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语言教案

时间:2023-10-16 08:31:42 教案 我要投稿

[必备]大班语言教案5篇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大班语言教案5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必备]大班语言教案5篇

大班语言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分析画面内容,能较合理地猜测故事情节。

  2、积极参加活动,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3、借助图文并茂,以图为主的形式,培养孩子仔细阅读的习惯,激发阅读兴趣。

  4、让幼儿大胆表达自己对故事内容的猜测与想象。

  【活动准备】

  1、幼儿有关于倒影的经验。

  2、多媒体课件一组。

  【活动过程】

  1、导入:

  (出示狐狸图片)这两个是什么字?关于狐狸,你知道些什么?(……)你们知道的真多。是呀,许多故事里都有狐狸,它很会动脑筋,会想出各种各样的点子。

  2、观察狐狸的三种表情,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1)有一天,不知道什么原因,狐狸的表情发生了三种变化。哪三种变化呢?

  (2)(出示表情一)狐狸在干什么?(很馋、滴口水、口水直流……)它在什么时候会有这样的表情?(……)狐狸看到好吃的,就会口水直流。

  (3)(出示表情二)接着看。这是什么表情?(很得意、很神气)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4)(出示表情三)再看第三个表情。狐狸怎么啦?(低着头、垂头丧气、无精打采。)谁来学学?我们一起试试。

  3、引导幼儿感知图片之间的对应关系,理解图片内容。

  (1)狐狸的表情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它到底遇到什么事情了呢?

  (2)(出示三幅肉位置变化的图片)这儿还有三幅图,仔细看看,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三张画上都有什么?(乌鸦和肉)再仔细看看,这幅画上说了什么?

  a.乌鸦叼着肉飞走了。

  b.乌鸦叼着肉站在树枝上。

  c.乌鸦嘴里的肉掉下来了。

  (3)你觉得这个表情和哪幅图有关?为什么?(肉在乌鸦嘴里。引导幼儿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表达)因为狐狸看到乌鸦嘴里叼着一块肉,它非常想吃,所以馋得口水直流。

  (4)后来,狐狸很得意,很神气,这又是为什么?(……)是哪幅图呀?因为狐狸得到了肉,所以很得意,很神气。那狐狸是怎样得到乌鸦嘴里的肉的?(四个幼儿说)这块肉在乌鸦的嘴里,狐狸要得到这块肉,必须使乌鸦怎样?(启发幼儿想出使乌鸦张开嘴巴)怎样才能使乌鸦开口呢?你认为狐狸会对乌鸦说些什么?(充分发挥幼儿想象,想出乌鸦开口的多种句子。)狐狸想了许多点子让乌鸦张口。最后,乌鸦还是上当了,嘴一张,肉就掉了下来。看——狐狸怎么样?很得意,很神气的。

  (5)可是乌鸦呢?它会怎么想?(想把肉夺回来)看最后一幅画,肉又回到了乌鸦的嘴里。这时候,狐狸的表情就垂头丧气,无精打采。那么,乌鸦是用什么办法夺回这块肉的?和你旁边的.伙伴商量商量,一起想想。

  (6)乌鸦可能想了什么好办法?(……)

  (7)乌鸦究竟想了什么办法?(出示河边的图片)狐狸来到了哪儿?它看到了什么?河里真的有吗?为什么?乌鸦对狐狸说——(课件)“河里的那块肉比你的大多啦!”乌鸦说什么?它为什么要这样说?狐狸会上当吗?为什么?你们看——(课件)最后,狐狸没有吃到肉,只能垂头丧气地走了。

  4、完整欣赏故事。总结寓言的中心思想。

  (1)想不想听这个有趣的故事?(完整欣赏故事。)

  (2)故事的名字叫什么?听了这个故事,你想到了什么?

  (3)你想对乌鸦说什么?你想对狐狸说什么?

