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教案

时间:2023-10-17 09:36:08 教案 我要投稿

中班教案汇编8篇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中班教案8篇,欢迎大家分享。

中班教案汇编8篇

中班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在探索活动中感受和比较物体的粗细,理解粗细是具有相对性。

  2、尝试给5个以内物体按粗细进行正逆排序。

  3、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4、在交流活动中能注意倾听并尊重同伴的讲话。

  活动准备:

  1、筷子、木棒、铅笔、彩笔、记号笔、蜡笔。

  2、粗细不同的吸管若干,操作材料一人一份。

  3、口袋一个(里面装有粗细不同的物体)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谈话引入

  1、孙悟空会变的金箍棒引题,孙悟空有一个很厉害的兵器是什么?(金箍棒)金箍棒可以变粗也可以变细。

  二、基本部分

  1、教师出示一个粗的一个细的物体,并请幼儿说一说

  (1)哪个粗?

  (2)哪个细?

  (3)你怎么知道它是粗或细的?

  2、教师通过变变变的游戏出示不同粗或细的物体,知道粗细是相对的。

  3、游戏变变变教师说变粗时幼儿两手做出粗的样子,师说变细时幼儿两手做出细的样子,通过游戏加深对粗、细的理解。

  三、活动结束比较周围环境中各种物体的粗细,回家后比较家里各种东西的粗细并做记录。

  1、观察实物,区别粗细。

  (1)教师出示筷子和木棒,引导幼儿观察哪根粗,哪根细。

  (2)分别出示铅笔、蜡笔和记号笔,幼儿比较粗细。

  (3)出示三支笔让幼儿比较最粗和最细。

  教师小结:判断哪一种物体是粗还是细,一定要通过两样以上的物体进行比较,才能区别它们的粗细。

  2、摸一摸,比一比。

  (1)教师出示"奇妙的口袋",以神秘的口吻告诉幼儿,在口袋里有很多粗细不同的物品。

  (2)做游戏"奇妙的口袋"。

  游戏规则:教师出示一支水彩笔,请幼儿从口袋里摸一样比水彩笔更粗的`物品,每个幼儿一次摸出一样的物品。

  3、幼儿找找自己身上的部位,哪些是粗的,哪些是细的。

  教师小结:手臂细,大腿粗;小腿细,大腿粗;手指头细,手臂粗;大拇指粗,小拇指细等。

  4、尝试用5种以内的物体按正逆顺序排序。

  (1)出示三种粗细不同的吸管,引导幼儿用吸管按从粗到细和从细到粗的顺序排序出来。(教师巡回检查)

  (2)教师出示4个粗细不同的纸筒,请个别幼儿按从粗到细和从细到粗的顺序排序。(集体检验)

  (3)发操作材料,让幼儿把5棵树从粗到细和从细到粗的顺序排序。(教师巡回检查)

  (4)请个别幼儿到黑板前演示自己的排序方法。如幼儿排对,教师给予鼓励。

  5、教师小结:在给物体排序时,如果是按从粗到细的顺序排序,就要先找出最粗的排在最前面,剩下的又来比较继续排。如果是按从细到粗的顺序排序,就要把最细的排在最前面,剩下的又来比较继续排。这样就能准确的排出物体的粗细。

  教学反思

  比较的物体比较少,还没能更好激发孩子对物体比较的粗细的兴趣,老师说的多,孩子说的少,做游戏的时间比较短,整体还不错。

中班教案 篇2

  分析:

  以往的美术绘画活动多以临摹为主,对树的颜色、形状和布局没有感性的认识,只是照着教师的范画来涂色、布局,根本没有自己的想象和个性,而且评价的纬度是单一,更不利于幼儿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夏天,幼儿园内的树种类多,树叶茂密,大小高低应有尽有,是进行此绘画活动的好条件。

  目标:

  1、培养幼儿绘画写生的兴趣,协助幼儿学习画面布局。

  2、发展幼儿初步的对比比较、自我评析和空间知觉能力。

  3、在自主的尝试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

  4、感受作品的美感。

  5、感受色彩对比。

  重点:

  画面布局。

  难点:

  一棵树与小树林画面布局的不同。

  环节:

  一、观采、激发尝试的兴趣:

  抬头观察树叶的茂密和绿的色感,了解夏天是植物生命力最旺盛的季节。

  二、观条一棵树,了解尝试方法:

  自己选一棵树,先从远处看,它整个的形状怎样?然后再走近看看,它的`树干怎样?树枝和树叶怎样?

