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教案10篇(集合)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美术教案10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美术教案 篇1
活动准备
《手影表演》的视频、手型彩绘课件。
毛笔、排刷各20个、各色水粉颜料4组、涮笔筒4个、纸巾20个。
重点难点
在玩手指游戏的基础上,发挥想象,尝试创作手形彩绘。
能大胆构思创造出新颖的作品。
活动目标
懂得保护动物,爱我家园。
了解手形彩绘这一艺术形式和创作方法。
利用手掌、手指的形态,变换出不同的手形。
运用色彩大胆尝试创意不同的手形彩绘,体验创作的乐趣。
活动过程
一、导入部分
1、观看手影视频引入课题。
2、借助手指游戏做好铺垫。
(1)教师边朗诵边手形表演;
(2)教师和幼儿一起玩《变变变》的'手指游戏。
二、基本部分
1、课件欣赏“手形彩绘”,引发幼儿绘画的兴趣。
师:森林里要举行一场动物表演会,看看都有谁来了?
小结:同一个手形可以想象、彩绘出不同的动物。
师:你能用不同的手形摆出孔雀来吗?(幼儿尝试)
小结:原来同一种动物,我们还可以摆出不同的手形。
师:你们喜欢这些小动物吗?这些小动物是怎么用手变出来的?(请幼儿讨论绘画步骤)
小结:手变出手形后,再添画上漂亮的颜色、花纹、眼睛,这就是漂亮的手形彩绘。
2、教师现场示范,帮助幼儿了解作画步骤。
(1)老师边彩绘孔雀,边讲解彩绘步骤。
(2)欣赏幼儿作品,丰富想象,积累经验。
3、介绍材料,交代要求,幼儿自主创作不同的手形彩绘,教师指导。
4、同伴相互欣赏,说说创作内容。
(1)请幼儿互相看一看别人的作品,说一说自己的作品。
(2)教师引导幼儿有针对性的点评1-2名幼儿的作品。
三、结束部分
1、大胆展示自我。
动物表演会开始了,幼儿在舞台上随音乐大胆展示自己独特的手形彩绘。
2、现场发起倡议。
提问:你为什么要画孔雀?你会怎样对待小动物呢?你想对台下的老师说什么?
小结:保护动物、爱我家园。
美术教案 篇2
教学目的:
1通过想象画练习,学习简单的构图知识。
2进行色彩训练,形象思维训练与审美教育。
教学重点:画熊猫的各种动态。
教学准备:熊猫图片
教学过程:
1猜谜语,引起幼儿的兴趣:“黑裤子、黑褂子、戴着一幅墨镜子,模样憨厚又淘气,家住深山竹林中,人称国宝谁不知。”
2认知启蒙:他们得样子十分可爱,小朋友们都喜欢他。熊猫和我们中国的国宝。它们分布在中国四川地区。熊猫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他们在中国的数量以及十分的稀少,我们大家都要爱护它。熊猫善于爬树,嗜好饮水,最喜爱吃的是竹笋。
3,启发造型:熊猫,通常只着黑白两色,头圆而大,白色的脸上嵌着斜长方形的黑眼圈,头上竖着一双黑耳朵,黑色的.前肢,后肢也呈黑色;全身其余部分都呈白色。从体形看熊猫似熊,体态丰腴富态。四肢粗壮有力,尾巴较小。大熊猫性情温顺,一般不主动攻击人或其它动物。当大熊猫听到异常响声时,常常是立即逃避,当逃不掉时,就会像深闺的淑女一般,用前掌蒙面,把头低下,深深地埋在两个前掌中间,并把背脊高高地拱起来。它还会表演节目:荡秋千,玩皮球,骑车子等等。
4教师巡回指导:重点展示熊猫的动态,,引导幼儿丰富相关情节。
5小结:表扬画的好的学生,把他们的作品给全班同学欣赏。指出不足之处。
教学反馈
美术教案 篇3
一、教学目标
1、学习在泥做的六面体或圆柱体上进行切挖。
2、培养学生空间想象力和造型能力。
二、教学重点
理解日常生活中的物体是由哪些基本形体切挖的
三、教学难点
各个形体的切挖变化及整体的把握
四、教学具准备
师:范图、实例、制作材料
生:萝卜、橘子、苹果、肥皂、花泥、小刀
五、教学过程
1、导入阶段
复习几何形体,回顾圆柱体、六面体、圆锥体、球体等造型:这些都是大家所熟悉的几何形体,你能说出它们的名字吗?生答。师问:我把他们称为圆柱形、六面形、圆锥形、球形,对不对?为什么?因为它们都是有长、宽、高的三度空间的立体实物。(课件帮助学生理解)
你们在下面的图片中看到了它们当中谁的`身影?(课件)
师:立方体和圆柱体是我们最熟悉的形体之一,它们看似简单,可千万别小瞧了它,我们生活中很多东西小到杯子,大到汽车,不管是造型简单或者繁杂的,都是从六面体和圆柱体的基本形变化而来的。今天我们学习用单个六面体或圆柱体进行形体切挖的练习。(欣赏课本范图,讲解结构)
2、发展阶段
⑴欣赏课本图片,加深形体感受,了解草图画法。
⑵请大家根据课本范图尝试制作一个凯旋门,留意小结制作方法,师总结。
⑶欣赏具有抽象意味的有特色的建筑、日用品等等,开拓学生视野,激发学生想像。
3、本课练习
根据草图,在带来的材料上进行切挖练习。
4、生作业,师巡视辅导
5、作品展示
作品摆在展示台上,生评价,师总结。
6、拓展
纸虽然是一种平面的材料,但在纸上进行切挖以后,用折、卷等方法使它成为立体的形体,也能成为一件精美的艺术品。大家可以回家尝试着制作。
美术教案 篇4
设计意图:
本学期,我们采用了“幼儿园渗透式领域课程”,在艺术领域有一节《花瓶设计与装饰》活动,孩子们对各种各样的花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图画本上设计出了千奇百怪、五颜六色的花瓶,活动结束后仍然感觉意犹未尽。于是,我结合孩子们的这一兴趣,搜集了各种瓶子,孩子们可以通过动眼、动脑、动手的过程把自己的探索欲望、创造欲望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装饰出来的花瓶还具有实用价值,用它装饰教室不仅让孩子们时时感受成功的快乐,还可以处处体验创造美的存在。活动目标:
1、能够掌握包、扎、绕的技能,并对玻璃瓶进行装饰。
2、体验废旧物品再利用以及手工活动带来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各种各样的玻璃瓶子、花布、布条。
2、照片、数码照相机。
活动过程:
一、展示照片:各种各样的玻璃瓶子(酒瓶、罐头瓶、饮料瓶)各种花色、形状的布以及布条、绳子,引出主题。
1、老师收拾房间的时候发现好多这样的东西,扔了挺可惜的,孩子们帮我想想办法,能用它们做些什么呢?
