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教案

时间:2023-10-10 12:58:08 教案 我要投稿

高中政治教案范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高中政治教案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高中政治教案范文

高中政治教案范文1

  【内容标准】

  本课依据《思想品德课程标准》中的三.4.7了解当今世界发展趋势,知道我国在世界格局中的地位、作用和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增强忧患意识,树立全球观念,维护世界和平。

  【教育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教学资源下载,还有大量而丰富的教学相关资讯!">爱和平、厌恶战争的情感,增强学生的忧患意识,为国家和民族的振兴贡献力量。

  2、能力:培养学生用辩证、发展的观点分析问题。

  3、知识:掌握当今时代的主题,当今世界的发展趋势以及我国在世界格局中的地位和作用。

  【教材分析】

  本项目主要有两个层次的内容。

  第一个层次“当今世界的发展趋势”主要讲了两个问题:一是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二是经济全球化、世界格局多极化是当今世界的发展趋势。然后,从当今世界的发展趋势给发展中国家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引导学生理解我们该如何应对机遇和挑战,从而进一步体会世界发展的趋势。

  第二个层次“国际竞争中的中国”主要讲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和作用。包括三层内容:一是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二是中国对世界经济发展起着巨大推动作用;三是中国在国际政治舞台上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成为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的重要力量。通过对我国国际地位和作用的分析,使学生既对祖国的未来充满信心,又有忧患意识和艰苦奋斗的思想准备。

  【学情分析】

  初三的学生对世界、国家发生的大事有一定的了解,比较关注国内外的发展状况。但是由于知识储备不足、理论分析能力有待提高、理解能力等因素的制约,因此对当今世界的主题、经济全球化、世界多极化等比较抽象的内容理解起来还存在难度。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在理论上准确的阐述,还要提供大量的真实的资料来深入浅出地说明这些问题。从而激发学生强烈的情感共鸣,使学生产生爱国情感和奋发图强、报效祖国的伟大志向。

  【教学重点】如何认识我国在世界格局中的地位和作用?

  【教学难点】当今时代的主题、当今世界的发展趋势。

  【设计理念】

  本着“遵循课程标准,但不拘泥于课程标准”的原则,运用典型案例,引导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实现理论知识与具体时事材料的结合。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以学生探究为主,通过“分析-归纳-总结-实践”的思维过程,设置由浅入深的问题情境,使学生在兴趣的感召下认识当今时代的'主题、当今世界的发展趋势以及我国在世界格局中的地位和作用,从而激发学生强烈的情感共鸣,培养学生热爱和平、厌恶战争的情感,增强学生的忧患意识,为国家和民族的振兴贡献力量。并将这一情感落实到自己的学习生活中,实现知识传授目标和思想品德教育目的完美结合。

  【教学方法】

  1、分析、归纳、综合方法:对于当今时代的主题、当今世界的发展趋势的教学,采取学生探究和教师点拨结合的方式,使学生在分析事件、材料的过程中逐渐认识到当今时代的主题、当今世界的发展趋势,既提起学生的兴趣并加深对问题的理解。

  2、案例情境教学:运用多媒体手段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开拓学生视野,唤起其情感共鸣,在感悟体验中提高认识。

  3、问题情境教学:根据教学内容和目标创设问题情境,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促使其主动探究。

  【教学准备】

  1、学生:收集一些有关国际国内政治经济的热点问题

  2、教师:

  (1)制作课堂教学所需的课件。

  (2)准备声像资料。

  (3)了解学生思想情况和认知水平。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课前播放视频《让世界充满爱》

高中政治教案范文2

  教学准备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识记:税收的含义、税收的基本特征、增值税、个人所得税的含义及意义。通过教学要使学生理解税收三个基本特征之间的关系;会算增值税和个人所得税。

  2、能力目标

  通过对各种具体税种的掌握,能辨别具体济济活动中需纳哪些税,增加对社会经济生活的了解。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税收及其基本特征、税收的.作用的理解,认识到依法纳税的必要性;通过对具体税种特别是个人所得税的了解认识到个人在社会分配中的地位,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

  教学重难点

  税收的含义及其基本特征

  教学工具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课后习题

  目前,我国个人所得税的偷漏现象很严重,如何实现征管工作任务艰巨。针对这一现象你有什么对策?