  小结:生活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事情,我们要像乌鸦一样,多动脑筋,想办法解决。如果自己不能解决的,可以请教你的朋友、老师、阿姨、爸爸、妈妈等其他的大人。

  【活动反思】

  《狐狸和乌鸦》是苏教版语文第三册的一篇童话故事。讲的是狐狸用奉承话骗取乌鸦嘴里的肉的故事,说明爱听奉承话容易上当受骗。故事简短有趣,通过三次对话,形象地表现了狐狸的狡猾和乌鸦的轻信。

  对于这种以对话为主又揭示一个道理的童话故事,怎样上才能上得有趣,把孩子积极性调动起来,又全身心地投入进入;怎样上才能落实“预习指导”,让孩子的能力有所提高,让寓意的揭示不露痕迹;怎样上才能适合低年级的孩子,上出低年级语文的味道。

  一、以读为主线,培养和发展学生语感。

  学生的朗读与感悟是相辅相成的,感悟可以提高朗读,朗读可以加深感悟。在教学过程中,我重视让孩子们在悟中读,在读中悟。1、悟中读。学生预习过课文,对文中的狐狸有个初步的印象——狡猾。怎样把狐狸的狡猾通过朗读读出来呢?关键还在于对“狡猾”的真切的体验。我首先是通过抓关键词来体会。第一次对话中“亲爱的”和“您”可以看出狐狸的狡猾。第二次对话中,狐狸的表情是“赔着笑脸”,通过讨论,学生了解到狐狸的“笑”并不是真诚的,不是发自内心的,他的笑是另有所图的,是装出来的,是虚伪的笑。这一下,孩子对狐狸的“狡猾”的感受又深了一层。随着形象感染程度的加深,学生入境又入情,,朗读就不再是难题。孩子们会露着“做作”(表现狐狸的狡猾)的笑容,用很温柔的语气去讨好“乌鸦”,有的孩子在“骗肉”时还会晃着脑袋。一脸的“亲切”样。边悟边读,学生完全沉浸在角色中。2、读中悟。朗读是感悟的一种表现,同时也是加深感悟的一种方法。孩子在投入的朗读中,其实已经进行了一种角色互换,自己显然已成了故事中的狐狸,故事中的乌鸦。他们在绘声绘色的演读中,又一次加深了对文中角色的认识。

  二、上出低年级特点,教给自主学习的方法。

  低年级的语文,除了活泼开放,重视语言的发展,朗读的训练等等,学生对字词的认读、识记、理解与积累也是非常重要的。课前,孩子只是读熟课文,自己认读生字,因此,在课堂上,我很重视学生对生字新词的正确认读,对于一些新词的理解,我主要通过指导学生抓关键词,联系上下文或联系生活实际来理解。在教学过程中,教学体现学生自主性。

  在教学中,我围绕狐狸骗乌鸦的三次说话及乌鸦的三次态度上的变化这一重点来设计问题的,先指导学生学习第一次的对话,然后指导学生根据预习提纲自主学习3 -5自然段,教学充分体现学生自主性。

  小百科:狐狸,哺乳纲,食肉目犬科动物。属于一般所说的狐狸,又叫红狐、赤狐和草狐。它们灵活的耳朵能对声音进行准确定位、嗅觉灵敏,修长的腿能够快速奔跑。

大班语言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感知、理解诗歌,学习用轻柔、优美的声音朗读诗歌。

  2、尝试根据诗歌的结构进行仿编,表现诗歌美好的意境。

  3、学会有感情地朗诵诗歌,大胆参与讨论。

  4、萌发对文学作品的兴趣。

  5、引导幼儿在诗歌中学习,感悟生活。

  活动准备:

  1、布娃娃和摇篮各一个;

  2、图片:蓝天、星星、大海、小鱼、花园

  活动重难点:

  重点:感知、理解诗歌优美的意境;

  难点:根据诗歌的结构进行仿编。

  活动过程:

  1、创设情境。

  (1)播放摇篮曲,感受曲子优美、宁静、温馨的意境。

  (2)让幼儿说说:听了这首乐曲,你想做什么?

  (3)鼓励幼儿学习用自己的手臂当摇篮,随着音乐摇娃娃睡觉。

  2、初步感知诗歌。

  (1)朗读诗歌,提问:“诗歌里有哪些摇篮?摇篮里哪些小宝宝?”

  (2)教师根据幼儿的讲述一边出示相应的图片,一边朗读。

  3、进一步感知、理解诗歌内容。

  提问:(1)为什么说蓝天是摇篮?

  (2)为什么说大海、花园、妈妈的手是摇篮?