  三、尝试画一棵树:

  1、教师重点指导能力弱的幼儿,鼓励幼儿不懂、不会就问。

  2、画完后,找自己所画的树比一比,不够好可以回来修补。

  四、尝试画小树林:

  1、教师示范放置小树,使幼儿理解小树林和一棵树的不同,并学习布局。

  2、幼儿作画。画完后自己将作品钉在展示板上。

  五、尝试评价:

  提供多种评价标准,使每个幼儿都能得到红星。哪张画像小树林?哪张画中的树最像夏天的树?哪张画中的树画的和别人不一样?添画的说出想法。

  教学反思:

  幼儿美术活动,是一种需要他们手、眼、脑并用,并需要把自己的想象和从外界感受到的信息转化成自己的心理意象,再用一定的美术媒介把它表现出来的操作活动。

中班教案 篇3

  活动设计背景

  对于认识10以内的序数,大多数孩子都对它有着感性的认识。这次活动我结合幼儿的这种感性认识,整个活动以游戏贯穿始终,设计了报数、听鼓声拿数字卡片,按要求放水果,涂色、排队等活动,让幼儿在这些环节,强化这种感性认识,同时,通过比较,老师的引导,把这种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活动目标

  1、在操作中区别基数与序数,感知序数的顺序性。

  2、激发幼儿观察、比较的兴趣,帮助幼儿建立良好的秩序感。

  3、发展幼儿观察、分析及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是否知道并了解序数的概念,是否能够掌握10以序数的正、逆排序。

  难点:是否知道序数和基数的差异,因为知道数字在表示的数量的同时,数字还可以表示在一个数序中的位置。

  活动准备

  数字卡片、作业纸、十个不同的水果、彩色铅笔、一个果篮、手鼓

  活动过程

  一、预备活动

  1、游戏:报数(幼儿先从左往右报数,然后从右往左报数)

  2、老师敲鼓,幼儿听鼓声拿数字卡片。

  二、集体活动

  1、教师出示水果,提问:这里一共有多少水果?师生点数后回答,一共有10个水果。请幼儿依次说,第一个水果是苹果,第二个水果是桃子……第十个水果是草莓。

  2、请一名幼儿取3个水果放在篮子里,请另一名幼儿取第3个水果放在工作毯上……同样的方法让孩子们取水果,从而感知比较3个水果与第3个水果有什么不同,让幼儿区分基数与序数。

  3、师生讨论说出结论,3个水果表示一共有3个水果,第3个水果指的是排在第三的水果。

  4、调换水果的位置,请幼儿尝试从左往右和从右往左看,说说水果的序数。

  5、送水果游戏:老师发出指令,幼儿按要求送水果,其余幼儿看他送得对不对。

  三、操作活动

  1、按要求涂色:听老师的要求将相应的物品涂色

  2、按要求画图形:听老师的要求在相应的格子里画图形。

  四、交流小结,收拾整理学具,结束教学活动

  五、活动延伸:利用排队、整理教玩具是巩固和复习序数,培养秩序感。在学会从左往右数、从右往左数的基础上尝试从上往下、从下往上、从前往后、从后往前数,让幼儿能从多方面感知序数。

  教学反思

  整个活动中做到了层层递进,突出重难点。并充分挖掘了教学具的多功能性。在活动中,我除了引领幼儿学得数学知识的方法以外、更注重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情感态度,既让幼儿学到知识,又促进其整体素质的全面提高。整个活动在教学的策略上倡导了以幼儿主动参与、乐于探究、解决问题以及交流等多种教育理念。幼儿始终沉浸在游戏情境中,充分体验了数学活动的乐趣。

  但也有不足之处,因还有幼儿的左右分不太清楚,在从左往右报数时效果不错,单反过来从右往左报数时有些乱,送水果游戏时只让一部分孩子参与了,剩下的孩子就有点无所事事了。

