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科学教案

时间:2023-10-13 09:42:32 教案 我要投稿

(热)大班科学教案8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大班科学教案8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热)大班科学教案8篇

大班科学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 借助已有经验,尝试猜测、分析、推理动物过冬的方式,并能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

  2、 尝试在游戏中扮演不同的动物,表现它们各自的过冬方式。

  3、 对动物过冬方式感兴趣,愿意了解大自然的秘密。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教具:动物过冬课件

  学具:动物实物图片挂牌、过冬方式标记

  经验准备——幼儿有关于动物过冬的零散经验

  活动过程:

  一、师幼谈论自己知道的动物,唤起已有经验,猜测分析动物在冬天面临的困难。

  1、自由谈论,引入话题。

  教师:你喜欢动物吗?你们知道哪些动物?(幼儿自由发言)

  教师:这些动物你们都认识吗?看看有谁?(松鼠、乌龟……)

  2、看冬景的画面,猜测分析动物在冬天面临的困难。

  教师:你看到了什么?这是什么季节?(冬天)

  教师:这么冷的冬天,动物们怎么度过呢?(躲起来……)

  教师:在冬天,动物们遇到最大的困难是什么呢?(找不到吃的、很冷…)

  教师:冬天,动物们会遇到这么大的困难,可是它们依然生存着,动物们还是会度过寒冷的冬天。

  二、幼师展开讨论,梳理并拓展经验,猜测、推理动物寻求解决困难的方法。

  1、教师:不同的.动物会有不同的办法,你知道哪些动物,它会有哪些办法呢?

  共同观察动物画面,针对幼儿谈到的每一个动物进行引导,教师按过冬方式的不同逐渐梳理出线索。

  2、教师:动物们是不是用这些方法过冬的呢?好,我们来看一看。

  看课件,了解小乌龟、大雁、雪兔和蚂蚁的过冬方式,归纳出四种动物的过冬方法。

  3、教师:看来动物们是有自己的办法,它们根据自己的特点选择不同的方法度过了寒冬。

  三、看课件,玩游戏,巩固提升经验,表现不同动物的过冬方式。

  1、教师展示四种过冬方式标记,看课件做游戏。

  教师:看来,你们都很会动脑筋,动物们很想和你们做朋友,我们后面的桌子上有一些动物,待会儿请你们选一个自己最喜欢的动物来扮演它。

  教师:自己是谁?在寒冷的冬天可以怎样过冬呢?(幼儿选择动物图片,教师巡回指导)

  教师:好,请你们把小动物挂在胸前,回到座位上,一起来玩个游戏吧。

  教师展示四种标记,分别挂在椅背上,交代游戏规则:这里是动物们的家,你就是一个小动物,请你仔细想想:你是怎样过冬的?冬眠过冬的小动物都回到这个家里,南飞过冬的小动物都回到这个家里,换毛过冬的小动物都回到这个家里,看谁先回到家里。

  (适时看课件四种过冬方式交互页面,寻找答案:请××小动物回到自己家去。)

  2、幼儿再次选择动物角色进行游戏。

  教师:我们找到了自己的家,请你们把动物图片放回椅子上,到后面的桌子上再选一个你喜欢的动物扮演吧。

  教师:你还知道哪些动物,它们是怎样过冬的?我们一起找一找吧!

大班科学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了解水的三态变化。

  2、发展幼儿的观察力体验探索的乐趣。

  教学准备:冰块若干 干湿毛巾两块 脸盆4个 镜子每人一个 灯笼一个 电水壶一把

  热水许多 多媒体课件《小水滴的旅行》

  教学重点难点:知道水在自然界存在固体、液体、气体三种状态。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出示灯笼请幼儿猜灯谜:不洗不脏,越洗越脏,洗它不能吃,不洗反能尝.(水)

  幼儿自由讨论

  教师提问问题:

  1、水能变成什么?

  2、天上为什么下雨?

  3、出示干湿毛巾请幼儿讨论湿毛巾怎样变干,毛巾上的`水哪去了?