2、幼儿讨论,引出主题:把玻璃瓶子装饰成花瓶。
二、幼儿观察,并根据已有经验探索装饰的方法。、我们平时见到的花瓶身上哪个地方有装饰?(瓶口、瓶颈、瓶腹)、这些布、绳子怎样装饰,才能让瓶子变得漂亮呢?幼儿动手尝试装
三、教师总结幼儿探索的方法,给予鼓励和肯定。根据幼儿实际操作水平,重点讲解操作过程中的难点:包、扎、绕的
四、幼儿动手装饰,教师指导。
1、鼓励幼儿互相之间进行合作。
2、启发幼儿装饰的`有新意和别人的不一样。
五、介绍评比自己的作品。
1、幼儿介绍自己制作花瓶的材料、方法,认为最好看的是什么地方。
2、以插花的形式互相评比,学习别人优点。
六、装饰教室,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快乐。
1、用数码照相机拍出幼儿制作的作品,和没有装饰前的碎布、瓶子作比较,让幼儿感受自己创作的成功,以及废旧物品再利用带来的乐趣。
2、提示幼儿花瓶这么漂亮,我们是不是还可以用它装饰我们的教室呢?
美术教案 篇5
教材分析:
本课是九年义务教育初中阶段美术课程色彩知识起始课,属于“造型·表现”领域,本课着重利用大自然丰富而美丽的色彩现象引导学生对色彩产生兴趣,对色彩进行初步了解和认知,认识光线与色彩的关系,认识色调的形成,学会用色彩去表现自己想要表现的事物的愿望。同时促进学生对美好事物的感受力,帮助学生提高审美情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情操。
学情分析:
初一学生经过小学阶段的学习,已具有一定的色彩知识和造型表现能力,但平时缺少观察和注意,对色彩的认知还比较粗糙和简单,针对这一情况,本节课我主要设计注重启发学生发现色彩美,感受色彩美,认识色调,对本课的作业作简单的安排,根据学生的基础不同作分层次的布置,使每个学生都能愉快与自信中学习本课。
课题:《大自然的色彩》
学习领域:造型·表现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简单了解光与色的关系,感知色调。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美丽色彩的观察力和感悟力。培养学生运用任意色彩手段表现简单色彩关系和色调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认真准备,通过欣赏、探讨和练习等方法掌握相关色彩基础知识,努力完成色彩作业和文字作业。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教学生学会简单的方法表达自己对喜爱的色彩。帮助学生逐步建树随时发现和欣赏美好事物的审美习惯。
教学重点:帮助学生认知、感受并运用简单色彩手段表达自
然界的色彩关系和色调。
教学难点:使学生比较准确地把真实景物或事物概括为简单
的色彩关系。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同学们请欣赏老师给你们带来的视频,这段视频带给你怎样的感受呢?同学们谈的感受让老师觉得非常的精彩,我们感受到五彩缤纷的大自然,色彩绚丽的大自然,充满神奇的大自然,今天就和老师一起去感受大自然的色彩吧!(设计意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新课探究
大屏幕展示课题《大自然的色彩》,播放大自然多姿多彩的图片。
1.感受大自然
神奇的大自然以千姿百态.五光十色展现出迷人的景象和绚丽的色彩,诗人笔下赞美大自然的诗句也优美动听,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诗人笔下的美景。(设计意图:注重学科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语言文字能力。)
提问:这幅画你能联想到那首诗呢?(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总结:“日出江花红似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大自然的色彩如诗如画,同学们下面我们一起欣赏课本中的图片,找一找:你能从下图中找出几种主要色彩吗?