  评课的教师也给我提出了宝贵的意见,我如果再上这堂课,还可以设计一些更贴近幼儿生活的游戏活动,比如上车找座位、逛超市等游戏环节,而且在幼儿参与面上会考虑都有事可做,都在参与中学习。

中班教案 篇4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活动使幼儿自主探索各种排序方法。

  2、体验帮助别人的快乐。

  3、培养幼儿相互合作意识。

  二、教学准备:

  1、红、黄色卡纸若干,自制面包若干;

  2、自制地图一幅:

  3、模拟场地;

  三、教学过程:

  (一)音乐导入:

  教师和幼儿听《感恩的心》跟随老师进入场地。

  (二)谈话引出主题:

  1、教师:"小朋友们,刚才森林里的小动物们打来了求助电话,说他们那里发生了火灾,虽然大火扑灭了,但是它们没有食物吃,已经饿了好几天肚子了,我们一起给他们运一些面包去吧。

  2、教师:"但是通往森林是没有道路的,只有一张地图,就让我们一起来探路出发吧。

  3、教师:(教师出示电脑课件地图,边引导幼儿观察边讲述)我们现在的位置是营地(指出营地坐标),一会出发我们将要穿越一条小河(指出小河坐标),在傍晚时分我们将到达丘陵地带(指出丘陵地带坐标),在丘陵地带住一晚上,第二天上午我们将翻越一座大山(指出大山坐标),下午我们就到达森林啦!去森林的路程会很艰难你们有信心吗?

  3、教师:"现在出发,出发前先按纵向报数(每队幼儿从第一个开始报数),报数完后带上面包和物品出发!"

  (三)引导幼儿根据要求解决困难:

  (1)遇到小河:

  1、师:怎么办?(搭桥)那我请小朋友们分组,搭一座有规律的桥吧!

  2、请幼儿分成四组将这些卡纸铺成各种各样的长长的桥。

  幼儿分组边讨论边操作将这些卡纸根据颜色铺成各种规律的桥。

  3、幼儿分组讨论操作。

  4、师:"铺好的小组请站到旁边,我们一起看看哪个小组搭的桥是有规律的。"

  5、集体讨论幼儿操作结果,和全体幼儿一起从第一队开始按顺序读出泡沫板颜色,等找出规律后再问幼儿,如果再向下接着按这样的规律排,应该再放什么颜色?(此处让个别幼儿来操作)。请小朋友快速的过桥我们继续前进!

  (2)进入丘陵地带:

  1、师:晚上了,我们要休息,怎么办?(铺地毯)"地毯有什么形状的`呢?(幼儿回答:一般是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那我请小朋友们分成四组根据卡纸颜色铺成有规律的长方形或正方形的地毯。"好,现在开始行动"。

  2、铺好地毯的士兵请迅速归队,我们一起看看每一组铺的地毯是什么规律的?"如图:

  第一组:

  第二组:

  好,现在开始休息!

  (3)(大约1分钟后)进入大山:

  1、师:早上起床,我们要翻过大山,怎么办?(铺路)那我请小朋友们分成四组边讨论边操作将这些卡纸根据颜色铺成有规律的长方形路。

  2、师:要求要按规律,不能和前面的一样。教师:"铺好路的小组迅速回队,我们一起看看每一组铺的路是什么规律的?"

  3、总结点评。如果再向下接着按这样的规律排,应该再放什么颜色?请小朋友们快速翻过大山我们继续前进!

  (四)结束活动:

  教师:"我们终于到达了森林,让我们把面包送给小动物们一起来舞蹈吧。"活动结束。

中班教案 篇5

  目标

  体验全家一起活动的愉快,增进对家庭的`依恋之情。

  准备

  建议家长进行一次全家旅行(包括节假日探亲访友),让孩子充分体验到家庭的温馨气氛并有所见闻。尽可能拍些纪念照片。

  过程

  1、师生共同谈论自己新近的全家旅行。可提示幼儿谈谈家里人是如何商定旅行地点的,做了哪些准备,旅行中发生了什么有意思的事等等。可展示全家旅行照,边谈论边观看。

  2、布置展览会。教师帮助幼儿为照片写上说明,布置一个展览区域,请幼儿和家长一起参观,共同回忆那次愉快的全家旅行。

  建议

  对于因各种原因没能体验全家旅行愉快的孩子,教师要给予特别的关注,避免产生消极情绪。注意引导他们分享大家的愉快。

中班教案 篇6

  一、设计意图:

