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教案10篇【优选】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科学教案10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科学教案 篇1
目标:
初步认识常用的中草药,知道它们可以治病强身健体。
感受中国传统中医文化的神奇。
准备:
知识经验准备:幼儿已经认识了一些常见的植物
材料准备:中草药图片
重点:在植物中对中草药进行分类
过程
情境表演“医院”――教师饰“病人”因咳嗽去看病,“病人”不能吃西药所以幼儿饰“医生”开了一贴中草药“川贝止咳露”,“病人”吃后好多了。
――小朋友,你们知道医生给我开的是什么?
感知了解
――多亏医生给我开了中草药治好了我的病。今天还来了许多中草药朋友,大家用自己的好办法也去认识认识它们吗?
讨论讲述
――谁能告诉大家你认识哪些中草药朋友?(幼儿讲述,教师出示图片或实物)。
――你是怎么知道的.?它有什么神奇的作用呢?(幼儿讨论,讲述)
――还有一些中草药我还不认识,它们又是谁?(教师出示幼儿没有讲到的,如金银花、天麻等)。
――原来,灵芝、人参、川贝、金银花等等这些神奇的中草药有的可以治病,有的可以滋补身体,用处真不小!
释疑延伸
――这么有趣的中草药,大家还有什么想知道的吗?(幼儿提问,讨论解决)
――那我也要考考大家,你们知道什么人最早发现中草药?中草药还有什么神奇的地方?下面让我们来听听医生的介绍吧!
科学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尝试观察图片,找出两幅图片的不同点
2、在活动中,训练观察比较的能力
活动准备:蘑菇、苹果图片相似图片组图
活动过程:
一、讲故事,创情境
1、师:在森林里住着兔妈妈和兔宝宝。这天,兔妈妈让兔宝宝自己去采蘑菇。兔宝宝犯难了,它不知道要采什么样的蘑菇。于是兔宝宝问妈妈:“妈妈妈妈,我要采什么样的蘑菇呢?兔妈妈拿出了蘑菇图,说:”这个的蘑菇可以吃。如果身上长着斑点的,就不能吃,就不要采。就这样,兔宝宝高高兴兴地去采蘑菇了。可是不一会,兔宝宝又发愁了:蘑菇都一样啊,怎么采啊?
2、师:“孩子们,我们能帮助兔宝宝解决这个难题吗?
3、出示不同颜色的蘑菇图片,提问:它们有什么不同?
幼儿自由观察,并交流
4、小结:大家的眼睛真厉害,一下子就发现了蘑菇的不同之处。相信,
兔宝宝也会发现的,它一定能采到可以吃的蘑菇。
二、看图片,找不同
(一)数量不同
1、出示两幅数量不同的苹果的图片,提问:这里有两幅相似的图片,你还能发现它们的不同之处吗?
2、幼儿观察图片,交流。
3、小结:原来它们的数量不一样
(二)、颜色不同
1、出示颜色有差别的两幅图片,提问:瞧,这里又有两盘苹果,它们哪里不一样呢?还是数量不同吗?
2、幼儿观察,并交流
3、小结:原来它们的`颜色不一样。看来只要仔细观察,我们就能发现不同之处。
(三)、方位不同
1、出示两幅方位不同的小汽车图。提问:这两辆小汽车就好像一对双胞胎,你还能找出它们的不同吗?
2、幼儿观察图片交流
3、师幼集体按顺序观察图片找不同。
4、小结:大家真是火眼金睛,找到了多处不同。我们观察时要有耐心,有顺序的观察,这样才能找出所有的不同来。
三、玩游戏,比眼力
游戏《大家来找茬》,出示若干组存在不同之处的两幅图片,孩子们观察,看一看哪组最厉害,找到的不同多。
四、设场景,做练习
1、师:皮皮正在家里玩,他邀请我们一起去他家做客。出示图片,
瞧,你在皮皮家看到了什么?
师:皮皮很高兴,一会玩这个,一会玩那个,房间一下子就变了样子,让我们观察一下,有哪些地方变了呢?(出示图片)、幼儿观察两幅图片,全班交流、师幼共同小结,两幅图片的不同五、做小结,巧延伸师:只要我们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就会发现周围每天都有不同,
在变化,不信,就去观察一下自己的家吧!你会发现不同的样子的。
科学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通过探索,感知不同的容器、不同的材料,会发出不同的声音。
2.激发探索声音的兴趣,体验操作的乐趣。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内装硬币、纸团、黄豆、沙的旺仔牛奶罐若干,各种容器若干(玻璃瓶、口香糖罐、奶茶杯、八宝粥瓶)、黄豆若干。
活动过程:
一、感知相同容器、不同材料发出的声音
1.请幼儿分别玩一玩、摇一摇桌上的罐子。 听一听、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为什么?