近、中景秋天树叶的(金黄·橘红),夹杂着一些(灰紫色)的矮小树木。远处清澈的湖水呈现出深浅不同的(蓝色),湖边有(墨绿色)的塔松。再远处依稀可见的(淡灰紫色)的远景,共同构成一派绚丽多彩的秋色。
通过上面的欣赏,相信同学们一定为生活在美丽的大自然中感到快乐和幸福,那么大自然丰富多彩的色彩是怎么形成的呢?
想一想:在黑夜里,没有光线的情况下,这些色彩还有吗?
光线与色彩的.关系
光是由不同波长的七种色光合成的,就是我们熟知的红、橙、黄、绿、青、蓝、紫色光,光线照射到物体上,因为物体有吸收和反射不同波长的光线的性质,所以会呈现不同的色彩。
2.色调的形成
多媒体展示色调不同的风景图片
讨论:这几幅画的画面主要呈什么颜色?这些颜色分别给你怎样的感受?(学生积极的回答)
教师总结:表现宁静的蓝灰色调,橘红色的霜叶和黄色的水面形成的橙色调,绿色调的春天。
色调的概念:色调:是指色彩运用的总体倾向。如红色调的晚霞、土黄色调的高原风景等。(课件展示相对应的图片)
找一找:请同学们找一找下面作品中的色调?(课件展示色调突出的几幅图片)(设计意图:加强学生对色调的理解。)
小结:通过刚才同学们积极准确的回答,老师知道同学们已经掌握了色调的概念了。刚刚同学们和老师一起去感受了大自然艳丽丰富的色彩,五彩缤纷的大自然给我们带来美了的享受,下面时间就请同学们运用手中的画笔,表达对大自然的喜爱吧!
3.创作实践
回忆你印象深刻的大自然的色彩现象,用色彩归纳的方法将其画下来,并写出这一色调给你的感受。(如果觉得有困难的同学,可以请老师和同学帮忙。)
三.作业展示评价
学生互评,自评,老师点评,小组推荐最优秀的作品放在班级作品展示栏上。对本节课表现积极的学生给予赞扬,对课中不爱表现的学生给予鼓励。
四.本课小结
大自然到处放射着明媚的阳光,大自然到处炫耀着五颜的色彩,大自然到处飞扬着悦耳的鸟叫虫鸣,大自然到处飘荡着令人陶醉的香气。我爱大自然。
教学反思:
本课教学中视频和图片都充分展示了大自然神奇的色彩,能够将学生带入情景中的氛围,课堂气氛较活跃,在对色彩表达这一部分,分层次要求,能使学生轻松完成。课中应在多注意引导学生多关注身边的大自然,培养学生善于发现美的能力。授课中对光与色彩的关系讲解较简单,学生可能很难较快理解。
美术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通过实验知道油不溶于水。
2、培养、激发幼儿动手操作及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3、学习、认识、理解词汇:融合、分离。
4、探索各类绘画材料的特性(水粉颜料、油画颜料、蜡笔等
教具:
1、清水、牛奶、红色水、蓝色水、油各一小杯。
2、图片一张、一盆清水、一个空盆
学具:
1、桌面:一小碗油、红色水、黄色水、蓝色水各半杯
2、桌底:一盆清水、一个空盆
3、每位幼儿两个透明杯、一把小勺。
4、记录笔;大记录表,标有油水标记的杯子。
活动过程:
一、巩固已有知识经验
1、出示水提问:水是什么颜色的?
隔着玻璃杯,透过水,可以清晰的看到图片上内容。以此帮助幼儿理解:水是透明的。
请小朋友自己进行归纳总结,说出水的特性,知道水是无色、透明、可以流动的。再出示牛奶提问:刚才水颜色是无色,那请小朋友说一说牛奶是什么颜色?幼儿归纳总结。
2、练习盛水、倒水的方法师:请小朋友们将小杯靠近大盆,再用桌子上的小勺轻轻的将大盆中的水盛到小杯中。看看谁的本领最大,可以不让小水滴偷偷溜到盆外。
二、融合小实验。
1、师:小朋友,清水中加入红色水会变成什么颜色?幼儿进行猜测。
幼儿进行操作,并且得出正确结果:清水中加入红色水后就变成红色水了。同样方法,了解清水与黄色混到一起后的变化。
学习新词汇:“融合”
2、幼儿动手操作,请个别幼儿展示。
请幼儿新词汇“融合”对于刚才的操作进行总结和归纳
三、油水分离小实验出示花生油
师:请小朋友说说老师手上的花生油是什么颜色的?
通过观察知道花生油是黄色、透明的。
师:如果让它和水放在一起会有怎么样的变化?
幼儿进行预测、探索。
师:为了证实小朋友们的设想是否正确,现在还是请你们进行小实验。将玻璃杯中盛半杯清水,再盛一勺油放在清水杯中,看看会发生怎么的结果。幼儿动手操作、搅拌。
由幼儿进行总结。教师引导幼儿说出:油和水是分离的,水在下面,油在上面。
四、通过操作感知油、水搅拌后分离的现象
1、教师引导幼儿观察搅拌时的现象和停止后的现象,并作记录。用竹签搅拌时是什么现象?停止后是什么现象?
2、幼儿操作说出实验结果。
学习新词汇:“分离”
教师小结:油不溶于水的原因是由于油比水要轻。
五、操作实验二:去油污师:那有没有什么办法把水和油溶到一起呢?
