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语文教案9篇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语文教案9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语文教案 篇1
一、教学要求
1币导学生观察游戏的过程,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能力。
2蹦馨炎约鹤龉的游戏说出来,互相交流,学习询问。
二、教材说明
这次口语交际的内容是说“有趣的游戏”。图上画了三种游戏:老鹰捉小鸡、贴鼻子、丢手帕。教材用图上小朋友的人数提示学生游戏指的是两人以上的集体娱乐活动;从图上小朋友的'神情让学生觉得这些游戏多么有趣,激发他们把自己做过的游戏介绍给同学,同时向别人学做自己不熟悉的游戏。
教学重点是交流一些游戏怎样有趣,是怎样做的。
三、教学过程
1笨赐技とぁ
(1)谈话:图上的小朋友在玩些什么游戏?这些游戏你玩过吗,你还做过哪些游戏?(板书学生说到的游戏名称)
(2)揭示话题,思考:你觉得哪些游戏最有趣?
2币酝嘉例,指导说“怎么有趣”。
(1)《老鹰捉小鸡》有趣吗,怎样有趣?(启发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说出游戏的趣味。)
(2)《贴鼻子》游戏怎么做的?你做过吗?把自己做的情形说一说。
(3)小结:告诉别人游戏怎么有趣,可以讲做法,可以讲在做的过程中自己的感觉,也可以讲给大家带来的快乐。
3币孕∽槲单位,交流游戏怎么有趣,对自己不熟悉的游戏也可以问问同学是怎么做的。
再推选代表把一个最有趣的游戏介绍给全班。
4比班交流。在交流中可以继续询问,再评选出最有趣的几个游戏在课下做一做。
四、教学时间
教学本课可用1课时。
五、学生发言举例
“贴鼻子”就是蒙上眼睛从远处走到画板前,给画上的人贴上一个鼻子。这个游戏很有趣,常常会闹出笑话。有一次轮到我贴了。蒙眼之前,我瞄准了鼻子的位置,心里觉得肯定能贴好。结果,鼻子刚贴上,大家就哈哈大笑起来。我睁开眼睛一看,原来鼻子被我贴到了额头上,成了一个怪人。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上册第十一单元“通讯”的一篇主体课文《马拉松》。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让学生了解马拉松的意义,即歌颂坚持不懈,顽强拼搏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正确理解课文内容,让学生体会“马拉松”这种坚持不懈,顽强拼搏的精神。
教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提问导入。
1、谈话:“同学们,你知道马拉松吗?谁能说说马拉松是什么?”
2、“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去看看‘马拉松’,好吗?”
3、板书课题:《马拉松》(学生齐读课题两遍)
二、正确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1.自由读这篇课文,做到不加字、不减字、不错字。
2.请同学接读这篇课文,其余同学认真听,看他们是不是读正确了。
3.你觉得他们读得怎么样?我们再自己读一读,争取做到读正确。
4.我们轻声把这篇课文一起读一读,好吗?
三、理解朗读课文,体会“马拉松”这种坚持不懈,顽强拼搏的精神。
1、同学们,“马拉松”一开始是什么?那里有一段怎样的故事,想知道吗?
⑴、指名接读课文1——4自然段。
⑵、讨论,并指名说说。
⑶、说说:菲利比斯是一个怎样的人?
⑷、指导朗读课文1——4自然段。
⑸、齐读1——4自然段。
2、在小组合作中学习:
⑴、自由读课文第5自然段。
⑵、讨论:马拉松作为一项体育运动,有什么样的意义?
⑶、指名汇报。
⑷、喜欢马拉松的.同学起立读第5自然段。
3、指名一个小组读课文第6自然段。
⑴指名说说:马拉松的长度。
⑵让学生换算,感受长度。
4、齐读这篇课文。
5、教师小结:
同学们,“马拉松”这项体育运动,有着关于传递信息的动人故事,有着坚持不懈、顽强拼搏的精神。
四、拓展阅读
1、说说:你了解到的,在马拉松比赛中表现突出的运动员的故事。
2、说说:历史上其他传递信息的故事。
3、书里还有好多好多关于传递信息的故事,同学们赶快去阅读吧。
语文教案 篇3
课堂导入:
二十世纪初,三十八岁的史怀哲,拥有三個博士學位,又正式取得醫生執照,但他拋棄了似錦的前程,从法国赶到未开化的黑暗大陸──非洲,為黑人義診。
史怀哲刚踏上非洲土地,映入他眼簾的是白人欺壓黑人的情境及黑人種種悲慘的生活。比如黑人生病求巫而不求医,当然也无医可求。史怀哲第一個大手術是為脫腸引起腸閉塞的病人開刀,以往非洲這種病人只能在肚子剧烈疼痛下等死,沒有第二條求生的路。當他救活病人時,病人緊緊握住他的手,久久不肯放開,眼神中充滿著疑惑與感恩。史怀哲告訴他說:“我不是巫師,是‘愛’支持我這樣做。”此時暮色漸漸低垂,白人醫生與黑人病人在靜默中,彼此從心底領略到:“我们都是兄弟。”
课前预习:
1.史怀哲(1875-1965)又名可尔贝特施韦策。法国神学家、___家、医生,一生致力于__洲国家的医疗事业,1954年获得诺贝尔___奖。《我的呼吁》便是他在___斯德哥尔摩授奖仪式上的演讲词。
2.《我有一个呼吁》,主要呼吁什么?
