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科学教案

时间:2023-10-16 10:33:30 教案 我要投稿

大班科学教案合集(6篇)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大班科学教案6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大班科学教案合集(6篇)

大班科学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了解龋齿形成的原因及预防龋齿的有关知识。

  2、了解牙齿的作用,要养成早晚刷牙的习惯。

  3、了解换牙常识,学会保护恒牙。

  【活动准备】

  1、龋齿形成的教学挂图一幅。

  2、保护牙齿的教学挂图。

  3、事先提前两天与幼儿找几个蛋壳,洗净后把每个蛋壳的一半浸醋里。

  4、每人一面小镜子。

  5、每人一块饼干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以猜谜语的形式引出课题。

  附:谜语《牙齿》

  健康卫士穿白衣,上下两排真整齐,

  口中饭菜它磨碎,早晚用刷把澡洗。

  二、基本部分:

  1、师:“请小朋友先说一说牙齿有什么作用?” (引导幼儿发散思维,对积极回答的幼儿给予肯定和表扬)

  2、请小朋友每人吃一块饼干,通过尝一尝饼干让幼儿体会牙齿的作用。

  3、师?“刚才小朋友吃过饼干,请小朋友互相看看牙缝里多了什么?”(残渣、碎屑)“如果不弄掉会使牙齿变得怎样?”

  4、出示小实验,请幼儿观察,捞出浸在醋里的蛋壳,请幼儿看看、捏捏、说说蛋壳有什么变化?并比较浸在醋里的蛋壳与没浸过醋的蛋壳有什么不同?(浸过醋的蛋壳变黑、变软了)并讨论:蛋壳为什么会变黑、变软了?

  教师小结:醋是酸的,醋会腐蚀蛋壳中的钙,所以蛋壳就会变黑、变软了。

  5、找龋齿:请幼儿利用小镜子观察自己有没有长龋齿?

  6、讨论:

  (1)、启发幼儿讨论为什么会长龋齿?

  (2)、重点请长了龋齿的小朋友说一说长了龋齿后的'感受是怎样的?你又是怎样治疗的?

  教师利用教学挂图向幼儿讲解龋齿形成的过程。

  7、教师结合教学挂图小结:食物吃到嘴里后,会有残渣留在牙缝里,嘴里唾液中有一种酶会使食物残渣变酸,日子久了,这些酸会使食物残渣腐蚀蛋壳一样,使我们牙齿表面的钙被腐蚀掉,牙齿就会变黑,发生龋洞,变成龋齿,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虫牙。长了龋齿以后会牙疼,还要请牙科医生给你治疗,所以请小朋友一定要注意保护好自己的牙齿。

  8、让幼儿讨论:如何预防龋齿。

  9、巩固练习,出示保护牙齿的教学挂图。

  让幼儿说一说图中的小朋友是怎样保护牙齿的?

  10、教师指导幼儿用正确的方法刷牙,欣赏儿歌:刷牙歌。

  幼儿讨论还有哪些保护牙齿的方法,教师进行补充。

  三、结束部分:

  教师总结保护牙齿的有关知识:第一,当牙齿活动时,不要用手去摇它,这样会影响恒牙的萌出,并容易引起感染发炎,要让它自己脱落。第二,当新牙快长出时,不要用舌头去舔它,这样会使牙齿长的不整齐。第三,当乳牙还没掉,新牙就从旁边长出来,或者有些小朋友的牙齿掉了很长时间,还没长出新牙,应当让爸爸妈妈带到医院请医生看一看。第四,要早晚刷牙,饭后漱口,不多吃糖果,不挑食,多吃含蛋白质和钙质的食物。

  四、活动延伸。

  1、与家长配合,请他们提醒幼儿坚持每天早、晚用正确的方法刷牙。

  2、引导幼儿开展“比比谁的牙齿好”活动。(利用小朋友在幼儿园吃点,教师提醒幼儿吃完点后要漱口,保持口腔卫生,养成保护牙齿的好习惯。)