高中政治教案范文3

  教学目标

  1.识记:唯物主义及其表现形式;唯心主义及其表现形式;

  理解:正确认识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区分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2.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比较、分析的能力;抽象思维能力。

  3.通过对本课学习,让学生懂得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伟大思想武器;在实际工作、生活、学习中,我们要自觉坚持唯物主义,反对唯心主义。

  教学重难点

  重点: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

  难点: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的基本观点和局限性

  教学过程

  环节一:新课导入

  视频欣赏:掩耳盗铃

  思考:掩耳盗铃告诉我们一个什么样的哲学道理?

  环节二:新知探究

  哲学的基本问题

  思维(意识)与存在(物质)的关系问题

  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

  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

  1.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

  唯心主义的根本观点是,认为意识是本原,物质依赖于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

  唯物主义的根本观点是,认为物质是本原,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

  2.唯物主义发展的三种基本形态

  (1)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在西方大约产生于公元前7—6世纪的古希腊,其代表人物赫拉克利特和德谟克利特;

  在中国产生于春秋战国时期,其代表人物是王夫之和范缜。

  ①正确性

  否认世界是神创的,认为世界是物质的,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本质上是正确的。

  ②局限性

  A.把物质=物质的具体形态

  B.具有猜测性,没有科学依据

  (2)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机械唯物主义)

  ①正确性

  丰富和发展了唯物主义,肯定世界本原是物质

  ②局限性

  A.物质=自然科学意义上的原子

  B.机械性

  形而上学性

  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不彻底性)

  机械性:自然界的各种现象都被归结为力学过程,用力学规律解释一切,甚至动物和人都被看作是受力学支配的机器。用机械运动解释一切现象。

  形而上学性:静止、孤立、片面地看问题。

  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不彻底性)承认自然界是客观的;认为“理性”、“意识”支配社会的发展

  (3)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

  辨证唯物主义:在承认物质决定意识的前提下,承认意识对物质的能动作用。不仅承认物质决定意识,还能联系、发展、全面地看问题;

  历史唯物主义:克服了“‘理性’、‘意识’支配社会历史发展”的观念,提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把唯物辨证的观点贯穿到社会历史领域。

  第一次实现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有机统一,唯物辨证的自然观与唯物辨证的历史观的有机统一。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二)唯心主义

  1.唯心主义的基本形态

  唯心主义把意识视为世界的本原

  (1)主观唯心主义

  把人的主观精神(目的、意志、感觉、经验、心灵等)夸大为唯一的实在,当成第一性的东西,认为客观事物以至整个世界,都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

  (2)客观唯心主义

  把客观精神(上帝、理念、绝对精神等)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只是这些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

  图片展示代表人物及其观点

  环节三:心灵感悟

  真理是时间的产物,而不是权威的产物。——培根

  权利的相互转让就是人们所谓的.契约。——霍布斯

  给我物质,我就用它造出一个宇宙来。——康德

  一切确定的皆否定。——斯宾诺莎

  环节四:行为提升

  结合漫画和本框的学习,谈谈你对下列观点的理解:

  观点一:凡是唯物主义都是科学的,都是我们应该提倡的。

  观点二:凡是唯心主义都是非科学的,我们应该彻底否定。

  环节五:课堂小结

  懂了哲学,“不管什么时候、干什么工作都会给你方向、给你思路、给你办法。”(你如果想提高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就必须学习哲学。哲学在使你获得智慧和提升思维能力方面有独特的和不可替代的作用。

  环节六:当堂达标

  古希腊米利都学派的代表人物泰勒斯提出了“水是万物的本原”的论点,春秋时代《管子》书中的《水地》篇中也表述了“水是万物的根源”的学说。上述观点。

  A.是完全正确的,属于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B.不符合客观实际,属于唯心主义的观点

  C.是一种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观点,存在不足之处

  D.否认了意识是物质的产物和反映

  七、教学反思

  1.巧设教学情境,化抽象为具体。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特点,研究相应的教学方法,以达到教学预期效果。根据本课特点,采用了情境式教学法。在情境的选择过程中,使用了教材现有的相关链接和专家点评中的材料以及古今中外著名哲学家的著作、言论,并以学生喜爱的漫画、flash等形式来呈现,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易于被学生所接受,又能体现新课程要求。