  在《春天的童话》这个艺术主题里,种子发芽这个内容是幼儿非常感兴趣的。本来在春天这个季节里,发芽就是一种非常普遍的现象。幼儿也在自然角种植时观察过种子发芽的现象。而《芽》这篇散文意境优美,其中还有一些非常美的词语,幼儿在欣赏的过程中不仅可以感受美,而且也可以丰富一些词汇,如:胆怯、滋润、抚摸等。虽然散文这种题材幼儿以前接触得很少,但现在我们中班下学期的孩子已经积累了一定的语言基础,因此我们想让幼儿尝试接触。而且这首散文讲的就是小芽在发芽过程中经历的从胆怯到勇敢的心理历程,也能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

  二、活动过程:

  (一)活动目标

  1.欣赏散文,感受散文优美的意境,理解散文中优美的词语。

  2.认真倾听散文,感受散文中小芽从胆怯到勇敢的心理变化,并用动作表现。

  (二)活动准备

  课件,两段音乐,太阳、春风、春雨、芽的头饰若干。

  (三)活动过程

  1.导入

  ——春天来了,你们看是谁从土地妈妈的怀抱里探出头来了?(教师边做动作,边说)

  ——原来是,小种子发芽了。可是,你看,小芽怎么了?心情怎么了?(教师做出不开心的表情)

  ——咦?为什么小芽不开心了呢?

  ——那,我们一起来欣赏一篇散文《芽》吧!

  2.完整欣赏课件

  3.分段欣赏

  1)联系幼儿实际来理解、并体验小芽胆怯的心理

  ——散文中,小芽儿从土地妈妈的怀里探出头来,像个什么样的小姑娘,散文中有一个很好听的词语,我们再来听听看。

  教师表演动作

  ——为什么小芽儿从土地妈妈的怀里探出头来会胆怯呢?

  ——哦,原来它觉得自己就要离开土地妈妈了,所以会胆怯。那你有没有什么时候感到胆怯了呢?

  请幼儿自由说说

  ——这个时候谁来帮助它了?

  ——我们来听听,是谁来帮助小芽了,她有什么样的感觉?

  教师表演第一段

  ——是谁来了,它是怎么帮助小芽的?

  ——请你一边说一边用动作表示。

  ——我们一起来做春风和春雨来帮助小芽吧。

  教师带幼儿一起朗诵并表演散文第一段。

  ——小芽在春风春雨的抚摸和滋润中有什么感觉?(温暖、亲切)

  ——小芽感受到了别人带给他的温暖、亲切。

  ——可是,小芽还是有些害怕。你听,太阳、春风、春雨是怎么跟它说的?

  2)感受到来自朋友的温暖帮助

  三段播放给幼儿看(课间)

  ——太阳对小芽说了什么?

  如果幼儿说不出,教师可拿出太阳的头饰单独说一遍

  ——原来,太阳给了小芽光亮,小芽就会变得健康,我们一起来学太阳帮助小芽吧!

  集体朗诵

  ——那春风是怎么说?谁能像刚刚太阳说的那样对小芽说

  集体朗诵,

  教师做小芽,请幼儿来做春风

  ——那春雨是怎么跟小芽说的?

  教师来做春雨,小朋友来做小芽,教师朗诵一遍,然后再角色互换。

  3)体验到乐观面对的重要

  ——小芽听了它们的安慰,现在它有什么变化呢?(幼儿看课件)

  ——小芽终于在朋友们的鼓励中,变得坚强、勇敢了。那我们也来做做勇敢的小芽。请你把勇敢的表情和动作来表现(引导幼儿边说边用动作来表演:抬头、挺胸、眼睛睁大、微笑。)

  4.再次完整朗诵并表演

  ——那我们一起来跟着音乐完整的念念散文表演吧。

  5.分角色表演

  ——谁愿意做太阳、春风、春雨来帮助小芽?

  ——小芽要把一开始的胆怯和后来勇敢、坚强的表情做出来哦!

  6.教师小结:

  ——你们喜欢小芽吗?为什么?