大班科学教案 篇2

  目标:

  1、在操作过程中充分感受电线与毛线的不同。

  2、在活动中能大胆想象拼出各种有趣的线条造型,并尝试用记录的方法记录已用线条的数量。

  3、体验有趣的线条造型、分享自己和同伴成功的快乐。

  准备:

  1、长短不一的电线、毛线若干。

  2、记录表、笔。

  过程:

  一、猜一猜,激发活动兴趣。

  今天,蔡老师带来了一只神奇的口袋,里面装了什么呢?请小朋友上来摸摸看(一幼儿上来摸)你说说里面上什么?摸上去有什么感觉?

  二、出示电线与毛线介绍其特性与用处。

  1、对了,神奇的口袋中装了电线和毛线,电线摸上去有点硬、光滑的,毛线摸上去有点软、毛毛的。

  2、什么地方需要用电线呢?

  3、毛线可以做成什么呢?

  三、介绍操作材料及记录方法。

  1、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准备了长短不同的电线和毛线,我们用这些电线和毛线拼出各种有趣的线条造型,并记录在记录表上。

  2、(拿记录表演示)小朋友身上贴了数字,一会找和自己的数字相对应的记录表和操作板来操作,我们要动手拼出三种不同的`造型,并将它们记录在相应的位置里,同时也要数清楚长线用了几根短线用了几根也用数字来记录在相应的格子里。每种拼好、记录好以后要等老师拍好照后再选择另外一种材料。

  四、幼儿动手选择材料操作并记录。

  五、通过大屏幕展示幼儿作品,并请幼儿介绍自己的线条造型,同时验证所用线条的数量。

大班科学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通过引导、回忆,了解一年四季的花卉种类和主要特征。

  2、通过讨论、交流,丰富幼儿花卉的知识和经验,了解在不同季节开放的花卉。

  3、乐意观察植物,能用较连贯的语言讲述自己的发现。

  重点:了解一年四季的花卉种类和主要特征。

  难点:能用较连贯的语言讲述不同季节开放的花卉。

  活动准备

  1、四季特征的图片。

  2、师生与家长共同收集四季常见的花卉图片。

  3、幼儿用书人手一册。

  教学过程

  1、出示各种花卉图片或幼儿用书,引导幼儿回忆一年四季的花卉种类。

  师:你们知道这是些什么花?它们在什么季节开放?

  幼儿讲述自己的发现。

  认识荷花、菊花、腊梅花同上。

  2、出示四张代表四季的图片,进一步了解四季的'特征。

  师:你发现这四张图片是什么季节?你是怎样看出来的?引导幼儿从书的变化等来判断。鼓励幼儿相互讨论,说己的发现。

  3、拓展幼儿知识,引导幼儿正确分类。

  师:春天还有什么开放?你还知道哪些是在春季开放的?幼儿相互交流自己的经验。

  认识夏天、秋天、冬天的方法提问同上,鼓励幼儿把知道的花插入或放在相应季节的图片。

  效果分析:生长在农村的孩子对花卉的知识懂得的不多,所以在教学中带孩子一边参观一边学习,孩子们居然也能过目不忘,在参观中幼儿掌握了很多知识,能说出很多不同的地方,说出名字,通过学习,知道了不同的季节有不同的花卉,能与同伴自如的交流。

大班科学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知道磁铁的磁力现象,用磁铁来发现生活中的铁制品。

  2、探索磁铁两极相斥相吸的属性,尝试用绘画的方法对实验结果进行记录。

  3、能主动探索,大胆交流自己的发现。

  活动准备:

  1、磁铁、无机磁铁、回形针、橡皮、积木、纸团、铁片、塑料盆等2、记录表若干活动过程:

  一、了解磁铁,发现磁铁的磁力。

  1、出示磁铁T:“小朋友,请你们看一看,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呢?”请个别幼儿说一说。

  2、介绍操作材料,让幼儿用磁铁试试哪些东西能被磁铁吸起来。

  T:“今天,老师为你们准备了许多东西。”(出示)T:“老师把这些东西画在一张记录表上,请小朋友用筐里的小磁铁和它们玩一玩,看看哪些东西能被吸起来,请小组长进行记录,能吸起来就打个勾,不能被吸起来就打个叉,好吗?”

