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元一次方程教案优秀

时间:2023-10-13 12:52:08 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一元一次方程教案优秀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一元一次方程教案优秀,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元一次方程教案优秀

一元一次方程教案优秀1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会利用合并同类项解一元一次方程.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实例的分析,体会一元一次方程作为实际问题的数学模型的作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开展探究性学习,发展学习能力.

  二、重、难点与关键

  (一).重点:会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并会合并同类项解一元一次方程.

  (二).难点:会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三).关键:抓住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建立方程模型.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1.叙述等式的两条性质.

  2.解方程:4(x- )=2.

  解法1:根据等式性质2,两边同除以4,得:

  x- =

  两边都加 ,得x= .

  解法2:利用乘法分配律,去掉括号,得:

  4x- =2

  两边同加 ,得4x=

  两边同除以4,得x= .

  (二)、新授

  公元825年左右,中亚细亚数学家阿尔、花拉子米写了一本代数书,重点论述怎样解方程.这本书的拉丁文译本取名为《对消与还原》.对消与还原是什么意思呢?让我们先讨论下面内容,然后再回答这个问题.

  问题1:某校三年级共购买计算机140台,去年购买数量是前年的2倍,今年购买数量又是去年的2倍,前年这个学校购买了多少台计算机?

  分析:设前年这个学校购买了x台计算机,已知去年购买数量是前年的2倍,那么去年购买2x台,又知今年购买数量是去年的2倍,则今年购买了22x(即4x)台.

  题目中的相等关系为:三年共购买计算机140台,即

  前年购买量+去年购买量+今年购买量=140

  列方程:x+2x+4x=140

  如何解这个方程呢?

  2x表示2x,4x表示4x,x表示1x.

  根据分配律,x+2x+4x=(1+2+4)x=7x.

  这样就可以把含x的项合并为一项,合并时要注意x的系数是1,不是0.

  下面的框图表示了解这个方程的具体过程:

  x+2x+4x=140

  合并

  7x=140

  系数化为1

  x=20

  由上可知,前年这个学校购买了20台计算机.

  上面解方程中合并起了化简作用,把含有未知数的项合并为一项,从而达到把方程转化为ax=b的形式,其中a、b是常数.

  例:某班学生共60分,外出参加种树活动,根据任何的不同,要分成三个小组且使甲、乙、丙三个小组人数之比是2:3:5,求各小组人数.

  分析:这里甲、乙、丙三个小组人数之比是2:3:5,就是说把总数60人分成10份,甲组人数占2份,乙组人数占3份,丙组人数占5份,如果知道每一份是多少,那么甲、乙、丙各组人数都可以求得,所以本题应设每一份为x人.

  问:本题中相等关系是什么?

  答:甲组人数+乙组人数+丙组人数=60.

  解:设每一份为x人,则甲组人数为2x人,乙组人数为3x人,丙组为5x人,列方程:

  2x+3x+5x=60

  合并,得10x=60

  系数化为1,得x=6

  所以2x=12,3x=18,5x=30

  答:甲组12人,乙组18人,丙组30人.

  请同学们检验一下,答案是否合理,即这三组人数的比是否是2:3:5,且这三组人数之和是否等于60.

  (三)、巩固练习

  1.课本第89页练习.

  (1)x=3.

  (2)可以先合并,也可以先把方程两边同乘以2.

  具体解法如下:

  解法1:合并,得( + )x=7

  即 2x=7

  系数化为1,得x=

  解法2:两边同乘以2,得x+3x=14

  合并,得 4x=14

  系数化为1,得 x=

  (3)合并,得-2.5x=10

  系数化为1,得x=-4

  2.补充练习.

  (1)足球的表面是由若干个黑色五边形和白色六边形皮块围成的,黑白皮块的数目比为3:5,一个足球的表面一共有32个皮块,黑色皮块和白色皮块各有多少?

  (2)某学生读一本书,第一天读了全书的多2页,第二天读了全书的少1页,还剩23页没读,问全书共有多少页?(设未知数,列方程,不求解)

  解:(1)设每份为x个,则黑色皮块有3x个,白色皮块有5x个.

  列方程 3x+2x=32

  合并,得 8x=32

  系数化为1,得 x=4

  黑色皮块为43=12(个),白色皮块有54=20(个).

  (2)设全书共有x页,那么第一天读了( x+2)页,第二天读了( x-1)页.