  小结:小朋友说了那么多水的变化到底水是怎么变得呢?小朋友做实验后就明白了。

  二、做实验

  实验一把冰块放到热水中观察冰块的变化,幼儿自由讨论,并把结果记录在纸上。

  教师小结:冰受热变成了水

  实验二教师在电壶中加少量的水并加热,请幼儿讨论水加热变成什么?并把结果记录在纸上。

  教师小结:水受热变成水蒸气

  实验三首先让幼儿摸一下镜子的感觉<凉凉的>,照一照自己在镜子里的样子,然后把镜子放到热水盆上面一会儿,观察镜子与以前有什么不同。幼儿自由讨论并把结果记录纸上。

  教师小结:水蒸汽遇冷变成水。

  请几名幼儿把画好的统计表讲解一下并对做的比较好的幼儿给予鼓励。

  教师小结:冰受热变成水,水受热变成水蒸气

  三、观看媒体课件

  观看多媒体课件《小水滴的旅行》边看边提问:

  小水滴的家是什么地方?太阳公公放出万道金光小水滴发生了什么变化?冷风一吹水蒸气变什么什么?冷风继续吹云彩里的小水滴有什么变化?使幼儿加深对水的三太变化的了解。

大班科学教案 篇3

  设计意图:

  大班的孩子对动物的一些防身绝招已有所了解,然而对动物的再生本领却比较陌生,活动以《螃蟹的奇遇》这个故事为背景,以螃蟹失去大螯、长出大螯、发现壁虎和蚯蚓的再生本领为线索。在欣赏课件和观察画面的过程中一些动物的再生本领。通过思考、交流、讨论、分享经验,从而激发幼儿对动物的再生本领的探索。

  活动目标:

  1.通过故事了解一些动物的再生本领。

  2.在倾听、思考、探索中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3.感受动物世界的神奇,萌发探索的欲望。

  活动准备

  魔术道具、课件、动物图片

  活动过程:

  一、魔术导入,激发兴趣

   师:今天老师要给你们表演一个精彩的节目。

  1.教师表演魔术,将大拇指拔走。

  2.和幼儿一起揭穿魔术。

  师:老师拔出的是假手指套,是魔术道具,真手指藏在了手背后面。

  3.引出问题。

  师:如果我的手指真的没了,还会长出来吗?

  生:不会。

  师:是的,人没有这样的本领,那动物有吗?

  生:有。

  二、欣赏故事,了解动物再生的本领。

   (一)播放课件,设疑、猜测,了解三种动物的再生。

  1.出示螃蟹。

  师:这个小家伙是谁呀?它是一只怎样的螃蟹?

  生:开心的、帅的、可爱的······

  师:可是今天它被人抓进了笼子里,它可不想待在里面,如果你是小螃蟹,你会怎做呢?

  生:用钳子挖个洞。

  生:爬上来,用钳子把盖子剪开。

  生:用钳子刨个地洞逃走。

  师:你们说的钳子就是螃蟹的大鳌。

  师:那它有没有逃出来呢?

  师:看它真的爬上来了,想从洞口挤出来,可是它太用力了,把大鳌挤断了。

  2.欣赏课件,引发讨论。

  师:螃蟹丢掉了一只大螯很难过?这时壁虎看见了走过来说——(观看动画1)

  师:壁虎是怎样安慰它的?

  生:别担心,你的大鳌还会长出来的。

  师:你们相信壁虎的话吗?

  生:信。

  师:螃蟹可不相信壁虎的话,它觉得壁虎是在骗它呢!可是壁虎说——(观看动画2)

  师:壁虎说了什么?

  生:我的尾巴被蛇咬了还会长出来,我们都有再生的本领,你的大鳌断了也会长出来的。

  师:原来壁虎知道自己的尾巴断了可以再长出来,所以它觉得螃蟹的大鳌断了也可以长出来,那它的想法正确吗?(观看动画3)

  师:螃蟹真的长出新的大鳌。

  师:那你们知道螃蟹除了大鳌断了可以再长出来,还有哪些地方没了也可以长出来?

  生:腿断了可以再长出来。

  生:哪里没了都可以长出来。

  生:肠子吐出来,还可以再长。

  师:螃蟹不仅大鳌断了可以再长出来,腿断了也可以长出来,更神奇的是它的眼睛坏了还可以再长呢!

  师:螃蟹长出新的大鳌,它可开心了,又活灵活现的在岸边爬来爬去,忽然它听到“哐”的一声,发生什么事了?(观看动画4)

  生:蛇被刀砍成两段。

  生:毛毛虫被刀砍成两段。

  师:告诉你们是蚯蚓,它被人用铁锨砍成了两段,它还能活吗?(观看动画5)

  师:螃蟹是怎么样安慰蚯蚓的?

  生:别担心,我们都有再生的本领,你还会再长出一条新的蚯蚓。

  师:螃蟹说的对吗?我们来听听蚯蚓自己来告诉你们答案。

  师:螃蟹只说对了一半,蚯蚓不但会再生,而且两个半段身体会分别长成蚯蚓,这样一条蚯蚓就变成了两条。其实啊,蚯蚓如果被切成三段、四段、也有可能长出三条、四条蚯蚓。

  (二)总结故事情节,理解再生的含义。

  师:故事听完了,你知道了什么?