  3、幼儿操作,教师个别引导。

  4、教师总结。

  T:“能被吸起来的东西都是用什么做的啊?”T:“所以磁铁能把铁做的东西吸起来。”

  二、引导幼儿观察磁铁的两端,发现同级相斥、异极相吸现象。

  1、幼儿初次探索。

  T:“这个小磁铁是什么样子的?”请个别幼儿说一说。

  T:“小磁铁一头是红颜色,一头是蓝颜色。”T:“磁铁的两头还藏着一个小秘密,请你和边上的好朋友用磁铁碰一碰,看看你发现了什么?”(幼儿自由尝试,个别幼儿说一说)

  2、幼儿再次探索,并进行记录。

  T:“让我们的小磁铁再来碰一碰,这次老师有个小小的要求了。”T:“老师为你们准备了两个颜色的正方形贴纸,红色的贴纸代表磁铁红色的一端,蓝色的贴纸代表蓝色的一端。如果你想用红色的一端去碰蓝色的一端,就把红色和蓝色的贴纸贴在表格的上面,下面一格记录你的发现结果,两个小朋友一组,好吗?”3、教师总结T:“相同颜色碰到会相斥,不同颜色碰到会相吸。”

  三、引导幼儿动手操作,找出无机磁铁的两端。

  1、教师示范操作T:“老师这里有一块磁铁,和刚才我们玩的有什么不一样?”T:“那我们怎么把它的两头找出来呢?”请个别幼儿说一说。

  T:“老师有一个好办法,一起来看看吧。”教师示范,用红色的'一头去碰,T:“瞧,被吸住了,那这一头是什么颜色?”(弹开的话是什么颜色?)教师在无机磁铁上贴上相应颜色的贴纸T:“老师也为你们准备了黑色磁铁,请你也来碰一碰,弹开的话是相同颜色,吸住了就是不同颜色,请你来试着找一找,好吗?”

  2、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3、评价幼儿的操作T:“我们用什么办法来检查小朋友的小磁铁贴对了呢?”T:“用红色的去碰蓝色的,吸住了就是对的。”

  4、幼儿检查,纠正错误四、利用磁铁相吸相斥的原理进行游戏,结束活动。

  T:“小磁铁真好玩,瞧,它又变成了什么呢?”T:“小船上有什么?”T:“今天我们要到大海上去航行,小朋友来做船长,想想怎样让我们的小船航行起来呢?”T:“前进的话,应该怎么做?后退的话,应该怎么做?”T:“请小朋友自己来制作一艘小船,把小船上的双面胶撕掉,贴上磁铁,然后用另一块磁铁让小船航行起来吧。”

大班科学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喜欢玩各种电动玩具,能探索发现其共同的特征。

  2、知道电池在电动玩具中的作用以及正确使用电池的方法。

  3、通过观察、交流与讨论等活动,感知周围事物的不断变化,知道一切都在变。

  4、能积极地与同伴交流自己的发现,激发进一步探索事物变化的愿望。

  活动准备:

  1、如有条件,请幼儿从家里带一个电动玩具到幼儿园。

  2、电池若干。

  活动过程:

  1、幼儿介绍自己的玩具。

  教师:今天小朋友带来了各种各样的玩具。请你说说你带的是什么玩具?

  请几位幼儿演示自己的玩具给大家看,激发大家的兴趣。

  2、确立小组名称。

  教师:请你们自己都来玩一玩自己的电动玩具,看一看他们会不会动?

