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案实用[10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小学语文教案10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语文教案 篇1
第二课时
一、教师范读课文,学生闭眼认真听,头脑里想象整个动画过程。
二、发挥想象,创编课本剧。
1、以小组为单位,把刚才头脑中想象到的画面加上自己的语言和动作,改编成课本剧。
2、在班内表演。比一比哪个小组,哪个同学表演的好。
3、由全班同学一起评选出各个奖项。
三、识记,书写生字
1、让学生认真观察这六个生字,说一说你是怎样记住它的。
2、让学生先描红,再仿写,把字写工整,写准确。
3、同桌互相评一评,哪个字写得好,哪个字还要进行修改。
4、学生书写,教师巡回指导。
四、作业:
和自己的小伙伴共同完成一件有意义的事情。
游戏是孩子的天性,通过游戏让他们体会一个简单的道理,为课文的学习作铺垫。
充分相信学生能学会,让他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识记生字,做到生生互动,师生互动,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由字到词、由词到句,循序渐进,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
培养孩子阅读的兴趣,变换多种形式,达到流利的朗读,在此基础上练习有感情朗读,初步体会文章的思想内容。
联系生活实际,畅谈自己和小伙伴的`经历,充分感觉到伙伴之间团结友爱的情感,互助协作的力量之大。
课文内容的再现,让学生展开充分的想象。
该环节中,教师要在四人小组演练中相机进行指导,使学生能将联想内容与生活实际融入到表演中去,不必苛求改编的完整性和表演的艺术性,要多做肯定。
要给学生自由的空间,让他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记、书写生字。
小学语文教案 篇2
【学生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有意注意力较差,急躁、易动,如果一味地让学生机械重复,那么有意义的练习内容也会变得索然无味,最后的结果必定是适得其反。本次教学中,笔者通过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情境,设计形式多样的训练内容,点燃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练习欲望,让学生自觉地进行指法训练。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认识 Z 、 X 、 C 、 V 、 B 、 N 、 M 等10个下排键。
技能目标:掌握下排键的指法,进一步熟练上排键和中排键的指法,学会用写字板正确输入简单的英文单词。
情感目标: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学习的乐趣,培养良好的打字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下排键的指法,用写字板正确输入简单的英文单词。
【教学准备】
硬件:信息技术多媒体网络教室、大屏幕、投影仪。
软件:多媒体网络广播教学系统、多媒体教学、打字灵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师:小朋友,你们喜欢动物吗?今天老师就带大家去游一回动物园。
请小朋友把眼睛闭起来。
师:现在我们坐上了开往动物园的大巴,一路上鸟语花香、欢歌笑语……,嘀~嘀~,车子停了。看!我们到动物园的大门口了。
(出示动物园入口场景)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游览动物园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自觉地投入到学习中来。)
二、设置关卡,复习旧知
(1)阅读游客须知
师:我们来到了动物园,可要做文明的游客,一起来阅读一下游客须知吧!
游 客 须 知
◎游客必须通过测试才能入园;
◎观赏动物过程中请保持安静;
◎认真观察,把动物的名字记下来。
(设计意图:通过阅读“游客须知”过渡到“复习旧知”教学环节,同时对学生“游动园”提出具体要求。)
(2)入园测试
师:小朋友都读了“游客须知”,我们就来看看小动物们为大家准备的考题吧。
填一填
1.需要输入空格时,可以敲( );
2.如果你打错了字,可以敲( )把光标前面的字符删去;
3.在用电脑“写”时,敲( )文字就会换一行。
找朋友
将字母与对应的手指连线。
师:小朋友学得真不错,大家顺利通过了测试,我们一起进动物园吧。
(设计意图:通过“填一填”、“找朋友”,复习“空格键”、“退格键”、“回车键”及中、上两排键的指法。)
三、观赏动物,学习新知
(1)指法热身
师:我们走进动物园的大门。听,这是谁在欢迎我们呢?(播放老虎的叫声)
设计意图:营造逼真的动物园氛围,让学生身临其境。
请学生拼写单词:t-i-g-e-r
在“写字板”中输入单词,指名演示。(大屏幕投影学生的操作)
教师小结。
(设计意图:运用现代教学技术手段,清晰再现学生的学习过程,对学习中的问题及时进行诊断。)
(2)学打下排键
师:看完了老虎。听,这又是什么动物在向我们打招呼呢?(播放大象的叫声)
请学生拼写单词:e-l-e-p-h-a-n-t。
师:仔细观察,找一找单词中哪个字母所在键我们还没有学过?( N )
师: N 键位于字母键的下排,我们称这样的键为下排键。下排键有哪些?你能把它们与手指对应起来吗?
请学生在键盘上找一找各个手指对应的`下排键。
师:小朋友体验了下排键,你是怎么操作这些键的,你认为操作这些键时需要注意什么?
请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谈体会。
(设计意图:大胆放手,让学生在自主尝试中,自学自悟,体验成功的快乐。)
结合学生的回答,播放动画,演示下排键的操作。
(设计意图:化静为动,直观、形象地演示下排键的操作要领。)
教师小结。
(3)比一比,谁的手指最灵活
学生打开“打字精灵”,以小型竞赛的形式,将“中排键”与“下排键”结合起来练一练,看谁打得又对又快。
(4)数一数,记一记
师:动物园里的动物还有好多,我们一起来数数好吗?