幼儿讨论这就要用到我们的洗涤用品(和幼儿一起把洗涤用品认识一下)幼:洗发水、牙膏······师:哪个洗涤用品能帮我们的忙呢?我们一起来验证一下吧。老师的手帕弄上了油渍,请大家帮老师洗洗,看谁洗得最干净。
每组请两名幼儿来选自己认为洗得最干净的洗剂用品,让幼儿动手洗。小结:实验证明,洗洁精、碱面洗的最干净,去油污最好。
六、交流实验结果:
教师:请大家先找你的`朋友说说你的实验。(每组选择一个有代表的记录贴在记录统计单的结果一栏里)。
教师:你刚刚是怎样做实验的?结果是怎样的呢?他们是怎么排队的?(幼儿自由表达讲述自己的实验过程和结果。)
教师小结:原来不论是把油倒在水里还是水倒在油里还是用筷子搅动,最后结果都是油在上面,水在下面,他们都是分离的,油是不溶于水的。那么为什么油不溶于水呢?
因为水重一些,它沉在了下面一层;二油稍微轻一些,所以就浮在了水面上。
七、生活中的油水分离现象。
油水分离画。
回家你可以问问你的爸爸妈妈或爷爷奶奶也可以自己去试试,下次再来把你的发现告诉大家。
美术教案 篇7
一、教材分析
本课选自湖南美术出版社电脑美术第二单元电脑立体造型《3D角色》的内容。按照课程改革的教学理念,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学生不断探索新知识的能力。而本课重点在于培养学生了解3D角色不同表情时的脸部结构变化,能够创作出造型新颖、夸张的卡通人物肖像,只有掌握了这些方法和技巧,才能不断地去探究、去创新。通过本节课学习,使学生设计出的角色美观、具有个性化的问题迎刃而解。本节课是制作各种角色造型中必须掌握的内容,所以本节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是基础的、是很重要的。
二、学情分析
教学必须符合学生的天性和身心发展的规律,我将学生的情况分析如下:高中阶段的学生具有更强的探究精神,思维比较活跃,见解独到,同时观察能力与感知能力增强,在美术学习中也希望了解更多本质性的、美术理论方面的知识。能够全面深入的了解事物的细节,并能用较准确的语言来表达,但是并非发展的尽善尽美。因此本课在教学设计上会更多的采用教师引导,然后以抛砖引玉的方式展开,鼓励学生在观察、欣赏、动手创作的过程中体会卡通的艺术魅力。
三、教学目标
根据本节课的教材分析以及学情的理解,我设定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3D角色不同表情时的脸部结构变化,掌握3D角色面部五官表情的设计要点,能够创作出造型新颖、夸张的卡通人物肖像。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表情的分析和学习,掌握设计一个3D角色不同表情时五官的形状和位置的变化。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提高观察创新能力与形象思维能力,在观察、欣赏、动手创作的过程中体会卡通的艺术魅力。
四、教学重难点
明确了教学目标,本课的重、难点就显而易见了:
本节课的重点是:了解不同表情的脸部结构变化,能够独立创作出3D卡通人物肖像。
难点则是:通过对表情的分析和学习,尝试设计一个3D角色表情。
五、教学方法
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开展教学活动:讨论法、情境教学法、欣赏法、联想法、交流合作讨论法等。
六、教学准备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好的教学准备能够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为此我做了如下的准备:多媒体课件、小镜子、图片资料与基本绘画工具等。
七、教学过程
从新课程标准的教学建议出发,我将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作用,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变静为动,融声、形、色为一体,为学生提供生动形象直观的观察材料,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具体环节如下:
环节一:设置情境,导入新课
《新课程标准》中指出,兴趣是学习美术的基本动力之一。为此我将播放一段声音,并请学生回答你听到了什么声音?(笑的、哭的、发怒、惊讶的声音等),同时邀请学生上台来模仿这些声音,在模仿中请在座的学生注意模仿者的脸部变化。同时引导学生拿出准备好的镜子,对着镜子做喜、怒、哀、惧、惊等表情,观察自己的脸型、眉、目、鼻、口、耳的变化。看看镜子里的你在不同的表情下五官形状和位置有哪些变化?
