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汇编5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语文教案5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语文教案 篇1
古诗词活用活动
活动目的
古典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与瑰宝。通过“化诗入文”的古诗词运用活动,可以培养学生自觉运用古诗词的习惯,提高自己的语言修养,同时得到情感的熏陶。
活动过程
1、学生收集活用古诗词的语句,初步感知“化诗入文”的语言特点。
2、通读课内外已接触过的古诗词,为运用作准备。
3、类型举例
①、借诗词来表达感受如:
他们年龄与我相仿,却已懂得靠勤工俭学来养活自己,屋里烛光闪烁,
让我感觉出一种“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滋味。
升起那降落的风帆,你来校时明白了“长风破浪会有时”,你明白自己一定能“直挂云帆济沧海”。
夜深了,我们划着船向回走,一路高高兴兴地谈着,山涧的景色在月色中更加朦胧,更加迷人,我们有一种“沉醉不知归路” 的感觉。
看着还对读书有厌恶的学子们,我蓦然有一种“众人皆醉我独醒”的感觉。
语文让我们深味“逝者如斯”的感慨,“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的忧愁,“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的无奈,“秋阳不散在霜飞晚,留得残荷听雨声”的萧瑟。
②、借诗词来抒写情景如:
夕阳西下,我们来到溪流的拐弯处,船驶进了一片树林里,月光淡淡地照在我们身上,照在整个树林里,“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我们不禁吟起诗来。
但那红色似乎很淡,淡得很寂寞,尤其是映衬在周围的浓绿之中,更显得“晚花酣晕浅”。
经过一番周折,终于赶到寒山寺,但已日落西山,只剩下太阳的余辉留在天际。因此并没有感到特别的地方,只有那欲滴翠色的大树和厚实的黄墙,能让人体味到“禅房花木深”的神韵。
梧桐树庇护着我不受太阳的照射,就像爷爷庇护着我不受半点委屈一样。傍晚,竟下了一点细雨,爷爷叹口气说:“梧桐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③、借诗词来写事如:
乡村四月,大人们“才了蚕桑又插田”,我学着大人的样子“傍桑阴学种瓜”
,是那么认真,那么专注。
每每初赛、复赛,你总能在赛场上发现一张张新鲜而坚毅的脸孔,全然是“初生牛犊不怕虎”之势。
他失眠了,大叹一声“长夜漫漫无心眠”后,便出门闲逛去了。
④、借诗词来说理如:
不仅做生意“酒香也怕巷子深”,在生活中,许多的事情都是这样。
“不经一番风雨苦,哪得梅花扑鼻香”,学习就要吃苦,不吃苦就得不到好成绩。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使敌人闻风丧胆的人,区区十二道金牌便使他陷身囹圄,终于丧身于奸臣昏君之手。听听“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将人才”的肺腑的之言,树人之难则已令人望而生畏;听听“圣代也识无弃物,侯门未必用非才”的怯懦哀叹,毁人之易真正令人触目惊心。
⑤、借诗词代人、事如:
孔明“士为知己者死”,一生谨小慎微,鞠躬尽瘁,死心塌地为刘氏集团卖命,不愧千古一相;只可叹到了扶不起的阿斗继位时,仍遵先帝遗愿,小心伺候将倾的'大厦。愚忠的后果是“出师未捷身先死”,后人的泪满襟,正如“隔叶黄鹂空好音”。
这感情,“没有风潇潇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那样悲壮,也没有“情也依依,梦也依依”那样的缠绵,有的只是一种发自内心的留恋。
读书,是一道宁静而永恒的风景,在其中能欣赏“云破月来花弄影”的诗情,也能品味“山映斜阳天接水”的画意。
历代文人墨客曾将雪用来象征这,象征那,不过,对我而言,无论这雪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还是“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雪就是雪,不被泥淖沾染,不为世俗玷污,以一种“质本洁来还洁去”
的高雅风貌拂过人间,值得每个人去欣赏和喜欢。
现在小小年纪就这样女性化,再长大些岂不“回首依门嗅青梅”。
此时,朱自清笔下的父亲的背影让我无法忘记,孟郊慈母手中的针线在我心中穿梭,李白“低头思故乡”、岑参“双袖龙钟泪始干”的惆怅,王维“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感慨,我都能一一体会。
4、尝试写作:学生用接触过的古诗词写话。
5、小组交流
6、小组代表发言
语文教案 篇2
教材简析
本课记述了在作者的乡下老家,有一个种桃花心木的人,他“模仿老天下雨”给树苗浇水,促使树苗“拼命扎根”,以长成大树。作者由种树联系到做人,借树的成长喻人的成长,说明了只有在不确定的生活中经受住考验的人才能成才的道理。
设计理念
以读为主线,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在交流中明理,在举例中体验,使语文学科的人文性与工具性和谐统一,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种树人说的两段话。
2.结合生活实际,理解课文说明的道理,领悟树木成长和人的成长之间的相似之处,受到生活与成长的启示。
3.认识本课“侥、租、秧、汲”4个生字;会写“旱、萎”等8个生字。
教学重、难点
结合生活实际,理解课文说明的道理,感悟树木成长和人的成长之间的相似之处,从中受到启示。
教学准备
1.课文挂图。
2.小黑板。
3.布置学生查阅桃花心木这一树种的有关资料,适当了解种树和树木生长的有关知识。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交流释题巧导入
1.师生谈话,交流学生搜集的有关桃花心木的资料。
2.(出示课文挂图)老师引出新课,板书课题。
二、初读感知通大意
1.自由读课文,画出不理解的词句,利用工具书、小组内互助或者请教老师解决。
2.指名读一读,初读时遇到的难懂的语句,并初步说说读懂了什么?