  (3)教师带领幼儿一起完整地朗读诗歌。

  4、根据诗歌结构进行仿编。

  (1)仿编第一段。

  在蓝天这个摇篮里。除了摇着星宝宝,还摇着谁呢?教师根据幼儿的.讲述,带领幼儿根据诗歌原有的结构仿编。

  (2)教师带领幼儿完整的朗读一遍仿编的诗歌。

  5、朗读诗歌《摇篮》

  引导幼儿一起随着音乐用轻柔的声音完整地朗读诗歌原文和仿编的诗歌。

  活动反思:

  《摇篮》是一首经典的、优秀的儿童诗歌,它以幼儿的眼睛来描述“摇篮”,简洁明了的语言将“摇篮”与“宝宝”的关系表达出来,既能让人感受到诗歌的韵律美,又极富画面感,让人浮想联翩,整首诗歌洋溢着浓浓的爱意,是一篇有较高文学价值的幼儿作品。

大班语言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在游戏中认识飞、跳、爬、游几个表示动作的字,复习小鸟、小兔、小虫、小鱼等几个动物词;

  2、发展幼儿扩散思维,让幼儿初步接触更多会飞、会跳、会爬、会游的动物名称。

  3、通过教师大声读,幼儿动情读、参与演,让幼儿感知故事。

  4、运用已有生活经验,根据画面大胆想象、推测并表达自己对故事情节的理解。

  活动准备:

  大盒子一个、小盒子数个(中间挖有一个洞);大、小字卡(大的一份、小的数份):小鸟、小兔、小虫、小鱼、飞、跳、爬、游;磁铁黑板;各种各样动物图片或动物字卡(与幼儿人数相同)

  活动过程:

  1、复习导入

  教师拿出一个盒子(事先已将字卡“小鸟”、“小兔”、“小虫”、“小鱼”放入,让个别幼儿进行摸摸看的游戏,摸出来后,该幼儿要说出这是什么词?若说对,全体幼儿齐声说:“对、对、对,这是XX。”帮助幼儿进行小鸟、小兔、小虫、小鱼等几个动物词的认读复习。

  2、认读新字

  教师把小兔,小鸟,小虫,小鱼的字卡贴在黑板上。请幼儿说说这四种动物常做什么动作?(小兔跳,小鸟飞,小虫爬,小鱼游),教师在幼儿说出后出示字卡:跳,飞,游,爬。

  3、认读字卡:跳,飞,游,爬

  4、看字卡做动作

  教师将字卡放入盒内,第一遍教师抽出一张字卡,全体幼儿认读并做相应的动作;第二遍,个别幼儿上前抽读并做动作,做对全体幼儿齐声说:“对、对、对,这是X。”第三遍将幼儿分成数组,每组幼儿一个盒子,分别在组内进行抽字卡做动作的游戏。

  5、游戏:对号入座

  教师发给每位幼儿一张动物图片,并在黑板上贴上字卡:跳,飞,游,爬。请幼儿把动物们对号入座,分别把它们贴到飞,游,跳,爬四个字的下面,并读出来。(能力强的幼儿可发给动物字卡)

  6、结束

  小朋友回去后可以继续找会游,会飞,会跳,会爬的小动物的名称,下次来教给其他小朋友。

  活动反思:

  我在教学的一开始,利用教材主题图创设情境,以孩子们喜欢的故事形式导入新课,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是《标准》的一个基本理念,我在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图后,让学生自己在心里数一数,在班级汇报时说一说,在自己的桌面上摆一摆,引导孩子动脑、动口、动手,全方位地参与数学的学习过程,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标准》强调学生之间的交流,这是发挥学生主体性的重要方式之一。我在设置问题情境时,引导学生围绕“谁和谁比,怎么比,比的结果怎样”进行讨论,给学生思考、探索与表达留下了较大的空间。同时我还以儿童化的语言,以商量的语气、以平等的身份和孩子们共同学习,激发孩子们更高的学习热情,使孩子们敢说、敢想、敢做、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乐于参与课堂学习。

  现在的孩子,由于各种原因,已经不同程度地具备了一些简单的数学知识。所以在认识同样多和“=”的过程中,只要是学生能说的就让他们自己说,能做的就让他们自己做,能写的就让他们自己写,能教的就让他们自己来当小老师,教自己的小伙伴。

