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案[共6篇]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学语文教案6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小学语文教案 篇1
学习目标
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2.朗读课文。通过阅读讨论,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课文介绍的五种新型玻璃的特点和作用。
3.了解课文中所介绍的几种新型玻璃的特点和作用。想象自己将要创造设计的新型玻璃,说清楚这种玻璃的特点和作用。
课前准备
书写生字的小黑板或投影片。
第一课时
↘揭示课题,激发兴趣
①同学们,你能说说日常生活中,玻璃有什么作用吗?
②教师板书课题点明“新型”。“新型”是什么意思?
③“新型玻璃”是什么意思?看到这个题目你想提出什么问题?
教师抓住学生的质疑,进一步启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学习了课文我们就明白了。
↘自学生字,读顺课文
①读课文,在文中画出生字、新词及不理解的词。
②不认识的字可在小组解决,也可查字典解决,注意要读准字音。
(“看守”中的“看”读kān;“粘在一起”中的“粘”在本文中读zhān,“调节”中的“调”读tiáo)
③运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住难写的生字。
④巩固练习,教师可出示小黑板或投影片,检查学生生字掌握的情况。
认识生字后再来读一遍课文。看看哪些词语的意思不理解,就把它画出来,一会儿提出来和大家讨论。教师根据学生讨论的情况,再根据讲读课文的需要,提出一些重点词语,请同学们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来理解。
⑤指名逐段朗读课文,检查是否正确、流利,重点指导难读的句子。请大家拿好书,我们一起来读一遍课文,要把生字读准。
↘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①学生读书思考:课文向我们介绍了哪几种新型玻璃?用笔画下来。
(夹丝网防盗玻璃;夹丝玻璃;变色玻璃;吸热玻璃;吸音玻璃。)
②这几种新型玻璃,课文是分别在哪几个自然段中介绍的?
(课文是从1.2.3.4.5自然段中介绍的。)
③第6自然段讲的是什么?(新型玻璃在现代化建筑中所起的作用和人们将会创造出更多的奇迹。)
↘布置作业,练读课文
①书写本课的生字、新词。
②自己练习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重点讲读,体会写法
①老师导语引入:“夜深了,从一座陈列珍贵字画的博物馆里,突然传来了急促的报警声。警察马上赶来,抓住了一个划破玻璃企图盗窃展品的罪犯。同学们,你们知道是谁报的警吗?”请大家快速读课文第一自然段,从中找答案。
②这是什么玻璃呀?怎么一接触它就发出报警声呢?自由读第1自然段。思考:夹丝网防盗玻璃有什么特点?它有什么作用?划出有关句子,说说你的理解。
③学生汇报,再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归纳。引导学生理解“夹丝网防盗玻璃”特点和作用的关系。(由于这种特殊的玻璃在里面夹一层极细的金属丝网,金属丝网又和电源相接通、和自动报警器相接通的特点,才有它自动报警防盗的作用,由此可见,“夹丝网防盗玻璃”的作用是由它的特点决定的。)
④在学生理解了“夹丝网防盗玻璃”的特点和作用的基础上,继续引导学生思考:“夹丝网防盗玻璃”有什么用途?划出有关句子读一读,指导朗读句子。(“博物馆可以采用,银行可以采用,珠宝店可以采用,存放重要图纸、文件的建筑物也可以采用。”)
⑤思考:这句话中用了几个“可以”说明了什么?四个可以说明了这种玻璃的用途广泛,你能结合生活实际想一想,用上“……可以……,……可以……,……可以……,……也可以……。”说一句话吗?