播放动物视频片断。
请学生说一说看到的动物。
打开“写字板”,将动物及其数量用英文记录下来。
(5)听故事输单词
听老师讲故事,边听边在“写字板”里输入故事中有关动物的英文单词。
(设计意图:通过形式多样的训练内容,点燃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使整个活动层层递进,学生在练习中获得提高。)
四、课堂小结,交流体会
师:小朋友,这节课我们进行了一次快乐的游览,说一说你有什么收获。
(设计意图:通过汇报学习情况,交流学习收获,让学生学会正确评价自己的学习。)
【教学反思】
文字输入教学作为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一个模块,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培养学生文字输入能力的重要性不是在于它本身,而是它既是学生学习其他信息技术的基础技能,又是学生运用信息技术探索其他学科问题的必要能力。所以,文字输入教学不可不上,在教学中更要把它上好、上扎实。但因其内容枯燥且费时耗力,成了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的“鸡肋”。翻开各地的信息技术教材,涉及到文字输入教学的,无非是一些反复的指法练习。而为了提高训练的效果,教师一般都会为学生提供一款打字软件。事实上,时间一长,学生对有趣的打字软件也会失去原有的好奇,久而久之变成了一种无动于衷的机械训练,而且学生在练习过程中还会为追赶软件的练习进度而乱敲键盘,练成了“一指神功”。
如何打破陈旧打字教学模式的束缚,使打字教学有趣又高效呢?笔者选择了“趣字入手──以趣促练习──练中求趣”的策略。在教学思路上,根据内容特点,创设主题式的学习情境;根据学生特点,营造趣味性的学习氛围;根据目标要求,设计层次性的训练方式。从实际的教学反馈来看,确实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在充满情趣的活动情境中,学生自觉地进行指法训练,练习的愿望得到了充分激活。原本看似枯燥乏味的打字教学,在课堂上成了孩子们“乐趣的海洋”。
小学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增强自觉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学会本课生字新词。了解课文是怎样介绍地球的。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题激趣
1、出示多幅宇航员在太空拍摄的地球照片,谈话导题:同学们,这就是蕴育多彩生命的摇篮,人类共同的母亲——地球,她是多么美丽啊!欣赏了照片,读了这课题,你们想知道些什么?
(教师引导归纳:课文从哪几个方面介绍地球的?为什么以“只有一个地球”为题?……)
2、让学生带着以上问题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进行整体感知。
二、自主探究,认识地球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想想:课文从哪几个方面介绍地球的?作者怎样抓住文中的重点词句来介绍?
2、学生读后,小组讨论交流。
3、学生汇报,师生共同评议:
汇报中,教师相机出示课件——宇宙中的太阳系,让学生进一步直观感受地球的渺小。并适时让学生根据课前资料或生活经验,举例说说人类对地球资源的破坏所造成的严重后果,以加深体验,获取新知。同时对重点词句进行品读体会。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精读课文,了解地球的“可爱”和“容易破碎”之处,从而领悟“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增强环保意识,全文,拓展延伸。
〖教学过程
一、自读自悟,深入了解
1、再读课文,思考:遨游太空的宇航员为什么会发出“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的感叹?
2、学生读后,同桌讨论交流。
3、学生汇报,并找出相应的句子有感情地读一读,以体会地球的.“可爱”和“容易破碎”。
二、课件展示,畅谈感受
1、课件播放地球“美丽可爱”和“生态灾难”的录像。
2、看了这两种截然相反的画面,你是否明白为什么以“只有一个地球”为课题?你现在最想说些什么?
三、再读全文,学后质疑
四、拓展延伸
1、课前布置学生收集有关地球在宇宙中样子的图片,以及地球资源被随意破坏而导致生态灾难的资料,还可以收集有关地球知识的其它方面的资料。
2、课后要求选做以下内容:(可以完成一题或多题)
⑴动笔写一条环保宣传语或画一幅环保宣传画。
⑵写一200字左右的读后感。
⑶围绕“保护地球”这一主题办手抄报。
⑷开展社会调查。调查家乡环境遭破坏的情况,写一份简单的调查报告。
板书设计
只有一个地球
可爱易碎
人类的母亲
美丽壮观生命的摇篮
和蔼可亲裂遭受人类、自然的破坏
热爱、保护
教学反思
本着“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这一理念,本课设计力求发挥学生主动参与意识,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积累词汇,拓展思维空间,体现新课程的三维目标。其中,前两项为知识与能力目标,第3项为情感目标,而过程与方法的目标则应渗透在整个学习过程之中,从而在自主学习中实现目标三个维度的整合。在讲地球的美和小时,把地球比作一叶扁舟,我选择“扁舟”一词作为训练点,我首先向学生发问:“把地球比作扁舟说明了什么?”学生几乎异口同声地回答:“说明了地球的小!”这个比喻的作用真的仅此而已吗?此时,我让学生进一步想想这个比喻与先前接触过的比喻有何异同?我们在打比方时,要求本体和喻体有相似之处,比喻得要贴切、恰当,而地球和扁舟除了有“小”这个共同点之外,似首再也找不出相似之处,这个比喻恰当吗?学生产生了疑问,为什么不用米粒和皮球来比喻地球和茫茫宇宙,为什么此处比喻忽略了本体和喻体的形似?是作者的失误吗?这样,学生陷入沉思:“扁舟”更巧妙地寓意何在?通过及时的点拨,学生不难体会其巧妙的寓意:地球像一叶小舟行驶在茫茫宇宙中,如果人类在这“生命之舟”上任意破坏,后果则不堪设想。地球这个生命之舟将不复存在,而人类就更无处容身了。从“扁舟”这个词中,我们不难看出地球的“飘摇不定”,从中体会出了地球的容易破碎。因而人类更应保护地球,才是这个比喻地精妙之处。对这一词语的深刻领悟无疑为课文中心的理解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小学语文教案 篇4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诵课文。
2、认识生字12个。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父亲对儿子的关爱。
教学重难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诵课文。
2、理解各自然段表达的意思。
教学准备:生字、词卡片,挂图。
课型:散文。
教学方法:讨论、小组合作式。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谁知道哪儿的冰灯最有名?