  本问题的相等关系是:第一天读的量+第二天读的量+还剩23页=全书页数.

  列方程: x+2+ x-1+23=x.

  四、课堂小结

  初学用代数方法解应用题,感到不习惯,但一定要克服困难,掌握这种方法,掌握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步骤,其中找等量关系是关键也是难点,本节课的两个问题的相等关系都是:总量=各部分量的和.这是一个基本的相等关系.

  合并就是把类型相同的项系数相加合并为一项,也就是逆用乘法分配律,合并时,注意x或-x的系数分别是1,-1,而不是0.

  五、作业布置

  1.课本第93页习题3.2第1、3(1)、(2)、4、5题.

  2.选用课时作业设计.

  合并同类项习题课(第2课时)

  一、解方程.

  1.(1)3x+3-2x=7; (2) x+ x=3;

  (3)5x-2-7x=8; (4) y-3-5y= ;

  (5) - =5; (6)0.6x- x-3=0.

  二、解答题.

  2.育红小学现有学生320人,比1995年学生人数的 少150人,问育红小学1995年学生人数是多少?

  3.甲、乙两地相距460千米,A、B两车分别从甲、乙两地开出,A车每小时行驶60千米,B车每小时行驶48千米.

  (1)两车同时出发,相向而行,出发多少小时两车相遇?

  (2)两车相向而行,A车提前半小时出发,则在B车出发后多少小时两车相遇?相遇地点距离甲地多远?

  4.甲、乙二人从A地去B地,甲步行每小时走4千米,乙骑车每小时比甲多走8千米,甲出发半小时后乙出发,恰好二人同时到达B地,求A、B两地之间的距离.

  5.一条环形跑道长400米,甲练习骑自行车,平均每分钟行驶550米;乙练习长跑,平均每分钟跑250米,两人同时、同地、同向出发,经过多少时间,两人首次相遇?

  答案:

  一、1.(1)x=4 (2)x=4 (3)x=-5 (4)x=- (5)x=30 (6)x=11

  二、2.705人,设育红小学1995年学生人数为x人,列方程320= x-150.

  3.(1)4 小时,设出发后x小时相遇,列方程60x+48x=460.

  (2)3 小时,设B车开出后x小时两车相遇,列方程60 +60x+48x=460.

  4.3千米,设A、B两地间的距离为x千米, - = .

  5.1 分钟,设经过x分钟两人首次相遇,列方程550x-250x=400.

  解一元一次方程

  ──移项(第3课时)

  一、教学内容

  课本第89页至第91页.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理解移项法,并知道移项法的依据,会用移项法则解方程.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鼓励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发展思维策略,体会方程的应用价值.

  三、重、难点与关键

  (一).重点: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会用移项法则解方程.方程的各项应包括前面的符号

  (二).难点:对立相等关系.

  (三).关键:理解移项法则的依据,以及寻找问题中的等量关系.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1.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步骤是什么?

  2.解方程: + =10.

  (二)、新授

  问题2:把一些图书分给某班学生阅读,如果每人分3本,则剩余20本;如果每人分4本,则还缺25本,这个班有多少学生?

  分析:设这个班有x名学生,根据第一种分法,分析已知量和未知量间的关系.

  1.每人分3本,那么共分出多少本?(3x本)

  2.共分出3x本和剩余的20本,可知道什么?

  答:这批书共有(3x+20)本.

  根据第二种分法,分析已知量与未知量之间的关系.

  3.每人分4本,那么需要分出多少本?(4x本)

  4.需要分出4x本和还缺少25本那么这批书共有多少本?

  答:这批书共有(4x-25)本.

  这批书的总数有几种表示法?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本题哪个相等关系可以作为列方程的依据?

  这批书的总数是一个定值(不变量)表示它的两个式子应相等.

  根据这一相等关系,列方程:

  3x+20=4x-25

  本题还可以画示意图,帮助我们分析:

  从示意图中容易得到这批书的总数与分出书、剩下书的关系是:

  这批书的总数=3x+30

  这批书的总数与需要分出的书的数量、还缺少书的数量关系是:

  这批书的总数=4x-25

  根据两种分法,这批书的总数是相等的.

  所以,列方程3x+20=4x-25.

  注意变化中的不变量,寻找隐含的相等关系,从本题列方程的过程,可以发现:表示同一个量的两个不同式子相等.

  思考:方程3x+20=4x-25的两边都含有x的项(3x与4x),也都含有不含字母的常数项(20与-25)怎样才能使它转化为x=a(常数)的形式呢?