答:。
答案:
1.哲学 非 和平 瑞典
2.呼吁人类重视尊重生命的伦理;呼吁人们从善去恶,远离暴行;呼吁防治大众疫病,呼吁放弃原子武器,避免战争,和平共处
重点难点:
生:老师,我们觉得史怀哲的《我的呼吁》比较难懂,好像是一篇深奥的议论文。
师:对,这篇文章兼有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有一定的理解难度。在阅读理解时,应注意区别文章的主要信息与次要信息。
生:主要信息与次要信息有的地方好区分,有的地方难区分,怎么办?
师:关键看哪个证明哪个,哪个被哪个证明。比如第一段文字最后两个句子,前一句说“要对一切具有生存意志的生命采取尊重的态度”,后一句说“我们便进入另一种迥然不同的人生经验”。前为因后为果,后一句证明前一句,前一句是主要信息。
生:区别段与段,也可以这样吧?
师:对。
生:如果段与段之间没有论证与被论证关系呢?
师:那可能它们就是并列关系,它们共同论证中心论点。比如最后三段文字,都是反对战争,都论证中心论点“尊重生命的伦理”。
结构图示
概括提出呼吁
1、呼吁重视尊重生命的伦理
2、呼吁从善去恶,爱护并促进生命
具体论证呼吁
联系暴行3、呼吁善良善行,超越暴行力量
联系疾病4、呼吁防治疫病,各色人种以伦理精神相处
联系战争5、呼吁放弃原子武器,希望互相信任,和平共处
6、呼吁国家之间的问题,避免战争,和平解决
7、呼吁国家领袖,力避关系恶化,共同维持和平
重点研讨:
1、《我的呼吁》是按照什么思路来演讲的?
明确:全文思路呈层进式。首先提出观点,呼吁全人类重视尊重生命的伦理;接着稍加论证,指出怀善去恶是尊重生命伦理的人生境界;最后联系实际,强调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三个问题。先讲是什么与为什么,再讲具体怎么做:层层推进,步步深入。
2、《我有一个梦想》与《我的呼吁》的演讲内容,哪些地方相同?
明确:两篇演讲词在主张种族平等与反对暴力方面是相同的。(1)《我有一个梦想》反对种族歧视;《我的呼吁》主张种族平等。(2)《我的呼吁》“呼吁”尊重生命,反对战争;《我有一个梦想》要求黑人进行创造性的斗争,即不用暴力的斗争。
课堂训练:
1、下列词语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
A、豁然开朗 至礼名言 愚昧无知
B、亲疏远近 慈善事业 军备竟赛
C、生命伦理 和睦相处 战争暴行
D、炯然不同 铭记心中 表白信心
2、下列各句,不是“我”所呼吁的内容的一句是 ( )
A、我要呼吁全人类,重视尊重生命的伦理。
B、虽然如此,我仍然确信真理、友好、仁爱、和气与善良是超越一切暴行的力量。
C、我相信必定有不少人挺身出来,怀着牺牲的精神替这些受难的人服务。
D、可是,今天我们还深陷在战争的危机里。
3、句子与修辞手法不相匹配的一项是 ( )
A、我们谁能确知这种生物本身有什么意义?--设问
B、耶稣曾经说过一句发人深思的至理名言:温和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承受土地。――引用
C、我们常常不使用能帮助我们千百倍力量的杠杆,却想移动重物。――借喻
D、希望他们尽快铭记使徒保罗的名言:若是能够,总要尽力与众人和睦。――引用
4、不是段落中心句的一句是 ( )
A、第二段:这时候,善就是:爱护并促进生命,把具有发展能力的生命提升到最有价值的地位。
B、第三段:只要有人始终充分地思考,并实践仁爱和真理,世界将属于他。
C、第四段:防治大众疫病的奋斗是永远需要的。
D、第七段:希望掌握国家命运的领袖们,能避免一切会使现状恶化、危险化的事业。
虽然如此,我仍然确信真理、友好、仁爱、和气与善良是超越一切暴行的力量。
5、史怀哲认为哪些危险正威胁着人类?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史怀哲为什么反对将所有的生物分为有价值的与没有价值的、高等的与低等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我的呼吁》第一段文字,完成7-11题。
(1)我要呼吁全人类,重视尊重生命的伦理。(2)这种伦理,反对将所有的生物分为有价值的与没有价值的、高等的与低等的。(3)这种伦理否定这些分别,因为评断生物当中何者较有普遍妥当性所根据的标准,是以人类对于生物亲疏远近的观感为出发点的。(4)这标准是纯主观的,我们谁能确知这种生物本身有什么意义?(5)对全世界有何意义?(6)这种分别必然产生一种见解,以为世上真有无价值的生物存在,我们可以随意破坏或者伤害它们。(7)由于环境的关系,昆虫或原生动物往往被认为没有价值。(8)但事实上,我们的直觉意识到自己是有生存意志的生命,环绕我们周围的,也是有生存意志的生命。(9)这种对生命的全然肯定是一种精神工作,有了这种认识,我们才能一改以往的生活态度,而开始尊重自己的生命,使其得到真正的价值。(10)同时,获得这种想法的人会觉得需要对一切具有生存意志的生命采取尊重的态度,就像对自己一样。(11)这时候,我们便进入另一种迥然不同的人生经验。