2、板书课题:冰灯
二、学习新课。
1、初读课文:
⑴、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并标出自然段的段序。
⑵、出示12个生字,学生分组认读。
巷 俗 菱 适 炕 棉 爹 扭 废 袄 悔 融
(请单行的同学起立教读)
⑶、出示生词,同桌读,齐读。
走街串巷 习俗 菱形 炕上 爹爹 棉袄 合适 废玻璃 扭头 融化 后悔
2、熟读课文。
⑴、学生自由读课文。
⑵、小组讨论,看到父亲做冰灯,“我”为什么“后悔”了?
⑶、指定学生读5—10自然段。
*用自己的话说一说5—10自然段这一部分讲了什么?
*勾出课文中反映出父亲做冰灯不容易的句子。
*比较句子:
a、父亲正在打磨一快冰。
b、父亲正在离炕不远的地方打磨一快冰。
*全班感情朗读5—10自然段。
⑷、齐读11自然段。
*学生用自己的'话概括这一段的主要意思。
⑸、指定学生接读1—4自然段。
*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部分讲了什么?
⑹、齐读全文。
⑺、填空:
这篇课文讲了事,反映出对 的关爱。
三、作业布置:感情朗读课文.
四、教学后记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学会正确书写9个生字,掌握每个字的笔顺规则。
教学重难点:正确掌握每个字的笔顺规则。
教学准备:生字、词卡片,田字格黑板。
课型:写字课。
教学方法:讨论、小组合作式。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齐读课文《冰灯》。
2、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出示12个生字,学生认读。(开火车)
巷 俗 适 废 棉 悔 融 扭 菱 炕 爹 袄
二、学习新课:
1、出示要写的生字,学生认读。
街 巷 俗 适 废 棉 悔 赞 融
2、分析字型,互相交流。
3、书写生字。
⑴、让学生自由写生字。
⑵、指名上台书写,并指名评价。
⑶、书写生字,每字3遍。
⑷、抄写词语。
⑸、合作学习
*小组中,选出写得最快、最好的作业。
*上台展示,并说说自己是怎样书写的。
三、布置作业:
1、书写生字,每字3遍。
2、抄写词语。
小学语文教案 篇5
一、教学要求
1、会说绕口令,并能说得正确、清楚、快速。
2、能听清楚别人说的绕口令,并能进行评议。
二、教材说明
本课用图给我们展示了同学们相互说绕口令的有趣情境。告诉我们本课口语交际就是分小组互说互评绕口令。
能快速说清楚绕口令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三、教学建议
(一)课前老师和学生都准备一些绕口令,并背下来。
(二)上课时,先请一个同学上台说绕口令,教师引导同学们进行评议。评议的.重点是说得流利、口齿清楚。
(三)把同学们分成若干小组或自愿组合,提出本次口语交际的要求:能快速地说清楚,听清楚,会评议。
(四)分组说、听、评绕口令。
(五)评选出绕口令说得最好的同学给以表扬、奖励。
四、资料
绕口令:也叫拗口令。一种语言游戏。是将声母、韵母或者音调极易混同的字,组成重叠绕口的句子,要求一口气急速念出来。因为要说得快,读音容易发生错误,这样可以训练发音的准确和思维的敏捷。
附:绕口令两则
小花鼓 藤条和铜铃
一面小花鼓, 高高山上一条藤,
鼓上画老虎。 藤条上面挂铜铃。
宝宝敲破鼓, 风吹藤动铜铃动,
妈妈拿布补。 风停藤停铜铃停。
不知是布补鼓,
还是布补虎。
小学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火烧云颜色和形状的变化,激发他们观察自然、认识自然的兴趣。并学习观察的方法。
2、学习动静结合的方法,学写事物的动态和静态。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体会火烧云颜色和形状变化的特点,感受大自然的神奇。
教学难点:
区分事物的动态和静态描写。
教学准备:
CAI课件(火烧云的录像、重点段句的文字)
教学课时: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 揭示课题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火烧云》。大家把书打开翻到课文。
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 明确什么是火烧云
1 什么是火烧云?请同学们速读课文,从文中找出一句话来回答。
(提醒学生不能一概搬抄,添加适当的词语,使回答完整)
2 全班齐读句子。(课件出示句子“天空。。。。。。着了火似的”)
(1) 把句子中的`“烧”换成“红”通不通?
学生小声读一读,比较比较。
(2) 既然通,作者为什么不用“红”,而用“烧”?
(a避免重复·b点题·c与后文照应·d写出火烧云动感)
(3) 指导感情朗读。(突出“烧”字)
3 课文写的是什么时候的火烧云?
(提醒学生从文中找出依据,完整而准确地说)
(二) 了解课文是从哪几方面描绘火烧云的.
1 学生带着问题默读课文。
2 全班交流。
(1颜色·2形状)
过渡: 课文第几自然段描写了 火烧云的颜色变化?哪几个自然段描写了火烧云的形状?
三 抓住特点,重点深究
(一) 学习第三自然段
1 点生朗读,其他同学思考问题:
(1) 火烧云颜色变化有什么特点?
(2) 用“——”和“ ”标出作者具体描写特点的句子和词。
(3) 你喜欢哪个句子?为什么?