  要使方程右边不含x的项,根据等式性质1,两边都减去4x,同样,把方程两边都减去20,方程左边就不含常数项20,即

  3x+20 -4x-20 =4x-25 -4x-20

  即 3x-4x=-25-20

  将它与原来方程比较,相当于把原方程左边的+20变为-20后移到方程右边,把原方程右边的4x变为-4x后移到左边.

  像上面那样,把等式一边的某项变号后移到另一边,叫做移项.

  方程中的.任何一项都可以在改变符号后,从方程的一边移到另一边,即可以把方程等号右边的项改变符号后移到等号的左边,也可以把方程左边的项改变符号后移到方程的右边,注意要先变号后移项,别忘了变号.

  下面的框图表示了解这个方程的具体过程.

  3x+20=4x-25

  移项

  3x-4x=-25-20

  合并

  -x=-45

  系数化为1

  x=46

  由此可知这个班共有45个学生.

  思考:上面解方程中移项起了什么作用?

  答:移项使方程中含x的项归到方程的同一边(左边),不含x的项即常数项归到方程的另一边(右边),这样就可以通过合并把方程转化为x=a形式.

  在解方程时,要弄清什么时候要移项,移哪些项,目的是什么?

  解方程时经常要合并和移项,前面提到的古老的代数书中的对消和还原,指的就是合并和移项.

  如果把上面的问题2的条件不变,这个班有多少学生改为这批书有多少本?你会解吗?试试看.

  解法1:从原问题的解答中,已求的这个班有45个学生,只要把x=45代入3x+20(或4x-25)就可以求得这批书的总数为:

  345+20=135+20=155(本)

  解法2:如果不先求学生数,直接设这批书共有x本,又如何布列方程?这时该用哪个相等关系列方程呢?

  这批书共有x本,余下20本,共分出(x-20)本,每人分3本,可以分给 人,即这个班共有 人.

  这批书有x本,每人分4本,还缺少25本,共需要(x+25)本,可以分给 人,即这个班共有 人.

  这个班的人数是一个定值,表示它的两个式子应相等,根据这个相等关系列方程.

  = (你会解这个方程吗?)

  即 - = +

  移项,得 - = +

  合并,得 =

  系数化为1,得x=155.

  答:这批书共有155本.

  (三)、巩固练习

  1.课本第91页练习.

  (1)解:移项,得6x-4x=-5+7

  合并,得 2x=2

  系数化为1,得x=1

  (2)解:移项,得 x- x=6

  合并,得- x=6

  系数化为1,得x=-24

  2.补充练习.

  下列移项对不对?如果不对,错在哪里?应当怎样改正?

  (1)从3x+6=0得3x=6;

  (2)从2x=x-1得到2x-x=1;

  (3)从2+x-3=2x+1得到2-3-1=2x-x.

  解:(1)错,移项忘了要变号,应改为3x=-6.

  (2)错.原方程中的-1仍然在方程右边,并没有移项,所以不要变号,应改为2x-x-=-1.

  (3)正确.

  四、课堂小结

  1.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是审题、读懂题意和找相等关系,今天解决的这个问题的相等关系不明显,隐含在问题中,表示同一个量的两个式子是相等.这个相等关系可以作列方程的依据.

  2.正确理解移项法则,移项中常犯的错误是忘记变号,还要注意移项与在方程的一边交换两项的位置有本质区别,移项的依据是等式性质,在方程的一边交换两项的位置是根据交换律.

  五、作业布置

  1.课本第93页至第94页习题3.2第2、3(3)(4)、6、7、8题.

  2.选用课时作业设计.

  移项习题课(第4课时)

  一、填空题.

  1.在方程的两边加上或减去同一项,相当于把原方程中的项______后,从方程的一边移到另一边,这种变形叫做________,其依据是________,移项要注意_____.

  2.在方程的一边交换两项的位置______改变项的符号,而移项______改变符号.

  3.解方程x+21=36得x=________;由10x-3=9得x=______.

  二、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

  4.移项就是把方程中的某一项移到等号的另一边.( )

  5.从6x=1,移项,得x=1-6,x=-5. ( )

  6.由方程-4+x=7移项得x=7-4. ( )

  三、解方程.

  7.(1)8=7-2y; (2) = - ;

  (3)5x-2=7x+8; (4)1- x=3x+ ;

  (5)2x- =- +2; (6)- x+6=4x+1;

  (7) -x=0.5x-3.