  记住“>”“<”对孩子来说不是件容易的事,我在教学过程中,用各种各样生动有趣的语言,帮助学生理解记忆,解决了学生记忆和使用符号的困难。

  整堂课的教学试图从日常生活入手,创设一个问题情境,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同时把学习到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实际,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会数学与大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关系,从而增强了学习数学、理解数学和应用数学的信心。

大班语言教案 篇4

  [教学要求]

  一、从小猴子下山一事无成的故事里,教育学生做事必须一心一意。

  二、认识生字:猴、块、非、扛、棵、桃、扔、捧、圆、可、林,会用“又……又……”“蹦蹦跳跳”,并初步学会运用量词“一只、一块、一个、一棵”。

  三、能流利地有感情地读课文,并能复述。

  课前准备:放大课文插图。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讲故事、学生字,初读课文。

  第二课时:表情朗读课文,复述。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语。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是一个故事,题目叫《小猴子下山》。

  教学:猴。提示:猴是野兽,所以是“”。注意“侯”少了一竖。例如“喉”也是没有一竖的。

  小猴子下山,到了哪些地方,请看看图,自己拼读生字。学生自学后,结合学生回答,教学下列图旁出现的生字。

  一块(kuài)玉米地里一棵桃(táo)树下

  结着又大又圆(yuán)的西瓜地里树林子

  教学:块。

  学生看图识字,引导引用数量词。

  “一块糖”,“一块饼干”。这种东西一般有个平面。“一块黑板”、“一块玻璃”.

  教学:棵。

  一棵树,还有什么也说“一棵”?

  “一棵向日葵”;“一棵小苗苗”;“一棵瓜秧”。

  指点:细而长的,而且有生命的,能向上长的用“一棵”。

  教学:圆(kē)。

  “圆”,西瓜圆的。注意前鼻音发准。

  “圆圆的月亮”、“圆圆的太阳”、“圆圆的大汽球”。

  不仅圆还大,就说“又圆又大”。引导记住“圆”的字形。

  教学:林。

  许多树长成一片,就是树林。这“林”叫“双木林”。

  三、初读课文。

  学了些生字,知道小猴子先到“玉米地”,接着来到“桃树下”,而后又来到“西瓜地”,最后追到“小树林边”。

  还有生字没教,你们一边读,一边自己学。

  四、检查自学效果。

  结合引导学生弄清课文主要内容。

  小猴子下山拿过哪些东西?

  利用前面图旁的板书:

  教学桃(táo)。

  桃子是结在树上的,是“木”字旁。指点“兆”的笔划笔顺,可复习“跳”。并指点“瓜”的里面是“l”。

  最后又去追什么?(小兔子)

  小猴子下山结果得到了什么?(什么也没得到。)

  五、再教生字(出示小黑板)

  掰(bāi);用手把东西分开叫“掰”。(动作演示)

  扛:用手把东西放在肩上叫“扛”。(动作演示)

  捧(pěn):用两手把东西放在胸前叫“捧”。(动作演示)

  扔(rēng):玉米它不要了,西瓜也不要了,东西不要了,把它丢掉叫“扔”。

  (教学以上生字均以手的动作演示,以帮助理解字义。)

  扛、捧、扔都是表示手的动作,都是“”,重点指导写“棒”的右下“丰”。“扔”的右半边,“乃”笔划为横折折折钩。

  复习巩固生字,指导写字。

  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字,出示小卡片::工、奉、乃。

  拼字游戏:给“”找朋友。

  1.先将“”分别与“工”、“奉”、“乃”组合,让学生念。

  2.请学生读出字音,“捧”、“扛”、“扔”。

  二、阅读课文。

  1.要求一字一字读正确。

  2.指导读流利。

  出示第三节课文,学会读出节奏。

  小猴子/扛着玉米,走到/一棵桃树/下。它/看见/满树的桃子/又大又红,非常/高兴,就/扔了玉米/去/摘桃子。

  指导学生看词儿,读出句子的节奏。

  各自读全篇;再指名轮读全篇。

  3、述课文。

  1).不看书说,记不清了再看书。(各自练习)

  2).指名复述。

  四、指导表情朗读。

  1.第一节,语气像讲故事一样.