2 四人小组讨论、交流。
3 小组派代表发言的形式全班交流。(课件出示句子“。。。。。。一会儿。。。。。。一会儿。。。。。。”)
(a 五颜六色 b 变幻无常。在“一会儿”和颜色词下面标注)
4 从火烧云颜色一多一快的变化中,你体会到了什么?作者为什么能写得这么美?
:火烧云美,大家说得也美。正因为作者运用了具体而形象的表示色彩的词,在读者面前构成了一幅美妙奇异的晚霞图。
5 观看录像,感受作者的观察仔细,用词丰富。(课件出示“火烧云颜色变化”录像。)
6 感情朗读。突出变化多、变化快。(自由练读——点生读——全班齐读)
7 仿说练习
(1)仿说词练习
(课件依次出示“红通通”、“半紫半黄”、“葡萄灰”等形式的颜色词说其他颜色词。)
(2)仿说段的练习
用上你们刚说的词,运用作者的写法说说我们这里的火烧云颜色的变化。
(自由练说——点生上台说)
(二) 引导学生学法。(课件依次出现“1、读段,整体感知·2、讨论,理解特点·3、精 读, 体会写法,·4品读,感受美景)
(三) 自学第四、五、六自然段
1 课件出示自学提纲:1、火烧云形状的变化有何特点?2、用“——”和“”标出具体描写特点的句子或词。3、你喜欢哪种形状的火烧云?为什么?
2 自由组合学习小组交流学习。教师巡视辅导。
3 全班交流。
(千姿百态,瞬息万变。引导学生从写法上来说。)
(学生说一个形状时,课件相应出示相关句子,并指导感情朗读。)
: 作者展开丰富的想象,以动静结合的写法,生动逼真、形象化地写出了火烧云的形状变化。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4 写法。
(1) 进行四、五、六自然段的引读练习
(2) 质疑:是否发现这三段在结构上有什么相似之处?
:按天空出现了什么——火烧云的样子——火烧云的变化来组段。
(课件出示“天空出现了什么——火烧云的样子——火烧云的变化”)
过渡:火烧云还有可能会变成什么?(动物、静物、植物、人类等)
5 仿说段的练习
(1) 学生边想像边自由练说火烧云的形状。
(2) 点生上台说。
四、 感情朗读,课文
1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三——六自然段。
2 学会观察,注重写法,积累词汇,把语文学好,把文章写好。
板书设计
颜色 变化多
火烧云
形状 变化快
作者:江西省南昌市育新学校 万英
小学语文教案 篇7
课前交流:
引导背诵赞美春天的诗词,感受春天的美好及诗词的魅力。
导入:
1、 揭示课题:板书 白鹭
2、 引导学生背诵关于白鹭的诗(要求学生把诗的韵味诵读出来)
3、 在你的心目中,感觉什么是诗呢?指名说说。
引导学生体会诗是精炼的,是美好的,是我们的国粹。要学会边读边想象(诗中要有画)
4、 导入:白鹭明明是水鸟,而大文豪郭沫若却说它是…..(引:诗)是……(引:精巧的诗),是……(引韵味无穷的诗)白鹭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呢?
三、自读感悟:
1、自由朗读1----5自然段,想一想白鹭是什么样子的?
2、指名读描写白鹭样子的句子.
指导:怎样读才能让我看的清清楚楚呢?
再读,指名读(教师强调颜色和身段)
3、 出示幻灯:(白鹭)感觉怎么样?引导学生对照图画来读。读出白鹭的美。
指名学生朗读。
4、 白鹭给你留下什么印象呢?(引导学生理解“适宜、身段、精巧等)
整体又给你留下什么感受呢?你会用什么词语来赞美它呢?
5、 引导读书:是诗就要读出诗的味道来,指名学生朗读,引导学生评议。
6、 6---8 自然段是写什么的?自由朗读。
7、 在你的脑海中形成画面了吗?如果给画面起名字的话,你想起一个什么样的名字呢?
读是思考
8、 合作交流。
9、 指名小组汇报:教师相机引导:
(1) 悠悠钓鱼者:引导学生说,加什么语言才能使图画更没呢?
朗读思考,交流讨论,小组汇报(引导:蓝天、碧草、清水等用诗一样的语言来描述)齐读再次体会。
(2) 悠悠嘹望者:帮助学生理解:你如果站在小树的绝顶,你有什么感受呢?而白鹭又是怎样的?(读读)你认为它是在嘹望吗?(引导学生讨论,甚至是争论)
引导:白鹭的`一种嗜好就能引起我们许多幻想,所以作者说是一首韵味无穷的诗。
(3) 悠悠飞行者:齐读:你看到了什么?
我不由得想起了王勃的一句诗—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怎样改能用在白鹭的飞行上呢?
10、 出示图画:(几幅活动的图)这么美的白鹭,这么优美的文章,又能引起我许多幻想,我爱上了
齐读最后一段体会。
11、 读全文,读出你的感受来。
四、课堂延伸:
1、有什么感受和发现想对大文豪说几句呢?
引导学生畅谈:
可以这样:(1)用文中描写白鹭的语言来夸夸同学或其衣服什么的。
(2)深化写作 的背景:2天写出了3篇,写作的目的是什么等
(3)学会迁移应运:大文豪抄袭别人的文章:模仿楚国辞赋家宋玉的《登徒子好色赋》中描写美人的句子:“增一分则太长,减一分则太短;施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
小学语文教案 篇8
一、教材分析:
本课讲的是列宁登山看日出走过靠近深渊的小路,自觉锻炼自己意志的故事。本课位于第七单元,教学训练重点是学会说段落大意,但考虑到课文内容较多,而本单元的训练重点在本课中只起到了练习和巩固作用,因此决定将此放于第二课时。
二、教学目标 :
1、通过学习列宁两次走险路的经过,体会学习他自觉地磨练自己的品质。
2、继续练习用简要明白的一句或几句话表达段落大意。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词语的意思。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最后一个自然段。
三、教学重点:
1、联系列宁两次走险路的经过,体会最后一段话的含义。
2、继续练习用简要明白的一句或几句话表达段落大意。(第二课时)
四、教具使用:
自制课件、小黑板。
五、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
1、了解列宁两次走险路的经过,学习他自觉地磨练自己意志的品质。
2、通过反复朗读理解课文,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
教学重点:
联系列宁两次走险路的经过,体会最后一段话的含义。
教学过程 :
一、揭示课题,整体把握。
1、(齐读课题)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登山》这篇课文,你知道课文主要写的是谁吗?