  四、解答题.

  8.设m=3x-2,n=-2x+3,当x为何值时m=n?

  9.甲粮仓存粮1000吨,乙粮仓存粮798吨,现要从两个粮仓中运走212吨粮食,使两仓库剩余的粮食数量相等,那么应从这两个粮仓各运出多少吨?

  答案:

  一、1.合并 移项 合并同类项 变号 2.不 要 3.15 1.2

  二、4. 5. 6.

  三、7.(1)y=- (2)x= (3)x=-5 (4)x=-

  (5)x=1 (6)x= (7)x=3

  四、8.x=1 9.207,5,设从甲粮仓运出x吨,1000-x=798-(212-x)

一元一次方程教案优秀2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内容是一元一次方程应用的延伸与拓展,它进一步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同时又渗透了函数与不等式的思想,为以后内容学习奠定了必要的数学基础,本节内容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学生能深刻地认识到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有效的数学模型,领悟到“方程”的数学思想方法.总之,本节内容无论在知识上还是在数学思想方法上,都是十分很好的素材,能很好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应用意识以及创新能力。

  (二)教材的重难点

  本节的重点是探索并掌握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而方程的建模思想学生还是初步接触,寻找相等关系对学生来说仍相当困难,所以确定“找出已知量与未知量之间的关系,尤其是相等关系”为本节的难点之一,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最终目标是运用方程的解对客观现实作出合理的解释,这是本节的难点之二。

  二、教学目标分析

  (一)知识技能目标

  1.目标内容

  (1)结合生活实际,会在独立思考后与他人合作,结合估算和试探,列出一元一次方程解决本节的三个实际问题,并能解释结果的实际意义及其合理性.

  (2)培养学生建立方程模型来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探索精神、合作意识.

  2.目标分析

  (1)本节的内容就是通过列方程、解方程来解决实际问题,这是必须掌握的知识,估算与试探的思维方法也很重要,这是发现和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

  (2)七年级的学生对数学建模还比较陌生,建模能突出应用数学的意识,而探索精神和合作意识又是课标所大力倡导的,因而必须加强培养学生这方面的能力.

  (二)过程目标

  1.目标内容

  在活动中感受方程思想在数学中的作用,进一步增强应用意识.

  2.目标分析

  利用方程解决问题是有用的数学方法,学生在前两节的数学活动中,有了一些初步的经验,但是更接近生活,更富有挑战性的问题则需要师生合作,探索解决。

  (三)情感目标

  1.目标内容

  (1)在探索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享受与他人合作的`乐趣,建立自信心。

  (2)通过对实际问题的解决,进一步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且服务于生活”的辩证思想。

  2.目标分析

  七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决定了他们好奇心强、思想活跃、求知心切.利用教材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方法和品质,这是落实新课标倡导的教育理念的关键.

  三、教材处理与教法分析

  本节内容拟定两课时完成,今天说课的内容是第一课时(探究Ⅰ、探究Ⅱ).根据本节课的特点及七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特征,本节课采用探索发现法进行教学,在活动中充分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本课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给学生以直观形象的演示,增强感性认识,增强教学效果.课中以设疑提问、分组活动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主动获得知识。

一元一次方程教案优秀3

  知识技能

  会通过“移项”变形求解“ax+b=cx+d”类型的一元一次方程。

  数学思考

  1、经历探索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过程,体会一元一次方程是刻画实际问题的有效数学模型。进一步发展符号意识。

  2、通过一元一次方程的学习,体会方程模型思想和化归思想。

  解决问题

  能在具体情境中从数学角度和方法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经历从不同角度寻求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的过程,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

  情感态度

  经历观察、实验计算、交流等活动,激发求知欲,体验探究发现的快乐。

  教学重点

  建立方程解决实际问题,会通过移项解“ax+b=cx+d”类型的一元一次方程。

  教学难点

  分析实际问题中的相等关系,列出方程。

  教学过程

  活动一知识回顾

  解下列方程:

  1.3x+1=4

  2.x-2=3

  3.2x+0.5x=-10

  4.3x-7x=2

  提问:解这些方程时,方程的解一般化成什么形式?这些题你采用了那些变形或运算?

  教师:前面我们学习了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下面请大家解下列方程。

  出示问题(幻灯片)。

  学生:独立完成,板演2、4题,板演同学讲解所用到的变形或运算,共同讲评。

  教师提问:(略)

  教师追问:变形的依据是什么?