2.引导幼儿猜一猜罐子里装的'是什么?
(1)幼儿自由讨论
(2)幼儿打开罐子封口检验。
3.小结:同样的瓶罐,装不一样的东西,发出的声音不一样。
二、探索比较不同的容器,相同的材料发出的声音
1.出示各种容器,引导幼儿自由探索
2.同伴自由比较、交流
3.集体感知、讨论
4.小结:不同的瓶罐,装同样的东西,发出的声音不一样
三、观察比较同样容器、同样材料、数量不同发出的声音
1.教师演示,幼儿比较
2.幼儿尝试探索,自由比较、交流。
3.小结:同样的瓶罐,装同样的东西,装的数量不一样,声音也不一样。
四、用自制响罐为歌曲伴奏
科学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能关注天气的变化,尝试用多种方法记录天气变化。
2、了解天气变化与人们生活的关系,学会根据天气变化增添衣服。
【活动准备】
1、提醒幼儿观看电视及其它媒体上的天气预报,丰富相关经验。
2、每人一份纸和笔,幼儿用书第2册第10页
3、自制气温统计表如下:
日期
星期一
星期二
星期三
星期四
星期五
气温天气(符号)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谈话导入教师:小朋友们天天看天气预报吗?那么你们是怎样来获得天气预报信息的?哦,有的通过看电视,有的通过看报纸,还有的通过听收音机,还有的浏览爸爸妈妈的手机上短消息……看来天气预报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今天我们都来当天气预报员。
二、基本部分:
1、组织幼儿播报天气,说出天气预报的作用。
(1)下边去请一位小朋友当小小播报员,报一报今天的天气情况。教师纠正不恰当的地方。
(2)教师:小朋友能说说我们为什么要关心天气预报吗?
幼儿讨论发言,教师总结原因:天气预报关系到农民伯伯的粮食的种、收、存放;关系到农作物的生长。关系到人们的旅游、出行;关系到人们日常生活的安排,;关系到人们的健康及对疾病的预防;穿衣服的多少。
(3)、那么天气不同,温度不同,我们应该怎么样根据天气预报来准备每天穿的衣服呢?
幼儿讨论回答,教师总结。
2、让幼儿设计天气预报表,尝试用数字符号表示各种天气情况。
(1)、请小朋友讨论一下你设计的`天气预报表的内容,说说风向,温度等分别应该用什么符号来表示。
教师:大家注意观察我写的符号°C,我们通常用它来表示气温。
(2)、下边请小朋友设计天气预报表,记录今天天气情况。注意,要将今天的风向、温度等气象元素设计齐全。
三、结束部分:
教师:请小朋友看我做的气温统计表,看我记录的气象元素。小朋友要象我这样,每天观察天气情况,做好一个周的记录。
四、活动延伸:
请小朋友到外边(阳台上)观察今天的天气情况,学习怎样用气温表测量气温。
幼儿在幼儿用书第二册第10页进行记录。
科学教案 篇5
目标:
1.体验探索和成功的乐趣。
2.能运用多种感官感知、辨别清水。
3.能把自己的发现大胆地表述出来。
准备:
1.在日常活动中已感知过清水的.特性。
2.每组四只透明杯子,内装清水、糖水、白醋、牛奶;一只盘子内装若干小勺。
3.彩色玻璃小球或彩色橡皮泥若干。
过程:
1.辨别哪杯是清水。
请幼儿猜猜四只杯子中哪杯装的是清水。
幼儿分组实验,运用多种感官感知、辨别哪杯是清水,看看与自己的猜测是否一致。
2.交流分享。
请幼儿说一说,自己是请什么帮忙才找出清水的。