  2.构建表格框架,化杂乱为有序。对于相似知识点较多的教学内容,学生容易混淆,分不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采用表格方式进行处理,可起到化繁为简的效果。在进行课堂小结时,以知识框架形式呈现,可使学生的知识系统化、整体化。

高中政治教案范文4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理解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2.回顾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了解中国革命和建设巨大成就带来的历史巨变。

  3.感悟: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

  2.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三、教学方法

  讲授、提问、讨论交流、合作探究等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导入:

  播放歌曲《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新授:

  第一目同唱一首歌

  (一)听完这首歌,你能感受到了什么?感悟

  1.《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首歌所反映的道理。

  表达了人们群众对中国共产党的高度赞誉和衷心拥护,揭示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一历史结论和正确道理

  2.说说中国共产党党旗、国旗的红色旗面及图案的象征意义。

  红色象征革命,金-党徽图案,象征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代表着工人阶级和广大人们群众的根本利益。

  国旗:大五星代表中国共产党,四颗星代表亿万人民,紧紧围绕在党周围,团结一致。

  (二)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

  1.性质: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代表着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2.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三)视频:近代中国

  1.中华民族的灿烂文明成果

  2.自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3.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斗争

  4.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思考:

  1.当时中国是一个怎样的社会?

  2.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斗争有哪些?

  第二目寻访先辈的足迹

  (一)回顾近代中国前80年的历史

  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

  1.朗读名言

  2.齐颂-《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3.交流:

  (1)说一说-这首诗所反映的历史事实

  (2)讨论: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人民革命的过程中的奋斗历程

  (二)党的丰功伟绩

  1.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创立了毛泽东思想,开辟了符合中国实际的革命道路,领导人民取得了革命的胜利。

  2.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全面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第三目感悟历史巨变

  (一)感悟:

  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党作出了一项什么重要的决定,从而使国家,人民逐渐富强起来?改革开放视频《从数字看发展(交通篇).swf》《从数字看发展(生活篇).swf》

  1.新中国成立以来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

  提示:从政治、经济、文化、人民生活、祖国统一等方面列举成就。(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成就)

  经济:长江三峡,青藏铁路,西部开发

  政治:民主自治,建设和谐社会

  文化:社会主义荣辱观,弘扬民族精神

  国家统一:香港、澳门回归祖国

  生产力、综合国力、人民生活

  2.港澳回归:

  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日益巩固和发展(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

  (二)结论:

  1.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坚持党的领导。

  2.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我们必须坚定社会主义信念,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

  3.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

  归纳总结:略

高中政治教案范文5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使学生了解文学艺术、科学技术对中华文化的意义;

  理解不同区域的文化既渐趋融合,又保持着各自的特色;

  明确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了中华文化;

  理解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综合分析的能力,这里主要是提高学生整合政治、历史、地理等学科之间知识的综合能力,加深对文化相关问题的理解。

  培养同学们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增强学生对中华文化和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增强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增强爱国情感,为将来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奠定良好的思想基础。

  教学重难点

  重点: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难点: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教学过程

  (一)第一环节:情境导入新课

  如果说第六课第一框题《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是从动态角度跨越千年,展现中华文化的顽强生命力,激励青年学生再创新辉煌,那么本框则主要从静态视角呈现中华文化的厚重。

  视频展示:满江《中华颂》,请学生认真欣赏歌曲,抢答里面涉及了多少中华文化?