学生交流回答,由此引出今天的课题《3D角色》。
环节二:引导想象,新课讲授
《课程标准》中强调美术课程需要凸显视觉性,所以首先,我将采用讲授法与展示法相结合的形式,出示卡通漫画人物与写实头像图片,引导学生思考有什么区别?学生思考回答,教师简单讲述:写实头像要求在三庭五眼的基础上对人物进行如实的刻画,卡通动漫对表情(脸型、五官、发型等)进行夸张、变形,失去了正常比例,使人物更加可爱、漂亮、生动,给人一种虚幻美感。通过初步的欣赏与观察,使学生自主的感受人物面部及五官部分的变化,从而激发他们深入了解设计3D角色面部五官表情的兴趣。
基于对卡通动漫人物有了初步的了解,接下来我们就开始学习人物面部及五官部分的造型设计。
(一)眼睛与眉毛
首先,我会利用多媒体展示不同角色的眼睛与眉毛设计,引导学生观赏,并思考:眼睛的情绪表达功能?不同角色、表情、眼睛的表现方法?角色表情中眼睛与眉毛的位置关系?引导学生思考回答。教师小结:在五官中,眼睛是影响表情的最重要的器官,拉长或压扁眼眶,放大或缩小瞳孔,以及利用眼帘的遮盖功能等,都可以使角色面部显现出不同喜怒倾向的表情。这一部分我将从眼睛的情绪表达功能、眼睛的表现方法及眼睛与眉毛的关系三个方面引导学生体会3D角色设计中眼睛的变化及不同表情的设计要点。
(二)鼻子
其次,我将利用多媒体展示不同角色的鼻子设计,引导学生思考:3D角色不同表情鼻子的刻画方法有哪些?学生思考回答,教师小结:利用鼻子的特殊视觉位置,可通过夸张和变形来强化角色的性格特点,动画角色的鼻子可以归纳为一个简单的三角形,它是动画角色动势的趋向指引标志,鼻子的趋向永远和头部的动势相一致。例如:作恶多端的巫婆或龌龊的小偷可以刻画鹰钩鼻子或菜花鼻,英雄或勇士的鼻子一定要端正、坚挺等。
(三)耳朵
而后,我将展示耳朵的基本结构图,因为耳朵是容易被忽略的性格符号:耳朵对于动画角色来讲,不具备太多的表情功能,因此容易被忽略。所以这一部分我将出示多媒体课件,从耳朵的基本结构及耳朵的设计方法两方面引导学生感知3D角色耳朵的结构变化。
(四)嘴巴与口型
为了帮助学生深入了解嘴巴的形态,我将利用多媒体出示各种不同角色不同嘴型的图片,这一部分我将从嘴巴的设计规律、基本口型的'设计方法两方面引导学生感知3D角色设计中嘴型的变化及说话时不同嘴型的设计要点。引导学生体会塑造3D角色各种不同微妙的表情变化对表情的表现力极强,塑造嘴巴附近的细纹和酒窝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并请学生注意鼻子底部与上唇之间的距离、下唇与下巴之间的距离等等。
(五)头发
头发对于表现动画角色非常重要,首先头发可以表现角色的性格,其次头发可以直观地体现角色的社会地位。在这一部分我将利用多媒体出示图片展示不同发型的角色表现,从而引导学生体会不同发型的角色表现,让学生感知角色头发设计的多种类型。
(六)胡须
最后,我会利用多媒体展示不同角色的胡须设计,引导学生观赏,并思考:胡须是如何表现人物社会地位的?胡须是如何表现时代特征的?
学生思考回答,教师小结:设计角色的胡须必须慎重考虑胡须的样式、颜色甚至疏密状态,是否符合角色的性格、社会地位和生活状态。胡须可以体现角色的时代特征,不同的时代、民族及宗教信仰,都直接影响到角色的胡须样式。引导学生体会不同胡须的角色表现,形成综合的审美感知体验。
环节三:自主探究,实践练习
教育家弗赖登塔说过:“学习唯一的正确方法就是实现再创造”。为此,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课堂练习时间和教学重难点,我设计了这样的练习:
1.选择喜、怒、哀、乐、惧、惊中的一个表情,设计一个3D角色肖像,注意五官表情的重点刻画。
2.对所设计角色的身份、年龄、职业、性格等信息进行简单描述,不少于50字。
供不同层次的学生选择完成,提高课堂作业效率,并增强学生量力完成作业的自信心。
环节四:交流评议,拓展提高
(一)交流评议
在大部分学生作品已完成的情况下,鼓励学生自愿展示作品,并且介绍自己设计的3D角色肖像。学生互相展示作品,生生互评,并且选出本组最有特色的部分3D角色肖像作品进行展示,大家共同分享创作带来的快乐与收获。最后我将给予及时反馈与总结,在展示点评环节中,我会尊重个体差异,注重学生的体验过程,以鼓励、肯定为主,多从建议性评价出发,培养学生敢于接受别人的“指正”。进一步提高学生发现问题,理解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发散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自信心,体验成功的喜悦。
(二)拓展提高
最后,为了使学生能有更高层次的提高,我给学生留了拓展延伸的作业:
1.学生尝试为所设计3D角色画出下列三个表情:
①眼部表现“愤怒”②面部表现“愤怒”③全身姿势表现“愤怒”
2.尝试模仿设计制作一个角色的头部模型,并与同学交流建模的体会。
美术教案 篇8
一、教材分析:本课是一节欣赏评述课。教材从线条、明暗、体量和空间四方面介绍了古今中外的艺术作品,涵盖建筑、雕塑、绘画和工艺等艺术形式。旨在通过对作品的赏析,引导学生勒脚造型的基本要素及它在艺术创作中的作用,感受其丰富的表现力。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造型的基本要素及它在艺术创作中的作用,感受其丰富的表现力。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欣赏感受、比较分析、交流评述等学习形式,鉴赏古今中外不同类型的美术作品,理解造型的表现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激发学生探究新知的'欲望,引导学生多角度理解不同类型美术作品的造型表现力,发现身边的美,感受身边的美。
四、教学重点:造型基本要素在艺术创作中的作用。
五、教学难点:灵活运用造型要素分析艺术作品。
六、教学准备:多媒体及课件
五、教学准备:多媒体及课件 六、教学过程:
色彩是诉诸视觉最具感 染力的形式语言,而绘 画 恰是能体现色彩感染 力载体。 色彩是美术作品的重要表现因素。 色彩不仅能够真实地再现表现对象 的色彩关系,而且由于色彩所具有 的感情特征,对于触动人的心理和 情感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千里江山图》