7、对这段文字,层次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
A、(1)/(2)(3)(4)(5)(6)/(7)(8)(9)(10)(11)
B、(1)(2)/(3)(4)(5)(6)(7)/(8)(9)(10)(11)
C、(1)/(2)(3)(4)(5)(6)(7)/(8)(9)(10)/(11)
D、(1)(2)/(3)(4)(5)(6)/(7)(8)(9)(10)/(11)
8、用原文解说:
(1)“这种伦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标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以往的生活态度”指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画线句子直接证明的内容是什么?它又被什么内容所证明?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对这段文字内容的分析与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这段文字总提演讲的观点,呼吁全人类重视尊重生命的伦理。
B、我们自己是有生存意志的生命,环绕我们周围的,也是有生存意志的生命。
C、人们需要对一切具有生存意志的生命采取尊重的态度,就像对自己一样。
D、生命的伦理要求人们注意尊重自己的生命,使其得到真正的价值。
答案:
1、C(A至理名言,B军备竞赛,D迥然不同)
2、D(D仅仅呈现一种不良现状,没有呼吁;B“我仍然确信”与C“我相信”是呼吁的一种表达方式)
3、A(无疑而问且加强语气,是反问)
4、B(这一句在证明前一句,是前一句的论据,不是段落中心句)
5、一是暴行,二是疾病,三是战争
6、因为这种“分别”容易引起有些人随意破坏或者伤害一些生命,产生一些可恶的暴行
7、(1)提出对生命伦理的“尊重”,(2)(3)(4)(5)(6)批评与“尊重”相悖的主观“分别”(7)(8)(9)(10)(11)论证对生命的“全然肯定”是“尊重”的基本内涵。
8、(1)重视尊重生命(2)以人类对于生物亲疏远近的观感为出发点
9、以为昆虫或原生动物没有什么价值,世上真有无价值的生物存在,可以随意破坏或者伤害它们
10、(第一问)“这标准是纯主观的`,我们谁能确知这种生物本身有什么意义?”(第二问)“对全世界有何意义?由于环境的关系,昆虫或原生动物往往被认为没有价值。”
11、D(关键在于尊重一切具有生存意志的生命)
课后训练
基础训练
1.下列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迥(差得远)然不同 至(极)理名言
B.生命伦(类)理 战争暴(残暴)行
C.铭(镌刻)记心中 危机(机会)
D.表白(表达)信心 愚昧(糊涂)无知
2.下列对《我的呼吁》的出处介绍,明显错误的一项是 ( )
A.出自《敬畏生命》
B.选自《史怀哲传》
C.即史怀哲在1954年诺贝尔和平奖授奖仪式上的讲话
D.选自《新约全书》
3.下列关于史怀哲的介绍,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史怀哲是法国神学家、哲学家与医生,一生致力于非洲国家的医疗事业。
B.史怀哲1954年获得诺贝尔和平奖,《我的呼吁》是他在瑞典授奖仪式上的演讲词。
C.史怀哲获得三個博士學位与醫生執照,38岁时从法国到非洲大陆,为黑人义诊。
D.史怀哲对非洲旧殖民地的民众所给予的善良帮助,并不是什么慈善事业而是赎罪。
4.下列观点与史怀哲倡导的生命伦理的原则不相符合的一项是 ( )
A.鼓励和维持生命是善良的好事,而毁坏和阻挠生命是丑恶的坏事。
B.世界上的生物可分为有价值的与没有价值的;高等的与低等的。
C.世界上没有无价值的生物存在,我们不能随意破坏或伤害牠们。
D.人要对一切具有生存意志的生命采取尊重的态度,就像对自己一样。
5.下列观念与史怀哲倡导的生命伦理的观念相同的一项是 ( )
A.动物解放运动者,呼吁动物权利
B.生命中心伦理倡导尊重生命个体
C.人类中心主义认为人类是一切价值的来源
D.生态中心伦理主张给生态系统整体以道德地位
6.《我有一个梦想》与《我的呼吁》的针对性与鼓动性表现在什么地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内纵横