  生:螃蟹的大鳌断了可以再长出来

  生:壁虎的尾巴断了可以再长出来

  生:蚯蚓如果被切成两段会长出两条新的蚯蚓。

  师:这些动物的特殊部位断过之后可以重新长出新的来,我们把这样的本领叫动物的再生本领。有了这个再生的本领,动物在遇到危险时就可以顺利逃走,保护了自己。

  三、交流分享,继续探索

  师:你们知道还有哪些动物有再生的本领吗?

  1.出示动物卡片,幼儿自由讨论,思考一些动物的再生部位。

  师:今天老师带来一些动物朋友,你们看看你拿到的动物是谁?有不认的吗?(一起认识水螅)

  师:拿到相同动物的小朋友可以走到一起,大家讨论一下,交流交流,看看它们再生的部位有可能在哪里?

  生:鹿是角,尾巴。

  生:龙虾是大鳌、尾巴、腿。

  生:章鱼是脚爪、头。

  生:水螅哪里都可以。

  2.通过视频,验证探索的结果。

  小结:其实自然界中像这样有再生本领的动物还有很多,回去以后可以和爸爸妈妈一起查查资料,发现更多的'奥秘。

  四、初步探究人类的再生。

   师:动物有这么强大的再生本领,那我们人体有吗?

  生:没有。

  师:互相观察一下,看看你旁边的好朋友,再想一想,一起思考交流一下。

  1.幼儿相互观察讨论,发现人体的再生部位。

  生:头发、指甲、骨头、皮肤、胡子······

  师:老师每年去献血,我的血会不会被抽干啊?

  生:吃红豆补血。

  生:还会生出新血。

  师:我们的骨髓细胞是可以造出新的血液的。

  2.懂得关爱自己,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师:那如果我们的四肢,器官失去了会不会再长出来?

  生:不会。

  师:所以身体对我们很重要,我们要保护好自己的身体。

  五、活动延伸:探究动物的其他自我保护方法。

   师:动物除了有再生的本领保护自己,还有什么本领也可以保护自己呢?(出示图片)

  师:认识它们吗?

  生:变色龙变色。

  生:枯叶蝶停在枯树叶上。

  师:那海马呢?蜘蛛呢?不着急,这个问题你们回去后再慢慢探讨。

  课后反思:

  拿到这个故事素材时,觉得要把它设计成科学活动,首先要理解什么是再生?而再生的范围非常广泛,动物、植物、人类都有再生的功能,还有再生能源、再生资源等。但对于孩子来说,他们的认识是粗浅的,他们所能理解的再生的概念应该是简单易懂的,所以,我还是围绕故事情节,把再生的概念定义为,物体对失去的部分能长出与原来形态功能相同的结构的现象称为再生。

大班科学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探索的欲望。

  2.能够了解物体的沉浮现象,记录操作结果。

  3.初步大胆尝试,探索让下沉的物体上浮。

  4.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5.能在情景中,通过实验完成对简单科学现象的探索和认知,乐于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所发现的结果。

  活动重点

  能够了解物体的沉浮现象,记录操作结果。

  活动难点

  初步大胆尝试,探索让下沉的物体上浮。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了解物体的沉浮现象,会记录实验结果。

  2.物质准备:

  a.各种实验材料(瓶盖、橡皮泥、雪花片、泡沫、回形针、橡皮泥、木块、钉子、记录表、操作盒子)人手一份。

  b.自制幻灯片。

  活动过程

  一、激发幼儿兴趣,感知物体的沉与浮的现象

  1.师:小朋友今天老师要和大家一起做实验了,这里我为大家准备了很多的操作材料有:水、瓶盖、橡皮泥、雪花片、泡沫、回形针、橡皮泥、木块、钉子、记录表。请小朋友试一试,看一看哪些物体会沉下去?,那些物体会浮上来?用符号标记。

  2.师:在操作时请小朋友注意以下几点:

  a.请小朋友把你的记录结果记录到记录纸上;

  b.操作时请小朋友尽量不要把水洒到桌子上;

  c.每一种材料都要尝试。

  3.师:教师巡回观察幼儿的操作结果,并对于个别操作较慢的幼儿进行指导和鼓励。

  4.师:并现场验证幼儿猜测的正确与否。对不同意见(如同一种物体,有的幼儿认为沉,有的幼儿认为浮)通过实验验证,统一认识。

  5.师小结:我们通过操作后发现金属类的物体放入水中会下沉像(回形针、钉子、硬币)木质和塑料类的物体放入水中会上浮像(泡沫、筷子、木块、雪花片、瓶盖)。由此可见,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物体本身的材料有关。