3.交流汇报读书收获,主要弄清课文的主要内容、顺序,理清文章层次。
4.教师。
[本环节意在让学生充分接触课文,读懂句子,感知主要内容,理清课文的顺序、层次。]
三、品读感受晓内容
1.再读课文,画出描写育苗人奇怪举动的语句。
2.带着疑惑的语气读给同桌听。
3.结合生活实际谈一谈,常规思维下我们怎样浇水育苗?(引导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
4.创设情境,引书。
看到育苗人这样奇怪的.举动,作者心中有许多疑惑,你心里有哪些猜想呢?假如现在老师就是那位育苗人,就站在你们面前,你想问老师什么?
5贝着你此时的疑惑,再读一读描写育苗人举动的语句。
[重点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心中的不解与疑惑,在反复读书中加深体会,在指导朗读中加深感悟。]
四、研读感悟明道理
1.默读种树人的话,仔细品味。
2.小组内以小记者采访育苗人的形式交流这一部分内容,然后在全班交流。
3.重点研读,交流汇报。
小黑板出示以下问题:
(1)“种树不像种菜或种稻子……长成百年的大树就不成问题了。”在理解这段话的含义后试着用“之所以……是因为……”这一语言形式回答小记者的提问。
(我之所以不确定地给树苗浇水,是因为我在模仿天上下雨,锻炼树苗的根系在不确定供水的环境中寻找水源、扎根生长的能力。)
(2)“如果我每天都来浇水……也是一吹就倒了。”弄懂种树人这种说法的作用。试着仿说一段话,体会一下从相反的角度来说明问题。
(3)文中哪句话是作者由种树人的话产生的联想,他由什么想到了什么?
(4)你怎样理解“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比较禁得住生命的考验”这句话的意思?请举一例来说服大家。
(5)试用一组关联词将这句话联起来说说。
(6)“我听了种树人关于种树的话之后,每天走过桃花心木苗圃时,内心总会有某些东西被触动”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怎样理解带点的词?