《千里江山图》为大青绿设色绢本, 纵51.5厘米,横1191.5厘米,气势 辽阔超凡。 ? 《千里江山图》后来被当时的宰相 蔡京收藏,他在上面的提拔记述了 宋徽宗指点王希孟,收他入翰林书 画院的经历,王希孟在二十多岁的 时候去世,关于他的史料很少。 《千里江山图》后在清乾隆年间收 入宫中,现保存在北京故宫博物院。
作品欣赏
作品为大青绿设色绢本,间以赭石 配色。画面色彩匀净明丽,富于装 饰性。壮丽秀美的山水,仿佛将人 带入了一个超乎物象之外的精神的 世界
《出水芙蓉图》
【名称】宋吴炳出水芙蓉图 【类别】中国古画 、扇面画 【年代】宋代 【文物原属】故宫旧藏 【文物现状】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作品欣赏
作品为了表现荷花“出污泥而 不染”的纯洁、娇艳的资容与 品格,分几十次层层渲染进行 赋色,达到了柔和润泽而又美 艳动人的艺术境界。
《干草垛》
进入90年代,莫奈创作了若干 组作品,即“组画”。所谓的 “组画”,就是画家在同一位 置上,面对同一物象,在不同 时间、不同的光照下,所作的 多幅画作。
作品欣赏
看似平凡的草垛光彩夺目,与天空 和远处的树丛交相辉映,构成一曲 色与光的交响。 马蒂斯
亨利· 马蒂斯(Hei Matisse ,1869— 1954)法国著名画家,野兽派的创始人和 主要代表人物,也是一位雕塑家、版画家。 他以使用鲜明、大胆的色彩而著名。21岁 时的一场意外,令马蒂斯的绘画热情一发 不可收拾,偶然的机缘成为他一生的转折 点。用他自己的话说:“我好像被召唤着, 从此以后我不再主宰 我的生活,而它主宰 我。”
作品欣赏
野兽派画家马蒂斯追求一种简洁明 快的色彩效果,这幅暖色调为主的 作品,明确地表达出了一种温暖、 柔和、安适的气氛与情调。
于非闇(暗)
于照,画家。生于一八八八,字非 厂,别署非闇,又号闲人,山东蓬 莱人,久居北京。著有《中国画颜 色的研究》、《我怎样画工笔花鸟 画》有《于非闇工笔花鸟画 选》、 》、《都门钓鱼记》、《都 门艺菊记》、《 都门养鸽记》等。
作品欣赏
画面以石青为底色来烘托玉兰花各 黄鹂鸟,强的色彩对比,生动地表 现出一派晴空万里、鸟语花香的大 好春光景象。
美术教案 篇9
教学目标:能用简单的语言描述民间玩具的造型、色彩、花纹、材料;在比较中体验民间玩具不同的材料、用途和地方文化艺术特色、审美特色。
教学重点:感受民间玩具造型、色彩特点与审美情趣。
教学难点:能用语言描述民间玩具的艺术特色。
作业要求:能选择两件课本上的民间玩具,简单说出其外形、色彩、材料的特点
教学活动过程:
1、 活动一:你发现什么?它们叫什么名?
欣赏课本提供的'玩具图例,找出他们的名字。
2、 活动二:它们是用什么材料做的?
A 提供泥、纸、竹、皮、面、木、布等多种材料,让学生进行猜想与假设。
B 感受民间艺人心灵手巧及民间艺术特色
3、活动三:它们“想说”什么?
讨论民间玩具的产地、寓意及有关的故事。
4、 活动四:民间玩具美在哪里?为什么?
5、 活动五:学习民间艺人,可利用身边地废旧材料制作小玩具或描绘自己感兴趣地民间玩具。
6、 布置师生共同收集地民间小玩具集市。
美术教案 篇10
雾凇
【教材简析】
本文是一篇写景的文章,作者以清新明快的语言,描绘了吉林雾凇千姿百态,奇特壮美的景象,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大自然,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第二自然段详细地介绍了雾凇形成的原因及过程,这是全文的重点。全文层次清晰,景物特点鲜明,给人们以身临其境之感。语言清新优美,情景交融,为丰富学生的语言积淀与情感体验提供了很好的材料。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过程与方法目标:了解雾凇形成的过程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了解吉林雾凇是怎么形成的,体会作者描述之精妙。感受雾凇景观之美,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教学重难点】
了解吉林雾凇是怎么形成的,体会作者描述之精妙。感受雾凇景观之美,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切入点和主线问题】
雾凇是如何形成的?
【语言文字训练点】
总分总式文章写作方法
【拓展读写】
吉林雾凇奇观
【资料补充】
1.吉林雾凇形成。
2.雾凇奇观
【教学过程】
课前头一天布置预习任务:
1.初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生字字音,碰到不会读或拿不准的字要查字典标注读音,反复朗读,读会为止。
2.再读课文:整体了解课文内容,做到读得正确,流利。
3.通读课文:用笔画出不理解的生字和由生字组成的新词等。借助字典或联系课文中的句子进行理解,将意思写在书上。
4.勇于质疑:在以上预习中遇到不懂的问题随时在书中画出或记下来,在后面用“?”表示。在老师进行课堂教学时,注意听讲。如还不懂,可以通过质疑来解决。
【设计意图】良好的预习习惯,直接影响整堂课的学习效果,所以老师们一定不能忽略,而应舍得用时间、下功夫、想办法去训练培养。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激趣质疑。
1.同学们,大家知道桂林山水吗?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与“桂林山水”齐名的我国著名的四大自然景观,你们知道是什么吗?它们是:长江三峡、云南石林、还有就是吉林雾凇,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有关吉林雾凇的文章。(板书并齐读课题:雾凇,要求学生书空)
2.看到这个题目,大家有什么要问的?你想知道什么?