  二、尝试探索如何让沉下去的'物体浮上来

  1.师:刚才的结果中我们都看到了,物体在水中的现象都是不一样的,接下来老师要加大难度了,请小朋友尝试操作,如何让下沉的物体上浮?看看有什么样的办法。(有的是通过借助外力,还有的是改变自身形状)一起来探索。

  2.师:鼓励幼儿尝试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3.师小结:我们发现橡皮泥浮起来了,实心的橡皮泥放入水中会下沉,但是我们通过改变它的形状,由原来的下沉变成了现在的上浮。橡皮泥在自身比重不变液体密度不变的情况下,它排开液体的体积变大了。它就会浮在水面上了。在此环节中渗透了有关浮力的知识,引导幼儿对浮力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同时,潜移默化地熏陶幼儿对有关浮力的了解。

  三、迁移生活经验,寻找生活中的浮力现象

  观看课件,轮船、游泳圈、竹筏等。

  活动延伸

  师:小朋友们,我们知道改变橡皮泥本身的形状可以让原本下沉的物体上浮。那你找一找你的身边还有什么物体也可以这样来操作?大家搜集一下,然后通过实验的方法自己来试一试,看一看吧。

  教学反思:

  1.通过幼儿亲手操作,大胆尝试,观察物体的沉浮现象。

  2.在活动中提供了适宜的材料让幼儿人人动手,满足了中班孩子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3.动手操作前利用猜一猜激发孩子的求知欲,从而增强了活动的目的性。

  4.实验结果评价中我给幼儿了充分的肯定。

  5.本节课的不足在于拓展延伸时由于准备不足,孩子没能答出人们利用水的神奇力量都做了哪些事情。

  6.以后还要多探究,并及时引导孩子为以后教学工作打下基础。

大班科学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认识秋天的树,知道几种常见树的名称,感受树与季节发生着同步的变化。

  2.学习用简单的图示记录自己发现的树的不同特征,感受树的多样性。

  3.能大胆进行实践活动,并用完整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意见。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活动准备:

  挂图。

  活动过程:

  一、出示挂图,幼儿观察桂花树、橘子树、玉兰树、梧桐树。

  1.提问:你认识这些树?能说出它们的名字吗?说说这事一些什么样的树?它们的叶子各是什么样的?(如桂花树枝头坠满小小的桂花;橘子树届满了果实,玉兰树长着绿绿的叶子,梧桐树树叶变黄了等)

  2.秋天到了,你发现这些树有什么变化?(引导幼儿从树的开花、结果、落叶这一明显的变化角度来进行描述)

  3.你还知道关于这些树的特别的秘密吗?(引导幼儿说出这些树有先长叶再开花、先开花再长叶之分)

  二、幼儿观察《小朋友的书 秋天多美好》第16-17页的画面。

  1.提问:这些树你认识吗?你能说出它们的名字吗?你是用什么办法认识它的?

  2.这些树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三、幼儿进入树林,在寻找认识树的过程中,巩固对各种树的名称和特征的认识。

  1.教师出示几种树叶,问:"这些树叶分别是从哪棵树上落下来的?你能将这些树叶送回到树妈妈的`身边吗?找到后站在这棵树妈妈旁边。"

  2.幼儿说出判断的理由:你是怎么知道这片树叶就是这颗树妈妈的宝宝呢?(引导幼儿从树叶的形状等特征来判断、推理)

  3.观察树妈妈:这颗树妈妈长什么样?(引导幼儿按整体外观、树干、树枝、树冠、树叶的顺序观察)

  4.给树妈妈制作名称标牌你知道它叫什么名字吗?说出树妈妈的名字。老师在小卡片上写名称,并挂到树上。

  5.游戏"摸摸ⅹⅹ跑回来",巩固对树的认识。

  幼儿聚集在教师身边,教师说出一种树的名称,让幼儿跑去找,找到桂花树后摸摸树干跑回来,看哪个小朋友的速度快。

  四、收集自己最喜欢的树叶带回幼儿园。

  并说说喜欢的理由教师收集幼儿对树感兴趣的问题,指导幼儿将有关树的问题用图画的形式画出来,张贴在主题墙上。

  五、绘画:我眼中的树。

  1.幼儿绘画。

  2.分享交流,感受树的多样性。

  教学反思:

  这次活动我结合主题和幼儿一起到户外观察各种各样的树,我们一起从教室出发,一路走一路看,和着春天的气息,孩子们对这次亲临活动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在公园,我们看到了垂柳,看到了罗汉松,看到了柏树,看到了梅树……在幼儿的作品中,他们把自己看到的,想象中的各种各样的树都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了。王伊诺小朋友一个内向的小姑娘,她把柳树画成了一个俏姑娘,有着长长的辫子,随着风在左右摆动,因为在她眼里柳树姑娘是一个活生生的人,是她的好朋友。心仪的桃树上开满了五颜六色的花,红的,黄的,紫的……因为在她心中桃花是最漂亮的,是她最喜欢的。

  小百科:树木是木本植物的总称,有乔木、灌木和木质藤本之分,树木主要是种子植物,蕨类植物中只有树蕨为树木,中国约有8000种树木。分为榕树;杨树;柳树;柏树等。

大班科学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在动手操作中,激发幼儿探究摩擦力的兴趣。

  2、发展幼儿思维,能尝试用多种办法改变摩擦力的大小。

  3、引导幼儿了解摩擦力,感知不同材料对摩擦力产生的影响。

  活动准备

  1、课件:图片—陀螺

  2、玻璃球、干枣、斜面、轮胎、麻绳、带拉链的衣服、蜡烛、饮料瓶、毛巾。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感知摩擦力的存在,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请部分幼儿演示拔河比赛

  2、请小朋友说一说,手抓住绳子后有什么感觉。

  教师:会感觉到一种阻碍我们的手和绳子摩擦的力,这叫做摩擦力。

  二、展开

  1、教师:摩擦力是一种神奇的力量,它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

  而且它还有一个古怪的脾气,就是有时候大,有时候小。

  你们想不想和老师一起研究一下这个古怪的摩擦力呀?

  2、实验:摩擦力

  通过实验了解摩擦力,感知不同材料对摩擦力产生的影响。

  知道摩擦力的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1)让陀螺在光滑的木板和铺有绒布的木板上转动,比较那个陀螺会最先停下来。

  提问:哪个陀螺会最先停下来,为什么?

  :铺有绒布的木板上的陀螺会最先停下来,因为绒布很粗糙,摩擦力大;

  光滑的木板因为表面光滑,摩擦力小,所以陀螺转动的时间长。

  (2)夹玻璃球和夹枣比赛。

  引导幼儿分组进行实验:将装在瓶子里的玻璃球和装在瓶子里的枣夹出放在盘子里,

  看看哪一组最先夹完。

  提问:这次你有什么发现,摩擦力的大小和什么有关系?

  :摩擦力的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系,物体间接触面光滑,摩擦力小;

  物体间接触面粗糙,摩擦力大。

  3、动脑筋想办法,如何减小和增大摩擦力。

  摩擦力有时大,有时小,有时候会帮助我们,有时候又会给我们制造麻烦,

  现在请小朋友开动脑筋,让摩擦力帮助我们做好事。

  (1)衣服上的拉链拉不开怎么办?

  (让幼儿尝试用蜡烛减少摩擦力解决问题。)

  (2)饮料瓶的瓶盖打不开真么办?

  (让幼儿尝试用毛巾包住瓶盖增大摩擦力解决问题。)

  4、了解摩擦力在生活中的应用。

  增大:鞋子和轮胎的花纹、跑道、钉子鞋等。

  减小:润滑油、磁悬浮列车等。

  :原来,摩擦力是可以增大或减小的,我们小朋友要动脑筋让它们帮助我们。

  三、结束

  幼儿自由讨论,生活中还有哪些摩擦力。

大班科学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有主动交流和参与美术活动的兴趣,体验恐龙的有趣和成功的喜悦。

  2、能运用有关恐龙的已有经验,按意愿绘画出不同动态和表情的恐龙形象。

  3、能大胆的与人交往,有序的操作。

  重点:1、2难点:2

  环境材料:

  绘画工具:白纸、水彩笔、油画棒

  辅助材料:各种恐龙玩具、图书

  组织形式:集体

  活动情景

  儿童活动状态

  教师教育策略

  反思

  一、游戏活动——“我和恐龙交朋友”幼儿按自己的意愿自由选择不同的恐龙玩具玩耍。

  1、幼儿仔细观察活动室中的各种恐龙玩具、图书。

  2、幼儿自选恐龙玩具玩耍。

  (1)部分幼儿缺少活动的目的性,随意成分大。

  (2)个别幼儿对恐龙的外形特征感知较差,把握不准。

  (3)部分幼儿联系恐龙的动态和表情想象不够丰富。

  1、以与恐龙交朋友引起幼儿

  活动的兴趣。

  “今天,我们幼儿园里来了许多的恐龙朋友,你们想和它们交恐龙吗?”