(7)文中哪句话验证了“种树人种树理论”的正确性?“窗前的桃花心木苗已经长得与屋顶一般高,是那么优雅自在,充满旺盛的生命力”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拟人)试用此法说一句话。
4.指导朗读,在读中体会从育苗人的话中明白的道理。读出“我”的感悟。
[本环节在引导学生交流感悟课文内容的同时,结合生活中的实际例子来加深对文中种树人话语所揭示道理的理解。]
五、美读拓展升情感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最后两个自然段,读己不同的感受。
2.假如你就是这些“桃花心木”中的一棵,请把想对育苗人说的话写
来。
第2课时
一、背诵种树人说的话
1毖生自由背一背。
2彼狄凰当乘械那厦拧@鲜可以作适当的引导。
(1)这两段话是从正、反的角度说明了种树人浇水育苗的原因。这样有利于学生整体记忆两段话的内容。
(2)抓住两段话中的关联词语背诵。
如第1段话中的“不像、所以、只是、如果、但是”;第2段话中的“如果、就会、一旦、也是”。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根据种树人说的每句话之间的内在联系,背诵得更快。
3毕奘北乘校看谁背得快。(没有背熟的可以课下再完成)
二、学习本课生字
1.多种形式读要求会认和会写的字,并用“租、萎、规、汲”组词。理解字义,为正确用字做准备。
2.观察要求会写的字,按结构分类。
3.对难字、易错的字进行指导。
“汲”共6笔,第5笔是“及”;“圃”里面的点画不要丢掉。
4.学生练写。
三、积累词语
自选词语写下来。
四、拓展阅读
指《小学语文阅读资源》中的《意想不到的灾害》《丑石》两文章。围绕文前提示谈认识。
五、推荐作业(任选其一)
1.学习运用联想借事喻理的特点写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借事喻理或借物喻人合理。
2.写一读后感。
板书设计:
10桃花心木
(树苗)——→(人)
无规律地浇水不确定中谋生
联想
种树——→育人环境造就人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通过朗读训练,使学生了解朗读诗歌的基本要求,做到读音准确、停顿恰当,能初步读出语气。
2、初步感知诗歌所表达的思想内容,了解“山”与“海”的意象。
教学重点
1、诗歌朗读的停顿、节奏、情感。
2、“山”与“海”的象征意义的初步探究。
教学难点:“山”与“海”的象征意义的初步探究。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准备:Powerpoint课件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设计意图
一、导入:
同学们,我前几天翻阅过你们的军训日记,走入中学校门的你们,憧憬着美好的学习生活,意气风发,踌躇满志。老师非常理解和欣赏你们,因为每个人都有梦,尤其是小时候,对未来总是有着各种各样的向往和设计。今天,我们要学习诗人王家新写的一首诗《在山的那边》,表达的也是诗人同样的情怀。(教师板书课题、作者)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让学生能把自己和课文联系起来,便于学生投入诗歌的意境。
二、了解诗歌,了解作者情况,解决字词。
1、简要了解诗歌及朗读要求。
提问:同学们,你们了解的诗是什么样子的?
诗歌是通过精炼、优美又有节奏的语言抒发诗人的思想感情,诗的语言是非常凝练而又有丰富内涵的,我们要通过朗读来品味语言,用情去读,用心去悟。同时要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从诗歌中得到有益的人生启示,帮助自己成长。
2、关于王家新(幻灯片)
王家新:湖北人,1978年考入武汉大学中文系,1985年任《诗刊》编辑。诗集有《纪念》(1985)《游动悬崖》(1997)
3、熟悉诗歌,解决字词。
a、请学生打开课本,自己试读两遍。第一遍解决字词问题,第二遍尝试有感情的朗读,理解诗歌的内容。
b、教师出示课件并请同学朗读生字词
痴想chī隐秘yǐn铁青tiě
凝成níng诱惑yòu喧腾xuān
漫湿màn一瞬shǜn间
隐秘:隐蔽,不外露。
一瞬间:一眨眼之间。
诱惑:吸引,招引。
痴想:发呆地想。
喧腾:喧闹沸腾。
c、山那边到底是什么呢?让我们一起到诗中去找寻答案。请同学们听老师读一遍。
教师有感情朗读课文。
(教师可以以几个诗句为例,然后让学生讨论、自己划出节奏及意义重音即可。)。
调动学生的学习体验,对诗歌的学习有准备。
让学生有自己理解的空间。
教给学生最基本的朗读方法,掌握朗读节奏与重音,可以帮学生理解诗句意义
三、整体感知,初步了解“山”“海”的象征意义。
问题:
*山的那边是什么?请在原文中找出回答。
*你认为诗中的山和海仅指的是大自然的山和海吗?它们还蕴涵着什么意味?
*你怎样理解“在不停的翻过无数座山后/在一次次的战胜失望之后/你终会攀上这样一座山顶”的诗句?。
调动学生主动思考,探究问题的积极性。
四、再读诗歌,领会诗人艰难的探索、永恒的追求
(海是理想境界,山是重重艰难险阻,要达到理想境界,是要历尽千辛万苦的,唯有不怕困难,百折不挠,才能实现人生理想。)在初步理解的基础上,再读诗歌,更容易掌握诗人的'思想感情。
五、自学讨论。
(问题:在大家朗读的过程中,哪些地方给你的感触最深呢?哪些句子、哪些词你觉得写得最好?为什么?请大家思考,并和同学们交流自己的看法。)。
为下节课深入的学习做准备。
继续加强诗歌与学生实际的情感链接。
六、作业。
1、字词练习
2、诗人成长中的艰难探索一定早已打动了成长中的你。在你的生活学习中,一定也有无数座山,等着你去征服或已被你征服。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写写这首诗给你的启示。
板书设计 在山的那边
王家新
山:困难挫折
海:理想目标
困难——艰苦奋斗——理想境界
语文教案 篇4
第一课时
一、教学要求:
1.认识、会写毕、废、购、酒、斤、录、疾、驶、郊、段10个生字;辨析多音字了。
2.默读课文,做到边读边思考。
3.明白什么样的话是废话,能在说话、写话时尽可能地把话说得简洁明了。
二、重点难点:
1.学习边读边思考,明白什么样的话是废话。
2.弄清楚小熊收购的废话有哪些毛病,应如何修改。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借题激疑
1.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一篇童话故事,故事中有哪些动物呢?
