活动已进入了尾声。学生仿写诗文并为它配上图画后,这份关于“秋天”的手抄报就大功告成了。

【小学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经典]小学语文教案09-09

(精选)小学语文教案09-12

小学语文教案【精选】09-23

【经典】小学语文教案10-02

【精选】小学语文教案10-07

小学语文教案11-16

小学语文教案(经典)08-29

小学语文教案【经典】08-26

小学语文教案(精选)08-01

小学语文教案(经典)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