阅读《我的呼吁》的第三段,完成7-11题。
7.“可是良善所发挥的作用却是单纯而继续不断的”一句,论证什么句子?又接受什么句子论证?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它不会产生使它自己停顿的危机,却能解除现有的危机”一句中的“危机”是什么意思?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史怀哲呼吁善行的现实针对性是 ( )
A.今日,隐藏在欺瞒之后的暴行,正威胁着全世界,造成空前烦闷的气氛。
B.现世的一切暴力都有其限制,早晚会产生和它同等或者超越它的对抗性暴力。
C.良善不会产生使它自己停顿的危机,却能解除现有的危机,能消除猜疑和误解。
D.一个人在世间所作的善行,会影响他人的心理和思想,所以人要认真去冒险行善。
10.“我们常常不使用能帮助我们千百倍力量的杠杆,却想移动重物”一句,其中“杠杆”与“重物”分别是什么意思?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最后引用耶稣的一句名言是什么意思?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应用实践
阅读下文,完成12-16题。
人类需要种种不同的关怀:物质的,精神的;有形的,无形的等等。人类的终极关怀导源于人类的终极苦恼。终极苦恼就是对死亡之不可避免的苦恼,对生命短暂的苦恼。人类从自然界中解放出来之日,就是终极苦恼产生之时。动物是没有终极苦恼的,唯有人类看到了人类在宇宙中的位置,看到了天与人的对立,看到了宇宙之无限和人生之奇短,从而为摆脱这种终极苦恼而产生了各种不同形态的终极关怀。
苏珊.朗格在她的《情感与形式》一书中说:“对死亡有各种不同态度,最普遍是否定死亡的终极性,想象死亡之外还有一种继续的存在————通过复活、轮回或超生,也就是通常说的从现在超度没有死亡的世界:阴曹、涅磐、天国和天府。”她否定了这种终极关怀,认为这种安抚最终要归于失败,从而提出了她认为“最有启发性”的对生命历程的理解,那就是“在生与死之间尽量寻找尽可能多的生活”,即“即生命的磨砺和自我实现”。
可见终极关怀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人生观、人生哲学。积极的科学的终极关怀,不虚幻地否定死亡,而是揭示了如何在有限生命之中去实现无限的意义的正确途径。
歌德在《浮士德》一书中凝聚了他六十年的人生经验,发现了“智慧的最后结论”,就是“人必须每天来争取生活与自由,才配有自由与生活的享受”。这段名言可以看成积极的科学的终极关怀的高度概括。一个扩大自身的价值,为发扬有限生命的无限的潜力而追求到生命的最后时刻的人必然是伟人。
由此可见,人类的上帝就是自己,人类不必从异己的神秘的力量那里去找终极关怀。真正的终极关怀就在于生命的最大限度的燃烧之中,存在于对自己全部生命价值的不断的、无限的追求和开掘之中。这就是对人类所必需的终极关怀的真正科学的解释。
12.对“终极关怀”理解不当的一项是()
A.终极关怀就是终极苦恼,即对生与死的苦恼。
B.终极关怀就是对人生短暂而苦恼的关怀。
C.终极关怀要求人们每天都来争取生活与自由。
D.终极关怀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人生观、人生哲学。
13.“这种终极关怀”是什么意思?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为什么说“动物是没有苦恼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苏珊.朗格与歌德二人的论述,相同的一项是()
A.对死亡有各种不同态度,最普遍是否定死亡的终极性\人必须每天来争取生活与自由,才配有自由与生活的享受
B.死亡之外还有一种继续的存在\人必须每天来争取生活与自由
C.对死亡有各种不同态度\人类的上帝就是自己
D.生命的磨砺和自我实现\智慧的最后结论
16.最能概括本文中心的一句是()
A.真正的终极关怀就在于生命的最大限度的燃烧之中,存在于对自己全部生命价值的不断的、无限的追求和开掘之中。
B.由此可见,人类的上帝就是自己,人类不必从异己的神秘的力量那里去找终极关怀。
C.积极的科学的终极关怀,不虚幻地否定死亡,而是揭示了如何在有限生命之中去实现无限的意义的正确途径。
D.一个扩大自身的价值,为发扬有限生命的无限的潜力而追求到生命的最后时刻的人必然是伟人。
答案:
1.B(伦,人伦)
2.D(《新约全书》是《圣经》中的一部分,《我的呼吁》与之无关)
3.D(对史怀哲来说,应是慈善事业,不是赎罪)
4.B(这个观点正是史怀哲批判的内容)
5.B(A范围太窄,C人类中心主义与生命伦理相反,D生态中心伦理比生命伦理范围大)