  教师:你打开开关的时候,你的玩具会怎样?(玩具汽车向前跑、玩具母鸡生蛋了……)

  教师:电动玩具为什么会动?(玩具里有电池)

  3、教师帮助幼儿了解电池的作用。

  教师:老师请大家把电池拿掉,看看玩具还会不会动?(不会动、不会转、不会亮……)

  教师:我这还有两个玩具,他们为什么安上了电池还不能动呢?(将电池装反了)

  让幼儿猜测、讨论,引导幼儿认识安装电池要注意正负极方向。

  教师:请你们也来试一试,在你的玩具中装上电池,看他会不会动?个别指导幼儿装电池,教师示范装电池。

  幼儿尝试玩电动玩具,交流电动玩具的.特征和电池的作用。

  4、幼儿互换玩具,继续游戏。

  教学反思:

  幼儿在全身心投入到探究活动中后,往往很多幼儿仍沉浸在先前的兴奋中,如教师用强制转换的方法使其的注意力集中到一个新的探究活动中,很难使幼儿达到良好的状态,充分利用自然和实际生活机会,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比较、操作、实验等方法,学习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帮助幼儿不断积累经验,并运用于新的学习活动,形成受益终身的学习态度和能力。

大班科学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幼儿通过自主操作实验材料进行各种探索,观察蜡烛燃烧的有趣现象,初步感知空气与燃烧的关系。

  2.培养幼儿科学实验的认真态度,激发幼儿探究科学的欲望。

  活动准备:

  1.每位幼儿3支蜡烛(一支长、两支短),一个透明的大杯子,一个透明的小杯子,一个盛有色水的碟子,一张记录纸和一支笔,同时每组桌上放一支主蜡烛和一个打火机。

  2.多媒体课件及展示台。

  3.歌曲磁带一盘,录音机一台。

  活动过程:

  一、运用课件激发幼儿兴趣,了解蜡烛的用途。

  1.课件引入

  师:你们看,谁来了(多媒体演示蜡烛宝宝)?

  2.了解蜡烛的用途。

  (1)教师:小朋友们好!你们想一想,人们在什么时候需要我呢?

  (2):我的用途确实很大,我不仅可以给别人带来光明,还可以给你们带来快乐呢!

  (3)幼儿点燃蜡烛,并和蜡烛宝宝一起唱《生日快乐歌》。

  二、操作实验,初步感知空气与蜡烛燃烧的'关系。

  1.师:请小朋友们仔细想一想,我们用什么方法可以将燃烧的蜡烛熄灭呢?

  2.幼儿讨论并回答

  3.幼儿操作实验,引导幼儿之间交流实验结果。

  4.提问:你们知道为什么瓶子盖到燃烧的蜡烛上,蜡烛会熄灭吗?(请3位幼儿自己解释。)

  5.放多媒体,边观看蜡烛熄灭的过程边听蜡烛宝宝解释

  三、引导幼儿自主探索,让幼儿在探索中发现蜡烛燃烧的有趣现象。

  1.师:请你们看一看你的桌子上有什么?

  2.幼儿回答:一支长的蜡烛、两支短的蜡烛、大的瓶子、小的瓶子、有水的碟子。

  3.师交代:我们就来学做小小科学家,去找一找蜡烛燃烧的秘密。你们一定会发现一些有趣的现象。然后请你们将发现的现象记录在表上

  4.幼儿探索,教师指导,引导幼儿用不同的方法去探索。

  5.组织幼儿交流

  四、延伸活动

  今天我们做了这么多有趣的实验,回家后你可以让你的爸爸妈妈也猜一猜,和他们一起来做做实验,好吗?

【大班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风》科学教案04-19

[精选]大班科学教案07-20

[经典]大班科学教案07-21

大班科学教案【经典】07-28

(精选)大班科学教案07-29

大班科学教案(经典)07-29

大班科学教案12-29

大班科学教案(精选)09-01

大班科学教案(经典)09-03

大班科学教案【精选】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