  ——你在生活中遇到过胆怯的事情吗?是谁帮助了你?你有什么样的感觉?

  (小芽刚刚离开妈妈的怀抱所以会有胆怯的心理。经过别人的帮助、鼓励,渐渐摆脱了那种胆怯的心情变得活泼开朗起来。其实在生活中,不管小朋友还是大人,都会遇见一些不知道的事情,这时都会感到害怕和恐惧。不过,别忘了在我们身边会有很多好朋友,他们会来帮助我们,所以我们要像小芽一样勇敢、乐观的面对,你们说好吗?)

  三、分析:

  《芽》这是篇很优美的散文。散文有三大美:意境美、语言美、情感美。这三个内容都是相辅相成的。意境美是融入在语言美中,今天老师的语言、体态;音乐、课件都成功的营造了散文优美的意境。但是,今天在欣赏散文的语言时,教师忽略了孩子对散文语言的理解。因此,最后孩子对散文的情感体验缺失了。其实孩子也有自己理解散文的方式,教师应给与机会,让幼儿或说出自己的想法;或做出相应的动作、表情。在充分理解了散文的语言美时,才能体会到散文中蕴含的情感美。

  四、反思调整:

  1. 目标的制定

  欣赏散文和认真倾听散文,有重复的`意思。认真倾听散文也是包含在欣赏散文的要求里,建议去掉。因为,整个活动都是在小芽发芽的情境中进行的,建议在目标中加入“在情境中“感受小芽从胆怯到勇敢的心理变化。

  2.提问的设计

  教师语言过多,是剥夺幼儿说话的罪魁祸首。在活动中,教师比较心急,看孩子回答不出来,就急着告诉。因此,问题的导向不够开放。建议,提问要再开放些,让孩子有更多思考的空间,并给孩子机会大胆表达。

  3.幼儿参与的程度

  一个活动的成功与否就在看孩子们愿意参与的程度时候足够。因此,我们要适时调动孩子参与的积极性。比如,在环节三中“理解散文中的词汇”,教师应让幼儿用身体动作来大胆表现自己对这些词汇的理解。也许,孩子们的理解不一定正确,教师可以及时给予语言和肢体动作上的正确引导。这样的过程能让孩子真正参与到理解、感受散文中来,而不是老师一个人在唱独角戏。

中班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能积极尝试,创造性地想出多种让球动起来的方法。

  2、能大胆地交流自己的想法,学习做观察记录方法。

  3、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4、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活动准备】

  刺猬球若干;辅助材料(盆子、报纸、书、垫板、夹子、勺子、泡沫、小棒等)。

  【活动过程】

  1、引发兴趣。(出示一只刺猬球。)

  这只刺猬球是什么样子的?像什么?

  (圆圆的,像大西瓜,有点像点心店里做的大馒头像小鱼吐出来的泡泡,还像天上挂的月亮。)

  2、猜测“让球动起来”的方法。

  引导语:这只小刺猬球一动也不动,如果不用手来帮忙,你有什么办法可以让刺猬球动起来呢?

  (1)幼儿猜测。

  (2)幼儿交流自己的猜测、想法。

  (我可以用嘴吹)

  我可以用头顶我想用手拍桌子我想用脚踢。

  3、验证想法。

  幼儿人手一只刺猬球,进行验证。教师巡回观察、指导。

  (1)观察每个幼儿的'实验操作情况。

  (2)询问个别幼儿的想法。

  4、交流讨论。

  请幼儿大胆地展示、交流自己的实验过程。

  (用拇指碰一下,用头,用手当扇子等)

  5、借助辅助材料探索“让球动起来”,学习做观察记录。

  “刚才小朋友都是借助身体的,现在借助其他的物品,你会怎么让你的球动起来呢?”