  学生独立思考、回答交流。

  本次活动中教师关注:

  (1)学生能否准确理解运用等式性质和合并同列项求解方程。

  (2)学生对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变形方向(化成x=a的形式)的理解。

  通过这个环节,引导学生回顾利用等式性质和合并同类项对方程进行变形,再现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两边同时乘以(除以,不为0)同一个数、合并同类项等运算,为继续学习做好铺垫。

  活动二问题探究

  问题2:把一些图书分给某班学生阅读,如果每人分3本,则剩余20本;如果每人分4本,则还缺25本.这个班有多少学生?

  教师:出示问题(投影片)

  提问:在这个问题中,你知道了什么?根据现有经验你打算怎么做?

  (学生尝试提问)

  学生:读题,审题,独立思考,讨论交流。

  1.找出问题中的已知数和已知条件。(独立回答)

  2、设未知数:设这个班有x名学生。

  3.列代数式:x参与运算,探索运算关系,表示相关量。(讨论、回答、交流)

  4.找相等关系:

  这批书的总数是一个定值,表示它的两个等式相等.(学生回答,教师追问)

一元一次方程教案优秀4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景中建立方程模型.

  2.能准确应用去括号法则解一元一次方程。

  教学重、难点

  重点:利用去括号的法则解含括号的一元一次方程。

  难点:解含多重括号的一元一次方程

  教学过程

  一激情引趣,导入新课

  1下面去括号是否正确?

  (1)2-(3x-5)=2-3x-5,(2)5x-3(2x-4)=5x-6x-12

  2下图中马路的`旁边栽了几颗树?间隔几段?段数和棵数有什么规律?

  下面我们就来看一道与植树有关的问题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1问题1现有树苗若干棵,计划栽在一段公路的一侧,要求路的两端各栽1棵,并且每2棵树的间隔相等.如果每隔5米栽1棵,则树苗缺21棵;如果每隔5.5米栽一棵,则树苗正好用完.你能算出原有树苗的棵数和这段路的长度吗?(做完后交流做法)

  2尝试练习:(1)解方程:

  (2)下面方程的解法对不对?如果不对,请改正。

  解方程:

  解:去括号,得

  移项,得

  化简,得

  方程两边除以,得:x=-

  (3)解下了方程,并口算检验:

  ①(4y+8)+(3y-7)=0,②2(2x-1)-2(4x+3)=7

  ③

  三应用迁移,巩固提高

  1解含有多重括号的方程

  例1解方程:

  2实践应用

  例2如果代数式8x-9与6-2x的值互为相反数,则x的值为___________

  例3如果用C表示摄氏温度(℃),f表示华氏温度(℉),那么c和f之间的关系是“c=(f-32)”

  已知C=15,求f.

  四冲刺奥赛

  例4已知关于x的方程3[x-2(x-)]=4x,和有相同的解,求这个解。

  五反思小结,拓展提高

  遇到有括号的方程应该怎样处理呢?

  六作业p118A组5、6、7B组2

一元一次方程教案优秀5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掌握含括号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与解题思路。

  3、情感目标:通过主动探索,合作学习,相互交流,体会数学的严谨,感受数学的魅力,增加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1、重点: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解含有括号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2、难点:括号前面是负号时,去括号时忘记变号。移项法则的灵活运用。

  三、教学方法:

  1、教 法:讲课结合法

  2、学 法:看中学,讲中学,做中学

  3、教学活动:讲授

  四、课 型:新授课

  五、课 时:第一课时

  六、教学用具:彩色粉笔,小黑板,多媒体

  七、教学过程

  1、创设情景:

  今天让我们一起做个小小的游戏,这个游戏的名字叫:猜猜你心中的“她”

  心里想一个数

  将这个数+2

  将所得结果

  最后+7

  将所得的结果告诉老师

  (抽一个同学,让他把他计算的结果告诉老师,由老师通过计算得到他最开始所想的数字。)

  老师:同学们知道老师是怎样猜到的吗?

  同学:不知道。

  老师:那同学们想知道老师是怎样猜到的吗?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内容——解一元一次方程。

  2、探究新知:

  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

  前面我们遇到的一些方程,例如 3

  老师:大家观察这些方程,它们有什么共同特征?

