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教案实用(7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科学教案7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科学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观察阳光下肥皂泡表面的七彩色。
2.探索阳光下物体表面产生的色彩,大胆地表述自己的发现,产生探索五彩缤纷世界的兴趣。
活动准备
肥皂水、吹泡泡的工具、cd盘、水晶石、贝壳、盘子、扣子、一瓶水、油、小亮片
活动过程
1.肥皂泡表面的“彩虹”
(1)体验玩泡泡的乐趣
① 激发兴趣:
师:小朋友,今天老师想和大家一起玩“吹泡泡”的游戏,你们一定玩过吧!(幼:玩过)
师:那你是怎么玩的呢,谁来告诉大家?
(请几位幼儿谈谈玩泡泡的体验)
② 提出要求:
师:今天,我们也要来玩吹泡泡,不过今天玩之前,我要给你们一个任务,听清楚了。
我们玩时,要仔细看泡泡在太阳光下是什么样子的,它的上面会有什么秘密,还可以和好朋友一起玩,你吹给我看,我吹给你看,一起来找找泡泡上的秘密,等一下告诉我,好吗?
(2)感知泡泡表面的七彩色
① 教师与幼儿尽情玩耍,自由观察
师:你们看泡泡是什么样子的,找找泡泡上的小秘密
(引导幼儿从多种角度来看泡泡,说说它的颜色有什么变化)
② 与同伴交流自己的发现
师:把你们的发现告诉朋友,要互相比一比,谁找到的颜色最多。
(3)交流、感知肥皂泡的色彩
① 集中讨论交流:
师:刚才,我们发现了泡泡的秘密,谁来说说这个秘密是什么呀?
师:对了就是泡泡在太阳光下会有“颜色”对吧?那谁来说说你发现了哪些颜色呀?
幼:有红的,绿的……
(幼儿叙述自己的发现,教师随机将相应的色彩贴在黑板上。)
师:这么多漂亮的色彩你是怎么发现的?
(幼儿自由叙述,教师引导是从各种不同的位置与角度发现的)
师:老师也来吹吹看颜色到底是怎样的。(教师随机吹出泡泡引导幼儿发现
颜色的变化)
师:原来我们从不同的地方看泡泡,就能发现不同的颜色,所以我们小朋友观察东西时要仔细,还要多想办法才行。
② 拓宽经验交流
师:原来肥皂泡在太阳光下会有“彩虹”,除了肥皂泡你还发现哪些东西在太阳光下也会有彩虹呢?
(引导幼儿联系平时的生活、游戏来说说自己的经验)
2.探寻其他物体的色彩
(1)出示各种物体,激发幼儿探索的兴趣
师:今天,老师为你们准备了许多东西,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一一出示,并请幼儿说说物体的名称)
师:我想请小朋友们去找找这些东西在阳光下会不会有颜色,你们愿意吗?(幼:愿意)
(2) 幼儿互相合作,自由探索
① 师:好,接下来,我就请你们自己找几个好朋友一起拿着盒子里的东西到阳光下找找他们身上的色彩,然后与好朋友说说你的发现,还可以与老师说说好吗,比一比,哪个小组发现得多。
② 幼儿自由结伴探索,教师随时引导幼儿探索,让他们产生探索物体的兴趣。
③讨论自己的发现
师:刚才,我们与好朋友一起找到了许多的秘密,接下来,谁愿意把你们小组的发现告诉大家呢?
幼:我们发现cd盘上有彩虹
师:你是怎么发现的',还有没有不同的看法?
(引导功儿调整角度可以发现许多“彩虹”的图像)
幼:我发现水晶石上有色彩。
师:你是怎么发现的,请幼儿上前演示。
(3)小结(设置悬念)
师:这些东西在太阳光下会有颜色,你们猜没有太阳光的时候,它们还会有颜色吗?
幼:没有。
师:其实,物体本身并没有颜色,而是由于太阳光的反射造成的,这里有许多的奥秘要等我们长大后,慢慢地去发现。
师:今天我们看到了cd,石头上有彩虹,其实只要平时留心观察,就会发现还有许多东西上也会有彩虹的:“像把镜子放入水中……”如果有兴趣,你们回家可以在去找找,再来告诉我们。好吗?