  (二)第二环节:活动探究 (三个活动,探究三目内容)推进新课

  设置现场招聘会:招收国际高级旅游顾问若干名

  条件——大学本科及以上文凭,身心健康,无不良嗜好,责任心上进心强。

  待遇——月底薪5000,福利加提成至少3000,且无上限。

  过三关斩六将:第一关:眼力———鉴宝

  第二关:脑力———才思敏捷

  第三关:实战演练(共50分)

  第一关:眼力———鉴宝

  活动要求:应聘小组合作探究对应号码的“珍宝”,然后每一组派一名代表发言,分享小组对此宝物名称、特点和价值的了解情况。要求简明扼要,发言时间不超过一分钟。(总分40分)

  《西游记》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作者为明朝万历年间的吴承恩,成书于16世纪明朝中叶,主要描写了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悟净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历经九九八十一难的故事。《西游记》自问世以来在中国乃至世界各地广为流传,被翻译成多种语言。书中孙悟空这个形象,以其鲜明的个性特征,在中国文学史上立起了一座不朽的艺术丰碑。《西游记》不仅内容极其丰富,故事情节完整严谨,而且人物塑造鲜活、丰满,想象多姿多彩,语言也朴实通达。更为重要的是,《西游记》在思想境界、艺术境界上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可谓集大成者。

  京剧又称京戏,在台湾又称平剧、国剧,与豫剧、越剧同为中国戏曲三鼎甲;京剧起源于徽剧、汉剧、昆曲、秦腔(梆子)四个地方的剧种,并于清乾隆末期,四大徽班进北京后,互相影响,逐渐融合发展而成;早期流行(龙套)七行,以后归为生、旦、净、丑四大行,每一种行当内又有细致的进一步分工;京剧脸谱有讲究,红脸代表忠勇;黑脸代表猛智;蓝脸和绿脸也为中性,代表草莽英雄;黄脸和白脸代表凶恶;金银脸是神秘,代表神妖。脸谱起源于上古时期的宗教和舞蹈面具,留用至今。京剧内容较擅长于表现历史题材的政治、军事斗争。它的行当全面、表演成熟、气势宏美,被公认为是我国的国粹。

  中国早在11世纪北宋庆历间(1041-1048)由平民毕升发明了活字印刷。它作为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活字印刷的发明是印刷史上一次伟大的技术革命,为世界科学技术史写上了光辉的一页。曾对世界文明进程和人类文化发展产生过重大影响。是中国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生命力、创造力的生动体现。

  《本草纲目》是明代李时珍著作的,被誉为“东方医学巨典”,是我国医药宝库,以论药材为主,《本草纲目》也纠正了前人的许多错误之处. 本书不仅是一部药物学著作,还是一部具有世界性影响的博物学著作,实用性极强。该书还注重整体性,书中涉及的内容极为广泛,在生物、化学、天文、地理、地质、采矿乃至于历史方面都有一定的贡献。不愧是中国古代中医科学方面的集大成者。

  学生通过历史课的学习,已掌握了较多这方面的实例,所以可放手交给他们,教师只需注意引导以文学艺术、科学技术为重点,畅谈中华文化的独特一面及其对世界的巨大贡献,从而总结出我国古代文学艺术和科学技术的特点及其在世界上的地位等。最后多媒体显示国外著名学者的一些评价,激起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第二关:脑力———才思敏捷

  在第二目“一方水土,一方文化”的学习中,学生分别搜集吴越文化、滇黔文化图片、视频、文字资料等,因为学生的活动空间和视野不是很广,如果缺乏前期准备,会导致该部分的教学出现空洞、抽象的问题。课堂上可按以下步骤进行:

  观看两组文化,展示视频。回答以下两个问题(每问5分,共10分)

  1、各小组分别推举成员比较两组文化的特点

  2、分析导致文化呈现区域性特点的原因

  得出结论:不同区域的文化,长期相互交流、相互借鉴、相互吸收,渐趋融合;同时,受历史、地理、经济等因素的影响,保持着各自的特色。

  第三关:实战演练(共50分)

  假设现在有一批外国贵宾想重点了解博大精深中华文化中关于饮食文化、建筑文化、民族音乐舞蹈艺术以及特色民族节日习俗这四个方面的'信息,请你为他们现场介绍。

  要求:请各应聘小组合作探究相应主题,小组代表现场介绍,介绍时间不超过两分钟。

  多媒体继续展示石窟艺术、民族文学等,学生在感受少数民族文化成就的过程中不难得出结论:各民族文化都为中华文化作出了重要贡献,都是中华民族的骄傲。由此进入第三目“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各族人民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这是该目的落脚点。