眼睛看一看:牛奶是白色的。鼻子闻一闻:气味酸酸的,一定不是清水。嘴巴尝一尝:甜甜的是糖水,淡淡的、没有味道的是清水。
我们用眼睛看一看、鼻子闻一闻、嘴巴尝一尝,就能知道哪杯是清水了。眼睛、鼻子、嘴巴一起合作,本领可真大。
建议:
1.在辨别哪杯是清水的时候,应注意先让幼儿实验、感知,再一起交流、分享结果。
2.根据实际情况,还可以增添盐水、白酒等多种无色透明的液体供幼儿感知和辨别。
3.若准备牛奶有困难,可用豆浆替代。
科学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认识小麦的生长过程及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
2、教育幼儿尊重农民的辛勤劳动,养成珍惜粮食的习惯。活动重难点:让幼儿了解小麦的生长过程和用途。
活动准备:
1、准备一整棵小麦,课件(麦粉制成的食品、麦秆制品、小麦生长过程挂图一幅)。
2、准备录音机、磁带、头饰等。
活动内容:
一、开始部分:
以变魔术的方式导入活动,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二、活动过程:
1、出示实物小麦,引导幼儿观察小麦的外形特征。了解小麦的组成部分:根、茎、叶、麦穗。
2、出示挂图,结合提问帮助幼儿了解麦子的播种和收获季节。 ⑴ 小麦在什麽季节播种?(秋季)⑵小麦在什麽季节收获?(春末夏初)小结:秋天农民把麦子播种在地里;第二年春天麦子长的绿油油地;到了夏季,麦子抽穗开花、结果,麦粒由白变黄,由软变硬,说明麦子已成熟,农民伯伯要开始收割了。
3、找一找,说一说。面粉能制作出什磨食品,你还知道小麦的其他用途吗?了解麦子的用途。小结:麦粒可磨成面粉。面粉可以做成馒头、面条、饺子、蛋糕、饼干、面包等。麦秆可编各种用品,如草帽、扇子、席子、提包。
4、游戏“麦爷爷找孩子”。请一个幼儿戴上小麦头饰,当麦爷爷。其余小朋友当面粉制品(把面粉制品的.图片挂在幼儿胸前)。麦爷爷说:“我的孩子不见了,他们都变了样,那些是我的孩子呀?”幼儿依次说:“我是面包,我是麦爷爷的孩子。”“我是饼干,我是麦爷爷的孩子。”……
5、联想活动:在夏季里,小朋友还见过那些粮食作物?(豆子等)
6、思品教育:听儿歌《大馒头,哪里来?》。
科学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知道水果可以榨出果汁,对榨果汁有兴趣。
2、愿意尝试用榨汁器榨果汁,喜欢喝果汁。
3、积极参与探索活动,萌发求知欲,体验成功快乐。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活动准备】
榨汁器(事先消毒)、橙子(切成一半)、橙汁、托盘(装橙子)、人手小毛巾一块、一次性桌布、一次性杯子。
【活动过程】
一、喝现成果汁。
(价值取向:在观察交流橙汁的特征的过程中对橙汁有兴趣。)
1、提问:这是什么果汁?你怎么知道的?
小结:用亮亮的眼睛看出来橙汁是橙色的。
2、闻闻、尝尝果汁。
提问:橙汁闻起来有什么气味,喝起来是什么味道?
小结:橙汁橙汁香喷喷,橙汁橙汁酸又甜。
3、小结:你们用眼睛看、鼻子闻、嘴巴尝的办法知道这是橙汁。
二、动手榨果汁。
(价值取向:对榨果汁有兴趣,愿意尝试用榨汁器榨果汁。)
1、提问:你们有什么办法把橙子变成橙汁?
2、介绍榨汁器。
提问:看看它有什么奇特的地方?
3、自制橙汁。
①幼儿第一次操作。
提问:你用了什么好办法榨出果汁的?