师:今天有的东西上你没有找到彩虹,是真的没有还是有的呢,有兴趣的话我们回去慢慢找吧!
调整内容
我对材料准备进行了调整,增加了一瓶水、扣子、卡片、不锈钢盘子,删除了孔雀羽毛。在目标中增添了让幼儿大胆表述自己的发现与看法。在第一个环节中删除了让幼儿记录而是改成让幼儿表述自己的发现教师随机出示色彩。最后增添了延伸活动让幼儿继续探寻物体上的“彩虹”。
调整原因
首先对于材料准备因为孔雀羽毛的收集较难,而其他生活中水、扣子也会出现色彩,为了幼儿更接近生活,更有探索的欲望所以增加了一部分东西。幼儿是喜欢说的,当他们有了发现不引导他们去表述,就无法深入,无法达到活动的目的,培养幼儿大胆的说也是大班幼儿的重要目标,将语言活动的目标放入科学活动中体现了课程的整合。活动环节中幼儿自己记录泡泡表面的色彩我认为本班幼儿能够说出看到的色彩,不需要记录教师在幼儿讲述时出示相应的色彩比较清楚。
科学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让幼儿知道要节约用纸,初步培养环保意识。
2、让幼儿感知不同纸张在水里的变化,能大胆地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
3、让幼儿了解纸的用途,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活动准备】⒈砂纸、卡纸、牛皮纸、面巾纸、卡纸、报纸、瓦楞纸等。⒉水盆⒊记录纸幼儿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1、了解纸的制作过程。
(1)出示图片,让幼儿仔细观察,说说你看到了什么?纸是怎样做成的?
(2)观察纸的外形。师:我们来看一下我们桌上的这些纸,分别叫什么名字?它们有什么不同?我们用手来摸一摸有什么地方不一样?猜一下,它们都能做什么用?
2、幼儿讨论纸遇到水后会怎么样?师:你们来说一说,如果纸遇到了水会发生怎样的变化?找找哪些纸可能会烂,哪些不会烂,将手中的纸分一分。
3、幼儿动手操作实验,验证。让幼儿将一张张将纸放入水里,验证刚才猜想的结果。
4、幼儿讨论为什么有的纸怕水有的纸不怕水,教幼儿要爱惜纸张。说一说,比一比哪些纸(不)烂,哪些纸烂的慢(快)。提问:所有的纸遇到水后都一样吗?哪些纸是不一样的?为什么?教师小结:我们用的纸有的很怕水,一沾水纸就坏了,我们在用的时候一定要小心,尤其是我们的书本。砂纸是例外的',因为制作的不同,它的材质比较硬,遇到水是不会坏。
5、以小组为单位,请幼儿记录自己观察的结果。将自己的发现用记录纸记录下来。
6、结束部分。我们要节约用纸,不要浪费纸张!因为造纸的原材料是树木,所以我们更应该节约用纸。
科学教案 篇3
一、活动目标与要求
1、让幼儿能正确叫出芹菜和菠菜的名称,了解其外形特征,并能从它们的根、茎、叶子加以区分比较了解不同点。
2、知道芹菜和菠菜它们都是蔬菜。都有根、茎、叶子,有营养能做菜。教育幼儿养成爱吃菜不挑食的好习惯。
3、培养幼儿观察力、想象力、口语表达能力。
二、活动准备
1、洗净带根的芹菜、菠菜若干棵(数量与幼儿人数相同)。
2、做好的炒芹菜和炒菠菜各一盘,消毒好的盘子每人一个,筷子每人一双。
3、售货员服装四套。
二、活动过程
1、 老师:“小朋友,前几天我们认识过什么蔬菜?你们平时还见过什么蔬菜?吃过什么蔬菜?请你们说出它的'名称来 ”
2、出示芹菜,老师:“谁认识这种蔬菜吗?它叫什么名称?”