二、自主阅读,初读感知。
(一)自由读课文,要求:自由朗读课文,读准生字词,读通句子。
1.检查生字词自学情况:
江畔缀满镀上缭绕琼枝玉树
雾凇十里长堤俗称凝结摄氏
夜幕降临零下淹没模糊
注意:“堤”,应该读dī,不要读成tí;
“模”课文中应读mó,不读mú;
“畔”应读pàn,不要读成bàn。
2.检查课文朗读情况: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指导读顺句子,长句间注意停顿。
※从当年12月至第二年2月间,松花江上游丰满水库里的水,从发电站排出时,水温在4摄氏度左右。※这蒸腾的雾气,慢慢地,轻轻地,一层又一层地给松针、柳枝镀上了白银。
※人们漫步在松花江边,观赏着/这千姿百态的琼枝玉树,便会/情不自禁地赞叹:这真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呀!
(二)带着刚刚的问题再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1.自由读课文。
2.交流。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第一部分:描述了吉林雾凇奇观。
第二部分:说明了雾凇形成的原因和过程。
第三部分:人们观赏赞叹雾凇美景。
四、学习奇观,感受美景。(学习第一自然段)
1.课文中是怎样来形容雾凇的呢?请大家打开课本122页,自己来读读第一小节。
(1)多美的雾淞啊!文中是怎样形容雾凇的呢?
(2)出示“松花江畔的十里长堤上,洁白晶莹的霜花缀满了枝头,在阳光的照耀下,银光闪烁,美丽动人。”
A、老师请一位同学来读读这句话,其他同学思考,你从这句话中哪儿感受到雾凇的美了?
B、指名回答(课件)板书:(洁白晶莹银光闪烁)
C、雾凇有着如雪般洁白,似银样闪烁的容颜,那晶莹的霜花缀满枝头,奇妙的美景绵延千里,难怪作者要说它是奇观。
2.这么美丽的雾凇你想读好它吗?谁来试试?(指名读)
3.真美,老师请女同学们来读一读这句话。(女生朗读)
4.小结:听了同学们的朗读,老师仿佛看到,在那三九严寒,大地冰封的时候,松花江畔的雾凇洁白晶莹,银光闪烁,真是一道美丽的风景线呀,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第一小节,再次感受它的美。(齐读)
五、书写指导。
5个左右结构的字“堤、俗、、摄、淹、模”都是左窄右宽。“凝、零、雾”笔画较多,要看清笔画,注意笔顺,“凝”字第三笔为撇,第九笔为点,“零”字最后一点不要忘了。“氏”字不要写成“氐”。
六、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一自然段。第二课时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齐读课题。
2.导入:我们知道,吉林雾凇同长江三峡、云南石林、桂林山水并称为我国的四大自然景观。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领略一下吉林雾凇的美景。
二、词语引路促探究
1.【课件】出示词语
饱和的水汽蒸腾的雾气晶莹的霜花遇冷凝结
2.理解
(1)水汽:空气中有水汽,很小,肉眼看不见
(2)雾气:雾气是水汽遇冷之后悬浮在空气中的小水滴板书:微小水滴
(3)霜花:气温降到0摄氏度以下时,水汽遇冷凝结成白色冰晶。板书:微小冰晶
3.那么雾凇是怎样形成的?学生根据课前预习,说说自己的理解。
总结:雾凇也是一种霜花,但不在地上,在哪里呢?(树上!)凝结在树上的霜花,因此称为树挂,也就是雾凇。
师强调:饱和的水汽遇冷凝结成小水滴悬浮于空中形成了雾(板书横尖头)当气温下降到0摄氏度时,饱和的`水汽遇冷凝结成白色冰晶就是霜花。如果这霜花凝结在树上那就是树挂也就是雾凇。雾凇的形成离不开饱和的水汽和遇冷凝结。
【设计意图】抓好词语教学是培养学生语感的主要方法。引导学生从词语入手,让他们在一开始就对学习课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对于学生的学习是一个良好的开端。
三、品读涵咏悟形成
过渡:以上就是对雾凇形成的科学原理,它藏在课文中。但本篇课文把雾凇的过程写得非常形象、生动、优美。课文哪一自然段集中写了雾凇的形成的经过。
1.整体感知文本
(1)自由、大声朗读课文,要求读通顺。
(2)雾凇形成一般要八到十个小时,但第二自然段用几句话就把雾凇写清楚呢?
(3)请第一排同学分句朗读。讨论:如果这八句话中只要留下一句最重要、最核心的话,应该是哪一句?如果你读的那一句不是最重要、最核心的,那么请坐下。
(4)这八句话之间有什么联系?【课件】出示第二自然段的第一句话
雾凇,俗称树挂,是在严寒季节里,空气中过于饱和的水汽遇冷凝结而成。
引导学生领悟:这是中心句,关系是总分,是概括写,其他是具体写。
(5)该生再读中心句。你能不看书把什么叫雾凇说清楚吗?