6.从标题看,“我有一个梦想”是针对美国黑人权益危机提出来的,比如当时曾发生一个黑人妇女没有给白人让坐而被拘捕的事件;“我的呼吁”是针对世界缺乏生命伦理提出来的,比如国家内部的暴行与国家之间战争。两篇演讲词的语言都有明显的鼓动性。《我有一个梦想》题目就有一种诗意和美感,对听众有较强的鼓动作用;《我的呼吁》通过直接“呼吁”听众,亦有鼓动作用。从语句看,《我有一个梦想》多用排比句,《我的呼吁》多用对比句,都具有非常强烈的鼓动性。
7.该句论证“虽然如此,我仍然确信真理、友好、仁爱、和气与善良是超越一切暴行的力量”;接受“它不会产生使它自己停顿的危机,却能解除现有的危机”论证
8.良善解决问题时的无力或尴尬
9.A(B是暴力的后果,C与D是良善的意义,三者不是善行的针对对象)
10.“杠杆”喻良善,“重物”喻难以解剖的矛盾或问题
11.温柔的人容易得到幸福,一定会得到上帝应许的土地
12.A(终极苦恼是终极关怀产生的原因,并还是终极关怀本身。)
13.对死亡有各种不同态度,最普遍是否定死亡的终极性,想象死亡之外还有一种继续的存在————通过复活、轮回或超生,也就是通常说的从现在超度没有死亡的世界:阴曹、涅槃、天国和天府(因为“这种终极关怀”是苏珊.朗格引用来进行否定的。)
14.因为动物缺乏智力思维活动,处在麻木与混沌状态(这道题在文中找不到答案,需要运用考生原有的知识经验进行推理思考。)
15.D(A前者“否定死亡的终极性”是苏珊.朗格所否定的反面观点,与后者歌德所肯定和观点不同;B前者“死亡之外还有一种继续的存在”是苏珊.朗格所否定的反面观点,后者歌德所肯定和观点不同;C前者范围太大,后者并不是歌德的观点。)
16.A(B仅仅从范围与否定角度论述,不能概括本文中心;C虽然正确,但太笼统;D重心偏移,侧重论述伟人的特征)。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能借助字典认识生字。
2、正确、流利的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懂得实事求是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同学们,在你耳边常听见的是父亲的什么叮嘱?对父亲的叮嘱你抱什么态度?
2、交流。
3、本文的作者,是他父亲一句叮嘱影响了他的一生。出示课题:父亲的叮嘱
(通过回忆父亲的叮嘱,引出课题,揭发学习课文的兴趣。)
二、检查预习。
1、小组合作学习,交流课前预习。
2、检查词语:寂寞和颜悦色审视不知好歹面面相觑教诲
3、课文:以小组为单位分工读。
(在检查中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三、初读课文,了解文章大意。
1、读课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全班交流。
四、再读,理解课文。
1、父亲的叮嘱在文中出现了几次?在怎样的情况下出现的?
(1) 在画杨桃时,我想起父亲的话。同时,要引导学生揣摩作者的矛盾心理,但最终还是按父亲的'叮嘱去做的。
(2) 在老师教育几个同学时,我又一次想起父亲的叮嘱。老师的神态有哪些变化?同学们的语气有哪些变化?
(整体感知课文,理清课文脉络,为进一步理解课文作铺垫。)
(3) 分角色朗读他们的对话。
(4) 理解、体会几种“……”的含义。
(通过分角色朗读,感悟课文内容。)
2、讨论一下对“父亲的教诲使我一生受用。这道理不仅在画画。”这句的含义。
五、分角色朗读课文。
六、总结。
省略
语文教案 篇5
【学习目标】
1、认识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语言简洁、条理清楚的表达特点,能联系生活实际,谈出自己的阅读感受。
3、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激发热爱科学的情感以及学习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点】
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中一些含义深刻的词语和句子。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小游戏:
比眼力、比嘴力
师:同学们,我们一起来做个游戏,题目叫“比眼力、比嘴力”。看录象,把你看到的事件、事物大声、快速、准确地说出来。
生:人类登上月球。
生:潜入深海,探索奥秘。
生:人造卫星。
生:程控电话。
生:高速火车。
生:飞机。
生:远洋船舶。
生:因特网、电脑、视频……
2、导入课题:
师:你知道这些事物都是什么时候出现的吗?