2、谁能把列宁和登山联系起来说一句话?(能不能把登山的原因补充进去?列宁在登山时有没有遇到什么特别的事?)
二、中心着手,导入教学
1、课前,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课文,预习时除了要求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以外,还要求划出含义深刻的、你不怎么明白的句子。你划了吗?
2、(投影片出示最后一节)学生齐读
“我所以要走这条令人望而生畏的小路,就是因为我害怕它。一个革命者不应该让害怕征服自己。同志,我们应该每天、每时、每刻,处处锻炼自己的意志。”
三、中心突破,指导读悟
1、“就是因为我害怕它。”引导学生质疑:我为什么害怕它?
2、哪些句子体现了这条山路是让人害怕的?快速的默读课文,划出有关语句。然后再在小组里读一读,交流一下。
1)学生阅读讨论
2)教师点拨后归纳
A、从巴果茨基的行动看出险:
只见他的脊背紧紧地贴着陡峭的悬崖,把头扭向一旁,不去看深渊,沿着狭窄的小路,用碎小的步子慢慢地移动着。抓住“背贴、扭向、不去看、碎小、移动”这几个重点词体会路险。(自己读——个别读)
B、从巴果茨基的语言看出险:
“您看看,前面的路多险!您是不能从这儿过的。”巴果茨基说。
“往回走!”巴果茨基大声喊道。
3)教师指导学生朗读以上的描写,并引导学生仔细体会路的险。
过渡:路太险了,已经走过几次的巴果茨基在经过这条小路时仍然那么紧张,那么小心翼翼,这是我们从巴果茨基经过小路时的情景体会出小路的险,还从哪里可以体会出险呢?
C、从列宁经过小路的行为看出险。
正沿着那条小路前进的列宁突然停住了。
列宁感到头昏目眩了。 (指导朗读,体会路险,害怕。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头昏目眩”。有没有同学有过这样的感受?)(投影出示)引读:
可是,列宁只站立了几秒钟,就又不慌不忙,小心地,一步一步地向前移动着身子。 ( 指导朗读,指生表演体会。)
3、过渡:列宁和巴果茨基终于走过了这条危险的小路,赶在日出之前来到了山顶,现在就让我们和列宁、巴果茨基一起去领略一下山顶的美丽景色吧!(自由读——个别读——配乐齐读日出的景色)
我们知道,当列宁、巴果茨基看到这样的美景,当我们看到这样的美景时心情都是那样的愉快,那么列宁是仅仅因为看到美景而感到高兴吗?(指生说)
真是“无限风光在险峰”呀!
4、在领略了日出美景后,下山时列宁又走了那条险路,这一次走和第一次走有什么不同呢? (投影出示第二次走险路的句子)
“这一次我先走。”列宁说完,就毅然走了过去。(体会“毅然”,指导读。)
5、这一次,列宁是怎么毅然地走过这条危险的小路呢?书中并没有具体地写出来,下面请同学们展开想象,把它补充出来。(学生作业 )——展示交流、评价
6、现在我们再来读读列宁说的这段话,相信你们这一次会读的`更好。(个别读——齐读)
7、列宁的这段话是对谁说的?他仅仅是对巴果茨基说的吗?
学生讨论,各抒己见
8、再次齐读列宁的话,感受他那种不怕困难、时刻锻炼自己意志的精神。
三、全文总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从列宁和巴果茨基的话中感受到了小路的险,从列宁和巴果茨基经过小路的情形之中我们更体会到了小路的险,然而,面对这样一条令人望而生畏的小路,列宁战胜了困难,战胜了自我,勇敢地走了过去。因为他坚信:(出示)
走过黑暗就是黎明!
克服困难就是胜利!
只有登上险峰才会迎来曙光!
(课件出示):最后送给同学们一句列宁的名言
害怕前进就是后退,应当不顾一切,勇往直前!(学生齐读)
同学们,在学习、生活的道路上,像列宁一样迎难而上,勇往直前吧!
四、实践作业 。
1、背诵并摘录课文中描写日出景色的句子。
2、搜集有关列宁的故事。(推荐有关网站。)
小学语文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18个生字,学会其中的15个字。正确读写下列词语:牛顿、家庭、零用钱、成绩、麦子、夸奖、卡特、通红、发愤、遇到、任何、刻苦钻研、习惯等。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对话的语气;能用适当的速度默读课文。
3.在理解重点语句的基础上读懂课文。
4.培养认真、刻苦学习、勤于思考的习惯。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学习生字词;
2.学习课文一、二自然段。
教学步骤:
(-)导入
1.启发谈话。
(1)同学们,请你们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苹果会从树上落下来,而不会往天上飞呢?