(6)学生齐读。
【设计意图】在学生已经对文本产生浓厚兴趣的基础上,有的放矢,直接引导他们走入文章的重点段落——第二自然段。通过“请8人一小组分句朗读,讨论谁是最重要的一句”这一方法,引导学生快速找准中心句,以期更好地理解文章重点。
2.具体品读感悟
【课件】出示第二自然段3-6句话
这样,松花江流经市区的时候,非但不结冰,而且江面上总是弥漫着阵阵雾气。每当夜幕降临,气温下降到零下30摄氏度左右时,这雾气便随风飘荡,涌向两岸,笼罩着十里长堤。树木被雾气淹没了。渐渐地,灯光、树影模糊了。
过渡:接着的七句话把雾凇的形成过程按这种科学原理写出来的。水汽通常集中在有江、河的地方。
(1)雾气在哪里?
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相机点出弥漫、笼罩、淹没、模糊
①江面上弥漫
②长堤上涌笼罩(浓、重)
③树木间淹没
④模糊为什么模糊?雾气怎样能把近在眼前的灯光、树影都模糊了?
(2)这四句话都写的是雾气。雾气刚开始弥漫在江面上,接着笼罩着十里长堤上。淹没了所有的树木,接着一切都模糊了。你们所读的雾气是一样的吗?(划出这四个词说明雾是变化的是越来越浓)自由读这四句话,指名读。小提示:如果要背诵就要牢记这四个词语哦!
(3)雾气遇冷凝结成霜花,哪几句写霜花?
【课件】出示这蒸腾的雾气,慢慢地,轻轻地,一层又一层地给松针、柳枝镀上了白银。最初像银线,逐渐变成银条,最后十里长堤上全都是银松雪柳了。
这句中有霜花吗?
根据学生回答,【课件】相机点出白银、银线、银条、银松雪柳
【课件】出示银线、银条、银松雪柳的图片
讨论:为什么要把霜花比作白银、银线、银条?(镀只能镀上白银,珍贵,背后藏着作者的喜爱和赞美。)小结:这两句话写出了凝结成霜花挂在松树上、柳条上,就形成了举世闻名的雾凇。
3.读中体会变化
雾凇的形成要八到十个小时,但第二自然段只用了八句话就进行了描述。请看这个自然段的最后两句话
【课件】出示这蒸腾的雾气,慢慢地,轻轻地,一层又一层地给松针、柳枝镀上了白银。最初像银线,逐渐变成银条,最后十里长堤上全都是银松雪柳了。
自由读。读了这两句话,我们从哪些字词中体现出变化是漫长的?
根据学生回答,【课件】点出慢慢地、轻轻地、一层又一层地、最初、逐渐、最后。读的时候该怎样读?练习背诵。【课件】出示填空这蒸腾的雾气,()、()、()给松针、柳枝镀上了()。最初像(),逐渐变成(),最后十里长堤上全都是()了。
【设计意图】以读为途径,紧扣“奇观”,感受雾凇色形之美、探求雾凇形成之因、领悟雾凇变化之妙。切实加强教师、学生、文本、教学媒体之间的多向互动对话,在此过程中培育、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四、漫步江畔赞雾凇
1.过渡:雾凇之美,美在它的悄无声息,美在它的壮观奇绝。要欣赏吉林雾凇奇观还大有讲究呢!【课件】出示:当地有句俗语叫“夜看雾,晨看挂,待到近午赏落花。”也就是说,观赏雾凇的最佳时间是在清晨。下面让我们随着人们的脚步一起漫步于清晨的松花江边吧。
【课件】配乐出示千姿百态的琼枝玉树图片
2.自由读课文第三自然段,找出赞美雾凇美的词语。
3.【课件】出示图片和填空:吉林雾凇有的,有的……真是美不胜收呀!学生练习说话。
4.同学们,此时此刻,如果你站在松花江畔,观赏着这美丽的雾凇奇观,你会如何赞美?(兴奋、惊喜)
5.那么,松花江畔的人们又是怎样赞美的呢?【课件】出示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1)你们见过梨花吗?它是什么颜色的?
(2)联系课文想想,这里的“梨花”指的是什么?(雾凇)把什么比做梨花?(体会赞美之情:美快)
(3)补充诗句出处。【课件】出示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节选)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设计意图】学生学到这里,肯定感觉有点“累”了,此时需要教师及时调控,再次点燃他们思想的火花:你们想观赏一下这美丽的雾凇吗?(学生肯定欢呼雀跃)好,我们再次走进吉林,此时此刻,学生静静地享受着:多动听的音乐,多美丽的景致!简直令人陶醉。观赏完后,教师适时指导学生用几句话赞美雾凇美景,在这,我的设计再次体现“循序渐进”“我手写我心”的教学理念。此时,学生的情感已达到高潮,教师巧妙点拨:看到这么美的景色,松花江边的人们又会怎样赞叹呢?这样自然引出“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五、作业出示总结
1.【课件】出示作业:
小练笔。以下两题任选一题:
①以“雾凇景观千姿百态“为中心句写一段话。
【美术教案】相关文章:
(精选)美术教案07-26
【精选】美术教案07-26
美术教案07-20
美术教案(经典)07-22
(经典)美术教案07-29
[精选]美术教案10-13
美术教案(经典)09-27
美术的教案02-05
(精选)美术教案08-30
美术教案【精选】0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