  (提示:观察未知数的个数和未知数的次数。)

  (抽同学起来回答,然后再由老师概括。)

  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含有未知数的式子都是整式,未知数的次数是l,像这样的方程

  叫做一元一次方程。

  老师:同学们从这个概念中,能找出关键的字吗?能用它来判断一个式子是否是一元一次

  方程吗?

  再次强调特征:

  (1)只含一个未知数;

  (2)未知数的次数为1;

  (3)是一个整式。

  (注意:这几个特征必须同时满足,缺一不可。)

  3、例题讲解:

  例1判断如下的式子是一元一次方程吗?

  (写在小黑板上,让学生判断,并分别抽同学起来回答,如果不是,要说出理由。)

  ① ② ③

  ④ ⑤⑥

  准确答案:①③

  下面我们再一起来解几个一元一次方程。

  例2、解方程

  (1)

  解法一:解法二:

  提醒:去括号的时候,如果括号外面是负号,去括号时,括号里面要变号

  (提示第二种解法:先移项,再去括号。即是把 看成整体的一元一次方程的求解。)

  (2)

  解:

  提示

  1)、在我们前面学过的知识中,什么知识是关于有括号的。

  2)、复习乘法分配律: ,强调去括号时把括号外的因数分别乘以括号

  内的每一项,若括号前面是“-”号,注意去掉括号,要改变括号内的每一项的符号。

  3)、问同学们能不能运用这个知识来去掉这个括号,如果能该怎么去呢?抽一个同学起

  来回答。

  4)、问:去了括号的式子,又该做什么呢?我们前面见过此类的方程的,引出移项,并强调移项时注意符号的变化。此处运用了等式的性质。

  5)、一起回顾合并同类项的法则:未知数的系数相加。

  6)、系数化为1,运用了等式的性质。

  (求解的`每一步的时候,抽同学起来回答,该怎么进行,运用了什么知识,同学叙述,老师写,同学说完后,老师在点评,最后归纳解含括号的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并强 调解题格式。)

  方程(1)该怎样解?由学生独立探索解法,并互相交流。

  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

  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系数化为1。

  4、巩固练习

  (1)解方程(2)当y为何值时,2(3y+4)的值比5(2y—7)的值大3?解5(x+2)=2(5x—1)

  (巩固练习,抽两个同学上黑板去完成,其余的同学在演草纸上完成,待同学们完成后给予点评。)

  5小结:和同学们一起回顾我们这节课学习了什么?

  解一元一次方程

  概念

  含括号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作业:

  1、P12 。1

  2、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

  3、复习此节课的内容,并完成一下两道思考题。

  思考:

  (1) 解方程:

  说明:方程中有多重括号时,一般应按先去小括号,再去中括号,最后去大括

  号的方法去括号,每去一层括号合并同类项一次,以简便运算。

  (2) 该怎么求解?

一元一次方程教案优秀6

  教学目标:

  1、理解一元一次方程,以及一元一次方程解的概念。

  2、会从题目中找出包含题目意思的一个相等关系,列出简单的方程。

  3、掌握检验某个数值是不是方程解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在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探讨概念,数量关系,列出方程的方法,训练学生运用

  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让学生体会到从算式到方程是数学的进步,体现数学和日常生活密切相关,认识到许多实际问题可以用数学方法解决,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教学重点:

  建立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寻找相等关系,列出方程。

  教学难点:

  根据具体问题中的相等关系,列出方程。

  教学准备:

  多媒体教室,配套课件。

  教学过程:

  设计理念:

  数学教学要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景,在数学教学活动中要创造性地使用数学教材。课程标准的建议要求教师不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本节课在抓住主要目标,用活教材,针对学生实际、激活学生学习热情等方面做了有益的探索,现就几个教学片断进行探讨。

  一、游戏导入,设置悬念

  师:同学们,老师学会了一个魔术,情你们配合表演。请看大屏幕,这是20xx年10月的日历,请你用正方形任意框出四个日期,并告诉老师这四个数字的和,老师马上就告诉你这四个数字。

  生1:24,师:2,3,9,10生2:84师:17,18,24,25

  师:同学们想学会这个魔术吗?生:想!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一定能学会!