⑥指导朗读第一段。
↘利用表格,自主学习
①除了“夹丝网防盗玻璃”外,作者还向我们介绍了哪些新型玻璃呢?我们来开个新型玻璃展销会吧!请各个厂家把自己玻璃的'特点和作用向大家介绍清楚,以便大家购买。分组读书讨论,要求:读课文,画特点,想作用,填表格。
新型玻璃名称
特 点
作 用
加丝网防盗玻璃
玻璃中夹一层金属丝网
防盗
夹丝玻璃
非常坚硬 藕断丝连
高层建筑采用,安全
吸热玻璃
使房间冬暖夏凉
阻挡强光和冷气
消音玻璃
消除噪音
闹市临街建筑物采用,减少噪音
变色玻璃
反射阳光 改变颜色
调节室内光线
②哪个厂家先来介绍自己生产的新型玻璃,注意说清楚这种玻璃的特点和作用。学生发言,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藕断丝连”的意思?变色玻璃是怎样随着阳光的强弱调节室内光线的?
③板书,小结各种玻璃的特点和作用。这些新型玻璃在现代化的建筑中,发挥着多么重要的作用呀!
↘课外延伸,鼓励创新
同学们,通过作者的介绍,我们了解到,在现代化的建筑中,新型玻璃正在起着重要作用,在新型玻璃的研制中,人们将会创造出更多的奇迹。你想设计出什么样的新型玻璃呢?教师要肯定学生的创新想象,让其充满自信。
小学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通过朗读,了解课文大意,理解天时、地利、人和之间的关系。
了解课文层层递进的写法。
教学重点:
积累字词,正确理解作者观点。
一、导入课文
我们刚学了《论语》八则,了解到孔子是我国儒家思想的创始人,被称为“圣人”。后来孟子继承并发展了儒家思想,被称为“亚圣”,孟子是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主张“仁政”。我们今天要学的《天时不如地利》也体现了这种精神。
二、散读、齐读课文
要求:
1.读准字音
2.注意断句、标点符号停顿要读出来
3.说说文章主要阐述了什么观点
五、作业
1. 背诵
2.分类积累词句
3.拓展:结合学习生活实际,理解名言警句
三、借助注释了解大意
1、学生借助注释疏通文意,并且圈划出自己不能解决的字词或句子的翻译。
2、质疑解疑与归纳补充
班级讨论学生不能解决的问题。
3、积累几个实词和虚词
之:三里之成,七里之郭:的
环而攻之:指城郭
而:环而攻之而不胜:前,表承接;后,表转接。
夫:发语词,表示下面要发表议论
然而不胜者,……:这样却
亲戚畔之:内外亲属
去:委而去之 放弃
域:限制,名词作动词。
畔:通”叛”。
4、掌握几个句子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有利的时令比不上有利的地理环境,有利的地理环境比不上人心齐。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拥有仁义道德的人就能得到广大群众的支持,缺少仁义道德的人就会很少人帮助。
四、理解课文结构及孟子思想
1、本文论点是“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还是“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明确: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第一段:提出论点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第二三段:分析论点
从第二、三段看,涉及的主要内容是有关战争方面的。第二段从攻城方的`角度写,虽然攻打的是个小城,也选择了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但是没有选择有利于进攻的良好的地理形势,所以“不胜”而返,从而强有力地证明了“天时不如地利”的观点。第三段从守城方的角度写,守城者据守着“高城”“深池”,拥有坚利的兵革、丰盛的米粟,却弃城而逃,显然是因为“地利不如人和”
第四段:总结论点,得出“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的结论。
第四段的主要内容,涉及到“封疆”、“固国”、“兵革”、“畔之”、“攻”、“战必胜”,这些都是描写战争的词语,可见本文的主要篇幅都是写有关战争方面的内容,但作者的态度不是鼓吹战争制胜,而是反对不义战争,反对以“兵革之利”威震天下,甚至他认为即使有“封疆之界”、“山溪之险”、“兵革之利”,也不一定能取得战争的最后胜利。那战争靠什么制胜呢?作者就此自然而然地提出自己的主张:得道多助,多助之至,天下顺之。由此引申出的结论就是:不战而屈人之兵;即使要打,也一定是打胜仗。从这段看,作者只是以战争为例,落脚点是要谈治国之道,具体来说就是“人和之道”,“仁政之道”。由此明确:“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可以作为本文的中心论点,“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是本文的主旨。
2、关于孟子
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之一。著有《孟子》一书,属语录体散文集。有“亚圣”之称,与孔子并称为“孔孟”。
四、朗读训练
五、作业
1. 背诵
2.分类积累词句
3.拓展:结合学习生活实际,理解名言警句
小学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能自主学习生字词,读准字音,认清字形,通过朗读了解字词在文中的意思。
2、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能够了解课文内容,知道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写鸟岛的。
3、知道鸟是我们人类的朋友,不能去伤害它。
教学重难点:
通过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具准备:
课件,生字卡片,小鸟,鸟窝及鸟蛋图贴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整体感知。
1、板书:鸟岛。
师:谁会读这个字?(岛)
加拼音拼读。
师:有什么好办法可以记住这个字吗?