  接下来,集体智慧,学生思考:区域文化之间尽管有这样那样的差别,却能和谐共处于中华文化之中,这说明了什么?当然,该问题在此处未必可以得到完美解释,让学生初步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即可。这样,继上一框题讲述“薪火相传,一脉相承”后,为最终彻底解决难点“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再次做了铺垫。

  经过前面的铺垫,对“中华文化的包容性”的理解难度已有所降低,学生可以尝试展开深入探究,但为提高针对性和实效性,仍需教师适当加以点拨。过程如下:

  1、学生调动已有历史知识储备和课前搜集的材料分组交流:历史上在思想文化方面,对诸家学说所采取的兼收并蓄的学术主张;中国文化长期吸收周边少数民族的哪些优秀文明;在对待外域文化上,中华民族是否敞开博大胸怀扬弃吸收。

  2、从现代找出能充分体现中华民族的文化开放心态和中华文化非凡融合力的例子。这样可增添几分时代气息,更好地服务于当下实践。

  3、在双向互动中,引导学生在知的基础上有所思、有所悟,将以上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明确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其所特有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兼收并蓄),以及包容性对中华文化形成、发展乃至续写辉煌的作用与意义。

  课后小结

  本课教学内容,理论性不是太强,难度不大,主要要说明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教学环节在设计上鼓励学生列举事例分析说明了中华文化的这一特征,并且设计了探究环节,让学生在讨论分析中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尊心。但教师一定要及时给予引导和总结。避免过分注重形式而忽视内涵。本节课能否达到预期目标关键在于学生的积极主动性的发挥程度,所以课前要组织学生去搜集有用信息,培养学生自己动手获取、解读、及分析和整合信息的能力。这不仅是一种学习观念的转变,更是一种社会责任感的培养,是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

高中政治教案范文6

  知识目标:

  知道村民委员会和居民委员会是如何带领村(居)民行使民主管理权利的

  能力目标:

  学会理论知识和实际材料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分析和批判能力,逐步增强和提高政治参与的责任感和实际本领,提高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珍惜自己享有的民主权利,增强主人翁责任感。关心祖国的前途和命运,增强热爱祖国的情感。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培养团结合作的精神。

  教学重点

  村民委员会和城市居民委员会如何带领村(居)民行使民主管理权利的

  教学难点

  村民委员会和城市居民委员会如何带领村(居)民行使民主管理权利的

  教学方法

  谈话、讨论与讲授法相结合

  教具

  多媒体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

  通过情景导入,以年代表注解的方式,勾勒了村民自治和城市居民自治的法制化进程,以具体菜市场的.事例引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

  在基层民主中公民参与民主管理的基本形式:村民自治和居民自治。

  民主管理:共创幸福生活

  一、 最广泛的民主实践

  1、在基层民主中公民参与民主管理的基本形式:村民自治和居民自治

  通过学生自主讨论的形式,由学生自由发言:你所在的地区,你对村民自治或居民自治的认识。

  学生发言讨论,教师总结点评。

  教师指出村民委员会是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是村民民主管理村务的机构。

高中政治教案范文7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什么是唯物主义?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是什么?什么是唯心主义?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态是什么?了解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

  2、能力目标

  理解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两个对子。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让学生懂得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伟大思想武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分别是什么。

  教学难点: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的基本观点和局限性。

  三、教学方式

  讲授法、学生归纳总结法

  四、教学反思:学生对这一问题有很强的想象能力,但没有一个理性的把握。要求教学时让学生自己对一些问题自己总结,本框内容比较复杂,要详细分析,并要控制好课堂纪律。

  (一)导入:

  某位学者问一位民工:“你是做什么的?家在哪里?追求什么?”

  民工回答:“打工,家在深山里,追求富裕。你追求什么?”