生:20世纪。
生:对,刚刚过去的20世纪。
师:20世纪出现了这么多新生事物,人们发现了那么多新奇的东西,有人就把20世纪称为“呼风唤雨的世纪”。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 29课。
师板书:
呼风唤雨的世纪
生读题。
二、质疑问难,学习第一、二自然段
1、师:你读了课题,有什么疑问?
2、交流:
⑴ 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生:呼风唤雨的世纪指的是哪个世纪?
生:20世纪。
师:请大家读读课文第一自然段: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生读,师评价。希望大家学完这节课后能读得更好。
⑵ 学习第二自然段:
生:谁来呼风唤雨?
生答:当然是人类。
生:靠什么来呼风唤雨?
生答:靠的是现代科学技术。
生:为什么说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生:20世纪有哪些了不起的成就?
生:20世纪使人类的生活发生变化了吗?怎样的变化?
……
生齐读。
3、师对学生的提问进行点评、小结: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刚才同学们既提出了问题,又解答了问题。还有一些问题现在还解决不了,我们就一边学课文一边来解决。
三、根据提问解疑问,学习课文
1、师:作者路甬祥用哪些具体事例来说明人类把幻想变成现实,使得20世纪成为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大声读课文。
(不动笔墨不读书,比脑力、比嘴力、比手力)
2、交流:
⑴ 生各自谈感受,师做引导:
生:古时候的“千里眼”现在有了,如望远镜、视频。它能让千里以外的人彼此看得到,还有一些可视电话也是。
生:古时候的“顺风耳”,现在有了,那就是程控电话,它可以让两个相距很远的人很快听到对方的声音。还有手机、录音机都是神话中的“顺风耳”。
生:“千里马”也有了。有了高速火车、飞机,想到哪里都很方便。
生:古代的人想腾云驾雾,没能实现,只能靠幻想,而现在我们可以腾云驾雾了。你只要坐上飞机就可以了。
生:以前的人想着飞到月亮上去看看,就有了“嫦娥奔月”的故事。现在我们的飞船已经登陆月球,做了很多实验。
……
师生小结:也就是说,在20世纪以前,人们一直生活在依赖自然的农耕社会,那时没有电视,没有电视,没有收音机,也没有汽车。人们只能在神话中想象“千里眼”、“顺风耳”、腾云驾雾的神仙,这些都是人们的幻想。而 20世纪,人类依靠现代科学技术把这些幻想变成了现实。所以说,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⑵ 齐读第三自然段前四句话。
3、师:这么多先进的、美好的、神奇的事物都在20世纪这一百年的时间里冒出来了。而以往上百万年的历史中却没有。同学们,这说明了什么?
交流:
生:20世纪的成就很大。
生:20世纪,人类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把以前人们的很多幻想变成了现实。真厉害。
……
师总结:是啊,20世纪,人类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改变了自身的生活,这变化的速度是如此之快,范围是如此之大,内容是如此之多。如果引用课文中的.一句话,一句诗来形容,那就是: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师:你怎么体会这句诗?
生:“忽如”说明速度很快。一夜之间春风来了,很多的梨花都开了。
师:你从字面上来理解的。
生:20世纪,在整个人类上百万年的历史中是很短的,但是变化是很多、很大、很快的。
师:是啊,20世纪,人类把很多幻想变成了现实。如果请你读这句诗,你会怎么读。自己试一试。
指生读,评价。
4、师:同学们,现在老师再请你读本文第一句话,你会怎么读?
生读,评价。
生:我们要读出变化速度之快,内容之多,范围之广。
生齐读。
5、“发现”与“发明”:
⑴ 师:请同学们看板书,20世纪,科学技术改变了我们的生活,人类发现了很多,也发明了很多。你能说说哪些是“发现”?哪些是“发明”?
⑵ 生思考。
⑶ 交流:
生1:人类登上月球是发明。
生2:我不同意。人类登上月球是为了探索月球上的奥秘,应该是发现。
生1:那人类是怎么登上月球的?那人造卫星不就是发明的吗?
师:我来综合一下你们两个人的意见。人类靠人造卫星登上月球,这是发明;人类登上月球是为了探索奥秘,这是发现。
生1:我明白了。那“潜入深海”也是一样的。
生:电视、程控电话、因特网、飞机、远洋船舶等,这些都是发现。
师:如果请你给“发现”与“发明”找意思相近的朋友,你会找谁?