生:我是用换一换的方法记这个字的,把山换成一就是小鸟的鸟。(小岛就是海洋中的一座小山)。
师:今天老师就带大家来参观这个非常奇特的小岛——鸟岛。
齐读课题(14、鸟岛)
2、出示课件中鸟岛图片,整体感知鸟岛的景象。
3、师:小朋友从图片中看到什么了?
生:我从图片上看见了很多的鸟……(数也数不清)
师:是呀,岛上的小鸟多得数也数不清,这是怎么一回事呢?我们赶紧到课本上去看一看吧!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师:小朋友们都预习过课文了,是不是都和生字宝宝交上朋友了呢?老师请四个小朋友来读一读课文,每人一节。别的小朋友仔细听,看是不是有错误的地方。
2、纠正读错的字,出示生字卡片抽读。注意“部”和“陆”都是耳朵旁,不同的是——(部是右耳旁,陆是左耳旁),写的时候左耳高些,右耳要低些。“冻”的右边是东,出示“冻”和“炼”,冻这里是竖钩,炼是横折钩。冻、养是后鼻音,因是前鼻音。
三、再读课文,了解内容
1、师:小朋友们学得真不错,可是从这一单元开始,我们学习课文不仅仅要认识生字,还要学会读课文了解内容。刚刚大家都看到了神奇的鸟岛,那鸟岛到底在什么地方?请小朋友们再读一读课文,看看能不能通过读课文来了解呢?
2、指名答。(鸟岛在青海湖西部)师:你是从哪一小节了解到的?把这一小节读一读(我是从第一小节了解到的,读)。
3、出示地图,讲解。
4、师:别看这个小岛很小,名气却非常大。第一小节中哪个词语说明了它的名气大?指名答。(闻名中外)师:想一想,还可以用哪个词来代替?(举世闻名、驰名中外)
5、师:这么有名气的小岛在我们国家的青海省,应该觉得非常怎么样?
好,看谁能把骄傲读出来,先自己试一试。
5、指名读,齐读。
四、细读体味
1、师:这么小小的青海湖鸟岛为什么会闻名中外呢?我们来继续学习下面的课文,看看你能了解哪些内容。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第二小节,想一想,读后你知道了什么?(我知道了……)
3、师:是呀,春天天气非常暖和,湖面上的冰也融化了,小鸟们也都来了。鸟儿多吗?你是从哪些词看出来的?
4、理解“一群一群”,指导朗读,读时应放慢速度。
5、师:这么多的小鸟是一起飞过来的吗?理解“陆续”,知道是有先有后,不是同时飞来的。请一个组的小朋友扮小鸟陆续从座位上飞向讲台,再飞回去。
6、齐读这一句,读出鸟的多。
7、师:这么多的小鸟到这里来干什么呀?生读。理解“巢”,出示鸟窝图。师:小鸟们在这风景优美的小鸟上建起了自己的家,生活得非常——开心。
8、齐读第二小节,读出语气。
9、师:春天的鸟岛可以说是一幅美丽又充满生趣的画卷,那到了夏天,鸟岛又是什么样子呢?哪一小节给我们描绘了鸟岛夏天的情景?(小节三)老师教给大家一个好方法来学习第三小节,出示要求,齐读。小朋友们轻声读读第三小节,数一数,共有几句话?