  2.指导读“又……又……”

  玉米又大又多

  桃子又大又红

  西瓜又大又圆

  结合进行说话训练。

  a.太阳____。苹果。

  (提供主语)

  b.独立用“又……又……”说话。

  又……又……。

  3.继续指导朗读。(第二节一第六节。)

  “猴子看见玉米结得又大又多,非常高兴,就掰了一个,扛着往前走。”表现出很得意的样子。(示范)

  “猴子看见满树的`桃子又大又红,非常高兴,就扔了玉米去摘桃子。”你们有没有想到它会把玉米扔了?(觉得猴子可笑的口气)(指导)

  它看见满地的西瓜又大又圆,非常高兴,就扔了桃子去摘西瓜。”(读出觉得猴子更可笑的口气,语气加重)

  谁来试试,指名读。

  “它看见一只兔子蹦蹦跳跳,真可爱,它非常高兴,就扔了西瓜去追小兔。”(觉得猴子真不像话,用批评小猴子的口气读)。

  小猴子只好空着手回家去。

  (要读出猴子灰溜溜的、失望的神情。)

  指名读、齐读、练习有表情地朗读。

  五、创造性复述。

  想象小猴子回家后,和妈妈的一段对话。

  提示:①老猴子会怎么问?②小猴子可能怎么回答?③听完了小猴子的话,老猴子又可能怎样教育小猴子。④小猴子又会怎么回答。⑤小猴子又下山了,这一次它可能是怎样吸取教训的。

  连贯复述。

  〔板书设计〕

  结合字词教学,指导朗读等活动,组成下列板书:

  玉米又大又多掰扛扔

  桃树又大又红摘捧扔

  西瓜又大又圆摘抱扔

  小兔子蹦蹦跳跳追空着手

  李吉林教学设计——《小猴子下山》

大班语言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初步理解古诗的主要含义,学习按照古诗的韵律、节奏朗诵。

  (2)让幼儿通过朗诵,了解母亲的辛劳和慈母之爱。

  (3)激发心中热爱妈妈的情感。

  (4)鼓励幼儿敢于大胆表述自己的见解。

  (5)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活动准备:

  缝制的衣服,挂图一张

  活动过程:

  (1)复习诗歌《妈妈的心》感受妈妈的爱。

  (2)引导幼儿观察挂图,介绍古代孩子圆形的情况以及与现代孩子的区别,出示缝制的衣服让幼儿理解母亲为什么要赶着缝制衣服,缝制衣服地辛苦。

  (3)教师有感情的朗诵古诗,把握古诗的.韵律、节奏,请幼儿欣赏。帮助幼儿理解“游子、寸草、心、三春晖”等词语的含义。

  (4)幼儿学习朗诵古诗,结合挂图和教师的讲解正确理解古诗的含义,并能模仿教师的朗诵韵律、节奏学习古诗。读准:慈母、身上衣、迟迟归、寸草心、三春晖等字音。

  (5)请个别、分组、集体等朗诵形式进行朗诵表演,表达对妈妈的爱

  (6)要求回家把古诗作为礼物朗诵给妈妈听,并向妈妈说:“妈妈您辛苦了,谢谢妈妈”等话语表达对妈妈的爱。

  活动反思:

  注重孩子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活动中,我引导孩子勇于表达:观察画面,说出自己看到的,读读古诗,说出自己想到的。并给孩子自由发挥的空间,让孩子在同伴间相互学习,鼓励他们在同伴间相互讲解,为他们营造一个自由发挥,宽松的语言交流空间,孩子们在一起相互讨论相互交流,相互欣赏,提高了语言表达的能力。

【大班语言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语言教案:古诗_大班语言教案07-05

大班语言的教案06-27

大班语言教案:拼小人_大班语言教案07-05

大班语言教案:野猫的城市_大班语言教案07-05

大班语言教案:吹泡泡_大班语言教案07-05

花的语言大班语言教案04-03

大班语言教案:神奇的小火车_大班语言教案07-05

大班语言教案:不怕冷的大衣_大班语言教案07-05

大班语言故事教案04-17

大班语言《梳子》教案0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