老师说出芹菜的名称后,分给幼儿一人一棵芹菜,请幼儿仔细观察芹菜的外形特征。“芹菜都有那些部分?是什么形状、颜色?”引导幼儿认识芹菜的根、茎、叶子。
3、幼儿通过看、摸、闻、了解芹菜的外形特征。
教师小结:“芹菜有根、茎、叶子,茎很粗,叶子长在叶柄上,叶子是绿色的、一片一片的、边缘不光滑,有一种很浓的味道,芹菜的茎是从根部长出来的。”
1、 让幼儿了解芹菜的用途:芹菜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它的营养价值很高,即能做菜又能作配料用。
2、 出示菠菜,用同样的方法,让幼儿认识菠菜的外形特征。
5、教幼儿学会比较芹菜和菠菜的不同点。分给幼儿每人一根芹菜和菠菜,让幼儿自己先比较,再和身边的小朋友小声交流意见。先请几个幼儿说出芹菜和菠菜的不同点。
老师作总结:“现在我们一起来比较芹菜和菠菜在根、茎、叶子上的不同点:芹菜棵高,菠菜棵矮:菠菜根是红色,有甜味,芹菜根是白色,菜味道浓:芹菜茎粗大,菠菜茎细小:芹菜有叶柄,菠菜没有;芹菜叶是园的,菠菜叶是尖的。”且营养价值很高,是人体必需的营养。
6、教育幼儿菜农种菜不容易,炊事员做菜也不容易,小朋友要尊重他们的劳动,吃饭是不能挑食的,多吃蔬菜才有营养,身体才能长得好。请幼儿品尝炒好的菠菜和芹菜。
7、游戏:《买菜》 老师说出游戏规则:请四名幼儿扮演菜档的售货员,其他幼儿来买菜,只要说对波菜和芹菜的外形特征和名字,才能把菜卖给他。
8、幼儿都买到菜后,教师和幼儿一起把菜送给厨房的阿姨。
科学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让幼儿了解生活中哪里有泡泡,引起幼儿探究兴趣。
2、通过游戏活动,了解泡泡的特征。
活动准备:
1、用纸杯装肥皂水若干,吸管(精细不一),有图案的盆。
2、前经验准备:在平时洗手时,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幼儿观察搓洗肥皂时发生现象。
活动过程:
一、提问引出主题——刚才你在洗手时看到了什么?发现了什么?
二、区分可吹出泡泡的`肥皂水。
1、教师出示装有肥皂水和清水的杯子放在一起,提供(吸管、小棒、勺等)材料,让幼儿用(看、闻)等感官,并通过搅拌知道两杯水不同,是什么水?
2、请幼儿介绍自己区分方法(可吹泡泡、可搅拌出泡泡是肥皂水)。
3、认识泡泡,通过观察让幼儿了解泡泡形状、大小、颜色。
三、吹泡泡1、提供粗细不一致的管吹泡泡(可吹出大小不同的泡泡)。
2、提供若干盆(盆底有图案)(可知道泡泡是透明、无色的)延伸活动:
1、选择有阳光地方观察泡泡,看泡泡颜色 (解决问题:为什么泡泡有时会有颜色? )2、教师用各类型小管吹泡泡(如:2个管合在一起,4个管放在一起,吹泡泡引起幼儿再次探索兴趣)。
科学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了解一些动物之间相互依存的共生现象。
2.体验找朋友的乐趣。
3.主动参与实验探索。
4.让幼儿学会初步的记录方法。
活动准备:
1、动画片《犀牛与犀牛鸟》;
2、《好朋友》PPT课件;
3、共生动物卡片若干;
4、《找朋友》音乐。
活动过程:
一、观看动画片《犀牛和犀牛鸟》:
1、播放动画片《犀牛和犀牛鸟》,教师讲述故事。
2、重点理解:犀牛和犀牛鸟是怎样互相帮助成为好朋友的。
3、犀牛鸟帮助犀牛吃掉了身上的虫子,犀牛就不痒痒了。犀牛身上的虫子是犀牛鸟喜欢吃的食物,犀牛鸟就不会饿了。就这样他们相互帮助成为了好朋友。
二、观看课件,交流经验:
1、观察共生动物课件中的图片,分小组交流:谁和谁是好朋友?他们是怎么样相互帮助的?