10、照老师的样子给每句话标上小号码。想一想,你从每句话里知道了什么?试着用“什么怎么样”的句式来概括。
11、出示第一句话。指名读。师:从这一句话你知道了什么?(从第一句话里我知道了鸟多)你是从哪些词语看出来的?(最热闹,各种各样,聚,鸟的世界)怎样读才能把小鸟的多读出来呢?先自己试试。指名读,评价。齐读。
12、用这样的方法,你能不能自己学习第二句和第三句?再出示要求,自主学习。
13、汇报学习成果。指导朗读。出示鸟窝和鸟蛋的图贴,请小朋友根据想象在黑板上布置鸟岛。
14、点评。看着布置的`鸟岛,在教师的提示下复述第三小节。齐读第三小节。
五、拓展总结。
1、师:正因为岛上的鸟多,所以人们都忘记了它原来的名字“海西皮”,而叫它“鸟岛”了,它的名气也越来越大,闻名中外了。小朋友们,这个时候如果你来到了鸟岛,看到这神奇的景象,你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呢?
2、师:我们来看看到鸟岛上游玩的人是怎么做的。引读小节四。师:读了这一小节你知道了什么?小结:是呀,鸟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正因为大家都爱鸟护鸟,才会有这么多的小鸟聚集在这里,形成一个鸟的世界。让我们带着对小鸟和鸟岛的喜爱再来朗读一遍课文。
3、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小学语文教案 篇4
【自读导言】
自读要求
1.在通读课文和复习文体知识的基础上,较快了解文章的内容大意。
2.抓住对题目、重点段和中心句的分析,全面掌握文章的思想内容和结构特点。
3.借助文中的关键词句和中心句,概括各部分的内容大意。
4.了解科学知识,发扬科学精神,反对“数字”迷信。
5.学用文章的写作技巧和语言:总分结构;举例子和拟人化的说明方法;明确、丰富而生动的语言。
学习侧重点
1.对题目的分析;对重点段的分析;对三部分中心句(兼有过渡作用)的分析,全面掌握文章的内容和结构特点。
2.文章体现出的科学精神。
3.学用文章的写作技巧和语言。
(解说:本文在思想上体现出强烈的科学精神,并具有较强烈的现实意义。具体为:1.科学源于生活实践的需要,科学推动了人类文明的发展;)
2.要敢于创造,要有不断追求真理、修正错误的科学精神;
3.反对现代“数字”迷信,批判畸形的文化现象。
在艺术上,该文亦有独到之处:1.结构清晰严密:①采取总分式;②全文分四部分,第1段是“纲、”;③第2、3、4部分开头的句子均为该部分的中心句,概述了该部分的内容,且起到上下过渡的作用。2.拟人化和举例子的说明方法。把“数字”当作生命体来解说,从“身世、情趣、遗憾”三个方面,使解说显得亲切、易懂。在说明中举了大量的例子,使不易了解的古代数字知识变得通俗好懂。3.语言准确、丰富而生动,充分显示了科普小品的艺术特色,具有趣味性和可读性。
基于这些特点,我们安排了上述的“自读要求”和“学习侧重点”。)
【自读程序】
1.梳通了解
①学习“自读提示”,了解学习该课的基本要求。
②快速阅读课文一遍,了解文章写了哪几个方面的内容,要求集中注意力默读,不出声,不回视,记住文章主要内容,并且计时。
③画出课文中的生字词(特别是“自读提示”中所列的),查阅字典,弄清它的读音和意义,并读熟写熟记牢。
2.理解分析
①解释课题《数字杂说》,了解‘“杂说”的含义。
②分析第一部分。熟读(三遍以上);把该段分成两层;画出全文的关键词:“数字的身世……遗憾”;批注该段:总说,全文的纲。
③依据数字的“身世、情趣、遗憾”三方面,把第一部分后的课文划分为三部分。
④精读第二部分。
A.将课文读一遍。
B.依据该部分内容,设计“数字的发展过程”图表,项目有时间、地点、创造者、称谓、主要表现形式和评价等六项,并完成填表任务,在课文中画出相关的词句。
C.研究第9自然段的语言,体会说明语言简明准确的特点。一是指出词的含义,二是分析它是否可以省略或被置换。这些词语依次是:广泛、迄今、尚、独特而悠久、很可能、隔位字、又、大同小异。