小结:橙子橙子放放好,压一压、挤一挤、转一转,哎呦哎呦,橙汁出来了。
②幼儿第二次操作。
要求:试一试刚才我们说到的.方法,榨出更多的果汁。
三、喝自制果汁。
(价值取向:品尝自己榨出的果汁,激发幼儿喜欢喝自制果汁的兴趣。)
提问:橙汁榨好了,怎样喝到果汁。
小结:小手小手真能干,果汁果汁有营养,果汁果汁真好喝。
活动反思:
果汁是幼儿非常喜欢吃得饮料,平时他们喝得最多的是牛奶,对于这种水果饮料特别的感兴趣,首先让幼儿根据颜色和味道分辨各种水果饮料,带着这份好奇心幼儿自己调制水果饮料,幼儿知道将水倒进杯子后要用勺子搅拌均匀,这样饮料才能充分溶解,让幼儿体验自己调制水果饮料的乐趣。
小百科:果汁是以水果为原料经过物理方法如压榨、离心、萃取等得到的汁液产品,一般是指纯果汁或100%果汁。
科学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感知自由下落物体速度的快慢,对探索科学奥秘产生兴趣。
2.发现不同物体的自由下落现象。
3.学习用统计表记录两种不同物体下落速度的快慢。
活动准备:
1.轻重对比明显的两种物品(人手以份)。如,沙包和泡沫板、羽毛和橡皮泥、塑料袋和铁板、布块和积塑玩具等
2.大小相同的纸每人两张
3.质量相同、形状相同,但大小不同的物品若干。如,大小相同的三角铁、牛奶瓶、饮料瓶、薯片盒等
4.大统计表三张,分别代表三种物品下落现象。幼儿统计表每人一张。
活动过程:
(一)、探索两种轻重不同的`物体下落现象。
1.出示沙包和泡沫
请幼儿猜一猜:“如果这两种物品往下落,会有什么现象发生?”
2.实验沙包与泡沫下落现象
提问:“这两种物品下落时,你发现了什麽现象?为什么?”(轻的快,重的慢)
3.幼儿自由探索两种轻重不同的物品
要求:(1)两样物品放在同样的高度上。
(2)跟朋友交换两种物品玩
4.归纳结论并统计(小结,重的物品落得快轻的物品落得慢)
教师拿出大统计表帮助幼儿理解怎么记录
5.幼儿自己统计结论,并小结统计情况、展示统计表。
(二)、探索质量相同、大小相同但外形不同的物品下落现象。
1.出示两张质量相同、大小相同的两张纸,把其中一张揉成一团
请幼儿猜一猜:谁落得快?
2.幼儿动手试一试
3.小结,外形小的落得快。并记录在大统计表上
(三)、探索质量相同、形状相同但大小不同的物品下落现象。
1.出示大小不同的三角铁。
(1)请幼儿说说它们的相同点(质量、形状)与不同点(大小)
(2)猜一猜:它们谁会先落地?还是有别的情况出现?
2.实验。结论是:同时落地。
3.验证,出示大小不同的牛奶瓶、薯片盒等
4.将结论记录在大统计表上
5.说一说,在我们生活中还有那些东西像这样同时落地的?
科学教案 篇9
活动目的
1、探索感知相同的物体、在相同的坡面,不同的坡度上的滚动速度。
2、尝试用记录表的方式表现实验的结果,初步学习记录实验结果。
3、鼓励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发现。
4、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5、能在情景中,通过实验完成对简单科学现象的探索和认知,乐于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所发现的结果。
活动准备
1、资源准备教师演示包:(1)实物:能滚动的物体,高矮不一的斜坡两个。(2)记录活动表格
(一)幼儿资源包:(1)实物(各种能滚动的物体,高矮不一的斜坡两个。)(2)记录活动表格
(二)亲子活动包:(1)提供三种不同的斜坡:(高的斜坡、矮的斜坡、带绒布的斜坡)(3)记录活动表格
(三)自行准备:(1)课桌。(2)示频仪、电源插座。(3)黑板。
2、经验准备教师:需要了解斜坡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幼儿:幼儿收集各种能滚动的物体,会填写简单的表格。
3、环境准备在科学区准备各种各样的能滚动的物体和高矮不同的斜坡。
科学词汇斜坡:
就是一个斜的面。
方法词汇观察:
观察滚动的物体在相同的坡面不同的坡度上快慢。
操作:在活动中让幼儿把能滚动的物体在不同坡度的坡面上滚动。
记录:记录不同高度的坡度物体滚的快慢。
活动建议
1、导入活动实物导入:让幼儿观察斜坡,说说斜坡像什么?