生:发现──探索。
生:发明──创造。
五、总结、延伸
师:20世纪,科学技术日益发展、进步,使我们的生活日新月异。人们如何评价这个世纪,如今人们还取得了哪些科技成果?我们下节课接着学。同时,也请你准备好需要交流的资料,下节课,欢迎你展示。
【板书设计】
29、呼风唤雨的世纪
人类
幻想 现实
现代科学技术
登上月球、潜入深海……
千里眼 望远镜 视频
顺风耳 电话 手机 收音机
腾云驾雾的神仙 飞机
千里马 飞毛腿 高速火车
…… ……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新词,能顺畅、有感情地朗读文章。
2.按时间顺序,理清文章条理。
3.真切感受施光南对音乐的执著与热爱。
【教学重点】
抓住重要词句,体会施光南对音乐的喜爱之情。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音乐欣赏,导入新课
1.欣赏音乐片断《祝酒歌》《吐鲁番的葡萄熟了》《在希望的田野上》。
2.同学们,这些优美动听的音乐都出自一人之手,他就是我国伟大的音乐家施光南。从小他就喜欢唱歌,喜爱音乐。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近这位伟大的.音乐家,结识这位爱唱歌的男孩儿。
3.施光南简介。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轻声读课文,要求:
(1)读通读顺,自己喜欢的段落多读几遍。
(2)画记生字、新词,在不懂的词语上做记号。
(3)想想这篇文章主要写了什么?
2.学生独立自学。
3.小组内交流。
(1)互相抽查生字、新词。
(2)分自然段检查课文的朗读。
(3)交流想法。
4.全班交流。
(1)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学生评价。(字音准确,朗读流利)
(2)黑板出示读错的字音,不容易理解的词。
(3)交流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
三、浏览课文,理清思路
文章从哪些阶段分别体现了施光南对音乐的喜爱?
(襁褓之中、四岁时、五岁时、十岁时、高中毕业)
四、再读课文,自学感知
1.从文中的那些词句看出施光南“爱”唱歌,“爱”音乐?
要求:(1)默读课文,动笔圈点批注。
(2)朗读自己喜欢的句子。
(3)学习小组同学相互交流。
2.班级内交流。
五、结合内容,思维拓展
正因为有了这份执著与热爱,有了这份勤奋与努力。施光南终于成为了一代著名音乐家。同学们,学习了这篇文章,你应该从施光南身上学到什么呢?
语文教案 篇7
一、本单元内容:
精读课文《果断的判断》《语言的魅力》《六个馒头》
略读课文《天游峰的扫路人》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4
二、单元教学目标:
1、学会42个生字
2、能说出课文的大意,并提出不懂得问题
3、用“和谐”“目的”造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5、懂得遇到问题时,要善于思考,相信自己作出的正确判断;要有同情心,要善于体贴尊重人、乐于帮助人、乐于奉献,并感受语言的魅力。
6、继续学习体会揣摩语言,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和基本意义。
三、重点分析:
1、继续学习体会揣摩语言,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和基本意义
2、了解法国著名诗人用语言帮助盲人的事,体会诗人同情、帮助残疾人的善良品质,感受语言的魅力。
3、练习用有魅力的语言写警示句
四、难点分析:
1、能说出课文的大意,并提出不懂得问题
2、懂得遇到问题时,要善于思考,相信自己作出的正确判断;要有同情心,要善于体贴尊重人、乐于帮助人、乐于奉献,并感受语言的魅力
3、体会《六个馒头》中同学间的纯真、丰厚的友谊。
五、知识点地位及系统性分析:
本单元延承上一学期默读课文的学习,继续有关于默读的训练。此外,依旧重视学生在学习课文中的情感体验。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重视学生的独特情感体验,注意引导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写作内容与课文联系比较紧密,可以把读写结合起来,在学习《语言的'魅力》后就让学生尝试写作
六、学生已具备的知识水平及能力分析:
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朗读课文和默读课文的能力,查字典及积累词语等方面也有了一定的能力,通过介绍自己成长经历中印象深刻的一件事这一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特别是口语交际能力和习作水平。
七、课时分配:
精读课文《果断的判断》《语言的魅力》《六个馒头》 分别两课时
略读课文《天游峰的扫路人》 为一课时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4 为三课时
语文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了解秦始皇兵马俑的阵容、神态。
2、理解“神态各异”、“栩栩如生”、“也许”、“似乎”词语的意思。
3、能学习第四自然段对兵马俑神态的写法,进行仿写。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秦始皇兵马俑的阵容、神态。
难点:能学习第四自然段对兵马俑神态的写法,进行仿写。
教学准备:
有关兵马俑的资料、课件
教学过程:
一、 引入
师:21世纪的人类社会是一个科技高度发达的社会,然而在沉沉的地底下,却冲出了一支古代帝国的雄兵,这就是被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秦始皇兵马俑”。(出示课题)
这节课,我们深入研究3、4自然段,领略一下秦始皇兵马俑的风采。
二、 学习三四自然段
1、自由读三四自然段,想一想这两个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
2、指名简要概括(板书:阵容 神态)
3、学习第四自然段
(1)师:就让我们先下到坑内,先近距离观察一下这些秦俑的风采吧!