  学者说:“我追求精神的满足,是唯心主义者;你追求物质的满足,是唯物主义者。”

  你同意这位学者对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划分吗?谈谈你的看法。

  总结:不同意。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是围绕物质和意识谁是本原的问题展开的。唯物主义承认存在决定思维,唯心主义承认思维决定存在,不能以追求物质满足看成是唯物主义,也不能以追求精神满足看成是唯心主义,唯物主义者也追求精神的满足,唯心主义者也不是不食人间烟火。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只能在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意义上使用,如果给它们加上别的意义,就会造成混乱。

  (二)进入新课:

  一、唯物主义

  1、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分歧):

  对思维(意识)和存在(物质)何者为本原问题的不同回答。

  ⑴唯物主义的`根本观点:

  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

  ⑵唯心主义的根本观点:

  意识是本原的,物质依赖于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

  解决探究

  2、唯物主义发展的三种形态

  三种形态正确性局限性共同点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否认世界是神创的,认为世界是物质的,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本质上是正确的A.具有猜测性,B.没有科学依据;C.把物质归结为物质的具体形态在物质与意识的关系问题上,都坚持物质决定意识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克服了古代唯物主义的朴素性和直观性,丰富和发展了唯物主义A.把物质归结为自然科学意义上的原子;B.具有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和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辨证唯物主义

  历史唯物主义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对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认识都是唯物辩证的正确揭示了物质世界的基本规律,反映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要求,反映了最广大人们群众的根本利益。

  是现时代的思想智慧,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伟大思想武器。

  (1)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古希腊的泰勒斯,作为西方哲学思想的第一开创人,他首先摆脱了神创论的观点,提出并探讨了世界的本原问题。他认为“水”是万物的本原。接着,赫拉克利特又认为,万物的本原是“火”。而在中国,则存在“五行”学说(水、火、木、金、土杂,以成万物)。这些古代的哲学家把哲学物质归结为某种或某几种具体形态,坚持了以“物”为本。但是这却把世界的复杂简单化。他们对世界观本原的认识只是一种可贵的猜测,由于当时科学发展的限制,不可能被科学证实。这便是哲学的第一个基本形态——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见上表

  (2)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17世纪自然科学的发展揭示了自然界的各种事物是不同元素组成的,元素是组成化合物的基本单位,各种元素的分子又可以分解为原子。原子是当时科学所能达到的对物质结构的最深层次的认识,因而,人们就认为原子就是最小的物单位,原子的属性就是一切物质形态的不变的属性,各种元素的原子既不能分割,也不能转化。

  哲学家用这一理论来研究世界的本质,得出:世界就是原子,原子就是世界的本质。这就是近代的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3)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

  当19世纪末20世纪初自然科学得到更进一步的发展时,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原子论开始站不住脚。对它影响最深的是物理学领域的两大发现。

  A、放射性现象:具有放射性现象的元素在放射过程中,一种元素会转化为另一种元素。比如镭。在放射过程中,它会生成惰性气体氦和氡。由此可见,原子是不是不变的?

  B、电子的发现:原子是不是最小的微粒呢?

高中政治教案范文8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识记:(1)唯物主义及其表现形式;(3)唯心主义及其表现形式。

  理解:(1)正确认识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2))区分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2、能力目标:(1)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2)比较、分析的能力;(3)抽象思维能力。?

  3、态度、价值观目标:本课学习,了解哲学发展的历史,明确哲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要求我们在实际工作、生活、学习中自觉坚持唯物主义,反对唯心主义

  二、教学的重点、难点:

  唯物主义、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态及主要代表观点

  三、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学生讲坛”提前布置,由2名学生在收集资料,认真备课的基础上分别讲解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相关知识,教师在此基础上补充。

  (提示:观点介绍中要把握基本观点、观点的局限性、代表人物或是著名命题举例等三个方面)

  (一)唯物主义

  1.基本观点――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本原,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

  2.三种基本形态

  (1)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A.基本观点――否认世界是神创造的`,认为世界是物质的,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本质上是正确的。

  B.局限性

  a.这些观点只是一种可贵的猜测,没有科学依据;

  b.它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如水、火、气、土等,这就把复杂问题简单化了。

  C.代表人物――古希腊的泰勒斯、阿那克西米尼、赫拉克利特、德谟克利特(集大成者);在中国产生于春秋战国时期,其代表人物是王夫之、范缜、张载等。举例:泰勒斯认为“水”是世界的本原;阿那克西米尼认为“空气”是世界的本原;赫拉克利特认为“火”是世界的本原;德谟克利特认为“原子”是世界的本原。西周时已形成的“五行学说”,把世界的物质本原归结为“金、木、水、火、土”五种元素,到后来宋明时期张载、王夫之等哲学家提出的“元气学说”,把世界的物质本原归结为“元气”。万物气聚则生,气散则死。