(2)二百多年前有一个人看到这种现象后,就对自己提出了这样的问题:“为什么苹果既不往旁边飞,也不往天上飞,偏偏要往地下落呢?究竟是什么东西在吸引它呢?”经过他反复推测、不断研究,终于发现了宇宙间的规律“万有引力定律”,成为世界著名的科学家。你们知道他是谁吗?(出示牛顿画像)
(2)牛顿为什么能发现万有引力定律呢?(爱动脑筋,善于提问,乐于钻研)
对,所以牛顿能成为世界著名的科学家。那么牛顿这种善于提问,刻苦钻研的精神是怎样培养起来的呢?让我们共同学习第25课《做风车的故事》。
(二)出示自学提纲,指导学生自学
1.出示自学提纲。
(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用笔勾画出本课的生字、生词。读准字音。
(2)默读课文,在读不懂的字、词、句下面画上横线或打上“?”然后借助字典或联系上下文试着解决。也可同桌讨论。实在解决不了的问题记下来。
(3)标出自然段序号。逐自然段地读课文。思考:每段共有几句话?每句写什么?每段写牛顿干什么?有什么问题记下来。
(4)读全文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2.学生按提纲自学。
(三)交流自学情况,梳理归纳学生提出的问题
1.交流自学生字情况。
(1)读生字。(指学生读、齐读)
(2)多音字组词。
2.交流理解词语情况。
(1)可以结合实物理解的词语:锯、斧头、凿子。
(2)可以通过做动作理解的词语:扇、捡起。
(3)通过理解的词语:攒、羞、习惯、得意、夸奖、果然
3.检查学生读书情况。
点名让学生分段朗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4.交流自己不理解的问题。(简单的问题,同学互相交流解决。)
5.梳理归纳主要问题。
(四)逐段深入理解课文
1.学习一、二自然段。
(1)自由读一、二自然段,边读边想:通过读书知道了什么?
(2)同桌互相交流。
明确:①通过读第一自然段知道牛顿是英国伟大的科学家。②通过读第二自然段知道牛顿在小学念书时就特别喜欢做手工。
(3)“特别喜欢”还可以怎么说?
(4)从哪些词句可以看出牛顿特别喜欢做手工呢?
明确:①“奶奶给他的零用钱,他总是攒起来买斧头、买锯、买凿于。”从“攒”这个词就能看出牛顿非常喜欢做手工。攒”是积聚、积蓄的意思,课文中是说他把奶奶给的零用钱一分一分存起来,用来买做手工的工具,说明他太喜欢做手工了。②“整天忙着”就是从早到晚都在忙着,把时间几乎都用在做手工上,说明牛顿爱做手工到了痴迷的程度,以致影响了学习。
(5)第二自然段共有几句话?主要讲了些什么?说明了什么?
明确:共有四句,第一句介绍牛顿生在农民家庭;第二句讲牛顿特别喜欢做手工;第三、四句是具体讲牛顿怎么喜欢手工。这一段主要讲牛顿小时候特别喜欢做手工。说明牛顿对做手工很有兴趣。
(6)兴趣是成功的开始,而牛顿爱做手工到了痴迷的程度,忽略了学习,影响了学习成绩,你们觉得牛顿这么做对吗?为什么?
(7)朗读第二自然段,体会课文怎样写牛顿特别喜欢做手工的。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18个生字,学会其中的15个字。正确读写下列词语:牛顿、家庭、零用钱、成绩、麦子、夸奖、卡特、通红、发愤、遇到、任何、刻苦钻研、习惯等。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对话的语气;能用适当的速度默读课文。
3.在理解重点语句的基础上读懂课文。
4.培养认真、刻苦学习、勤于思考的习惯。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学习生字词;
2.学习课文一、二自然段。
教学步骤:
(-)导入
1.启发谈话。
(1)同学们,请你们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苹果会从树上落下来,而不会往天上飞呢?
(2)二百多年前有一个人看到这种现象后,就对自己提出了这样的问题:“为什么苹果既不往旁边飞,也不往天上飞,偏偏要往地下落呢?究竟是什么东西在吸引它呢?”经过他反复推测、不断研究,终于发现了宇宙间的规律“万有引力定律”,成为世界著名的科学家。你们知道他是谁吗?(出示牛顿画像)
(2)牛顿为什么能发现万有引力定律呢?(爱动脑筋,善于提问,乐于钻研)
对,所以牛顿能成为世界著名的科学家。那么牛顿这种善于提问,刻苦钻研的精神是怎样培养起来的呢?让我们共同学习第25课《做风车的故事》。
(二)出示自学提纲,指导学生自学
1.出示自学提纲。
(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用笔勾画出本课的生字、生词。读准字音。
(2)默读课文,在读不懂的字、词、句下面画上横线或打上“?”然后借助字典或联系上下文试着解决。也可同桌讨论。实在解决不了的问题记下来。
(3)标出自然段序号。逐自然段地读课文。思考:每段共有几句话?每句写什么?每段写牛顿干什么?有什么问题记下来。
(4)读全文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2.学生按提纲自学。
(三)交流自学情况,梳理归纳学生提出的问题
1.交流自学生字情况。
(1)读生字。(指学生读、齐读)
(2)多音字组词。
2.交流理解词语情况。
(1)可以结合实物理解的词语:锯、斧头、凿子。
(2)可以通过做动作理解的词语:扇、捡起。
(3)通过理解的词语:攒、羞、习惯、得意、夸奖、果然
3.检查学生读书情况。
点名让学生分段朗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4.交流自己不理解的问题。(简单的问题,同学互相交流解决。)
5.梳理归纳主要问题。
(四)逐段深入理解课文
1.学习一、二自然段。
(1)自由读一、二自然段,边读边想:通过读书知道了什么?