⑤精读第三部分。
A.将课文朗读一遍,再默读一遍。
B.“数字的情趣”表现在哪两方面?画出有关句子。
C.研究句子:“此处聊举以五行和五方与十个数字相对,巧妙地概括了诸葛亮一生的旧联一则,以为助兴。”指出它的主谓宾,解释“聊、五行、五方、以为助兴”等词。
D.体会说明文中举例子的好处
⑥精读第四部分。
A.将课文默读一遍,再朗读一遍。
B.画出该部分的中心句。
C.查词典,弄清“占星术”的意思,由此推出“占数术”一词的意
D.熟读最后一段,举出“占数术”的两个新例子,并加以批判。
⑦小结迁移。
A.简要概括全文各部分的内要点,写在笔记本上。
B.完成后面的练习题。
C.写一篇学习心得,内容可包括以下一项或数项内容:①数字发展过程给我的启示;②总分式的说明结构有何好处;③科普小品的语言特色;④列出与数字有关的成语、灯谜和对联各五个。
(解说:上述自读程序是一个浅入深、由表入里的过程,也是一个整体与部分、面与点不断交错结合的过程,符合认识规律,而且突出主攻方向,可收到很好效益。)
【自读点拨】
1.背景说明
课文选自湖南教育出版社1999年出版的《梦天集》,可见时代感较鲜明。在“科教兴国”的今天,普及科学知识和强化科学精神是强国大计。本课讲科学反迷信,批判了“占数术”,有十分现实的意义。
2.总体把握
①课题《数字杂说》中的“杂”,原意为“多种多样”,此处可理解为“几方面”。课文正是从三方面来说的,正好对应。
②结构上的总体把握详见前“自读导言”中的“解说”部分,不重复。
③第二部分的中心句为:“数字的发展走过了漫长的路程。”第三部分的中心句为:“数字之妙远远不局限于数字王国本身。它的概括力使人易于记忆,便利交谈。……更何况它在文化生活中还给人以无穷的乐趣。”第四部分的中心句为:“然而,数字却也有自己的苦恼,本来和它毫不相干的事情,偏偏总有人硬往它身上安。”
3.重难点分析
①重点:课文的结构方式;大量使用成语;科学精神的体现。
②难点:对古代各种记数法的理解;与数字有关的成语、灯谜和对联;“占数术”,即通过数字来推断吉凶的方法。
(解说:本处点拨主要针对“自读程序”中的一些疑难问题而发。)
【自读思考】
1.把课题换成《数字趣谈》或《数字解说》,行不行?为什么,
2.把课文第五段放到最后,行不行?为什么?
3.把课文第1段中数字的“身世、情趣、遗憾”分别换成“历史、趣味、不足”三个词,行不行?为什么?
4.用课文中的成语造句。
5.模仿课文最后一段的句式,以《少数人不讲公共卫生》为题,写一段话。
6.若要写一篇科普小品《月亮杂说》,请列出写作提纲,并写出第1段。
1.尝试自读课教学的第三个层面:活动式自读,即借鉴活动课的模式进行自读课教学。
2.探索课内外衔接的途径,特别是如何利用课堂教学来促进课外阅读的开展。
3.尝试语文活动课的开展。
自读目标:
1、快速阅读课文,把握重要信息,用自己的话概括课文内容要点;
2、开展一次与数字有关的活动,在活动中体会数字的有趣、神奇。
自读重点:概括课文内容要点
自读难点:领会数字的情趣
教学时数:一教时
课前准备:
1、自读课文,填写”数字发展一览表”;
2、发动学生找与数字有关的成语、谜语、歇后语、对联、趣事等,为活动课的开展做好准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从有关数字的趣事导入。
二、师生共同确定学习目标
引导学生阅读”自读提示”,了解主要内容及要求,确定学习目标。
三、积累词语
1.抄写”自读提示”中的词语,并给加点字注音。
2.齐读两遍,教师正音。
3.课外给六个成语各造一个句子。
四、速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概括要点。
1、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2、用”△”标出第一段中能统领全文内容的三个短语。
3、给课文划分段落,并用横线画出能概括各部分内容要点的关键词句。
4.填表
5.本文作者是按怎样的说明顺序来说明数字的身世的?