2、将各组发现的各种共生动物的现象汇集交流,看一看各组的发现分别是什么,有没有相同的发现,分享、归纳各种共生现象。
小结:两种不同动物会用自己的本领来相互帮助共同生活,它们就像一对好朋友。
三、配对游戏:
幼儿人手一张动物卡片,听音乐《找朋友》去找卡片上动物的好朋友;音乐停,找到相应的朋友握握手,相互间说一说,好朋友是怎么样相互帮助的。
活动反思:
一、活动准备
首先,从备课上,这节课的备课准备比较仓促,无论是从导入环节的设计还是从新授课的设计上都没有特别大的亮点,在教案的编写上调理略显清晰,但还是存在不合理的地方,环节与环节之间的衔接不是特别的自然,原本想借鉴一些网上优秀教案整合起来的,最后却弄得支离破碎,在上课的'过程中也显得很是吃力。
二、教学过程
1、导入环节:这节课的导入环节我是这样设计的,首先教授童谣《找朋友》让孩子们拍手读童谣,并找到自己的好朋友,我会选择表现好的孩子,大家一起说出他的名字,并成为大家的好朋友。这样设计不仅引发孩子们学习的兴趣,而且还能激励上课过程中表现好的孩子们,并对他们做出及时的鼓励,让学生们心中树立起榜样意识。这一环节在授课的时候没有很好地把握时间,在找朋友的时候浪费的时间有点多,所以导致后面的授课过程很仓促。
2、新授课环节:在这一环节,我还是采用了原始的三听三唱的方式进行教学,但是又在此环节上进行了一些创新。在初听部分首先让孩子们初步感知歌曲,感受歌曲的情绪,在心中形成歌曲的整体印象,为进一步欣赏歌曲做好准备。复听环节紧接着提出问题,让孩子们在歌曲中寻找答案,提高孩子们欣赏音乐的能力,并能够学会从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一环节中的不足是,应该让孩子们在欣赏歌曲的时候,运用身体语言感受歌曲,比如加上拍手跺脚的动作,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解决歌曲中的难点部分。在学生的学唱环节上,不再采用以往的教师示范学生模仿的方法,而是让学生试着跟着录音一起演唱,进而提高学生的学唱能力,然而这样的授课方式学生们还是普遍不能接受,因为一年级的孩子还达不到跟唱的能力,所以在以后的教唱环节中,还是需要慢慢的一点点的渗入到孩子们的学习当中,因为采用了这种跳跃式的教唱方法,所以很多孩子在最后合唱的时候还是只能模仿演唱,不能独立演唱。从而导致这节课在学唱的时候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都略显得吃力。
三、拓展部分:
在这一部分我采用了孩子们用肢体表演的方式进行的,让孩子们充分发挥想象力与创造力,加入自己的动作大胆的表演。目的是让孩子们在律动中学习,在快乐中进步。虽然这节课是一节唱歌课,但是在一年级的音乐课中还是要求孩子们做到“手之舞之,足之蹈之”。
在这堂课中有太多的不足与失误,自己在以后还应该多加努力,多听别的老师上课,弥补自己不足的地方,让自己变得优秀。有了第一的失败,就会有更多的成功,让我在失败中更快的成长起来,更何况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科学教案 篇6
活动设计背景
物体的膨胀是指物质遇热、水或气体膨胀的性质。这种现象在我们生活中比较常见,孩子对物体膨胀的现象在生活中遇到过,但是对于为什么会产生这种现象的经验还不是很系统,很科学。因此在学前班开展“物体的膨胀”的科学探索活动,不仅可以帮助幼儿整合、梳理、提升这方面的知识经验,还可以激发幼儿对周围生活的观察,感受到科学就在我们身边。这也是我们所提倡的“幼儿园科学教育是一种启蒙教育”理念。
活动目标
1、通过操作,感知物体膨胀的现象,初步了解物体膨胀的条件。
2、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培养他们独立思考能力。
3、学会比较观察的方法。
4、对科学活动感兴趣,能积极动手探索,寻找答案,感受探索的乐趣。
5、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
教学重点、难点
1、让幼儿能理解“膨胀”的条件。
2、让幼儿学会观察物体的方法。
活动准备
幼儿操作材料:干的木耳、银耳、压缩海绵、气球、冷水、水杯。
教师操作材料:1、用水泡过的黄豆和干黄豆。
2、木耳、银耳、粉条、玉米若干。
3、瘪的乒乓球、透明杯若干、开水瓶、酒精灯。
教学过程
随着音乐进
一、导入活动、比较干黄豆和水发黄豆的不同。
师:昨天老师和小朋友一起泡了一些黄豆,现在,我们来比一比泡过的黄豆有什么变化?为什么?