  【一些教师常用教材的章前图或者行程问题情景导入,但章前图过于平淡且较难,不易激发学生兴趣,本次课用游戏导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其实质是列一元一次方程x+(x+1)+(x+7)+(x+8)=任意框出的.四个日期的和,x是第一个日期,这是本次课的第一个变化。】

  二、突出主题,突出主体

  1、师:看大屏幕,独立思考下列问题,根据条件列出式子。

  (1)x的2倍与3的差是5

  (2)长方形的的长为a,宽比长少5,周长为36,则=36

  (3)A、B两地相距180千米,甲乙两车分别从A、B两地出发,相向而行,甲车每小时行驶30千米,乙车得速度是甲车速度的1.5倍,经过t小时相遇,则=180

  生:(1)2x-3=5(2)2(a+a-5)=36(3)30t+1.5(30t)=180

  师:这些式子小学学习过,它们是()?

  生:方程。

  师:对,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等号的两边分别叫做方程的左边和右边。(现实,学生齐读)

  【这又是一个变化,从小学已有知识出发,提前给出方程的概念,避免课堂中的逻辑矛盾,同时为学习列方程打下基础。】

  2、师:小学我们学过简易方程,并用简易方程解决应用题,对于比较复杂的实际应用题,用方程解答起来更加方便。请自己阅读课本P/79—81,(课本内容略)并把课本空空填写完整,不懂的和你的同学交流。还要回答下列问题:

  (1)你是如何理解“列方程时,要先设字母表示未知数,然后根据问题中的相等关系,写出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方程”?

  (2)什么叫一元一次方程?

  (3)什么是的解?你找到验证的方法吗?

  师:在阅读P/80例题1时老师做出友情提示:

  (1)选择一个未知数x

  (2)对于这三个问题,分别考虑:

  用含x的未知数分别表示正方形的边长;

  用含x的未知数表示这台计算机的检修时间;

  用含x的未知数分别表示男、女生人数。

  (3)找一个问题中的相等关系列出方程

  学生讨论出上述答案后

  师:大屏幕显示上述问题的答案

  【以前我在上这节课时,总是犯了和大多数老师一样的毛病,担心内容多,学生自己不会弄懂,满堂灌,结果我讲的筋疲力尽,学生还是糊里糊涂;这次我放开手,让学生自主学习,带着问题学习,和同学合作学习,结果学生情绪高涨,问题迎刃而解,重点内容也都清晰化。这一变化,把我彻底从课堂解放出来,再不是学生心中“喋喋不休”的数学老师了,真正做到了学生学得愉快,老师教得轻松!】

  三、体现新时代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

  在大多数学生完成课本阅读和解答好课本问题、上述问题的基础上,请几名代表学生汇报所列方程,并解释方程等号左右两边式子的含义。

  师:(强调)(1)方程两边表示的是同一个数;

  (2)左右两边表示的方法不同。

  【这一小小的点拨,有画龙点睛之作用,突出方程的实质性含义,为以后列出更复杂的方程打下基础】

  四、给学生一个展示自己精彩的舞台

  师:本节知识也学完了,你能解释课前老师魔术中的几多秘密?

  设任意框出的四个数字的第一个为x,则:

  生1:x+(x+1)+(x+7)+(x+8)=24;

  生2:x+(x+1)+(x+7)+(x+8)=84

  师:很好!如何算出x的值,是我们下一节课要探讨的问题(继续设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老师想当堂检测一下谁掌握的最多,最好,请看大屏幕。

  【题目略,题目设计主要是列方程,并要求学生划出列方程的一个相等关系;检验一个数值是不是方程的解。这次的舞台大展示,教师仍然改掉以前的在学生旁边指手画脚的坏毛病,让学生一口气做完,让他们胆大地出错,暴露问题,然后师生一起纠正答案,效果比以前好了N倍!】

一元一次方程教案优秀7

  一、活动内容:

  课本第110页111页活动1和活动3

  二、活动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运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进一步体会建模思想方法。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数学活动使学生进一步体会一元一次方程和实际问题中的关系,通过分析问题中的数量关系,进行预测、判断。

  (2)运用所学过的数学知识进行分析,演练、合作探究,体会数学知识在社会活动中的运用,提高应用知识的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数学活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兴趣,增强自信心,进一步发展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体会数学与现实的联系,培养学生求真的科学态度。

  三、重难点与关键

  1、重点:经历探索具体情境的'数量关系,体会一元一次方程与实际问题之间的数量关系会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2、难点:以上重点也是难点

  3、关键:明确问题中的已知量与未知量间的关系,寻找等量关系。

  四、教具准备:

  投影仪,每人一根质地均匀的直尺,一些相同的棋了和一个支架。

  五、教学过程:

一元一次方程教案优秀8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根据商品销售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找出等量关系,列出方程,掌握商品盈亏的求法,;

  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让学生在实际生活问题中,感受到数学的价值。

  教学难点 让学生知道商品销售中的盈亏的算法。

  知识重点 弄清商品销售中的进价标价售价及利润的含义。

  教学过程(师生活动)设计理念

  引言前面我们结合实际问题,讨论了如何分析数量关系,利用相等关系列方程以及如何解方程。本节开始,我们将进一步探究如何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利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前面已有所讨论,本节承上启下,进一步探究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引例①某商品原来每件零售价是元,现在每件降价 ,降价后每件零售价是 ;

  ②某种品牌的彩电降价 以后,每台售价为 元,则该品牌彩电每台原价应为 元;

  ③某商品按定价的八折出售,售价是 元,则原定价是 ;

  ④某商场把进价为1980元的商品按标价的八折出售,仍获利 ,则该商品的标价为 ;

  ⑤我国政府为解决老百姓看病问题,决定下调药品的价格,某种药品在1999年涨价30%后,20xx降价70%至 元,则这种药品在1999年涨价前价格为 元。学生对进价、标价、售价、打折等商品销售中的一些概念的含义已有一定的知识积累,通过引例,使学生在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引入新课。

  提出问题

  探究新知问题(教科书93页探究1):某商店在某一时间以每件60元的价格卖两件衣服,其中一件盈利还是亏损?或是不盈不亏?通过实际生活中的实例,用问题的形式来探究新课内容,使学生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需要数学。

  讨论交流解决问题①引导学生大体估算盈亏情况;

  ②教师提出问题,学生自主讨论解决;

  (1)商品销售中的盈亏如何计算?

  (2)两件衣服的进价、售价分别是多少?

  ③得出结论后,将结论与学生先前的估算进行比较;

  ④教师归纳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先由学生估算(培养学生敏感意识)然后通过师生合作交流,学生自主探索,得出结论,让学生品尝成功的喜悦。

  巩固练习由学生自主探索解决。

  问题:我国股市交易中每天、卖一次各交千分之七点五的各种费用,某投资者以每股10元的价格买入上海某股票1000股,当该股票涨到12元时全部卖出,该投资者实际盈利为多少?

  巩固本课中商品销售盈亏的求法,再次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应用价值。

  小结与作业

  课堂小结通过以下问题引导学生小结:

  ①由学生谈谈本节课学到了哪些知识?学后有何感受?

  ②商品销售中的基本等量关系有哪些?由学生概括本课中学到的知识,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布置作业必做题:教科书97面习题2.4第2、3、4题;

  备选题:

  ①某商品的进价是1000元,售价为1500元,由于情况不好,商店决定降价出售,但又要保证利润率不低于5%,那么商店可降多少元出售此商品;

  ②一年定期的存款,年利率为 ,到期取款时须扣除利息的20%,作为利息税上缴国库,假如某人存入一年的定期储蓄1000元,到期扣税后可得利息多少元?

  ③某商场将某种DVD产品按进价提高35%,然后打出九折酬宾,外送50元打的费的广告,结果每台DVD仍获利208元,则每台DVD的进价是多少元?

  ④某企业生产一种产品,每件成本价是400元,销售价为510元,本季度销售了件,为进一步扩大市场,该企业决定在降低销售的同时降低生产成本,经过市场调研,预测下季度这种产品每件销售价降低4%,销售量将提高10%,要使销售利润(销售利润=销售价-成本价)保持不变,该产品每件的.成本应降低多少元?

  本课教育评注(课堂设计理念,实际教学效果及改进设想)

  本课以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生活中的实例入手引入新课,在新授过程中,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人教师进行适当引导、点拔、启迪。在学生的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过程中弄清商品销售中的盈亏的算法。加法对进价标价售价及利润的实际意义的理解。使学生深切感受到数学生活实际中的应用。从而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另外学生通过对新授问题的估算,最后计算得出正确的结论,品尝到成功的喜悦,从而也激发了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

【一元一次方程教案优秀】相关文章:

《解一元一次方程》教案08-31

《一元一次方程》说课稿12-29

一元一次方程教学反思04-23

一元一次方程教学反思04-28

一元一次方程数学教学反思03-04

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教学反思12-23

慈母情深优秀教案优秀10-11

《散步》优秀教案06-12

《压强》教案优秀0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