(2)齐读第一句话,理解“神态各异”、“栩栩如生”。
(3)指导朗读:古代的雕塑家们把兵马俑雕得像活的一样,高明的作者又把它写活了,我们能不能把它读活呢?
(4)自由练读,重点读喜欢的兵马俑的句子。
(5)汇报:
A、有的兵俑,留着胡子,虎视眈眈,神情十分严肃,这也许是久经沙场、屡建战功的老战士。
这个老战士给我们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勇猛)哪个词可以看出来?(虎视眈眈)
B、有的兵俑,束着头发,一脸稚气,这可能是刚入伍的新兵。
大家喜欢这样的小战士么?喜欢他的什么?读出小战士的活泼、稚气。
C、一匹匹战马,膘肥体壮,竖耳瞪眼,似乎在倾听雄壮的号角声。
要读出战马的什么?理解“膘肥体壮”“竖耳瞪眼”。
(6)我们连起来读一读第四自然段,再来感受一下这些栩栩如生的`兵马俑。齐读。
(7)师:听你们读得这么有滋有味,老师也想读,可以么?
(8)师读,故意少读“似乎、也许、可能”。
(9)老师这样读可以么?为什么?(有这些词说明是猜测)
(10)出示几幅兵马俑的图片,问:你能不能学着作者的样,通过仔细观察这些兵马俑的外貌、神态来猜测呢?注意要用上“似乎、也许、可能”。
(11)学生练习,教师巡视。
(12)交流汇报。
4、学习第三自然段
(1)师:这些兵马俑不仅神态各异、栩栩如生,当你看到军阵精妙的布局时,更会为之惊叹!
(2)齐读第四自然段。
(3)读了这段话之后,你能向大家介绍一下秦始皇兵马俑的军阵么?准备怎么介绍?
(4)学生准备介绍,要求用不同方法,如画图介绍、朗读、复述、也可以小组合作表演等。
(5)汇报。
三、总结
师:这一列列、一行行的金戈铁马,再现了秦皇朝当年兵强马壮、横扫六国、一统天下、威震四海的壮观场面,真不愧为——世界八大奇迹(师板书,生齐说)
语文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1.说说自己知道的动物故事,让同学从你描述的故事中体会动物的情感,加深对动物的了解和认识。
2.谈自己遇到的有关伤害动物的故事,并分角色进行模拟对话,练习运用自己知道的知识和充分的理由劝阻别人不要伤害动物,激发学生关心动物的思想感情。
3.根据图片报道,进行合理的'想象,编写一个故事,做到内容具体,感情真实。
教学准备:搜集有关动物的故事以及相关资料。
教学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1.谈话引出课:
通过本单元课文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许多有关动物的故事,我们对动物有了初步的认识。今天我们再来谈论与动物有关的话题。
2.明确话题要求,自主选择话题。
(1)指名读口语交际的内容,明确每一个话题的具体要求。
(2)选择自己喜欢的话题说,做好交流准备。
3、指导口语交际:
话题一
(1)老师讲一个动物故事。学生听后说说自己印象深的部分,或者说说对故事角色的认识。
(2)介绍自己了解到的动物故事。
你知道哪些动物的故事?在众多的故事中,哪一个给你留下深刻印象,你就讲哪一个故事。(启发引导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准备交流内容:一是自己家喂养的动物的故事;二是亲戚朋友家喂养的动物的故事;三是从阅读的书籍报刊中知道的动物的故事;四是从电视或网络中看到的动物的故事。)
(3)在进行话题一的交际时注意把故事介绍清楚,小组内的成员可围绕这个故事进行评议和讨论。
话题二:
(1)如果你是小明,你将怎样劝说爸爸?(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选择理由进行劝说:一是自己知道的动物是我们人类朋友的故事;二是伤害动物给我们人类带来的危害;三是有关动物保护的法律;四是动物给人类带来的好处;五是动物也是有丰富的感情世界。)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03-09
语文《语文园地四》教案02-20
语文下册语文园地教案11-21
语文园地语文教案04-04
语文教案07-20
语文《画风》教案05-06
语文下册教案12-10
语文《江南》教案12-10
语文基础教案12-12
语文写作教案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