6.第一段的全文结构上的作用是什么?
五、教师总结
CAI板演课文内容的要点。
六、开展与数字有关的比赛活动(由学生主持)
(一)宣布比赛规则(CAI)
1、以小组为单位参赛、计分;
2、题目分定组回答和自由回答两种,定组回答题如遇到该组无人回答时,其它组的同学也可回答;
3、每答对一题得1分,答错不计分,也不倒扣分;
4、累计得分者为比赛的优胜者。
(二)比赛的内容(CAI)
定组回答主要内容:猜谜语、按要求说出成语、巧接歇后语等;
自由回答主要内容:根据对联、趣事回答问题等。
七、总结活动,评出优胜组。
八、布置作业
1、课后收集与数字有关的奇闻趣事,讲给周围的人听。
2、完成《练习册》。
九.板书设计(见”课文内容要点”的概括)
教学目标:
知识教学点
掌握下列词,给加点字注音
尽识 上 目不识丁 学之土 不 举 雅俗共赏
然天成 无 之谈 拍案叫绝 如痴如醉
能力训练点
培养学生分析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
德育训练点
让学生对身边常用的数字有进一步的了解。破除迷信,科学地认识和运用数字。
教学重点、难点:
1.阅读课文,并复述课文内容。
2.给文章划分层次并概括各部分的内容。
课时安排
1课时
学生活动设计:
认真准备,进行与数字有关的成语、灯迷、对联的比赛。
教学过程:
一、明确目标
1.掌握生字生词的.注音及意思。
2.复述课文内容。
3.给文章划分层次,并概括各部分的内容。
二、整体感知
指导学生通读课文,包括自读提示和课文下的注释,让学生初步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
三、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
1.掌握下列词,给加点字注音。
qiàn。
尽识——完全了解。
上 —— ,chéng。本为佛教用语,就是“大乘”,一般借指文学艺术的高妙境界或上品。
目不识丁:《旧唐书·张弘靖传》:“今天下无事,汝辈挽得两石力弓,不如识一丁字。”据说“丁”字应写作“个”,因字形相近而误。后来形容人不识字说“目不识丁”或“不识一丁”。
饱学之士——指学识丰富的人。
不 举——胜shèng; ,无法一个一个全举出来,形容同一类的人或事物很多。
雅俗共赏——文化高的人和文化低的人都能欣赏。
然天成—— ,hún形容才德、文章等完美自然。
无 之谈—— ,jī,查考。没有根据的言论。
拍案叫绝——用手拍桌子叫好,形容非常赞赏。案:几案,桌子。绝:少有的,罕见的。
如痴如醉——形容人的精神状态失常,神思恍惚。
2.复述课文的内容,要求抓住文中关键的字、词、句。
3.给文章划分层次,概括各部分内容。
第一部分(1)点题,总领全文。
第二部分(2—9)具体介绍数字的身世。
第三部分(10—12)具体介绍数字的情趣。
第四部分(13—14)具体介绍数字的遗憾。
全文结构靖晰,过渡自然巧妙,内容浑然一体。
4.文章对数字的介绍形象生动,作者运用了哪些方法使文章形象生动的?