师:用水泡过的黄豆大了,因为黄豆遇水会变大,这种现象叫膨胀。膨胀就像变魔术一样,现在我们就来学习物体的膨胀。出示课题:物体的膨胀。学生跟读。积累词汇。
二、出示目标:
1、通过小朋友动手操作,知道物体膨胀的现象。
2、了解物体膨胀需要的条件。
3、在生活学习中学会比较观察的方法。
三、感知物体膨胀现象
学生操作
1、猜一猜
师:老师给小朋友们准备了一些有趣的礼物,谁来猜一猜它们怎么能膨胀
2、做一做
教师操作
学生观察比较
小结:用热水泡很快膨胀了,而小朋友泡的东西膨胀的慢一些,原来温度也能影响物体膨胀的快慢。
3、感知某些物体遇热膨胀的现象。
(1)出示玉米粒问:这是什么?请你摸一摸,有什么感觉?怎样才能使玉米变成爆米花?为什么?让学生品尝。
(2)老师给你们变个魔术,出示粉条让学生说是什么?老师操作。
课堂小结:象木耳、银耳、玉米、气球等有的遇热能变大,有的遇水能变大,有的遇气能变大,这些都是物体的'膨胀。
四、利用物体膨胀的现象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1、现在我们知道有些物体遇热能膨胀,有些物体遇水能膨胀,有些物体遇气能膨胀,今天老师遇到了一个难题,你们愿意帮忙解答吗?
昨天老师不小心把乒乓球踩瘪了,小朋友和你的号朋友一起帮老师想想办法,怎样才能让它鼓起来,为什么?
师启发,学生说、教师操作、学生观察。
五、说出生活中的膨胀现象。
师:你们真聪明,物体的膨胀现象真的给我们生活带来了许多方便,生活中还有许多膨胀现象你们都见过那些?
1、学生说
2、看书本
3、看短片
六、全课总结
今天,小朋友知道了有些物体遇热能膨胀,有些物体遇水能膨胀,有些物体遇气能膨胀,生活中的膨胀现象有很多,如果小朋友还有新的发现再来告诉大家吧!
七、知识延伸
回去把装满水的矿泉水瓶放在冰箱的冷冻层里,两天后再去看看有什么现象发生。
教学反思
本次科学活动结束后,总的来说完成了教学任务,达到了预定的教学目标,这次活动的成功依赖以下几方面:
一、选材从幼儿的兴趣入手。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生活中的膨胀现象很多,幼儿一直不会用一个合适的词语来说明这个现象,幼儿总以为吸水后膨胀的物体是长大了,他们主动花钱买来遇水膨胀的球球儿告诉老师说,是球球儿长大了。这说明幼儿对物体膨胀是感兴趣的,在课堂上幼儿的积极性很高再次证明选材是成功的。
二、活动目标制定科学、明确,内容紧扣目标,几个环节紧密相连,一个环节解决一个问题,教学环节清晰,探索由浅入深,层层递进,我始终将目标明确手心,在整个活动中,通过实验引导幼儿主动探索,感受并体验科学发现的乐趣,并获得相关经验,使幼儿真正成为活动的主人。
三、教学设计遵循了幼儿的年龄,符合〈纲要〉精神,让幼儿在玩中学,这节课成功地把幼儿无疑获得的经验转为了有意的科学探索。难点突破轻松有效。
四、活动中我的教态亲切,整个活动中幼儿都是愉快的,师幼关系融洽,作为幼儿探索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
最后我在活动结束后留了知识延伸作业,实验的结果让学生对冷膨胀有点认识。
活动中也有不足之处,教师驾驭幼儿、驾驭语言的能力有待提高,语言不够精炼,不够艺术,不够严密。这都将在以后的教学中不断学习提高。
科学教案 篇7
一、活动目标
1.在操作中感知电动玩具的共同特征——有电源才会动。
2.初步了解正确使用电池的方法。
3.进一步激发对电动玩具的好奇心,发展探索的兴趣。
二、活动准备
孩子自带一种或两种电动玩具,各种型号的电池若干,受潮的电池5~6节,废电池若干,大盘子五个,安装电路图一张,电动霸王龙一只,关于电池污染环境的报道,废旧电池回收箱一只,小恐龙粘纸若干。
三、活动过程
(一)、师:教室里有这么多电动玩具,我们来开一个电动玩具运动会吧。
1.幼儿各自选一个电动玩具,让它动起来。
设问:你的玩具动起来了吗?你是怎样让它动起来的?(幼儿自由回答)
2.出现问题:许多小朋友说打开开关就动起来了,可是为什么有些小朋友的电动玩具开关打开了还是没有动起来?