2、问题引导让幼儿说说小球等一些可以滚动的东西放在斜坡上,轻轻地把手松开,它们会怎么样;再出示另一个斜坡,请幼儿观察比较两个斜坡有什么不同;如果把两个一样的玩具分别放在高矮不同的'斜坡上同时滑下来,谁会跑的快一些。
3、幼儿作业先猜想,并将猜想的结果用"√"表示在"我猜想"这一栏里。
我猜想哪个滚的快先让幼儿想一想,猜一猜物体从哪个斜坡上滚下来快,然后让幼儿自己去试一试,然后把自己把自己观察的结果记录在表格内。
最后利用滚的快现象,进行滑坡比赛。
4、过程关注。
在幼儿进行比赛时,教师要关注幼儿是否选择两个一样的物体;操作时是否同时放手;提醒幼儿滑坡比赛时是否用相同的斜坡。
5、教师小结。
这次游戏活动让我们知道了在生活中有不同的斜坡,知道了不同的斜坡,物体从上面滚下来的速度是不一样的。这个斜坡对我们的生活有很多的帮助。如搬运工人从上面往下面搬东西时就可以用这个斜披帮忙,可以减少很多的力气。
6、活动延伸
(1)区域延伸在科学区提供多种滚动的物体:感知不同的物体在相同高度的滑坡上滚动的快慢,并记录于下表。
(2)家庭亲子活动延伸提供能滚动的物体;不同的斜坡(坡度高、坡度矮、坡度上有绒布)。与父母一起观察比较同种物体在三种不同坡度的斜坡上滚动的快慢。并作记录。
教学反思:
引领幼儿再次深入地进行探索,给幼儿留出探索的余地和延伸的空间。整个活动,给予幼儿较宽松的氛围,教师只是充当了活动中的支持者,鼓励者,合作者,引导者,用心倾听幼儿的表述,并及时的梳理与小结。
科学教案 篇10
大班科学:吹泡泡
科学活动吹泡泡
目标:1尝试用不同的材料吹泡泡,发现只有是镂空的材料都容易吹出泡泡。
2培养幼儿根据自己的猜想有目的的进行验证的能力。
3体验通过实际操作,获得知识和本领的愉悦情感。
准备:记录卡 、幼儿用笔
吸管、筷子、花片、积木、漏勺、勺子、肥皂水
视平转换仪 磁带 录音机
过程:一、开始部分。
1在《吹泡泡》的音乐中,一起进入活动室。
师:我们都很喜欢吹泡泡,那可爱的泡泡们在阳光下五颜六色,
大大小小,真漂亮呀!
今天,我们一起来玩吹泡泡吧!
2出示各种材料,并讨论。
(1) 师:平时,我们都是用吹泡器来吹泡泡的,可是今天,大家一起来看看,我给你们准备了什么呀?
(2)出示记录卡,幼儿猜想。
师:老师还带来了一张记录卡,并把这些材料画在了卡上,请大家一起来猜猜,你觉得可以吹出泡泡的,就在“猜一猜”这一个格子里打上勾勾,觉得不可以的就打上叉叉。
3幼儿猜测,教师巡回指导。
4讨论、介绍幼儿想法。
(1) 师:谁来介绍自己的猜想?
请一到两名幼儿上台介绍。
(2) 师:你为什么这么想呢?有没有和他不一样的猜想?
(3) 师生共同讨论,并统计在教师的记录卡上。
师:我们一起来侃侃,你认为吸管可以吹出泡泡的请举手。(依次统计各个材料)
二、幼儿操作。师:小朋友的猜想都不一样,那到底对不对呢?老师也不知道,但是我们可以自己去试试!
请大家拿着你的记录卡,把每一样材料都去试一试,并且马上把结果记录在“试一试“这一格内。
2幼儿操作尝试,教师指导。(重点指导花片和漏勺)
3比较猜测和尝试后的结果。
(1) 师:谁愿意来和大家分享你操作后的结果?
有没有不一样的结果?
请有持不同意见的.幼儿上来再次操作比较。
(2)师生再次讨论,统计在教师记录卡上。
师:在我们小朋友操作了过后,你觉得吸管可以吹出泡泡的请举手。(依次统计各个材料)
三、总结
1谁来告诉我,你发现在这些材料中,那些可以吹出泡泡呢?他们有什么特点吗?
教师总结:这些有可以吹出泡泡的材料都有共同的地方,就是它们都有洞洞,这些有洞洞的材料有个名字,我们叫它“镂空”。因为它镂空,所以可以吹出泡泡来。
2结束部分。
师:我还给大家准备了一些材料,大家看看它们能吹出泡泡吗?为什么?
想知道它们吹出的泡泡是什么样子的么?我们一起到户外去试试看吧!
在音乐《吹泡泡》中跳出活动室。
【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经典】科学教案09-11
(精选)科学教案09-18
科学教案(经典)09-25
科学教案【精选】10-13
科学教案[经典]08-27
[精选]科学教案07-30
科学教案【经典】08-16
(经典)科学教案08-20
(精选)科学教案08-20
科学教案(经典)0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