  2、引导幼儿通过大胆动手操作和模仿表演,感知不同恐龙的外形特点并大胆塑造恐龙的动态。

  (1)告诉你的小伙伴,你喜欢的恐龙朋友的样子有什么特别?它有些什么本领?

  (2)它能做些什么不同的动作和表情?表演给我们看看。

  3、激发幼儿绘画创作的愿望。

  “和这么多的'恐龙交了朋友,你们想不想让更多的人认识、了解你们的恐龙朋友呢?用什么方法?”

  活动情景

  儿童活动状态

  教师教育策略

  反思

  二、幼儿绘画活动。

  1、幼儿按意愿确定绘画目标。

  (1)部分幼儿画的恐龙形象不够鲜明,特征不突出,不同的动态、表情表现不充分。

  (2)个别幼儿的绘画作品形象单一,与别人相同,缺乏创造性。

  2、个别幼儿在操作时较无序,习惯较差。

  1、鼓励幼儿大胆的、有目的的操作;观察幼儿参与活动时的情绪、兴趣、积极性的表现。

  ①你想画什么恐龙?请把它们不同的表情、动作和特点画出来。

  2、对幼儿绘画的情况,给予不同层次的帮助和指导:

  ①外形上:体态、五官、颜色、随身的标记性物品……

  ②动态及表情变化上:站、跑、走、跳、滚、爬、哭、笑、生气、睡觉、做游戏……

  ③鼓励幼儿大胆的与同伴交流、相互帮助。

  色彩:注意色彩的搭配。

  布局:引导幼儿添加不同的地点和背景,丰富画面。

  形象:引导鼓励幼儿与别人画不相同的或创造新的恐龙形象。

  要求:保持场地和手、脸、衣服的干净,按顺序使用材料。

  3、在活动过程中引导幼儿相互观察、交流、扩散不同绘画经验。关注活动中个别在原有水平上发展较显著的幼儿,给予积极的鼓励。

大班科学教案 篇8

  大班科学教案1:有趣的藕

  活动目标:

  1.在看看、数数、玩玩中感知藕的一些基本特征,体验藕中有孔这一有趣的现象。

  2.乐于用语言讲述自己的操作情况。

  3.在游戏过程中,发现藕的有趣性。

  活动准备:

  1、人手一段鲜藕、藕的图片一张;

  2、吸管、水(装在小塑料瓶里)、玻璃丝带、电线人手一份;

  3、焐熟藕、炒藕丝、嫩藕丝每组各一盆。

  活动过程:

  一、感知藕的外部特征(出示一节藕)

  1.今天我们带来了什么?(藕)

  2.请小朋友看看、摸摸、闻闻、藕是怎么样的呢? (引导幼儿可以从颜色、形状还有气味等方面来说。)

  (1)白白的,长长的,象小朋友的手臂。

  (2)摸上去滑滑的,象一根小棍子。

  (3)闻着感觉有点臭。

  小结:藕是乳白色的,摸上去比较光滑,看上去象一根小棍子,也象小朋友的小手臂。

  二、感知藕的内部特征

  1.发现藕中有孔这一现象

  师:小朋友想不想看看藕的里面是什么样的呢? 请阿姨和老师帮忙把藕切开,看看里面是怎样的?(当老师和阿姨把藕一段段切开来时,一阵阵的清香溢满了整个教室,教师急忙抓住这个契机,再请小朋友仔细闻一闻,现在的藕是什么味道的,小朋友一阵阵:好香啊!……终于还了藕的“清香”之身!)

  (1)里面有一根长长的丝连在一起。

  (2)藕里面还有孔。

  2.数数藕有几个孔

  (1)藕里的孔排成了什么形状的队伍呢?象什么? (排成了一个圆形,象一朵花。)

  (2)你藕里面的这朵花有几片花瓣呢?(在这个环节中,看得仔细的孩子会发现:藕里除了有排成圆形的,象花瓣一样的孔以外,边上还有很多不规则的,象很多小气泡一样的小孔,这对问题“数数藕中有几个孔”带来了很大的干扰。为了能排除这些小气泡的干扰,于是我设计了请小朋友数数藕中有几片花瓣这个问题,使得每个幼儿都能非常形象地知道,哪些孔是要数的,哪些孔是不需要数的。)

  (3)教师根据幼儿的讲述的方法在黑板上一一展示。小结:藕切开来里面有长长的细细的丝,里面有孔,这些孔排成了一朵花的形状,这些花瓣有大有小,每个藕都有9个孔。

  三、试试藕的孔是不是通的。

  师:这些小洞洞到底有多深,能不能通到下面呢?