★运用了许多概括性和形象性极强的词语,如“目不识丁”,“饱学之土”,“不胜枚举”,“拍案叫绝”。
★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来介绍数字。如第一段中的“纵然是饱学之士,倒也未必尽识数字的身世、数字的情趣、乃至数字的遗憾”,把数字当作人一样来介绍,数字也如人一样有身世、有情趣、有遗憾。
★运用举例的方法来说明。如第十自然段介绍数字的情趣时,列举“二十四史”“四项基本原则”,列举灯谜,列举对联“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革爻卦,水面偏能用火攻”。
四、总结、扩展
本文作者形象生动地向读者介绍了数字的身世、数字的情趣和数字的遗憾,让我们对身边的数字有了更多的了解,从而破除对数字的迷信,批判畸形的文化现象,以科学的态度来对待数字,建立科学的数字观。
让学生课外作些相关准备,进行与数字有关的成语、灯迷、对联的比赛,使学生的知识得以扩展,认识得到提高。
五、布置作业
缩写全文的内容。
小学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知道赖宁是怎样苦练跳绳的,懂得不仅要学好文化知识,还要锻炼好身体。
2、学会本课的14个生字,理解“跳绳、体育、操场、练习、满头大汗、讲解、一拐一拐、不好意思、回答、昨天、感动、成绩、连蹦带跳、感激”等词语的意思。
3、能给句子加上似的的词语,把句子写具体;能把两句话合成一句话来写。
4、能正确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学会生字词,了解课文是怎样把赖宁苦练跳绳的事写具体的。
教学难点:
明白学好文化知识与锻炼好身体的关系。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
3课时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拼读生字,了解课文大意。
2、学习理解第1自然段,教学有关生字词。
教学过程:
一、揭题质疑。
1、让学生说说学习《铁棒磨成针》、《不是为了分数》后受到的教育。
2、揭题:今天我们学习第4课《学跳绳》。这篇课文讲的是一位小英雄赖宁跳绳的故事。
可见出示赖宁画像,简介赖宁事迹。
今天,我们学习课文4 学跳绳,读题。看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
(1)谁学跳绳?
(2)他是怎样学跳绳的?
(3)遇到了哪些困难?结果怎样?
二、听老师范读课文。
说说你能回答哪个问题?
学生汇报后,教师简介赖宁事迹——赖宁是一个品学兼优、全面发展的三好学生和优秀少先队员。1988年3月,赖宁为了扑灭山火,保护国家财产,献出了自己宝贵而又年轻的生命。团中央号召全国青少年向赖宁学习。
三、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自由轻声读课文,要求读准难生字的字音。
2、指名分段试读课文,重点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评议,正音
赖宁、操场、一拐一拐、昨天、脚肿、连蹦带跳
四、学习第1自然段。
1、指名读第1自然段。
2、用自己的话说说“其他功课都很好,只有体育不太好”这句话的意思。[穿插理解“其他功课”、“不太好”]
3、教学有关字词
赖:“束”加“负”,束的捺变成点。
宁:宝盖头,组词:宁静、安宁。
育:月字底,书空。
4、齐读第1段。
5、赖宁体育成绩不太好,那他事怎么做的呢?读读2-4段。
五、书写指导。
赖:左右相等,靠紧。
育:上下结构,一横最长。
老师范写、讲解,学生书写3个。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第2、3自然段,学习有关字词。
2、完成部分作业。
教学过程:
一、引入。
请一个小朋友读第1自然段。为了学好体育,赖宁事怎样苦练跳绳的?找到读一读。
二、学习2、3自然段。
1、指名读第2自然段,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那几句话写出了赖宁的苦练跳绳?你还明白了什么?
2、“满头大汗”是什么意思?说明什么?[从哪个词看出赖宁跳绳很费劲?]
[做课后第5题]
3、赖宁不仅在学校练,还在家里练。不信,轻声读第3段。从哪里看出赖宁在家里也苦练跳绳?(一拐一拐、晚上练跳绳、跳的'时间长、脚肿了)
4、交流、讨论。
分角色读第3自然段。男生读赖宁的话,女生读郭老师的话,提示语由老师读。老师的话(奇怪),赖宁的话(低声、不好意思)。
5、讨论:为什么赖宁会不好意思地低声回答?