  6、展示观察记录,让幼儿交流实验结果,分享成功喜悦。

  活动反思:

  活动目标的制定符合幼儿特点,活动内容的各环节均指向目标。教师注意选择适当的时机介入,给幼儿充足的自我探索学习的空间,使幼儿在活动中获得发自内心的胜任感、自信和满足。这个活动基本完成了设定的目标,符合本班幼儿的发展水平。

中班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通过观看和讲述婴儿生活图片,知道自己成长离不开父母的照顾和爱护,加深热爱父母的感情。

  2、活动中培养孩子会关心他人。

  活动准备:

  1、婴儿生活图片一套,第一张图片是妈妈喂宝宝吃奶,第二张图片是妈妈替宝宝换尿布,第三张图片是妈妈哄宝宝睡觉。

  2、每一个幼儿带一张自己小时候的照片。邀请一位怀抱婴儿的妈妈。

  活动过程:

  一、老师出示婴儿生活图片,讲述父母怎样照料小宝宝的。

  1、先放婴儿啼哭的录音,引起幼儿注意,然后看图片。幼儿观看,老师提问:宝宝为什么哭?妈妈是怎样喂妈的?你小时候吃的是妈妈的奶还是牛奶?妈妈为什么不怕脏不怕臭给宝宝换尿布?让幼思考,议论,回答问题,然后给每张图片作小结。

  2、老师总结:你们小时候,也像这个小宝宝一样,不会说话,不舒服时只会哭。是姐姐给你喂奶,给你换上干净的尿布。妈妈又抱着你,轻轻地拍着你,让你舒舒服服地睡觉。你们在爸爸妈妈的关怀照顾下,慢慢地长大了。

  二、请抱婴儿的妈妈来到幼儿中间,让幼儿看妈妈是如何照顾小宝宝的。

  1、引导幼儿招呼小宝宝。(小宝宝不会应答)小宝宝的'妈妈介绍说:小宝宝虽然已经长大一些了,但是还不会说话,要妈妈慢慢教他才行。

  2、让幼儿和小宝宝比比谁高谁矮,谁的手大,谁的手小;看看小宝贝嘴里有几颗牙齿,比比谁的牙齿多。

  3、看看小宝宝如何学走路。

  ① 妈妈扶着小宝宝走到幼儿面前,与幼儿一一握手。

  ②妈妈弯腰教小宝宝走路。老师与妈妈一问一答,问答中突出妈妈关心宝宝,使幼儿懂得妈妈为了小宝宝不跌交,学会走路,虽然弯着腰很酸,很累,她都不顾。

  ③老师小结:你们小时候,爸爸妈妈也是这样教你们学走路的。现在你们不仅会走,还会跑、会跳,你们都要谢谢爸爸妈妈。

  4、看小妈妈给小宝宝吃东西。

  ①让幼儿给小宝宝吃点心。(小宝宝不会自己吃,要妈妈喂)妈妈喂小宝宝吃鸡蛋羹,先将手帕围在小宝宝的脖子上,用汤匙舀起鸡蛋羹,在嘴边轻轻地吹一吹,喂给宝宝吃。

  ②让幼儿观察妈妈关心小宝宝的具体细节。老师插问:为什么要给小宝宝围上手帕?为什么还要吹一吹?

  ③老师小结:你们小时候和小宝宝一样,不会自己吃饭,也是妈妈一口一口地喂你吃的。

  5、妈妈给小宝宝把尿,把好后让小宝宝坐在小车里,推着小宝宝出去玩,全班幼儿向小宝宝告别。

  三、幼儿观看自己小时候的照片。

  1、老师说:爸爸妈妈把你们小时候的生活也拍下来了。现在请大家拿出来看看,给旁边的小朋友讲讲,你小时候爸爸妈妈是怎样关心、照顾你的。

  2、每个幼儿将小时候的照片贴在磁性板上。

  3、老师选择几张照片,请几个幼儿在集体面前讲述。

  四、游戏:学做爸爸妈妈。

  让幼儿互找同伴(男女结对子),将两张椅子拼成小床,商量怎样照顾好小宝宝。然后到老师那里领取娃娃、奶瓶、尿布、小碗、小汤匙等玩具,玩“娃娃家”游戏,学做爸爸妈妈。

  活动延伸:绘画---小时候的我。

【中班教案】相关文章:

中班音乐教案:回声_中班艺术教案07-05

中班教案[精选]10-06

中班教案(经典)09-03

[精选]中班教案09-04

(精选)中班教案09-06

中班教案(精选)08-25

(精选)中班教案07-30

中班教案(精选)08-02

【经典】中班教案08-19

中班教案【经典】0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