  1.介绍材料(玻璃丝线、电线、吸管、水)

  2.怎样才能证明这些藕的孔是通的呢?(这个问题的设置,是为了让幼儿在操作前就能理解什么是通,什么是不通,以便在操作是能针对这一标准作出准确的判断。)

  3.请小朋友自由选择工具,以证明藕的孔是通的还是不通的。 (幼儿自由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4.评讲:你选的是什么材料,证明是通的了吗? (个别幼儿上来示范。)

  小结:不管你的藕是粗是细,是短是长,是老是嫩,我们都能用各种材料证明,藕中的每一个孔都是通的。

  四、介绍藕的出处和功效。

  师:你吃过藕吗?你吃过的藕是怎样的呢? (幼儿根据经验介绍。) 那吃藕有什么好处呢?

  五、品尝——品尝用不同烹饪方法制作的藕的味道。

  活动延伸:和个别种植藕的家长取得联系,带孩子们到藕池观看藕的出泥过程,同时培养孩子尊重劳动的情感。(江苏省苏州市东山实验小学幼儿园 邱红艳)

  大班科学教案2:有趣的影子

  一、活动目的:

  1、引导幼儿获得有关“光和影子”的感性经验。

  2、初步了解影子的作用,引发对这一自然现象的兴趣。

  3、引导幼儿主动参与操作活动,激发幼儿的探索兴趣,求知欲望。

  二、活动材料:

  1、彩色纸剪的各种物体形象,立体玩具和影子棋盘。

  2、白纸、手电筒、胶水若干,记录纸人手一份。

  3、无影灯图片若干张。

  三、活动过程:

  1 以谈话活动“我知道的影子”,引起幼儿探索欲望。

  师:你知道影子是什么样的吗?

  师:今天我们准备了四组材料玩影子,而且这四组材料都不一样,你可以选择喜欢的材料玩一玩、画一画,看看你有什么发现?

  2、幼儿操作玩影子,了解影子与光线的关系。

  师:你们发现了什么?(个别幼儿演示并介绍记录结果)

  师:(整理记录)当光线位置变化了,影子会变;当物体位置变化了,影子同样会变。

  (示图一)当光线位置较高时,影子就短。这是因为物体阻当了较少的光线。

  (示图二)当光线低斜时,影子就长。这是因为物体阻当了更多的光线。

  3、利用光和影子的感性经验,玩“影子棋盘”。

  玩法:幼儿两人一组,分别选择红方、蓝方。轮流把中间的水彩笔的影子照在对方的棋盘标志上,影子的最远处停在不同的标志上可以得不同的星数,比一比谁的星最多。

  4、影子在日常生活各种运用。

  师:影子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它对人们的生活有什么作用?我们什么时候不需要影子?

  5、延伸活动:踩影子。

  6、亲子活动:制作影子钟

  四、注意事项

  为了活动的效果,活动教室的窗户最好用防紫外线的窗帘进行遮挡。

  五、知识背景材料:

  影子产生条件:物体挡住了光就有了影子。

  当光线低斜时,影子就长。这是因为物体阻当了更多的光线。

  当光线位置较高时,影子就短。这是因为物体阻当了较少的光线。

  大班科学活动3:小小桥梁设计师

  教学目标:

  1、通过幼儿自己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培养幼儿有顺序、有耐性的良好观察习惯和敏锐的观察能力。

  2、培养幼儿认识、探索生活中常见事物蕴含的科学原理的兴趣。

  3、通过幼儿自己操作,培养幼儿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

  小神童电脑软件、桥梁展示图、纸、笔

  教学过程:

  一、以故事形式引起幼儿兴趣:

  小熊家门前有一条小水沟,它正在那发愁不知怎么办才能过对岸,小朋友你们能帮助小熊想个办法吗?小熊的好朋友机灵猴也帮它想了个法子,我们一起听听是什么法子?和我们想的一样吗?

  二、边看小神童软件边提问:

  1、机灵猴和小熊来到了什么地方?看到一座什么桥?在古代人们用什么来建造桥梁的?小熊喜欢吗?为什么?

  2、机灵猴和小熊又来到了哪一座桥?赵州桥是用什么来建造的?它的外形怎样?赵州桥和竹桥有什么区别?

  3、它们来到了现代看见了什么桥?钢筋吊桥的用什么来建造的?钢筋吊桥在结构上有什么特别之处?钢筋吊桥起到什么作用呢?你们现在见过哪些钢筋吊桥?