  (2)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A.基本观点――在总结自然科学成就的基础上,认为原子是世界的本原,原子的属性就是物质的属性。从而丰富和发展了唯物主义。它克服了朴素唯物主义物质观直观猜测的缺陷,有了科学的根据,并用这种物质观批判宗教唯心主义,具有历史的进步意义。

  举例:又称资产阶级唯物主义,产生17世纪英国,发展于18世纪法国,到达顶峰是19世纪德国

  B.局限性

  a.把物质归结为自然科学意义上的原子,具有机械性、形而上学性

  b.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并不是唯物的(“意见支配世界”)

  C.代表人物――霍布斯、培根、洛克、狄德罗、霍尔巴赫、费尔巴哈等人

  举例:这种机械性的特点典型地表现在关于“人是机器”的论述之中,他们的分析方式是:是就是是,不是就是不是,除此之外都是鬼话。英国哲学家霍布斯《利维坦》“物质世界是一个大机器,是各种机械的集合,一个活生生的人也不过是一架完全按力学规律运动的机器而已,心脏不过是发条,神经不过是游丝,关节不过是些齿轮,甚至连欲望、忿怒、爱情、恐惧等情感活动,也是纯粹机械原因引起的。”

  (3)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高中政治教案范文9

  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分析有些现象是很难分类的,比如旁听一次听证会。因为听证会分为:价格听证会、立法听证会等。有的涉及经济也有的涉及政治,甚至还有的与文化有关。那么文化与经济、政治有什么样的关系呢?提出本堂课要探讨的问题。

  新课讲授

  探究活动一:阅读材料,思考问题

  材料一、1893年,郑观应最早提出了在中国举办世博会的设想。1910年,南阳劝业会召开时,更有人提出中国应在不久的将来举办“全球大博览会”。然而对于积贫积弱的近代中国而言,这些设想只能是遥不可及的梦想。

  材料二、2010年上海世博会是中国举办的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综合型世界博览会,也是首次在发展中国家举办的世博会。举办世博会,对中国而言,可谓“百年梦圆”。

  思考:为什么百年前只能是梦想?为什么百年后梦想成真?这种变化最根本的原因是什么?

  (学生探究思考回答,教师归纳。)

  一、相互影响:在经济的基础上

  1、社会生活的三个基本领域

  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

  2、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

  (1)一定的经济和政治决定一定的文化。

  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想一想:经济发展了,文化也会随之发展?

  学生回答,教师提示:

  1、文化的发展与经济的发展并非亦步亦趋;

  2、文化有其自身的传承性、相对的'的独立性;

  探究活动二:阅读材料,思考问题

  材料一:世博会不仅是一次展示各国、各地区科技、文化特色的盛会,其背后更是一场“暗潮涌动”的经济盛宴。据专家估算,上海世博“产出影响”794.77亿元、“增量消费”468.64亿元其经济产出效益抵得上3个北京奥运会。

  材料二、世博会还是一个外交盛会,是中国向世界展示自己的平台。“和谐世界,从邻开始”。我们以上海世博会为契机,大力促进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

  思考:材料一和材料二分别说明了什么问题?

  (学生探究思考回答,教师归纳。)

  (2)一定的文化反作用于一定的经济和政治。

  A、不同民族的文化影响不同民族和国家各具特色的发展道路。

  B、不同性质的文化影响也应具体分析。先进、健康文化促进经济政治的发展;落后、腐朽文化阻碍经济政治的发展

  探究活动三:阅读材料,思考问题

【高中政治教案】相关文章:

高中政治体味文化教案精选范文3篇03-22

高中政治说课稿模板05-06

高中政治教学总结03-15

高中政治教学反思12-30

高中政治教学反思通用03-14

高中政治教学计划12-04

高中政治教学反思范文02-04

关于高中政治教学反思02-04

高中政治课教学反思01-17

高中政治教学总结范文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