2.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有趣的故事?(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读了课题,你是怎么想的?有什么疑惑吗?对于这些问题,就让我们一起到课文中去寻找答案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画湖含生字的词语多读几遍。
2.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带生字的词语。同桌互相交流认记生字应注意的问题及方法。
重点指导:驶是翘舌音;废的声母是f,不是h;录的声母是l,不要读成n;废、疾、购、驶、郊、段等字可用熟字去偏旁、加偏旁、换偏旁的方法识记。
(2)出示句子,了解了的两种读音。
这个人罗罗嗦嗦说了一大堆废话中的了怎么读?
小熊帮助大家把话说的简洁明了中的了又该怎么读?(出示明了)你还能给了liǎo组几个词吗?
(三)巩固识字,书写难字
1.汇报自己用什么方法记住了哪个难字或易写错的字。
2.练写难字,教师巡视,引导观察它们在田字格中的位置,重点指导写好购、酒、驶、段,注意左窄右宽。
3.及时评议,提醒学生注意写字姿势。
(四)默读课文,了解大意
边读边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第二课时
一、教学要求:
1.默读课文,做到边读边思考。
2.明白什么样的话是废话,能在说话、写话时尽可能地把话说得简洁明了。
二、重点难点:
1.学习边读边思考,明白什么样的话是废话。
2.弄清楚小熊收购的废话有哪些毛病,应如何修改。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研读课文,深入思考
1.学习第一部分。
自由读第1自然段,想想小熊提出了什么样的疑问?用画出有关句子,然后反复读一读,读出你的感受。
2.学习第三部分。
学习第2~4自然段,了解猪先生说的话有什么毛病。
(1)默读第2~4自然段,用~~~~~画出猪先生说的话,再反复朗读。
(2)(课件出示喝醉了酒的猪先生)想像猪先生的神态,可以用课文的语言,也可以加上自己的话,创造性地表演。
(3)思考:从猪先生的话中你明白了什么?小熊明白了什么?用画出有关句子,练习朗读。(课件出示第4自然段)引导学生体会小熊当时的心情,读出小熊的惊喜、兴奋、自信。
(教师揭示学习方法:通过读演悟,你们明白了猪先生的话有什么毛病,并能通过想像,把猪先生的神态、动作演得活灵活现,从中了解到罗嗦就是废话。这是一种很好的读书方法)
3.学习第三部分。
运用读演悟的方法自学第5~7自然段,了解鹭鸶的话有什么毛病。
(1)课间出示自学提示:
1 用~~~~画出鹭鸶当时说的话。
2 反复朗读,想像鹭鸶当时的心情怎样?
3 从鹭鸶的话中你明白了什么是废话吗?小熊也明白了,他此时的心情怎样?反复朗读小熊的话。
(2)小组内试着演一演这一部分内容,评一评。(教师巡视指导学生读出自己的感受。如鹭鸶的话要读得抒情,要表现出他在朗读自己写的诗歌时的得意之情。也可以师生合作表演,老师扮演羊站长,让学生向羊站长提出疑问。抓住不准确的形容词,画蛇添足,自相矛盾这些词句反复研读)
4.学习第四部分。
运用学法自学第8~10自然段,了解老猴的.话有什么毛病。
(1)自由朗读第8~10自然段,试着完成老师的板书。
(2)(课件出示老猴、羊站长和小熊说的话)学生自由选择练说着部分内容。可以复述,可以分角色朗读,也可以创造性地表演。
5.对比学习二、三、四部分,引导发现。
(1)对比朗读。(2、5、8自然段,3、6、9自然段,4、7、10自然段)
(2)在小组内说出你的发现。小组汇报,比比哪组的发现多。(教师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只要说得有道理,教师要予以肯定)
6.学习第五部分。
齐读最后一自然段,给小熊的工作写评语,并说出你的理由。
(二)回顾全文,得到启示
我们通过学习课文,体会到了小熊工作干得很出色,老师更想看到同学们比小熊更能干。假如你是小熊,你能帮助这些动物修改他们的废话吗?