3.解决问题:使不动的玩具动起来。
(1)打开下面的“肚子”看看里面有什么?(有的有两节电池,有的只有一节电池,还有的没有电池)得出结论1:有两节电池的一打开开关玩具就动了。
(2)少了一节电池怎么办?(幼:再装上一节)
(3)有了两节电池还是不会动,为什么呢?(幼:电池的大小不一样。)得出结论2:装上两节一样大小的电池,打开开关玩具就会动了。
(二)、师:运动会真热闹,吸引了另外一些电动玩具来参加运动会。请小朋友也帮它们动起来。
1.幼儿分组操作教师投放的玩具。
2.出现问题:有的`会动,有的又不会动了,为什么呢?
3.探索问题:打开“肚子”看一看,都有两节相同的电池,为什么有的会动,有的不会动?
4.比较电池的安装方法:方向不一样。
5.解决问题:学习正确安装电池的方法。
(1)幼儿自由发表意见。
(2)出示电路图:平平的尾巴对着弹簧,突出的嘴巴对准平平的尾巴。
(3)幼儿对不会动的玩具进行改装,理解正确的安装方法。
6.玩具总动员——正确操作电动玩具。
(三)、师:热闹的运动会引来了霸王龙,谁来帮它动起来?
1.出现问题:装对了电池,打开了开关还是不会动,为什么?(幼:电池有皱纹)师:我看见有人把电池掉在地上,拖地时弄湿了。
2.找到原因:电池受潮,漏电了。
3.解决的办法:换新电池,保护电池不受潮。
4.师:怎样爱护电池?(幼:不用的时候关掉,节约电源;不让电池受潮;不摔电动玩具……)
5.师:我还有一个好办法,不用时拿出电池存放到瓶子里,可以延长电池的寿命。
(四)、师:换上新电池,霸王龙真的动起来了。它带来了许多小奖品,想搞个有奖竞猜,谁来回答?
1.问题:废旧的电池怎么处理比较好?(幼儿自由回答,并当场奖励恐龙粘纸)
2.请幼儿听一听《钱江晚报》上的报道《从身边做起——收集废旧电池》。
3.出示环保回收箱,请幼儿把废旧电池放入回收箱。
四、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因为有孩子日常区域游戏中丰富的零散实践经验为基础,教师在整个活动过程中只起一个穿针引线的作用。这其中的针就是贯穿在活动中的一系列设问,线就是孩子们积极参与的实践活动和贯穿于其中的区域实践经验的思维迁移活动以及在活动中孩子们进发出来的积极思考和探索的热情。也正因为有了这些元素的支撑,这次活动才使我和孩子们有了玩中学、学中玩的快乐体验。同时,我也深刻感到:设问的由浅入深与解决问题的步步明朗是相辅相成的,活动开展的基础与孩子的生活经验、兴趣是息息相关的,活动过程中幼儿兴趣的维护与调动也更多地考虑幼儿的年龄特征和他们喜爱的物质奖励。因此,我们要善于利用好区域活动这一平台,关注孩子的兴趣点,延伸、拓展孩子的兴趣点,使孩子的科学探索兴趣得到充分的保护和引导。
【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精选】科学教案07-26
科学教案07-20
科学教案【精选】10-13
科学教案(经典)09-25
科学教案[经典]08-27
[精选]科学教案07-30
科学教案【经典】08-16
(经典)科学教案08-20
(精选)科学教案08-20
科学教案(经典)0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