(1)赖宁觉得会拖班级后腿。
(2)他本不想把晚上回家练跳绳告诉同学老师,现在老师既然问起,只好如实回答。
三、学习字词。
操:加一加地方法记,左右结构。
场:为什么用提土旁?“扬”换偏旁。
第:“弟”的点和撇换成竹字头,表示顺序。
拐:请学生表演一下。
脚:左中右结构,数笔顺。
昨:换偏旁,与“作”比较。
肿:形声字。
感:为什么事心字底?注意“咸”的里面部分。
四、指导写字。
范写:操、场、脚、第、感
学生模仿写3个。
第3课时
教学目标:
1、巩固前面所学的字词。
2、学习、理解第4段,教学有关生字词。
3、完成剩余作业。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卡片认读学过的字词。
2、完成课后第3题,组词。先口头组词,再写下来。
操:( ) ( ) ( )
感:( ) ( ) ( )
育:( ) ( ) ( )
二、学习第4段。
1、齐读第4段。
2、说说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理解:连蹦带跳[让学生动作演示],他为什么那么高兴?
教学:绩:言字旁,组词:业绩、功绩、成绩。
蹦:为什么是足字旁?左右结构。
激:左中右结构,中间部分为“白加方”,三点水和反文旁均可。
3、他为什么要感激郭老师?
4、比较“感激”和“感动”,说说你在什么时候用感激,什么时候用感动?
选词填空
感动 感激
1、赖宁十分( )郭老师对他的指导。
2、看到赖宁刻苦练跳绳,郭老师非常( )。
5、有感情地朗读第4自然段。读出感激、高兴的语气。
三、总结课文。
1、赖宁为什么跳绳考试能取得好成绩?
2、赖宁学跳绳这件事,有哪些地方值得你学习?
问题1:一是自己刻苦练习;二是老师的热心帮助。
问题2:学习赖宁既要学好文化科学知识课,也要学好体育课,锻炼好身体的好思想;二是学习赖宁刻苦练习的精神。
四、完成作业。
1、指导书写:绩、蹦、激
2、指导课后第4题。
读例句,看看两句话有什么不同?划出来。说说这个词在句子中有什么作用?仿照例句完成。
3、完成第5题。找找两句话的变化规律。自由完成。
4、完成《课堂作业》的题目。
板书:
学跳绳
满头大汗
体育_脚肿___好成绩
不太好 勤学苦练
小学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 能听清楚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记住要点。
2. 会围绕中心列出说话提纲,按要点把事情说清楚。
3. 感受先人后已、关心他人的好思想。
重难点
重点:听清录音,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并说得有条理。
难点:讲清自己的观点,围绕中心组织好语句,讲得有条有理
1.揭示课题。
2.学生自学“听说要求”和“听说提示”,明确本次听说训练重点。
自学课文1-2部分,讨论两个问题:
(1)这次听说训练的要求是什么?
(2)这次听说训练的方法和步骤。
3.指导听说训练。
(1)听录音,边听边记要点,听完后说说发电影票为什么会引起争论?争论中有几种发电影票的`方法?
(2)同桌互说。指名向全班同学说。评议说的内容是否正确,语言是否通顺。
4.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1)教师提出要求:你认为应该怎样发电影票?并说说你的理由。
(2)学生列提纲,准备发表自己的看法。
(3)分小组讲述,评议是否说得有理,语句是否通顺。
(4)指名发表自己的意见:电影票应该这样发?全班同学评议。对于学生意见中反映出来的好思想,教师适时进行鼓励和表扬。同时教师要学会宽容,允许孩子有多样性的做法,不要轻易给学生的做法加上“觉悟不高”等帽子。
【小学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教案(精选)07-24
小学语文教案(精选)08-01
小学语文教案(经典)08-03
小学语文教案[经典]07-28
小学语文坐井观天教案05-06
小学语文教案(经典)08-29
小学语文教案【经典】08-26
[精选]小学语文教案08-15
(经典)小学语文教案08-16
(精选)小学语文教案0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