(课件出示画面,配乐)
1.我想对喝醉酒的猪先生说
2.我想对站在湖边的鹭鸶说
3.我想对打开院门走进去的老猴说
(修改老猴的话对一部分学生有难度,师生可以合作完成。如:一个老猴归,关门呼呼睡或者老猴独自归,关门呼呼睡)
(三)拓展延伸,完成练习
1.依据情景练习。
小熊毕业后工作干得很出色,这一消息很快就传开了。这两天,小熊还收到了同学小狗、小鹿、小鸡的电子邮件呢!请你帮小熊读读它们的邮件,再替小熊回复。
(1)小狗:听了羊站长对你的夸奖和表扬,我们也为感到高兴、快乐。
(2)小鹿:我们班的同学基本上全都知道了你工作干得很出色。
(3)小鸡:我想变成一只大大的小鸟,慢慢地一眨眼飞到你身边,为你小声地高歌。
2.课后收集你平时听过、看过或说过的废话,想想应怎么改。
3.选做题:续编《收购废话》的故事。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自主认识生字3个“倏、瘸、截”。积累词语4个“凄惨、拦截、机警、不约而同”。
2、联系语境,重点理解并积累文中形容马鹿叫声的词语和表示“看”的四个词语。
3、体会马鹿的情绪变化,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继续从解题入手,抓课文重点,深入学习。
5、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感受无私而伟大的母爱。
重点难点:
1、积累并理解形容马鹿叫声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深入理解马鹿的叫声、动作、眼神所表达的感情,体会动物与动物之间,人与动物之间的真挚情感。
教学工具:
多媒体工具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提出问题
1、师:世界上最让人感动的莫过于“情”了。人有情,就连大自然中的动物也有情。今天,我们就来学一篇充满真情的课文。
2、板书课题:58、马鹿有情
指名读,齐读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马鹿有什么情呢?让我们打开书,轻声读课文。边读边想:马鹿有什么情?从哪里看出?
2、生按要求读课文。
交流
说明:
开放的问题旨在让学生学习语文的同时发展个性、发展思维,为学生的自主学习,主动
发展创设条件。
三、细读课文,深入理解
1、师:课文中还有许多描写马鹿叫声的语句,让我们默读课文,找一找并用直线划下来。
2、生按要求默读课文,划句。
3、交流
板书:凄惨
低沉
大声 叫
柔和
欢快
指名读
师:不同的叫声表达着不同的情感,让我们共同走进老爷岭,研究它们的叫声吧!
4、师:联系上下文想想马鹿为什么这样叫?
5、交流
(1)凄惨的鸣叫
师随机引读第3节。(读出当时情况的危急)
同桌配合读
(2)低沉的叫声
大声地叫着
出示第6节。(齐读)
交流
随机交流:马鹿向前走了几步,停下脚步,他可能在想:……
马鹿回头用期盼的目光望着我,好像在说:……
交流,随机指导朗读
说明:
声情并茂的.朗读将使学生真切体会当时情况的危急,激起心灵的震撼、情感的共鸣。
学生们在老师的引导点拨下,与书本之间达到了情感的交流,产生了思维碰撞,朗读的效果也会明显提高。
6、师引读9-11节。
师:叫声引起了猎人们的注意,他们赶忙跑到老柞树下观察……
师:此时大马鹿的叫声是——(柔和的)
为什么?
小马鹿呢?
说明:
采用多种有效的方法(如:引导学生看图;声情并茂的范读;换位思考、拓展想象……)让学生灵活扮演角色,随机进入课文,通过角色转换,促进心理揣摩、情感体验,从而变旁观者为当事人,变阅读课文为经历生活,变感受人物情感为自我流露情感。这样,就能最大限度地缩小学生与课文、与文中人物的情感差、心理差,以促进学生真心地阅读,真切地体会,真实地感受,真情地感悟。
四、展开想象,拓展延伸
1、师:大马鹿和小马鹿终于相聚了,你能想象一下当时的情景吗?说给大家听一听。
2、出示填空:
大马鹿和小马鹿终于相聚了, 。
同桌互说,指名说。
说明:引导学生依托文本展开想象,丰富学生语言的同时培养了语感。
3、出示:“我们没有见过这种场面,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师:句中的“这种场面”指的是什么场面?
生答
4、师小结。