  4、看完了钢筋吊桥,它们又看了什么桥?现代立交桥建立在什么地方?它是用什么来建造的?它对交通起到什么作用?你们在哪些地方看到现代立交桥?

  5、除了机灵猴介绍我们认识的古代竹桥、赵州桥和现代的钢筋吊桥、立交桥外,你们还见过哪些桥呢?

  6、我们一起进入电脑看看一些用不同材料建造的、有不同用途的桥梁。

  三、我们看了这么多桥梁,你们最喜欢哪一座桥?为什么?

  四、小熊现在想到了要建造一座桥,我想请小朋友做一名小小桥梁设计师帮助小熊设计一座桥,好吗?

  五、幼儿设计桥梁。

  六、请个别幼儿向大家介绍他的设计作品,最后一起送给小熊。

  大班科学教案:有趣的螃蟹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4:有趣的`螃蟹

  课题生成:

  在主题活动《地球我们共同的家园》中,我们从小班起重点介绍地球七的动物。于是幼儿、老师共同收集了几种动物如兔子、金鱼、寄居蟹,幼儿对这些活生生的动物很感兴趣。

  “菊香蟹肥”的时节,幼儿都吃过螃蟹,他们带来了蟹壳,他们说:熟螃蟹是红色的。因为螃蟹的大钳子要夹人,父母都不让孩子玩活螃蟹,但幼儿却有着强烈的兴趣。于是我们设计了这一活动,为幼儿提供条件,创造机会让他们探索。

  活动目标:

  1、充分体验探索活动的快乐。

  2、了解螃蟹的外形,爬行方向,学会一些简单的观察方法。

  3、激励幼儿勇敢探索,积累一些生活经验。

  活动准备:

  1、四十只小螃蟹,两只大螃蟹。

  2、二十只小塑料箱,四只大塑料箱。

  3、夹子、筷子、手套人手一份。

  4、盆子、水、抹布,透明盖电锅两只等。

  活动过程:

  1、教师问:你们知道螃蟹吗?(知道)在家里爸爸妈妈让你们玩吗?(不)为什么?

  幼儿l:因为螃蟹凶。

  幼儿2:它有大钳子。

  幼儿3:要夹人。

  2、教师说:今天教师和你们一起玩螃蟹好吗?(好)不过一定要注意螃蟹的大钳子。

  幼儿观察螃蟹:

  幼儿1,只看不动手。

  幼儿2,想用手摸但伸到一半又停了。

  幼儿3,用手碰一下马上缩掉。

  幼儿4,拿起一旁的筷子夹着玩,夹住了螃蟹就叫,掉了就大笑。

  3、幼儿坐在地毯上。

  教师问:玩得快乐吗?(快乐)

  教师说:小动物给我们带来了快乐,它是我们的好朋友。

  教师又问:螃蟹长得什么样子?

  幼儿自由谈,教师巡听。

  幼儿1,背上有壳,是灰黑色的。

  幼儿2,有眼睛,烧熟了是红色的。

  幼儿3,有三只脚。

  幼儿4,不对,有四只脚。

  4、教师说:螃蟹到底有几只脚?大家去数一数。

  5、教师示范,戴上手套捉起螃蟹点数。

  教师提醒:可以把螃蟹捉到小箱子里,仔细看看螃蟹底部是什么样的。

  6、盆子、水、抹布,透明盖电锅两只等。

  活动中幼儿的勇敢、才智、能力都得到不同程度提高。另外活动中老师有目的的引导幼儿从多个方面进行观察,学习一些科学知识,使他们在以后的探索活动中更加聪慧。

  不过在活动中觉得“数活螃蟹腿”这个环节较有难度,可以放在螃蟹煮熟后进行。

  专家点评:

  把本活动列为生活活动,可能更加贴切。从整个过程看,并没有什么太难的知识点,但教师把探索精神放在首位,体现的是大班幼儿应有的求知学习欲望,这一点,是值得大家借鉴的。幼儿园的教学活动,不一定每次都有众多的难点要突破,只要能激发求知欲望,萌发学习兴趣,养成良好学习习惯,这样的活动都是好活动。

  反思与讨论:

  这个活动曾为小班设计,现设计为大班活动,你认为还应做哪些修改与补充?

【大班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科学教案[经典]08-01

【经典】大班科学教案08-02

大班科学教案(精选)08-18

(经典)大班科学教案08-19

大班科学教案【精选】08-26

大班科学教案[精选]08-27

【精选】大班科学教案08-20

(精选)大班科学教案08-04

(经典)大班科学教案08-10

大班科学教案(精选)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