(2)同桌互相交流。
明确:①通过读第一自然段知道牛顿是英国伟大的科学家。②通过读第二自然段知道牛顿在小学念书时就特别喜欢做手工。
(3)“特别喜欢”还可以怎么说?
(4)从哪些词句可以看出牛顿特别喜欢做手工呢?
明确:①“奶奶给他的零用钱,他总是攒起来买斧头、买锯、买凿于。”从“攒”这个词就能看出牛顿非常喜欢做手工。攒”是积聚、积蓄的意思,课文中是说他把奶奶给的零用钱一分一分存起来,用来买做手工的工具,说明他太喜欢做手工了。②“整天忙着”就是从早到晚都在忙着,把时间几乎都用在做手工上,说明牛顿爱做手工到了痴迷的程度,以致影响了学习。
(5)第二自然段共有几句话?主要讲了些什么?说明了什么?
明确:共有四句,第一句介绍牛顿生在农民家庭;第二句讲牛顿特别喜欢做手工;第三、四句是具体讲牛顿怎么喜欢手工。这一段主要讲牛顿小时候特别喜欢做手工。说明牛顿对做手工很有兴趣。
(6)兴趣是成功的开始,而牛顿爱做手工到了痴迷的程度,忽略了学习,影响了学习成绩,你们觉得牛顿这么做对吗?为什么?
(7)朗读第二自然段,体会课文怎样写牛顿特别喜欢做手工的。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学习课文三、四、五、六、七自然段,在理解重点语句的基础上读懂课文。
教学步骤:
(一)导入
上节课初读了课文,学习了课文一、二自然段,知道牛顿小时候特别喜欢做手工,学习成绩不怎么好。这节课我们继续深入理解课文。
(二)学习三、四自然段
1.默读课文,思考:牛顿看见村子里装风车,他是怎样做的?请用笔勾画出有关词语、句子,试着谈谈自己的理解。
2.交流、讨论。
(l)出示句子,读一读,想一想意思有什么异同?
(2)他仔仔细细地看到什么程度呢?读书中的句子,想想说明了什么?
明确:他仔仔细细地看,几乎忘了回家。
(3)牛顿不仅仔仔细细看,而且还想亲自做一个,那么他又是怎么做的呢?
(4)“每天放学回家,牛顿就钻进屋子丁丁当当忙个不停。”
学生交流:去掉“每天”行不行?为什么?“钻进屋子”改为“走进屋子”行不行?为什么?去掉“丁丁当当”行不行?
(5)你能想象出牛顿做成风车后,告诉奶奶的情景吗?谁能读出那种高兴的语气?
(6)学生感情朗读。
(7)小结:通过读书知道四、五自然段是写牛顿做风车的经过。通过具体写牛顿看风车、做风车着了迷,说明他对做手工有浓厚的兴趣。由于他把全部时间都用在做手工上,以致于影响了学习。
(三)学习五、六、七自然段
三、四自然段写牛顿做风车的经过,那么五、六、七自然段又写了什么呢?
1.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同学们对小风车有什么看法?牛顿怎么做的?他的神态、心情有什么变化?卡特的意见对不对?边读边用笔勾画出有关词句。
2.交流读书情况。
(1)牛顿把风车带到学校,同学们有哪些看法?
明确:夸奖
(2)大家会怎样夸奖牛顿呢?
这风车
牛顿,你
(3)听着大家的夸奖,此时牛顿的心情怎样?
明确:得意
(4)听了卡特的话,牛顿又有怎样的反映呢?
明确:发愣
(5)牛顿为什么讲不出风车会转的道理?
明确:只做感兴趣的事而忽略学习是不对的。
(6)读卡特的做法和后面的几句话。理解“希罕”“迸发”。
(7)这两自然段都在讲什么?
明确:牛顿因讲不出风车会转的道理而受到同学们的嘲笑。请同学们继续读书,思考:面对这样的嘲笑,牛顿又会怎么想,怎么做呢?
3.默读第七自然段。
(1)思考:小风车被摔坏后牛顿为什么心里难受极了?但又没流一滴眼泪?
明确:因为牛顿没有灰心丧气,他也不埋怨他人,而是以发愤学习、遇事都要问个为什么和刻苦钻研的'实际行动,改正了过去学习不够刻苦、不求甚解的缺点。
(2)你觉得牛顿是个怎样的人?
4.谁能谈谈牛顿为什么能成为科学家?谈谈你了解的牛顿的故事。
(四)总结全文
1.朗读全文。
2.学了课文你明白了什么?联系自己的实际谈一谈。
(五)板书设计
教案点评:
通过苹果落地的现象介绍牛顿,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用提纲的形式指导学生自学。(1)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句。(2)引导学生反复读书以及边读边思考;提出问题后,再读书并通过互助学习,讨论,老师指导等方法提高学习的阅读理解及表达能力。使学生理解牛顿为什么“心里难受极了”,但是却没有流一滴眼泪,以及以后是怎样做的,引导学生体会牛顿从小爱学习、爱钻研的精神,并学习他的这种精神。
探究活动
太阳光是白的吗?
1666年,英国科学家牛顿做了一个有趣的实验:他让一束日光射进暗室,在这束日光经过的地方,放一块三棱镜(一块三面长方形,两端三解形的玻璃),日光通过三棱镜,就变成了一条由红、橙、黄、绿、青、蓝、紫七种颜色组成的美丽光带。这个实验证明,太阳光并不是白色的。
你们可以做一下这个实验。如果没有三棱镜,可以用一面小镜子和一盆水来代替。把小镜子斜插在盛着清水的盆里,让阳光通过水面和镜子反射到墙上。只要把角度调整得合适,就可以看到一条七种颜色组成的光带。反过来,还可以做一个小实验来验证。把一块硬纸剪成圆的轮子,粘上一层白纸,把这个纸轮分成七份(如图一),涂上红、橙、黄、绿、青、蓝、紫七种颜色,色不要上的太深。在圆心近旁,钻两个小孔,用一根细绳穿过两孔,把绳头结住(如图二)。你两分别拉住两端的绳圈,转动纸轮,使绳子旋紧,然后两手一拉一松,纸轮就会旋转不停。这时候,你看到的纸轮就不是七色的,而是白色的了。
小学语文教案 篇10
教学目标:
1、结合课文的特点,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情景,运用“自主研读、合作探究”的方法,了解地球的有关知识。
2、独立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渺小、慷慨、自然资源、生态灾难”等词语。
3、通过学习课文,让学生明确保护地球母亲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珍爱地球、善待地球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读懂课文的重点内容,领悟课文所要表达的中心
教具准备:
教师:CAI课件,收集相关图片及文字资料
学生:预习课文,收集有关环保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1、课件演示(地球在宇宙中的美景)
师:在浩瀚无边的宇宙中,有一个美丽的星球,它是人类的家园,它是太阳和月亮的朋友。它就是我们的——(生齐)地球 板书:地球
2、师问:地球,你还想把它叫什么?(花园、妈妈、母亲、摇篮......)
二、以读为本,研读悟情
1、师:每天我们都与她亲密接触,相依相伴,却无法看清她的全貌。宇航员叔叔在太空中为我们拍下了地球的照片,让我们来看一看。(出示地球图片)说一说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地球?
2、地球外面裹着一层“纱衣”,其实就是大气层,它使地球看上去朦朦胧胧的,更加可爱。课文中也有一句描写地球外貌的,快速读课文,找一找。
(出示:映入眼帘的是一个晶莹透亮的球体,上面蓝色和白色的纹痕相互交错,周围裹着一层薄薄的水蓝色“纱衣”。)
指导朗读。
4、迅速浏览第一段,看看课文还怎样赞美地球的。
(出示: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这个生命的摇篮,是那样的美丽壮观,和蔼可亲。)
5、这篇课文是一篇科学知识说明文,下面请同学们了读读课文,思考:课文还告诉我们哪些关于地球的科学知识?
6、师:同学们读书很认真,了解了这么多有关地球的知识。下面,我还想检查一下大家理解词语的情况。请看屏幕:渺小 慷慨 自然资源 生态灾难
7、指导理解“渺小”
生说渺小的意思。师: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地球是渺小的?指导读句子。
8、指导理解“慷慨”
师:地球很美,但同茫茫宇宙相比,它是渺小的。但是地球也是无私的,它向人类慷慨地奉献着自己的一切。怎样才叫慷慨?地球慷慨的向人类提供了些什么?
9、举例说说哪些属于“自然资源”?(矿产资源、水资源、森林资源、生物资源、大气资源)
师:将这些自然资源分为两类,你知道为什么这样分吗?
10、地球妈妈把所有的资源全部献给了它的孩子——人类,人类的祖先也在这颗美丽的`星球上劳动生活,繁衍生息,并创造了灿烂的文明。然而,我们人类又是怎样对待我们的地球妈妈的呢?
出示课件:水污染、洪水泛滥、土地沙化、随意伐木等图片
师:这些图片都能用一个词概括——生态灾难。你还知道哪些生态灾难。(学生举例)看到这些生态灾难,你的心情怎样?(痛心、难受、担心等)为什么会这样?
那么,课文中哪些文字也让你感到痛心、难受、担心呢?请在这些地方做上记号。
学生仔细阅读批注,师巡视。
师:同学们批划很仔细,把你批划的那一处读给大家听听,好吗?生读句子
出示句子:人类生活所需要的水资源……给人类生存带来呢严重的威胁。指导朗读。
11、师:读到这些,我们不禁想起了宇航员说的那句话——齐读:“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也太容易破碎了”
老师也感到很痛心,地球的资源是有限的,如果我们合理利用,她是可以不断为人类作贡献的。但由于人类的肆意破坏,已经使地球千疮百孔,也给人类带来了严重的威胁。但是还有很多人还不以为然,总认为(引读出示:宇宙空间不是大得很吗,那里有数不清的星球,在地球资源枯竭的时候,我们不能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吗?)
到底能不能移居呢?大家小组讨论讨论 。
小结:是呀!如果地球被我们破坏了,我们别无去处,所以作者才说(引读)“只有一个地球”。生读——如果它被破坏了,我们别无去处。如果地球上的各种资源都枯竭了,我们很难从别的地方得到补充。我们要精心地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让地球更好地造福于我们的子孙后代吧!
现在,我们可以把课题补充完整了,板书:只有一个(地球)齐读
师:因为只有一个地球,所以—— 生补充完整
三,拓展延伸
1、学了这篇课文,同学们一定有很多话要对地球妈妈和她的儿女们说说,请把你最想说的一句话写在课题上吧,句子可以是抒情的、感叹的、赞叹的、呼唤的……写下你的话,让大家都来听一听。
2、师总结:保护地球,这个观念已日渐深入人心,得到人们的共识。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让我们的天更蓝、草更绿、水更清,让地球越来越美,老师相信每个人都能成为一名真正的环保小卫士。
【小学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教案(精选)07-24
小学语文教案(精选)08-01
小学语文教案(经典)08-03
小学语文教案[经典]07-28
小学语文坐井观天教案05-06
小学语文教案(经典)08-29
小学语文教案【经典】08-26
[精选]小学语文教案08-15
(经典)小学语文教案08-16
(精选)小学语文教案0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